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必修一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1 词语解释1.1.1 挑灯夜战:形容为了完成工作而开夜车工作。

1.1.2 顿足捶胸:形容因愤怒或懊恼而跺脚或击打胸部。

1.1.3 摘抄:把重要的句子或段落抄录下来。

1.1.4 周礼:古代礼仪制度。

1.1.5 匹夫:指平凡的人,不出众的人。

1.1.6 清朝二百四十年证明:指清朝统治了240年。

1.1.7 文人墨客:指有才华的人。

1.1.8 朝廷:指封建王朝的政府。

1.2 课文解释1.2.1 课文主要讲述了古代的文人墨客对朝廷的批评和反抗。

1.2.2 诗人代表了古代文人对朝廷腐败和贪污的不满,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的观察和批评。

1.2.3 “挑灯夜战”和“顿足捶胸”是文人墨客对朝廷不满的象征,是他们为了改变社会而努力奋斗的表现。

1.2.4 课文中的“匹夫”是指普通百姓,他们也有正义感和奋斗精神,愿意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而奋斗。

1.2.5 课文通过对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作品的描述,展示了他们对社会不满和努力奋斗的精神,鼓舞人们努力奋斗,改变现实。

二、课文生词2.1 意思及用法2.1.1 战图住,夜晚挑灯工作。

2.1.2 项木,船上支撑桅杆的木头。

2.1.3 拾遗,捡到别人丢失的物品并归还给他。

2.1.4 胆寒,人心惊慌不安。

2.1.5 焦炙,灼热的痛苦。

2.1.6 服气,感到服从认同。

2.1.7 沉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2.1.8 襁褓,古代给婴儿裹身的布。

2.1.9 鞭挞,用皮鞭、竹棍等打责人。

2.2 词语辨析2.2.1 细小、微小、微细:三者都有“非常小”的含义,但有所不同。

细小用于小得精致,不限于尺寸大小;微小指微微小小,非常细小;微细指微弱而小的细小。

2.2.2 才情、才气、才华:三者都有“文学、艺术方面的天赋及其表现”之意。

才情指天生的艺术才能;才气指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才华指人的才能或事物的潜能。

2.2.3 敏感、灵敏、敏捷:三者都有“反应迅速或感觉敏锐”的意思,但用法不同。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单元要点以及学法说明:古代记叙散文,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

第二单元主要包括《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课文。

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学习本单元需要注意反复朗读,细心体会。

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简介】《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一词多义】1、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4)动刀甚微(轻微)(5)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2、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3、辞(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3)《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4、鄙(1)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3)蜀之鄙有二僧(边境)(4)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轻视,看不起)(5)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古今词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假设: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似乎,好象〕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设〕余悲之,且日:假设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快乐〕3、辞: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辞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遥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那么名微而众寡〔细小稍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缱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假设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3、焉用亡郑以陪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4、邻之厚,君之薄也.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5、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⑴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e ,快乐.⑵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 i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⑸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8)故振慑同上.(9)设九宾宾,通“候〞,候相(bin xi an g ),迎宾赞礼的人.做旧读b 1 n.(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12)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13)奉之同上.(14)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15)卒起不意卒,通“猝〞,cU,仓促,忽然.(16)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17)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18)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亲今行而无信,那么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⑶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 a Q O(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7)还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8)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9)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10)图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11)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12)诏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13)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三、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前为谢日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4)樊於期乃前日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⑸左右既前同上.(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7)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8)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9)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10)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11)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1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13)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四、古今异义词(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⑷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成心〞之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⑺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限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五、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2〕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3〕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⑷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5〕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6〕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⑺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日〔同上〕〔8〕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9〕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10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11〕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12〕献〔于〕秦王〔省略介词〕〔13〕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14〕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15〕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3、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⑵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5、固定结构⑴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方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方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反问,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六、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怒到极点.(2) 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颍?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⑶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 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亦作怒发冲冠.(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开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方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 1 o 鸿门宴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崎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抱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由于.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10.胜沛公不胜梧杓: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12.置沛公那么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四、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崎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5.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6.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办B.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 “为〞是语气词.〕七、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文化常识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一一亚父一一沛公〔张良〕九、虚词总结:1.【而】〔一〕用作连词.1.表现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2.表现润饰关系,即衔接状语.可不译.项王按剑而跟曰:“客何为者〞〔?鸿门宴?〕3.表现目标关系,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一〕用作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二〕何:通“呵〞,喝问.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鸿门宴?〕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2.表现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4.【乃】〔一〕用作副词.1.表现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光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5.【且】〔一〕用作连词.1.妥协关系,尚且,还.①臣逝世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假设】〔一〕用作代词.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那么译为"你的".①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萧亚轩演唱会假设属:你们这些〕7.【所】〔二〕助词表现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一〕动词.2.认为,以为.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联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对,向.①为之奈何〔?鸿门宴?〕〔三〕句末语气词,表现疑问或反诘.呢.①如morethanone的用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9.【也】〔一〕句末语气词,⑴表现断定语气.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10.【以】连词.表现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动往往是后一动作行动的手腕或方法. 可译为"而"或省去.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

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语文
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的语文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必修一
第一单元人生的价值与人生哲理
- 人生的意义
- 人生的价值观
- 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二单元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经典文化的重要性
-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科学与艺术
-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 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 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体验
第四单元文学与人生
- 文学的功能与意义
-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第五单元志愿者活动与社会服务
- 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 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和途径
- 志愿者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必修二
第一单元情感与形象的感受和表达
- 情感的表达方式
- 形象的构建与展示
- 情感和形象在文学中的作用
第二单元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
- 儿童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类
- 儿童文学与成长的关系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和措施第四单元社会与人生
- 社会的特点和组织形式
- 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
- 个体与社会的平衡
第五单元忍耐与反抗
- 忍耐与反抗的辩证关系
- 忍耐和反抗的价值与意义
- 忍耐和反抗在人生中的体现
以上是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的语文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 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第二单元)

必修一第二单元一、语言基础(一)字音氾南(fán)阙秦(quē) 逢孙(páng) 佚之狐(yì) 秦伯说(yuè) 夜缒而出(zhuì)目眩(xuàn) 濡缕(rú)忤视(wǔ)共其乏困(gōng) 无能为也矣(wéi)变徵(zhǐ) 督亢(kàng) 拊心(fǔ) 燕国(yān) 戮没(mò) 箕踞(jījù)自刎(wěn) 叱骂(chì) 卒起(cù) 樊哙(fán kuài)彘肩(zhì) 瞋目(chēn)刀俎(zǔ) 参乘(shènɡ) 杯杓(sháo) 戮力(lù) 玉玦(jué)飨士卒(xiǎng)奉卮酒(zhī) 毋内诸侯(nà) 鲰生说我(zōu shuì) 眦尽裂(zì) 按剑而跽(jì)数目项王(shuò) 欲王关中(wàng)(二)生难词语贪得无厌: 贪心大,老不满足。

因人成事: 依凭他人办成事情。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抛开。

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的国君好几代都互相通婚,后泛指两家联姻。

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

又作切齿腐心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

戮没:杀戮和没收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

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秋毫无犯: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

语文必修一知识梳理(一二单元)

语文必修一知识梳理(一二单元)

语文必修一知识梳理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知识梳理】1.基础盘点(1)字音:一、《沁园春》沁(qìn)园春橘(jú)子洲漫(màn)江百舸(gě)寥廓(kuò)苍(cāng)茫携(xié)来峥(zhēng)嵘稠(chóu)密风华正茂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二、《雨巷》《再别康桥》彷(páng)徨寂寥(liáo)彳亍(chìchù)太(tài)息凄婉(wǎn)颓圮(pǐ)惆怅(chàng)河畔(pàn)荡漾(dàngyàng)青荇(xìng)揉碎(róusuì)浮藻(zǎo)沉淀(chéndiàn)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三、《大堰(yàn)河—我的保姆》瓦菲(fēi)青苔(tāi)荆棘(jí)虱子(shīzi)掐(qiā)死天伦(lún)叙乐火钵(bō)忸(niǔ)怩麦糟(zāo)炖(dùn)肉团箕(jī)凌侮(wǔ)叱(chì)骂咒语(zhòu)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瓦菲菲薄泥巴拘泥漂泊湖泊青苔舌苔(2)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阻遏碣石彷徨惶然惋惜哀婉惆怅稠密祭祀沉淀纸锭绽放彷徨牌坊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碾碎辗转堤堰揠苗助长偃旗息鼓凌侮陵墓棱角忸怩纽扣枢纽心扉雨雪霏霏(3)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 (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
译为:有……的呢)
素材运用
烛之武退秦师
素材运用赏析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
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
言善辩,聪慧机智。历史危难之际,能够在
危难面前“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的人不可胜数,但能够像烛之武这样识大体

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这个伯乐就是
佚之孤,千里马就是烛之武。如果没有佚之孤对
烛之武的充分认识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
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其结果是“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第二课时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
兴 yuè) 2.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淬
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
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 “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
“震”,震慑)
8.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 bìn。)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 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
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 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 南 (省略介词“于”)
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已”同“矣” ) 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供应。

读gōng)秦伯说 ( “说”通“悦”,快乐) 失其所与,不知 ( “知”通“智”,理智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快乐,喜爱。

今天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惧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忽然。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 ( “要”通“邀” )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旦日不行不蚤来谢项王 ( “蚤”通“早” )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坐”通“座”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假如不这样 )二、解说以下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认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 款待过客 ) 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来往。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古义:缺乏的东西。

今义:疲惫。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古义:穷途末路。

今义:贫困。

6、樊将军仰天叹气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包庇两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域。

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进出与特别也古义:不测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域。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南地域。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小人的谗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总结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总结PPT

4、《史记》和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
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 传共52万余字。“本纪”写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政治事件;“表”是按年 代、年、月写成的简明大事记;“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世家”记叙春秋 战国以来各主要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列传”记贵族、 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刺客、游侠、商人等重要历史 人物的言行事迹。《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开我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 先河,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
12、秦王购之金千斤(※定语后置句) 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1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 1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见”表被动) 16、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 17、判断句 ⑴此天子气也 ⑵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⑷亚父者,范增也 ⑸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⑹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8、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今为之虏矣
13、以 皆以美于城北徐公(动词,认为,以为) 忠不必用,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以其无理于晋(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各各竦立以听(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介词,因为) 以试从,血濡缕(介词,来)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介词,来,用来)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在……的时候 或“因为”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仆所以留者(与“以”组成复音虚词,……的原因)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重点知识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重点知识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重点知识部编语文必修上册单元考点精讲(第二单元 劳动之歌)【主题解读】青春因劳动而美丽,青春因工匠精神而熠熠生辉《喜看稻菽千重浪》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比喻某种气势。

鹤立鸡群: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

无可辩驳: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心神不定:指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

形容心烦意乱,十分担心忧虑的样子。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

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探界者”钟扬》避嫌: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

兜底:方言,全部承受。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开门见山:指打开门就能看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

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

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文言文语法,包括词类、句型等。

以下是知识
点的总结:
一、名词
1. 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种
2. 实词又可分为行为对象名词和非行为对象名词
3. 按照构成名词的方式,名词可以分为两种:简单名词和复合
名词
二、代词
1. 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关系代词等
2. 代词的使用要符合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

三、动词
1. 动词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2. 不同的动词有不同的语态、时态和语气
3. 动词要合乎时态、语态、语气和逻辑关系
四、形容词
1.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
2. 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作为表语、状语等
3. 形容词要与所修饰词保持一致
五、副词
1.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的词
2. 副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3.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时要放在动词之后
六、连词
1. 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2. 常见的连词有“和”、“或”、“但是”等
3. 连词要在语法和语义上合理使用
七、句型
1. 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单位是句子
2. 句子可以按照结构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3. 句子结构要符合逻辑和语法规则
以上是本章的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是后续学习文言文语言和写作的基础。

需要学生们多多掌握和应用。

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点

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点

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点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秦伯说(“说”通“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6、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7、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8、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9、荆轲奉樊于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10、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11、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12、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4、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15、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16、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17、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18、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19、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20、置之坐上(“坐”通“座”)2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

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

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6 、鸿门宴【课文简介】《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项羽和刘邦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斗争。

本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代鸿门宴的由来;第二部分是写鸿门宴上的斗争;第三部分是叙述鸿门宴后余事,包括刘邦逃席,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壁而范增破斗;刘邦至军诛杀曹无伤。

作者通过这次宴会的全过程,生动的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应攻伐而有“妇人之仁”。

【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一词多义】1、为(1)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2)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3)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4)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5)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6)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7)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2、故(1)故听之连词,所以) (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3)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3、辞(1)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2)未辞也(告辞,辞别)(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4、幸(1)妇女无所幸(宠幸) (2)故幸来告良(幸而)【古今词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被动句
• • • • • • 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受制于人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省略句
• • • • • • • • •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的宾语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的宾语 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介词的宾语 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的宾语、谓语动词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省略主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介词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省略介词 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 • • • • • • • • • 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杀鸡焉用牛刀 ——疑问代词,怎么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之

• • • • • • • • 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将要 臣死且不避 ——连词,尚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词,并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连词,况且
•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 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 》,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 •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 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 ,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 •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 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 的通称。
• 附:《忠义的力量》(见《创新思维》267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
❖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
侯贰。《左传》)
❖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 也》)
❖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
2.鄙
❖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 以鄙远”)
6.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 微时,与萧何善。”)
❖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 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
里) ❖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
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 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 的)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 “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 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明智。)
(知,
二、古今异义
❖ 1.贰于楚也 贰 古:从属二主,动 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 古:东 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 主人。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古:使 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 携带的物品。
❖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 古:那个 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夜,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 (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单薄的力量) ❖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 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
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 1.贰 ❖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左传·隐公元年》) ❖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
必修一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知识复习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重要虚词 特殊句式 素材运用
《烛之武退秦师》
❖ 一、通假字
❖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 “矣”,语气词,了。)
❖ 2.共其乏困 供给。)
(共,通“供”,
❖ 3.夫晋,何厌之有 “餍”,满足。)
(厌,通
❖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 ②què城楼 ❖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
不报)
❖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 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
❖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 ❖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 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 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 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 ①准许(同 Nhomakorabea代汉语)
❖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 君焦、暇”)
❖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 许。”)
❖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 可百许头。”)
(二)动词的活用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 恩惠)
❖ 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
亡) ❖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
(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 1.形容词作名词 ❖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 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 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 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
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 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 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

(东,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 ②与郑人盟 盟)
(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
❖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 界)
❖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 使……得利)
❖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 作边邑)
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 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 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
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
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 (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 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
益于君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