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利因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大学生政治觉悟淡薄、思想意识混乱、社会责任感缺失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一、存在的问题1.政治觉悟淡薄在当前社会中,一些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缺乏关注和了解,政治觉悟淡薄。
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缺乏热情和责任感。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2.思想意识混乱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开放化。
一些大学生受到外部信息的干扰,思想意识容易受到冲击,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思想意识混乱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社会责任感缺失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个体主义倾向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
一些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对社会公益事业缺乏关注和参与,这样不仅影响了社会的整体发展,也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品质和社会形象。
二、对策研究1.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学校可以加强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治现状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
通过开设一些新颖的政治课程,如政治热点评论、国际政治分析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主人翁意识。
2.加强思想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讲座、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实和自身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社会的冷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学生兴趣缺乏等。
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单一。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变成一种机械式的灌输,重点只在于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兴趣不足,也无法将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应该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
不仅仅是灌输政治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方式陈旧。
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纸上谈兵的形式,将政治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
这种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许多大学生对政治敏感而又抗拒,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媒体、社交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新的教育方式。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将政治理论知识融入设计一些有趣且具有互动性的学习活动。
可以开设一些线上课程,由专家教授相关知识,并邀请学生通过讨论、作业等方式参与其中。
可以借助社交网络,组织一些线上辩论或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学生兴趣缺乏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越来越多样化,政治知识在学生看来可能显得乏味和枯燥。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缺乏,无法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求,设计一些与其兴趣相关的思政教育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教育方式滞后、学生自主意识不足、教育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如何克服这些困境,寻找出路,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困境1.教育方式滞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方式滞后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以灌输为主,缺乏互动和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这种单向传授的教育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2.学生自主意识不足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意识,容易被外部信息影响而缺少自主思考能力。
他们的学习动力相对较弱,对于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意识不足,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教育资源不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学校在师资、经费、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这也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出路1.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针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滞后的问题,应当积极推进教育理念的更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
应当倡导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包括启发式教育、互动式教育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研究等主动参与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升教育质量4.拓展教育领域,促进综合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当拓展至社团、学生组织等多种教育领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工科专业开展思政教育的有利条件分析与不利因素改善
工科专业开展思政教育的有利条件分析与不利因素改善*韩 越,张新东(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摘 要: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动机已经逐渐开始变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用性要求不断提升。
随着现代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工科专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不利于工科思政教育的开展。
文章对工科专业开展思政教育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利因素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工科专业;思政教育;有利条件;不利因素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34-0003-02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一般都是在高校校园内进行宣传的,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精神素养,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并对促进思政课堂改革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良好的思政教育可以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启发学生的心智,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且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想加深高校的思政课堂改革,就需要找到开展教育的有利条件,对有利条件加以利用,对于不利因素则加以改善,以此来顺利地开展高校工科专业的思政教育。
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如此,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思想素质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工科开展思政教育的有利条件思政教育的定义是在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社会群体中遵循人们思想道德形成的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成员施加有目的的影响,让他们形成具有社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是我国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场地,并通过课堂以及课外活动等手段传播符合规范的社会价值要求,这点对高校工科开展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高校首先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良好的学生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程度决定于教师、学生以及校园氛围,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学生和教师的素质要普遍要高,工科学生虽然对于政治类教育认识不多,但是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灌注,让他们对思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本身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对于思政教育的开展不会产生排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缺乏创新和灵活性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侧重于灌输知识,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性。
对此,应该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缺乏真实性和实效性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认为,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像是一种形式主义,很难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多种教育形式,如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等,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
在大学教育中,一些老师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互动讨论,开展小班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对外界观点的封闭和压制的问题。
一些高校对外界不同观点的包容程度不够,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僵化。
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不同观点的书籍和文章,了解不同的思想流派,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
要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从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实践性、加强师生互动和提高学校的开放度等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困境,急需找到出路。
1. 社会多元化冲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高速传播和多元化,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多元化的信息冲击着学生的思想。
一些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也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中,对传统的信仰和理念造成了冲击,导致思想混乱。
2. 价值观快速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不再被重视,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主义思想和功利主义观念。
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育资源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原因之一。
4. 传统教育模式滞后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当今社会已显得滞后,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适用。
这种滞后导致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面对社会多元化的冲击,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信息。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信息获取和辨别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会多元化的信息,理性对待不同观点。
2. 推动价值观教育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广泛接触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3.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为了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资源不足问题,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相关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
增加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设施水平等,提高教育质量。
要解决传统教育模式滞后的问题,需要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
依托现代科技手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途径,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能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1. 引言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在大学期间,学生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政治观念,增强社会和政治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一是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党史教育等,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不利于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二是教育手段缺乏创新。
现今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但部分高校仍停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育手段的单一化和落后性使得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无法引起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反馈。
三是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手段缺乏创新等原因,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参与度较低。
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仅仅形式化地接受教育,难以深刻理解和内化教育内容,影响了教育效果的发挥。
这些困境的存在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需要从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入手,寻找出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存在着一系列困境,阻碍了其有效开展和实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精品教育文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严重作用(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严重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繁复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强,知行脱节现象普遍。
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
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严重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
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康健成长提供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异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
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康健、向上的,但也例外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意识。
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
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剧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
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安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康健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影响深远。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2. 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3. 教育内容单一化: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 学生主体性不足: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5.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影响,一些消极的社会风气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6. 国际影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交流的频繁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影响,一些国外潮流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对策研究5. 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6. 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高校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施策,从教育投入、教师队伍、教育内容、学生主体性、社会环境和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
只有如此,才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 议
丰富与更新教育内容
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
教育内容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价值观 念的变化,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面对现实社会。
引入多元文化元素
在教育内容中引入不同文化元素,增加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 重,提高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日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汇报人:
contents
目录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0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 化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 育,以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结合网络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效应对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
• 某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通 过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及时解答思想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种教育模式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针对性准确等优点。
方法刻板
教育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不 注重因材施教,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 个性化需求。
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数量不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师生比例失衡,导致教师 难以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和教育教学技能,无法提供 高质量的教育指导。
浅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摇篮,高校应当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亟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围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一、问题分析1.教育内容单一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教育和政策宣传上,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强调理论的传授和政策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技能的缺乏。
2.教育方法受限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讲解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
3.教育主体缺失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的作用被忽视。
教育者应当承担起引导学生的责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往往只是单向传授知识,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关爱,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建议提出1.丰富教育内容建议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化。
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政策的宣传,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对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方位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新教育方法建议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可以结合互联网、多媒体、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和创新,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结语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人翁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和关注教育主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为未来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国家重点工作,旨在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多少与环境、制度、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关。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出现的一些形式化现象,仅仅是一些形式上的表演,没有实质性的内涵。
这是因为在中国长期实行的一些制度,让一些国民习惯于根据上一级领导的要求,完成一些形式上的工作,而忽略了它的真正作用和意义。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很多教师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旗号,却缺乏真正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他们甚至没有系统的熟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实际操作知识与技能,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种机械的行动、空洞的口号。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多而不精,很多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缺少因材施教的方法。
这样会让思想政治教育失去生命力,难以被年轻人接受。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单调乏味,让人很难产生应有的兴趣,同时也无法满足年轻学生的需求。
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教育内容,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
最后,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因为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些教师将会缺乏动力和责任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彰,甚至为了一些目的,溜须拍马,对学生进行表面功夫的教育,而忽略了根本的内涵。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形式化现象、教师素质不高、方法单一、内容乏味、缺乏有效考核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注重对教师的素质提升,强调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方法,寻求新鲜内容;同时,加强考核管理,注重落实教育效果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代合格的青年人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以及新问题,既有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积弊颇深,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断走低。
如何在新的时期,通过有效措施的采取,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因此成为大学管理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一个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原因;对策大学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希望所在,对这一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在经济转型以及社会转轨的背景下,各种不良社会思潮正在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这从近年来不断爆发的有关大学生观念扭曲的新闻中就可见一斑。
这一方面彰显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对目前效果不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原因分析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观念层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模式方面的原因,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如人意,具体分析如下: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层面受到忽视。
尽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基础必修课,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基础作用以及重要意义并没有得到高校教学者以及大学生的正确的认识,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并不重视,学校的老师以及管理者认为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老师没有必要过多的来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纠正。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需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层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本上停留在爱国守法这样一个领域,内容没有照顾到新生代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例如职业发展、人生取向等等。
教育内容的假大空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严重,根本就无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兴趣,相反还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逆反,毕竟大学生在人格方面更加独立自主,其不愿意接受那种与自己生活认知不符合的内容。
学生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学生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思政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内容陈旧单一,缺乏针对性当前大多数高校思政课程内容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灌输式”教育模式之内。
这种模式下,抽象理论知识被孤立地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年轻人不同心理特点。
思政课程与现实社会相脱节、缺乏时代特色以及未来方向意味着其失去了吸引力与激励力。
二、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化水平当前大部分高校并未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职业资格认证范围之内,这导致了许多大学老师缺少专业背景和培训。
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系统的知识框架与方法论,更难以针对性地引导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学生参与度低,效果难以彰显思政工作关键在于引发大学生自觉行动和思考。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信息流和高度竞争压力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理论抽象问题漠不关心,并希望能够迅速获取可应用内容。
这种现象让思政工作付出较多努力却成效甚微,并且增加了教师的教育负担。
四、评价指标单一化制约了综合素质养成当前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来评估思政工作质量,并将之定位为一门主要面向应试需要并具备明确知识点体系与解题技巧即可通过的科目。
这样剥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独特功能发挥,令其变“形”为其他普通课程无异。
五、校企间合作薄弱限制了实践环节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企业的合作仍非常有限。
缺乏实际案例和项目任务的支持,使得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相对较少。
这等于是剥夺了大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身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机会。
六、交互式教学方式不足,缺少互动性创新是推动大学生思政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在传统讲授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形成深层次理解并进行有效运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引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也在快速扩大。
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社会领导者的重要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开展中,我们不可忽视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1. 缺乏个性化关注:目前,普遍采用集体教育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这样一来很难满足每位学生个人发展需求。
2. 教材内容抽象、理论化:现行思想政治课程以多数情况下停留于理论层面,并缺少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案例研究。
这使得课程内容难以吸引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3. 整体知识框架脱离实际应用:过于强调书本知识传递,而忽视了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现实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思想观念转变困难1. 思维僵化:大学生们在长时间被传统教育所影响后,思维习惯渐渐形成并趋于固化,难以接受新的理念和观点。
2. 价值观淡漠:现代社会多元化与日俱增,由此带来的是个体情感受益和价值认同困境。
大学生结构复杂性进一步提高导致他们对于自我角色、归属、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迷茫感。
3. 追求功利主义:近年来包括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国家竞争能力强劲提升在内的一些时局因素激起普通民众对功利主义价值系统更为显著追逐。
可见百姓心态已由过去宋明文人先贤抱志之孤高风范变为“谁给钱我做”。
四、缺少参与机制与创新1. 缺少开放交流平台:许多大学校园中存在封闭且限制言论自由的情况,这阻碍了学生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大学生应该有积极参与探索、互动讨论的机会,以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 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创新,仅停留在传统模式中。
并未针对大学生特点,开设专门课程或组织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师素质和角色建设问题:当前一些尚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缺乏革新意识甚至功利主义理念过重等问题都妨碍了大学生们获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方法探析
互联网+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方法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互联网也为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理工科高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学科属性、学生特点和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
本文将就互联网+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方法进行探析。
一、困境1. 学科属性理工科高校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学生的特点。
相对于文科生而言,理工科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和参与度普遍较低。
他们更倾向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兴趣。
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学生们更容易被信息泛滥所困扰,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态度。
2. 学生特点理工科高校的学生多数为高智商、专注于专业学科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较难深入他们内心。
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持有抗拒态度,觉得这和他们的专业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和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3. 传统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理工科学生被认为更加冷静、理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度不高。
而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和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也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得有些过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
二、方法探析1. 引导学生参与针对理工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态度,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他们的热情。
比如组织学生到社区服务、志愿活动中参与,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创新教育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需要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直播、微课堂等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
3. 整合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和宣传。
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成因分析
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摘要:本文从学生自己、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校园环境、社会因素等五个方面分析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成因,以期为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因分析“两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在理工科大学生“两课”教学实践中,理工科学生对教学内容普遍不感兴趣,厌学,教师认为也认为难教,致使“两课”教学任务和目标不能很好的完成。
同时,理工科大学生也暴露了一些列问题,诸如功利倾向严重、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
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成因,以期为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学生原因理工科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思想最活跃的青少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所谓的逆反心理就是对事物所做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
尽管逆反心理在个人成长中不可避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积极的意义,但总的说来是有巨大缺陷的。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理工科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评价往往按照自己的片面的标准进行,有时会不辨真伪,走极端,尤其是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别人反对的事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越是要做,以此显示自己的独立性,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认同。
同时,理工科大学生思维具有必然的确定性特点,当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所拥有的知识形成某种价值观念之时,对于其他的观念和思想往往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认为自己的观念方是真理。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理工科大学生人生经历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涉世不深,所形成持有的观念往往是幼稚不成熟的。
同时,由于人文知识的严重不足,人文精神不能确立,导致他们往往是从个人出发而形成片面、低俗、实用的思想观念。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会遇到学生内部很大的阻力,这是一种挑战,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之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向研究王玉珏(四川理工学院政法学院四川自贡643000)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逆向分析理工科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旨在为有针对性的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向研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而实效性的提高须以针对性为基础。
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要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类的划分就显得尤为必要,故此,笔者尝试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划分标准,集中讨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分析影响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不利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在与文科类大学生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对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逻辑思维较强但形象思维不足,影响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总体来说,大学生是思维活跃,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个群体。
“一是他们所处年龄阶段正是强烈渴望了解外部世界的阶段,这使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接受新生事物快。
二是他们在改革开放后,教育水平逐渐提高背景下生活,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为他们接受新生事物提供了条件。
三是未来责任重大,必然关心新事物。
因为现在产生的新事物要与他们相伴而行。
四是创造欲望强烈。
”[1]但是与文科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在接受新观念、创新思维上有相当的差距,这一点在相关的研究中也得到认同。
“相当多的理工科学生渴望自己的观点符合某种学术权威而易于为他人所认同,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谈不上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究其根源主要是专业学习中形成的确定的必然的一元的思维模式所限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
理工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文科生的相比,呈现鲜明的不同,该群体思维理性务实,但也有“缺点”。
“他们因为长期研究客观世界而在理工科氛围中形成了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思维方式,对研究主客观双重世界的社会科学中那种带有发散的、多元性、或然性的思维方式则感到无所适从。
”[3]自然科学具有确定性的特点,其学习和分析往往是定性定量的,对问题的答案往往也是唯一的,微小的偏差往往导致结果的改变。
理工科大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确定必然的思维方式。
同时,理工科大学生思维特点是逻辑思维较强,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
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
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逻辑思维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
做逻辑思维时,每一步必须准确无误,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社会科学讨论问题的结论往往是多元的、相对的,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当理工科大学生用固有的思维方式来学习人文、政治知识时,则显得很不适应。
如学生经常发出抱怨:“这也对,那也有理,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啊!”就是这一状态的鲜明体现。
而且这种确定的、一元性的思维方式模式一旦形成,便具有一种恒在性和排他性,往往考虑问题容易钻牛角尖,缺乏变通,不容易听进不同的意见。
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理工科大学生常常遇到的难题。
理工科大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呈现,需要大学生不断的了解情况,更新观念以适应现实社会。
理工科大学生思维的局限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
二是老师在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容易得到学生内心认同,导致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普遍匮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导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人文精神缺失。
人文素质专指一个人在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宗教及伦理方面的修养和品质,“从有人对全国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调查可知,理工科专业学生不只是文学知识、艺术知识缺乏,而且他们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知识和文化遗产也知之甚少,中国古代哲学知识几乎空白,人文知识严重不足。
”[4]同时,理工科大学生本身也对人文知识不重视,因此,虽然他们取得了较高的学历,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在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整体素质均未达到相应的标准。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之所以缺乏,与我国教育模式忽视人文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在高中时代实行文理分科,甚至有的学校在初中便实行文理分科。
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理科的同学便把重心放在了数理化上,对于政史地便不管不问。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也助长了这种风气,在师资安排、课时设置、成绩考核等方面都弱化了理科学生的文科知识的学习。
唯一督促理科学生学习政史地的毕业会考也因为学校大开方便之门而流于形式。
当理科学生进入大学后,我们大学又受前苏联办学模式的影响,在客观上形成了文理分家、理工分家、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局面,过分强调理工的特点,把科学技术从人类知识体系中分离出去,使之自成一体。
在这样的办学模式下,客观上导致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忽视,表现在对理工科学生人文课程设置的不够重视等方面。
而理工科大学生由于自身学业的繁重,学习人文知识的时间有限,同时,由于中学时知识基础的缺陷,对人文知识普遍不感兴趣,即使想学好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重利轻义”思想逐渐抬头,功利思想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有市场。
“在校学生追求更多的是近期的、有形的价值目标,而忽视远期的、无形的价值目标,尽管后者比前者对社会和个人都更有意义。
”[5]而人文知识面对功利思想便相形见拙,虽然人文科学在塑造人格、完善自我、解放个性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但这是隐性的,也不能直接交换带来经济效益,加之就业导向忽视人文素质等因素,理工科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往往把重点放在了专业课、外语、计算机等课程上,或者把精力投放在“考试”上,以期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因而对于其他人文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往往被理工科大学生放在了“无利、无用、无价值”的课程一族。
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便顺理成章了。
但人文素质对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解决立场、观点、理想、信念等问题为特征的政治素质,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为特征的思想素质,以培养社会公德、高尚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为特征的道德素质。
”[6]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和提高不是孤立的,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能依靠空洞说教,也不能长期依靠学生的政治热情和单纯、朴实的感情,而必须建立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沃土中。
没有厚重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做基础,任何所谓的思想政治素质都经不起风吹雨打。
人文素质的缺乏还会弱化人格塑造。
人格即意志、道德、智慧力量的显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格的发展与塑造。
在理工科大学生身上,不健全的人格表现大量存在,在理想信念上缺乏远大目标和抱负,功利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在对待事业的态度上,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发挥潜能、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而是专注于好地方、高待遇的工作环境;在对待学业上,只满足于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吃苦精神,探索勇气和进取意识。
而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能够提供铸造人格的力量来源。
“人文精神在其人类精神的自身建设方面构成内缘性充实,在其外显外化外求的环节上构成外缘性拓展,在抽象方面构成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在具体方面构成改造世界的工具性系统、人对外在世界的自然科学系统、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与组织形式的社会科学系统,体现人化成果的的各具形态的文化系统等。
人文精神不仅孵育了意义世界、价值观体系、阐释系统、设计蓝图,也外化出工具系统和特色各异的民族文化形态。
”[7]只有在人文科学的沃土中才能产生关注人类信仰、前途和命运的人文精神。
一个没有人文知识和素养的人无论如何也产生不了人文精神。
而没有人文精神的关怀,则无论如何也不能塑造完美的人格。
人文知识的缺乏也会导致人文价值的迷失,表现为正义感、责任感淡化,法律观念淡薄,道德修养不足,缺少必要的自我防范意识,缺乏公德观念,行为失范,荣辱混淆。
在牵扯到个人利益时,甚至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
三、人际交往问题突出,削弱了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现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容乐观。
“上海高校心理咨询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咨询内容属于人际交往方面的占40.5%,居所有问题的首位。
尽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大四的学生中,交往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人数仍高达40%”。
[8]而且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在文理维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在工科院校里,理工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退缩倾向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和文科类大学生相比,他们在交往上显得更封闭一些”。
[9]理工科学生由于课程任务一向很重,,学生平时得到的也大多属逻辑推理训练,思维严谨有余,活跃性和创造性则显得不足。
同时多数理工科专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生很少,再加上学生平时很少有空闲时间参与学校的活动,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特别是与异性交往的机会,使得一些理工科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显得自卑感较重,有些过于自我保护,独来独往的现象较为普遍,有时即使参与了一些活动,也大多是在配合别人在做。
因此,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技巧是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一点,从对前来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学生的统计中也可以看出。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我校咨询中心所接待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往往属于交往技巧方面的问题。
理工科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突出,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理工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走入心理误区,以致出现像自卑、孤独、报复等人际交往障碍,严重的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参考文献:[1]罗洪铁、董娅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页。
[2]罗琼:《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83页。
[3]王豪:《理工科大学生学习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201页。
[4]转引自黄建湖:《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7期,第109页。
[5]彭坤明:《知识经济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