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

合集下载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其物理和
机械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首先是退火,这是最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之一。

退火是将材料加
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速度下冷却。

这有助于减轻材料内部的
应力和提高塑性,同时改善材料的韧性和韧性。

其次是正火,也称为时效处理。

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个高温,然后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该温度下,最后进行适当的冷却。

这种方
法常用于合金钢和铝合金,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第三种方法是淬火,这是一种通过迅速冷却来使材料迅速固化
的方法。

通常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产生高
硬度和高强度的组织结构。

淬火常用于制备工具钢和轴承钢等材料。

最后是回火,这是一种在淬火后将材料重新加热到较低的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的方法。

回火有助于减轻淬火过程中产
生的内部应力,同时可以调节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使其达到最佳的
性能状态。

以上所述的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工件,能够有效地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热处理方法,可以使材料达到最佳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从而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要求。

热处理的种类

热处理的种类

热处理的种类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工艺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过程中,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是关键因素,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不同的组织和性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1. 退火退火是最常用的热处理方法之一,通过加热金属到适当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可以消除金属材料的内部应力,提高延展性和韧性,改善加工性能。

退火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

2. 淬火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但也会产生较高的脆性。

淬火适用于需要高硬度和高强度的金属制品,如刀具、弹簧等。

3. 回火回火是在淬火后,将金属材料重新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方法。

回火可以减轻淬火引起的脆性,提高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回火一般用于淬火后的金属制品,以提高其综合性能。

4. 热处理强化热处理强化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多次热处理,使其组织结构更加致密,从而提高强度和硬度。

热处理强化一般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两个步骤。

固溶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固溶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均匀分布。

时效处理是将固溶体再次加热到较低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使金属材料获得细小、均匀的析出物,进一步提高强度和硬度。

5.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暴露在含氮气体的高温环境中,使金属表面形成氮化物层的热处理方法。

氮化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同时改善其耐腐蚀性能。

氮化处理广泛应用于切削工具、轴承等金属制品。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用性。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和要求,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热处理参数,可以使金属制品获得理想的性能。

四种热处理方式

四种热处理方式

淬火Quenching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工艺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

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

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

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

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

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

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淬火工件的硬度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

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

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

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

热处理的方式详解

热处理的方式详解

碳钢 合金钢
①单液淬火→加热A化后的钢件放入水或油中连续冷却 至室温的方法。
(水淬应力大,工件易变形、开裂;油淬冷却速度慢,碳钢 油淬无法全部获得M)
②双液淬火→加热A化后的钢件先放入水中冷却至接近 Ms后再放入油中冷却至室温。
(在油中缓慢实现M转变,淬火应力小,可防止工件变形和开 裂。但水中停留的时间较难把握。用于形状复杂件防开裂)
光镜下形貌
电镜下形貌
索氏体形貌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屈氏体形貌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贝氏体转变 ➢550~350℃: B上; 40~45HRC;
1)贝氏体B ----含碳略微过饱和的铁素体与弥
散分布的微细渗碳体的混合物。 2)过冷奥氏体在550℃ ~ Ms之间发生的转变 3)根据转变温度的不同,B分为上B和下B。
➢650~600℃ : 细片状P---索氏体(S); 片间距为0.2~0.4μm (1000×); 25~36HRC。
➢600~550℃:极细片状P---屈氏体(T); 片间距为<0.2μm ( 电镜 ); 35~40HRC。
层片间距越小(即从P→S →T),材 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越高。
珠光体形貌像
*本质晶粒度反映了钢在一定条件下奥氏体晶粒
长大的倾向性。其与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Review
标准晶粒度1~4级 的为本质粗晶粒钢
标准晶粒度5~8级 的为本质细晶粒钢
本质粗晶粒钢:奥氏 体随温度的升高迅速 长大的钢。如经锰硅 脱氧的钢、沸腾钢等
本质细晶粒钢: 奥氏体晶粒长大 倾向小,加热到 较高温度才显著 长大的钢。如经 铝脱氧的钢、镇 静钢等
③分级淬火→加热A化后的钢件先放在略高于Ms点的 恒温盐浴或碱浴中保温一段时间(使内 外均温),取出后在空气中冷至室温。

热处理工艺方法600种

热处理工艺方法600种

热处理工艺方法600种1.完全退火2.亚共析钢钢锭的完全退火3.亚共析钢锻轧钢材的完全退火4.冷拉钢材料坯的完全退火5.不完全退火6.过共析钢及莱氏体钢钢锭的不完全退火7.过共析钢锻轧钢材的不完全退火8.亚共析钢冷拉坯料的不完全退火9.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10.低温退火11.钢锭的低温退火12.热锻轧钢材的低温退火13.中间退火(软化退火)14.冷变形加工时的中间退火15.热锻轧钢材的中间退火16.再结晶退火17.低碳钢的再结晶退火18.不锈钢的再结晶退火19.去应力退火.20.热锻轧材及工件的去应力退火21.冷变形钢材的去应力退火22.奥氏体不锈钢的去应力退火23.铸铁的去应力退火24.软磁材料的去应力退火25.非铁金属及耐热合金的去应力退火26.预防白点退火(去氢退火)(消除白点退火)27.碳钢及低合金钢的去氢退火28.中合金钢的去氢退火29.高合金钢的去氢退火30.晶粒粗化退火31.等温退火32.球化退火33.低温球化退火34.一次球化退火35.等温球化退火36.来去球化退火37.正火球化退火38.高速钢快速球化退火39.钠燃烧无氧化光亮退火40.快速连续光亮退火41.盐浴退火42.装箱退火43.普通真空退火44.真空-保护气体退火45.部分退火46.两次处置惩罚快速退火47.高速钢的循环退火48.石墨钢的石墨化退火49.脱碳退火50.可锻化退火51.快速可锻化退火52.球墨铸铁的低温石墨化退火53.球墨铸铁的高温石墨化退火54.球墨铸铁的高-高温石墨化退火55.球状石墨化退火56.高温石墨化退火57.余热退火58.普通正火59.亚温正火60.等温正火61.水冷正火62.风冷正火63.喷雾正火64.多次正火65.球墨铸铁完全奥氏体化正火66.球墨铸铁不完整奥氏体化正火67.球墨铸铁快速正火68.球墨铸铁的余热正火第二章团体热处置惩罚——淬火69.完全淬火70.不完全淬火71.中碳钢的亚温淬火72.低碳钢双相区淬火73.低碳钢双相区二次淬火74.灰铸铁的淬火75.球墨铸铁的淬火76.高速钢部分淬火77.高速钢高温淬火78.余热淬火(直接淬火)79.二次(从头)加热淬火80.两次淬火81.正火-淬火82.高温回火-淬火83.预热淬火(门路式加热淬火)84.延时淬火(降温淬火、提早淬火)85.部分淬火86.薄层淬火87.短时加热淬火88.“零”保温淬火89.快速加热淬火90.可控气氛加热淬火91.氮基氛围干净淬火92.滴注式保护氛围光明淬火93.涂层淬火94.包装淬火95.硼酸防护光明淬火96.真空淬火97.真空高压气体淬火98.轮回加热淬火99.淬火-抛光-淬火(Q-P-Q)处理100.流态炉加热淬火101.石墨流态炉加热淬火102.流态炉淬火冷却103.脉冲加热淬火104.感到穿透加热淬火105.通电加热淬火106.盐浴加热淬火107.盐浴静止加热淬火108.单液淬火109.压缩空气淬火(空淬及风淬) 110.动液淬火222.喷液淬火112.双液淬火(双介质淬火) 113.大型锻模水-气夹杂物淬火114.大锻件水-气夹杂物淬火115.单槽双液淬火116.三液淬火117.悬浮液淬火118.间断淬火119.磁场冷却淬火120.超声波淬火121.浅冷淬火122.超低温淬火(液氮淬火)123.冰冷处理124.液氮气体深冷处理125.模具钢的深冷处理126.高速钢刀具的深冷处理127.马氏体分级淬火128.马氏体等温淬火129.等温分级淬火130.贝氏体等温淬火131.灰铸铁的贝氏体等温淬火132.球墨铸铁的贝氏体等温淬火133.球墨铸铁亚温加热贝氏体等温淬火134.分级等温淬火135.二次贝氏体等温淬火136.珠光体等温淬火137.预冷等温淬火138.预淬等温淬火139.微变形淬火140.无变形淬火141.碳化物微细化淬火142.碳化物微细化四步处理143.晶粒超细化淬火144.晶粒超细化轮回淬火145.晶粒超细化的高温形变淬火146.晶粒超细化的室温形变处置惩罚147.GCr15钢双细化淬火148.低碳钢激烈淬火149.中碳钢高温淬火150.中碳钢过热淬火151.过共析钢高温淬火152.渗碳件四步处理法153.渗碳冷处理154.自回火淬火155.马氏体等温-马氏体分级淬火复合处理156.反淬火157.预应力淬火158.修复淬火159.固溶化淬火(固溶处理)160.水韧处置惩罚161.锻造余热水韧处置惩罚162.进步初始硬度的水韧163.水韧-时效处置惩罚164.细化晶粒水韧实时效处置惩罚第三章整体热处理——回火与时效165.低温回火166.中温回火167.高温回火168.调质处置惩罚169.盘条的调质处理170.球墨铸铁的调质处理171.调质球化172.冷挤压用钢的调质球化173.高速钢的低高温回火174.修复回火175.带温回火176.振动回火177.通电加热回火178.快速回火179.渗碳二次硬化处理180.多次回火181.淬回火182.自回火183.感应回火184.去氢回火185.去应力回火186.压力回火187.局部回火188.自然时效189.回归处理190.人工时效191.分级时效192.分区时效193.两次时效194.振动时效195.磁致伸缩消除刀具残余应力处理196.铸铁稳定化处理197.合金钢稳定化时效(残余奥氏体稳定化处理)198.奥氏体稳定化处理199.奥氏体调治处置惩罚第四章表面淬火200.感应加热表面淬火201.高频加热外表淬火202.高频预正火淬火203.高频无氧化淬火204.渗碳感应表面淬火205.渗氮感应表面淬火206.高频加热浴炉处置惩罚207.中频加热表面淬火208.工频加热外表淬火209.感应表面淬火时的加热方法210.喷液及浸液表面淬火211.埋油外表淬火212.埋水表面淬火213.大功率脉冲感应淬火214.超音频感应加热淬火215.双频感应淬火216.混合加热表面淬火217.火焰加热外表淬火218.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219.电解液加热外表淬火220.盐浴加热表面淬火221.高速钢的激光加热表面淬火222.布局钢的激光外表淬火223.有色金属的激光表面淬火224.激光表面淬火代替局部渗碳225.电子束外表淬火226.空气电子束重熔淬火227.电子束表面合金化228.电火花表面强化及合金化229.强白光源表面淬火第五章化学热处理230.渗碳231.固体渗碳232.分段固体渗碳233.无箱固体渗碳234.固体气体渗碳235.气体固体渗碳236.粉末放电渗碳237.膏剂渗碳238.高频加热膏剂渗碳239.盐浴渗碳240.通俗(含氰)盐浴渗碳241.低氰盐浴渗碳242.原料无氰盐浴渗碳243.无毒盐浴渗碳244.通气盐浴渗碳245.超声波盐浴渗碳246.高温盐浴渗碳247.盐浴电解渗碳248.高频加热液体渗碳249.液体放电渗碳250.铸铁浴渗碳251.间接通电液体渗碳252.气体渗碳253.滴注式气体渗碳254.通气式气体渗碳255.分段气体渗碳256.高压气体渗碳257.感应加热气体渗碳258.火焰渗碳259.部分渗碳260.不均匀奥氏体渗碳261.碳化物弥散渗碳262.二重渗碳263.真空渗碳264.一段式真空渗碳265.脉冲式真空渗碳266.摆动式真空渗碳267.真空离子渗碳268.高温离子渗碳269.流态炉渗碳270.流态炉高温渗碳271.稀土催化渗碳272.稀土低温渗碳273.高含量渗碳274.离子轰击过饱和渗碳275.过分渗碳276.等离子渗碳277.修复渗碳278.深层渗碳279.穿透渗碳280.相变超塑性渗碳281.中碳及高碳钢的渗碳282.高速钢的低温渗碳283.渗碳后硼-稀土共渗复合处置惩罚284.渗氮285.气体等温渗氮286.气体二段渗氮287.气体三段渗氮288.短时渗氮289.不锈钢渗氮290.铸铁渗氮291.局部渗氮292.退氮处置惩罚293.抗蚀渗氮294.纯氨渗氮295.氨氮夹杂气体渗氮296.液氨滴注渗氮297.流态炉渗氮298.压力渗氮299.包装渗氮300.盐浴渗氮301.无毒盐浴渗氮302.压力盐浴渗氮303.渗氮亚温淬火复合处理304.离子渗氮305.高温离子渗氮306.氨气预处置惩罚离子渗氮307.快速深层离子渗氮308.热循环离子渗氮309.离子束渗氮310.真空渗氮311.离子渗氮及淬火两重处置惩罚312.化学催化渗氮313.稀土催化渗氮314.钛催化渗氮315.电解气相催化渗氮316.高频加热气体渗氮317.磁场中渗氮318.激光渗氮319.激光预处置惩罚及渗氮320.碳氮共渗321.高温分段气体碳氮共渗322.高温厚层气体碳氮共渗323.高频加热气体碳氮共渗324.高频加热膏剂碳氮共渗325.石墨粒子流态炉高温碳氮共渗326.中温碳氮共渗327.通气式中温气体碳氮共渗328.滴注通气式中温气体碳氮共渗329.滴注式中温气体碳氮共渗330.分阶段式中温气体碳氮共渗331.高含量(浓度)中温气体碳氮共渗332.真空中温碳氮共渗333.中温液体碳氮共渗(盐浴氰化)334.无毒盐浴碳氮共渗335.高频加热盐浴碳氮共渗336.高频加热液体碳氮共渗337.双浴液体碳氮共渗338.中温固体碳氮共渗339.中温膏剂碳氮共渗340.低中温碳氮共渗341.高温碳氮共渗(软氮化)342.高温气体碳氮共渗343.氮基氛围高温碳氮共渗344.稀土低温碳氮共渗345.铸铁的低温气体碳氮共渗346.高温碳氮共渗后淬火复合处置惩罚347.高温碳氮共渗渗碳复合处置惩罚348.低温液体碳氮共渗349.低温固体碳氮共渗350.低温无毒固体碳氮共渗351.快速低温固体碳氮共渗352.辉光离子低温碳氮共渗353.加氧高温碳氮共渗354.真空加氧高温碳氮共渗355.低温短时碳氮共渗356.低温薄层碳氮共渗357.稀土离子低温碳氮共渗358.分级淬火-低温碳氮共渗359.低温碳氮共渗-重新加热淬火360.中低温碳氮共渗复合处理361.碳氮共渗-镍磷镀复合处理362.氧氮处置惩罚363.渗硼364.低温固体渗硼365.固体渗硼-等温淬火复合处理366.粉末渗硼367.膏剂渗硼368.辉光放电膏剂渗硼369.深层膏剂渗硼370.自保护膏剂渗硼371.盐浴渗硼372.盐浴电解渗硼373.铸铁渗硼374.气体渗硼375.辉光放电气体渗硼376.硼锆共渗377.渗碳渗硼378.渗氮渗硼379.液体稀土钒硼共渗380.膏剂硼铝共渗381.超厚渗层硼铝共渗382.硼钛共渗383.镀镍渗硼384.硼碳氮三元共渗385.渗硼复合处理386.渗硼感应加热复合处理387.感应加热渗硼388.激光加热渗硼389.稀土渗硼390.不锈钢硼氮共渗391.渗硫392.离子渗硫393.气相渗硫394.铸铁渗硫395.硫氮共渗396.离子硫氮共渗397.离子氧氮硫三元共渗398.高温硫氮碳三元共渗399.硫氮碳三元共渗400.离子硫氮碳共渗401.高温电解硫钼复合渗镀402.蒸汽处理403.渗氮蒸汽处置惩罚404.硫氮共渗蒸汽处置惩罚405.氧化处置惩罚406.氧氮共渗407.氧碳氮三元共渗408.磷化409.粉末渗铝410.低温粉末渗铝411.熔铝热浸渗铝412.高频感应加热渗铝413.气体渗铝414.喷镀散布渗铝415.熔盐电解渗铝416.直接通电加热粉末渗铝417.铝稀土共渗418.渗铬419.散布渗铬420.辉光离子渗铬421.双层辉光离子渗铬422.真空渗铬423.稀土硅镁-三氧化二铬-硼砂盐浴渗铬424.铬稀土共渗425.渗铬后渗碳或渗氮426.铬铝共渗427.铬硅共渗428.铸铁的固-气法硅铬共渗429.铬铝硅三元共渗430.渗钛431.固体渗钛432.盐浴渗钛433.气体渗钛434.双层辉光离子渗钛435.钛铝共渗436.硼砂浴渗钒437.中性盐浴渗钒438.硼钒连续渗439.铬钒共渗440.渗钒真空淬火441.渗硅442.熔盐电解渗硅443.离子渗硅444.硼硅共渗445.激光硼硅共渗446.钼合金渗硅-离子渗氮复合处置惩罚447.渗锌448.渗锰449.渗锡450.离子钨钼共渗451.铸渗合金452.热循环化学热处理453.离子注入454.氮离子注入455.硼砂浴覆层(TD)法第六章形变热处理456.高温形变淬火457.锻热淬火458.锻热预冷淬火459.辊锻余热淬火460.锻后余热浅冷淬火自回火461.轧热淬火462.轧后余热控冷处理463.罗纹钢筋轧后余热处置惩罚464.挤压余热淬火465.高温形变正火466.高温形变等温淬火467.亚温形变淬火468.低温形变淬火469.珠光体区等温形变淬火470.低温形变等温淬火471.连续冷却形变处理472.珠光体温形变473.珠光体冷形变474.引发马氏体的形变时效475.马氏体室温形变时效476.回火马氏体室温形变时效477.贝氏体室温形变时效478.马氏体及铁素体双相构造室温形变强化479.过饱和固溶体形变时效480.屡次形变时效481.形变分级时效482.外表冷形变强化483.外表高温形变淬火484.使用形变强化结果遗传性的形变热处置惩罚485.预先形变热处置惩罚486.多边化强化处理487.复合形变淬火488.超塑形变处理489.9SiCr钢超塑形变处理490.低温形变淬火与马氏体形变时效相结合的形变热处理491.高温形变淬火与马氏体形变时效相结合的形变热处理492.奥氏体钢的热形变处理493.冷形变渗碳494.冷形变渗氮495.冷形变碳氮共渗496.冷形变渗硼497.形变渗钛498.低温形变淬火渗硫499.锻热渗碳淬火500.锻热淬火渗氮501.渗碳表面形变时效502.高温形变淬火高温碳氮共渗503.预冷形变外表形变热处置惩罚504.外表形变时效505.化学热处置惩罚后的冷外表形变强化506.化学热处置惩罚后外表高温形变淬火507.多边化处置惩罚后的化学热处置惩罚508.表面纳米化后的化学热处理509.晶粒超细化处理第七章非铁金属的热处置惩罚510.铝合金的形变热处理511.铜合金的形变热处理512.变形铝合金的去应力退火513.变形铝合金的再结晶退火514.变形铝合金的匀称化退火515.变形铝合金的时效516.变形铝合金的形变热处理517.变形铝合金的稳定化处理518.铸造铝合金的退火519.锻造铝合金的固溶处置惩罚实时效520.工业纯铜的热处理521.黄铜的热处理522.锡青铜的热处理523.铝青铜的热处理524.铍青铜的固溶处理525.铍青铜的时效处置惩罚526.铍青铜的去应力退火处理527.弹性青铜的热处理528.硅青铜的热处置惩罚529.铬青铜、锆青铜的热处理530.白铜的热处理531.钛合金的去应力退火532.钛合金的完整退火533.钛合金的等温退火和双重退火534.钛合金的固溶处置惩罚535.钛合金的时效536.钛合金的形变热处置惩罚537.镁合金的退火处理538.镁合金的固溶淬火处置惩罚539.镁合金的时效处置惩罚540.镁合金的固溶淬火及野生时效处置惩罚541.镍和镍合金的热处置惩罚542.钨合金的热处置惩罚543.钼合金的热处理544.直生式渗碳545.高温渗碳546.稀土催渗化学热处置惩罚547.高压气淬真空热处置惩罚548.低压渗碳技术549.燃气真空热处理技术550.铁基粉末冶金件的淬火与回火处置惩罚551.铁基粉末冶金资料的时效处置惩罚552.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渗碳和碳氮共渗553.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气体渗氮和气体氮碳共渗554.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蒸汽处理(氧化处理)555.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渗硫处理556.铁基粉末冶金资料的渗锌处置惩罚557.铁基粉末冶金资料的渗铬处置惩罚558.铁基粉末冶金资料的渗硼处置惩罚559.钢结硬质合金的退火560.钢结硬质合金的淬火561.钢结硬质合金的回火562.钢结硬质合金的时效硬化563.钢结硬质合金的沉积硬化合物层564.粉末高速钢的热处理565.硬质合金的退火566.硬质合金的淬火567.硬质合金的时效硬化568.电工用纯铁的野生时效569.电工用纯铁的高温净化退火570.电工用纯铁的去应力退火571.热轧硅钢片的热处置惩罚572.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热处置惩罚573.冷轧取向硅钢片的热处理574.铁镍合金的中央退火575.铁镍合金的高温退火576.铁镍合金的磁场退火577.低收缩合金(因瓦合金)坯料的热加工和热处置惩罚578.低收缩合金(因瓦合金)的制品热处置惩罚579.高温用因瓦合金的热处置惩罚580.热双金属的热处理581.高弹性合金的淬火、回火处置惩罚582.高弹性合金的形变热处置惩罚583.镍基高弹性合金的热处置惩罚584.钴基高弹性合金的热处理585.铜基高弹性合金的热处置惩罚586.恒弹性合金的热处理587.TiNi合金单程形状记忆热处理588.TiNi合金双程形状记忆热处理589.锻造镁合金基复合资料强化热处置惩罚590.变形镁合金基复合资料强化热处置惩罚591.钛合金的热处置惩罚592.高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简称HT-CVD)593.中温化学气相沉积(MT-CVD)技术594.低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595.活性回响反映离子镀手艺596.空心阴极离子镀手艺(HCD)597.热丝阴极离子镀技术598.电弧离子镀技术599.磁控溅射手艺600.化学气相沉积复合超硬涂层技术601.物理气相沉积复合超硬涂层技术仅供小我用于进修、研讨;不得用于贸易用处。

热处理知识介绍

热处理知识介绍

球化退火应用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 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这些钢经 轧制、锻造后空冷,所得组织是片层状珠光体 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 削加工,且在以后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 裂。
球化退火应用
而经球化退火得到的是球状珠光体组织,其中 的渗碳体呈球状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 上,和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 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 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另外对 于一些需要改善冷塑性变形(如冲压、冷镦等) 的亚共析钢有时也可采用球化退火。
热处理分类——回火
钢的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至A1以下的某一温 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 处理工艺。
消除钢淬火时产生的亚稳定组织。
二、退火热处理
退火热处理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 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 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Fe+H2O→FeO+H2 FeC+CO2→Fe+2CO 还原: FeO+H2→Fe+H2O
FeO+CO→Fe+CO2
对策
所以我们必须做到: 1.减少盘圆料自身带的FeO(盘圆料的酸洗可 以减少FeO); 2.降低炉内的CO、H2在适当的比值和线材来 减少O2、H2O脱碳性气体(加氮气降低炉内 CO、H2的体积百分比),加瓦斯,丙烯可以分 解成甲烷与炉内的H2O、O2反应成CO作为保 护气氛。
CH3OH
CO+2H2
中性气体
氮气在高温加热时和钢铁不发生任何作用,即 不氧化。不脱碳、也无还原和增碳作用,故为 中性气体。
氧化案例

热处理的四个阶段

热处理的四个阶段

热处理的四个阶段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是:
1、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最后进行缓慢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另外退火也经常作为淬火的预处理工作;
2、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3、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钢材的硬度;
4、回火:为了降低淬火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热处理是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化学成分与组织,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热处理三步

热处理三步

热处理三步
热处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在高温下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一般而言,热处理包括共三个步骤,分别是加热,保温和冷却。

第一步:加热
加热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特定的温度。

这一步的目的是改变材料的晶粒结构,使其更加均匀,从而使其机械性能更好。

加热的温度取决于材料的类型和所需的性能。

一般来说,低碳钢需要加热到600-700℃,高碳钢需要加热到750-800℃,而不锈钢需要高达1000℃以上的高温。

第二步:保温
保温是指将材料在加热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

这一步的目的是使晶粒完全均匀,并使金属材料中的降解物质(如氧、硫等)得以释放。

保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加热的温度、材料的类型和厚度。

通常保温时间至少要达到30分钟。

第三步:冷却
冷却是指将热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迅速降温到室温,以保持其特殊的晶体结构。

这一步的目的是使晶体结构稳定,并生成更坚硬、更耐用的材料。

冷却速度也很重要。

过慢的冷却,可能会导致材料的性能和硬度下降,而过快的冷却则可能导致材料受到损坏。

一般而言,快速冷却需要使用水、油或其他冷却介质。

总之,通过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的性能得到改善,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高其机械性能,使其更适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热处理的三个过程

热处理的三个过程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质的工艺过程。

一般来说,热处理包括以下三个主要过程:
1.加热:将待处理的材料加热到特定的温度区间。

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变行为,从而调整其性能。

根据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加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火焰加热、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等。

2.保温:经过加热后,材料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保持一段时间。

这个过程被称为保温,目的是使材料的温度均匀分布,使晶体结构和组织得到充分的调整和稳定。

保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材料的类型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3.冷却:保温结束后,将材料进行快速或缓慢的冷却。

冷却的方式和速率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

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可以使材料达到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冷却方式包括水淬、风冷、油淬等。

这三个过程的顺序和条件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热处理效果,例如淬火、回火、时效等。

热处理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来获得理想的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常用热处理方法

常用热处理方法

常用热处理方法1、名称:退火说明: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一般是710~715℃,个别合金钢800~900℃)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在炉中冷却)。

应用:用于消除铸、锻、焊零件的内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细化金属晶粒,改善组织,增加韧性。

2、名称:去应力退火将钢件以缓慢的速度加热至500~650℃,经适当保温,随炉火缓冷至300~200℃一下出炉(又称软化退火)。

应用:用于消除铸、锻、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以及切割、冷冲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应力。

3、名称:再结晶退火说明:将钢件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150~250℃(碳钢再结晶退火温度即为650~70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应用:用于经冷轧加工,如冷冲,冷拔、冷轧等发生加工硬化的钢材,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加工继续进行。

再结晶退火是冷压力加工后钢的中间退火,即为消除加工硬化。

4、名称:正火说明: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用空气冷却,冷却速度比退火为快应用:用来处理低碳和中碳结构钢及渗碳零件,使其组织细化,增加强度与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切削性能。

5、名称:淬火说明: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中(个别材料在空气中)急速冷却,使其得到高硬度。

应用:用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极限。

但淬火会引起内应力使钢变脆。

所以淬火后,必须回火。

6、名称:回火说明:回火是将淬硬的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一下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或油中冷却下来应用:用来消除淬火后的脆性和内应力,提高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7、名称:调质说明:淬火后在450~650℃进行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应用:用来使钢获得高的韧性和足够的强度,重要的齿轮、轴及丝杆零件是调质处理的8、名称:火焰淬火高频淬火说明:用火焰或高频电流将零件表面温度迅速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急速冷却应用:使零件表面获得高硬度,而心部保持一定的韧性,使零件既耐磨又能承受冲击。

热处理的原理是什么

热处理的原理是什么

热处理的原理是什么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一种工艺。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固溶体溶解和析出:热处理可以改变固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分布状态,使之溶解或析出,从而影响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例如,通过固溶处理可以将一些固溶体溶解在基体中,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2. 渗透和沉淀: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中的组分分布,使之在凝固行为中发生扩散和分解沉淀。

例如,通过淬火可以使材料中的碳原子发生扩散,使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高碳化物沉淀,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磨性和耐蚀性。

3. 组织相变:热处理可以引起材料的相变,从而改变其晶体结构和晶界性质。

例如,通过退火处理可以使材料中的晶粒长大、结构更加稳定,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4. 残余应力的消除:热处理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来消除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例如,通过应力回火可以使材料中的应力得到释放和均衡,减少材料的开裂和变形倾向。

总之,热处理利用材料在高温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的温度、时间和速率,可以使材料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耐腐蚀性等要求。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热处理基础知识热处理的原理热处理就是通过将⼯件放于⼀定的⽓氛中进⾏适当的加热、保温及冷却,以改变⼯件的性能的过程。

热处理术语整体热处理:把⾦属或⼯件进⾏穿透加热的热处理⼯艺。

本车间使⽤的热处理⼯艺均为整体热处理,包括:渗碳、淬(回)⽕、调质、正⽕、渗碳直接淬⽕等。

局部热处理:仅对⼯件的某个部件或⼏个部位进⾏热处理的⼯艺,常⽤的有⾼频淬⽕、激光表⾯处理等。

化学热处理:把⾦属材料或⼯件放在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持,使⼀种或⼏种化学元素渗⼊其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艺,渗碳是其中的⼀种。

可控⽓氛热处理:为达到⽆氧化、⽆脱碳、按要求增碳的⽬的,在成分可以控制的炉⽓中进⾏加热和冷却的热处理⼯艺。

本车间⽤的UBE渗碳⾃动⽣产线就是可控⽓氛热处理的⼀种。

真空热处理:在⼀定的真空度的加热炉中,可实现⼯件⽆氧化的热处理⼯艺。

热处理术语滴注式⽓氛:把含碳有机液体(⼀般⽤甲醇)定量滴⼊加热到⼀定温度(700℃以上)、密封良好的炉内,在炉内裂解形成的⽓氛。

甲醇裂解⽓可以⽤作渗碳载⽓、添加丙酮、异丙醇、煤油等可提⾼碳势,作为渗碳⽓氛。

淬⽕冷却介质:⼯件冷却淬⽕时使⽤的介质。

常⽤的有⽔,盐、碱、有机聚合物⽔溶液。

油、熔盐、流态床、空⽓、氢⽓、氮⽓和惰性⽓体等。

淬透性:以在规定条件下淬⽕所能达到的硬度分布表征的材料特性。

淬硬性:以钢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硬度表征的材料特性。

端淬试验:将标准端淬试样(φ25x100mm)奥⽒体化后,在专⽤的试验机上对其下端平⾯喷⽔冷却,然后沿试样圆柱表⾯轴向磨平带上测出硬度和⽔冷端距离的关系曲线。

此曲线被称为端淬曲线。

该试验⽅法被称做端淬试验,通过端淬试验可以⼤致确定⾦属材料的淬透性。

热处理术语奥⽒体化:将钢铁加热到Ac3或Ac1以上,使原始组织全部或部分转变为奥⽒体的⼯艺等温转变:钢和铸铁奥⽒体化后,冷却到Ar1或Ar3以下温度保持时的过冷奥⽒体发⽣的转变。

热处理的种类与特征

热处理的种类与特征

热处理的种类与特征
热处理的种类包括:
1. 淬火:将金属加热至特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金属结构更紧密、硬度更高。

这种方法可以改变金属的机械性能,使其更耐磨、更抗腐蚀。

2. 退火: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减少金属内部的应力,使金属软化。

这种方法常用于准备金属进行轧制或成形加工。

3. 回火:将经过淬火的金属重新加热到特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回火可以改变金属的机械性能,使其更稳定、更坚韧。

4. 表面处理:通过电镀、喷涂、化学转化等方法在金属表面添加一层具有所需性能的材料,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外观和机械性能。

5. 热处理工艺控制:通过精确控制加热和冷却速度、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以达到所需的材料性能。

热处理工人在工作中应注意对各项参数进行控制和监督。

不同种类的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硬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

因此,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的应用非常重要。

热处理的技巧

热处理的技巧

热处理的技巧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技巧的选择和应用可以显著影响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在下面的回答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技巧和它们的应用。

1. 淬火(Quenching)淬火是一种通过将材料从高温迅速冷却到室温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淬火的目的是使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和硬度。

淬火时通常会使用冷却剂(如油、水或盐浴)来实现快速冷却。

选择合适的淬火温度和冷却速率可以调节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2. 回火(Tempering)回火是一种通过在淬火后将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后冷却的方法。

回火的目的是降低材料的硬度,使其更具有韧性和可加工性。

通过调节回火温度和时间,可以在材料中产生一个合适的组织结构,平衡硬度和韧性的需求。

3. 冷处理(Cold Working)冷处理是一种通过机械或塑性变形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冷处理通常在室温下进行,包括冷轧、冷拔、冷镦等工艺。

冷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同时也会降低其韧性。

因此,在冷处理过程中需要平衡材料的硬度和韧性的要求。

4. 预淬火(Pre-quenching)预淬火是一种在正常淬火之前进行的预处理方法。

通过在高温下加热材料并进行过淬火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其淬火硬化能力。

预淬火通常在正常淬火前进行,并根据材料的性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预淬火温度和时间。

5. 软化退火(Annealing)软化退火是一种通过加热材料至高温并缓慢冷却来改善其韧性和可加工性的方法。

软化退火通常用于消除材料中的应力、改善其变形能力,并提高其延展性。

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和冷却速率可以有针对性地调节材料的性能。

除了上述常见的热处理技巧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热处理方法,如正火、奥氏体化处理、固溶处理等。

总之,热处理技巧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材料的性质、需求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选择热处理方法和参数,可以改善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可加工性等性能,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常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常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常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1.退火(Th)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缓冷(一般随炉冷)。

以消除内应力,组织
均匀,晶粒细比,消除冷硬现象,降低硬度,以便切削。

2.正火空气冷却(其余参退火)
用来处理低碳,中碳结构钢件及渗碳机件,使其组织细化,增加强度与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切削。

3.淬火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中(个别在空气中)急冷下来,以得到
硬度和强度极限,但引起内应力变脆,故须回火。

4.回火将淬硬的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保温,后在空气中或油中冷却下来。

以除淬火后的脆性和
内应力,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

5.调质(T)
淬火后,高温回火,以获的韧性和足够的强度。

很多重要零件是经过调质处理的。

6.表面淬火(H)表面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内部保持原有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渗碳淬火(S)面淬火用于齿轮等;渗碳淬火用于低碳非淬火钢;氮化(D)氮化用于含铬,钼或铝的特种钢。

7.镀铬电解的方法,使零件表面镀一层铬,以提高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修复零件上损毁的
表面
8.镀镍用电解的方法,使零件表面镀一层镍,用来防止大气的腐蚀,获得美观的外表。

9.发蓝氧化剂内,加热至135~145℃进行氧化,表面呈蓝色,用来防止机件的腐蚀,获得美观的外表。

10.涂油喷漆,美观和防锈。

热处理工艺过程三个步骤

热处理工艺过程三个步骤

热处理工艺过程三个步骤
热处理工艺过程是材料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能。

热处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加热、保温和冷却。

加热是热处理的起始步骤,其目的是使材料达到所需的温度。

温度的高低和加热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材料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加热过程中,金属内部的原子或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增加,为后续的相变做好准备。

保温的目的是保持材料在所需温度下充分发生所需的相变。

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所需的保温时间不同,如果保温时间不足,可能会导致相变不充分,影响处理效果;而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引起材料的氧化或过热,同样影响处理效果。

冷却步骤是热处理的收尾步骤。

冷却方式对最终的热处理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冷却方式有自然冷却、风冷、水冷等。

不同的材料和工艺需要不同的冷却方式,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性能。

在热处理过程中,精确控制每个步骤的参数是至关重要的。

这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以及对材料的深入了解。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我们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韧性、强度等性能,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热处理工艺过程虽然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就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对材料性能的有效控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热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加高效、环保的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知识

热处理知识

1、退火是指把钢加热到某一温度,经保温后缓慢冷却(随炉冷却或在导热能力差的介质中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工艺方法。

目的:降低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提高塑性以利于塑性加工成形;细化晶粒以提高力学性能;消除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2、正火是指把钢加热到A3线(对亚共析钢)或Acm线(对过共析钢)以上30-50度,保温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处理工艺。

3、淬火是指把钢加热到组织转变温度(A3或A1)以上30-50度,保温后快速冷却的处理工艺。

其目的在于获得马氏体组织,使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淬火是强化钢材的重要方法。

4、回火是把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冷却至室温的处理工艺。

这是淬火工件必须进行的一个工序,它决定了该工件在使用状态时的组织和性能,也可以说是决定了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回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淬火时因冷却过快而产生的内应力,降低淬火工件的脆性,稳定工件尺寸和使工件具有符合符合工作条件的性能。

A1:共析钢平衡状态下A化温度 Ac1:实际加热时共析钢的A化温度,高于A1温度A3:亚共析钢平衡转变A化温度 Ac3:实际加热时亚共析钢的A化温度,高于A3温度Acm:过共析钢平衡转变A化温度Accm::实际加热时过共析钢的A化温度,高于A3温度回火编辑词条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录1 基本介绍2 主要目的3 主要分类4 钢的回火5 注意事项6 同名电影展开1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中文名称:回火英文名称:tempering定义:将淬火后的钢,在AC1以下加热、保温后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热工自动化、电厂化学与金属(二级学科)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保温1到2小时后冷却的工艺。

回火往往是与淬火相伴,并且是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

经过回火,钢的组织趋于稳定,淬火钢的脆性降低,韧性与塑性提高,消除或者减少淬火应力,稳定钢的形状与尺寸,防止淬火零件变形和开裂,高温回火还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一、热处理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1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I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富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and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更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热处理知识金属热处理知识金属热处理heat treatment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

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

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

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他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 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

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他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

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他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

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

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等。

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钢的分类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2.11% 。

钢是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金属材料。

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与合金钢两大类。

碳钢是由生铁冶炼获得的合金,除铁、碳为其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磷等杂质。

碳钢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且价格低廉。

因此,碳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碳钢的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人们研制了各种合金钢。

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

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钢材品种繁多,为了便于生产、保管、选用与研究,必须对钢材加以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化学成分、质量的不同,可将钢分为许多类:一.按用途分类按钢材的用途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三大类。

结构钢:1.用作各种机器零件的钢。

它包括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及滚动轴承钢。

2.用作工程结构的钢。

它包括碳素钢中的甲、乙、特类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工具钢:用来制造各种工具的钢。

根据工具用途不同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与量具钢。

特殊性能钢: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钢。

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磁钢等。

二.按化学成分分类按钢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0.25%<含碳量<0.6%);高碳钢(含碳量≥0.6%)。

合金钢:按合金元素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此外,根据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素种类不同,也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铬锰钛钢等。

三.按质量分类按钢材中有害杂质磷、硫的含量可分为普通钢(含磷量≤0.045%、含硫量≤0.055%;或磷、硫含量均≤0.050%);优质钢(磷、硫含量均≤0.040%);高级优质钢(含磷量≤0.035%、含硫量≤0.030%)。

此外,还有按冶炼炉的种类,将钢分为平炉钢(酸性平炉、碱性平炉),空气转炉钢(酸性转炉、碱性转炉、氧气顶吹转炉钢)与电炉钢。

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将钢分为沸腾钢(脱氧不完全),镇静钢(脱氧比较完全)及半镇静钢。

钢厂在给钢的产品命名时,往往将用途、成分、质量这三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

如将钢称为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等。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

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

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

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