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

合集下载

印染与织绣

印染与织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印染和织绣
印染与织绣是我国传统工艺的重要 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概念
蜡染
技艺
扎染 夹染
印染
历史发展
印染是指在各
种纤维织物上 以物理或化学 的方法染色和 印花的工艺技 术。
印染历史发展: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 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清代的丝织,南京、 苏州、杭州已形成全国生 产中心,品种丰富,织造 精美。此外,四川、广东 等地区,丝织工艺也很兴 盛。
清· 升龙
争当首席鉴定员
温馨小提示:
(1)请4人一小组,观察图片。
(2)每4人一张学习卡,填写你们小组的鉴定结 果(由小组长填写)。
(3)可以从色彩、图案、寓意来鉴定
色彩
图案
寓意
蜀绣
产地:四川成都 艺术特色:针脚整齐、 紧密柔和、色彩明快、 浓淡适度 代表作:《熊猫》《芙 蓉鲤鱼》
中国的丝织物是何时出现的呢?
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始于东南地区新石 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此后,经过殷商的发展,春 秋战国时期的织绣工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春秋战国 1982年,曾在湖北江陵马山发掘了一座楚墓,出土了大批丝织品、编结和刺绣等。
我国当代三大名锦 云锦 蜀锦 来自 宋锦产地:江苏苏州一带 历史:宋元以来一直是皇 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 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 (御容像)和摹缂名人 书画。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 教科文将“缂丝织造技 艺”作为“中国蚕桑丝 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 分,列入第四批世界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 产代表作名录”。
什么是织绣:
是用棉、麻、丝、毛等纺织材料 进行织造、编结或绣制的工艺

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点

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点

第一章.战国秦汉工艺美术铜器向精巧秀美发展,丝织技术提高,漆制器物进人生活,瓷器出现,第一节.青铜工艺如壶、鼎、盘、鉴、尊、敦、豆、钫、钟等,另有在这一时期大发展和新发展起来的如各式铜灯、铜镜、薰炉、带钩等,还有各式量器、俑、符节等。

一般生活用器:造型:轻便、整洁,器壁较薄,附饰件较少,方正雄状的大型器物被大量圆球形低矮器物所代替,狰狞厚拙的兽状耳也为方便、适用的各式套环、提梁、提链所代替。

装饰:纹样内容为各式云纹、龙凤纹及取于现实生活的人物、树鸟等纹样,还有以优美的鸟虫书进行装饰。

或单独、或连续。

或适应在一定形式中,变化多样,不拘一格。

敦是用以盛放饭食的器皿。

器和盖几乎对称,各有三足,可分开放置。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西汉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部一对铺首衔环。

豆:高足盘,或有盖但壶体上的花纹却颇不寻常。

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

二. 铜灯[样式] 高足灯、雁足灯、豆形灯、盒灯、行灯、牛灯、羊灯、鹿灯、人物执灯等[种类] 可分为三大类;1.人物、2.动物、3.其他《长信宫灯》(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

三薰炉造型:变化也有多种,常见的是一种叫做“博山”形的薰炉。

四铜镜铜镜,继鉴以后而出现的鉴照用具,其造型一般为圆片状,也见有方形、瓜棱形、瓦形等。

早在商代以前已经出现。

五带钩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

西汉的带钩形式多样带钩的装饰花纹,有用浮雕式手法较典型的作品有:六塑造艺术青铜塑造艺术也有较高成就,塑造的形象有车、马、人物及各种动物、神兽等,都造型极写实。

典型作品有:1978年河北平山出土战国《错银双翼铜兽》、《虎噬鹿器座》。

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及近年陕西出土的秦青铜车马等。

中山王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

第二节织绣工艺[官方][民间]一、丝织[品种][技术][装饰][代表作品]<< 素纱禅衣>>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长乐明光锦>汉代织锦。

秦汉工艺品-织绣印染

秦汉工艺品-织绣印染

马王堆西汉丝织纹样
菱纹罗(局部)(西汉前期,循环经向6、纬向4厘米) 图案虽 形似耳杯,但现实中的耳杯却做椭圆形。丝绸杯纹用直线表达, 是因那时的织机尚难织出圆润的曲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鸟菱纹绮花纹摹写图(西汉前期, 循环经向6.2、纬向4.8厘米) 在马 王堆1号墓的丝织图案里,这是题材最 丰富的一种,而对鸟形象十分生动, 极其飘逸,同墓的孔雀纹却颇呆板。
黄绢地长寿绣(西汉前期,长57、宽40.5厘米) 此墓中,长寿绣有7件。 和信期绣一样,长寿绣也有多种类型,但每个类型中,都有穗状的流云。
黄绮地乘云绣(西汉前期,长50、宽49.5厘米) 此墓的乘云绣有 8件。其得名当因图案为神兽(仅表现头部)在缭绕到云雾中游走。
新疆出土东汉刺绣
六、丝绸图案
品种——除印花和刺绣外,带图案的主要是锦 西汉(马王堆1号墓)——
几何纹:最多,菱纹为典型 常见复合菱纹(杯文),变化多
动物纹:不多,对鸟、凫鸟、豹、鹿、夔龙 对鸟优美秀逸,其他颇呆板
植物纹:甚少,唯一可辨识的是茱萸 云气纹:线形的舒卷起伏,两汉最有代表性的纹样
成熟不晚于战国,两汉大盛,神仙思想 较少单独组成图案,常串联瑞兽灵禽,成云虡 增加图案动感,既分割画面,又使效果统一
不巧” (《论衡 ·程材篇》) 成都:东汉末,蜀锦享誉,曹操遣人入蜀购锦 湘鄂江浙等: 有一定规模
三、著名丝绸品种
纨素:洁白平纹丝织物,又称“素”、“纨” 满城汉墓玉衣里衬垫物,每平方厘米经丝200,纬丝90
缣:平纹,双经丝或双纬丝织就,更致密坚实 满城汉墓玉衣左袴筒丝绸残片,每平方厘米经丝75,
茱萸纹锦,汉晋,新疆民丰尼雅出土
七、毛、棉织物
毛织物—— 出产 游牧:西北、北方、西南 农耕:汉族,织褐(粗糙) 品种 罽、西域风刻毛、栽绒花毯

汉代美术

汉代美术

作业
• 搜集关于汉代文化的更多资料,更深入 地了解汉代文化。
玉 器
• 汉玉石工艺,在传统 基础上继续提高完善。 其中最富特色的也是 空前绝后的是作为殓 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具的玉衣。
玉衣长1.88M,所用金丝合黄金重1100 克。玉片都经过仔细打磨抛光,用金丝 缀合。
织绣印染服饰
• 汉代的纺织和印染工 艺有很大的发展,取 得了很大的成绩。考 古出土了大批汉代纺 织品,特别是西汉前 期,长沙马王堆,江 陵凤凰山和河北满城 汉墓的发现,所出资 料非常丰富。
汉代雕塑
汉代大型 纪念性雕 刻,以霍 去病墓前 石刻为代 表
四川出土的《说书 俑》,就艺术性而 论是非常精彩的。
铜 器
战国以后,随着铁器的推广,铜器 的神圣的地位被打破,主要不在扮 演装点礼制的大角色,而是充当装 饰人们生活的小角色。如灯,樽, 炉,车 等。
甘肃武威墓出土的《铜奔马》 长45cm 高34.5cm 无论是造型的高度完美,还是 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都称得上 是一件杰作。 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妻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漆器陶瓷工艺
• 汉代的漆器工 艺,是中国漆器发 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制作之精远胜前朝。 汉代出土的漆器以 饮食器和出华贵, 粗犷,质朴的时代精神风貌,尤其 以漆器,织绣工艺最为突出。它们 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其真实性,广泛性是空前的。
汉代美术
• 教学目的:了解汉代文化 • 教学重点:1.汉代雕塑 2.铜器 玉器 3.织绣印染服饰 漆器陶瓷工艺
汉代美术
• • • • 概述 汉代雕塑 汉代工艺 小结
汉代美术概述
•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汉 代文化表现出了多元性、统一性、包容 性、和谐性与创造性,使中华传统文化 具有了“博大兼容”的特点。使得美术 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筑,雕刻,工 艺,绘画,书法等等,全面繁荣。

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

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

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染织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染织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美学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将从技术和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

一、技术方面1. 染料的使用汉代染织工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染料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各种天然染料,如蓝靛、茜草、槟榔等,使得染织品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人们也开始使用染料的混合物,以达到更加细腻的效果。

2. 织机的改进在汉代,织机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人们开始使用更加高效的织机,如横机、经织机等。

这些织机的使用,使得织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纺织品的加工在汉代,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如烫染、绣花等。

这些技术的使用,使得纺织品的质感和装饰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美学方面1. 色彩的运用汉代染织工艺在美学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的运用。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色彩的搭配和配合,以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

同时,人们也开始使用一些新的染色技术,如水染、褶染等,使得染织品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2. 图案的设计在汉代,人们开始注重图案的设计,以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

在图案的设计上,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新的技术,如织花、刺绣等,使得图案更加细腻、美观。

3. 质感的表现汉代染织工艺在美学方面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质感的表现。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纺织品的质感,以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

同时,人们也开始使用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如烫染、绣花等,使得纺织品的质感更加细腻、柔软。

综上所述,汉代染织工艺在技术和美学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水平和审美观念,而且对今天的纺织工艺和美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工艺美术史汉代织绣印染

工艺美术史汉代织绣印染

汉代织绣印染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作品。

生产的形态等同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

而工艺美术是个后起的语词,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

但它涵盖的若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

与原始美术相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加成熟!在中国历史上,汉是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则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统一。

然而在汉武帝时代,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不断发展,令国土和中国文化疆域不断扩张,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中国开始以文明、富强的大国文明于世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和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两个举措对工艺美术影响深远。

在工艺美术,丝绸是最重要,其次是毛织物。

两汉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于丝绸的进步,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大大提高。

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

因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幸封禅,“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而那一年,国家能够得到“诸均输帛五百万匹”。

在汉代诗文和画像石、墓室壁画里,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以丝织、蚕桑为题材的作品,尽管织物易腐难存,但两汉丝绸仍有大批出土,实物资料远比前代丰富,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织造的发达。

西汉织物主要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及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东汉方织物主要出土于新疆及甘肃,此外,在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也有发现。

墓中出土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衣物以品种分,有绢、纱、绮、锦、绦等,装饰方法则有织纹、刺绣和印染。

汉代丝绸品种众多,织造精良,装饰丰富。

由于须遮羞蔽体,服装不可或缺,而中国古代的高档服装基本以丝绸为面料,所以,从两汉开始,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巨大,而汉代丝绸的成就又为后代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基础。

绢衣汉人称洁白的平纹丝织物为“素”,那时的“绢”则指未经漂练而泛黄的丝织物图片为汉代绢衣长约15CM新疆罗布泊高台土墓出土。

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

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

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历史悠久,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智慧和文化积淀。

这些技艺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纹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人们运用棉、麻、丝等各种纤维素材料,将图案或文字印在布上,使其成为一种包装、标识和艺术品的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从单一的印染技艺发展出了绣、刺、染、漆、绘等多种手工艺术。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印染技艺达到了顶峰。

此时,人们开始将印染作为一种绘画的形式,将各种生动的动物、植物、山水等图案印在布上,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

在这个时期,印染技艺不仅在中国内地广泛流传,还传播到周边各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后来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印染技艺逐渐式微,但是在现代,随着人们对原始文化和手工制品的重视,印染技艺重新得到了关注,成为了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手作品。

二、技艺特点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印染技艺包括了千变万化的织物种类、染色方式和图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纹样。

例如,印花、刺绣、手绘等等。

2、独特性:印染手工技艺是独特的文化符号,其特点在于其所表现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如民间手工艺术的技巧传承、饱含文化内涵的花纹、色彩的对比和搭配,等等。

3、高度工艺性:印染手工技艺是精良的工艺品。

手工制造的印染制品具有更高的文化和工艺价值,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手工制品的精致和独特性。

4、环保性:印染手工技艺是一种绿色产品,其中所采用的染料成分均是源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成的有机染劑,极少产生污染。

三、应用领域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家居饰品领域,手制的印染椅垫、桌布、床品、靠垫等都是很受欢迎的。

在服装领域,诸如印花长裙、刺绣汉服、手绘围巾等,不仅体现了传统的美学审美,同时含有文化寓意;在装饰领域,华丽的印染工艺被运用到墙饰、摆件、屏风等装饰品上,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

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

漆木梅花鹿欣赏

虎座鸟架鼓通高 149.5cm,连体宽 145.7cm,为战国时期 楚国的乐器,距今已有 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是荆州楚墓中出土的最 为典型的文物。其主体 由双虎、双凤、扁鼓三 大部分组成,均为楠木 雕刻,木胎上髹生漆, 绘有凤、虎以及其他装 饰图案。绘画线条流畅, 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虎座鸟架鼓这一造型的 内在实质是楚人的信仰 与观念的生动体现,反 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 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 不畏强暴的精神。


陶女俑,高31厘米,出 土于陕西汉长安城址。 这位汉代妇女,身穿深 衣,头上像我们现在常 见的农村妇女一样包着 头巾,丰满的面部似带 着微笑,清秀的眉目流 露出含蓄的愉悦。她拱 手而立,显得那么娴淑 端庄。作者以简化繁, 用朴素自然的写实手法, 使对象亲切地站在观者 面前。整体的轮廓线简 洁而优美,形体对称的 处理及富有条理性的衣 纹,再加上细腰与宽大 下摆所形成的强烈对比, 构成了作品和谐统一的 装饰趣味,于稳定之中 又具有一种轻盈洒脱的 视觉效果,如果除却衣 装因素的话,她简直就 是一个我们身边随处可 见的活生生的人。

击鼓说唱陶俑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 年)
高55厘米
1957年四川省成都天回 山出土 秦汉陶俑的造型不仅有 威武的军阵,也有这样极具 生活气息的人物。这件陶俑 以灰陶作胎,手塑成型,左 臂挟鼓,右手举槌作击鼓状, 正忘情地进行说唱表演。其 手舞足蹈的形态,眉飞色舞 的表情,将一位汉代“说唱 艺术家”的现场感觉展现得 淋漓尽致,也反映了东汉时 期高超陶塑艺术水平。
它们的花纹式样构 图独特,以人物、 鱼鸟、车马、故事、 狩猎等为主要题材, 画工精细;现代仿 制者均难与伦比。
木胎: 旋木胎——旋削器形,剜空内腔,多做 鼎盒钟盘,常较厚重 斫(zhuó)木胎——刨削剜凿,多做耳 杯匜(yí 古代一种盛水洗手的用具 )案, 亦较厚重 卷木胎——薄木片卷成,裱麻布以防开 裂变形,用于奁(lián古代盛梳妆用品的 匣子 )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 量四升)等,较轻巧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3章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3章

汉代丝织品的纹样主要有
1) 云气纹
又称流云纹,它以线条 的舒展起伏为表现形式, 并在云气纹高低大小的 不同空间里,布置各种 飞禽走兽
2)动物纹
长寿明光锦
3) 花卉纹
4)几何纹
茱萸纹 双菱纹最流行
5)吉祥文字: 子孙无极、延年寿益等等
反应汉代人渴求长寿成仙、希 望国家富强的思想
汉代著名的绣品图案
(2)动物纹瓦当 主要指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动物形象,常见的有鹿纹、燕纹、鱼纹 等(图3—45、刚3—46)。
3.1 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四神纹瓦当 四神纹又称四灵纹,即由汉代四种神化了的动物青龙、白虎、朱 雀、玄武等合成一组的图案。其中玄武比较奇异,是龟蛇的合体。 在汉代,四神既是与辟邪求福有关的神性动物,能守四方,辟不祥, 又能表示方位和季节。要在一个固定的、有限的圆形瓦当之中安排 这四种不同形状和性格的动物,特别是龙和虎都是长形动物,这在 图案构图上是很难处理的。然而在汉代瓦工们高超的技艺之下,龙 虎之凶猛腾跃,朱雀之展翅欲飞,玄武之安详神秘都跃然瓦上,栩 栩如生,既适合网的要求,又无拘谨之感;既生动自然,又劲健有 力,表现了汉代造型艺术所具有的那种健康、雄伟、活泼生动的气 势和力度,真可谓“方寸之地,尽显风采”,这是图案设计中的佳作 (图3—47)。四神纹也广泛用于汉铜镜、漆器、石刻等各种工艺品的 装饰上,在汉代极为流行。
中外工艺美术史
ZHONGWAI GONGYI MEISHUSHI
第三章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
• 织绣纹样以几何纹为主:菱形纹、S形纹、六边形纹等(几 何纹中间常饰以龙凤、麒麟等动物纹,此外还有人物纹)
舞人动物纹锦
战国时期的刺绣主要有:绣衾、绣衣、绣袍、绣裤 等品种 刺绣纹样:以凤鸟和龙为主题

汉代的织绣工艺纹样

汉代的织绣工艺纹样

汉代的织绣工艺纹样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汉代的织绣工艺中,纹样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既具有装饰性,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

下面将以纹样的种类、特点和传承为主线,详细介绍汉代的织绣工艺纹样。

汉代的织绣工艺纹样,主要包括器物纹样、服装纹样和壁画纹样等,这些纹样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是器物纹样。

在古代,器物的制作和装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汉代的器物纹样深受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其中,瑞兽纹是汉代器物常见的纹样之一。

瑞兽纹包括龙、凤、麒麟、白虎等神兽形象,充满着神奇、神圣的意味,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此外,还有云纹、火焰纹、宝珠纹等图案,都是汉代器物纹样中常见的元素。

其次是服装纹样。

汉代的服装纹样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时尚潮流。

龙纹是汉代服装纹样中常见的一种,龙被认为是吉祥、祥瑞的象征,因此常被用来装饰皇家服饰。

同时,虎纹、鸟纹、鱼纹等也是汉代服装纹样中常见的图案。

这些纹样以线条简洁、造型饱满为特点,展现了汉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是壁画纹样。

汉代的壁画纹样以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表现出当时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文化底蕴。

山水纹是汉代壁画纹样中常见的一种,山川河流、森林草原以及各种动物和人物形象交融在一起,景色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冲击。

此外,花鸟纹、几何纹等也是汉代壁画纹样中常见的元素。

汉代的织绣工艺纹样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形式多样,包括线条、图案和色彩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

二是图案寓意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三是工艺高超,纹样制作精细,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汉代人对艺术追求的热情和追求。

汉代织绣工艺纹样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当时的艺术创作中,也通过后世的艺术品展示和文化传承得以延续。

比如,汉代丝绸被发现时,上面的纹样已经被保存完好,成为研究古代纹样的重要依据。

中国古代染织图案工艺美术

中国古代染织图案工艺美术

红地花鸟纹锦 团窠宝花水鸟印花绢
宋代染织纹样、图案设计的特征
1. 刺绣:从宋代开始作为染织品的主体,分为欣赏性 和实用性两大类。 2. 丝绸纹样:风格轻淡、自然、庄重。弥漫 着孤伶、 伤感和忧郁的情调,寄情于世外自然风景、山水花 鸟的隐逸生活,强调平淡的天然之美,更重视个体 内在心灵的自由。这种审美情趣扩大了美的领域, 美与个人生活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3.丝绸纹样配色:深受时代审美思想的影响,与写实化的 纹样形式相协调。总体色彩倾向于清淡柔和、典雅庄 重。以茶色、褐色、棕色、藕色等间色或复色为基调, 配上白色,极为淡雅。
明代龙纹绣
卍字如意云纹图
寿桃纹妆花纱 明代五谷丰登灯笼纹织锦
绣百子暗花罗方领戏女夹衣
2. 动物图案:真实性、想象性。 3. 自然气象纹:以云纹最突出。 4. 器物纹样:灯笼纹是元宵节应景的纹样。 5. 几何纹样:复合几何纹有八达晕、天花、宝照等纹样; 中型几何填花纹;小型几何纹。 6. 人物纹样:百子图、戏婴图、秋千仕女纹、群仙祝寿、 童子戏莲,最名著名要数罗地洒线绣百子衣。
1. 纹样:染织品实物多出土于新疆及甘肃敦煌。大多以绢为地,锁绣为主, 图案或空白处全部以锁绣针法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吸取了一些 外来和兄弟民族地区纹样风格特点。在锦上织出了以圆形骨架为主的纹 样,表现突出的是吐鲁番出土的联珠对孔雀锦。 2. 新出现的纹样和图案有: 第一类:利用圆形、方形、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组成几何骨格,在几何骨 格内填充动物纹或花叶纹,动势不大;表现手法多运用对称排列,常常 用于装饰性姿势。 南北朝填充的花叶纹则有忍冬纹等外来装饰题材。 第二类:圣树纹,就是将树形简化成接近一张叶子正视的形状。具有不 带阿拉伯国家装饰纹样的特征。 第三类:天王化生纹,这种纹样由莲花、半身佛像及“天王”字样组成。 其产生是与佛教的广为流传密切相关。 第四类:小几何纹,这种纹样主要由圆圈与点子按照不同的形式组合成 各种几何形状而成。

染织工艺的发展是汉代

染织工艺的发展是汉代

染织工艺的发展是汉代染织工艺的发展在汉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染织技术对中国传统纺织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染织工艺得以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染织工艺在纺织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纺织工艺的基础。

首先,汉代的染织技术在原料的采集和加工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采集更多种类的植物和动物来作为染料,使得染织工艺的色彩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人们对染料的加工技术也有了重大突破,使得染料更容易使用和保存。

这些进步使得汉代的纺织品在色彩上更加绚丽多彩,质感更加丰富。

其次,汉代的染织工艺在织布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精细的纺织工具,如梭子、纺车等,使得织布的速度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人们还研发出了更加精密的染织图案,使得汉代的织物在纹样上更加细腻多样。

这些进步使得汉代的织物在质地和造型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另外,汉代的染织工艺对于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染织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和寺庙的装饰,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在汉代的壁画和文物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绚丽的染织品,这些作品也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珍贵遗产。

最后,汉代的染织工艺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时期,纺织业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大量的棉布、丝绸等织品被生产出来,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远销世界各地。

这使得中国的染织工艺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纺织工艺之一。

总之,汉代的染织工艺在中国传统纺织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染织工艺在原料的采集和加工、织布技术、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汉代的纺织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同时,这一时期的染织工艺也对中国传统纺织业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纺织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

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

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
中国的染织工艺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然而大部分的染织技术都是在汉代发展起来的。

汉代染织工艺的发展突破了早期染织工艺的短板,不仅是工艺上的改革,而且也拓宽了染色技术的技术范围,以及原料丰富。

首先,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在于将天然染色剂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植物类、动物类及矿物类等。

例如,染料植物中,可以使用桑叶、红花、桔皮、芭蕉叶、树脂等多种植物。

另外,汉代的染色技术更为丰富,例如干染、泡染、浸染、煮染、烤染等众多技术,使染色工艺的效果更为细腻。

此外,汉代还大力发展编织技术,以编织技术制作出多种染织品,如它们棉布、麻布等。

同时,汉代染织工艺更加注重工艺操作上的用心,以增加工艺表现技巧、色彩表现力。

例如,汉代以桑叶染色为主,分为浅色、深色和灰色三种,可以提供不同的色彩表现,从而达到画面的细腻和精致的效果,满足顾客的精致品味。

此外,汉代还开发出许多染织品的新工艺,如缝制技术、车缫技术、雕花技术等,极大地发挥了染织品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归纳起来,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在于:将天然染色剂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植物类、动物类及矿物类等;极大地发挥了染织品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开发出许多染织品的新工艺,如缝制技术、车缫技术、雕花技术等;工艺操作上的用心,以增加工艺表现技巧、色彩表现力等。

汉代染织工艺的发展,不仅保留了历史精髓,而且也使
汉代染织行业得以发展,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整理版]汉代工艺美术

[整理版]汉代工艺美术

汉代工艺美术中国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较为稳定,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社会经济日趋繁荣。

西汉时期中央和地方还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手工业生产,加上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工艺美术在前代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其中的某些门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汉代的漆、丝织、制陶以及铜器、玉器加工等工艺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它们已经形成了南北朝隋唐以来工艺传统的若干基础。

汉代工艺及其以后的发展继承关系已很明显。

汉代漆器较秦代有了很大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漆器是汉代主要的工艺美术,生产地区广,品种多,工艺精巧,髹饰方法更加丰富。

当时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地方上也设有工官负责具体的生产管理。

汉代漆器的品种有饮食器皿、化妆用具、家具、漆画、兵器、日用器物等类,如盘、奁、盒、弓弩、刀鞘、梳子等。

西汉时期的漆器出土地区,集中在湖南长沙马王堆1、2、3号墓、湖北云梦睡虎地、湖北江陵三处墓葬。

东汉墓葬出土漆器少于西汉,出土地区集中在广州、江苏等地。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和山东临沂银雀山和金雀山汉墓出土了几百件漆器。

其中马王堆出土的一件耳杯套盒,设计极为巧妙,在直径16.5~19cm、高约12cm的椭圆形套盒内,能容纳6件顺叠安放的耳杯和一件反扣的耳杯,盒盖和盒则以子母口扣合,制作极为精致。

汉代关于丝织工艺设有专门的工场。

产地以山东、四川为主,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等。

汉锦是一种经丝彩色显花的丝织品,又称经锦,其纬线只用一色,经线则多至三色,分别为地色、花纹和轮廓线。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有大量织锦,为汉代织锦的代表。

汉代的织锦大多为经锦,即经线提花的织锦。

其特点是同一图案、同一色彩组成直行排列,图案多是云气、植物以及“万事如意”、“延年益寿”等吉祥文字。

绒圈锦(又称起绒锦)是汉代织锦独特的品种,锦面上的丝线缠绕成圈,纹样层次分明,外观华丽,具有立体的效果。

四川成都蜀锦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成都因此被称誉为锦城、锦官城,而城外洗濯蜀锦的流江也被称为锦江。

秦汉时期的纺织、染织工艺

秦汉时期的纺织、染织工艺


我国古代染色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 染料,而以植物染料为主。古代将原色青、赤、 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 间色(多次色)。 • 下面谈谈汉代是怎样将织物染成这些颜色的。 •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的靛蓝染成的。 东汉时期,马蓝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有专业性的产蓝区。文 学家赵岐,路过陈留,看见山岗上到处种着蓝草, 就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蓝赋》,并作序说“余 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为业。” 当时在南方却多用吴蓝(木蓝槐蓝)。

麻织工艺——秦汉时代,社会生产力的 进一步提高,苎麻的栽培和加工技术都有 了提高。经化验证实当时已用石灰,草木 灰等碱性物质来煮炼苎麻,进行化学脱胶。 这不不仅使纤维分离的更精细,可以纺更 细的纱,织更薄的布,而且大大缩短了原 来微生物脱胶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为 苎麻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麻 类 织 物
• 凤鸟凫几何纹锦,战 国中期,经线提花锦,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 1号楚墓出土,幅宽 49-50厘米,幅边0.6 厘米,厚0.33毫米, 经密每厘米112根, 纬密每厘38厘米,花 纹经向长7.2厘米, 纬向宽20.5厘米,湖 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 藏。
秦汉时期纺织业的发展
• 随着农业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手工业也很快 地发展。官营、私营手工业都很发达,当时的官 营纺织手工业规模都很大。为了供应皇室纺织品 的需要,西汉在京师长安设有东、西两织室,由 织室令丞主管。这时民间手工业最普遍的是纺织 业,时谚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 受之寒”,纺织手工业一般的来说是与农业密切 结合的,一个农户的家庭,总是“男耕女织”, 解决衣食问题。 纺织手工业的原料在种桑养蚕,汉时对农桑 业很重视,每年必由皇后举行养蚕仪式。这种采 桑养蚕也是妇女们的劳动,汉乐府民歌中有一诗 名《陌上桑》,叙述秦罗敷在春月采桑时严辞斥 责一个侮弄她的太守的故事。

印染花布

印染花布

印染的发展历史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我国古
代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地丰富。

有人曾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
共有24种颜色,其中红色的有银红、水红、猩红、绛
红、绛紫;黄色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
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
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
蜡染纹样多以花草树木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 适量的虫鱼鸟兽。
• 贵州民间蜡染

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
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
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
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因此“冰纹”也
是蜡染手工艺的独有特征,“冰纹”被誉为蜡
染的“灵魂”
蜡 染 花 布
其他彩色花布
花布
花布
印花布制作
古代印染花布的制作过程
现代印染车间
我们自己的制作过程
我们的作品
我 们 作 品
我们的收获
经过了这次的 “简单”而又“好玩”的制作过程,我们 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在制作过程中要小心。因为一旦你画错了的话,就 没办法改了。
2、一定要想好了再画,不然就会浪费了一张纸。 3、要准备好材料。 4、画完了的作品一定要收好,这样就不会弄丢了。
印染花布的介绍
• ……

落 后版刻石先在
图 投铺上膏将古
案 人在花搅白代
上 染白、成布还
的 缸布鸟糊下有
附 中上、状水一
着 物 就 行 了
,
洗 染 阴 干 后 剥
,
,
用 刮 刀 印 制 然
,
虫 、 鱼 图 案 将

中国工艺美术史——五章秦汉

中国工艺美术史——五章秦汉
这种布的特点是交织点多,质地坚牢、挺刮、表面平整,较为轻薄耐磨性好, 透气性好。)丝织物为“素”、“纨”或“纨素”,那时的“绢”
则指未经漂练而泛黄色的丝织物。“缣”仍是平纹,但因由双
经线或双纬线织成,故而更加致密结实。
(二)纱、縠
纱和縠还是平纹,都以轻薄为特点。前者组织较稀疏,后者 因经纬线加捻,且捻向和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就开始淡出工艺美术的中心。 到了秦汉虽然还有创新并仍然大量铸造,但青铜艺术的颓势 已是无可逆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漆器和陶瓷的发展 大量挤压青铜器的适用空间;其二,社会的进步致使青铜器 所象征的礼乐制度步入没落也是其式微的重要原因。 汉代青铜器较有特色的是铜灯与铜镜。
汉画像砖
(二)瓦当
汉代的瓦当也是相当有特色。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
称半规瓦。秦代瓦当发展为圆形。汉代主要流行的是圆瓦当。
汉瓦当的装饰主要是有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和文字等。 (p105)
“万岁”文字 瓦当
动物纹 瓦当
第六节 结语
1 、秦代虽然短暂,但秦统一六国,结束了常年战乱,并且规 范了度量衡。这些都为后来的汉朝工艺美术兴盛提供了基础社 会条件。 2、汉代初期,由于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由此带动汉工艺美术的腾飞。
据漆器铭文记载,汉时漆器分工多达十余种。(p151)
秦汉漆器的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饮食器具,也有如博具、 乐器、文具、兵器及屏风、几、案等各式家具。在造型设计 上汉代漆器不拘一格,同一种器形亦能生出多种变体。
汉代精美的漆器造型:
彩绘云 气纹漆 鼎
锥画几 何纹三 角形壶
在汉代漆器中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
在汉代不同历史时期,铜镜又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色。

中国古代染织图案工艺美术

中国古代染织图案工艺美术

印花敷彩纱袍: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印花和彩绘相结 合的方法。花纹的色彩有六、七种,纹样似为藤本科植 物的变形,由枝蔓、蓓蕾、花蕊和叶组成,藤蔓用镂空 版印在织物上,花、叶和蓓蕾则由手工彩绘,笔调秀劲 流畅,色彩浓淡参差。这种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印染方 法,是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一大进步。
印花敷彩纱袍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纹样的衰退和外来纹 样的漫延
4. 宋锦:纹样秀丽谨严、色彩朴素典雅、色调深沉,不 用强烈的对比色,古色古香。图案设计分为大锦、 合锦、小锦三类。 大锦:又名仿旧锦,最为精细,其装饰图案的设计 多用吉祥的动植物纹样。 合锦:纹饰和图案多是和合形、对称连续的横条形 ,图案规整,风格别致,大都用于书画装裱。 小锦:花纹细小,比较简单,多用于月华、万字、 波浪图案,同样多用于书画装裱。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古代染织图案工艺美术
服饰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服饰的美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染织纹样。
染织图案和纹样的作用:
一是:人们崇尚自然美的反映。 二是:以此来表达某种感情。 三是:作为服饰与人体和谐、协调的重要手段。
文献材料中所见的原始染织品的色彩特征
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的纺织品在色彩、纹样、图案等方面增添了新的内涵。 据宋人罗泌《路史》和明代《三才图会》记载,在黄帝时代。“黄帝法乾坤,以正 衣裳”,制定了冕服制度。在冕服制度中,以12种纹饰为鲜明标记。 这图案各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日、月、星辰”,是属于闪光有亮度的物质,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 取其“普照天下”的含义; 山,取其能云雨或说取其镇重的性格,象征王者镇重安静四方; 龙,体魄巨大无比,有稳重之感,表示不会变;能变化而取其神之意,象征人君的 随机应变; 华虫,是一种雉鸟。其毛美丽,取其有文章,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宗彝,是宗庙的一种祭祀礼器,绘一虎一螭,取虎之勇猛,取螭的忠孝,以示王者 有深浅之知; 水藻,深水中的水草,取其洁净,象征冰清玉洁之意; 火,取其光明,火焰向上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取其洁白且能养人之意; 黼,绣黑白为斧形,取其能决断之意,黻,即两弓相背,以青、黑二色处理图案, 取其明辩之意。

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其生产形态,等同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虽然其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但它所涵盖的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如果根据材质来划分,可以粗略分为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类。

汉朝是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则使得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整一。

在时代风格的形成中,浪漫瑰奇的楚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两汉时期,造型和装饰设计中,‘人’的因素继续增强关注人世生活已成为绝对主流。

表现与作品中不仅出现了多种实用至上的设计和制作方法,还有装饰的自由活泼。

至此,中国的工艺美术彻底告别了诡秘威严,把拖了对鬼神世界的向往。

其次,丰厚拨打是两汉工艺美术的突出特点。

即使同时代、同档次的作品,形象也可以极其写实,又可以相当夸张;装饰可以极其华丽,也可以相当朴实,灵动魄奇事时代典型的象征。

对纹样神韵乃至形象的完美表现的追求是汉代装饰的主旋律。

倘若把两汉的工艺美术的发展轨迹看作是一个大致的勾勒,则汉初的六七十年代是时代新风的孕育期,工艺美术还较多的存留了以秦、楚文化为代表的战果面貌。

进入汉武帝时代,国力强盛,灵动瑰奇的工艺美术风格逐渐确立。

到公元八十八年章帝的故去以后,随着国家衰落,灵动瑰奇的风貌也逐渐淡化。

一:织绣印染此时的织物有丝、麻、葛、毛、棉五类。

在工艺美术上,丝绸最重要,其次是毛织物。

秦代时丝绸尚未发现,而两汉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与丝绸的进步上。

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的产量大量提高,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

汉代丝绸品种众多,制造精良,装饰丰富。

由于遮羞避体装饰必不可少,,而中国古代的高档服装基本以丝绸为面料,随意,从两汉开始,以丝绸为代表的子午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而汉代丝绸的巨大成就有为后代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织绣印染
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作品。

生产的形态等同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

而工艺美术是个后起的语词,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

但它涵盖的若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

与原始美术相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加成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是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则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统一。

然而在汉武帝时代,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不断发展,令国土和中国文化疆域不断扩张,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中国开始以文明、富强的大国文明于世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和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两个举措对工艺美术影响深远。

在工艺美术,丝绸是最重要,其次是毛织物。

两汉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于丝绸的进步,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大大提高。

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

因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幸封禅,“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而那一年,国家能够得到“诸均输帛五百万匹”。

在汉代诗文和画像石、墓室壁画里,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以丝织、蚕桑为题材的作品,尽管织物易腐难存,但两汉丝绸仍有大批出土,实物资料远比前代丰富,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织造的发达。

西汉织物主要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及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东汉方织物主要出土于新疆及甘肃,此外,在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也有发现。

墓中出土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衣物以品种分,有绢、纱、绮、锦、绦等,装饰方法则有织纹、刺绣和印染。

汉代丝绸品种众多,织造精良,装饰丰富。

由于须遮羞蔽体,服装不可或缺,而中国古代的高档服装基本以丝绸为面料,所以,从两汉开始,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而汉代丝绸的巨大成就又为后代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基础。

绢衣
汉人称洁白的平纹丝织物为“素”,那时的“绢”则指未经
漂练而泛黄的丝织物图片为汉代绢衣长约15CM。

新疆罗布泊高
台土墓出土。

此件为殉葬所用,图为服装的模型。

因为穿用方
便,在汉漠至北朝流行,为“胡服”的式样。

素纱禅衣
轻雾般的纱縠,对
轻薄的丝绸,汉人怀着
特殊的爱恋,因为有资
财的支持,富贵人家自
然是榜样。

禅衣为仕宦
平日燕居之服,禅为上
下连属,样式与袍略同,
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
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
时穿的衬衣,也可以解释为罩在外面的单衣。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

交领、右衽、直裾。

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

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

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

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也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这件素纱禅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锦、绦
锦是以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
显花的多重丝织物。

由于用料已费,
做工更繁。

导致锦价若黄金,锦的
做工精美使它是丝绸中声誉最隆
的高档品种,其也往往是丝绸以致
工业美术装饰的代表,
出土的起绒锦实物,锦面上绒
圈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看去有层
次感,丰满而美丽,有锦上添花的立体效果。

它是后世提花丝绒的前身。

汉代起绒锦织造技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纺织技术的一大贡献。

今天美丽而柔软的绒类织物,均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绦是一种带状的编织物,常以丝为质料。

与江陵马山1好墓中的纬编绦不同,今见的汉绦都被认定为经编织物。

汉代的绦有无纹的,也有带花的。

如同最受称道的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千金绦”千金绦”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机械编织的时候,以精巧的双手,高超的技术,编织出来的。

织物结构上具有正反面相同的图形,用不同色彩的经线编织,是汉初提花绦带画意写实的典型代表作品。

可以说“千金绦”带是量小、费工、结构复杂的高级工艺品,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技艺,为我们研究绦带织物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史料。

印染
若不染色,的多数织物仍非成品,
印花丝绸则出土有印花敷彩纱和泥
金银印花纱等,其中印花敷彩纱上印
出的植物枝蔓,蓓蕾,花蕊和花叶,
共使用了五种颜色,包括朱红、粉白、
墨、银灰、深灰,这应是多次套印的
结果,印花线条婉转,色彩十分鲜明。

另一件泥金银印花纱的图案由一些
小圆点和细密的曲线组成,小圆点为
金色和朱红色,曲线为银白或银灰,点与线的套印十分准确,而且没有渍版,胀线的情形,这种印染工艺已远超前代技法之上。

以往文献记载秦汉间有夹缬、绞缬、蜡缬三种印染法,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花丝绸。

刺绣
制作刺绣费工耗财,用绣常被认做是奢侈,秦汉刺绣
最集中的发现是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里40件绣品。

其中,
数量最多也最美丽的是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她们的
命名都是根据遣策的记录。

三种刺绣的花纹虽不尽相同,
但无论纹样还是构图,都飘逸俊秀、缭绕漫卷,大有风云流
动之感,信期绣的花纹尤其细密,表现也最突出。

三种
刺绣上都有涡旋状纹样。

同时在马王堆1号墓里,还
有茱萸文绣和方棋文绣,如果说前者花纹形象依然婉
转优美,映出的审美感受和信期绣等相似,那么,后者则周正单纯,表现车严整规矩的追求。

在马王堆1号墓里的若干绣品上,依稀可见以细线打稿的痕迹,但修文并不拘泥于稿样,刺绣中还时时修正调整,显示了绣工的精湛技艺和良好修养。

丝绸图案
除印花和刺绣外,带图案的两汉丝绸主要是锦。

西汉的丝绸图案以马王堆的出土物为代表。

其中,几何纹样的最多,菱纹则为典型即以大菱纹居中,两侧各套一个小菱纹,形象累死耳杯,《释名》所谓杯纹当即指此。

复合菱纹以粗细线条间隔表现,即严明精致,又有虚实相生,农贷相间的意趣,形象虽然单纯,变化却相当丰富。

菱纹还坐轮廓,以包围对鸟等主权。

在汉代,丝绸以致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中,出现最多也最有代表性的是云气纹。

它以线形的舒卷起伏为代表形式,成熟不晚于战国,而大圣于两汉,其流行显然同神仙思想有关。

云气纹较少单独组成图案,往往用以串联瑞兽灵禽等题材,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进具有分割画面的作用,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

汉代工艺美术的重要体现是够构图满密、大量采用动物题材,特别是其丝绸图案的重要现象。

西汉丝绸以长沙马王堆为代表,东汉作品多出土于游牧民族生息地的西北和北方,西汉丝织图案常取用散点式构图,而到东汉则多取四方连续,题材繁满紧凑。

至于其动物形象,则每每夸张变形,强调动态表现,省略细节刻画,极富装饰性,丝绸是最具展示性的高档服用面料,其装饰荟萃了艺术的精华,标志着时代的潮流,积极传播着新样式,对其他工艺美术每类影响巨大。

汉代艺术设计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它不仅以其优美的器物造型和卓越的性能为后人所仰慕,更因其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塑造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品格而光被后世。

无论是从文化史还是从艺术设计史角度看,建立文化背景下的汉代艺术设计思想研究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汉代艺术设计所展示的就是在这一思想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特点。

在独尊儒术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汉代的文化观念不仅对政治、经济、法律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
它们还使汉代艺术设计具有文化观念的痕迹。

它们往往借助于各类艺术设计形式表达他们的思想。

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设计师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着这一社会中的文化观念。

同时,汉代艺术设计诸形式,又以物态文化符号的形式反作用于文化观念。

实际上这也正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原理的最好注脚。

历史在延续自身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回顾历史。

这促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丝绸工艺美术的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