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传播与传播学
媒介融合导论(绪论及第一章)
网络的特点:海量信息、全球共享、双向互动、快捷方便、个人自主传播等 与传统三大媒体最大的不同:双向互动性
新媒体 网络媒体
VS
旧媒体
传统三大媒体
第二节 媒介的整合
二、新一轮的媒介竞合观
网络出现后,旧媒体遇上了寒冬 新旧媒介关系的观点: 网络边缘化 取代论 网络主流论 共存论 共性:新旧媒介式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一、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
关于媒介融合的早期认识
“媒介融合"一词是由尼葛洛庞帝首先提出的。他指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 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 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他以预言的形式提出了融合的方向, 对人们开始以融合的角度来关注传播形态的发展起到先驱的作用。
一、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
马歇尔·麦克卢汉
一、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
媒介融合的两种定义
1.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DeSola Pool)对媒介融合的定义 数字技术的发"媒展导介致融报合纸”、(M广e播d电ia视Co以n及ve电rg信en业c的e)边这界一慢概慢念消最失早,由各美种媒国介麻呈省现理出工多学功院能教一体授化伊的契趋尔势·索,也就是一 种媒介拥勒有·普多尔种在功其能。著国作内《学自者由一的般科认为技,》2(0T0h4e年T至e2c0h0n5o年lo,gi中es国o人fF民r大ee学do的m蔡)中雯研提究出员。发他表认的为《,融过合去媒介与融
一、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作为传播学范畴内的媒介具有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如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但是不管其有多少种形式,媒介大体都由三部分构成, 即实体、符号和信息。第一,传播媒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是物质的,这 种物质我们的感官可能无法直接感觉,但一定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加以控 制和利用的,实体是媒介存在的先决条件。第二,符号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另一要素, 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信息传播是传 播媒介的基本功能,任何有序、完整的符号都蕴含着特定的信息,信息也是媒介用 户与其他用户、环境等发生关系、形成互动的理由和前提。
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
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XXX-2021中央民族大学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新祥旭邓老师说解业参考书新闻传播史论、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新闻传播实务《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赵玉明、艾红红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延伸阅读) 新闻理论部分1、新闻理论教程(第二版),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别太适合跨专业的同学初次阅读,杨保军老师用哲学的视角来解构新闻学理论。
作为本科学了三年新闻学的我,一些章节读起来都较为吃力。
其中第五章新闻挑选标准,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第八章新闻传媒,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第十章新闻自由,第十一章新闻道德需要着重阅读、明白、经历。
从2008年后的新闻学部分试题基本出自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建议去圣才网上买一本此书的配套课后习题解答。
2、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适合跨专业同学首次阅读,陈力丹老师把新闻学的重点内容用非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述,比较容易明白。
但系统性别是非常强,是一本通识读物。
3、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本书看一看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就脚够了。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一——传播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传播历史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1、语义空间2、符号3、意义4、象征性互动理论二、简述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第四章传播过程与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馈2、“5W”模式(98)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4、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5、噪音(00传)6、信源7、传播过程(02新名)8、单向传播、双向传播(00新名)9、前馈10、信宿二、简述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02新)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简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4、传播过程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的区别。
(00传)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一、名词解释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传播基本形态6、从众行为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一、名词解释第八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一、名词解释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96名)3、社会责任理论(95名)4、民主参与理论5、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01新名)6、“意见的公开市场”(99传)、“自我修正过程”(02新)7、报刊四种理论二、简述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方式。
2、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
3、受众对媒介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
4、我国目前基本传播制度。
三、论述1、试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一、名词解释1、受众2、“小众化”(00传名)3、能动的受众4、受众即市场(01新名)5、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6、“拷贝支配”7、知晓权(98名、03 传名)8、传播权9、传媒接近权10、“使用与满足”论二、简述1、谈谈对“使用与满足”的理解。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2021-01)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2021-01)《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年¥22.00《传播学概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类型、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传播学流派、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期末复习以阅读教材(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为主,同时关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传播现象及历史发展一、什么是传播第一,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第三,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的历史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信息系统及其特点(一)社会信息系统(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第一章复习题1、简述传播的含义。
P5-6 第一,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第三,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迄今为止,人类的传播活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28-34 (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6-8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4、简述社会系统及其特点。
P9-11所谓社会信息系统,就是指社会中信息的产生、传递、接受和反馈的系统。
实际上,传播系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和严密的信息系统。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笔记】第一章 传播学论
名词解释:控制实验法99’个案研究法00’麦克卢汉00’施拉姆01’ 03’实验法01’法兰克福学派04’ 99’专拉斯韦尔00’专调查统计法01’专简答题:传播学在美国起源的原因04’简述传播学定量研究法的类型00’专传播学引入我国的经历02’专论述题: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分类以及对传播学的认识和看法99’对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看法00’定性、定量研究法的含义及评价02’比较分析传播学中的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00’专重点内容:一、传播学在美国起源的原因(04 问)1. 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在日常政治活动和总统竞选中,比较重视利用传播媒介的宣传。
另外,在战争期间,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赖更加凸现。
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进行了相关的传播实践活动和深入的研究,直接催化了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
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早期的传播学研究学者和研究案例。
2. 经济上,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以及生存于期间的大众传播业,为传播学的兴起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发展,市场拓展和行销行为前所未有的增加,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对信息的需求和要求更高。
大众传播业作为一个产业而形成,其私营产业的特征使其主客观上都重视研究。
3. 社会上,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在给社会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
传播业大发展,新媒介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科学来综合研究。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新的思想,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学说日益多样化,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也给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提供了学科背景。
总之,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关注实践、研究实践,是传播学兴起的根本。
二、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02 专简)㈠传播学引入中国的历程1.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从台湾开始。
1963年施拉姆的学生朱谦到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任教,进行“电视与儿童”的研究,是台湾第一次的传播学研究,第一个研究范例。
山东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复赛实施方案
5山东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复赛实施方案一、竞赛学科竞赛学科分设三个组别:第一组为人文社会科学(含01 哲学,02 经济学,03 法学,04 教育学,05 文学,06 历史学,12 管理学,13 艺术学);第二组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07 理学);第三组为自然科学应用学科(含08 工学,09 农学,10 医学)。
高职院校参赛教师按上述三个组别对应的学科类别报名。
二、参赛对象各高校按照竞赛分配名额,在校内选拔基础上,推荐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参加竞赛。
三、内容及流程以“上好一门课”为竞赛理念,竞赛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三者权重分别为15%、80%、5%。
竞赛流程为:(一)选手在报名前必须完成参赛课程20 个学时的教学设计和与之相对应20 个教学节段(即每个教学节段20 分钟的课堂— 15 —教学内容,以下同)的PPT;(二)所有选手在开始比赛前一天抽签确定本人的参赛顺序;(三)比赛当天,选手现场抽签确定本人参赛的具体教学节段;(四)课堂教学竞赛结束后,选手进入指定计算机室,在1小时内完成教学反思(打印或手写均可)。
四、内容及方法(一)教学设计。
报名时选手需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及以下材料:1.参赛课程教学大纲的复印件6 份;2.参赛课程20 个学时教学设计的纸质汇编本(目录附件,案例见附件5-1)6 份,主要包括题目、教学目的、教学思想、教学分析(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安排等。
选取的20 个学时必须涵盖该课程2/3 以上内容;3.参赛课程20 个学时相对应的20 个课堂教学节段的PPT 纸质汇编本6 份;4.参赛课程20 个教学节段的目录。
上述材料电子版一套(命名方式:“组别简称+校名简称+本人姓名”,如“人文-山大-张**”、“基础-山大-张**”或“应用-山大-张**”)(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为20 分钟。
评委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特色四个方面进行考评。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
读书笔记
非新传专业写课程论文需要一些传播学方面的理论知识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还行没基础看着也不吃 力**读书上只有这个复习版本的有些内容重复了不过还是有用的。
精彩摘录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特定利益、意识形态和文化背 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劳动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 传播隔阂是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特定利益、意识 形态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是媒介进化的基本动力。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
8.4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9.3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
9.4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0.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4.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15.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5.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作者介绍
感谢观看
4.3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
4.4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
《传媒的四种理论》课件
媒体责任:确 保报道的准确 性和公正性, 避免偏见和误
导
媒体监管:政 府应该尊重媒 体的自由,避 免过度监管和
审查
社会责任理论
理论定义:传媒 应该承担社会责 任,关注社会问 题,促进社会进 步
理论来源:起源 于20世纪初的 美国,由学者和 社会活动家提出
理论内容:传媒 应该关注社会问 题,如贫困、教 育、环境等,并 积极报道和宣传
机遇:政 府监管和 政策变化 为传媒理 论提供了 新的研究 视角和思 路THEME Fra bibliotekEMPLATE
感谢观看
传媒理论对于政府 制定传媒政策和法 规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为政府决策 提供了理论支持。
传媒理论对于提高 传媒从业者的素质 和能力也具有重要 意义,为从业者提 供了理论指导和职 业发展路径。
未来传媒理论的发展趋势 和展望
章节副标题
未来传媒理论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数字化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传媒领域,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加深入地应用于传媒领域,如智能推荐、智能编辑等。 融合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形成全媒体、融媒体等新的传媒形式。 国际化:传媒领域将更加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全球性的传媒网络。
传媒理论影响公 众对事件和问题 的看法
传媒理论能够引 导和塑造社会舆 论
传媒理论在应对 危机事件中发挥 重要作用
传媒理论对政治 和社会运动的影 响力不断增强
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传媒理论为当今社 会提供了重要的指 导思想,帮助人们 更好地理解传媒现 象和传播过程。
传媒理论为传媒产 业的发展提供了理 论基础,指导着传 媒产业的实践和创 新。
THEME TEMPLATE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第二版)
5
注释
作者介绍
这是《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第二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一次寻求平衡 1
的旅程(第二 版自序)
2
第一版序言
3 第一章传播的
类型
4 第二章传播模
式
5
第三章传播者
第四章传播媒 1
介
第五章传播材 2
料和内容
3
第六章受众
4 第七章传播效
果
5 第八章传播的
应用
第九章媒介法 1
规与伦理
第十章传播学 2
主要流派和大 家
3 第十一章传播
学研究方法
4 附录传播学基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第二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概念
伦理
核心
读者
内容
传播
法规
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领域
传播学 传播
效果
理论
传播学
媒介
模式
应用
流派
序言
内容摘要
对于任何一个在传播领域活动的人--无论是传播学的研习者,还是传媒、公关或广告等行业的从业者来说, 理解传播领域的关键概念、知晓它们的来龙去脉、厘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犹如获得了行走于这个领域的地 图。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筛选并收录了新出现的关键概念;力图在解释中尽可 能涵盖一个概念的不同维度,同时兼顾释义的简约性,保持辞书的风格;加强互文参阅的"络性",帮 助读者构建传播学的总体框架;将"附录"中的书目进行分类,使得读者可以以本书为原点延展到更广 阔的领域当中。
《传播学教程》课件
第五章:社会与文化传播
探讨社会和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意识 形态、价值观和符号系统。
学习资源
1 课本和参考书籍
2 网上资料和资源
推荐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 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展阅 读。
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 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 获取相关材料。
3 交流和讨论平台
创建学习群体和讨论小组,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 作。
评估与考核
1 课堂参与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展示对传播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作业和项目
完成个人和团队作业,包括案例分析、研究报告和媒体项目。
3 期末考试
通过综合考试评估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习动机
1 为什么选择学习传播学
掌握传播学知识有助于对社会、媒体和人际互动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2 实用性与应用前景
传播学技能在广告、公关、媒体和市场营销等职业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职业发展机会。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课程介绍
《传播学教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并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习传播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信息传播和 沟通至关重要。
为什么学习传播学
传播学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作用,还能提高你的沟通技巧和媒体素养。掌握传 播学的知识将成为你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巨大优势。
课程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基本概 念
介绍传播学的起源、定义和 基本理论,为后续章节的学 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传播理论与模 型
探索不同的传播理论和模型, 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传播的原 理和过程。
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 术
研究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 包括印刷媒体、广播、电视 和互联网。
传播学 PPT06传播 传播的概念
录
04
传播的定义
05
传播的特点
三、关于“传播定义”的学说
传播的概念由来已久,但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又亟待重新约定。为 “传播”定义的困难在于,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传播都已经有了约定俗成 的定义,这样一来,就不太方便把它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来进行广为认可的 界定。早在1976年,美国传播学者丹斯在其《人类传播功能》一书中就 收录过126种不同的定义,且每年还有新的定义问世。虽然我们不用一一 去列举这些五花八门的定义,但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重要定义进行分类,还 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传播的代表性定义,我们将其分为5类:
同时,传播物质的活动也不是传播学研究的传播,因为传播物质 没有“信息”这一载体,没有信息所带来的交流、互动和反馈活动。
所以传播学所研究的“传播”主要是“研究人传递信息的行为与 活动”,而后 花粉信息
人 传播 病毒
01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02
“传播”文字意义的变化与发展
01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02
“传播”文字意义的变化与发展
目 03 关于“传播定义”的学说
CONTENTS
录
04
传播的定义
05
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传播是传播学研究中的最为基础概念,一般来说越是基础的 概念,要对其下一个定义,进行精准地描述就越是困难。在对其 下定义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才是传播学研究的“传播”。
二、“传播”文字意义的变化与发展
1、“传播学”的文字意义
“传”与“播”合成为“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一书:“宜传播天下,咸(全部) 使知闻”(当时突厥部投降隋朝,隋文帝非常高兴,于是发布昭令,向全天下进行传播),含义为长久而广泛 地宣布、传扬。此义已与今义相近。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新祥旭教育.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仅有前11章)名:传播学概论作者: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翻译:李启,周立方目录序言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 (1) "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开端--------------------------- (5)语言的产生--------------------------- (7)文字的产生--------------------------- (10)大众媒介的产生----------------------- (14)第二章传播起什么作用-------------------- (20)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看法--------- (25)传播的社会功能----------------------- (31)小结传播对人类的功能--------------- (38)第三章传播过程-------------------------- (40)信息的性质--------------------------- (41)传播关系----------------------------- (45)传播关系的双向性质------------------- (48)传播契约----------------------------- (49)传播行为----------------------------- (54)电路和行为--------------------------- (58)小结传播怎样起作用----------------- (62)第四章传播符号-------------------------- (65)符号的性质--------------------------- (67)非语言符号的性质--------------------- (74)第五章传播代码-------------------------- (86)语言符号和代码及沃夫--萨皮尔假设----- (89)语言的若干问题----------------------- (94)第六章传播途径:谁同谁谈话-------------- (104) 广角镜------------------------------- (106)传播途径的几种型式------------------- (108)为什么要这些途径--------------------- (111)有关选择的公式包会什么内容?--------- (116)第七章传播媒介:大众与个人的------------ (121) 渠道的朴素心理学--------------------- (123)两级传播论--------------------------- (130)麦克卢汉学说------------------------- (135)结论--------------------------------- (141)第八章大众媒介的深广度------------------ (143)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146)媒介的财源--------------------------- (149)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 (155)第九章发送者、接收者与挑选过程---------- (160) 新闻的选择--------------------------- (161)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 (166)生活中的特定方式--------------------- (166)趣味的表现形态----------------------- (171)教育与媒介的利用情况----------------- (174)第十章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179) 有关控制的实际问题------------------- (189)社会控制的某些其他侧面--------------- (195)第十一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一)---------- (198) 第十二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二)--------- (219) 亚里斯多德模式。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多重挑战。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对传播模式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 使得传播变得更加互动和多元化。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
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引导和规范网络舆论成为新 媒体时代下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媒体素养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传播学 需要关注并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新媒体素养教育。
跨学科研究法
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对传播现象进行多角 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
04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符号学理论
符号定义
符号是传播过程中的基本 元素,代表某种意义或概 念。
符号互动论
强调符号在人际传播中的 互动和共享意义。
符号分类
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 号,如文字、图像、声音 等。
信息论理论
传播学与语言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功能和演变的学科,而 传播学则关注语言在信息传递和社会交往中的作 用。两者在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语境和效果等 方面有一定的交叉和融合。
传播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而传 播学则关注人类如何通过符号和媒介进行心理互 动和信息传递。两者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相似 之处,如实验、调查等。
传播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播方式和手段不断更新和丰富。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再 到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
传播的功能与效果
传播的功能
传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信息传递、文化传承、社会整合、娱乐休闲等。这些 功能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传承文化、形成社会共识和享受生活。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研究人类如何创造、传播和接受信息的学科。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成立的传播学还是在20世纪初。
传播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传播暗示阶段(20世纪初),传播双方协商阶段(20世纪中叶),传播行为与效果研究阶段(20世纪后期至今)。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包括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传播活动和传播效果等。
4.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和传播研究方法等。
传播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如传播模型、传播过程和传播影响等;传播效果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态度变化、行为转变和社会变革等;传播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如何进行科学的传播研究,如调查、实验和观察等。
5.传播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传播学涵盖了多个分支学科,如传媒学、广告学、公关学、新闻学等。
传媒学主要研究传媒行业和传媒产品,如新闻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活动和广告效果,如广告创意、媒体选择和目标受众等;公关学主要研究公关活动和公关效果,如形象管理、舆情应对和社会责任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如新闻价值、新闻伦理和新闻报道方式等。
6.传播学的应用领域: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如政治传播、企业传播、社会传播和健康传播等。
政治传播主要指政治信息的传播和影响,如选举宣传、政府宣传和政策解读等;企业传播主要指企业形象的传播和管理,如品牌建设、危机公关和员工沟通等;社会传播主要指社会问题的传播和解决,如环境保护、扶贫宣传和性别平等等;健康传播主要指健康信息的传播和宣传,如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等。
7.传播学的发展趋势:传播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演变和发展。
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与发展历程
学科背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其发展受到了心 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 影响。
发展历程
传播学经历了从初创期、成型期到发 展期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验学派
以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强调对 传播现象的客观分析和经验验证 ,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霍夫兰
01
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环境影响传播
02
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环境因素对传播内容和方式
产生影响,制约信息的流动和传播效果。
传播与社会稳定的互动
03
传播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社会的稳定也为传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电视的特点
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信息传递速 度快,覆盖面广,但需要特定接收设 备。
互联网的特点
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 可以随时随地访问。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01
02
03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 兴起。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态和 传播方式。
01
02
03
04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 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
发展。
《网络安全法》:保障网络安 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
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 理暂行规定》:规范计算机信 息网络国际联网及其相关活动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 定》:加强对互联网新闻信息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第2版 教材精讲 考研真题解析 讲义》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13.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 要学派[视频讲...
14.2 重难点解 读
14.1 知识框架 图与重点导读
14.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 法[视频讲解]
15.2 重难点解 读
15.1 知识框架 图与重点导读
15.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读书笔记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 问题[视频讲解...
1.2 重难点解读
1.1 知识框架图 与重点导读
1.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 展[视频讲解]
2.2 重难点解读
2.1 知识框架图 与重点导读
2.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 义[视频讲解]
11.2 重难点解 读
11.1 知识框架 图与重点导读
11.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 播效果理论[视...
12.2 重难点解 读
12.1 知识框架 图与重点导读
12.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 播[视频讲解]
13.2 重难点解 读
13.1 知识框架 图与重点导读
谢谢观看
第六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 组织传播[视...
6.2 重难点解读
6.1 知识框架图 与重点导读
6.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
第七章 大众传播[视频讲解]
7.2 重难点解读
7.1 知识框架图 与重点导读
7.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视频讲解]
8.2 重难点解读
8.1 知识框架图 与重点导读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
传播学概论(最新精简版)
案例:美国大选中的政治传播策略
经济传播
定义:经济传播是指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将经济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促 进经济发展和交流的过程。 传播手段:包括广告、公关、新闻、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
目标受众:包括消费者、投资者、企业、政府等各个经济主体。
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的联系
研究方法:注 重对传播现象 进行深入的哲 学思考和理论
探讨
代表作品: 《公共领域的 结构转型》、 《交往行动理
论》等
符号学派
代表人物:索绪尔、 皮尔士
理论观点:强调符 号在传播中的重要 性,认为符号是传 播的基础
研究方法:注重语 言、文字等符号的 研究
对传播学的影响: 推动了传播学对符 号的研究,为后来 的传播学发展奠定 了基础
功能:传达意义、情感体验、文化传承
媒介
定义:媒介是传播信息、知识、情感等的载体和工具 分类:传统媒介和新媒体 作用:传递信息、影响受众、塑造文化等 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社交化等
受众
定义:受众指的是传播信息的接受者
特点: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终端,具有多样性、匿名性、流动性等特点
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受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年龄、性别、 职业、地域等 作用:受众是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渠 道的确定以及传播效果的评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
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在传播中的应用 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叉:传播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研究消费者心理的领域 传播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品牌传播、市场营销、广告策略等商业领域 传播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媒体社会学、传播社会学等研究媒体与社会关系的领域
文化传播学课件1第一章文化传播学导论
第一章 文化传播学导论
01 基本概念与核心议题 02 文化传播的功能与意义 03 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核心议题
•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英文为“communication”,有传播、交流等多种含义。一般我们在使 用这个概念时,多指“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渠道到达“信宿”。早期,传 播概念强调的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和意义再造。但作为一个开放性词汇,“传播” 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事实上,除了单向度的传播与分享之外,传播的另外一层 含义就是,“双向的或共同的互动交流机制”。就实践层面而言,“传播”就是人 类运用符号并经由媒介来交流信息、传递感情和交流意义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
• 初级群体-广场舞大妈 :
“Dama”,又称“广场舞大妈”、“中国大妈”,本意是指那些 热情冲动、精力充沛,但有时也会盲从算计的离退休女性群体。 她们形成文化体公共体的方式,比较特殊。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 初级群体,“Dama”有某种非组织关联,其成员间情感色彩浓厚。 在演变过程中,这一初级群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准组织结构形态。 “领舞者”在这样的群体中起着结构形塑的重要作用,“口信约定” 是广场舞大妈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一群体的社会影响力,甚 至国际认知度都在增强。2013年4至6月,国际金价下跌,许多中 国消费者纷纷抢购黄金,其中包括“中国大妈”这个特殊的社会 群体。她们甚至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主力军”。不 过,《华尔街日报》在专门创造并推广“dama”这个概念时带有 一定的贬义。他们认为,“中国大妈”是擅长利益计算但缺乏能 力眼光的社会群体。
网络传播01网络传播概述--1402
第一章网络传播概述1.1有关传播及媒介的几个基本概念⏹传播●概念①即传布。
如:传播消息。
②在传播学中,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感情,以此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换的过程。
{《辞海》1999年版P.258}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P.21-22}所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出版社20011年版P.4}●渊源据考证,“传播”一词在我国出现于1400多年前,始见于《北史·突厥传》中的“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语。
{方汉奇:《中国近代传播思想的衍变》《新闻与传播研究》第一卷第1期}●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手机传播时代⏹传播媒介●概念传播活动中承载、传递信息的中介物。
广义包括语言、文字、电话、电报、传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等一切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手段;狭义指新闻媒介。
{《辞海》1999年版P.259}广义的传播媒介是指实现人类信息传递的所有中介物。
我们课程中所指的是狭义的概念,即指经常性向社会大众传递众多新闻和信息的各类手段与工具,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和手机。
●传播媒介的演变言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以及手机媒介1.2传播的类型⏹按信息的特质划分从信息角度看,传播实质上是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流动变化。
因此,根据信息的特质,传播可以划分为:新闻传播、舆论传播、广告传播、文艺传播、科技传播、教育传播、文化传播等类型⏹按信息的表达形式划分信息只有被各种符号系统组织为不同形式的符号序列(也即信息)才能进行传播。
因此,根据信息的表达形式——符号,传播可以划分为:言语传播(或称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传播(或称非言语交流)两种类型⏹按传播媒介的特质划分人类传播离不开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工具——传播媒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与传播学 5 2013-7-14
三、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类型划分 主流的传播类型划分方法 各传播类型的基本情况 总结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6 2013-7-14
四、传播的功能
功能的含义:功能即作用 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的区别 传播的基本功能、从功能方面对传播的 分类及考察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 传播的四功能说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27 2013-7-14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的特点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28 2013-7-14
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是由组织化的传播机构及其 专业人员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 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传者传播信 息的社会过程。(董天策)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 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 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郭庆光) Back
24 2013-7-14
传播与传播学
公众传播
公众——面临共同问题的社会群体 公众传播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向面临共同 问题的社会群体进行的公开的面对面的 交谈。 典型形态:演讲;归入公众传播的有: 正规会议上的报告;政府发言人举行的 记者招待会;企事业单位组织新闻发布 会等。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25 2013-7-14
总结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 播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
手段
规模
亲身传播:以人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 要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手段的传 播过程。 小 较小 较大
大
性质
非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
Back
34 2013-7-14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的区别
传播功能从社会角度和受传者层面来看 待,就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和媒介 释放的能量。 传播效果从传播者和媒介自身的角度来 认识,就是传播活动所造成的最后结果 以及在受众那里所引起的反应。 Back
……对研究对象的一再认识(认识的深 化),常常是学科发展的体现。是研究 对变化着的现实以及认识能力的不断深 化做出的回应。 郭庆光关于传播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10 2013-7-14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美]德弗勒:“传播研究,不管怎么变 来变去,都有一个共同的框架。”—— 《大众传播通论》 对于5W的传播要素区分出的五种传播 研究 邵培仁按宏观、中观、微观递进的顺序 构筑组建的传播学理论框架 Back
二、 Communication与传播的 定义(及争论)
概念是判断、推理、论证的基础和思维 的基础及思想的起点 术语与日常用语 术语的作用 Communication和它的众多含义 关于Communication的五类定义 关于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问题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18 2013-7-14
主流的传播类型划分方法
根据传播涉及的人数、范围、影响等要 素的差异,将传播分为以下几类: 1.内向传播 2.人际传播 3.组织传播 4.大众传播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19 2013-7-14
各传播类型的基本情况
内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国际传播 网络传播 Back
40 2013-7-14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中的观点。
理论是科学的最高目标。理论是普遍的 概括,它是为总结我们对世界运行方式 的理解而进行的。 理论的基本目标是把陈述或命题程式化, 使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这些理论化的 陈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41 2013-7-14
22 2013-7-14
传播与传播学
两人间人际传播
是广义人际传播最为基本的形态 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经由一 定的个人性技术媒介而发生的交流行为 可以是言语性的交流,也可以是非言语 性的交流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23 2013-7-14
小群体传播
所谓小群体,就是个人朝夕相处、联系 密切的群体 小群体的内在特征是直接接触性和直接 互动性 小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称为小 群体传播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16 2013-7-14
关于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 问题
传达 传递 传布 流传 传染 是 是 交流 否 是 通信 否 是 共有 否 是 被传 之事 信息 否 是 交通 或通 讯设 备 否 是 散布 传播
传播
是
是 是
Commu 是 nication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17 2013-7-14
传播与传播学
14 2013-7-14
术语的作用
专业的术语有助于将复杂的问题以最简 单的方式表达出来。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15 2013-7-14
关于Communication的五类定义
“共享说”、“影响说”、“反应说”、“互 动说”、“过程说” 参考定义: 董天策:传播是人的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 交流讯息的行为与过程。 邵培仁: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 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31 2013-7-14
国际传播
指国家对外传播机构通过报刊、广电、 电影以及Internet所进行的针对国外受众 的传播活动(宣传、文化行为)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32 2013-7-14
网络传播
又被称为“互动传播”,至今依然是不 成熟的划分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33 2013-7-14
传播与传播学 30 2013-7-14
大众传播的特征—— “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 传递大批量信息的点对面的单向传播, 最大特点是遵循‘大数’原则,根据有 限的不精确的反馈信息和传者对公众需 要的估测及传播政策的要求,传送出被 认为是适合大多数受众需要的信息。” ( 苏克军,1998)
传播学讲义——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与传播学
1 2013-7-14
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第一节 作为基本问题的传播 第二节 传播学
传播与传播学
2 2013-7-14
第一节 作为基本问题的传播
普遍存在着的传播现象 Communication与传播的定义(及争论)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功能 Back
组织
决策、协 调 调剂
社会
监视、协 调、传递 提供娱乐
36 2013-7-14
消遣性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的四功能说
传播的四功能说指的是: 1)监视环境、守望社会需求 2)协调社会各部分、决策、操纵、控制 3)传递社会遗产,教育 4)提供娱乐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37 2013-7-14
传播与传播学
35 2013-7-14
传播的基本功能、从功能方面对传 播的分类及考察传播功能的三个层 次
传播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受)信息。 从功能角度来看,传播可分为实用性传播和 娱乐性传播。 考察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是:个人、组织及 社会。
基本功能 两种类型 功能的层次
传递信息
工具性
个人
了解、学 习 调剂
传播与传播学
3 2013-7-14
一、普遍存在着的传播现象
“授——受”过程与关系 物理界、生物界与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传 播关系 香港学者余也鲁及传播学的泰山北斗威 尔伯· 施拉姆说过这样话: 关于传播的一些实例 为什么人类对传播的专门性注意和研究 是如此之晚呢?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4 2013-7-14
传播与传播学 39 2013-7-14
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 中的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对于某种现象的解释 或描述,都可称之为一种理论。 理论就是人们对所观察到现象的概念化,是 人们以系统观察为基础而对于经验的解释。 理论是研究者们在任何既定的时间内,对某 事件或事物状态、情形的解释和表现。 理论的两个特点(略) 理论的几个功能(略) 理论与概念的关系 Back
组织传播
组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不 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 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组织传播即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 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或以组织为主 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组织传播的分类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26 2013-7-14
组织传播的分类
组织传播分为: 1、正规的组织传播,分为: 1)组织内部传播,包括: 纵向传播及横向传播 2)组织外部传播,有: 广义的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2、非组织性传播 Back
金兼斌——《传播研究典范及其 对我国当前传播研究的启示》中 的观点。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通常,理论是指 “一套相互联系的用来解释某类社会生 活的命题。”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42 2013-7-14
小约翰——《传播理论》中的观 点。
任何对一种经验做出解释和阐释的尝试 就是一种理论,即一种关于某些事件是 怎么产生的思想。 Back
传播与传播学 20 2013-7-14
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也称人内传播、内在传播或自 我传播。 内向传播实质上是个人的意识活动与思 维活动。 内向传播是人类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 动,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Back
21 2013-7-14
传播与传播学
人际传播
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人际传播指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 信息交流 广义的人际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 交流,分为两人间人际传播、小群体传 播和公众传播三种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