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整理英语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4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泊船瓜洲》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诵读时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比较的方法,明确两首诗通过描写不同的景抒发了不同的情,拓宽学生的思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背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内容,通过想象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的方法,明确两首诗通过不同的景抒发了不同的情,拓宽学生的思路。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回顾学法:我们已多次学习古诗,谁能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步骤:1. 知诗人,解诗题。
2. 抓字眼,明诗意。
3. 想意境,悟诗情。
)二、重点品读《泊船瓜洲》。
(一)知诗人,解诗题。
1. 自读古诗,要求字音正确。
谁来提醒大家易读错的字音?指名读。
相机明确:一水间(ji m )数重山(sh u ch eng)照我还(hu cn)2.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王安石的情况吗?学生简介作者,若说不全,由教师补充。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
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 ),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他在京城无事可做,决定回家乡钟山去看看。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接到第二次任宰相的命令,由钟山回京城上任,路过京口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写下了此诗。
)3. 揭示诗题。
泊:停靠,停泊。
《泊船瓜洲》的意思是把船停泊在瓜洲的江边。
(二)抓字眼,明诗意。
1. 根据书下注解和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 集体交流:学生结合重点词语,逐句理解诗意。
(1)京口瓜洲一水间(间:间隔,隔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本课四个生字,正确书写、运用。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2.过程与方法①小组合作学习,采用结合注释,读懂全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山中秋景的喜爱,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从而培养积极乐观、豁达开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四、课前准备教师:《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的音频资料。
学生:收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诗词;摘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名句;自制生字词卡片;小组合作,收集并整理描写四季景色的词语、成语或诗句。
五、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互相倾听,有不会的地方作上记号,在小组内提出并解决。
小组长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指名朗读课文。
全班评价。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及新词的情况。
(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生字及新词,相机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全班交流并理解词义。
运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如用字形分析法识记“汴”字)。
(出示生字卡片)教师范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生识记、书写生字。
(播放课件)①在《泊船瓜洲》这首诗中,“润”字的“零件”分别是三点水(氵)和王。
②“笼”字的上半部分是个“龙”字,“龙头”不要丢掉,“龙身”的横折钩要横短、竖长。
“笼”字的下半部分是个“口”,形状要扁一些。
左右两点要对齐,“龙尾”的最后一笔是斜勾(也称斜钩),不要写成了竖勾(也称竖弯钩)。
③“州”字的中间一竖为悬针竖,要上边短,下边长。
“州”字的三个部分要写得扁扁的。
④“侯”字的上边是两个扁扁的部分,“侯”字的下边是个“寸”。
⑤“芦”字的上边是“户”,中间扁扁的是“卢”,下边是四个点。
“芦”字的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要上边短,下边长。
“芦苇”的“芦”要和“卢”区分开来记写。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本课的三首古诗都以爱国为主题。
教学设计以“情”为切入点,侧重从查找搜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另外注重教给学生研究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学生预课文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引导学生欣赏,并用四字词语形容感受。
2.导入背景:介绍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及其繁荣昌盛的景象,以及金兵入侵后的历史背景。
3.引出诗歌《示儿》,板书课题和诗题,让学生了解诗人及创作诗歌的背景。
二、研究《示儿》1.自由朗读,感知节奏。
2.解读课题,初读理解。
3.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分享自己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自主发掘诗歌的美感。
5.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品读诗歌,体验诗歌的情感。
6.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回顾研究收获,提高研究自觉性。
第二课时一、复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示儿》,检查诵读效果。
2.学生自主分享对《示儿》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并让学生自主发掘诗歌的美感。
二、研究《题临安邸》1.自由朗读,感知节奏。
2.解读课题,初读理解。
3.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分享自己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自主发掘诗歌的美感。
5.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品读诗歌,体验诗歌的情感。
6.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回顾研究收获,提高研究自觉性。
1.请大家自由阅读这首古诗,注意要准确地读出字音,通顺地读出诗句,并且注意好停顿的位置。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并感悟其中之美
二、教学重点
1.《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词三首》
2.诗词赏析资料
3.录音设备
4.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板书展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
1.介绍《古诗词三首》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来源和历史意义。
2.逐句讲解《古诗词三首》,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诗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赏析
1.分组讨论《古诗词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老师点评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深入挖掘诗词之美。
4. 后续活动
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进行小组展示。
2.组织学生写诗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成诗词形式。
六、课堂小结
1.复习诗词的内容和作者信息。
2.强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
2.完成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本次《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
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有所提高。
【教育资料】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 《5 古诗词三首》 教案学习精品
5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一、导入、板书课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五、检测学习情况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
师: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课后作业jìzǔ yān xūn hánɡ zhōu jū shùnǎi shì()()()()()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2.家祭无忘告乃.翁。
()3.西湖歌舞几时休.。
()4.九州风气恃.风雷。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根据内容填空。
《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词的主题、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4.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三首》,并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词的韵律、对仗、修辞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词三首》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难点:帮助学生化解古诗词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寓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重点: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理解并默写《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词,如“寻”、“隐”、“宿”、“晓”、“染”等,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和寓意。
1.针对学生古诗词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针对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边疆的荒凉、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们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古诗的语言、意境、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
2.教案:提前编写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课本:准备足够的课本供学生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争、边疆、人民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今天的课文有什么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古诗三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目标:★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
”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
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
)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指名交流。
(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教材围绕主题编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和《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三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年四季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描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不同季节的景或事,或咏景言志,或借景物抒发情感,或借景描写表达思乡怀旧之情,三首古诗词都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季之美》主要讲了四季当中每个季节最美的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以及怎样的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月迹》一文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本单元主旨是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写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的方法。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四时景物皆成趣。
”配合描绘四时景色的的画面,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教材中,《古诗词三首》中,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四季之美》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景物的动态描写,课后练习二直指本单元要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课文先写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
接着重点写榕树的大和茂盛,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这一部分属于静态描写。
课文然后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兴奋之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2 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2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示儿》。
2.通过诗歌题目获取内容信息的能力,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自己课外搜集的关于爱国的古诗。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朗读诗歌,预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题目获取内容信息的能力,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自己课外搜集的关于爱国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今天,让我们从《示儿》开始,去感受古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字词研究,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恃”和后鼻音“杭”。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 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研究“祭”等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研究“乃、杭、拘”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同音字歌示例:祭:清明祭烈士,寄托我哀思。
汇报好成绩,满怀新希冀。
形近字歌示例:乃:猫咪把奶喝,扔球来取乐。
仍旧爱睡觉,乃是因性格。
拘:小狗XXX叫,XXX蹦蹦跳。
相互不拘礼,见面就拥抱。
2) 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祭”的上部横撇和捺伸展,下部撇、点对称。
乃”的横折折折钩书写要斜中取正,重心平稳。
熏”的平撇稍短,第二笔横最长,中间“口”扁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12--古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12--古诗三首-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2 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要求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体会诗歌主旨。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难点)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发现点拔教学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句大意。
3.收集作者资料和诗歌写作背景。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
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一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2课时19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1《古诗三首》教案+反思(2课时19页)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作者•学习《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能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或多首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背诵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作者•《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学生的背诵和理解能力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含义•提升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三、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古诗三首》的文字和配图•古诗原文及注释资料•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引入古诗,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作者。
2.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古诗三首》,并展示课件中的相关图片。
3.教师讲解古诗内容,重点解释生僻字词。
4.学生跟读古诗,理解诗意。
5.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古诗内容,讨论诗歌的意义。
第二课时6.学生背诵古诗,并进行朗读表达。
7.学生分角色朗读整篇古诗,体会角色情感。
8.学生展示自己理解的古诗诗意。
9.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10.回顾本节课内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古诗三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加强指导。
另外,在学生的背诵和朗读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同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背诵和朗读的表达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和反思,希望通过教学不断改进,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之美,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十课,包括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
这三首诗所选取的时代和风格各不相同,但都是经典之作,在语言、意境、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名篇,主题是对大好河山的畅想和热爱。
这首诗语言简洁,节奏流畅,表达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两句话,总结了人生征程中一直不断追求的精神追求,激励人们不断攀登高峰,不畏困难,不放弃追求光辉辉煌而美好的前程。
《登鹳雀楼》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可以感受语言之美,还可以培养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精神。
二、《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描写月夜寂静之美的诗歌。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夜色的赞美以及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简单、清新,表达了李白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家乡风景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教学中,同学可以感受到文字之美,以及感受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可以启发孩子们独立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豪情万丈的饮酒诗,通过李白张扬豪迈的文字及与酒相关的形象,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热爱、无畏的人生态度、豪放的情感以及对成就的渴望。
这首诗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豪情万丈的气氛,给人以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良好感受。
《将进酒》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自信宽广的情感,勇于面对人生挑战的担当精神,提高孩子们的自我认知、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总之,《古诗三首》这篇文章不仅是孩子们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篇启迪思想的优秀文章,同时也承载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认同。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古诗三首》的过程中,能够深入品味其中的文化内蕴,融合到自己生活和成长的实际中去。
最新《古诗词三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最新《古诗词三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词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诗词三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三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整理英语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古诗三首》课知识点整理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唐张籍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
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三首诗词之间的区别: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景交融)
【重点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èng。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聒:指声音嘈杂。
那畔:那边。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