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财政能力的国际比较-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国际比较作者:于淇来源:《经济视野》2016年第08期摘要:衡量一国高等教育投资规模的指标主要有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和公共高等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两者分别反映一个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规模和重视程度。

本文通过这两个指标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规模进行比较,结合我国现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共支出比较财政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渠道,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更多国家意识到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和技术的竞争,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被视为增强国力的要务之一。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及教育体制不同,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也不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北美、西欧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以我国为代表的东亚、中亚及拉美等地区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西亚及南亚地区大部分国家仍处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

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国际比较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支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增长迅速,但由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国际上仍居较低水平,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

我国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平均值在“十一五”期间为0.64%,低于同期发达国家的1.06%,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

可见,要想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区域结构也不尽合理,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

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水平上,政府一直努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平均支出数分别由1998年的73523.04万元、42736.87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157652.28万元和716158.83万元,但与东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的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美国高等教育投入总量巨大,呈“三高”模式,政府、家庭和社会其他投入都较高,充足的经费使美国高等教育居世界领先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的数据中,美国高等教育公共经费占高等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仅为34.7%,低于各国平均水平,可见公私立高等教育并重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

关 于高等 教育 财政 政 策 的研 究 成果 众多 , 有 既 高等 教育 财政 拨款 原则 的研 究②, 也有 高 等 教 育 财 政拨 款模 式 的研 究 ③; 既有 对 国外 高等 教 育 拨 款模 式 的探讨 ④, 有对 本 国高 等 教 育 财政 政 策 体 制 改 也 革 的探 究@。学 界 对 于 高 等 教 育 财 政 的 研 究 均 体
现 了对 我 国高 等教 育财 政拨 款体 制 改进 的期 待 , 为 我 国高等 教育拨 款体 制 改革 提供 了理 论支 持 。

、Leabharlann 部 分 国 家 高 等 教 育 的 财 政 政 策
( ) 一 美国 高等教 育 财政 政策 美 国联 邦政 府 在 经 历 了 2 0多 年 的发 展 变 革 0
额一 般要 占公 立 高 校 经 费 的 6 , 中又 以州 政 0 其 府拨 款份 额 最 大 , 占总 经 费 的 4 。 0 1年 , 约 5 @2 0
知识 的加 工与传 授 等一 系列 教育 产 品和服 务 , 是一 种 介 于 纯 公 共 产 品 和 私 人 产 品 之 间 的 准 公 共 产 品①。作 为 准公 共 产 品 的 高 等 教 育 具 有 有 限 的非 竞 争性 和局 部 的非排 他性 , 因此高 等教 育产 品 和服
第 4 8卷 第 5期
Vo1 8 No. .4 5
华 中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 u n lo a h n r lUn v r i ( m a iis a d S ca ce c s o r a f Hu z o g No ma i e st Hu n t n o ilS in e ) y e
的 学 生 超 过 6 , 经 济 不 富 裕 的 学 生 进 入 大 学 0 为 深 造 创 造 了 条 件 。 ⑧

高等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的国际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的国际比较研究
( 北京大 学 教育 学院/ 育经 济研究 所 ,北京 10 7 ) 教 0 8 1
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 文 从 供 给 和 需 求 两 个 方 面 , 用 统计 和 计 量 回 归 的 方 法 , 我 国 高 等 使 对
教 育 经 费投 入 的 现 状 进 行 了 国际 比较 , 对我 国 中 长期 (0 2~ 0 0年 ) 等教 育 经 费 并 2 1 22 高
实 现 目标 。
在财 政性 教育 经费投 入上 政 府三 次 承诺 要 达 到 4 , 是前 两 次都 未 能 兑 % 但
现 。4 的 目标 为什 么 未能 按 期 实 现 呢?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 中最 主要 的原 因 % 其 是 我 国财政支 出 占 G P的比例太低 。财政性 教育 经费 占 G P的 比例 可 以分 解 D D 为“ 财政 支 出 占 G P的 比例 ” “ 糕 的大小 ” 乘 以“ D (蛋 ) 教育 占政府 财政 支 出 的 比
分 之 四。 第二 次提 出这一 目标是 在 2 0 ” 0 6年 3月 , 国务 院发 布 的《 民经济 和社 国 会发 展第 十一个 五年 规划纲 要》 次提 出 : 保 证财 政性 教育 经费 的增 长 幅度 明 再 “
显 高于财 政经 常性 收入 的增 长 幅度 , 步使 财 政性 教 育经 费 占 国内生 产 总值 的 逐 比例 达 到 4 。 虽 然第二 次并 没有 明确提 出要 在 2 1 % ” 0 0年前 实现 目标 , 是 因为 但 是在 “ 一五 ” 划 中提 出的 , 示 政府 希 望在 “ 十 规 表 十一 五 ” 间 ( 0 6~ 0 0年 ) 期 20 2 1
第 9卷 第 3期 21 0 1年 7月

传统财政学的实践困境与行为财政学的应用

传统财政学的实践困境与行为财政学的应用
2018 年,第 9 页。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03·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2 年第 2 期
一、传统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财政学认为,财政学的基本作用在于解决市场失灵,而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 则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会引发逆向选择与道 德风险;而外部性问题的存在,使部分商品的供求难以依照市场中“成本收益对等” 的原则实现。这些问题使政府对市场的介入和干预成为必要,因此也形成了传统财政 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对于我国而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门也在党领导人民治 国理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国家的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也使我国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了“我们必 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2,而只有依靠更可持续的财政体制,创新财政学研究方法和 财政政策制定过程,将财政政策与人民需求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应对公共 风险。科学的财税体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财政的高质量发展, 切实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制定有效的公共财政政策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财政的宏观大局观和微观经济主体 的行为需求密切结合。行为财政学则能够将宏观和微观相统一,一方面仍然利用传统财 政学理论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并出台公共政策;另一方面从个人行为分析入手,运用 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改善并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解决传统财政学难以 解决的问题。
虽然财政常被用于解决市场外部性问题,但随着国家财政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 色越来越重要,“财政外部性”问题也逐渐显露。依据市场外部性的概念,财政外部性 可以定义为未在税收当中反映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交易成本或收益。2 类似地,财政外 部性也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即收入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即成本外部性)。财政外部性 是影响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最直接因素。当政府扭曲了其对财政资源的利用能力,就 可能使得政府现有的财政分配关系受到扭曲,进一步破坏政府财政收支系统的公平和 稳定。

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_岳大庆

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_岳大庆

(2013 年第 5 期)
57
财 务 管 理 CKYJ
都必须通过一级财务部门,校内各学院没有任何财权,也没 有制定学院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及实施办法的权力。
(二)非完全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 学校将大部分资金留在校级统一管理使用,二级单位对 学校分配或自己创收的很小一部分资金拥有有限的自主权。 学校将主要的资金统一调度使用,对教职工工资、水电费支 出以及大部分开支由学校及其职能部门控制,各学院只拥有 有限的自主权,对本部门能够控制的开支有制定财务规章制 度实施办法的权力。 (三)非完全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 学校也只设财务处作为一级财务部门,但赋子各学院一 定的财权,也会在规模较大的学院设立二级财务机构,学院 自行管理其创收经费的财务收支,对学校分配给其分管的经 费自行安排使用。 (四)完全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 学校以学院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是一种基于分散财 务权利和责任的财务管理模式。 高校把从政府得到的拨款, 直接分配给有关学院。 学校手中没有经费,全部经费都在各 个学院, 每个学院获得的经费都要按一定的比例上交学校。 收上来的经费一部分用于学校的财务管理,一部分用于校部 人员工资、校舍维修、公共关系、校友联络等学校的公共费 用。 四、 国内几所综合性大学财务管理模式 (一)北京大学模式 现 在 的 北 京 大 学 是 由 原 北 京 大 学 、 北 京 医 科 大 学 于 2000 年3月合并而成。 新北京大学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财务管理模式。 北京大学财务管理模 式创新之处在于: 1. 通过实行会计人员派驻制 , 理顺了会计 人 员 管 理 体 制,有利于合理配置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2. 学校成立会计事务管理委员会,负责会计人员的岗位 培训、业绩考核和岗位轮换,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保证了 会计人员派驻制工作的切实推行。 会 计 人 员 派 驻 制 有 以 下 几 个 特 点 :(1) 全 校 各 院 系 ( 所 、 中 心 )、机 关 、后 勤 以 及 出 版 社 等 独 立 核 算 单 位 ,均 纳 入 会 计 人 员派驻制的范围;会计人员派驻制首先从院系(所、中心)开 始,条件成熟一个派驻一个,逐步向全校推广。 (2)实行会计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分析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分析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分析
岳武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缓解因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经费紧张局面我国自世纪年代逐步开始构
建以政府拨款为主包括国家、社会和爱教育者家庭或个人的
多元教育经费投入渠道。

伴随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如何
以政策推进、制度建设调整高等教育财政结构促进不同利益
相关群体之间的沟通推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
改革的发展这是本文努力探寻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
政策投融资体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一作者
简介岳武长春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马
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吉林长我国目前正处在体制深刻转换、
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高等教育事业
面临国际化、市场化和大众化的挑战已成为利益冲突较为集
中的领域。

在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过程
中高等教育财政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

为提高我国高
等教育的办学效益我们应积极研究现阶段高等教育财政的
政策目标和执行情况积极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教育质量
的提高。

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以政策推进和制度建设规范市
场秩序、确立市场规则的过程。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
的现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于上世纪年代。

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
源结构将高等教育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新格局明确地纳。

国家课题调研称大学生就业形势好转并非越来越差

国家课题调研称大学生就业形势好转并非越来越差

国家课题调研称大学生就业形势好转并非越来越差
2006年02月13日11:38:59 来源:龙虎网
【龙虎网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继2003年6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系副主任岳昌君参与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又对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形势并非一年比一年差,反而有所好转。

大学生毕业时真正签约者虽然只有33.7%,但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1.8个百分点。

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大学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1类,包括:1.已经签约(33.7%);2.已确定单位,等待签约(13.5%);3.虽有接收单位,但自己不想去(5.0%);4.等待接收单位的最后答复(4.1%);5.尚未找到接收单位(13.3%);6.准备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3.6%);7.保送研究生(4.8%);8.考取研究生,已经获得录取通知(12%);
9.准备出国(2.3%);10.申请不就业,包括准备考研(4.8%);11.其他(3.0%)。

如果将上述第1、2、6、7、8、9、10项均视为“确定去向”,则大学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4.5%,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12.9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的调查数据中,专科生的比例明显少于2003年。

岳昌君认为,在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的情况下,2005年的就业率能达到这一比例,很不容易。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地区分布实证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地区分布实证分析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2-10-10].http ://.cn/xinwen/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引言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和基层就业。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进一步要求“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对我国未来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综合素质最高的人才群体[1]。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的东中西部分布决定着我国的高层次人力资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另一方面,系统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分布对促进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择业和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分布呈现什么状况?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内部因素有哪些?本文采用全国性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对以上问题一一回应,以期对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促进我国高质量人力资源合理地区配置提供政策建议。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一)理论基础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可以用教育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推拉理论来解释。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具有按照地理区域、行业或者性别、种族等特点被分割的属性[2],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多重性特征的存在,使得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到东部发达区域或大城市等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农村尽管存在需求缺口,但考虑到今后重返城市或发达地区的机会渺茫,毕业生仍不愿问津。

人力资本理论可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选择做出解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和吸引力更大,而人力资本较高的高校毕业生更能够通过就业地区的选择实现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公共财政和非公共财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模板

公共财政和非公共财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模板

公共财政和非公共财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影响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以下是由本人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高等教育经费国际比较的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北美和西欧早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以我国为代表的东亚、中亚及拉美等大部分地区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西亚及南亚地区除个别国家外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精英化阶段。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经济及教育体制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也不尽相同。

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实质上是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和个人如何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问题。

一、公共财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这明确了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

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财政性投入、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学杂费、社会捐赠等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来源。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快速扩张到稳步发展的阶段转变,199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XX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XX 年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达世界第一,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

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普通高等教育经费从20XX 年的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亿元,增长了倍;而财政性普通高等教育经费从亿元增加到亿元,增长倍,财政性普通高等教育经费占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总量比例从%上升到%,但是,普通高等教育经费占各级各类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略呈下降趋势。

国际上,通常以公共财政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简称公共教育投资比例)来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努力程度。

20XX-20XX年,我国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两个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体现出国家对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国际比较研究
此外,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 高等教育都进入了普及化发展阶段。美国的高等教
育入学率近年来稳定在 80%左右;英国稳定在 60% 左右;法国稳定在 55%左右;而意大利呈现逐年上 升的趋势,入学率从 1999 年的 47.1%上升到 2007年 的 68.1%。
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努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 标是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相似地,我们可以用财政性 高等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以下简称“公共高等 教育投资比例”)来衡量一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努 力程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数据和指标》中 使用了这一指标,2005 年的数据中包括了 85 个国 家。[4]统计结果显示,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 其公共高等教育投资比例也高。21 个发达国家的 平均值为 0.99%,而 64 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只有 0.74%,85 个国家的总平均值为 0.82%。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公共经费;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7667(2010)01- 0077- 05
一、引言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水平,为促进教育发展 提供了必要条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 入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大 大增加。1999 年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开始大幅度地 扩展,高等教育入学率显著提高。2002 年中国高等 教育的毛入学率首次达到 15%,标志着中国高等教 育迈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截至 2008 年,中国高 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 23.3%,普通高等教育 在校生数超过 2 千万,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 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各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新书推介

新书推介

作者: 岳昌君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页码: 140-14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新书推介;居民收入水平;高等教育;经济回报;高校扩招;认知能力;就业机会;毕业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高等教育不仅可以使得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普遍得到较好的培养,但是对于非认知能力,高校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

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_岳昌君

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_岳昌君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通讯地址: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100871;电话:(010)62753935;E -mail:cjyue@ 。

本文于2003年10月在法国奥维涅大学召开的/中国经济政策的效率0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过,得到评论人J.Arcand 的建议和帮助,在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也得到评论人华萍的建议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

作者文责自负。

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岳昌君*摘 要 本文在明瑟收入函数的基础上对我国城镇职工的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教育收益率有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年均教育收益率呈提高的趋势;教育对个人收入的直接影响是显著的,但是教育并不是影响个人收入的决定性因素,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对个人收入也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只有受高等教育者跨行业流动的能力才更明显,并通过流动提高个人的收入;在目前的学费水平下,高等教育投资的直接教育净收益是正的,如果再考虑高等教育的间接收益,那么高等教育的总回报可以到达非常高的水平。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收入,高等教育一、引 言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各级教育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规模经历了迅速的扩展。

1991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了62万的大学生,而2003年入学的大学生数量达到340万左右,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年平均达到1512%。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各高等院校收取的学费水平增加的幅度更是惊人。

到2002年为止,作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或成本分担,全国各高等院校向本、专科学生收取的学费年平均达到5000元,这一数字占当年人均GDP 的比重高达60%。

然而,如此高的学费标准似乎并未减少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在90年代以后越来越旺盛?花费数万元的成本上大学是否值得?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合理的解释必然是人们预期通过高等教育可以得到更高的收益,和不上大学相比,上大学净增加的收益会大于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1998-2011年间高校生均经费的地区差异分析

1998-2011年间高校生均经费的地区差异分析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rovincial Gap of College Educational Funds:1998-2011
作者: 岳昌君[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中国高教研究
页码: 42-4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7期
主题词: 高等学校;教育经费;地区差异
摘要:基于1998-2011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和经济数据,对我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地区差
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地区差异很显著,"生均预算支出"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在2005年达到最大值。

第二,各省份的高校扩招速度不同是"生均预算支出"地区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

第三,毕业生的流动状况显著地影响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流入流出比值越大的省份其"生均预算支出"越多。

第四,财政供给能力是生均经费地区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人均财政收入越多则"生均预算支出"也越多。

高校财务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

高校财务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

高校财务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
财政部教科文司
【期刊名称】《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加强管理是高等学校当务之急。

近年来,高校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在高校内部,规模显著扩大,资金总量普遍增加,许多高校已经是家大业大;空间布局出现了“一区多校”或“一校多区”;不少高校创建和兴起了一批科技企业。

在高校外部,社会转型期出现重大转变,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广泛运用,高等学校财务工作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

随着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强化财务管理支持引导作用、构建合理高效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是各国高等教育在未来将面临的挑战。

【总页数】6页(P56-61)
【作者】财政部教科文司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1
【相关文献】
1.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J], 宋贞臻
2.高校课程评价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基于学生价值体验的视角 [J], 管弦
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比较与借鉴论述 [J], 李曼
4.中美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借鉴 [J], 汪丽萍
5.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比较与借鉴 [J], 赵富强;黄颢宇;陈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财经素养教育何以变得更重要

财经素养教育何以变得更重要

财经素养教育何以变得更重要
岳昌君
【期刊名称】《全球教育展望》
【年(卷),期】2018(047)001
【摘要】本文从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广义因素三个方面论述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认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对于与财经相关的行业和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并带动高等教育与此相关的专业需求增加;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和就业方式的转变,居民更有能力获得非劳动收入,并面临更多的就业选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面临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财经素养教育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居民生活方式和财富观念的改变从而提高人生幸福感.
【总页数】12页(P56-67)
【作者】岳昌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惩罚,让教育变得更完整--从一则案例谈积极教育惩罚策略的建构
2.学生立场,让教育变得更鲜活
3.问责制:让《义务教育法》变得更“硬”
4.问责制:让《义务教育法》变得更“硬”
5.人工智能"智化"教育的内涵、途径和策略——人工智能何以让教育变得更聪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与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财政问题

历史与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财政问题

历史与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财政问题摘要:高等教育经费欠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是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普遍趋势。

该文要紧介绍了闻名专家吕炜教授连年来在我国财政治理体制和公共支出领域取得的丰硕的学术研究功效,尤其是对其所著的《高等教育财政:国际体会与中国道路选择》进行了评述,指出该书研究了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和进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财政与治理方面的改革情形,并通过国际比较揭露了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有利体会;同时在借鉴国外体会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开拓性地设计了基于公共财政框架的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大体框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该文以为吕炜教授在“历史与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上的研究具有全面性、理论性、比较性、创新性、政策性5个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问题;比较研究;书评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财政与治理改革已呈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高等教育经费欠缺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是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普遍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发表的《高等教育的进展转变:指导文件》中指出,应成立适当的高教集体制,将教育费用的回收与充分开发觉有人力、物力的尽力一齐推动。

各个国家都在为此而尽力,以解决高等教育经费困难的难题。

在上述这种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气氛中,吕炜教授的专著《高等教育财政:国际体会与中国道路选择》正式出版了。

作为连年来在我国财政治理体制和公共支出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吕炜教授曾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和财政部的相关项目等,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功效。

《高等教育财政:国际体会与中国道路选择》确实是以他所主持的教育部课题“高等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功效为基础,修改而成的。

一、高等教育财政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吕炜教授治学严谨,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较为普遍,尤其是在转轨经济研究、财政体制改革、风险投资等方面很有建树,形成了个人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财政能力的国际比较
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
我代表我们第四个子课题组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研究情况,我们的课题题目是“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关系”。

我们这个课题组是由里根大学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教育学院联合承担的。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下存在和发展的,适宜的背景和条件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得以达成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只能是一种空想。

本研究的背景是指在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产生影响和作用的总体上、宏观上、历史的和现实的国际和国内的环境。

条件是指直接影响和决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

鉴于背景与条件在涵义上有重叠,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并不做严格的区分。

我们的课题组又分成五个组进行研究。

我现在要讲的是其中的第一个子课题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建设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成四个方面。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国经济发展财政能力的变化。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并没有达到4.2万亿美元,只有3.86万亿美元。

中国在去年首次超过德国,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

按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在今年是没有可能超过日本
的,明年有可能超过,后年一定会超过。

中国经济发展三十多年,最大的特征是高速。

从1978年到2008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特别是90年代以来,平均增长率达到10.4%。

伴随着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收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家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人民币增加到去年的6万多亿人民币,财政收入从1992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近三年的增长率尤其明显。

从1995年起,国家财政收入相对于GDP的比例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10.3%增加到去年的20.4%。

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两个重要的年份必须予以关注。

1999年,中国首次从最低收入国家迈入了中低收入国家;2001年,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

2001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为既高速又大幅度。

大幅度就体现在,2006年人均GDP增加到2000美元,2008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收入、GDP以及人均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财政对教育经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长。

这一点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体现。

第二部分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财政对教育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年来中央对教育经费投入做出的努力主要是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例与预算内经费占GDP的比例两条线趋同,也就是说国家在做预算的时候就对教育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情况。

从90年代以来,我国生均高等教育支出的增长非常的缓慢,特别是在扩招以后,生均
经费还有下降的趋势。

从结构看,社会捐赠、学费和大学的赢利收入都没有变化,这个下降的趋势主要来自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第四部分我们主要来做一下国际比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的数据,在毛入学率方面,中国远远低于韩国、日本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

在高等教育经费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中国只有0.62%,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在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方面,中国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鉴于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可比性不强的问题,所以我们对与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做了一个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显示,从上述三个指标来看,我国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要想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经费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国际化体现在师资国际化、仪器设备国际化等方面。

我国高速、大幅度的经济增长,使我国具有负担高等教育经费的能力。

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等方面也体现出我国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着非常大的需求。

总之,我们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就是要使高等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然后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