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例析

合集下载

高考必考120实词及示例

高考必考120实词及示例

⾼考必考120实词及⽰例⽂⾔⽂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常积累,⽇常积累的词汇多了,⾯对新的⽂章时,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下⾯是⽂⾔⽂中常见的120个实词,赶快收藏吧。

1、爱楚⼈爱(宠爱)其⼦,虽爱(吝惜)钱财,于其⼦之求⽽⽆不应。

其⼦成⼈,有陶⽒之风独爱(喜爱)菊,众⼈爱(爱慕)其⾼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患。

时有寇盗相侵,⽽能安(安稳)如泰⼭,所求⾐⾷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今安(哪⾥)在哉?3、被屈原忠⽽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上或穿在⾝上)氅⾏吟泽畔。

虽⼤雪被(覆盖)⾐,⾝被(遭受)⼗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谪柳州;近⾃然,植⽊本(草⽊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临秦地则⽈:“鄙贱之⼈,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秦⼈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知)⼈。

7、兵陈涉初起之时,⽤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能削⽊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有疾.左右病(担⼼)之,求扁鹊治,⽽不治,病(疾病)⼊内脏,遂死。

后⼈以为此事⾮⼤⾂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乃众⼈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朝(早晨)服⾐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例析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例析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例析\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

用作动词:(1)爱护,体贴。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2)珍惜,爱惜。

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

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

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本义是安静。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附虚词用法:(1)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么”“哪里”。

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

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C.如被冰雪。

(《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

如:A.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4.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

意为“加倍”“更加”“愈加”。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

如:A.本末倒置。

(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趋末。

(《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高中文言文120实词例句翻译

高中文言文120实词例句翻译

1、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与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与18虚词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详解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 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3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病 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朝 1朝服衣冠(zha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向北(对、向)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6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道 1怀其璧,从径道之(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13行程:道理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7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是昨非。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爱1 疼爱他的孩子,挑选老师来教育他。

2 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

3 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多次立有功劳,爱护士兵,楚国人同情他。

“数有功”如果翻译为“多次有功劳”,读起来就不通顺,所以在“有”字上做了处理。

“士”和“卒”这里是一个意思,就不必重复翻译。

4 如果三个国家个子爱惜他们的土地。

“向使”“使”(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旁宫赋》)都有表示假设关系的用法,翻译为“如果”“假使”。

5 我只爱慕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不翻译。

“出淤泥”是“出于淤泥”的省略,是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语序是“于淤泥出”。

“不染”根据句子的意思处理为了被动。

安1 在风雨中毫不动摇像山峦一样安稳诗歌的翻译与一般文言文翻译不同,省略的多,语序调整的也多。

2 怎么能够使豪杰们屈服,在墓道扼腕叹息。

“屈”是使动用法。

“扼腕墓道”省略了“于”,是个状语后置句。

“扼腕”,一手握住另一手腕部,表示愤怒、激动、惋惜等。

3 这之后得到一晚的安逸睡眠。

“然后”是两个词,“然”翻译为“这”。

4 考虑国家安定的人,一定会积累他的仁德道义。

5 本来(就是)一个时代的英雄啊,现在在哪里呢?第一句是判断句,所以补充出了“就是”。

“安在”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语序为“在安”。

6 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物品,不敢独占。

所+动词,构成一个名词词组。

翻译为“动词的……”,如“所爱”翻译为“爱的人/东西”。

7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应该)让他们安定。

“既”翻译为“已经”或“……之后”。

“来”“安”是使动用法。

被1 曲子弹完曾经让善才佩服,妆容画成每每被秋娘嫉妒。

2 将军亲身披上坚固的铠甲拿着锋利的武器。

“坚”“锐”这里做宾语,翻译成名词。

3 披散着头发在水边边走边吟唱。

“行吟于泽畔”的省略,状语后置句。

4 听到妻子这一番话,好像被冰雪覆盖。

句中“被”是覆盖的意思,但是翻译为“覆盖冰雪”不妥,作了处理。

也可以翻译为“覆盖着冰雪”。

高中文言文120实词例句翻译

高中文言文120实词例句翻译

1、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然后得一夕安寝(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4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6衣食所安(养生)7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朝1朝服衣冠(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译文: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译文: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文:这样之后才能睡一夜安稳觉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文: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1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文实词解释)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文实词解释)
译文: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 之战》
译文:这几项都是用兵的忌讳
③病,生病
茜有眼患(病) 《南史?江茜传》
译文:江茜有眼病
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全唐文 愈膏肓疾赋》
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 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
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④加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
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③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烛之吴退秦师》

高三文言文120个实词详解

高三文言文120个实词详解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8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朝chao1朝服衣冠(zha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向北(对、向)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乘che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4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不徐不疾(迟缓)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完整版)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完整版)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_后附课本例句及翻译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_后附课本例句及翻译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推导提示★成语助记■)一、爱二、安三、被四、倍五、本六、鄙七、兵八、病九、察十、朝十一、曾十二、乘十三、诚十四、除十五、辞十六、从十七、殆十八、当十九、道二十、得二一、度二二、非二三、复二四、负三十、国二五、盖二六、故二七、固二八、顾二九、归三一、过三二、何三三、恨三四、胡三五、患三六、或三七、疾三八、及三九、即四○、既四一、假四二、间四三、见四四、解四五、就四六、举四七、绝四八、堪四九、克五○、类五一、怜五二、弥五三、莫五四、乃五五、内五六、期五七、奇五八、迁五九、请六○、穷六一、去六二、劝六三、却六四、如六五、若六六、善六七、少六八、涉六九、胜七○、识七一、使七二、是七三、适七四、书七五、孰七六、属七七、数七八、率七九、说八○、私八一、素八二、汤八三、涕八四、徒八五、亡八六、王八七、望八八、恶八九、微九○、悉九一、相九二、谢九三、信九四、兴九五、行九六、幸九七、修九八、徐九九、许一○○、阳一○一、要一○二、宜一○三、遗一○四、贻一○五、易一○六、阴一○七、右一○八、再一○九、造一一○、知一一一、致一一二、质一一三、治一一四诸一一五、贼一一六、一一七、卒一一八、走一一九、左一二○、坐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

(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文言文实词是必考题目之一,实词有许多含义,想拿这一两分并不简单,以下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九、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高中文言实词120及翻译

高中文言实词120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常见实词及例句解释(120个)1.爱ài(1)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2)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3)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4)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 (5)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6)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 (7)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8)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1)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2)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3)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4)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5)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6)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7)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1)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3)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4)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5)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并序》)被pī(1)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2)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1)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2)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3)通“背”,违背,背叛。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析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析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析(一)1.【爱】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爱护,加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喜爱,爱好)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喜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喜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房宫赋》(爱护)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说赵太后》(怜爱)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吝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吝啬)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通“薆”,隐蔽)2.【安】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安抚,抚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安享,安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安稳,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怎么)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哪里)3.【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遭受,被动)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指南录后序》(介词,表被动)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通“披”,穿)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覆盖)4.【倍】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加倍)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背弃,背叛,违背)5.【本】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原来,本来)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梦溪笔谈》(量词,册)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本来的,原来的)6.【鄙】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平庸,卑微)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廉颇蔺相如列传》(谦词,粗野而地位底微)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边远的村邑)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鄙陋,浅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地位低下)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以……为边境)7.【兵】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战争,军事)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兵器)勒兵,下令军中《信陵君窃符救赵》(军队)8.【病】君之病在肌肤《扁鹊见蔡桓公》(疾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扁鹊见蔡桓公》(担心,忧虑)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患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困苦不堪)9.【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细看,观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明察,了解)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观察)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原列传》(洁白的样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涉世家》(考察,举荐)10.【朝】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朝代)期年不听朝(朝政)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早晨)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朝见)11.【曾】曾益其所不能《孟子》(通“增”增加)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曾经)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竟然,简直)12.【乘】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乘坐)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趁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卫风•氓》(登上)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顺应,顺着)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帝感其诚《愚公移山》(真诚,诚实)诚如是,则霸业可成《鸿门宴》(假如,果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例析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

用作动词:(1)爱护,体贴。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2)珍惜,爱惜。

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

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

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本义是安静。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附虚词用法:(1)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么”“哪里”。

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

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C.如被冰雪。

(《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

如:A.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4.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

意为“加倍”“更加”“愈加”。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

如:A.本末倒置。

(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趋末。

(《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

)C.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根源。

)(2)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或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册”“份”等。

如:A.别具本章。

(《狱中杂记》,本、份。

)B.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活板》,册。

)附虚词用法:副词,意为“原本”“本来”。

如:A.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原本。

“本说”指“原来的说法”)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本来。

)6.鄙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的地方,名词。

如:A.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鄙”在此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边境”,“以鄙远”意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

)(1)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

如:人贱物亦鄙。

(《孔雀东南飞》)(2)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

如“鄙视”,“鄙薄”。

7.兵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

用作名词:(1)兵器,武器。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2)士兵,军队。

如:A.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士兵。

)B.秦发兵击之。

(《屈原列传》,军队。

)(3)战争,军事。

如:A.兵旱相乘……(《论积储疏》,战争。

)B.纸上谈兵。

(成语,军事。

)8.病本义是重病。

(1)用作名词。

意为“疾病”“病残”。

如: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病梅馆记》)(2)用作动词:①怕,担心,忧虑。

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②疲劳,困苦不堪。

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赤壁之战》)③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为病态”。

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9.察本义为仔细看、观察。

(1)用作动词①仔细看、观察。

如: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②考察、调查。

如: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③看清楚、了解明白。

如成语“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察今》)④推荐、选拔。

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2)双音词“察察”,原意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为洁白,形容词。

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10.朝本义为早晨,与“暮(夕)”相对。

(1)读zhāo,名词,意为“早晨”。

如成语“朝三暮四”“朝气蓬勃”,又如:A.朝闻道,夕可死矣。

(《论语•里仁》)B.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2)读cháo,主要有两个用法:①动词。

意为“朝见”“朝拜”(专指臣见君),“拜见”“拜访”(泛指下对上或平级之间)。

如:A.弱国入朝。

(《过秦论》,朝见。

)B.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朝”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使(让)……朝见(朝拜)”之意。

)C.临邛县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见,拜访。

)②名词。

意为“朝廷”,“朝代”。

如: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11.曾本义是增加,为“增”的假借字。

(1)读zēng,名词。

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家属。

如曾祖、曾孙。

(2)通“层”,意为“重叠”。

如: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

(杜甫《望岳》)附虚词用法:副词,起加强或延缓语气作用。

有两种情况:(1)表过去发生过,可译为“曾经”。

如:A.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B.……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表出乎意料,或已达到某种极限,可译为“竟(然)”“还”等。

如:A.曾不若霜妻弱子。

(《愚公移山》)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12.乘本义是登高。

如:乘鄂渚而反顾兮……(《涉江》)(1)用作动词①乘坐(船、车),驾(车)。

如:A.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B.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赤壁之战》)②趁着,凭借。

如成语“乘虚而入”。

(2)用作名词,读shâng,指兵车。

如: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3)用作量词,读shâng,辆。

如: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万乘”原指“一万辆(兵车)”,后在文言中常用来比喻天子的地位和权势。

)(4)用作数词,意为“四”(古代一辆兵车配备四匹马,因以引申为“四”。

)如:以乘韦(四张牛皮)先牛十二犒师。

(《左传•崤之战》,乘韦,四张牛皮。

)13.诚本义指说话诚实、不虚伪。

词义扩大,引申为“诚实”“真诚”,形容词。

如: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附虚词用法:副词。

有两种情况:(1)表确凿语气,可译为“确实”“的确”“实在”等。

如: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果真”“如果确实”等。

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必矣。

(《赤壁之战》)14.除本义指宫殿的台阶。

用作动词:(1)拜官,授职,任命。

如:除臣洗(xián)马。

(《陈情表》)(2)消除,除掉。

如: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3)整治,整理。

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15.辞本义是诉讼的供词、口供。

(1)用作名词①言词、词句、语言。

如:其辞微……(《屈原列传》)②托辞、借口。

如:动以朝廷为辞。

(《赤壁之战》)③命令。

如:近者奉辞伐罪。

(《赤壁之战》)④古代一种诗体,与“赋”同类。

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2)用作动词①推托,推辞,不接受。

如“不辞辛劳”。

又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②告别、告辞、辞别、离开,如: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告辞。

)B.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离开。

)16.从本义是跟随。

(1)动词①跟随,跟着,跟从。

如: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B.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C.乘牛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后面)跟着”。

)②顺从、听从。

如: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傍着、挨着。

如: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④参加、参与。

如“从政”。

(2)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指南北六国联合抗秦。

如:A.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作名词,合纵的盟约。

)B.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作动词,结盟。

)附虚词用法:用作介词。

表方向、地点、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译为“由”“自从”“在”等。

如: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17.殆本义是危险,形容词。

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附虚词用法:副词,有两种情况:①表推测或不肯定,可译为“大概”“也许”“恐怕”等。

如: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记》)B.殆与余同。

(《石钟山记》)②表接近,相差很少,可译为“将近”“几乎”“差不多”等。

如: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B.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指难录〉后序》)18.当本义是(两者)相抵。

(1)读dàng,动词。

①抵、相抵。

如: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②当作,算是。

如成语“安步当车”。

(2)读dāng,动词。

①抵挡、抵御、阻挡。

如: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②占着、立着。

如:有大石当中流。

(《石钟山记》,立着。

)③应当、应该。

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掌管,主持。

如:当室者死,三年释其征。

(《勾践灭吴》)——家中嫡长子死了,免除他家中的征税三年。

(3)读dàng,形容词,意为“恰当”“适合”。

如:惴惴恐不当意。

(《促织》)附虚词用法:读dāng,用作虚词,有两种情况:(1)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可译为“在”“对”“向着”等,如: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望》)B.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鸿门宴》,译为“在”。

)(2)副词,表肯定或推断,可译为“就”“必定”“大概”等,如: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就。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出师表》,必定。

)C.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石钟山记》,大概。

)19.道本义是道路。

如成语“任重道远”。

(1)用作名词①道理、真理、规律。

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道理。

)②主张、学说、思想、道德、道义。

如: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思想、道德。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道义、王道、正确的政治措施。

)③方法(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