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最给力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
2010年高考真题:语文试卷(新课标)【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上海市高考卷语文(2006-2010)(春、秋季)(附答案)
上海市高考卷语文(春、秋季)(附答案)2006年春季高考——2010年春季高考2006年上海春考语文试卷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8分)扇,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
千百年来除使用价值之外,小小的扇中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的精华,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
扇面的丹青墨宝值得珍藏,扇骨的精工细雕成为艺术。
舞台上,演员一扇在手,或进或退,或开或合,瞬息万变,活灵活现。
建筑中,“扇”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还被古典园林的漏窗所吸收,成为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花墙小景,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文化魅力。
我国的扇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扇应该是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的扇子,有竹扇和羽扇两种。
虽然出土的竹扇是2000多年前的遗物,但其制作已相当精良。
中国的扇仅从材料而言,就有羽扇、竹扇、纨扇、蒲葵扇等。
传统的扇多为圆形,故称“团扇”。
扇面上采用书法,据文献记载,以“羲之书扇”流传最早。
唐代在扇面上的绘画,已有实物出土,而且在唐代绘画中也有所反映。
到了宋代,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扇面成为画师创作的天地,加之皇帝对书画扇面的重视,扇面艺术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
仅以《宋人画册》中百幅小品为例,其中纨扇面就有60余幅,而且这些扇面,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开创了将绘画艺术融于方寸的“小中见大”的新局面,咫尺千里,雄浑壮阔。
后来,又有以突出某一局部来代替全景的“边角”之景,如夏硅的《烟岫林居图》。
取材中也有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它们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如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运以精心,出以妙笔,具有一种独特的情趣。
因此,宋代的扇面,已成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扇面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被继承、发扬、光大,实际上已脱离了扇的实用功能,而创作出艺术化的扇面形状的绘画作品,被历代书画爱好者作为精品珍藏。
2010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版)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ⅰ)(含解析版)(1)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ⅰ)(含解析版)(1)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Ⅰ)一、(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3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人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摸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作品,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己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2010上海三校生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文化考试(5月份考试)语文试卷(本卷由复旦求是三校生高复中心打印整理,免费提供给三校生高考的所有学员,严禁商业使用)(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9分)①有些变化进行得极其缓慢,以至于我们在短时间内完全看不出。
物种的变化就是这样。
可是观察古生物的材料,科学家还是能推测出一定发生过什么变化。
②现在生活在世界上的,差不多有150万种不同的植物和动物。
这些物种各不相同。
假如拿它们现在拍的照片和50年前同一种植物或动物的照片相比,你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从秦始皇墓地挖掘出来的2000多年前的陶马,和现在的马没有什么两样。
而我们现在的麦种,也在上千年前的坟墓中发现过。
几千年来,麦子还是麦子,马也还是马。
③如果把年代拉得更远更远,远到几万万年前,那么现在的植物和动物像它们祖先的就非常少,除了拉蒂迈鱼之类。
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大多数物种都经过了很大变化,很难看出它们和祖先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原始的马和现代的马相比,它们的差异是多么惊人,特别是脚趾骨的变化。
④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由某一个另外的物种传下来的。
它的祖先是一个一个变化过来的。
这些变化非常缓慢,有的甚至要花几百万年的时间。
从地球上出现单细胞生物起,直到出现人类,一共经过了至少33亿年。
⑤如果把物种的演变过程拍成一部电影,取个名字叫“生命进行曲”,用每一分钟来表现3000万年之间的变化,那么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开始,一直看到现代人种出现,我们必须在电影院里坐上1小时又50分钟。
⑥但是,这部“生命进行曲”还很不完全,前头还缺了一大截。
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并不是突然出现的。
在它们之前,地球上早就有了有生命现象的微小物体,也就是自己能进行新陈代谢的蛋白体。
现在认为,蛋白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⑦我们回到电影院里来,看这部缺了上集的“生命进行曲”吧。
2010年上海高考各科试卷评析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试卷评析语文——稳定中体现课改精神变化中彰显命题追求2010年秋季高考语文卷的命制在稳定中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变化中彰显试题的选拔功能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1、阅读材料的选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今年的阅读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以下特点:(1)选文体裁多样,题材丰富。
今年选文涉及到五种体裁,有利于不同认知风格的考生展现各自的才能。
题材涉及到的范围也较宽,有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思考,有细腻的写景抒情,有记叙人物的传记等。
结合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要求,书法绘画、传统节日、历史优秀人物等题材同时体现了“两纲教育”的宗旨。
(2)选文平实,又有一定深度。
选文平实可以避免学生在阅读炎摄影签约vip 会员(针对淘宝拍摄炎摄影签约vip会员(针对淘宝拍摄炎摄影签约vip会员(针对淘宝拍摄时出现过大的障碍,同时又有一定深度,体现了选拔性测试中对试题区分度的要求,保证了测试的效度。
2、今年的阅读试题力求科学,全面、均衡地设置测量目标。
首先,考试手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命题的基本依据,今年高考试题更加关注每一道试题与“课程标准”中目标是否一致。
其次,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依然是阅读能力测试的重点,直接测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的试题有6题,共计23分,占阅读部分的比例接近29%;间接测量文本整体把握能力的试题4题,共计12分,占阅读部分的比例接近15%。
再次,关注语文教材,设计与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有关的试题是近年语文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今年的试题与高中语文教材仍紧密结合,如第17题词语解释及18题对词汇用法和意义的考查都密切结合文言文教学内容,另外,今年的试题在与教材结合的方式更为深层、自然。
23、作文命题今年依然是材料作文。
今年的材料类型较去年有所变化,属于组合型材料,一中一外,一古一今,考生可以进行比较,减少作文审题上的失误。
提示语还直接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也符合上海市二期课改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
2010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作文
2010年高考上海市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考试时间分钟。
试卷满分分。
一、阅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2006-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1-7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
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18套(答案)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18套(答案)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一、1、【解析】A项厉兵秣mò马,B项倾轧yà,D项解剖pōu。
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宿”;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读bâ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答案】B3解析:A、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C、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
D、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2010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解析: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四个思考方向: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一般来说,议论的句子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要内容;二看段内文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总说或总结的句子自然提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是较长的段落,再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概括、归纳各层次的要点即可;还可以把该段落放在全文中观察,特别是观察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许上文的结尾或下文的起首归纳了该段的主要内容。
如果纯属叙事、说明、抒情的段落,其主要内容的概括另当别论。
第②段是一个议论性段落,一共四句。
第①句是引论,第②句提出观点,③④句分论,从笔墨、造型、墨与水的调合、宣纸等方面分论为什么“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第①段的最后一句对本段的内容也有提示作用。
答案: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
(3分)解析:本题貌似考查引证的作用,实质上还得研究段落内部的结构。
不过,该段的中心句位于段中两个层次之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这是两个分论点的共同指向。
当然,从文脉上分析,也可以把这一句看作既结上又领下的过渡句,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来。
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
需要做的还有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3.解析:从“不仅由于”来看,第④段显然是个过渡段。
前三段是从笔墨的物质构成要素特别是“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这个角度阐述其艺术魅力的形成,所以,确实是“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2010上海高考语文
2010上海高考语文引言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语文科目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权重,因此对于考生来说,熟悉2010年上海语文试卷的内容和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按照试卷的题型和内容,对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进行解析和分析。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1和2两道题。
短文:xxxx1.根据短文内容,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分)答:xxxx2.短文中有一个观点没有在文章中提到,请问是什么观点?(2分)答:xxxx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xxxx3.作者在文章中引用的名人名言是什么?(2分)答:xxxx作文请你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我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1.文化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2.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多样性201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解析阅读理解本部分主要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通过阅读短文或文章,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信息回答问题,提取作者的观点等。
建议解题策略: - 仔细阅读每篇短文或文章,理解大意; - 注意关键词和细节,帮助回答问题; - 分析作者的观点,注意文章的语气; - 对于没有提及的观点,可以通过排除法确定。
作文作文是阐述个人观点的重要方式。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题一般都会给出一个主题,并要求考生从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出发进行阐述。
本次作文题目是“我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要求考生从定义、重要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展开文章的写作。
建议写作思路: 1. 引言:介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主体段落:分段阐述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或列举实际情况来支持观点。
3. 结尾:总结文章内容,强调保护和传承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结论通过对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该试卷侧重于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表达能力。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1完美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及答案解析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201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1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语文本试卷适用于: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海南地区。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14页,第Ⅱ卷15至1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全国2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语文试题第一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6) 称.心(chèn) 唱主角.(jiǎo) 弹.丸之地(dàn)B.苍穹.(qióng) 掺.和(cān) 单行.本(xíng) 不偏不倚.(yǐ)C.梦魇.(yǎn) 本埠.(bù)黑魆魆..(xū)燕颔.虎颈(hàn)D.祝祷.(dǎo) 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 名噪.一时(cà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 s, ,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沈国全解析一阅读 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
”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
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
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
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
”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
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
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
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
”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
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
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
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
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解析: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四个思考方向: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一般来说,议论的句子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要内容;二看段内文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总说或总结的句子自然提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是较长的段落,再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概括、归纳各层次的要点即可;还可以把该段落放在全文中观察,特别是观察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许上文的结尾或下文的起首归纳了该段的主要内容。
如果纯属叙事、说明、抒情的段落,其主要内容的概括另当别论。
第②段是一个议论性段落,一共四句。
第①句是引论,第②句提出观点,③④句分论,从笔墨、造型、墨与水的调合、宣纸等方面分论为什么“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第①段的最后一句对本段的内容也有提示作用。
答案: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
(3分)解析:本题貌似考查引证的作用,实质上还得研究段落内部的结构。
不过,该段的中心句位于段中两个层次之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这是两个分论点的共同指向。
当然,从文脉上分析,也可以把这一句看作既结上又领下的过渡句,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来。
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
需要做的还有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答案: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艺术。
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解析:从“不仅由于”来看,第④段显然是个过渡段。
前三段是从笔墨的物质构成要素特别是“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这个角度阐述其艺术魅力的形成,所以,确实是“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从表达效果上来说,“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A项错在“对艺术的赞美之情”,应为“对笔墨艺术的赞美之情”。
答案:A4.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
(2分)解析:“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这一句既呼应了第④段,又是第⑤段的中心句。
接下来分两个层次分说,第一层到“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谈的是“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笔墨具有了人的情感,文人将笔墨作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所以,“性灵”的第一个内涵应为“情感、态度、思想”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第二层是说“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所以,性灵的第二个内涵应为“美感”等审美层面的东西。
不要照抄原文,还要注意提问方式。
答案:情感和美感。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解析:这里的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目的是让自己的说理更严谨。
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概念——游戏笔墨,但又不是使用其常见义,所以需要加以解释。
意思是说,虽然我知道“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但是,我还是可以从“游戏笔墨”这个词语中看到笔墨艺术中“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选用“虽然”。
是倒装的转折关系复句,倒装的目的是强调——笔墨艺术中有“一种游戏的取向”。
本题的解答除了关注内容外及语句之间的关系外,还要熟悉标点符号的作用。
答案:D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 (4分)解析:从全文看,该段文字谈笔墨的“超越”主要是在后半部分,即第⑤段至结尾。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即⑤~⑥、⑦~⑧、⑨。
根据语句之间的送迎际会,可以圈定三个中心句:“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解题方法是从结构入手,把握层次,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答案: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
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12题。
(20分)天目山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
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
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
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
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
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
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
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
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
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
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
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
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
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
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
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
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
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
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
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