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山西省入境旅游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省入境旅游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山西省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魅力。
山西省入境旅游规模一直相对较小,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本文将从政策、宣传推广、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山西省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入境旅游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直接影响到入境旅游的规模和发展。
目前,我国对外国游客的签证政策相对比较严格,这对于入境旅游规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政府可以适当地优化签证政策,简化签证手续,放宽签证条件,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山西省旅游,从而促进入境旅游规模的增长。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入境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入境游客来山西省旅游消费。
可以针对入境游客推出购物、住宿、交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入境游客的消费水平和满意度,促进入境旅游规模的扩大。
二、宣传推广因素宣传推广是影响入境旅游规模的另一重要因素。
山西省在对外宣传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目前,山西省的国际知名度相对较低,很多外国游客对山西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了解不多。
山西省需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山西的知名度,改变外国游客对山西的认知,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山西省旅游。
宣传手段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加强对外国媒体的宣传和报道,参加国际旅游展览,举办海外推介活动等。
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开展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针对不同的目标客群进行精准的宣传推广,提高山西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旅游基础设施因素旅游基础设施对于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目前,山西省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配套设施都有待提升。
这些不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会影响入境游客的出行和居住体验,从而降低入境旅游的吸引力。
山西省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提升交通设施的便利性和舒适度,改善住宿和餐饮设施的档次和品质。
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促进旅游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完善,提升入境旅游的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
全面客观深入理性——刍议新书《2010年:山西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 本 刊特 稿
●本 刊 编辑部
新 年 伊 始 , “ 会 ” 西 召 开 之 际 , 西 在 两 山 山 省社科 院编 写的第九本 《 山西经济社会形 势 分 析 与预 测 》 以 下 简称 “ 皮 书 ” 正 式 出 版 。 ( 蓝 ) 20 09年是 山西经济经受严重考验并取得显 著 成 绩 的 一 年 , 是 山 西历 史上 值 得 记 忆 和 令 人 也 难 忘的一 年。“ 蓝皮 书” 真实地记录 了这 一年 山西所走过 的历程 ,并 以专 家的视 角对 山西 省 所 走 过 的 这 一段 历 程 进 行 了跟 踪 分 析 和 理 论 实证 的解 析 。 在 此 基 础 上 “ 皮 书 ” 根 据 蓝 还 国际 国 内形 势和 山 西 省的 情 况 .对 2 1 00年 山 西经 济社会 发展 的走势进行 了科学的分析 和
了探 讨 。
化 、 力显著增 强” 发展 态势。“ 皮书” 活 的 蓝 对 山 西投 资 快 速 增 长进 行 了分 析 , 并 提 出今 后 要 发挥 投 资在 保 增 长 、 结构 、 转 型 中 的 引 调 促 导作用 , 强化 重点项 目的“ 牵引力” 用, 作 发挥 投 资优 化 产业 结 构 的 “ 升 力” 用 , 强 工 业 提 作 加
数 首 次 突破 1 人 次 大 关 。 究 其 原 因 : 是 应 亿 一
对措 施 得 力 。 面对 国 际金 融 危 机 的 冲 击 , 委 省 省 政 府 审 时度 势 , 游 行 业Βιβλιοθήκη 部 门主 动 出 击 , 旅 积
极 应对 ,通过 实施 扩 大消 费的春 季行动 和秋 季行动等 一系列应对措施 , 使旅游业发展一枝
热 点 问题 进 行 了探 讨 : 是 新 增 加 了“ 山之 四 他
旅游管理方向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旅游管理方向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旅游管理方向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旅游管理论文题目1、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2、智慧旅游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4、微课在旅游管理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5、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现状的调查问卷6、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研究7、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安全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8、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途径9、新时期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分析10、旅游管理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实践11、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12、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形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14、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15、社区角度下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16、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分层培养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探索17、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微课应用效果探析18、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分析19、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2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创”实践教学探索22、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浅探23、浅谈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导游语言素养24、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25、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26、浅谈旅游管理教学中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运用27、关于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28、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9、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升“双师”素质途径研究30、浅谈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31、旅游管理专业课“金课”建设刍议32、新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融合研究——以广西某高职院校为例34、深度融合的高职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35、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36、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院本教材开发研究37、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38、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问题探索与研究39、“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40、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41、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科学精神培养42、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才培养策略的构想——以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43、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44、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创新途径45、关于大数据在智慧旅游管理中的应用46、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47、有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48、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探讨49、吉林市“智慧旅游”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50、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51、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探究52、CBE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53、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54、旅游管理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思考55、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隐性课程开发途径研究56、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分析57、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58、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59、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的探究60、旅游管理类专业“双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61、新工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62、新时期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探析63、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64、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实践探究65、“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构建66、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类课程实施与考核——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67、“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究68、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69、旅游管理专业对口单招背景下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探析70、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分析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1、地方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浅析2、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文献研究综述3、国内景区管理研究十年--基于《旅游学刊》的综述4、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5、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6、长白山旅游景区管理问题研究7、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景区游客管理体系研究9、五台山景区管理研究10、基于环境认知的生态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方式的态度测量11、推行生态型旅游景区管理12、浅析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3、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14、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5、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16、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研究17、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18、试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基于网格化的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20、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研究21、旅游法背景下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研究22、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管理23、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24、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25、景区拥挤度评价体系研究26、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的智慧27、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28、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29、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0、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31、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32、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3、五台山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34、临海古城“智慧型”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研究35、高速免费与景区管理的矛盾探究--以华山景区为例36、电子门票让景区管理更规范[N]37、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和谐共生机制探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38、庐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9、浅谈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锦州市旅游景区为例40、论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绿色景区管理旅游系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旅游扶贫地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2、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APP的持续性使用意愿研究3、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研究4、高铁网络化下中国城市旅游场强空间格局及演化5、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减排潜力及减排路径6、信息化视角下的全域旅游7、旅游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对到访意向的影响研究8、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路径依赖9、论旅游的边界与层次10、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治理研究--基于对四川泸沽湖景区的案例分析11、旅游信息微博传播网络结构及时空特征12、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测度的缺口模型及其验证13、基于生活美学的旅游审美探析--从观光到休闲14、“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东北地区边境口岸旅游发展研究15、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16、红色旅游价值观内化的网络文本研究--兼论国民幸福感的生成机制17、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18、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化授权研究19、我国旅游季节性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研究20、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21、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关系22、山西煤炭经济替代产业探索--兼论重点旅游景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之路径23、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产业效率的关系研究24、旅游卫星账户对我国现行旅游统计的影响和意义25、现象学体验学说及其对旅游体验研究的启示26、知识论视角审视下的旅游管理研究命题27、“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研究28、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以广东林寨古村落为例29、基于生态标签制度的海洋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化研究30、大都市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发展研究综述31、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系统模型的重构32、泛珠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发展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33、武陵山片区旅游业与交通协同发展研究34、西藏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35、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潜力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36、云南省旅游线路网络与空间结构特征37、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交通通达性对比研究38、跨境游客往来便利化的制度分析及对策研究39、旅游网站的粘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双系统认知理论40、城市旅游休闲公共空间组织及其管治研究41、中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42、中国旅游年主题特征及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分析43、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44、近30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机制45、中部崛起背景下江西旅游景区发展问题与提升路径46、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现状47、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旅游规划探究48、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的演变、评价及对策研究49、高铁网络下的长三角旅游交通格局及联系研究50、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研究。
山西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山西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作者:靳娜娜来源:《旅游纵览》2023年第12期摘要:旅游业在山西转型发展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首先从古建雕塑壁画类旅游资源、根祖文化类旅游资源、晋商文化类旅游资源、红色文化类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五方面阐述山西旅游资源概况;其次分析山西旅游业发展困境,包括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文旅融合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宣传效果不理想;最后针对以上困境,提出助力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即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升级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文旅新业态;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性,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推广方式,优化营销效果,以期为推动山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困境;对策;山西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山西拥有4 000余年文明史、建城史以及1 500余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尤为深厚。
山西享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美誉,悠久的历史在当地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留下了丰硕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遍布全省各地。
同时,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铸造了山西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山西旅游资源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类:古建雕塑壁画类旅游资源、根祖文化类旅游资源、晋商文化类旅游资源、红色文化类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
(一)古建雕塑壁画类旅游资源山西是全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包括寺庙、古塔、石窟造像、城垣关隘等,截止到2022年年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数量达1 848处。
此外,山西古代彩塑、壁画数量也位居全国榜首,现有古代彩塑近13 000尊,其中唐代82尊,五代11尊,宋辽金时期394尊,元代386尊,明代5 878尊、清代6 000多尊;壁画大都存于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古建中。
各类古建雕塑壁画皆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
(二)根祖文化类旅游资源山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因而存有多处古人类遗址,包括燃起人类文明第一把火的芮城县西侯度遗址、含有鮮明石器工业特征的襄汾县丁村遗址、旧石器晚期的朔州峙峪文化遗址、临汾尧庙、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以及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等根祖文化遗址、祭祖圣地,其中位于临汾市洪洞县的5A级景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最具代表性。
山西旅游市场分析研究
山西旅游市场分析研究一、绪论(一)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人群不仅仅限于普通物质生活的满足,对于旅游的需求也逐年上升。
而且游客不再是简单的游览景点便结束,还追求旅游的体验感。
国民对于旅游消费的意愿在增强,同时旅游消费在整体消费中占的比例也在增加。
而且旅游业被称作“永远的朝阳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研究意义。
旅游具有文化性和经济性。
既可以丰富我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也可以为我省经济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在为群众带来享受的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我省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
在当代我国提出“节约减排”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的情况下,山西省传统的经济结构即将被时代淘汰,对山西省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从山西省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宏观环境分析以及行业分析;再从山西省的内部环境分析,对景区和山西省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短板分析。
通过数据调查发现相关数据的趋势变化,从中发现规律和问题。
观察过往几年山西旅游业的情况,对比数据综合判断,得到结论。
二、山西旅游市场的外部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
1.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人均可支配居民收入的提高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未来几年内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样的全国旅游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山西的旅游业。
这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也是挑战。
2.居民消费观的变化。
(1)对于消费不再抗拒。
全国人均消费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成正比,在2000年时,我国人均消费仅仅只有3334元,可是到了2017年,上涨到了18322.1元,说明人民不光对于收入要求增加,对于花费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年增加。
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流,这是我国经济和居民生活腾飞的必由之路。
(2)红色旅游大热。
红色旅游主要是游览红色景点,而红色景点是党领导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以及革命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有标志性纪念意义的地点或事物。
并以这些作为承载过去需要铭记的历史、精神载体。
基于旅游发展价值取向转移的旅游规制创新刍议
行政 从集权 走 向放 权 的全 球 背 景影 响 ,9 0年代 出 18 现 了各 国政 府淡 出旅游业 的趋势 。政府 的作 为空 间 开始 出现 分化 : 方面 , 一 为保 障旅游 市场化 的有序 进行 , 持对 旅游全 行业 的推动 和监督作 用 ( 保 主要 面 向普 通景 区) 而此 时的政府 对普 通景 区的有 限支持 ,
旅 游业 运行 中 , 一方 面 , 市场 化推 动 了旅游 资源 优 化配 置和产业 效益 的最 大化 , 一方 面 , 另 旅游 资源 的准公 共产 品性质 引发 的 自然垄 断 、 信息 不对称 、 外 部性 等 “ 市场失 灵” 问题 需要 政府代 表公众 利益采 取 措施 提 高资源 配置效率 和增 进社会 福利 。面对 , 价值 取 向本 身 也 且 会 因时转移 。本文力 求从 国家 的视角 寻找全球 旅游 发展价值 取 向转 移 的 基本 路 径 , 析我 国的价 值 选 分 择和对全 球价值 取 向转移 的响 应 , 而基 于价 值 取 从
向转 移 的大 趋势提 出我 国旅 游业 发展 的因应对 策 。 1 旅游发 展价值 取 向转 移 : 国家 的视 角
进行 价值选 择 的一种 行 为 动 向 , 中体 现在 政 府对 集 旅 游业 的作 为空 间 、 预程 度 和 方式 等 方 面 的价值 干 选 择 。现代 旅游 业 出现 伊 始 , 国政 府 鲜少 干 预旅 各 游 事务 , 战后许 多 国 家力 图 通 过激 活旅 游 业恢 复 但 经 济和赚取 外汇 , 培育 旅 游 业 和发 展 大众 旅 游 目 为 的地 出台激 励性 的市 场 化政 策 , 大力 推进 旅 游标 准
旅游社群主义及其建设机制刍议
基 金 项 目 :云 南 省 哲 学 社会 科 学基 金 项 目 … 云 南旅 游 产 业 集 群 ’ 战略 研 究” 阶段 性 成 果 ( 65 0 6 K005 ) 作者简介 :赵书虹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讲 师,华 南师 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 士研 究生 ( 云南 昆明,6 0 9 ) 501 。
思 想战 线
29 第2 第3卷N 2 0 03 0 年 期 5 o 。0 v. 0 . 29 J5
旅游社群主义及其建设机制刍 议
赵 书虹
摘
要 :旅 游 社 群 主 义 是 指 将 旅 游 发 展 置 于 区域 经 济 和 国 民 经 济 的 总 体 框 架 中 ,使 旅 游 发
展 J.,I务 于 区域 经 济 和 国 民 经 济 的 发 展 ,兼 顾 各 旅 游 利 益 相 关 者 的 利 益 , 实现 旅 游 发 展 综 合 IZJt I/ . t
二 、相 关概 念 界 定
( ) 社 群 主 义 一
社 群 主 义 是 作 为 个 人 自由 主 义 的 对 立 面 出 现 的 ,对 个 人 自 由 主 义 的批 判 首 先 表 现 在 个 体 和 整
体 的 关 系 问题 上 。 社 群 Nhomakorabea 义 认 为 个 人 存 在 于 社 会
权 利 、个 人 自 由 和 个 人 选 择 的 同 时 ,也 要 求 个 人
( ) 旅 游 社 群 主 义 二
的 传 统 生 活 方 式 和 社 区 文 化 资 源 的 保 护 等 。 由 于 旅游 发展 过 程 中 各 类 利 益 相 关 者 的 利 益 要 求 不
同 ,有 的 甚 至 是 相 互 冲 突 的 ,旅 游 业 也 面 临 着 能 否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尴 尬 境 地 。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要 求 旅 游 发 展 能 充 分 协 调 各 利 益 相 关 者 的 利 益 冲 突 ,实 现旅 游发展 的整体 效用 最大 化 ,以最大 限度 的发 挥 旅 游 发 展 x- 进 区 域 经 济 和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积 - , J 促
山西生态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议山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专业:旅游管理姓名:吴彩云学号:07411432 指导教师:张碧星摘要:山西生态旅游呈强劲、快速发展之势,其前景远大,但生态旅游非“生态”的现象和行为已经影响并制约着我省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并具体研究了我省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自然生态旅游和黄河民俗游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对动植物的破坏、开发投入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规划和增强保护意识等搞好我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策,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生态旅游山西省生态环境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一、生态旅游的概述。
生态旅游是个新的时尚名词,它的出现不过是十年的历史,尽管显现出旺盛的活力,构成了蓬勃发展、内涵丰富的旅游新系统,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尚处于意识起步阶段,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至今还没有统一。
早期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 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 尽情考察野生动植物和享受旖旎风光,即指生态旅游一种“复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
1992 年, 生态旅游协会( ECOTOURISM SOCIETY) 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 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 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 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 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
定义指出真正的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 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 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 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 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 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山西旅游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
山西旅游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山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山西旅游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充分挖掘山西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山西旅游业的现状与问题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古老的平遥古城到壮观的云冈石窟,从秀丽的五台山到雄伟的太行山大峡谷,无不展现出山西独特的魅力。
但当前山西旅游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部分景区的交通不够便捷,道路状况不佳,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景区内的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也有待完善,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许多景区的开发模式相似,缺乏创新和特色,导致游客的新鲜感不足。
再者,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虽然山西拥有众多优质的旅游资源,但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最后,区域发展不平衡。
一些热门景区游客如织,而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区域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较大。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景区周边的道路状况,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景区的可通达性。
同时,完善景区内的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二)创新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山西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例如,结合山西的传统手工艺,开展民俗体验活动;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打造煤炭工业旅游项目;依托山区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和康养旅游。
(三)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如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电视广告等。
制作高质量的旅游宣传片,展示山西的美景和文化魅力。
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游客的关注。
加强与周边省份和主要旅游客源地的合作,共同推广旅游线路。
(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刘朝花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03期在我国国内,山西是著名的文化大省,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将山西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我们觉得,发展旅游业是较为可行的战略措施。
一、概述我国山西地处于黄河中游,是我国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在这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孕育了广博的地域文化。
山西属于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中有许多传说都出自山西,为我国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历来山西文化名人众多,有些名人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诸多的诗句、墨迹。
像白居易、王勃等都是山西人,他们创造的诗歌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力,直至今日仍广为流传。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我国山西旅游经历了产业孕育阶段逐渐迈向产业形成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山西省人大颁布了第一部整体旅游法规《山西省旅游管理条例》。
经过两年的发展,又明确将旅游业定为全省发展七大优势支柱产业。
到2005年之后,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其人民币收入也在慢慢增长。
(一)企业管理体制滞后各个旅游业企业承担着山西旅游业,有国有也有民营。
根据省内星级饭店的实际情况来看,山西省旅游星级饭店经济种类是国有饭店为主,占据行业一半以上,另外,外聘管理人员与职业经理人数不足7%,依然运用的是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从上面可以看出,当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与先进的管理人员时,很难适应竞争。
并且,一些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频繁的流动,导致企业发展不健全,销售价格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减小了饭店质量,而且影响了整体饭店的品牌与声誉。
同样,旅行社亦是如此,当前,山西省许多旅行社都是传统的事业单位型企业,民营企业占据较大的比例。
同时,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信誉较低,且服务不规范等问题频繁出现,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旅行社人员私下接单,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较为影响山西省旅行社健康发展。
(二)从业人员缺少竞争力当前山西旅游行业中,管理人员缺乏。
在旅游企业中,位于高中层的管理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并且缺少必要的专业训练。
旅游方向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旅游方向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在线旅游mba论文选题1、计算机技术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2、旅游行为激励机制的建立3、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与科学规划4、对导游员从业行为规范的设想5、旅游企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与对策6、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饿意义与策划7、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8、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外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9、节假日旅游的动员与组织10、人文旅游资源的审美性阐释11、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2、湖南省导游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13、对湖南女子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14、旅游者旅游动机浅析15、论旅游服务心理与旅游服务技能16、浅论导游员的个性要求17、对湖南省导游员(生存健康或其他)现状的调查18、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19、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20、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21、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22、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23、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24、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处理25、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26、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27、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28、基于文化体验的丝绸之路旅游开发模式研究29、亳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30、苏家屯区东部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31、沈阳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研究32、分享经济背景下旅游供应链关系的信任机制研究33、基于游客感知的韶山市红色实景演艺优化研究34、盘锦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政府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35、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研究36、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龙门石窟景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37、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研究38、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39、梵净山景区旅游开发与运营分析40、政府责任视域下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41、承德旅游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2、南宁大明山景区创建国家 A 级旅游景区项目规划管理研究43、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44、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的关系研究45、真人秀节目对常德旅游者到拍摄地出游意向的影响研究46、安徽宏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47、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地理教育的影响研究48、韶关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49、基于客户感知的酒文化旅游开发市场特征与定位研究50、基于“互联网+”的旅游整合营销策略研究旅游文化论文题目1、生态旅游视角下的码头文化--以无锡码头文化为例2、“互联网+”时代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3、试论深度旅游视角下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路径4、基于茶文化的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5、西藏旅游文化宣传要注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6、甬子峪村打造乡村旅游文化7、把文化旅游节打造成青海的金色名片8、我省藏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9、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10、论涉外旅游中的文化再生产与文化涵化--以云南丽江为例11、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路径开发的研究12、唐代旅游文化与旅游活动探析13、文化旅游与古建筑旅游开发--以山西平遥古城为例14、文化视阈下的旅游资料翻译策略研究--以杭州旅游宣传资料汉英翻译为例15、浅析旅游产业文化及旅游翻译研究16、承德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17、依托沧州地域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研究18、融合满族文化特色的沈阳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19、吴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20、推动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21、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研究22、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之道23、我国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24、高校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耦合机制研究25、基于竞合理论的丽江旅游文化开发途径探析26、努力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基于旅游目的地公民文明素养培育视角的分析27、山西乡村旅游文化基因--社火民俗的开发研究28、我国慢游村镇建设对湖北特色小镇旅游文化开发的启示29、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究30、明清游记中的汉中旅游特色文化资源31、解析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32、以文化人类学视野论旅游文化33、旅游文化视角下海南骑楼民居景区与山西古民居景区对比分析--以海口骑楼老街和晋中王家大院为例34、王屋山道教文化阐微及旅游板块设计35、丝绸之路背景下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问题研究36、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研究37、承德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38、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39、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和创新40、四川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41、中国旅游文化类型研究综述及研究价值42、实现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思考43、两岸旅游文创商品设计比较研究44、论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的辩证关系45、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46、基于文化体验的丝绸之路旅游开发模式研究47、“龙江文化”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48、四川特色文化对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作用研究49、云南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刍议50、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智慧旅游论文题目1、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GIS课程研究现状分析2、智慧旅游新业态下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3、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途径4、智慧旅游下的甘孜州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5、大数据挖掘在茶文化智慧旅游中的应用研究6、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生态服务系统设计7、信息化助推智慧旅游的重点与策略8、智慧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评《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大趋势》9、大数据挖掘在智慧旅游应用中的探究10、桂林旅游服务导向设计中的“智慧旅游”应用11、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发展智慧旅游的必要性和模式12、大数据下的智慧旅游发展与思考13、智慧旅游信息服务设计研究14、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智慧化初探15、城市智慧旅游发展研究——以重庆万盛为例16、“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究——以6S理论为视角17、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旅游发展战略研究18、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洛阳智慧旅游为例19、基于“互联网+”的桂林乡村智慧旅游开发研究20、“互联网+”背景下的山西智慧旅游新常态21、智慧城市环境下江西省智慧旅游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22、“互联网+”视域下的沈阳市智慧旅游发展路径研究23、秦皇岛“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研究24、建智慧旅游城市,引智慧旅游之先驱——以三亚游客中心为例25、东部落后地区智慧旅游发展研究——以浙江丽水为例26、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洛阳智慧旅游满意度评价研究27、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建议与实施28、智慧旅游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策略研究29、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旅游意向影响因素分析30、智慧旅游要规避这些“坑”31、智慧旅游要可持续发展32、发展智慧旅游要以人为本33、基于三亚旅游微信公众平台与公共服务融合的智慧旅游34、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旅游信息推送系统的研究35、面向智慧旅游市场的旅行社经营策略研究36、智慧旅游背景下自助游APP的功能创新设计——“鱼得水”自助游APP软件37、智慧旅游目的地管理研究38、信息生态视角下智慧旅游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39、基于SWOT分析下的智慧旅游建设研究——以常州市为例40、基于层面建设的智慧旅游评价方法研究41、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发展路径探析42、基于智慧旅游的泰安市旅行社转型升级策略研究43、“互联网+全域旅游”视角下武威智慧旅游路径探索44、基于游客感知的杭州西湖景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研究45、基于WebGIS和虚拟现实的智慧旅游深度结合研究46、全域旅游视角下武威智慧旅游发展策略研究47、河南省乡村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48、历史文化街区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49、智慧旅游:景区更“聪明” 游客更便利50、基于情景项目化的智慧旅游创新课堂开展机制研究。
山西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党 洁(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英语系,北京 100102)[摘 要]文章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山西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山西旅游;问题;对策[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43 179 “十五”规划以来,山西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列为全省重点培养和扶持的优势产业之一。
2004-2010年,山西省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速为40.25%,居中部六省之首。
但山西旅游业毕竟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山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1 山西旅游业的主题形象不鲜明每个省市的旅游业必须有其鲜明的标志,游客提到这个省市,马上会想到它。
譬如,去陕西看文物,去北京看长城、故宫,去云南看民族风情,去桂林看山水,去杭州看西湖。
去山西看什么呢?山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却尚未形成具有号召力的主题形象。
查阅各省市旅行社组织的山西旅游线路,主要集中在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乔家(王家)大院、壶口瀑布等热点景点,这些景点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少关联,未能形成鲜明统一、一致对外的宣传标志,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旅游市场不具有号召力。
1 2 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山西旅游的产品结构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形式的旅游产品比较欠缺。
观光旅游是最基本的旅游产品形式,在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最为常见。
观光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旺季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差别很大,观光客在旅游目的地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旅游购物不是观光旅游的目的,在旅游过程中的非观光消费比较少。
山西旅游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改变现在比较单一的旅游产品形式,走多样化的道路。
此外,山西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也相对滞后。
在山西,除了以煤炭为原料制作的手镯、项链、佛像之外,几乎很难找到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1 3 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大多景区尚处于粗放式的开发阶段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
刍议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 游业经过 5 的发展 , 旅 o多年
已经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产煦' 生态旅游
产业正是近 2 年 来蓬勃发展起 来的旅 0 游业的一个分支。 虽然中国是_ 个旅游 资源丰富的国 家, 发展生态旅游业拥有
宝贵 的自 然资源和 文 化基础'但 与生 态 旅游 开 展较早 的 国 家相} , : 匕 中国 的生 态
一
、
在带来 日益增多的经济效益的生态旅 游业面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 生态旅游 不过是众多旅游方式 中的一种, 它势必具有 般旅游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一方面它对生 态保 护 区所 在地 的社 会 、 经济 和 文化 起着 提 供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 , 促进文化交流 与文 物古 迹 的保 护 , 来 信息 与知 识 等正 面 带 的作用 ; 另一方面它必将对当地的社会 、经 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潜在的威胁 。 ( 一)生态旅游对地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个完整的生态旅游产品包括生态旅 游目的地的基本建设、 到达与离开旅游 目的 地 、能源、水、食物和 日用品的供 给、旅游 目的地的运作和维持、废物处理等几个过 程。 所有这些过程和内容事实上都直接或间 接与生态旅游有 关, 任何一个旅游 目的地开 展生态旅游都面临这些过程 , 这是无法回避
生 物多 样 , 民众进 行生 态环 境 教育 、 对 规 范道德和行为等方面具有 比其他旅游形式更 突出的作用 。因此,生态旅游本身就是旅游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 是可持续旅游发展 的核心 , 同时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 种有效途径。
一
强持续性 , 就成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
— 一
如语言、文字、音乐、舞蹈 、美术 、建筑 、 服饰、饮食、风俗习惯等的变化,这些变化 身就 是 生态环 境 , 更强 调 人与 自然 之间必 它 加速文化多样性和民 族特征的丧失, 从而加 须改变现有的对立 关系而要和谐发展。“ 生 速 生 态旅 游 目的地 的 衰亡 。 态 伦理 学 的核 心 思想 是 尊重 生 命和 自然 界 , 强调天地人共生和谐,有序发展进化 。 ” 二 发展 生态 旅游 ,促进旅游 业持续 总之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生态旅游系 发展 的路径 统中沟通生态旅游主体和生态旅游客体之问 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 既是整 的媒介 , 在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方面起到了 个旅游业的责任, 又是以资源与环境保护为 供给 、组织和便利的作用。因此 ,无论是理 直接运行机 制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 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重大 战略 目标呢, 其思想都有着极其重要 的意义 。 圃 笔者以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参考文献】 _鬻 囊 ( 一)强调持续性效率 目标 沈长 生态旅游系 统及其开发, 生态旅游 除了保护生态和使旅游者获 北京 第二外薄语 学院学报 ,2l() O7 oj 得生态体验等 目标外, 还有一个促使社会经 2 象 ’匡 林; 游业与可持续发展, 旅 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的任务 , 其中获得最大的 游经 色o I) 。 西6( 。 5 社会福利实现高效率的经济效益是这项旅游 囊 瓣 誊 ≯
山西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西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因而具备了巨大的旅游潜力。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山西旅游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
本文将对山西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同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山西旅游业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以文化旅游为主的品牌形象逐渐形成。
山西拥有大量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包括平遥古城、云冈石窟、雁门关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学习和体验,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山西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大同云冈等等。
这些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独特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使山西旅游业具备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然而,山西旅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虽然山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一些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限制了游客的体验和停留时间。
其次,山西旅游市场的开发和营销还有待加强。
目前,山西旅游业主要依赖传统的线下推广方式,互联网营销和在线预订服务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未来山西旅游业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新技术手段来推广和销售。
此外,山西旅游业在多元化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除了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山西还可以发展一些新的旅游产品,如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更能带动山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未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文化旅游将继续成为山西的核心竞争力。
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将继续强化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并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和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其次,山西将积极探索新的旅游模式。
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未来山西旅游业将更加注重提供丰富多样、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可以推出一些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如红色文化游、美食文化游等。
再次,山西还应加强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与联动。
山西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西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现状分析
山西省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美的省份,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如太行山脉、黄河壶口瀑布、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
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山西旅游业发展存在一些瓶颈和挑战。
1.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山西省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交通、住宿、旅游接待等方面的设施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影响了旅游体验和旅游业的发展。
2. 旅游产品单一:山西省的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以文化旅游为主,缺少特色景区和线路,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 管理体制不健全:山西省的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相对滞后,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主体协调不够紧密,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二、发展对策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形成覆盖全省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线路,提升酒店、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场所的品质和数量。
2.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山西省的旅游资源,开发更多的旅游特色产品和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3.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4. 推动旅游服务升级:提高旅游产品的服务品质,增加游客对旅游品质的满意度。
同时,推动旅游产业向智能化、自然化、低碳化方向升级,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5.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加强对山西省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构建品牌形象,打响“山西旅游”的名片,提高山西省的知名度和形象。
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引导和服务,增加游客留存率,扩大游客市场。
2024市场年度工作计划样本(四篇)
2024市场年度工作计划样本____省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趋势研究王爱红,郭文炯1略论____省滨海度假旅游发展陈艳芳6黑色旅游和黑色旅游资源分类席宇斌,王力峰,刘倩倩9-____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旅游经济与管理经济型酒店顾客重复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____与越南旅游合作项目产业链的发展机制与优化人格特质对大学生旅游地选择偏好的影响对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探讨刍议____涉____宾馆酒店简介的英译问题·旅游与文化合理利用山区文化资源促进山区旅游经济发展我国旅游文化资源研究综述·文史哲研究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导游语言研究展望论网络语言象似性《肖申克的救赎》中救赎主题的原型分析国内华兹华斯比较研究述评·教育与教学模拟教学法在“饭店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非艺术类高职表演艺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网络教学软件中flashm____语言的应用浅谈校园网的安全管理中文版流畅体验量表的初探朱松节14宋福丽17苏清海,张祖城23康积勤,田博27毛昕影34缪肖强39陆宏强46董金菊54陈丽君58梁兵,王君63郑维67向玲玲71胡敏74朱倩倩79励继红,陈宝珠,钟源,陆书____方敏,沈建龙87王雯91沈功斌95於佩红92024市场年度工作计划样本(二)伴随着万达购物广场的落成,市场部始终坚信“公司的战略是清晰的,定位是准确的,决策是正确的”,随着发展适时调整适合现阶段中国市场发展的商业营销模式,快速确定了最合适的营销理念。
职务分析,万达购物广场市场部,主要负责购物广场战略目标的规划,对市场“商场如战场”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对目标客户的需求做出判断,对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的策略做出分析。
包括广告宣传、公关活动、促销活动、讲座与展会,以及网上资料、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制作。
互联网+环境下农村生态旅游环境发展研究——以山西省娘子关景区为例
满 足 人 民 日 益 增 长 的 美 好 生 活 的 需 求 ,也 要 提 供 更 多 的 优 质 生 态 以 满 足 人 民 日 益 增 长 的 优 美 生 态 环 境
量的资金投入到景区的大项目建设。
3 互联网 + 大环境下娘子关旅游景区发展策略分析
3.
1 政府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规范行业发展
政府要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体制,对每个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从根 本 上 完 善 景 区 的 不 规 范 现 象,加
现代化农业
2021 年第 3 期(总第 500 期)
· 47 ·
J].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
2020,
31(
19):
159
161.
[
7] 赵佳辉,李颖华,燕任飞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经验探索[
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
19):
182
183.
[
8] 王琦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新思路[
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41(
21):
227.
[
9] 贾秀锦,王笑,牛晓菲,等 .山西省农村电商扶贫问题研究[
J].农家参谋,
2020(
22):
16,
21.
[
2] 许艳 .乡村振兴下我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新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J].电子商务,
2020(
11):
16
18.
[
3] 陈健,林基恒,吕海燕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路径分析———以珠海市大沙社区为例[
中国旅游产业“理性发展”刍议
2 1 第 2期 0 0年
月刊
3 乡村旅游 用地 的管理 和 监 督机 制 。根 据《 . 土
的今 天 , 对旅游者 行 为和 意 识 的 引导也 是 旅游 发展
地利 用分类》的 国家 标 准 , 国的 旅 游发 展 用 地 基 我 本 涵盖在 “ 服 用地 ” “ 共 管理 与公 共服 务 用 商 和 公
一
、
问题的提 出。经过 多年 的努 力, 国的旅 游 我
产业取 得 了令人 瞩 目的成 就 , 但也 出现 了一 些不 容 忽视 的问题 : 一是游客 的旅游体 验和感 受备受冷 落。
各 地关 注 的焦 点是 如何 推进 旅 游 经济 快速 增 长 , 而 很少有地 方 政 府 和 学 者 关注 游 客 的游 览 体 验 和感 受。特别 是在黄金 周期 问 , 出现 了排 队观 景 、 等候拍 照、 通 拥堵 、 交 宾馆 紧 张、 务 下 降、 诉 增 多 的现 服 投
源破坏 。一些城 市还 出现 了旅游 “ 圈地” 现象 , 导致
同时确定 危机 出现 时 的保 障机 制 , 是相 关机 构 为促
进 旅游 企业成长 需要考虑 的 内容 。 5 促进旅 游人力 资源的发展 。旅 游产业规 模 的 .
不断壮大 , 需要越 来 越 多 的专 业人 才 支持 。我 国 当
因此 , 如何更加 关 注游客 的体验 和感 受 , 让旅游
续教 育 , 合理 开展相关 的执业 资格 认证 。
6 提 升旅游业 科学发展 的决策支 持能 力。产 业 .
的科 学发展 需要许 多 的基础 研 究和 智 力支 持 , 以下 3点应 当重视 : 以旅 游 统计 为 代表 的基础 资 料和 ① 数据 的收集与分 析是 科 学决 策 的基 础 , 须结 合现 必 有的技术 手段和统 一 的操 作 方 法 , 据科 学 的路 线 依 和理 性 的基 础 , 得 更 多可 靠、 信 的最 终 成果 ; 获 可 ② 加 强旅 游研 究 的力度 , 提升旅 游 学科 的地位 , 进行 一 级 学科 的建设 ; 提 升旅游相 关规划 与设计 的能力 , ③ 建设 进行科 学决策所 能够依赖 的智力 队伍。
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摘要】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断进步而相应发展的产业。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遭到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由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引入到旅游业与目的地环境的关系;阐述发展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有利影响,而重点突出它对环境的破坏作用,针对这些现实性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即如何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环境影响前言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影响。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
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
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
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
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Economic Vision
2015. 2
区域经济
表1 EKC方程的分析
以确定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 即残差序列为零阶单整。上述结果表明: 1995-2012年期间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也就是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这种长期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协整方 程来表示:
2、结论及政策建议 (1)EKC 曲线结论。根据方程中的系数,我们得到,我们就得到 北京市交通碳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涅茨曲线为“反N 型”。拟合曲 线如图2所示。 “反N 型”关系认为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 城市 的交通碳排放量会经历向下的阶段(如表1 所示)。 从方程我们可以看出有两个驻点, 第一个驻点为x= 1. 24 14 时, y 此 时值为极小值。第二个驻点为x=5.3957,y此时的值为极大值。从指标 的实际意义出发,我们认为当x<1.2414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会随着收入 的增加而减少。当人均G D P 达到5 . 3 9 5 7 万/ 人时, 交通碳排放量达到最 大值。此值是以1 9 9 6 年为基准计算的, 以20 1 3 年为基准可转化为1 2 . 112万元。自此之后,交通碳排放量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减少。2012 年的人均GDP为4.0126万元,因此可以看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北京 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G D P 之间仍然是相伴而行, 呈现出正相关 关系。 (2)对策建议 北京市人均GDP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反N型”关系, EKC 曲线的短期内不存在拐点, 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以及降低交通
2)提高低碳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率。加大对交通工具的技术升 级和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大力推进该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 项的组织实施, 开展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科学研究。促进节能减排科 技成果推广应用, 发布年度交通运输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成果推广目录, 启动节能低碳科技项目, 深入推进节能科技工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 1] 谢菲菲. 城市交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与低碳交通发展研究[ D ] . [2]陈雪梅,马军.基于EKC曲线的内蒙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 研究[J]. [ 3] 李振宇等. 德国和日本交通碳排放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J ] . [4 ]张欢. 国际汽车用化学品供应商- 目标锁向50 克公里排放[ J] . 作者简介 梁娅楠(1989-),女,山西阳城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要研究方向: 宏观经济预测分析。
济的发展。 2 . 4 政府应对旅游业给予政策倾斜 山西省政府应对本省旅游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颁发有针对性
的政策, 如对旅游景区给予一定的补贴, 给予相关的工作人员适当的福 利等。与此同时, 政府还应当引导开发出具有本身特色的旅游产品, 不 断调整旅游产品的结构, 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力争产品的轰动效 应。[3]
1、影响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
1 . 1 山西旅游收入人文影响因素 即便是山西省旅游经济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影响山西省 旅游收入的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山西旅游接待人次、城镇居民家庭人 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等, 详细数据如表1 所示。 比如, 在其他解释量不变的情况之下, 高等在校学生数增长1 个百 分点,山西当期旅游收入就会减少0.00242亿元,但下期旅游收入会增加 0.00176亿元。高等在校学生不仅是将来的旅游人才,也是旅游的需求 者。 1 . 2 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整体性 旅游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产业之一, 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是 需要综合考虑的一大问题。但是, 就目前而言, 山西省境内的旅游资源 并非得到应有的重视, 景区资源缺乏统一的规划, 也并未制定相应的长 远发展战略。甚至山西省的旅游发展尚且延续的是传统的点式开发, 各地在当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孤立进行, 这极易导致一系列可利用 的资源出现盲目建设的不良情况。 除上述之外, 山西省的旅游企业规模较小、水平较低, 很难形成规 模效应, 缺乏有效的核心竞争。据有关资料统计, 山西省全省现阶段没 有一家旅游板块上市的公司, 在全国的百强旅行社中, 山西省榜上无名 等。由此, 山西省的旅游产业并未真正形成以“吃、住、行、游、 购”为基础的完整产业链, 旅游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1.3 资金投入不足 相关负责单位对自身的旅游资源缺乏行之有效的宣传, 很大程度 上影响了山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 山西省的旅游市场促销乏 力, 在国内客源市场竞争中的影响力不足, 其基础旅游设施建设严重滞 后, 产品还尚待完善。再加上山西省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 也严重阻碍着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旅游“十一五”规划显示, “十 五”期间, 全省直接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为 11.6亿元,2001年~2004年,省级旅游投资1.848亿元,全省旅游业的投 入不及建设一个中型煤矿的投入。 对于山西省旅游业的投入资金不足, 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和 维护两大方面。比如, 许多的景点由于资金的缺乏而处于被迫搁浅的
状态, 失去了发展的良机。同时, 许多旅游资源由于资金的缺乏而导致 严重破坏, 由于缺乏维护文物的资金, 许多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 护, 甚至加快了旅游资源的破坏程度。所以, 资金问题也是山西省旅游 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1 . 4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自改革开放以来, 山西省落后的基础建设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 是其旅游业仍然跟不上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旅游业想要得到长 足的发展, 就必须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作为支持。但是由于山西省旅 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的地理原因, 就导致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存在很大 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山西省旅游交通不畅,尤其是主干线到旅游景区 的连接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并且旅游航班不能满足游客增长的需 要, 其公路、铁路客运等持续紧张; 旅游景区内虽然有一定的规模的旅 游住宿, 但是其设施普遍存在分配不均、质量不高等问题; 旅游景区的 基础设施不健全, 景区的接待设施薄弱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 旅游过 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不配套, 难以满足游 客多样化的需求。此外, 一些旅游景区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出现“宰 客“的现象, 以至于对山西省旅游业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1] 1 .5 缺少政府的政策扶持 现如今,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仍然以市场推动的因素为主, 政府对 省内旅游资源的扶持和培育力度不够, 投入资金不足。近些年来, 全国 各省市普遍都将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优势产业加以扶持, 尤其是河 南、陕西等邻近山西的省份, 政府对旅游资源的扶持力度远远超过山 西省。因此, 山西省也应该将旅游产业作为自己的优势产业加以扶持, 为本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契机, 以便于使旅游业推动山西省经 济的发展。 1 . 6 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 山西省旅游业的产业结构、经营运作等方面与国际旅游业的发 展存在着一些不兼容的情况。此类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缺乏现代 旅游管理人才与现代旅游管理制度。山西省旅游业管理人员的文化 层次普遍较低, 再加上普遍缺乏专业的训练, 在管理内部仍然沿用计划 体制下的管理方式, 这样往往很难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由此可见, 影 响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便是专业人才的短缺。
旅游接待 人次/万人次 12497 14975 19434
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元 15647.66 18123.87 20411.70
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元 4736.25 5601.40 6356.63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元/人) 26283 31357 33628
高等学校在校 学生数/人 562924 594469 637330
(上接第1 6 页) 源合理利用。与此同时, 还要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明确长远的战略目标, 将景区的开发工作加以整体规划, 将各地的旅游资源联系起来, 形成完 整的产业链。另外, 要充分利用科学系统来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 避免 出现重复开发的现象。
2.2 加大资金投入 旅游的开发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首先, 需要政府发挥 其主导作用, 通过先期投入以及引导投资为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营造 良好的宏观环境。省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来支持旅游基础设 施的建设、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旅游产品的促销以及旅游文化的 研究等方面。[2] 然而, 政府并非是加大投资的主要渠道, 可以将社会化投入以及多 元融资作为旅游业融资的重要途径。比如, 可以股票上市, 这是一种额 度大、效率较高的融资途径; 可以设立旅游产业基金, 让专业旅游投资 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和管理, 由此有助于为居民开拓新的投资渠道, 也能够促进居民旅游意识的提高。 2 . 3 加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山西省旅游设施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行、游、住、吃、购、娱 “六大方面的不健全。但是, 由于山西省是一个经济又欠发达的省份, 所以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的经济结构很难为旅游业找到生存发展的 足够空间。所以, 山西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就要建立在开 放的格局之上。 山西省应与周边的省市积极开展合作, 推出区域旅游的概念, 以此 实现区域内旅游经济的互动。并且还应当尽快的与国际接轨, 同一些 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国家进行交流及合作, 这样不仅能够学习大量的先 进经验, 而且还能够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 由此大大推动山西省旅游经
2、促进山西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
2 . 1 山西旅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山西省在旅游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从长远出发, 坚持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在进行资源开发的时候, 既要注意保护环境, 又要对其旅游资
(下转第18页)
表1 山西旅游总收入及相关数据
年份
2010 2011 2012
旅游总 收入/亿元 1083.46 1342.59 1813.01
碳排放的增加, 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出行方式, 倡导低碳出行。人们对恶略的天气相当的厌
恶,但是不会主动约束自己的低碳行为,出行个体就如博弈个体,都想自 己的利益最大化, 就导致了社会利益的最小化二伤害到了自己的利 益。因此加强对公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刻不容缓。一方面, 我们要采取 各种各样的措施, 充分调动公民的参与到低碳交通的行动中来。另一 方面, 可通过财政税收等一系列行政调控手段, 增加居民使用小汽车的 成本, 对居民的消费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