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
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
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配合医生积极实施抢救,58例心肌梗死治愈50例,好转7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8.3%。
结论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标签:心肌梗死;临床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
AMI为内科常见急症,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患者无疼痛),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因此,高度重视每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选取临床2009年6月~2010年7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58例,男45例,占77.6%,女13例,占22.4%,平均年龄(58.2±12.1)岁。
58例心肌梗死治愈50例,好转7例,死亡1例。
2 观察与护理2.1 重症监护专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以便第一时间给予治疗和护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2.1.1 严密观察血压观察有无合并症,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10 min监测血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可延长测量时间。
无合并症者每隔1~2 h测量血压1次。
2.1.2 24 h心电监护床旁备好除颤仪,收住笔者所在科的58例患者均持续心电监护,动态观察ST-T波改变,以了解心肌缺血状况。
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体会【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
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血液白细胞增多、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发生于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时。
多无明显诱因,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生,部分病人可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寒冷刺激等诱发。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时间多在发病后的短时间内。
1 临床表现心肌梗死发生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疼痛。
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即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臂或其他处放射,但其程度较平素所发生的心绞痛明显加重,持续时间较长,多在半小时以上,可达数小时或数天。
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
病人常烦躁不安、大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恶心、呕吐、肠胀气和上腹部胀痛,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发热、心动过速 (病人感心慌、心悸)。
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1周左右,血化验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
疼痛时常有血压下降,但未必是休克,部分病人在疼痛缓解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同时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
昏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2 护理措施2.1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限制探视,减少对病人的干扰,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安置病人于冠心病监护病房,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5~7日,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行漂浮导管检查者做好相应护理。
发现室性期前收缩及房室传导阻滞时立即通知医生。
询问病人有无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头晕等不适。
第l~3日绝对卧床休息,翻身、进食、洗漱、排便等均由护理人员帮助料理;第4~ 6日可在床上活动肢体,无合并症者可在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坐在床边或椅子上,每次20分钟,每日3~5次,鼓励病人深呼吸;第1~2周后开始在室内走动,逐步过渡到室外行走;第3~4周可试着上下楼梯或出院。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1)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1)这篇"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论文是程序自动抓取于互联网上,查看更多请点击:论文频道:lwxz/【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病,其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凶险,病死率高,因此,在积极抢救和治疗的同时,临床护理十分重要,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护理;出院指导;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称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部分心肌坏死,绝大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而形成持续性痉挛,使管径发生急性阻塞。
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按梗塞范围,心肌梗塞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塞和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两类。
1 临床资料我科于XX 年1 月~XX 年8 月共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6 例,其中治愈29 例,好转5 例,转院2 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活动护理发病48 h内病情易变,病死率高,且心率、血压也不稳定,应尽早开始行心电和血压监测,必要时还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一般心电、血压监测时间为3~5 天,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者则可根据病情监测时间相应延长。
应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出入量、出汗及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肌酶,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患者应在冠心病监护室里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第1 周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照料。
避免不必要翻动,并限制亲友探望,防止情绪激动。
第2 周,除低血压者,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深呼吸,伸展四肢等轻微活动或被动运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
第3~5 周如病情稳定,可在床上坐起,可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对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饮食护理第1 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饮食护理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维生素、少刺激性、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如稀饭、汤面条等,并少食多餐,每餐进食后不宜过于饱胀,避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对下壁AMI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对频繁呕吐者可暂禁食。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冠脉急性闭塞,导致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达1小时以上,从而引起部分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
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的胸部闷痛及胸骨后剧烈疼痛,持续不缓解,少数病人无疼痛而仅觉胸闷,重者可突然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室纤颤和心跳骤停。
有些病人疼痛的部位及性质不典型,比如上腹部痛常被误认为胃肠道疾病,我科还遇到过1例牙痛难忍的病人,经过严密分析后才确诊是心肌梗死,另外少数感觉不到疼痛的多为糖尿病病人。
此病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往往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治疗。
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了近百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大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这些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抢救治疗迅速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保证给药途径,及时准确遵医嘱用药,保持静脉管道的畅通,必要时可开两条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免滴速过快加重心脏负荷。
并尽快嚼服拜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药物以抗凝治疗,疼痛明显、烦躁的患者应用安定、小剂量吗啡镇静止痛,以免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
溶栓治疗:早期溶栓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近期和远期死亡率,现在临床一般以0.9%氯化钠100ml+尿激酶150万U 30分钟内静滴。
但溶栓治疗容易引起出血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因此应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现象及呕血、血尿、黑便等征象,每日测出凝血时间,并持续心电监护,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械。
吸氧:入院后立即用鼻导管或鼻塞法持续给氧,宜高流量4~6L/分,待疼痛减轻或症状消失后改为2~3L/分,持续吸氧≥72小时,病情平稳后可停氧。
持续吸氧的患者应每日更换氧气管及蒸馏水、湿化瓶1次,两侧鼻孔交替使用。
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配合救治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办法。
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本组65例病患中,63例好转出院,占9692%,死亡2例,占3.08%。
结论: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69-011 前言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被堵塞,中断了冠脉的血液流通,因而致使患者的部分心肌出现长时间的缺血而局部坏死。
目前除了合理使用药物控制治疗心肌梗死之外,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手段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几率,是临床救治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5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面的、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2 一般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到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48~85例,平均(61.3±12.5)岁。
本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有:急性下壁梗死15例,急性前壁心梗12例,急性后壁梗死3例,急性前间壁梗死11例,急性外侧壁梗死7例,急性前壁侧壁梗死9例,进行性前壁下壁梗死8例,2.2 方法:在救治期间,给予病患止痛、镇静及吸氧等对症治疗,另外依照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肝素等抗凝、溶栓治疗。
与此同时,实施全面的心肌梗死护理。
3 观察与护理3.1 病情观察:在急性诊治期,需要密切观察、监测病患的呼吸、脉搏、神志、血压、未梢循环、心律以及面色表情等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便要及时通知主诊医生,预防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65例的护理体会
医学 信 息
2 1g1 N 0 o o 第2 卷 第1期 3 0
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6 5例 的 护 理 体 会
董 会 华
【 中图分 类 号] 4 3 5 R 7.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编 号] o 6 9 9 2 l )O 1 7 1 文 1 o —1 5 (O O 1 —O 9 一O
2 抢 救 与 护 理 立 即进行 快 速有 效 的抢 救 , 绝对 卧 床 , 氧 , 电监 护 , 立有 效 的静 吸 心 建 脉通 道 , 速采 血送 检 , 医 嘱及 时正 确 给 予药 物治 疗 如 : 血管 、 快 遵 扩 抗凝 、 溶栓 、 止痛 、 补充 血容 量 、 治疗 心 律 失常 等药 物 , 格执 行查 对 制度 。严 密 严 监测 体温 、 脉搏 、 呼吸 、 压 、 血 皮肤 色泽 及温 湿度 、 量 、 志 、 尿 神 心率 、 心律 等 变化 , 观 察疼 痛 的部 位 、 并 性质 、 程度 的 变化 , 发现 异常 迅 速报告 。备好 各 种抢 救仪 器 和药 品 , 除颤 仪 待 机 备 用 状 态 , 时 配 合 医 师 做好 并 发 症 的 随 抢救 。 3 体 会 3 1 氧疗 : . 氧疗 是心 肌 梗死 治疗 中重 要 措 施 , 氧疗 可 以提 高 血氧 饱 和度 , 可改 善 心肌缺 氧状 态 , 缓解 心 绞 痛 , 减少 心 律 失 常 早 期 足 量 的吸 氧可挽 救 濒 临梗死 的 心肌 细胞 , 制梗 死 面积 的扩 大 , 此及 时通 畅有 效 抑 因 吸 氧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常 规 用 鼻 导 管 持 续 高 流 量 吸 氧 , 量 为 3 6 / n, 流 ~ L mi 持 续 4~ 6 d以 后 间 歇 吸 氧 , 量 为 1 2L mi。 流 ~ / n 3 2 严密 观察 生命 体 征及 时 防止 并发 症 的发 生 。 . 3 2 1 严 密观 察血 压 : .. 由于心 肌 部分 梗死 , 肌收 缩力 降低 , 心 心肌 梗 死 面积 越 大 , 肌收缩 力 降低 越严 重 , 成 心输 出 贽减 少 , 压降 低 , 时 心 造 血 此 或 伴血 容 量不 足 , 灌注 损伤 , 再 血管 扩 张 药 及 合 并 出血 均 可 发 生低 血 压 , 因此应 严 密 观 察 血 压 的 变 化 。 收 缩 压 下 降 到 < 8 mmHg 脉 压 < 0 , 2 mmHg 或患 者原 为高 血 压 , 0 , 当血 压 数值 下 降 2 以上 , 考虑 心 源 性 O 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也对其家属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护理人员,我在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护理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在此总结了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首先,及时发现和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征象对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胸痛、气短、冷汗、面色苍白以及恶心和呕吐等。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静脉血栓溶解剂等,以缓解疼痛和稳定患者的病情。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了给予患者最佳的救治和护理,我认为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心脏监测技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情况需要实时监测,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动脉血气分析等。
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技术,能准确地解读和分析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相关的问题。
2.药物治疗知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如抗凝血、抗血小板和调脂药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并能正确推荐和管理患者的药物治疗。
3.心肺复苏技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使用自动体外振荡器等。
熟练的心肺复苏技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我认为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沟通和情感支持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和康复,期间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关心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
例如,听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痛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解答他们对疾病和治疗的疑问等。
急性心肌梗塞 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是内科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临床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急性期死亡率高。
病员随时都有产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有心脏骤停的可能。
在护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及时的抢救,密切的观察病员每个细小环节的变化,可能使病员转危为安,顺利地度过急性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现将我们对该病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7岁。
其中前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7例,后下壁梗死8例,侧壁梗死7例,前壁并侧壁梗死6例,前壁并下壁梗死5例,后下壁梗死2例,其他部位梗死2例。
排除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其它心外疾病。
平均住院15天、其中好转40例、稳定3例、死亡2例。
2 护理体会2.1吸氧迅速给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疼痛,改善梗塞区周围供氧不足,保护缺血心肌、最初几天可以鼻导管每分钟给3~5升的氧流量吸入。
注意保持导管通畅与清洁,每日更换一次。
2.2解除疼痛剧烈胸痛是促使休克和心律失常发生的因素之一,应迅速予以解除。
可给予止痛剂。
一般多采用杜冷丁50~100mg,皮下或肌肉注射。
起病后就地停止活动,绝对卧床,注意保暖,禁忌刺激性饮料和食物;24h内给予流质饮食,减轻胃扩张;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并告知患者和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5L/min,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2.3绝对卧床休息急性心肌梗塞病员绝对避免搬动,绝对卧床一至两周,病员的一切活动,如洗脸、吃饭、改变体位、大小便等均由护理人员协助,防止心脏负荷突然加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及时的护理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从急救措施、监测、药物治疗、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及时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梗死面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严密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避免恶化。
药物治疗在稳定患者病情和预防再次发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促进康复。
康复护理和后续跟踪措施则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是护理工作的核心。
展望未来,需要不断提升护理水平,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意义、急救措施、监测、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后续跟踪、全面关注、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因为心肌细胞长时间缺氧导致心肌组织坏死而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面临着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进行专业护理和救治。
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它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理可以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稳定病情,减少心肌损伤。
通过及时的监测和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心肌组织,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成功率。
护理可以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们可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提供舒适的环境等,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通过规范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1.2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重要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早期护理中,及时发现症状并进行急救措施是关键。
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情绪支持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护士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关爱。
饮食调理包括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有利于降低心脏负担。
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护士需要持续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及时干预和全面照顾患者,对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工作的挑战和收获在于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患者康复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关怀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坚强后盾,值得珍视和努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早期护理、药物治疗、情绪支持、饮食调理、康复护理、总结、重要性、挑战、收获。
1. 引言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早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发现患者出现心梗症状后,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护士需要保持冷静和专业,迅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药物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我们护士需要正确地给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情绪支持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心梗后会感到恐惧、焦虑和沮丧,我们护士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战胜心理困难,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在饮食调理方面,我们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医嘱,合理调配膳食,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等对心脏有害的食物,保证患者营养的均衡摄入,促进康复和恢复。
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最后关键环节。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我们护士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恢复身体功能,重返社会生活。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给予正确积极治疗和护理。
能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
护理措施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吸氧、痛疼护理,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合并症护理,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等。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冠状动脉病理改变同时发生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心肌缺血改变甚至心肌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为胸部不适、闷痛。
经常合并心衰、休克和心律失常,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死率高,危及人们健康。
早期判断病情,做出正确诊断积极救治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首要条件。
现将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45~78岁,其中出血、血管壁血栓行成12例,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射血量显著降低发病24例,过度劳累31例,发生便秘33例,发病前有习惯性便秘3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导致肠蠕动减慢,引发便秘。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剧烈疼痛和恐惧感,精神高度紧张,排便规律改变,引发便秘。
患者卧床改变排便方式,大多数病人床上排便不习惯,抑制便意,粪便在大肠存留时间长,水分吸收,大便干硬发生便秘。
患者发病后进食量比平时减少,纤维素和水分摄入减少,肠腔内容物少,不能刺激直肠粘膜引发排便反射。
发病后应用一些药物,吗啡、罂粟碱等,抑制或减慢胃肠蠕动,排便费力。
1.2 方法1.2.1 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表现剧烈疼痛,精神紧张、产生恐惧心理。
进入监护室,陌生环境,监护仪器抢救设备等,仪器报警声等。
没有亲人陪伴,心理会发生焦虑。
医护人员为病人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房间。
病房内设置合理,摆放整齐,空气新鲜,患者精神放松,心情愉快。
减少环境不良因素对病人的刺激。
了解患者心理变化,介绍病房环境和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简单常识,回答病人家属疑问,使病人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
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心肌缺血所致。
心肌梗死死亡率与是否得到正确救治,与合理的护理及患者健康知识缺乏有直接关系。
因此,2001~2011年对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了科学的护理措施,实施后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临床资料2001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35~85岁。
诊断标准: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
AMI的确诊至少符合下列3个条件中的两条: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浓度的动态改变。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等,做出初步诊断。
收住院患者,经血清心肌酶学等检查,均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期临床护理措施运用心理学知识,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心肌梗死后存在心电不稳定状态,健康与坏死心肌之间形成电位差,任何不良刺激都可导致快速异位心律。
另一方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因疼痛及濒死感,易产生焦虑紧张、畏惧等不良心理,负性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冠状动脉供氧、供血进一步减少,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同时,还可引起脂肪、糖原分解,增加血液中脂肪含量,加重动脉硬化。
对此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向家属了解既往病史及患者发病的诱因,然后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关心患者的起居,做好生活护理。
清楚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并解释情绪波动、过于劳累等对机体有何影响,卧床休息对心脏功能恢复的意义。
使患者能够正确理解、认识和对待疾病,正确理解护理要求,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在解释和安慰患者时,注意要言语得体,语气和蔼,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痊愈。
对于心梗患者,由于年龄、性格、性别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手段,因此,要求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应多接近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减轻思想负担,耐心地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稳定患者情绪;时刻关心鼓励患者,与家属经常沟通,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5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会
5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梗死。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护士经常接触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他们需要我们给予专业的护理和关怀。
在与这些病人共同抗击疾病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总结和体会到一些护理经验,下面就是我总结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会。
一、心理护理1. 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专业的耐心和同理心,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诉说,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2.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信念,提醒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不要患得患失。
3. 在病情严重时,要给予患者以心理疏导,避免患者过度焦虑,及时沟通和交流。
二、疼痛处理4. 护理病人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疼痛表现,定时询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位置,及时记录和汇报给医生。
5. 使用药物镇痛或物理疗法缓解病人的疼痛感,减轻病人的痛苦。
6. 在疼痛发作时,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安慰,提醒病人要配合治疗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生活护理7. 指导病人规律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食物,饮食清淡为宜。
8. 提醒患者要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维护心脏健康。
9. 指导病人适当锻炼,做到适度运动和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药物治疗10. 负责监控和记录病人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11. 按医嘱定时给予病人各种药物和输液,保证病人及时正规地用药。
12. 做好各种药品的储备和管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使用。
五、急救技能13.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以应对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急救情况。
14.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15. 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环境护理16. 做好病人的病房环境整洁和通风,保证病人的舒适和健康。
17. 定时对病房的物品进行消毒和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MI)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持久的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后引发的部分心肌坏死。
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减轻疼痛,解除焦虑、恐惧,减少诱发因素,更利于患者康复。
我科运用护理程序对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评估1.1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询问患者心绞痛病史,疼痛加重的表现特点,评估心律失常的潜在可能性。
关于疼痛,应仔细询问诱因、部位、程度、对硝酸甘油类药物的反应、发作频率、放射与否及伴随症状,动态观察心电图及血清酶变化。
1.2患者心理状况评估。
冠心病是心身疾病,患者常有情绪稳定性差,暗示性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
在发病的不同阶段,患者可出现不同的心理行为反应,其反应特点主要取决于病情轻重、患者性格、文化修养及对疾病的认识,主要反应有:恐惧、焦虑、抑郁、轻视。
1.3护理人员能力评估。
根据本院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和工作经验等特点,合理安排人员,让高学历或高年资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护士任责任护士,以前瞻性地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保证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
1.4可利用护理资源评估。
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人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以及经济状况,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
同时评估科室具有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2 护理2.1氧疗患者无论有无并发症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氧气血症是梗死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吸氧越早越好,但大部分患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配合,我们向患者讲解吸氧的意义。
常规用鼻塞供养,氧浓度以40%最佳。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1-06-23T17:42:34.50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范玲红王婕向双蓉[导读]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范玲红王婕向双蓉【摘要】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在常规及心理疏导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便通畅等环节的重点护理。
结果:本组82例患者中,治愈38例,占46.34%,好转39例,占47.56%,死亡5例,占6% 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能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patient's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FanLinGongRanShunRong【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argeted nursing, improve patient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rtality rates and methods in conven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nursing basis, put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 control activities, alleviate pain, reasonable oxygen cure, anticoagulants and diet, maintain and unobstructed links such as the key of nursing. Results among 82 patients were cured 38 cases, accounting for 46.34% better, 39 cases, accounting for 47.56%, 5 cases died, 6%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car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control activities, and pain relief, reasonable oxygen cure, anticoagulation and diet, maintain defecate unobstructed links such as nurse, can increase the cure ra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recovery. 【keywords】Rides H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3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04-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严重供血不足或血流中断,引起心肌坏死的心脏病,此病起病急骤,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病人的生命。
急性 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上海市杨浦区对213 名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发现213 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死率为2.82%;发病症状典型者占56.81%;血清酶检查不正常者占45.07%;并以首次发病为主。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冠心病占37.09%,所以,治疗及预防急性心肌梗塞至关重要,但就入院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护理周到,病情可以好转,现将本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张水迎,男,67 岁,因发作性胸痛伴呕吐1 小时急诊入院,查体:T:36.4 ℃ P:72 次/min R:20/min BP:120/80 mmHg。
神情,精神差,心前区无隆起,搏动不弥散。
未触及震颤。
听诊:心率82 次/min,心律规整,心音远,心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心电图提示:V1-V4 导联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V1:抬高0.2 mv,V2~V4 抬高0.4~0.6 mv;Ⅰ、avL抬高>0.1 mv,T 波高大,与ST 段形成单项曲线,V1-V6 出现Q 波。
查心肌酶谱提:磷酸肌酶激酶(CK):378U·L-1;乳酸脱氢酶(LDH):246.6 U·L-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2 U·L-1;α-羟丁酸酶(α-HBDH):236.1 U·L-1。
肌钙蛋白:阳性。
血清血凝PT:11.4 s;INS:0.95;APTT:19.5s; TT:9.9 s;FIB:8.33 g·L-1 因为患者有: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周银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周银霞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现在逐渐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
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急性期死亡率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08-02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现在逐渐向年轻化发展。
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急性期死亡率高。
病员随时都有产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有心脏骤停的可能。
在护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及时的抢救,密切的观察病员每个细小环节的变化,可能使病员转危为安,顺利地度过急性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现将我们对该病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1.临床资料2013年05月01日—2014年04月30日,我科共收治心肌梗死病人96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者34岁。
2.护理措施2.1 安置病房立即将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行18导联心电图。
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并交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少言语,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
2.2 吸氧持续高流量(5L/min)氧气吸入。
可改善心肌缺氧,有助于心肌缺血时心功能的改善。
疼痛减轻后调节氧流量(2~4L/min)持续吸入3~5天。
2.3 镇静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10mg 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
注意观察呼吸的变化。
如果症状不缓解,可遵医嘱重复使用。
2.4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规采集检验标本,血常规,心肌酶,肌钙蛋白,凝血分析,血清离子和肾功能测定等。
遵医嘱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嚼服、波立维300mg po st。
静脉用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般不超过30d/min,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5 溶栓治疗的护理2.5.1询问病人有无溶栓禁忌症①出血性脑卒中史,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②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外科大手术、创伤史,包括脑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③未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或慢性重度高血压病史;④疑有主动脉夹层;⑤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恶性肿瘤等。
5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会
5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致命的后果。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需要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给予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我遇到了55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深刻认识到,护理干预对病人恢复的意义的重大性。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护理过程中的体会。
一、全面、准确的评估全面、准确的评估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步。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综合评估,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病人的实施个性化和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首先要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感知、思维、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
其次,要掌握病人的病史、药物史及现在的病情变化情况,了解病人的用药情况等信息。
其三,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更新。
二、及时处理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容易并发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心动过缓、心输出量降低、心房颤动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心脏负荷和预防心肌坏死。
同时对于病人的治疗方案需要严格实施,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加强教育宣传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需要严格的注重自身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合理运动,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地与病人沟通,详细的解释疾病相关的知识,告诉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和饮食需求,以及如何适当地进行运动和良好的心理调节等。
通过人性化、温馨的护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护理效果。
四、贴心、细致的护理护理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与医生的治疗同等重要。
而良好的护理需要细心、耐心、细致地照顾病人。
如及时巡视,避免卧床时间过长,给予病人温馨的安慰,避免过度疲劳等。
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活动,如按摩、康复训练等。
五、关注个体需求每个病人的病情和个人习惯不同,因此需要关注病人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关注到他们的情绪,并为其提供个人关心和充分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泻的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位 于 儿 科 常 见 病 的 第 二 位 , 以各 种 胃肠 道反应为主要临床症状, 包括腹痛腹泻 、 食 欲不 振 、 呕吐 、 脱水 、 酸中毒等症 , 严 重 情 况 所 有 患 儿在 人 院后 , 要对 其进行 细致 有效 的检查 ( 包括 体温 、 心 肺 功 能 等 的 检 下 还 会 出 现 便 血 的 情 况 。 由 于 婴 幼 儿 的 胃 肠 功 能 发 育 不 成 熟 、 抵御 能力弱 , 6个 月 到 查) , 并 均 给 予 饮 食 调 节 和 补 锌 治疗 。 2岁 的患 者 是 最 发 病 率 最 高 的 群 体 , 如 不 能 得 到有 效 的治 疗 , 可 能 导 致 患 儿 出现 营 养 A 组 患儿 给予 常 规 的 口服 药 物 对 症 治 疗 。 给 予 患 儿 胃肠 黏 膜 保 护 剂 思 密 达 ( 按 不 良或 者 机 体 发 育 障 碍 的 情 况 。 照 年 龄 的 不 同 给 药 剂 量 也有 区别 , 3岁 以上 单 次 给 药 量 为 1包 , 1 — 3岁 减 为 1 / S包 , 1 腹泻的发病机制包括两种 , 分 别 是 感 染 性 腹 泻 和 非 感 染 性 腹 泻 , 感 染 性 腹 泻 又 岁以下减为 1 / S包 ) 治疗 , 同时, 根据患者的病情给 予看退热 、 止吐、 抗 感 染 等 对 症 治 有 病 毒 性 感 染 和 细菌 性 感 染 、 肠道外感染的区别 ; 非 感 染 性 腹 泻 则 是 因 多 种 原 因 导
1 3 0
药物 与人 2 0 1 5年 2月第 2期 第 2 8卷 总 第 3 2 6期 M d i 8 L p 。 o p l 。F b r y 2 0 1 5 v 。 l u m e 2 8 N O . 2
将 其 随机 分 为 三 组 , 每组 1 5例 。 A组 1 5例 患 者 中 , 男 7例 , 女 8例 ; 患 者 的 年 龄 在 6个 月 到 7岁 之 间 , 平 均 年 龄
为( 4 . 8 土1 . 4 ) 岁。
所 有 患 儿 均伴 有 腹 泻 、 脱水 、 发烧 、 呕吐等主要临床症状。 三 组 患者 在 性 别 、 年龄 、 病 情 等 方 面无 显 著 区别 , 且P >0 . 0 5, 具 有 比较 意 义 。 1 . 2治 疗 方 法
3讨 论
( 1 8): 47 4 8.
[ 2 ] 林碧珍. 小儿腹 泻临床 治疗效 果观察 E J ] . 中 国实用神 经疾病 杂志 , 2 0 1 2 , 2 ( 1 5 ) ;
20 2.
比较 三 组 患 者 治 疗 后 的 临 床 疗 效 可 见 , A组患者显效例 , 有效 例, 无效例 , 总治 疗 E 3 ] 徐丹丹. 常 乐康 联 合 洁 雏 乐 治 疗 小 儿 腹 泻 4 5倒 临床 疗 效 观 察 E l 3 . 医 学信 息 , 2 O 1 4 , 有效率为 ; B组 患 者显 效 例 , 有效例 , 无效例 , 总治疗有效率为 ; c组患者显 效例 , 有效 27( 6): 6 0— 61 . 例, 无效例, 总治疗有效率为 ; C组患 者 的 治 疗 有 效 率 显 著 高 于 A、 B两组 , 且 比较 差 [ 4 ] 陈宝 山, 敖 日嘎拉 . 综 述 小 儿腹 泻 的发 病 机 制 殁 治 疗 方 案 [ J ] . 中国民族民 间医药 , 异显著 , P <0 . 0 5 ,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具 体 统 计结 果 如 表 I 。 2 o1 2, 21 ( 5): 7 8— 7 9. 表 1 三 组 患 者 的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比 较
为( 4 . 7 士1 . 5 ) 岁。
B组 1 5例 患 者 中 , 男 8例 , 女 7例 ; 患 者 的 年 龄 在 1岁 到 8岁 之 间 , 平 均 年 龄 为
( 4 . 9 士1 . 4 ) 岁。 c组 1 5例 患 者 中 , 男 8例 , 女 7例 ; 患者 的 年 龄 在 6个 月 到 8岁 之 间 , 平 均 年 龄
记为无效 。
致的小儿肠道局部酸度失衡 , 引发 内源 性 感 染 , 进 而 造 成 水 电 解 质 紊 乱 和腹 泻症 状 的 情 况 。临 床 上 治 疗 腹 泻 的 方 法 很 多 , 包括饮食调节 、 补液、 抗感染治疗 、 胃 肠 黏 膜 保 护 治疗 、 微 量 元 素 补充 等 , 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补液和胃肠黏膜保护。 本文在饮食调节 、 补 充 锌 元素 的基 础 上 , 分 别 比较 了 药 物 对 症 治 疗 和 静 滴 补 液 治 疗 以及 二 者 联 合 治 疗 的 临 床 效 果 , 结果可见 , 药 物 对 症 治 疗 与 静 滴 补 液 治疗 联 合 效 果 更为理想 , 治 疗 的 有效 率 显 著 高 于单 一 治 疗 的方 法 , 证 实 了 其 在 治 疗 小 儿 腹 泻 过 程 中 的优 越 性 。 总之 , 根 据 患 者 的 病 情 可 以选 择 不 同 的 治疗 方 式 , 通 过 口服 用 药 治 疗 联 合 静 脉 滴 注 的方 案 治 疗 效 果 比较 理 想 , 治疗 效 果 好 , 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 4统 计 学方 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 S PS S 1 7 . 0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其 中计 量 资料 对 比采 用 t 检
验, 计数 资 料 对 比采 用 卡方 检 验 , 以p <O . 0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结 果
[ 1 ] 陆文峰. 小 儿 腹 泻 的 发 病 机 制 与 临 床 治 疗措 施研 究 进展 [ J ] . 中 国 医 药科 学 , 2 0 1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