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半期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夏代的政权由氏族制度构成,以世袭制为主。

•商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世袭制。

•周代采用封建制度,实行分封制。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春秋时期开始出现诸侯国的分封制。

•战国时期,实行了强权政治,实行诸侯削弱中央集权的分封制。

3.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政策上更加灵活。

4. 三国时期及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变化•三国时期,由于腐败和内乱,实行了分裂的政权,政治混乱。

•南北朝时期,分割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政权。

5. 唐宋以后的封建制度•唐代的封建制度相对稳定,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平衡。

•宋代的封建制度变化较大,实行了更加严格的官僚制。

二、世界古代国家与文明1. 古埃及文明•埃及的政治制度为神权君主制,法老是政治和宗教的领袖。

•神秘的金字塔和众多的庙宇是埃及文明的代表。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分为苏美尔和阿卡德两个文明阶段。

•汉谟拉比的法典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法律典范。

3.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文明以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为特点。

•罗马文明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实行共和制。

三、世界中世纪的政治变革1. 封建主义的兴起及其政治制度•封建主义是中世纪的特征,实行了分封制度。

•封建主义以君主为核心,鼓励农业发展。

2. 封建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封建经济构成了封建制度中的经济基础。

•封建主义积极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 城市自治与商会制度•城市自治成为中世纪城市制度的特点。

•商会制度是中世纪商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4. 西欧封建社会的变革•重商主义对西欧封建社会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封建社会逐渐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四、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变革1.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变革•唐朝政治中央集权趋于弱化,地方实力增强。

•宋朝实行了农田制度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 16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建交 1979 年来自1971 年 7 月基辛格访华。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美国只承认有
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
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建交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的标志
1955 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
的合法席位 1971 年
在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1956 年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原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教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左”的错误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成就: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
历史转折
北京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事件:1. 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兴衰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3. 秦朝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4. 汉朝的兴起和外交政策5. 三国时期的乱世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6.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7. 五代十国和北宋南宋的政治重塑8. 元朝的建立和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9. 明朝的兴衰和外族入侵10. 清朝的建立和康乾盛世二、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1. 儒家思想和孔子的影响2. 道家思想和老子的主张3. 法家思想和商鞅的改革4. 墨家思想和墨子的教义5. 兵家和孙子兵法的理论与实践6.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7. 音乐、舞蹈和戏曲的发展历程8. 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9. 科技与发明的进步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三、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俗:1. 封建制度及其等级体系2. 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和丝绸之路的开辟3. 儒家思想对社会伦理和教育体系的影响4. 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礼仪文化5. 宗教信仰和庙会传统6. 饮食习俗和服饰文化7. 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的演变8. 华夏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四、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外交:1.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2. 秦朝的征服战争和统一中国3. 汉朝与匈奴的对峙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三国时期的各国争霸和曹操、刘备、孙权的权力斗争5. 隋唐时期的西域远征和对外交术的发展6. 宋辽金时期的北方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冲突7. 元朝的统一战争和对外扩张8. 明朝的北虏防御和海上政策9. 清朝的对外侵略和闭关锁国政策五、近现代的中国历史:1.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太平天国运动和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思想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4. 北洋政府和中国早期的政治冲突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6.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7. 抗日战争和中国的抵抗运动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初期发展9. 文化大革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0.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1. 当代中国的崛起与国际地位六、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科技与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一、古代东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商代的兴起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周朝的建立、封建制度的发展和周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春秋时期的动乱、战国时期的兴起和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二、中国古代的思想变革与学术繁荣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老子、墨子等2.战国时期的学术成就:诸子百家的兴起及其代表性学派的主张三、秦汉的统一与社会变革1.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及其影响2.西汉的建立、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3.东汉末年的动乱及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四、古代东亚的交流与影响1.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对东亚文明的影响2.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的交流与文化互动3.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互动:韩国、日本、越南等五、唐朝的政治繁荣与文化辉煌1.唐朝的建立、玄宗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2.唐朝的文化成就:诗词、绘画、文学等3.唐朝的科技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六、宋朝的政治与经济繁荣1.宋朝的建立、宋太祖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2.宋朝的政治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宋朝的科技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七、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1.元朝的建立、忽必烈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2.元朝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3.元朝的社会变革:蒙元族群融合、土地制度等八、明朝的政治危机与农民起义1.明朝的建立、朱元璋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2.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宦官专权、内外党争等3.农民起义的兴起与发展:红巾军起义、张献忠起义等九、明清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1.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农业技术进步等2.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城市发展、民间组织兴起等十、近代与现代的变革与挑战1.明末清初的政治动荡与外患:郑成功抗清、对外贸易限制等2.19世纪的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近代与现代的科技革命与文化变革: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十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斗争1.中国共产党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二九运动等2.中国革命的历程及其代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工农红军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精简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精简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精简版)历史分期:1、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66)3、文革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年)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主要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年以来:1946年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以来)2、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从天安门指五四运动到天安门指开国大典)。

(2)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

(开国大典图)(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新中国成立的启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西藏派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到达北京,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1、抗美援朝(1)背景: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打到鸭绿江边;美军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军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一、人类早期文明1.各时期的文明特点2.人类最早的起源和演化3.世界各地不同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二、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1.奴隶制度的兴起和发展2.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3.秦汉帝国的建立和崩溃三、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1.封建制度的产生和演变2.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三国到隋唐时期封建制度的高度发展四、中国的两次民族独立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起义3.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4.辛亥革命五、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2.辛亥革命后政治的变革3.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4.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六、中国近代史1.旧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计划以下是基于历史考试的考点整理的复习计划,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考试。

第一天•人类早期文明基本概念和时期特点•不同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第二天•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巨大变迁•三国到隋唐时期封建制度的高度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三天•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四天•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第五天•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六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完善考前笔记•复习错题通过以上考前复习提纲和复习计划的梳理和制定,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备战考试,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1.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2. 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文学:诗词、散文和小说的兴起•绘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建筑:古代宫殿和园林的建造•音乐和舞蹈:古代音乐和舞蹈的流传3. 文化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三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二、欧洲的历史与文化1. 欧洲的原始社会•狩猎采集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农耕社会的兴起: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出现2.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出现•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艺术和科技成就3.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宗教改革的影响三、非洲与美洲的历史与文化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文明的兴起•金字塔与石棺制度•埃及的宗教和文化2. 古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的特点•彩陶、金器等的制作技艺•宗教和农业的重要性3. 航海时代的开启•哥伦布的航海探险•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拉美地区的殖民化与奴隶制度的建立四、中国古代思想与政治1. 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儒家的创立与发展•礼乐教化与封建统治•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 秦汉时期的政治改革•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改革与开放政策•秦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隆盛•三国鼎立与政治混乱•晋朝的政治改革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军阀混战五、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1. 近代中国的开埠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结果•近代中国的开埠政策•中国面临的外来侵略与国家危机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战争年代3. 新中国的建立与改革开放•中共建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与政治制度•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以上提纲仅为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的参考内容,具体知识点和重点内容请根据教材来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一、第十二章中国近代史概览
1.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2. 鸦片战争和中华民族的危机感
3. 甲午战争和清朝的衰落
4.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5. 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早期政治斗争
二、第十三章辛亥革命和民主革命的挫折
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2.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斗争和海陆(武昌)提案
3. 二次革命失败和孙中山的影响力
4. 袁世凯执政和共和国初期的政治发展
三、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发展
1. 维新运动及其影响
2. 新文化运动及其主张与作用
3. 文化大革命和文化繁荣
4. 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四、第十五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
1. 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 改革开放的措施和成就
3. 经济改革的影响和问题
4. 中国经济的新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第十六章中国的民间生活和社会变革
1.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生活
2. 社会变革与人民生活的改善
3. 医疗保健和教育的改革
4. 群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融合
六、第十七章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
1. 中国的科技创新历程
2. 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重要成果
3. 未来科技的发展走向和阶段
4. 科技创新与资源节约与环保的关系。

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P2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3)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及其涉及重要事件:1946年--1919年--1840年。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P3毛泽东宣告:意义: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 )年.人物()解放方式()目的()历史意义:5、(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原因):①②③(2)目的:司令:军队(最可爱的人):(3)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②;③。

④。

(4)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影响):①;②;(5)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著名战役。

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9)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P9。

6、土地改革(年~年底)(1)原因:①;②;(2)土地改革主要地区:(3)1950年颁布《》,规定(4)土地改革的意义:7、建国初期三大运动: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共同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年-年):(1)背景:。

(2)目的:。

(3)基本任务:。

(4)成就:工业①②③④⑤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形成,和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

(5)意义(影响):。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年月,制定了《》。

内容:,性质:。

第5课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①原因:。

②效果: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年底。

②意义──。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1、中共八大:(1)时间:(2)、内容:P27 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3)意义:。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中的失误:(1)时间:年(2)原因:。

历史八下复习提纲

历史八下复习提纲

历史八下复习提纲一、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者思想-南宋政权的建立:北宋亡于金末皇帝被俘,宋高宗赵构逃往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

-统治者思想:强调文化教化、重视政治参与、注重农桑经济发展。

2.南宋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农业的发展:农田整理、水利灌溉、品种改良、耕作技术的改进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商业的繁荣:临安成为南方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海上丝绸之路也重新打通。

-工业的发展:出现纺织、陶瓷、造船、造纸等工业,手工业传统技术得到创新和发展。

3.南宋文化的繁荣与创新-文学艺术:词、曲成为当时主要的文学艺术形式,理学的兴起影响了文人的思想和文化观念。

-科技与学术:临安设立了太学,浙江、福建等地出现了许多名师,加强科技教育与研究。

二、明代政治、经济、社会特点1.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统一天下:明太祖成功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政权,以严密的官僚体系治理天下。

-实行行省制:设立十三行省,分封官员,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重视农桑经济:发动“靖难之役”,平定辽东农民起义,稳定社会秩序,推行农桑政策,提高农业生产力。

2.明成祖朱棣的远征与海外活动-远征北方: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消灭胡惟庸和徐达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

-海外活动:明成祖七次下南洋,收回了台湾、澎湖等地,巩固了明朝的海上权益。

3.明代经济与社会变迁-经济繁荣: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商业贸易繁荣,手工业也有很大发展。

-社会变迁:由封建士绅统治转向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阶层变化较大。

三、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1.社会变革-内外有别:内地生活稳定,海外存在较大的社会流动性。

-农业生产变革:耕地私有化,生产力发展,农民状况改善。

-商业经济转变:传统商业繁荣,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手工业工场制。

2.思想解放-明代思想:儒家思想继续影响着社会,但儒家思想逐渐与其他学派融合,开创了新的文化风貌。

-清代思想:显学与经学并存,康熙、雍正时期兴起的气学与张载思想展现了思想解放的一面。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大西洋三角贸易1. 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三角贸易的含义和背景•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参与国家和内容–欧洲的制造业品、火器、酒与非洲的奴隶之间的交换–非洲的奴隶与美洲的烟草、甘蔗、棉花等产品之间的交换–美洲的烟草、甘蔗、棉花等产品与欧洲制造业品之间的交换2. 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影响–欧洲资本主义的积累–奴隶制度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影响–非洲人口的减少和奴隶贸易的损害–欧洲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美洲殖民地的社会结构•文化影响–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殖民地文化的形成–奴隶制度对西半球文化的影响•政治影响–殖民地的建立与扩张–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竞争第二章:殖民扩张与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1. 殖民扩张的背景和原因•西方国家寻求利益的动因•科技发展与殖民扩张的关系•需求与供给的互动推动殖民扩张2.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葡萄牙的殖民帝国•西班牙的殖民帝国•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帝国3. 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殖民地竞争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的交替•殖民地国家的崛起与垮台第三章: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原因•清朝的政治衰退和内忧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内外因素导致思想解放和变革的迫切性2.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历史意义•南京条约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确立•西方列强的特权和割地要求3.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目标第四章: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1.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反思•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推动•资本主义产生的矛盾与危机2. 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早期思想家和理论形成的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3.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动和压迫•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与建设结语通过对八年级历史下册的复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西洋三角贸易、殖民扩张与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变革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1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一、 知识点知识点 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通过的文件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法。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2.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3. 西藏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西藏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谈判,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标志着中国大陆获的统一。

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标志着中国大陆获的统一。

4. 1950年,中国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叫中国人民支援军,总司令是彭德怀。

援军,总司令是彭德怀。

5.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中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抢眼,。

抗美援朝中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抢眼, 邱少云被大火吞噬。

火吞噬。

6. 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地改革的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

1950年,中央中央 政府颁布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7. 一五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一五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汽车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架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阳第一机床厂; 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1.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流程•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3.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异域政权与文化交流1. 元朝政权•元朝的建立和统治•元朝政治制度•元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2. 明朝政权•明朝的建立和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3. 明朝与外族文化交流•明朝与欧洲的文化交流•明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明朝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1. 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生产的技术改进•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兴起2. 封建政治的演变•封建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封建政治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政治的危机和衰落3. 封建文化的演变•封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封建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文化的危机和衰落四、近代中国的命运与抗争1. 中华民族的抗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时间和事件•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2. 独立自主的奋斗•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基本实践•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争和革命3.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国共内战的发展和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上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丝绸的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应用–指南针的发明和航海技术的进步–造纸术的发明–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2.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传播:–经书的繁印和传播–典籍的保藏与传承–科举制度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诗词、戏曲和绘画的发展与传统3.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影响:–对中国古代和世界的影响–深远影响到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二、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和对外交往1.农业变革和城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改进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兴起–米市、绸市和书市的繁荣2.社会结构和地方行政管理:–社会阶层的变化和士人与党争–地方官员的选拔和考试制度–府学、书院和私塾的建立和发展3.对外交往和海洋探险:–郑和下西洋和远航–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清朝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和外交交往4.明清社会变迁和对外交往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对现代化进程的启示三、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1.清朝后期的政治与经济问题:–农民起义与朝廷的反应–内忧外患与政治腐败的加剧–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深刻触动2.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和思潮:–维新变法与清廷的改革措施–戊戌维新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局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义和团与義和團運動的抵抗4.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思想解放和民主进步的推动以上是八下历史复习的提纲,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和对外交往,以及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

通过复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八年级下历史复习总结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复习总结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9 。

(2)地点:北平。

(3)内容: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4)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5)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2)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抗美援朝:(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2)时间:1950年。

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3)抗美援朝的部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4)抗美援朝的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①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初二下学期历史(半期复习)

初二下学期历史(半期复习)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a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新政会议的召开.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一次会议.(2)成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的历史意义:a结束了中国人民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解放斗争.(4)历史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第二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1.1950年-1953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总司令彭德怀的带领下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英雄人物代表:黄继光,邱少云)2.土地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国为封建土地制度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镇压反革命运动使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第三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什么都不能造的状况)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3.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济成份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到1956年底,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四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大跃进”运动,但是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农业中的浮夸风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叶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2.1958年,%99以上的农户加入人民公社,在所有制方面搞”一大二公”,在分配上搞”一平二调”,超越生产力实际水平,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人民群众积极性,妨碍农业生产.3.1961年开始,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1965年农业生产得到发展.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教训:(1)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2)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基本国情.(3)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中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这段惨痛历史,永远劳记”实事求是”这一真理.第五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各行各业出现了许多模范人物:1”铁人”王进喜成为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打出了第一口油井.2.”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核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3.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心系人民,甘当公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第六课十年”文化大革命”1.1966年5月,我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文化大革命中的最大一起冤案:刘少奇被迫害致死.2.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和四人帮集团3.1976年在天安门广场爆发的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集团奠定群众基础,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粉碎了江青集团,文革结束.4.文革时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十年损失达5000亿元,各族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顽强努力,使我国国发经济仍有一定进展.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到巨大损失,使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使历史文化遭受到巨大破坏.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邓小平的全部职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2.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纠正过去的错误.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放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新时期.3.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肯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实现了政治路线上拨乱反正,把全党工作理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3)实现了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开始了在重大历史是非上的拨乱反正,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以后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从此中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第八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1.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城市改革: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国家重新明确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有企业成为国有经济的中流砥柱,国有经济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3.如何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优越性体现在哪儿?在坚持集体经济(公有制)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其优越性是:(1)增强农民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农民关主生产,(2)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3)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第九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1.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创办,使昔日的小镇深圳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设长江三角洲等七个经济开发区,1992年开始,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旧中国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的区别.旧中国的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开放的,其目的是为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服务,是当时中国屈辱的标志.今天中国的开放城市,是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对外开放的,是有利于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资金,建设社会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是中国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标志第十课世界经济的奇迹1.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近%10,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振兴东北战略(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西部和东北经济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有哪些?(1)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增长,因为这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2)可持续发展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为前提,与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相适应.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表现:严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等)第十一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普遍实行县和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制度,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进一步扩大农村和城镇的基层民主.2.1982年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级司法部门坚持执法必业,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建设的关系:只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建立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才能得到体现和保障.每年3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商讨决策国家重大事务。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优秀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优秀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优秀提纲一: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农耕文明
一、古代中国的交流与融合
1.中原文明与南方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2.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的影响
3.汉代丝绸之路及其意义
二、中国的农耕文明
1.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
3.农耕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提纲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
一、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
1.原始氏族制度
2.氏族联盟与部落集权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1.封建政权与封建制度
2.中央集权与地方权力
3.唐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2.科举制度的特点与意义
3.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提纲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商周时期的经济状况
1.商周时期的商业活动与贸易
2.铁器的出现与农业生产的改善
二、汉代的经济发展
1.汉朝农业生产的改进与繁荣
2.东汉时期的手工业与商业
三、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
1.唐代的农业技术与产量提高
2.唐代商业、手工业与海外贸易
3.宋代的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
以上是三个提纲的概要,每个提纲中都包含了古代中国的不同方面的内容。

可以根据这些提纲,深入了解和学习古代中国的历史。

提纲中的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展开和详细阐述,以丰富复习材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半期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半期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半期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2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4)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作用(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到2012年10月是63周年)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2、大典盛况54门礼炮齐鸣28响P4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P8一、稳定物价之战(米棉之战)二、土地改革(1950年6月—1952年底)1、开始的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没有改变,仍然是私有制)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意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朝美军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半期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2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4)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作用(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到2012年10月是63周年)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2、大典盛况54门礼炮齐鸣28响P4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P8
一、稳定物价之战(米棉之战)
二、土地改革(1950年6月—1952年底)
1、开始的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没有改变,仍然是私有制)
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
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意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侵朝美军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2、中国参战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参战时间:1950年10月
3、参战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4、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5、结束:1953年7月签定《朝鲜停战协定》。

6、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P15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
2、会议内容:
(1)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严重后果: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
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4、1958年两个失误出现的原因: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启示和教训: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②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P37
一、发动1、主要原因: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式。

2、开始的标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3、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3、“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

三、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四、评价
1、性质(实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
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所以必须根本否定。

2、严重后果(危害):1)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
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2)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
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3、启示和教训:①正确认识国情认识社会矛盾;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能再搞
阶级斗争扩大化;③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P42
(1)原子弹:1964年10月,新疆罗布泊(2)导弹:1966年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3)氢弹:1967年(4)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由“长征1号”火箭送入太空。

(5)海军和空军分别成立于1949年4月和11月。

(6)1966年7月1日开始组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我国导弹部队又称第二炮兵)
(7)“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

(8)“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P47
一、重返联合国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和国大会(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提出)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P48第二段
二、中美关系(“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1. 乒乓外交(1971年)
2、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中美联合公报》;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

3、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4. 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10课
创业年代的英雄:“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雷峰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P59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

1、主要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伟大意义: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最早实行的地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P61想一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它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三、对外开放P62图(根本目的: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经济特区5个:1980年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设海南省(最大的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14个:1984年开放
3、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1985年)
4、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5、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点—线—面)
6、对外开放(设经济特区)的好处:P64
①增强国内外的经济几乎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快地发展;②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P65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即“八六三计划”。

3、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到广泛应用。

二、教育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高校数量增加,扩大招生人数,设
立学位制度,发展研究生教育。

三、文艺体育成就:P67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矛盾文学奖设立;1991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开始实施。

3、1956年,陈镜开成为中国打破世界纪录的第一人;1959年,容国团首次获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4、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实现奥运零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