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内容部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词鉴赏教案篇一: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考点剖析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
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高考中鉴赏诗歌的形象类题目多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所刻画的某一形象的意义。
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
二、考题试做(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实战演练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赵汝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这首诗把诗人丰富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
【原创】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3课时 Word版
第三课时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①[清] 王士禛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
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②,沉沉大泽乡。
颍川汤沐③尽,空羡夥颐王④。
注:①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赐死”。
②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
③汤沐:即“汤沐邑”,借指封地。
④夥颐王:指张楚王陈胜,汉高祖称帝后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
(1)简析诗歌前两联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颈联中“寂寂”“沉沉”二词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狞猎时的雄姿与气概。
颔联写草原广袤苍绿,鹰隼振翅竟使云气飞扬。
此联表面写景,实则暗写傅公劲健勇猛、挟带雄风之状,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
(2)“寂寂”为“寂寥、冷清”之意,这里形容傅公旧里“寂寂”无闻,冷冷清清。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31份) 通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说阅读概述教学目标:.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人物描写的方法:()从描写的内容分: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分:①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②侧面描写(也就是间接描写).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①从人物描写切入。
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
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
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常见诗歌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朗诵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
3. 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课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分析与解读。
4.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 课前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首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感受与思考。
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以幻灯片或黑板为辅助手段进行讲解)a.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包括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
3. 课堂练习(35分钟)a. 教师提供两首经典诗歌,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简要分析。
b.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进行个人鉴赏分享,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与评价。
c. 课堂讨论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对诗歌的个人理解,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内涵。
4. 课堂总结与扩展(15分钟)a.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和思考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与复习。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与实践,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资源1. 朗诵录音: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
2.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教学讲解和展示。
3. 诗歌选集:教师提供的经典诗歌,供学生进行鉴赏分析与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与互动:观察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与表达。
2. 学生展示与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教学案 粤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借描写客观的“物”(松竹梅兰、山川草树、鸟兽鱼虫等各种物象)的特点(形态、色彩、特征或其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理想、志向、情怀或说明一定道理。(需结合诗句分析其外形和内蕴<神态品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特征: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高洁的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第三阶段:会表述
、要点准确
、符合规范
二.广东考试的总体趋势是:
①一般考查一首律师或两首绝句;
②一般设计为两问,两问之间呈由浅入深的梯度;
③赋分为—分;
④都比较明显地扣紧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来设题。
古诗词分类鉴赏
风花雪月皆有意,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关键词:客、次、旅、移、村、乡
边、塞、夜、思、怨、愁
常见意象:明月、鸿雁、笛、家书、梦境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
月——用月亮来烘托情思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词中的月亮是思乡、思亲的代名词。
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思想感情:思乡念亲,有家难归,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表现手法:渲染环境,寓情于景,即景抒情,比拟铺垫,虚实相生,对比抑扬,烘托映衬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判断诗眼,并熟练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赏析炼字炼句,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诗眼,剖析关键字词,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诊断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A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意思接近即可)考点说明内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E一、考点解读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以少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分析其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与精确性。
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二、考查重点1、对关键词语或诗句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诗眼的理解与品味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三、鉴赏指导㈠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新高考)现代诗歌阅读专题 第3节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 教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现代诗歌阅读学案第三节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导入学习】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的把握,是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从解读其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解题技巧】(一)解答炼字题1.提问方式:这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解答分析: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解答炼句题1.提问方式:某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全诗分析其表达效果。
2.解答分析:对于那些运用了很明显的表现手法的句子,可从表达技巧上找切入点;对于写景的描写性句子,可从景象特点上找切入点;对于那些暗示或表明作者写作情感基调的句子,可从表情达意上找切入点。
3.答题步骤:(1)解释该句意思(或描述该句意境)。
(2)重点分析该句中的精彩字词或所用技巧。
(3)总结意境,点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解答语言风格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3.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读文示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31份) 通用7
第三课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
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分)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①②④ . ①③⑥. ②⑤⑥ . 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广东省天河区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内容部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解析
第二学时【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 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具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裁减,她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⑴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⑵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起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①(其一)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②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①《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
②嫣香:指娇艳的花朵。
(1)本诗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3教案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3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对古代诗词中重要的或与主旨关联较大的字词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能够在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准确品味、体会诗人的用字之妙,遣词之巧。
3.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古诗词阅读或鉴赏中中积累语言,感受汉字之美,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重点:1.哪些字词是诗句的亮点,它对诗句有何作用。
2.重点字词表情达意的功能何在。
3.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对某一字词的理解。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某一重点字词的深刻意蕴。
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自己对某一字词运用之妙的独到见解。
教学方式:典型例题与趣味性相统一,以激发学生的炼字兴趣。
真题解读与方法技巧相结合。
鉴赏、比较、评价三者综合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贾岛与韩愈关于“推敲”的典故吧?这个典故形象地说明了古人创作的态度。
即字字锤炼,句句推敲,不能有半点的马虎。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都是古人炼字的典范。
古往今来,凡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无一不是锤炼、推敲的结果。
与之相反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写下了四万多首诗,但能够流传下来的,或者被人们记忆的,几乎没有一首。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凡是行文作诗,必须字字推敲,寻找出最能表情达意的字词,不得有半点侥幸的思想,否则,就会和乾隆皇帝一样,千言万语,不敌一字。
下面,我们就从推敲的角度来解读古诗词。
二、展示PPT,看看高考题是如何考查炼字的。
注意PPT上有关高考真题的答案与解析思路。
三、区分炼字与诗眼词眼的关系。
炼字与提炼诗眼词眼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所谓炼字,就是对诗词中的某一句的某一字词作深入的理解,体会其遣词造句之妙,而诗眼词眼的提炼则是对整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那一个字词作深入分析,体会它在全诗中的地位及其对诗词主旨思想表达的作用。
二者并不一致。
但是,有时,一首诗词的重点字词有时也可能是一首诗词主旨思想表达的关键。
广东省高中语文复习学业水平测试第2部分专题2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考纲展示考情分析《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考查方式命题重点考查方向综合性选择题主观简答题古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综合性选择题(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晚菊和蔗泉观察①韵[清]袁枚千红万紫尽漂流,开到寒花岁已周②。
晚节不嫌知己少,香心如为故人留.影摇落叶东篱短,帘卷西风小室幽。
白发渊明谁作伴?一枝黄雪满庭秋.【注】①蔗泉:熊蔗泉,袁枚好友。
观察:官名,清代对道员的别称.②周:完。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岁末时节菊花凋零、衰败的样子。
B.颔联将菊花人格化,写其“晚节”和“香心”。
C.颈联化用典故,营造出冷寂、静谧的氛围。
D.尾联用了设问,内容上呼应了颔联的“知己"和“故人”。
A[A项,曲解文意。
首联描写了“菊花凋零、衰败的样子”错误。
首联是写万紫千红的花卉大都随风飘逝,而只有菊花在寒冬里依然绽放,时光飞逝,一年又要过去了.这是在赞菊花。
其余三项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设题的,分别运用了拟人、化用典故、设问的表现手法。
][解题技法指导]一、了解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点主要是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命题人主要从4个角度进行设误。
二、掌握诗歌鉴赏选择题的答题步骤1.读懂诗歌疏通诗意,读懂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选择题的前提。
2.逐一比对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聚焦比对,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3.综合比较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当堂即时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示秬秸[注]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广东省天河区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内容部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解析
第二课时【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答复下列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⑴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⑵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南园十三首①(其一)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②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①《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
②嫣香:指娇艳的花朵。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例题赏析】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文解释】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诗文赏析】唐代前期,国力强盛。
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
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的她在看到陌头的柳色之后反引起了一怀惆怅:青春易逝,韶华虚度,独守空房的寂寞与无奈,这一切怎能不让她因为让丈夫去「觅封侯」而后悔呢?此诗含蓄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瞬间微妙的心理变化。
是闺怨诗中上乘之作。
【例1】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4分)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
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
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
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简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⑴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案:这是一首题画,共诗八句,前四句承题描写竹石牧牛,后面四句抒情,表达了作者观画后的感想,因此这首诗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⑵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案:这里考“竹石牧牛”意象的象征含义,答案尽可自己分析。
不过要揭示这些物象的内在精神。
结合诗前的小序“甚有意态,戏咏”可知,在作者心目中,竹、石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竹残,都是作者所不愿意见到的。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恋爱。
或者说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
四、规律总结1.常见题型:“写了什么内容(或几个层次,并作简要分析)”“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生活态度)”“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2.答题格式:⑴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或“寄寓、揭示”)什么感情(或主旨)⑵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评价(总分总式)3.答题要领: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例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元] 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后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4分)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例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②怜皇树③,不学荆州利木奴④。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
②楚客:屈原。
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
③皇树:橘树。
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
④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请简要分析诗歌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中的“若教坐待成林日”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人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表明他种橘树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而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
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橘树的喜爱之情,更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
(2)示例一:我认为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
无论是首联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橘树的喜爱之情;颔联更是通过用典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因而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这正是作者在贬谪后坚守节操的旷达体现。
示例二:我认为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人被贬柳州,无论是写现实的还是写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自比更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
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橘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被贬谪的时日已久,也许难以再被重用,要在这柳州终老一生了。
【例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越山见梅吴文英①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②空山暮。
注:①吴文英:南宋词人。
一生未第。
②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了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词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首词通过描写在凄寒的暮色中的一株瘦削的素梅,表达了词人仕途坎坷,无人赏识,内心愁苦、凄凉、孤寂的情感。
(2)尾句写行人离去,梅花凋落,悠扬的笛声在山中回荡。
营造出了凄清、悠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表现出“清疏空灵”的特点。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