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四节文言句式五大类型课件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四节文言句式五大类型课件

必”等副词表判断,用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非”表否定判断 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字句
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即时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 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 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 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 医。
高考总复习
第 4 节 文言句式五大类型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需掌握的 4 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其他如状语后置、主 谓倒装等高考翻译时不作要求这 4 类句式与固定句式是翻译题中对 有关句式的要求和采分点。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动词“是”来表 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技巧——古诗选择题的选择策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技巧——古诗选择题的选择策略

2.识别掌握诗词的艺术手法 要识别掌握诗词的艺术手法,如比喻、借代、衬托、用典等,否则就很可能错 误理解诗句,陷入命题设置的误区。例如,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第四句 “下笔春蚕食叶声”,如果不懂得句中的“春蚕食叶声”是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 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以动衬静,形象地描 写了考生们紧张严肃的答题情景,那么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又如,苏轼《送子 由使契丹》的尾联“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中用到的唐代李揆的典故, 对正确理解全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若不懂得典故内涵和使用典故的目的, 答题时就很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因此,只要是选项中出现了“技巧”术语,一要判 断它是否准确,二要揣摩其背后真正的含义。
3.设误细微 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 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4.读懂助手 虽说解答该题要全面、细致地阅读诗歌,但有时是边阅读边判断思考,无论是 选择恰当的或不恰当的,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多数选项内容 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诗歌的过程,题目答对了,诗歌 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因此,它是帮助理解诗歌的极好的“拐杖”,更有助于下一道 主观题的解答。
解析 “青春年少”和“与……形成对比”错,诗中“青春”指春天,它与“白首” 只是形式上的对仗,不是意义上的对比。杜甫有诗句“青春作伴好还乡”。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技巧——高效突破古诗比较鉴赏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技巧——高效突破古诗比较鉴赏题

三、表达技巧异同比较题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其二)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题米元晖山水
[明]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②神灵集③。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四、思想感情异同比较题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答案 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杆来抒发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 不同点:①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词人 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②辛词愁更浓,蒋词愁略淡。
方法点拨
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 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 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 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 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答案 秦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 境,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黄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 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出积 极豪迈的情怀。

2019届高三语文专题重难点突破: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专题重难点突破: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3模2真+技巧点拨)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重难点突破必备参考资料诗歌鉴赏13.L2018·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答案]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第一小题时,可先说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解答第二小题时,可先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然后再分析达到了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诗歌赏析】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早年曾同范仲淹一起防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先后出知扬州、定州、并州。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共采集著名唐诗宋词元曲等七万余首,包含先秦,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诗,宋词,辽,金,元朝,明朝等作品,一起来做一下 x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创新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吧~1. (20×× ·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 题。

旅居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土(1)请简要讲解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环绕首联来写的。

答:(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答:解析 (1)答复下列问题,注重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与首联的关系。

先分析颔联的详细内容,上句写安南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还 2)答复这个问题,可以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两个角度分析。

写作手法方面,《旅居安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成心夸张安南与京都的间隔; 《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比方“南”“北”的反衬,人、水的反衬等。

抒发情感方面,《旅居安南》主要表达的是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渡湘(2)不同点:《旅居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2. (20××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故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上李邕①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

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

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

①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描绘“大鹏”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一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震荡沧海的大鹏形象。

B.李白充满幻想、非常自信,在诗中以大鹏自比,告诉李邕,你别看我年轻,可我满腹才学,终有一日将大鹏展翅,成就一番伟业。

C.后四句转入正题,表面上只是指责世人,措辞较为委婉,实则可以说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世俗之人”,也暗指孔子。

D.“殊调”“大言”指李白的那些不凡言论和豪言壮语。

意思是说我的宏大抱负不被那些凡夫俗子所理解,还常常遭到耻笑。

2.最后两句,李白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体现了李白怎样的个性?【答案】1.C 2.这两句既是对李邕的揄揶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体现了李白高度自信、傲视权贵的个性。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有误,《上李邕》一诗是作者写给李邕的,表面是指斥“世人”,实则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世人指“世俗之人”,也暗指李邕;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上李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诗作。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阅读 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阅读 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方法指导】形象特点比较两注意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坚贞。

2.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典例示范】典例(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解题思维]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课件:古诗鉴赏(共22张PPT)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课件:古诗鉴赏(共22张PPT)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 析。
2016. 内宴奉诏 曹
3卷 作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 √ 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2015. 发临洮将 岑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 √
考题
根源课文
课后作业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 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 哪里,并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 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
散文选
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
《苏幕遮》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
周邦彦 如何理解王国维这个评价。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 必修三
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 《登高》
一句的精妙之处。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 比较鉴赏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
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 比较鉴赏
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 别人的看
杜甫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 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来?试 做分析。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 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 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 说明你的理由。
古代诗歌 散文选 《蜀相》
杜甫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 闹”,著一“闹”字而境界 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 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 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 为什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29张)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29张)

[分析 1]
C 项,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
诗歌创作的意思。 错误类型:____________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类型:望文生义 分析:如果照看题目,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就能明白:白居易在诗中称呼 李绅为“短李”是一种戏谑,没有不认可李绅的诗歌创作的意思。
①明技巧:指出诗歌所 运用的描写、抒情等表 达方式及特点。 (重点关 注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动静结合、视听结 合、白描等) ②释运用:结合诗句阐 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 用的。 ③析作用:简析该表达 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 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 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要点 ①明技巧:明确指出诗 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重点关注比喻、拟 人、借代和夸张) ②释运用:结合诗句阐 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 是如何运用的。 ③析作用:指出运用此 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 果。(如对形象刻画、意 境营造、情感表达的作 用)
满分感悟 拟人。 (要点 ①)将“垂 杨”和 “春”人格 化,(要点 ②)表现了 “垂杨”对 “春”的依 恋和不舍。 (要点③)
三、主观题型——从命题到答题的突破 对于古代诗歌阅读题,很多考生常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他们往往乱答一 通,答题答不到点子上。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审题不细,找不准思考方向;积 累不够,不能迅速检索相关知识。编者将古代诗歌中的“常考题型、常见设问、 审题定向、答题要点、满分感悟”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归纳汇总,旨在教给考生在 考场上快速“锁”定设问,“审”定方向,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要点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纯洁美好的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氛要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并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

观看ppt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真题演练(投影PPT)演练体悟古诗形象知识梳理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方法探究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人物形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物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物象题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志向、节操等)。

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景物形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诗中景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景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对找出意象题,直接答出即可,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推荐作品之《国殇》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29张PPT)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推荐作品之《国殇》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29张PPT)

议一议
诗歌中哪一句最震撼你?
“旌蔽日兮敌若云”是说敌人的旌旗 遮天蔽日,他们人数众多,远远超 出了我军之上,像是被狂风驱赶的 满天乌云,黑压压地向我方阵地涌 了过来。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敌人的 强大、声势的凶猛,以反衬楚国将 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也是用浓笔重 墨,描绘出了浓烈的战场气氛:天 昏地暗,日月无光。增强了全诗的 悲壮色彩。
这个时期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楚怀王、顷襄王父子昏庸,楚国接连大 败于秦,丧城失地,损兵折将,损失惨 重。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光荣爱国主 义传统的人民,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 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 决心,产生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的口号。
《国殇》是为悼念死难的烈士而作的祭 歌。但屈原所写的这首祭歌不仅仅是为 了祭悼亡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用 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 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 辱,以振兴楚国。
悲壮
细读知方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因气求声,吟咏诗韵
缘事明情
借助战况叙写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情感
细读知方
作者是分几个层次来描写这场激烈的战斗的? 战前、战中、战后
“操吴戈兮被犀甲”一句处于全诗开头,有何作用?借用“吴戈”、“犀甲”二词
,是不是要说明楚军装备的精良?

是为了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为下文牺牲之壮烈打基础。
文中也有“横万里”、“吊群山”等气象苍莽的词句,但只是用来
形容“悲”、“恨”的深广无穷而已,决不能给人以鼓舞斗志的力

量。梁简文帝萧纲的《祭战亡者文》曰:“降夫既旋,功臣又赏。班荷元勋,
后 部
苏逢漏网。校尉霑荣,属国蒙奖。独念断魂,长毕灰壤。膏原染刃,委
骨埋泉。徒闻身没,讵辩名传。”(《艺文矣聚》卷三十八)

高三语文 《古典诗词鉴赏》精品教案

高三语文 《古典诗词鉴赏》精品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必备——古典诗词鉴赏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才能是语文阅读才能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根底,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才能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才能,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展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展鉴赏。

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才能的考察,主要是通过详细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表达的。

考察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察,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

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21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

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场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

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那么或者者寄情山水,或者者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者者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那么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那么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

近五年选取的唐诗有首25,占诗歌考题总量的近1/3.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

这一点,从2021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得到验证。

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题。

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68张)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68张)

②“为赋新词”指为写一首新词。
小题微练 1.(2019·四川省眉山市办学共同体联考)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 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⑨。
【注】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 位卑的寒士。②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③ 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④荫: 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⑤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 蹑:履、登。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⑦“地 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 矣。⑧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 日磾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 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 叶:七代。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粱,比喻衣食生计。星鬓,发白的 头发。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 星星白发。
黄仲则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的诗歌,也大多 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客中闻雁》虽然是诗人黄仲则年少时写的 作品,但是却没有少年意气风发的气度,而是充满老气横秋的惆怅。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②。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④,荞麦花开白雪香⑤。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⑥。 【注】 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 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 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③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 声响。④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⑤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⑥原树:原 野上的树。原,原野。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学案43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

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2021 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0 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62张)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62张)

【译文】 有点凉的深秋之夜,有一个老头悠闲自在。吹灯后迟迟才躺下睡觉,秋 雨声中渐渐入眠。火盆的火已经灭了,加点火,烤烤被子。早上天晴了有些 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树叶霜打成红的了。 【赏析】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 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 形象。
【译文】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清 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眼看着秋 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 鲜艳,永不褪色。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 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 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 “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 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 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 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两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 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 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自然使诗人更感到寒气逼人。运用 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次句点明人 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微点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
1.(2019·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必备——古典诗词鉴赏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

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

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

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

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

近五年选取的唐诗有首25,占诗歌考题总量的近1/3.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

这一点,从2004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得到验证。

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题。

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

这一时期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尤其是以诗经、汉魏六朝的写景、状物和叙事诗歌为代表的诗歌,在“言志”方面或是“状物”、“绘景”方面均有可考之处。

知识点考查纵观09年高考诗词鉴赏试卷发现有如下特点:1.除个别省市(如北京)有选择题外,基本上都是主观表达题形式,分值有递增之势,许多省市把分值增加到8分,所以诗歌鉴赏题不容忽视。

2.题材以唐诗为主(如全国卷1、2、天津卷、江西卷、山东卷),也出现过宋诗(如四川卷、福建卷、辽宁卷、湖北卷)词(如北京卷、江苏卷、浙江卷、宁夏卷、)和元曲(如安徽卷、重庆卷);以名家为主,但不是代表作。

3.近年来,常常把两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赏析。

如:(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

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5分)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

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结句“梦里寻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真题精析1.(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鉴赏】这二十八字。

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

可以想像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

“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

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

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

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

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

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

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

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

“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2.(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赏析】: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

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

“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

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

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

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

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

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

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

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3.(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