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专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中国现代史(共8套有解析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中国现代史(共8套有解析新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下列属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的是()①中共八大的召开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2.“文化大革命”十年指的是() A. 1956~1966年 B. 1960~1970年 C. 1966~1976年 D. 1967~1977年 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并取得了举世公认成绩的十年是() A. 1949�1959年 B. 1953�1963年 C. 1956�1966年 D. 1966�1976年 4.1953年4月3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部长邓子恢在会上()A. 号召在全国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 批评了当时互助合作运动中发生的急躁冒进的偏向 C. 嘉奖了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教授 D. 肯定了广东在经济特区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5.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词语,如当前流行的“正能量”、“微信”、“范儿”等等。
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你判断一下,下列不属于1953―1956年的流行词汇是() A. 生产合作社 B. 赎买 C. 集体化 D. 大包干 6.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
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 “大跃进”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人民公社化运动7.“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种民谣应该出现在哪个时期()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 8.在“感动中国”人物中,与“会战石油,艰苦创业”这一描述相符的是()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雷锋 9.口号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状态。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靖康之变是北宋结束的标志B.岳家军纪律严明,维护了南方的稳定1141C.年宋金议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女真族在中原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2.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某一阶段的政权更替,与①相关的史实是()A.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B.岳飞抗金,经济重心南移C.灭辽和北宋,迁都中都D.统一全国,建立行省制度3.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提到“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其中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下列哪一组人物()A.李渊赵构铁木真B.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C.李隆基赵构忽必烈D.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4. 你认为研究原始社会历史最可取的证据( )A.历史遗迹B.史书记载C.传说D.影视作品5. 观察图片,我们可以探究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手工业的发展B.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C.古代人的服饰特征D.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6. 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379缗的地税。
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政府缴纳1553缗的地税。
这主要是因为()A.王安石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B.方田均税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C.政府借变法向地主们勒索财富D.王安石把政府土地分配给地主耕种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场“商业革命”突出表现在()A.商人的出现B.大量集市的出现C.纸币的出现D.商帮的形成8. 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宰相B.分化事权C.设置通判D.控制禁军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9.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024届中考历史第一轮百题挑选过关专项练习——中国现代史(含答案)
2024届中考历史第一轮百题挑选过关专项练习——中国现代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B. 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一届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这次参战( )A. 涌现出黄继光、雷锋等英雄人物B. 体现了红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C.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D.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3.某校以“魅力家乡·辽宁之行”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
在参观沈飞航空博览园时,同学们看到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中国能够成功试制歼击机得益于A. 土地改革的进行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 经济特区的建立4.1956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中写到:“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
”这篇社论报道的是()A.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C. 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下图是《1978-2008年间我国进出口情况统计图》,其中2001年后对外贸易趋势发展主要得益于A.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D.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7.如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 )时间(年)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41965国内生产总值1030.71071.41312.31447.51470.11232.31162.21248.31469.91734(亿元)A.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B.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C. 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D.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8.“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段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 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B. 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C. “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D. “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9.下表是195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统计表,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类别钢产量发电量机床产量1957年535万吨193亿度 2.8万台比1952年增长296%166%104%A. 土地改革的开展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 抗美援朝的胜利D.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10.2024年1月,太平洋岛国瑙鲁宣布与中华台北当局“断交”,至此,8年“断交”10国,中华台北当局所谓“邦交国”只剩下12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世界卫生组织自2017年起连续六年拒绝中华台北参加世卫大会。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们了解中古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是()A.秦王扫六合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D.官渡之战2. 三国时期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过渡时期。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吴、蜀、魏C.蜀、魏、吴D.蜀、吴、魏3. 胸怀大志,能激发人的自觉行动。
东晋的祖逖“闻鸡起舞”,其志向在于()A.恢复中原B.社会改革C.富国强兵D.教化黎民4.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A.陶潜的诗B.王羲之的书法C.顾恺之的画D.云冈石窟的浮雕5.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6.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
观察如图所示,是下列哪一位政治家的贡献()A.西晋司马炎B.东晋司马睿C.前秦苻坚D.北魏孝文帝7. 下列政权中,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东晋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8.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蜀、东晋、隋B.蜀、东晋、元C.东汉、东晋、北宋D.蜀、西夏、元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9.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
他的主张是“无为而治”。
错误:________订正:________10.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考专题分类】中考历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专项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现代史-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属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的是()①中共八大的召开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A. ①④B. ①②C. ②④D. ②③2.“文化大革命”十年指的是()A. 1956~1966年B. 1960~1970年 C. 1966~1976年 D. 1967~1977年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并取得了举世公认成绩的十年是()A. 1949﹣1959年B. 1953﹣1963年 C. 1956﹣1966年 D. 1966﹣1976年4.1953年4月3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部长邓子恢在会上()A. 号召在全国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 批评了当时互助合作运动中发生的急躁冒进的偏向C. 嘉奖了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教授D. 肯定了广东在经济特区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5.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词语,如当前流行的“正能量”、“微信”、“范儿”等等。
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你判断一下,下列不属于1953—1956年的流行词汇是()A. 生产合作社 B. 赎买 C. 集体化 D. 大包干6.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
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 “大跃进”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人民公社化运动7.“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种民谣应该出现在哪个时期()A. 土地改革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8.在“感动中国”人物中,与“会战石油,艰苦创业”这一描述相符的是()A. 王进喜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雷锋9.口号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状态。
中考历史章节考点练习:中国现代史(4)【含答案解析】
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到题后的括号中)1.(2019·江苏南京)“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册封达赖、班禅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向四方,赞歌更嘹亮。
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
”著名歌唱家吴雁泽的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表达了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那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A.藏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D.彝族3.右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洗刷了百年的耻辱B.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C.“一国两制”的实施是成功的D.“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4.(2019·湖北荆州)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
”这些评论说明了()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5.邓小平曾在不同的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抄、舞照跳、马照跑”。
这是说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原有的不变()A.政治制度 B.法律制度 C.生活方式 D.金融地位6.(2019·山东临沂)2019年4月2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海基会举办的纪念某一事件20周年茶会上指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
该事件是()A.“三不”政策的调整 B.汪辜会谈C.八项主张的提出 D.海基会的成立7.(2019·贵州安顺)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C.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8.(2019·江苏苏州)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③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④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A. ②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改革开放前人民“衣”的表现。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是改革开放后人民“食”的变化。
是改革开放后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
④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是改革开放前人民“食”的表现。
故选A。
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据此,你认为“中国梦”()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⑧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指出“中国梦”的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由此可判断,“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大国之梦,西方大国的强大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奴役和掠夺的基础之上,而中国走的是和平之路。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一个富强的中国有着“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故①③④正确。
“中国梦”同冷战时期的苏联大国梦是不一样的,苏联是想通过控制其他国家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中考历史 世界近现代史命题解析(第24-25题)复习 新人教版
再次,第23题一般考查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但也要关 注近代与现代的结合点,如近现代外交、近代化(工业化)、 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思想理论等。
二:中国现代史命题预测
考点1:考查美国三位伟人、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战后美国经济特点 和原因
情?(2分)
分值分布 占全卷的20%—24%,即10—12分
历年中考选择题、非选择题必考,选择题8个题,非 考查形式 选择题第24题和第25题。
考查内容
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近代思想相结合。 2.18世纪和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经济大危机和美 德日应付危机的政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腾飞。 3.科学技术和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下的国家。 4.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 极化。 5.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结合中国史 。 6.英、法、美、德、日、俄的历史,和中国史结合。
图一:遣唐使船
图二:1871年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港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历史,把日本的大化革 新、明治维新及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内容进 行整图三合:20,世纪综50-合70年考代主查要,属国图四别:日史本国。民生到产目总值前增长为示意止图, 世界资本主主义要国家国经济家增英长率、柱状法图 、美、日、俄、德的国别 史((在12))1遣8大唐71使年题对日日本中本使都社团会赴有的欧发美所展参产观呈生的现了主什要,么目影的只响是?什有(1么分?德)(1分国) 史在2013年 考了卡尔·本次,尚未系统考查。 (3)依据图三、图四,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分)
(2014年·河南) 24.请把以下关键词组合起来,用80-120字的 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 (要求:史实正 确,语句通顺, 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 1848年、 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 国际工人运动。 【答案】略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关于中共军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井冈山会师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中国工农红军由此诞生B.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D.三大战役宣告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2.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前行的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八七会议②秋收起义③井冈山会师④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3. 周恩来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中建立了卓著功勋。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②领导发动南昌起义③发动西安事变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⑤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4.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
其中,长沙籍代表是A.毛泽东B.李达C.何叔衡D.董必武5.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格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A《新青年》出版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B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完全统一全国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A.AB.BC.CD.D6.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读图:该图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现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教权高于皇权B.皇帝是由教皇任命的C.神权凌驾一切D.教皇和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2. 为研究《查士丁尼法典》、“十字军东征”和“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历史知识,需要查阅的著作是()A.AB.BC.CD.D3. 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以下对法兰克王国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克洛维建立,是雅利安人建立的王国中最为强大的B.信仰基督教,通过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确立封建制度C.查理曼帝国时期用“什一税”控制教会势力的发展D.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为德意志、法兰西和西班牙4. 经过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改革以后,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这一制度()A.以政教合一为基础B.以城市自治为核心C.以中央集权为特色D.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5. 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力。
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B.教皇控制的领地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D.领主控制的庄园6.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以下对西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得到教皇和国王的支持B.拥有自治权利C.课程设置的完全自主权D.享有司法特权7.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文化,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1858年5月,穆拉维约夫接到沙皇指令,率两艘炮舰赶到瑷珲。
谈判一开始,俄方拿出单方面拟好的条约草案,宣称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属于俄国。
”上述材料提到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式主要有()①武力逼迫②外交威胁③直接侵占④以物换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潮流同步的是()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 永安建制C. 洪仁玕《资政新篇》D. 创立拜上帝教3. 宣布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出自(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四洲志》D.《天朝田亩制度》4.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B.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5. 180年前的一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以传播D.摧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7. 如图为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示意图。
中考人教版历史复习专题训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解析版)
中考专题复习训练: 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跟着市场经济确实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起的新惹祸物包含()① 持证上岗② 就业培训③公然招聘④ 人材市场自主择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进入新期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停提高。
以下现象能表现的是2.()① 肉食、副食品、果品花费比率增添,衣饰多样化,时装流行② 居民中自费旅行,参加各样娱乐、健身活动的愈来愈多③ 笔录本电脑、手机日趋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个人车愈来愈广泛④ 自谋职业,下海经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③3.以下事物和现象表示当时中国还没有进入改革开放期间的一组是()A. 个体户、身体证、挪动电话、豪华小区B. 银行卡、互联网、个人轿车、出国旅行C. 粮票、布票、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D. 模特、快餐、安居工程、菜篮子工程4.50 年月看阳光,70 年月看墙上(钟表),80 年月看手上(腕表),90 年月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应了( )A.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 时间观点的加强C. 通信手段的进步D. 花费观点的变化5. 2019 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员工能以成本价买到适合的住宅。
这是由于我国实行了()A. “安居工程”B. 养老保险制度C. 医疗保险制度D. 就业制度6.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饰方面的特色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目有限B.色彩和款式也很单一C.大家都衣着一模一样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色线7.为达成“努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专题学习,小雪同学在互联网上采集的有关新闻资猜中,不切合要求的是()A. 河北失业保险费率三连降B. 京津冀 47 家医院开通医保异地结算C. 保定现军用直升机为建军90 周年阅兵排演D. 河北新增9. 5 万人参加公司员工养老保险8. 进入新期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停提高。
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专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下图是张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自主学习单局部,据此判断,这堂课探究的历史人物是()A. 魏源B. 张之洞C. 严复 D. 张謇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 北京大学B. 清会大学 C. 复旦大学 D. 京师大学堂3.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媒体,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A. 《申报》B. 《万国公报》 C. 《民报》 D. 《新青年》杂志4.阅读下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C.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D.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5.下列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A. 李大钊——江南制造总局 B. 孙中山——指挥武昌起义C. 严复——发起公车上书 D.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6.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7.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A. 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B. 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C. 《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D. 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8.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的称谓不可能有( )A. 先生 B. 某君 C. 老爷 D. 同志9.近代中国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①发展本国经济②救亡图存③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④讴歌光明、鞭挞黑暗A. ①②B.②③ C. ③④D. ①④10.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是( )A. 《义勇军进行曲》B. 《毕业歌》 C. 《铁蹄下的歌女》 D. 《黄河大合唱》11.1913年北京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
高考历史总复习学案练案一体化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讲解全面 习题详解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总复习学案练案一体化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解全面习题详解新人教版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点1. 地域:由于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于各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 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
近代时期,中西方文化、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
3. 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较快,但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4. 动力: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二、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1. 西方物质文明、生活方式的影响。
随着西方列强政治经济的侵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也移植到中国内地,强烈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习俗。
2. 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变化。
3. 政治局势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获得了更多自由和平等的地位。
4. 国家政策的影响,如民国政府颁布的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新中国颁布的《婚姻法》。
5. 科技的进步,科技发展不仅使物质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使人们的生活用品更加丰富,而且直接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三、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 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向西方学习,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产物,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客观需要和产物。
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人教版中考历史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社会生活 专项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专项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是()A.绿色食品B.出门旅游C.凭票购买D.提前消费2.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职工养老保险制度B.职工失业保障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职工医疗保险制度3.对联折射出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泽东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5.如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7.“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桥”指的是()A.钱塘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C.南京长江大桥D.川藏、青藏公路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
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是在()A.19世纪末B.20世纪末C.21世纪初D.21世纪中期9.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A.经济发展水平低B.人口多,耕地少C.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D.政府提倡节约粮食10.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是()A. 绿色食品B. 出门旅游 C. 凭票购买 D. 提前消费2.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职工养老保险制度B. 职工失业保障制度 C. 职业培训制度 D.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3.对联折射出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A.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泽东B.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A. 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C. 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 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5.如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D.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A. 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C. 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 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7.“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桥”指的是()A. 钱塘江大桥B. 武汉长江大桥 C. 南京长江大桥 D. 川藏、青藏公路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
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是在()A. 19世纪末B. 20世纪末 C. 21世纪初 D. 21世纪中期9.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 经济发展水平低B. 人口多,耕地少C. 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D. 政府提倡节约粮食10.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
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A.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C. 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11.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①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②减轻医院的负担③使人敢看病,看得起病④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12.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 )A. “安居工程”B. 养老保险制度 C. 医疗保险制度 D. 就业制度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 衣着丰富多彩B. 食物匮乏单调 C. 自驾出游流行 D. 上网淘宝购物14.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列调控措施中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是( )①积极支持和扶持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②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增发物价补贴,提高劳动者收入③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压缩投资规模④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15.下列哪个名词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A. 公开招聘B. 公费医疗 C. 公交优先 D. 绿色食品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30分)16.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材料一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材料二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现代流行服饰变迁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
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
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
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
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
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未来中国)不但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和“有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综合题(共1题;共20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邓小平材料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变化。
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和艺术日益繁荣,现代荧屏丰富多彩,体育事业日益走向世界……时下,先进的中国人,喜欢上温馨的感恩节,爱上圣诞,更是钟情于浪漫的情人节……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似乎越来越淡。
(1)依据材料一归纳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举两例说明。
(3)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什么样的文艺发展方针?用一句话概括我国体育事业的现状。
(4)从材料二我们还可以看出,“时下,先进的中国人”遇到怎样的“纠结”?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C项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的现象,符合题意,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答案C解析分析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在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向成熟迈进,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ABD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C职业培训制度属于就业制度的内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泽东说的是新中国的成立;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是文革时期的历史史实;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史实;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富裕起来,农民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以学生喜欢的春联为素材命题,形式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乐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兵之路,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的贫困落后。
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就业制度的认识。
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就业制度的认识。
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认识。
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于是出现了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BCD与题意不符,故选A.6.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打破了传统的分配工作和“铁饭碗”人们开始自主择业。
随之“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人们就业制度的变化。
7.答案B解析分析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
1957年10月,全长1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衣食住行的变迁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一子目衣食住行的变迁的内容中:“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据此可知,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衣食住行的变迁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衣食住行变迁的情况、原因。
9.答案A解析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
点评考查食物的变化10.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可知在计划经济时代,因为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都加以控制,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供应丰富,满足人民的需要,各种票证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1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