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学科社会调查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和更新,品德与社会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品德与社会教育旨在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技能,还要具备人格修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进行探究。

一、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小学品德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地说,小学品德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对学生情感认知的塑造:小学品德教育是对学生情感认知的塑造。

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较高的情感认知能力,包括情感稳定、情感应对、情绪认知等,这些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情感发展和情感调节非常有益。

2.对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塑造:品德教育还可以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塑造。

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了解道德规范,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对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在品德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自我管理,还要学会与社会沟通并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技巧。

4.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品德教育也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

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认知、情感、道德等方面得到发展和改善,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社会教育的特点和实施形式小学社会教育具有多个方面的特点。

如具体的实施形式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案例,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取有关社会知识与技能,收获方面有:1.掌握生活技能:让学生对身边的人物,事情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获得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如做饭、修理物品等。

2.结识多样化的人际关系:社会教育可以让学生与不同背景、不同人群建立起多样化的人际关系,从而帮助他们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3.提高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教育,学生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为自己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思品教学实践报告(3篇)

小学思品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小学思品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思品教学,本人在本学期进行了实践探索,现将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践内容与方法1.实践内容本学期,我围绕小学思品教育大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我国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关爱环境。

(3)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4)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实践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观念。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情感,培养同理心。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社区、企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成果1.学生道德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本学期的思品教育,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纪守法。

2.学生法治观念增强通过法制教育,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挑战。

4.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了解了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感。

(2)法制教育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3)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效果不明显。

2.改进措施(1)加强道德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调研报告

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调研报告

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调研报告一、引言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实践社会科学知识,锻炼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希望从多个方面了解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情况,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调研目的1、了解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2、了解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教学情况;3、了解学生社会实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4、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调研方式我们选择了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观察课堂教学等方式。

四、调研结果1、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我们在多所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都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参与公益活动、参观工厂等。

学生们普遍认为这些实践活动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能够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教学情况在观察了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教育课程后,我们发现,目前的社会实践教育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

但是大多数学校在社会实践课程方面缺乏系统规划以及专门教师指导,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学生社会实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对知识的学习更有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

这些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改进建议1、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育体系学校应该着力打造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课程,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社会实践教育的价值认知,树立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社会实践教育的师资力量培养和选拔,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注重社会实践课程规划学校应该注重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将社会实践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教育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品德教学社会实践(3篇)

品德教学社会实践(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我校组织了一次品德教学社会实践。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品德知识,提升品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我对本次品德教学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1. 社会需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品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2. 教育改革: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点。

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3. 学生现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了解我国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访谈:邀请优秀道德模范、社会工作者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品德故事和人生感悟。

3. 体验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快乐。

4. 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以“品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品德感悟。

四、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确定实践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联系实践地点和参与者。

2. 实施阶段: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体验活动等。

3. 总结阶段:组织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分享实践感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实践成果1. 学生品德素养得到提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我国历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学会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实践活动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实践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个性和社会发展。

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情感品德和行为品德。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品德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究可以通过班会、课堂、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班会中进行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究。

班会是学生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平台。

通过班会,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礼仪,如尊重师长、友善待人、讲卫生等。

班会也是学生交流心情、分享经验的机会,可以通过讨论一些具体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寻求解决办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

在课堂中进行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环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些道德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语文课上,可以讲述一些有道德含义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在数学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道德行为。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内化并应用道德规范,形成践行道德的良好习惯。

在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究。

活动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平台。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品德教育的主题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感受社会的温暖与责任,培养他们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这些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并促进他们对社区和集体的责任意识。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正是通过品德教育和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小学品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小学品德教育的目标小学品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品德教育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具体来说,小学品德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通过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正确的行为,在面对各种情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品德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社会的一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通过品德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培养他们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的意识。

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品德教育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品德行为的好处和重要性。

2.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阅读和讨论故事,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到正义、友善、勇敢等品德内容,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

4. 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让学生认识到优秀品德的价值和作用,并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小学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具体来说,小学社会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小学德育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一、引言社会实践是指对社会的深入观察和了解,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社会规律、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一种实践活动。

本次小学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是我们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进行社会调查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拓宽他们的视野。

本文将从活动的设计、过程和收获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活动设计在活动设计中,我们首先明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进行社会调查等。

接下来,在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后,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每天的具体活动安排和目标。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相应的问题指导,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参观社会组织在第一天的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当地的社会组织。

学生们参观了义工协会、老年福利院等,了解了志愿者的工作以及老年人的生活情况。

通过参观,学生们感受到了社会组织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了志愿者们的付出和奉献精神。

2. 开展社区服务在第二天和第三天,我们组织了学生们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学生们分成小组,到社区进行环境清理、宣传环保知识等。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自己对社区的影响力,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

3. 进行社会调查在第四天,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活动。

学生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交通安全、垃圾分类等,采访了周边居民和相关部门,了解了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通过调查,学生们懂得了问题的复杂性,也学会了动手去解决问题。

四、活动收获通过一周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收获了很多。

首先,他们了解了社会,认识到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重要作用。

其次,他们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学会了为社会做贡献。

再次,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懂得了集体的力量。

小学生德育社会实践报告

小学生德育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德育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社会,体验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以下是本次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道德问题日益凸显。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感受生活,提高道德素养,我们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德育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参观敬老院活动当天,我们组织学生们参观了当地敬老院。

在敬老院里,学生们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与老人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尊老爱幼的重要性,学会了关爱他人。

2. 清洁街道在街道清洁活动中,学生们分工合作,捡拾垃圾,清理小广告。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志愿者服务学生们还参加了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

他们为居民们送去了温暖的问候,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助人为乐,体会到了奉献社会的快乐。

4. 参观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在博物馆里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此次活动使学生们更加热爱祖国,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通过参观敬老院、清洁街道等活动,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道德的价值,学会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2.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生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帮助,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参观博物馆等活动,使学生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社会实践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学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社会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主要针对小学生和教师,内容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的种类、频率、内容等方面的情况。

实地观察主要观察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情况、参与情况等。

三、调研结果1.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种类和频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环保、爱心公益、安全教育、参观博物馆等。

其中,环保活动和爱心公益活动比较受欢迎,占比较高。

在参与频率方面,大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频率为每学期一次,也有一部分学生每月一次或者每周一次。

2.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情况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是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的。

活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有的是学校统一组织,有的是由班级老师和家长协作组织的。

3.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近九成的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他们的成长有帮助,特别是在社会情感方面的培养方面。

学生觉得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增加社会经验,培养了他们的关爱和责任感。

同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了解社会自然环境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不够规范,活动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一些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障较为薄弱,缺乏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和监督。

四、调研结论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德育调研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德育调研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德育调研活动社会实践报告一、调研背景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德育在社会现实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德育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德育调研活动,并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德育的意义和方法。

二、调研目的1. 了解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和德育管理等各个方面。

2. 掌握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德育活动的看法和评价。

3. 深入了解学校德育工作在学生中的实际效果。

4. 对德育调研活动中的相关方法和技巧进行实践。

三、调研过程1. 调研前期准备在进行德育调研活动之前,我们首先对德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并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工作。

我们了解了学校的德育目标和该校在德育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并对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了一定的了解。

2. 调研主体确定我们将调研主体确定为学生和德育工作者,其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德育工作者包括班主任、德育处老师和学校领导等。

3. 调研对象确定我们选择了在学校的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并向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以了解他们对德育的认识和看法。

4. 调研方式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发放问卷来了解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态度,访谈则是针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的,目的是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5. 调研结果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学生对德育的认识比较片面,大多数学生只是知道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但对于德育的实际内容和方式并不清楚。

(2)德育工作者对德育的理解和认识普遍不够深刻,对于如何真正做好德育工作还缺乏系统的方法和途径。

(3)学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夫,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世界,因此效果并不显著。

6. 调研反馈我们将调研结果向学校相关部门进行了反馈,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德育实践调研报告

德育实践调研报告

德育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实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学校德育实践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学校在德育方面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和效果,并借此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对象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研对象为学校中部分教师和学生,以及相关德育实践负责人。

三、调研结果和讨论1. 德育实践的开展基本上所有学校均有一定的德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班会、演讲比赛、德育课程和志愿者服务等。

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德育实践的特色不同学校在德育实践方面有各自的特色,如有的学校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的学校则重视德育课程的质量,注重引导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

3. 德育实践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德育实践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部分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一些学生对于德育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热情不高。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加强德育实践的科学性学校应加强对德育实践活动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活动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2. 提高德育实践的趣味性学校应注重设计德育实践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德育实践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4. 建立德育实践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实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记录。

五、参考文献[1] 陈维礼. 德育实践的意义与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17): 93-94.[2] 张阳. 德育实践的特点及发展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6): 225-226.。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方案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方案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方案研究一、引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实践教学则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社会,提高思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方案,希望能够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方案的教学内容分为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1. 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2)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3) 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自信、自立的培养;(4) 学生的情感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 社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参观考察社会机构和公共设施,如政府机关、医院、博物馆等;(2) 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务清洁、慰问老人等;(3) 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如参观农田、参与农耕体验等;(4) 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组织社团、开展项目等。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体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帮助他们思考和分析道德问题,增强思辨能力。

3. 实践活动法通过组织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评价方法1. 作业评价布置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作业,通过批改作业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辩论评价设置辩论环节,让学生就某一伦理道德问题展开辩论,通过辩论结果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大纲和教案;2. 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案例;3. 查阅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法规,提升教学水平;4. 确保教学场所的安全和整洁,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情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形成道德自觉、法治意识和个人品质的重要途径。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会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提升自身品德素质。

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实践的品质的基础,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认识、接受并实践合理规范和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念、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1.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单位、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各种规范和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区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还可以参与社区义务工作,为老人、残疾人提供帮助,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校本资源开发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开展品德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建立品德实践基地,如校园志愿者协会、家风教育展示馆等,让学生通过参观、实践等方式,感受品德教育的魅力,明确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3. 游戏体验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在虚拟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公平竞争等品德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组织班级参观工厂、博物馆、图书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知识和文化的魅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社区服务的机会;利用校本资源,开展品德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认识规律,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最新德育实践社会实践报告模板

最新德育实践社会实践报告模板

最新德育实践社会实践报告模板一、实践背景与目的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道德理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并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德育教育的成效。

二、实践过程与活动安排1.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清洁、绿化植树等公益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个人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 访问养老院:安排学生访问当地养老院,与老人交流,进行慰问演出,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3. 义教活动:学生自愿组成小组,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课后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传递知识平等的理念。

4. 公共安全宣传:与当地警方合作,开展交通安全、防火防灾等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5. 环保项目:参与河流清洁、垃圾分类等环保项目,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习惯。

三、实践成果与反思通过本次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在行动上体现了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在心灵上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他们在服务中学会了感恩,在帮助他人中体会到了成就感,在团队合作中增强了责任感。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活动前期的准备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活动的规划和学生的动员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成长和提升。

四、建议与展望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建议学校和社会机构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和机会。

同时,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设计实践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未来,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努力,使德育社会实践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的背景介绍:小学阶段是儿童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阶段,品德与社会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在这个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开始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探究和实践,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实践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这也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完善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深入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践,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道德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其次,小学生在品德和社会教育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薄弱环节,需要专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加以弥补和完善。

通过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品德和社会教育工作。

此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研究还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通过总结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参考,推动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关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希望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能够为小学教育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品德教育正是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德育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品质教育更是塑造他们健康人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道德品质教育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教育方法单一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方法,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讨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实践方法。

3. 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三、研究内容1. 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2. 道德品质教育理论模型的构建。

3. 道德品质教育实践案例的收集与分析。

4. 实践方法的效果评估与优化。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2. 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道德品质教育实践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实验研究法:设计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实践方法的效果。

五、研究阶段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框架,设计研究方法。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进行实证研究,收集数据,分析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分析实践案例,提炼有效的道德品质教育实践方法。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进行实验研究,评估实践方法的效果,提出优化建议。

六、预期成果1. 揭示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道德品质教育实践方法。

3. 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4. 发表相关论文,推广研究成果。

七、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以示严谨的学术态度。

]八、研究者简介[此处列出研究者简介,包括姓名、职称、研究领域等,以增加报告的可信度。

小学品德学科社会调查的实践研究

小学品德学科社会调查的实践研究

小学品德学科社会调查的实践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让学生通过探究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等观点都备受关注。

根据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教学活动的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当然社会调查就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

尽管社会调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必然要求,是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有效途径,但在现实的社会调查实践中,许多的社会调查都只是流于形式。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推动品德课教学的发展,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整个研究工作,我们通过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探讨研究方法等一系列举措,落实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实施:(1)研究“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内容设计;(2)研究“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3)研究“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途径方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的成效:★构建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体系、流程体系、方法体系,我们通过调查内容的选择,调查流程的确定,调查方法的运用,不但拓展了品德学科的教学内涵,更丰富了品德学科的教学形式,使社会调查对学生来说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

★提高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3——5年级的每位学生一学期至少参与了4次的社会调查,完成了至少4份调查表或调查作业。

他们在收集资料、信息处理、判断评价的过程中,社会调查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自动迁移;而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参议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培养了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促进了学校思品教研组的创新和发展,为年轻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级刊物发表,有4位老师的6篇论文在市、区级得奖;二位老师分获市、区级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二位老师分获市、区级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荣誉的取得是教研组成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课题的研讨更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小学品格教育实践研究

小学品格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小学品格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对小学品格教育实践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小学品格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品格教育的实施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品格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品格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在小学阶段,品格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品格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小学品格教育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品格教育,提高小学品格教育质量。

二、小学品格教育现状分析1. 品格教育重视程度提高近年来,我国对小学品格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学校加强品格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各地教育部门也纷纷开展品格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品格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

2. 品格教育内容丰富小学品格教育内容丰富,涵盖了道德、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

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3. 品格教育形式多样小学品格教育形式多样,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课堂教学是品格教育的主渠道,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品格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4. 品格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当前,小学品格教育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对品格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

此外,学校对品格教育的投入不足,影响了品格教育的开展。

三、小学品格教育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品格教育素养(1)组织教师参加品格教育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品格教育的认识。

(2)开展教师品格教育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鼓励教师参加品格教育相关学术研究,提升教师品格教育研究能力。

2. 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品格教育内容(1)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品格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

(2)开发特色品格教育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等。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品德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品德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增强品德意识,我校特举办了一次以“走进社区,体验生活”为主题的小学品德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增强他们的社区归属感;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3.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4. 增强学生的品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内容1. 社区参观: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设施、环境、文化等;2.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打扫卫生、照顾老人等;3. 互动交流:邀请社区居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生活经验;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5. 活动总结:总结活动成果,分享感悟。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一天2. 活动地点:学校附近社区3. 参与人员:我校全体五年级学生4. 活动流程:(1)早上8:00,学生集合,出发前往社区;(2)8:30-9:30,参观社区,了解社区基本情况;(3)9:30-10:30,参与志愿服务活动;(4)10:30-11:30,与社区居民互动交流;(5)11:30-12:00,分组讨论社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6)12:00-13:00,午餐及休息;(7)13:00-14:00,活动总结,分享感悟;(8)14:00,活动结束,返回学校。

五、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2. 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流程;3. 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如宣传册、志愿者服装等;4.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5. 与社区沟通,取得支持;6.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活动安全进行。

六、活动实施1. 活动当天,各班学生按照活动流程进行;2. 教师负责组织、协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3. 志愿者服装、宣传册等物资发放到位;4.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分享生活经验;5.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记录下来;6. 活动总结时,各小组代表分享感悟,总结活动成果。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解析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解析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解析在小学的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和改进等方面对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进行解析。

一、教学目标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3. 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尊重他人等良好品德;4.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5.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 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良好品德;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在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1. 讲述法: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传递道德教育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3. 观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评价和改进在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中,评价和改进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实践表现等方式进行。

改进的方法包括: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改进;2. 借鉴他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优秀经验,进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3. 加强教师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学科社会调查的实践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让学生通过探究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等观点都备受关注。

根据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教学活动的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当然社会调查就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

尽管社会调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必然要求,是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有效途径,但在现实的社会调查实践中,许多的社会调查都只是流于形式。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推动品德课教学的发展,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整个研究工作,我们通过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探讨研究方法等一系列举措,落实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实施:(1)研究“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内容设计;(2)研究“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3)研究“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途径方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的成效:★构建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体系、流程体系、方法体系,我们通过调查内容的选择,调查流程的确定,调查方法的运用,不但拓展了品德学科的教学内涵,更丰富了品德学科的教学形式,使社会调查对学生来说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

★提高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3——5年级的每位学生一学期至少参与了4次的社会调查,完成了至少4份调查表或调查作业。

他们在收集资料、信息处理、判断评价的过程中,社会调查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自动迁移;而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参议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培养了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促进了学校思品教研组的创新和发展,为年轻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级刊物发表,有4位老师的6篇论文在市、区级得奖;二位老师分获市、区级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二位老师分获市、区级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荣誉的取得是教研组成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课题的研讨更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证明小学生是有能力从事社会调查实践的,并且通过他们的社会调查活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并在“轻负高效”的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品质和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中,众多的品德教师都越来越体会到开展社会调查对本课程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区教研室也多次针对这一主题,组织全区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和课堂展示。

借着这一契机,我校的思品教研组对小学品德学科“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实践进行了课题研究,并在市立项。

在区教科室各位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们的课题《小学品德学科开展“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实践研究》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⒈社会调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必然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教学活动的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当然社会调查就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进行社会调查,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育的必然要求。

⒉社会调查是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有效途径一般地说,社会调查又称为社会调查研究,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作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

本课程倡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因此社会调查是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⒊社会调查是小学品德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在现实的教学中,农村小学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家长不重视;学生缺乏参与社会调查的经验,对于社会调查感到无所适从;老师对社会调查充满畏惧,使社会调查流于形式等。

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改变现实教学中的这种局面,丰富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一)研究的目标1.探究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流程、方法以及有效性2.构建小学生社会调查资料整理、结果分析及呈现模式3.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调查、沟通交往及小组合作的能力(二)研究的内容⒈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框架的研究我们在三——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中,每单元选择一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结合这些具体的课例,对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

通过具体的社会调查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2.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的研究学生的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和现有的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类似,包括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呈现阶段。

通过对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开展社会调查的步骤,顺利地开展社会调查。

3.小学生社会调查的途径方法的研究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实地观察、实践体验、访问交谈、网络查找、查阅文献等,通过对学生社会调查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为学生的社会调查提供借鉴,拓宽学生的思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4.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原则效果的研究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一)“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内容设计研究1.设计原则(1)主题化:品德教学中的“主题化”并非指课程模式转变的主题活动教育,而是指在品德课程的社会调查活动中,社会调查的内容确定为某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活动。

品德课程中开展主题化的社会调查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品德课的教学,还能提升品德课教学的内涵。

(2)层次化:虽然在品德教学中不存在“优等生”、“差生”等的概念,但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存在着差异的。

所以在品德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自身差异、社会调查的内容差异、现实生活中的地域差异等,对社会调查的内容分层设计,从而使社会调查的内容设计具有层次化。

(3)课程化:在品德教学中,我们把每一次的社会调查活动都纳入统一的课程管理,从社会调查前的准备、组织实施到社会调查后的呈现形式等,都有具体的安排。

把社会调查与课程整合起来实施,使得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更具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这样不仅增强了教育效果,而且使教育润物无声。

2.内容框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必须制定详细、周密的调查方案,而确定调查内容则是方案中的关键和核心。

在三——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中,我们每单元选择一个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学生每月社会调查的内容框架如下:课例中的内容是各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每单元的其中一课。

我们选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开展社会调查的课例研究。

由于社会调查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每课都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不但会增加品德老师的压力,对学生来说,大量的社会调查也会占据他们较多的课余时间,有时为了应付一下,也会使社会调查的质量有所下降。

我们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每单元选一课重点开展,这样既能对学生的社会调查过程进行指导,又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每月一题”社会调查实践的提出,在保证社会调查“质”的同时,也能以此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二)“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研究1.管理流程在确定本课题研究之前,我们学校的思品教研组已经就这一主题开展了一些研究,通过公开课、论文、案例的撰写等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料。

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浙教版3——5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课例调查研究。

在思品教研组内确定了三位老师分别负责一个年级段,组织课题开展的日常事务,李碧湧老师总负责,金琦老师负责三年级,朱小妹老师负责四年级,朱维洁老师负责五年级。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我们组织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1)课例研讨流程公开的课例研讨有助于我们发现课题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针对每学期研究的课例,抽取其中的2个或2个以上的课例,由课题组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公开执教、研讨。

除了3——5年级的课例,对于浙教版六年级的新教材内容,我们课题组也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

如李碧湧老师公开执教了《我家住在新农村》、朱小妹老师公开执教了《科技是把双刃剑》等六年级的教学内容。

(2)区间协作流程借着区协作组活动的契机,我们每学期主动、积极承担区级的协作组活动。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针对“社会调查”这一主题,和兄弟学校的老师进行研讨、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拓展我们的研究内容。

(3)年段指导流程由于我们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是三、四、五年级的学生,针对他们的社会调查能力较弱的现状,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由李碧湧校长总负责课题的开展事宜,三位骨干教师分别对这三个年级进行跟踪式的指导与帮助。

并在学期结束时,对课题研究的资料进行一次整理、积累。

一学期下来,3——5年级段的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了4次社会调查活动,每位学生积累了至少4份的社会调查资料。

有了社会调查的经历,学生们在课堂上更积极投入了,发言次数更多了,质疑能力更强了。

2.调查流程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才刚刚起步,在社会调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对每一次社会调查活动的指导。

经过实践,逐渐形成了小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1)调查准备阶段:确定主题,设计调查方案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常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在准备阶段,会先确定社会调查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好调查表、调查方法、调查形式等。

经过一年的积累,我们整理了3——5年级相关主题的调查表,共有24课内容的25份调查样表。

如在教学《漫话邮政》这一课前,首先确定了社会调查的主题:邮局的服务功能及给生活带来了的便利。

然后把班级的学生分成4组, 3组同学分别采访邮政局所长或柜面工作人员、到邮局办理业务的居民、外线邮递员,并事先构思好拍摄的内容以及采访时要提的问题,为顺利开展社会调查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一组同学则就近选择物流公司进行采访,了解快递的工作流程,体会邮政和快递之间的差异。

(2)调查实施阶段:如何收集资料,处理调查信息/?在品德教学中,针对某一主题发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料收集工作,根据调查表的内容、根据社会调查的实际情况,学生按照调查表的要求完成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任务,并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紧扣主题选择有用的信息。

学生的调查范围涉及到邮局、加油站、小超市、小工厂、街头小摊等,学生调查的对象也涉及到了社会学生们在红绿灯路口进行记录 上形形色色的人们,收集到的资料也反映了社会的制度、文化、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