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1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_1
---------------------------------------------------------------最新资料推荐------------------------------------------------------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数形结合在问题解决中的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常将数和形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又可使学生学好抽象的数学知识,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数形结合,降低解题难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由于年龄、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原因,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障碍。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同运用,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倍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来看,我们知道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这一课时,先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倍,在帮助1 / 8学生进一步理解时,采用了数形结合,设计了三次摆一摆的活动。
第一次:第一行摆:两个棋子,第二行摆:是第一行的 4 倍。
在学生摆出第二行棋子后,老师又提出:你摆的能让人一眼看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 4 倍吗?通过第一次的操作,使学生感知到:2 的 4 倍就是 4 个 2 。
第二次摆:师:如果我把第一行的 2 颗棋换成 3 颗,也让同学们摆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 4 倍,你行吗?学生活动:按要求摆棋子。
汇报摆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师:这两题第二行的个数都是第一行的 4 倍,可是第二行的个数却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呀?学生回答,得出 2 的 4 倍和 3 的4 倍是不同的。
通过第二次的操作,使学生明确,是谁的几倍就以谁为标准。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并掌握这一规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 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新课导入:讲解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4. 活动二: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5. 小结: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积的变化规律2.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3. 举例:2×3=6,2×6=12,2×12=24。
4. 练习: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
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与因数变化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具体包括:1.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在乘法运算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2. 让学生探究和发现,当两个因数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应的倍数的规律。
3.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了解和掌握在乘法运算中,一个因数乘以一个非零数,积也会乘以相同的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乘法运算,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在乘法运算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3. 探究和发现: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探究和发现当两个因数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应的倍数的规律。
4. 讲解和总结: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讲解和总结,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5. 练习和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4篇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篇1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
(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课件一:为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实验小学与希望小学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学生们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准备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们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
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个美术颜料6元,买2盒要花多少钱?20盒呢?200盒呢?学生完成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6×2=6×20=6×200=组织小组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二进行集体交流教师出示课件三:根据8×50=400,直接写出积。
16×50=32×50=学生自做后教师演示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教师出示课件四,学生小组合作计算80×4=40×4=20×4=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概念,掌握积的计算方法;2.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通过观察规律进行推理;3.能够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积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积的概念积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
例如,2和3的积是6,记作2×3=6。
(2)积的计算方法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竖式计算和横式计算。
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竖着排列,然后逐位相乘,最后将所得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例如,计算23×45的积,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23×45---115920---1035因此,23×45=1035。
横式计算横式计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横着排列,然后逐位相乘,最后将所得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例如,计算23×45的积,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23×45---15692---1035因此,23×45=1035。
2. 积的变化规律(1)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积的结果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例如,观察以下数列:1×1=12×1=22×2=43×2=63×3=94×3=124×4=165×4=205×5=25可以发现,这个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是两个自然数的积,而且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2、3、4、5……依次递增。
这个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n+1)其中,n表示数列中的第几个数。
(2)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一条长为10米、宽为5米的矩形花坛,要在花坛周围种上一圈宽为1米的草坪,问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坪?解题思路:首先,计算出矩形花坛的面积:10×5=50然后,计算出矩形花坛周长加上一圈宽为1米的草坪的总长和总宽:(10+1+1)×2+(5+1+1)×2=30最后,计算出需要铺设的草坪面积:30×1−50=20因此,需要20平方米的草坪。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6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6篇)《积的变化规律》篇1教学过程:一.谈话,直接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也能用乘法进行计算。
其实在乘法计算中,有个很好的的规律。
只要发现这个规律,并进行运用,就可以让我们的计算变得更快更准确。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规律是什么啊?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二、自主合作学习、探索规律1、出示例题,研究问题(1)6×2=12 (1)20×4=80(2)6×20=120 (2)40×4=160(3)6×200=1200 (3)80×4=320师:知道得数吗?谁说一说。
2、思考,概括规律师:下面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再认真想想,他们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因数都是6,另一个因数2到20,到200,都扩大了10倍。
师:你是说6不变,2扩大了10倍变成20,这个意思对吗?师:是个不错的发现,还有谁想来说的?生: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2扩大了10倍,积也扩大了10倍师:听懂她的发现了吗?你能具体地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吗?生:6×2=12,6不变,2扩大10倍是20,6×20=120,12到120也扩大了10倍。
(同时板书)师:她的这个发现真有意思。
你们都同意吗?师:我们把这个发现,用在右边的算式,看看还是不是有这个规律,生: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20扩大2倍,积也扩大2倍。
3.概括规律师:刚才大家的这个发现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呢?生: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就乘几4.验证规律师:是不是其他的算式也是这样呢?我们来举例验证一下每人写2组这样的算式,完成后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这些算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汇报5.完整规律师:从这些算式中,我们还能看出什么规律吗?刚才我们从上往下看,现在换个角度,从下往上看。
有了什么想法了,就赶紧把它写下来,然后很自己的同桌轻轻地说说看。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积的变化规律38-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积的变化规律3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
2.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 邀请学生分享发现,教师总结并板书。
3. 实践应用-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提高- 出示拓展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积的变化现象,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探究新知: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1. 分组策略在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搭配。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与理解。
(2)运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积的变化规律的相关案例和实例。
(2)教学课件或黑板。
(3)练习题和答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积的变化现象呢?2. 探究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发现和心得。
(3)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3. 应用规律:(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分享经验。
4. 巩固知识:(1)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辅导。
五、课后作业:(1)妈妈买了一些水果,苹果每斤3元,香蕉每斤2元,妈妈一共花了42元,问妈妈买了多少斤苹果和香蕉?(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长方形的面积。
2. 探究题:(1)你能找出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吗?请举例说明。
(2)假设你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进货时供应商给你打9折,你想知道打折后的利润率。
请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设计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2、出示动车的速度可达4千米/分钟。
算一算它开2分钟会行多少千米呢?8分钟呢?40分钟呢?400分钟呢?(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事物导入,亲近而自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对也比较高,而且数字简单,起点较低,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
)二、观察比较,猜想规律①4×2=8(千米)②4×8=32(千米)③4×40=160(千米)④4×400=1600(千米)1、仔细观察我们刚才列出的这4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将发现先四人小组交流,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资源和别人共享,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现,学会探讨,学会在交流中对知识的再认识。
)2、汇报交流。
①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②补充:为了表达的更清楚一些,往往把前面的因数称为第一个因数,后面的称为第二因数,最后的结果称为积。
(设计意图:学生在说发现时注重学生的表达,关注学生表述时的用词,在说算式之间的关系时适时引导学生注重细节,规范用词。
)③这两个算式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其它的还有吗?(设计意图:继续追问,充分抓住学生说得欲望,在不断的说得过程中能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3、发现变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积的变化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不冒然出现规律而是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后明确积的变化与因数有关,积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随后再认识因数和积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细化的认识过程,慢慢理解,层层递进。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算式的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2. 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发现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积的变化规律相关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乘法算式:3×4、2×5、6×7。
1.2 提问:观察这些乘法算式,你们发现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2.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2.1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乘法算式的积随因数的变化情况。
2.2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发现。
2.3 教师引导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两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两个因数都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倍数的乘积。
3. 举例验证3.1 教师出示例子,如:2×6=12,4×6=24,让学生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3.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4.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4.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4.2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4.3 集体反馈,讨论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积的变化规律。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布置作业6.1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2 作业要求: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规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积的变化规律课程: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2.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规律。
2.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积的变化规律吗?二、观察积的变化规律(10分钟)1. 出示一组乘法算式,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2. 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三、探究积的变化规律(10分钟)1. 出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决。
六、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学到了什么?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事项:1.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充分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3.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将积的变化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积的变化规律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积的变化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关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这一环节,通过具体例子和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探找出规律教学难点:总结应用规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游戏铺垫师:同学们,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对子”。
老师说前半句(1只青蛙1张嘴),大家说后半句(2只眼睛,4条腿)。
比比谁对得又对又快。
(师生对对子)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为什么对得这么快?引导说出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腿数都存在的倍数关系。
(预设:1只青蛙有2只眼睛4条腿,所以青蛙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师:根据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的倍数关系,请你们快速地算出6只青蛙有几只眼睛?60只青蛙呢?600只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6 = 122×60 = 1202×600= 1200师:我们再来根据青蛙的只数与腿数的倍数关系,快速地算出5只青蛙有几条腿?10只青蛙呢?20只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4=8010×4=405×4=202、导入新课师: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规律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大声把课题齐读一遍。
3、围绕课题质疑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预设:积的变化与谁有关?变化规律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6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积的变化规律教案6篇教案可以用于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教案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南,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积的变化规律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积的变化规律精品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1.教学内容:这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2.教学目标(1)、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准确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3)、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空白表格。
1、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课件出示自学提纲①(2)式和(1)式比,每个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3)式和(1)式比呢?②(1)式和(3)式比,每个因数和积又各是怎样变化的?(2)式和(3)式比呢?③能用算式证明你的发现吗?④请把你的发现和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研究。
学生自己独立观察与思考,根据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完成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
学情预设:学生在自主探索规律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变大(或变小),积也变大(或变小)。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或除以2),积也乘2(或除以2)。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2倍(或缩小2倍),积也扩大2倍(或缩小2倍)。
……如果学生的发现不够全面或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补充和完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也可适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发现,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教师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去经历探究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_1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屏幕显示:为九九重阳节开展的“走进敬老院,浓浓敬老请”活动我们全校学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一些物品。
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花多少钱?40千克呢?200千克呢?╳2=12╳40=240╳200=1200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6。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2=12×20=120×200=1200师:在研究问题的过程过程中,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和表达,可以把这组算式分别说成式,式,式。
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式与式比,观察因数和积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出示18×2=36和30×2=60,还是与式比较,观察因数和积分别又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教案312积的变化规律(1)
四年级数学教案312积的变化规律(1)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算术游戏,看谁算得快又准,我用笔算,你们用计算器。
528某14=264某14=132某14=师:我算出来了,你们算出来了吗?生:哇,老师真神!速度真快!结果真准!师:你们想知道我的速度为什么会这么快,这么准吗?生:齐声说,想!师:我刚才是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来完成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学会了你也会像老师一样神。
(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激趣引出新颖而富有挑战可行的游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挑战的欲望,引出课题。
)二、激趣引入,发现规律前两周我们学校组织了书法比赛,为了奖励优秀的学生,我们决定为获奖同学买一些学习用品。
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一盒画笔6元,买2盒要多少元20盒呢200盒呢1.列式,计算。
(1)6某2=126某20=1206某200=1200(2).仔细观察这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情境源于生活,源于数学本身,从数学的角度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3).课件自学提纲:(四人一组)1,观察·计算·对比这组算式,思考并完成下面各题。
(1)第2,3题同第1题对比,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分别乘10,(),积各有什么变化?(2)你发现了什么?(3)根据你的发现,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6某400=6某800=(4)口算,验证一下你发现的规律是否成立。
(1)给充足的时间,小组交流讨论(2)找几个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3)教师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关注探索过程的梳理,体验规律探索的基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或模型)——解释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1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斗门镇八甲景胜学校:陈金燕内容:人教版教材第5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渗透德育教育)屏幕显示:去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四(1)班同学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心,捐钱购买了一些文具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个文具盒12元,买2个文具盒花多少钱?20个文具盒呢?一个书包24元,买20个书包多少元呢?(1)12 ╳ 2 = 24(元)(2)12 ╳20=240(元)(3)24 ╳20=480(元)一个书包24元,买2个多少元?买10个多少元?24 ╳20=480(元)24 ╳2=48 (元)24 ╳5=120(元)算完后师:我们班的孩子既有爱心又是非常聪明的孩子。
板书《积的变化规律》读课题二、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导语:想想,积的变化规律可能与什么有关呢?为什么?与因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观察1式和2式,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了。
2、一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这个规律。
发现这个规律分两步完成从变到怎样怎。
三、自主探究,证实《积的变化规律》师;是不是每条算式都有这种规律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写几条算式,试试看?教师巡堂,指导。
抽两个同学的投影仪投影,并说一说,其余的在同桌交流。
师:经过验证明:乘法算式真的有这种规律,谁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板书: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重点)
2.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
3.初步体会到了探索数学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1.复习口算。
6×2=12 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 ×4=20
2.导入:左列,这三个算式存在一定的规律,想知道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因数”、“积”(规律中要使用这两个数学术语)再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积发生变化没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因数是怎样变大的?
引出发现规律一
规律一: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相同的数。
验证:从下往上看,
20×4=80
10×4=40
5 ×4=20
刚才这三个式子,我们从上往下看:积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会发生
变化?
因数是怎样变化的?
引出规律二
规律二: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 除外),积也除以相同的数。
验证:从下往上看,
6×2=12
6×20=120
6×200=1200
从这两组算式中,我们已经得到了两个规律,这就是“积随因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我们能不能把以上两句话用一句话总结呢?
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练习题:
1.已知6×50=300,我可以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12×50=
24×50=
36×50=
54×50=
2.有一块长方形草地,宽2米,面积为160平方米,现在:这块长方形草地的宽要增加到6米,长不变,扩大后的草地面积是多少?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一起说说吧。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