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五单元《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课时
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11篇)
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11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全文4、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读得快。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教学方法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保证学生多读,能够当堂成诵。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章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完成,老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大胆设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用课件展示孙中山的题字“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得最多的一句话。
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
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
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之理想?今天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展示课题《大道之行也》)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断句。
简单介绍课题“大道”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是施行的意思。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也叫大同社会。
这篇文章选自《礼记礼运》。
简要介绍《礼记》(多媒体展示)《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
2、全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构成背诵思绪,进步朗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1.要求先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神韵,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先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实践,引导先生考虑“孔子的社会理想完成了吗?我们如今的社会是否是大同社会”这个成绩。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求创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板书文题)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先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3.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具体指点朗读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本人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五、合作探求、讨论以下成绩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甚么?照顾此句的哪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发问:怎样实行“大道”,完成“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点)?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
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教案新人教版 (1)
大道之行也
教学内容
教科书178页~179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义和用法。
2.着重点放在诵读课文上。
◆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对课文略作讲解。
2.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2.认识这一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财富。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掌握生字和常用词汇。
2.熟读成诵。
◆难点
“大同”的思想意义。
◆疑点
“大道”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古今中外有关“理想社会”的描述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同时做到疏通文章大意。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1.行文思路
2.字词
大道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
有分有归大同
教法探讨
1.这是一篇名文,应该烂熟于心,诵读要放在教学的首位。
2.对学生诵读要进行具体要求,分阶段进行。
3.提醒学生思考本文的大同社会与《桃花源记》的世外桃园有何相似之处,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车轨”比喻法律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理想社会和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释。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汇的理解。
2.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解读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车轨”比喻法律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阅读其他有关社会理想和人文精神的文章,如《桃花源记》、《礼记·礼运》等,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大道之行也》的独特之处。
2. 文化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理想国理念,了解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4 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
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1
《大道之行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以诵读为主,结合讨论,感知此段文字的美好。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新还珠格格》齐唱《礼运大同篇》部分。
(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介绍《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全书包括《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矜(guān)分(fèn)恶(wù)(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四、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3、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4、帮你归纳。
①词语积累(音):与(jǔ)通“举”睦(mù) 矜(guān)通“鳏”长(zh ǎng) 分(fèn) 恶(wù)②词语积累:a.通假字:与:(举)推荐矜:(鳏)老而无妻的人b.词类活用:贤:形容词作名词,有贤德的人亲:以……为亲,奉养;子:以……为子,抚养(意动用法)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明确: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基础,流利朗读。
2、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准确翻译。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背诵全文,学习古人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四)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1、学生思考讨论: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2、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A大同社会的准则(纲领或原则)是什么?
B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b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三、指导诵读,直至能背诵。
四、布置练习作业。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篇)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篇)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文言文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
3、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反复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大同社会的真正可取之处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大同”的社会特征及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分钟,教师口述《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同学们背诵描写桃花源环境和生活的句子)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那么究竟《礼记》中的理想社会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作品介绍 2分钟,教师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补充四书五经的知识)三、朗读全文初步感知 5分钟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2、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四、正音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10分钟1、结合投影读字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解释重点字词(投影)3、请一位同学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小组讨论,并对其解释作出分析评价。
4、参考译文政治上最高理想的施行,就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在那边,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只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行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向来是很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2 理清层次 ; 背诵课文。
3感觉先人敢于突破现实羁绊,勇敢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课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久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思。
那么,大同社会究竟是一个如何的社会 ?陶渊明描述的那个世外桃源能否是大同社会 ?21 世纪的中国社会,能否是大同社会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留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师生评论。
1关注生字读音。
与ǔ 矜ā 分è 恶ù2关注句子停留。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联合说明,疏导文意。
2屏显以下练习。
1解说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责。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实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
——人不供养自己的父亲母亲,不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其天年,中年人能社会效劳,幼童能利地成。
3文章加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公与能信修睦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单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其弃于地也不用藏于己力其不出于身也不用己是故而不偷窃乱而不作故外而不是大同3指朗。
作详细指,在中理清文章次。
第一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气,表示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天下三句当用排列气。
你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点?明确天下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余全部做法的出点和宿。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学会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进行论证分析。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向往和追求。
(2)激发学生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 对文章论证方法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论证分析。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
(2)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说明文章的论证方法。
(2)激发学生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大道之行也》。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
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大道之行也》一课,属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阅读部分。
这是一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人生的大道之行必须坚持理想、追求真理、奋发向前的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含义,掌握文章中重要的词语和短语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理想,培养学生奋发向前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含义,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短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大道之行的含义以及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电子设备。
2. 学生课本和复印资料。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富有意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道之行”和人生道路之间的关系。
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大道之行的含义。
步骤二:阅读理解(10分钟)让学生带着敬畏之心阅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 请简单概括一下课文的主旨是什么?2. 对于大道之行的理解,你有什么感悟?3.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步骤三:词语学习(15分钟)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通过课件和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然后向学生解释其意思和用法,并进行例句操练。
例如:1. 理想2. 真理3. 逆来顺受4. 迈入步骤四: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回顾课文,归纳总结课文的主旨和教导我们的道理,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总结。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如何通过大道之行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
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步骤六:达标检测(10分钟)抽取课文中的几个重要句子或段落,让学生进行默写和分析,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学习目的】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⑴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②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③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④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⑤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⑶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大道之行也:施行⑵选贤与能:通举⑶讲信修睦:培养⑷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
亲,以为亲⑸矜:guān 老而无妻的人⑹皆有所养:供养⑺男有分:f n职分,指职业⑻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⑼不必藏于己:私藏⑽谋闭而不兴:发生⑾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文。
4、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⑴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自学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二、过程与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自译的能力与提问、解答能力,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法选择:先学后导,用讨论、辨析、问答等方法来解决课文内容。
六、学法引导: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相结合七、课堂组织形式: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归结,以四大组进行质疑比赛,以调动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由小组长负责)二、导入: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第二段,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学常识介绍: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词。
2、学生对照大声朗读,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要求完成:1、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四、合作探究:1、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五、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不会或不易理解的问题(包括难懂的生字词、文言词语、语句、文章内容等),教师主要在于导(解决学生都不会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理想羁绊,大胆寻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下方是小编分享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一同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的】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
2、全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构成背诵思绪,进步朗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1、要求先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神韵,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先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实践,引导先生考虑“孔子的社会理想完成了吗?我们如今的社会是否是大同社会”这个成绩。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求创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板书文题)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先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3、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具体指点朗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本人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五、合作探求、讨论以下成绩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甚么?照顾此句的哪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 24课
课题:《大道之行也》
【课标分析】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目标要求是: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同”是孔子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大同”社会进行讨论和探究,以加深学生对孔子“大同”说的理解,并注意加强文言字词的积累,正确诵读课文。
2.教学重点
字词积累,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进行比较。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熟知文言文朗读的方法及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前面也已经学过了《桃花源记》,对陶渊明中构想的“理想社会”有了很深的理解。
2.部分学生能够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熟读成诵,根据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
2.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
帮助学生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困生朗读方面较好,但是搜集查找资料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老师重点关注,部分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正确理解“天下为公”,社会各方面如何体现这个特征。
3.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4.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体会文章的写法。
5.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来为社会贡献力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预习点兵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
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
《》。
“五经”是《》,《》,《》,《》,
《》。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
男有分.()货恶()其弃幼有所长()
盗窃乱贼而不作.()
【活动二】简介《礼记》及课文背景,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简介《礼记》: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礼记》与《诗经》、《尚书》、《易经》、《春秋》合称“五经”。
2.介绍课文背景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
3.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选贤与能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3、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试译。
重点字词理解:
与:通“举”,选拔。
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分: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恶:厌恶、憎恨
亲、子:用作动词,以……为亲,奉养;以……为子,抚养。
外户:泛指大门。
闭:用门闩插门。
闭:闭塞,阻塞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利用工具书识字词,学会阅读方法。
三、交流探究
【活动三】研读课文,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2.整体感知文意,问题探究,体会内涵,弄清以下问题:
让学生找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在此过程中梳理层次。
(1)全文可分为哪三层?如何划分?
同桌交流回答,归纳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为第一层:对“大同”社会纲领性说明。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之。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是全文的总括语,即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归纳: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设计意图】活动三为达成教学目标3,4中的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四、综合建模
【活动四】探究思考,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
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这是三道开放性的题目。
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第二题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稍作点拨。
教师小结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稍作点拨。
明确:“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学生齐背课文。
【设计意图】活动四为达成教学目标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体会文章的写法。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人人得到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当堂检测】
本课《学习检测》P82 文本研读文段阅读(二)。
【作业设计】
A层:背诵并默写课文。
B层:默写课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①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
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④男有分,女有归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