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发送完整程序
NRF24L01无线模块收发程序(实测成功 多图)
NRF24L01无线模块收发程序(实测成功多图)本模块是NRF24L01无线传输模块,用于无线传输数据,距离不远,一般只是能够满足小距离的传输,目测是4-5m,价格一般是4元左右,可以方便的买到。
51最小系统学习板就可以,当时是用了两块学习板,一块用于发送,一块用于接收。
小车也是比较容易购到的,四个端口控制两个电机,两个控制一个电机,当两个端口高低电平不同时电机就会转动,即为赋值1和0是电机转动,赋值可以用单片机作用,当然这是小车启动部分,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就是你赋值0和1的顺序问题了。
整体思路是用发射端的按键控制小车,即为按键按下就前进,再按其他按键实现其他功能,本次程序是在用NRF24L01发射数据在接收端用1602显示的基础上改变。
下面是程序源码(有好几个文件,分别创建)////////////////////////////////////////////////////////////////////////////////////////////////////////////// ////////////////#include#include#include'1602.h'#include'delay.h'#include 'nrf24l01.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uint Weight_Shiwu=1234;unsigned char KeyScan(void);//键盘扫描// unsigned char KeyScan(void);//键盘扫描//#define KeyPort P0sbit KEY1 = P0^0;sbit KEY2 = P0^1;sbit KEY3 = P0^2;sbit KEY4 = P0^3;sbit KEY5 = P0^4;void main(){// char TxDate[4];// LCD_Init(); //初始化液晶屏// LCD_Clear(); //清屏// NRF24L01Int(); //初始化LCD1602// LCD_Write_String(4,0,'welcome');while(1){KeyScan();}}unsigned char KeyScan(void){/********************************************************/ char TxDate[4];{if(!KEY1) //如果检测到低电平,说明按键按下{DelayMs(10); //延时去抖,一般10-20msif(!KEY1) //再次确认按键是否按下,没有按下则退出{while(!KEY1);//如果确认按下按键等待按键释放,没有则退出{TxDate[0] = 1;//向左转TxDate[1] = 0;TxDate[2] = 1;TxDate[3] = 1;NRFSetTxMode(TxDate);//发送数据·while(CheckACK()); //检测是否发送完毕}}}/********************************************************/ else if(!KEY2) //如果检测到低电平,说明按键按下{DelayMs(10); //延时去抖,一般10-20msif(!KEY2) //再次确认按键是否按下,没有按下则退出{while(!KEY2);//如果确认按下按键等待按键释放,没有则退出{TxDate[0] = 1;//向右转TxDate[1] = 1;TxDate[2] = 1;TxDate[3] = 0;NRFSetTxMode(TxDate);//发送数据while(CheckACK()); //检测是否发送完毕}}}/********************************************************/ else if(!KEY3) //如果检测到低电平,说明按键按下{DelayMs(10); //延时去抖,一般10-20msif(!KEY3) //再次确认按键是否按下,没有按下则退出{while(!KEY3);//如果确认按下按键等待按键释放,没有则退出{TxDate[0] = 1;//前进TxDate[1] = 0;TxDate[2] = 1;TxDate[3] = 0;NRFSetTxMode(TxDate);//发送数据while(CheckACK()); //检测是否发送完毕}}}/********************************************************/ else if(!KEY4) //如果检测到低电平,说明按键按下{DelayMs(10); //延时去抖,一般10-20msif(!KEY4) //再次确认按键是否按下,没有按下则退出{while(!KEY4);//如果确认按下按键等待按键释放,没有则退出{TxDate[0] = 0;//后退TxDate[1] = 1;TxDate[2] = 0;TxDate[3] = 1;NRFSetTxMode(TxDate);//发送数据while(CheckACK()); //检测是否发送完毕}}}else if(!KEY5){DelayMs(10);if(!KEY5){while(!KEY5){TxDate[0] = 1;TxDate[1] = 1;TxDate[2] = 1;TxDate[3] = 1;NRFSetTxMode(TxDate);while(CheckACK());}}}}}////////////////////////////////////////////////////////////////////////////////////////////////////////////// /////////#include#include#include'1602.h'#include'delay.h'#include 'nrf24l01.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uint Weight;sbit a = P2^0;sbit b = P2^1;sbit c = P2^2;sbit d = P2^3;void main(){LCD_Init(); //初始化液晶屏LCD_Clear(); //清屏*(RevTempDate+4)=*\0*;NRF24L01Int();while(1){NRFSetRXMode();//设置为接收模式GetDate();//开始接受数;//Weight=RevTempDate[0]*1000+RevTempDate[1]*100+RevTempDate[2]* 10+RevTempDate[3];LCD_Write_Char(7,0,RevTempDate[0]+0x30);LCD_Write_Char(8,0,RevTempDate[1]+0x30);LCD_Write_Char(9,0,RevTempDate[2]+0x30);LCD_Write_Char(10,0,RevTempDate[3]+0x30);a = RevTempDate[0];//根据接受数据来设置高低电平(目测仅限传输1.0两种数值)b = RevTempDate[1];c = RevTempDate[2];d = RevTempDate[3];}}////////////////////////////////////////////////////////////////////////////////////////////////////////////// /////////////////////////////////////#include#include 'nrf24l0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IRQ =P1^2;//输入sbit MISO =P1^3; //输入sbit MOSI =P1^1;//输出sbit SCLK =P1^4;//输出sbit CE =P1^5;//输出sbit CSN =P1^0;//输出uchar code TxAddr[]={0x34,0x43,0x10,0x10,0x01};//发送地址/*****************状态标志*****************************************/uchar bdata sta; //状态标志sbit RX_DR=sta^6;sbit TX_DS=sta^5;sbit MAX_RT=sta^4;/*****************SPI时序函数******************************************/uchar NRFSPI(uchar date){uchar i;for(i=0;i{if(date&0x80)MOSI=1;elseMOSI=0; // byte最高位输出到MOSIdateSCLK=1;if(MISO) // 拉高SCK,nRF24L01从MOSI读入1位数据,同时从MISO 输出1位数据date|=0x01; // 读MISO到byte最低位SCLK=0; // SCK置低}return(date); // 返回读出的一字节}/**********************NRF24L01初始化函数*******************************/void NRF24L01Int(){DDelay(2);//让系统什么都不干CE=0; //待机模式1CSN=1;SCLK=0;IRQ=1;}/*****************SPI读寄存器一字节函数*********************************/uchar NRFReadReg(uchar RegAddr){uchar BackDate;CSN=0;//启动时序NRFSPI(RegAddr);//写寄存器地址BackDate=NRFSPI(0x00);//写入读寄存器指令CSN=1;return(BackDate); //返回状态}/*****************SPI写寄存器一字节函数*********************************/uchar NRFWriteReg(uchar RegAddr,uchar date){uchar BackDate;CSN=0;//启动时序BackDate=NRFSPI(RegAddr);//写入地址NRFSPI(date);//写入值return(BackDate);}/*****************SPI读取RXFIFO寄存器的值********************************/uchar NRFReadRxDate(uchar RegAddr,uchar *RxDate,uchar DateLen) { //寄存器地址//读取数据存放变量//读取数据长度//用于接收uchar BackDate,i;CSN=0;//启动时序BackDate=NRFSPI(RegAddr);//写入要读取的寄存器地址for(i=0;i{RxDate[i]=NRFSPI(0);}CSN=1;return(BackDate);}/*****************SPI写入TXFIFO寄存器的值**********************************/uchar NRFWriteTxDate(uchar RegAddr,uchar *TxDate,uchar DateLen) { //寄存器地址//写入数据存放变量//读取数据长度//用于发送uchar BackDate,i;CSN=0;BackDate=NRFSPI(RegAddr);//写入要写入寄存器的地址for(i=0;i{NRFSPI(*TxDate++);}CSN=1;return(BackDate);}/*****************NRF设置为发送模式并发送数据******************************/void NRFSetTxMode(uchar *TxDate){//发送模式NRFWriteTxDate(W_REGISTER+TX_ADDR,TxAddr,TX_ADDR_WITD H);//写寄存器指令+接收地址使能指令+接收地址+地址宽度NRFWriteTxDate(W_REGISTER+RX_ADDR_P0,TxAddr,TX_ADDR_WI TDH);//为了应答接收设备,接收通道0地址和发送地址相同NRFWriteTxDate(W_TX_PAYLOAD,TxDate,TX_DATA_WITDH);//写入数据/******下面有关寄存器配置**************/NRFWriteReg(W_REGISTER+EN_AA,0x01); // 使能接收通道0自动应答NRFWriteReg(W_REGISTER+EN_RXADDR,0x01); // 使能接收通道0 NRFWriteReg(W_REGISTER+SETUP_RETR,0x0a); // 自动重发延时等待250us+86us,自动重发10次NRFWriteReg(W_REGISTER+RF_CH,0x40); // 选择射频通道0x40 NRFWriteReg(W_REGISTER+RF_SETUP,0x07); // 数据传输率1Mbps,发射功率0dBm,低噪声放大器增益NRFWriteReg(W_REGISTER+CONFIG,0x0e); // CRC使能,16位CRC 校验,上电CE=1;DDelay(5);//保持10us秒以上}/*****************NRF设置为接收模式并接收数据******************************///主要接收模式void NRFSetRXMode(){CE=0;NRFWriteTxDate(W_REGISTER+RX_ADDR_P0,TxAddr,TX_ADDR_WI TDH); // 接收设备接收通道0使用和发送设备相同的发送地址NRFWriteReg(W_REGISTER+EN_AA,0x01); // 使能接收通道0自动应答NRFWriteReg(W_REGISTER+EN_RXADDR,0x01); // 使能接收通道0 NRFWriteReg(W_REGISTER+RF_CH,0x40); // 选择射频通道0x40 NRFWriteReg(W_REGISTER+RX_PW_P0,TX_DATA_WITDH); // 接收通道0选择和发送通道相同有效数据宽度NRFWriteReg(W_REGISTER+RF_SETUP,0x07); // 数据传输率1Mbps,发射功率0dBm,低噪声放大器增益*/NRFWriteReg(W_REGISTER+CONFIG,0x0f); // CRC使能,16位CRC 校验,上电,接收模式CE = 1;DDelay(5);//保持10us秒以上}/****************************检测应答信号******************************/uchar CheckACK(){ //用于发射sta=NRFReadReg(R_REGISTER+STATUS); // 返回状态寄存器if(TX_DS||MAX_RT) //发送完毕中断{NRFWriteReg(W_REGISTER+STATUS,0xff); // 清除TX_DS或MAX_RT中断标志CSN=0;NRFSPI(FLUSH_TX);//用于清空FIFO !!关键!!不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大家记住!!CSN=1;return(0);}elsereturn(1);}/******************判断是否接收收到数据,接到就从RX取出*********************///用于接收模式uchar NRFRevDate(uchar *RevDate){uchar RevFlags=0;sta=NRFReadReg(R_REGISTER+STATUS);//发送数据后读取状态寄存器if(RX_DR) // 判断是否接收到数据{CE=0; //SPI使能NRFReadRxDate(R_RX_PAYLOAD,RevDate,RX_DATA_WITDH);// 从RXFIFO读取数据RevFlags=1; //读取数据完成标志}NRFWriteReg(W_REGISTER+STATUS,0xff); //接收到数据后RX_DR,TX_DS,MAX_PT都置高为1,通过写1来清楚中断标return(RevFlags);}void DDelay(uint t){uint x,y;for(x=t;x>0;x--)for(y=110;y>0;y--);}//////////////////////////////////////////////////////////////////////////////////////////////////////// #include 'delay.h'/*------------------------------------------------uS延时函数,含有输入参数unsigned char t,无返回值unsigned char 是定义无符号字符变量,其值的范围是0~255 这里使用晶振12M,精确延时请使用汇编,大致延时长度如下T=tx2+5 uS------------------------------------------------*/void DelayUs2x(unsigned char t){while(--t);}/*------------------------------------------------mS延时函数,含有输入参数unsigned char t,无返回值unsigned char 是定义无符号字符变量,其值的范围是0~255 这里使用晶振12M,精确延时请使用汇编------------------------------------------------*/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t){while(t--){//大致延时1mSDelayUs2x(245);DelayUs2x(245);}}///////////////////////////////////////////////////////////////////////////////////////////下面是接收的NRF24L01的程序。
wifi基带处理流程
wifi基带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信号接收:Wi-Fi 设备通过天线接收来自其他设备或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电信号。
无线客户端工作原理
无线客户端工作原理无线客户端指的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中的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等。
它们通过无线技术与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进行通信。
无线客户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接收、信号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首先是信号接收。
无线客户端通过无线适配器(Wireless Adapter)接收来自AP的信号。
无线适配器中的天线负责接收AP发射的无线信号,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客户端的调制解调器(Modulator-Demodulator,简称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供后续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接下来是信号传输。
无线客户端通过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网络数据包,并通过无线适配器将数据包发送给AP。
在传输过程中,无线客户端需要与AP建立连接。
建立连接的过程包括请求连接、得到响应、进行握手等步骤,最终确保客户端与AP之间可以稳定地互相通信。
最后是数据处理。
无线客户端接收到来自AP的数据包后,将其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交给上层协议进行处理。
根据不同的协议,无线客户端会对数据包进行解密、解压缩、检错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处理完成后,无线客户端将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如浏览器、邮件客户端等,供用户查看和操作。
在整个过程中,无线客户端还需要进行信号质量检测和干扰处理。
信号质量检测包括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强度、干扰和误码率等指标的测量,以评估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干扰处理则包括通过频谱分析和干扰源定位等技术,减少来自其他无线设备和外部干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总结起来,无线客户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适配器接收AP发射的无线信号,经过调制解调器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最终将数据交给应用程序供用户使用。
在整个过程中,无线客户端还需要进行信号质量检测和干扰处理,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c语言wifi原理
c语言wifi原理C语言WiFi原理一、引言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WiFi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C语言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编程语言,也可以用于实现WiFi功能。
本文将介绍C语言下的WiFi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二、WiFi原理概述WiFi(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它使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
WiFi使用的是IEEE 802.11协议,该协议定义了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在WiFi通信中,无线路由器充当基站,负责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而设备(如电脑、手机等)通过无线网卡接收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识别的数据。
C语言可以通过操作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来实现WiFi功能。
三、C语言下的WiFi实现方法1. 打开网卡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API函数来打开网卡。
打开网卡后,可以进行后续的WiFi功能设置和数据传输操作。
2. 扫描WiFi网络通过调用相关API函数,可以扫描可用的WiFi网络。
扫描结果将包含网络的SSID(网络名称)、信号强度等信息。
3. 连接WiFi网络选择要连接的WiFi网络后,可以通过调用API函数来连接该网络。
连接时需要提供WiFi网络的SSID和密码等信息。
连接成功后,设备将与WiFi网络建立起通信。
4. 数据传输连接成功后,可以使用C语言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调用API函数,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四、C语言下的WiFi编程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C语言程序示例,用于实现WiFi连接并发送数据的功能:```#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 打开网卡void openWifiCard() {// 调用操作系统的API函数打开网卡// ...printf("网卡已打开\n");}// 扫描WiFi网络void scanWifiNetwork() {// 调用操作系统的API函数扫描WiFi网络// ...printf("扫描到以下WiFi网络:\n");printf("1. WiFi1\n");printf("2. WiFi2\n");printf("3. WiFi3\n");}// 连接WiFi网络void connectWifiNetwork(char* ssid, char* password) { // 调用操作系统的API函数连接指定的WiFi网络// ...printf("成功连接到WiFi网络:%s\n", ssid);}// 发送数据void sendData(char* data) {// 调用操作系统的API函数发送数据// ...printf("已发送数据:%s\n", data);}int main() {openWifiCard();scanWifiNetwork();connectWifiNetwork("WiFi1", "password");sendData("Hello, WiFi!");return 0;}```以上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WiFi连接和数据传输。
无线路由器工作原理
无线路由器工作原理无线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可以将宽带互联网连接分享给其他设备,如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视等。
它通过创建一个无线网络,使设备可以在自己的网络中连接和通信。
无线路由器有许多种不同的类型和规格,但它们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都是相似的。
无线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宽带互联网信号转化成无线信号,并将它发送给周围的设备。
宽带连接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包括数字用户线(DSL)、光纤和有线连接等。
通常,有线连接被插入到无线路由器的“联网”口,它会将网络连接转化成无线信号,并将其广播给周围的设备。
无线路由器使用的是一种称为“无线局域网”的技术,也称为“Wi-Fi”。
它使用类似于无线电的技术,在局域范围内发送和接收数据。
当您在路由器的覆盖范围内,您可以通过您的设备连接到无线路由器,并访问您的宽带互联网连接。
无线路由器的操作和配置非常简单,只需要连接路由器到您的宽带互联网连接,然后在您的设备上查找无线网络并输入安全密码即可连接。
一旦您通过无线路由器连接到宽带互联网,您可以使用互联网上的任何应用程序或网站。
您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文件共享,共享打印机等服务。
无线路由器还可以允许您使用新的传媒应用程序,如网络流媒体服务、游戏和应用程序等。
尽管无线路由器在许多方面非常有用,但它们也有一些缺点。
其中一个是安全性问题。
由于无线信号可以被攻击者截获和破解,您的网络连接和数据可能会受到威胁。
因此,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您应该设定强密码,并通过加密和其他安全技术保护您的网络连接和设备。
此外,由于无线路由器使用无线技术,因此它们的连接速度和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干扰和信号弱化的影响。
总之,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它们将您的宽带连接转化成无线信号,并将其发送给周围的设备。
无线路由器的使用非常方便,您可以连接多个设备,并访问互联网上的任何资源。
但是,出于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考虑,您还需要使用字母数字复杂密码、强加密等措施以保护您的网络。
简述数据通信的过程
简述数据通信的过程
数据通信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过程。
下面是简要的数据通信过程:
1.发送方对数据进行编码: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转换为可以
在网络上传输的二进制形式。
这可以包括将数据分割为较小的数据包,添加必要的控制信息等。
2.发送方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数据包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缆、无线信号等)传输到网络中。
发送方通常使用网络协议将数据包传输到网络的下一跳。
3.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通过物理网络和网络设备(例如
路由器、交换机等)在网络中传输。
数据包通过不同的网络设备和连接经过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将选择正确的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到目的地。
4.接收方接收数据包:接收方在其接口上接收数据包。
接收方
也使用网络协议,例如IP协议,以接收和解析传入的数据包。
5.接收方解码数据:接收方将接收到的二进制数据包转换为可
读的格式,以便于应用程序或用户理解。
这可以包括将数据包重新组合为原始数据,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等。
6.应答或数据反馈:接收方可以向发送方发送一个应答或数据
反馈,以确认接收到数据包,请求更多数据或执行其他操作。
7.完成数据通信:数据通信过程结束,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通信的过程是动态的且可以在不同网络层次上进行。
例如,在互联网中,数据通信可以涉及多个网络层次,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物理层。
在每个层次上,不同的协议和技术可以被使用来实现数据通信。
nRF24l01无线模块 发送端程序for 51单片机
#define Data P0//数据端口
//=============================================================================================
#define MODE 0//MODE=1时为发送代码 为0则是接受代码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RX_ADR_WIDTH 5
#define TX_ADR_WIDTH 5 // 5 bytes TX(RX) address width
#define TX_PLOAD_WIDTH 1 // 20 bytes TX payload
/******************************************************************/
void WriteCommand(unsigned char c)
{
DelayMs(5);//操作前短暂延时,保证信号稳定
E=0;
RS=0;
RW=0;
/* 写入字符串函数 */
/******************************************************************/
void ShowString (unsigned char line,char *ptr)
char data TimeNum[]=" ";
/******************************************************************/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设计WIFI无线传输模块是一种可以实现无线通信的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设计方案中,我们可以利用单片机来实现对WIFI模块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WIFI模块。
常见的WIFI模块有ESP8266、ESP32等,这些模块都具备较强的无线通信能力和低功耗特性。
我们可以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WIFI模块与单片机进行连接。
一般情况下,WIFI模块通过串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
我们可以通过将单片机的TX引脚连接到WIFI模块的RX引脚,并将单片机的RX引脚连接到WIFI模块的TX引脚,实现双向通信。
在单片机程序的设计中,我们需要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来控制WIFI模块。
首先,我们需要初始化WIFI模块的串口通信设置,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向WIFI模块发送特定的AT指令来进行控制和配置。
例如,可以通过AT指令连接到WIFI网络、获取本地IP地址、发送数据等。
在驱动程序中,我们还可以定义一些函数来简化AT指令的发送和接收,使控制更加方便。
另外,在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WIFI模块的电源供应。
一般情况下,WIFI模块需要3.3V的电压供应,而单片机输出的IO信号一般为5V。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逻辑电平转换器将单片机的IO信号转换为3.3V,以兼容WIFI模块的工作电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设计不同的功能。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远程控制系统,通过WIFI无线传输模块将用户的控制指令发送到被控制的设备上。
我们可以通过配置WIFI模块为TCP服务器,在单片机程序中监听特定的端口,接收来自用户的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总结起来,基于单片机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设计涉及到WIFI模块的选择、与单片机的连接、驱动程序编写、逻辑电平转换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编程,可以实现WIFI模块与单片机的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
基于单片机Wifi无线通信方案 (5)
基于单片机Wifi无线通信方案1. 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嵌入式系统中,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
本文将探讨基于单片机的Wifi无线通信方案,并介绍其原理、实现步骤和应用场景。
2. 方案原理2.1 Wifi技术简介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基于IEEE 802.11系列协议。
通过Wifi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具有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2.2 单片机与Wifi模块的连接为了实现基于单片机的Wifi无线通信,需要将单片机与Wifi模块进行连接。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串口或SPI接口与Wifi模块通信。
在连接时,需要根据Wifi模块的规格和引脚定义,正确连接相应的引脚。
2.3 通信协议Wifi无线通信需要使用一定的通信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和UDP。
TCP/IP协议可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UDP协议则更适合传输效率较高的数据。
3. 实现步骤3.1 硬件连接首先,根据Wifi模块的规格和引脚定义,连接单片机和Wifi模块的相应引脚。
一般情况下,需要连接供电引脚、地线、串口或SPI接口等。
3.2 编写驱动程序根据使用的单片机型号和Wifi模块型号,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包括初始化Wifi模块、配置网络参数、发送和接收数据等功能。
3.3 客户端程序开发在单片机端,开发相应的客户端程序,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封包,发送到目标设备。
同时,接收来自目标设备的数据,并进行解包处理。
3.4 服务器程序开发在目标设备的服务端,开发相应的服务器程序,用于接收来自单片机的数据,并处理响应。
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4. 应用场景基于单片机的Wifi无线通信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特别是物联网领域。
无线收发模块CC1100程序
//==============================================================================
#define LED1_0 P6OUT &amCxxx0_PKTCTRL0 0x08 // Packet automation control
#define CCxxx0_ADDR 0x09 // Device address
#define CCxxx0_CHANNR 0x0A // Channel number
#define CCxxx0_IOCFG0 0x02 // GDO0 output pin configuration
#define CCxxx0_FIFOTHR 0x03 // RX FIFO and TX FIFO thresholds
#define CCxxx0_SYNC1 0x04 // Sync word, high uchar
#define CRC_OK 0x80 //CRC校验通过位标志
//*****************************************************************************************
// CC1100-CC1101 所有相关寄存器映射
#define SCK_1 P3OUT |= BIT3 //时钟线拉高
//==================================SPI使能端口=================================
#define CSN_0 P3OUT &=~BIT0 //片选信号置0
at指令编写程序例子 -回复
at指令编写程序例子-回复关于[at指令编写程序例子]的主题,我将为您写一篇1500-2000字的文章,逐步回答您的问题。
在编程领域中,AT指令是一种用于控制和配置通信设备的指令集。
它最初由美国电话公司(AT&T)开发,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设备,如调制解调器、无线模块以及传感器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AT指令的编写和使用,我们来一步一步地介绍一个例子。
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基于GSM无线模块的短信发送程序。
这个程序可以通过AT指令来与GSM模块进行通信,实现短信的发送功能。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用于我们的GSM模块的AT指令集。
常见的GSM模块,如SIM900和SIM800,通常都支持AT指令。
一、建立串口连接首先,我们需要在程序中建立与GSM模块的串口连接。
在大多数编程语言中,都有相应的库或模块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串口通信。
以Python为例,在Python的Serial库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建立串口连接:pythonimport serialser = serial.Serial('/dev/ttyUSB0', 9600)上述代码中,`'/dev/ttyUSB0'`是串口设备的路径,`9600`是波特率。
你需要根据你的设备和波特率进行相应的设置。
二、发送AT指令通过串口连接成功后,我们可以开始发送AT指令给GSM模块了。
比如,如果我们要查询GSM模块的设备信息,我们可以发送`AT`指令。
根据不同的GSM模块,AT指令的格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编程之前,请确保您已经查阅了对应GSM模块的AT指令集文档。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发送AT指令并获取回复:pythonser.write(b'AT\r\n')response = ser.readlines()for line in response:print(line)上述代码中,`ser.write(b'AT\r\n')`表示发送AT指令,`ser.readlines()`用于读取GSM模块发送的响应数据。
WEP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程序基础
WEP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程序基础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模型是一种用于保护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中数据安全的机制。
它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并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
WEP模型的程序基础主要包括密钥管理、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校验三个方面。
首先是数据加密。
在数据传输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共享一个密钥,这个密钥将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发送方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并在数据包中添加一个称为初始化向量(IV)的随机数。
接收方使用相同的密钥和IV来解密数据,并还原原始数据。
其次是数据完整性校验。
为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WEP模型使用了CRC32算法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
对于数据包,发送方会计算CRC32值,并将其添加到数据包中。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也会计算CRC32值,并将其与数据包中的值进行比较。
如果两个值相等,则说明数据没有被篡改。
如果两个值不等,则说明数据可能已被篡改。
密钥管理是WEP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WEP模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共享一个密钥。
密钥的管理包括密钥的生成和密钥的分发两个过程。
密钥的生成可以使用密码学中的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一个随机的密钥。
密钥的分发可以使用密钥分发协议来实现,常见的有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和RSA公钥密码体制。
数据加密是WEP模型中的核心功能。
加密算法是WEP模型的重点部分,常用的加密算法有RC4算法和AES算法。
RC4算法使用一个密钥流来对数据进行加密,密钥流是由密钥和IV生成的。
在加密过程中,将数据与密钥流进行按位异或操作,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加密。
AES算法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它使用相同的密钥来加密和解密数据。
AES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性能,已成为WEP模型中的常用算法。
数据完整性校验是WEP模型中保证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基于FPGA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基于FPGA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设计引言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基于FPGA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在现代社会中,无线传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WIFI作为一种常用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设计旨在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控制无线传输模块,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方案。
设计原理本设计采用FPGA作为控制器,通过程序设计实现对无线传输模块的控制。
具体设计原理如下:1. 数据接收:首先,FPGA接收外部通过WIFI信号传输的数据。
2. 数据处理:FPGA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解码、错误校验等。
3. 数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通过FPGA控制无线传输模块发送出去。
4. 数据接收:无线传输模块接收到数据后通过天线传输给目标设备。
设计步骤下面是实现基于FPGA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设计的具体步骤:1. 硬件准备:选择合适的FPGA开发板、WIFI模块和天线,并进行连接。
2. FPGA开发环境搭建:安装并配置FPGA开发工具,确保能够编写和调试FPGA程序。
3. 硬件接口设计:设计FPGA与WIFI模块之间的接口电路,包括电平转换、时序控制等。
4. 程序编写:使用FPGA开发工具编写程序,实现数据接收、处理和发送功能。
6. 性能优化:根据实际需求,对设计进行性能优化,提高无线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设计优势基于FPGA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设计具有以下优势:1. 高性能: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高并行性和快速响应能力,能够实现高速数据处理和传输。
2. 低功耗:相比于传统的处理器,FPGA在相同性能条件下功耗更低,能够降低系统的能耗。
3. 灵活性:FPGA可编程性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功能扩展和定制。
4. 可靠性:FPGA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提供可靠的无线传输服务。
结论基于FPGA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设计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方案。
通过合理的硬件设计和程序编写,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三汇SMG系列无线网关SMSDemo演示程序说明书
三汇SMG系列无线网关SMSDemo演示程序杭州三汇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目录目录 (i)版权申明 (ii)第1章概述 (1)第2章界面说明 (2)2.1 主界面 (2)2.2 系统设置(system) (2)2.3 短信发送(sendsms) (3)2.4 USSD发送(test) (3)2.5 删除SMS(Delete SMS) (4)2.6 删除USSD(Delete USSD) (4)2.7 短信发送状态(SMS Send Result) (5)2.8 短信收件箱(SMS Receiving Box) (5)2.9 短信发件箱(SMS Sending Box) (6)2.10 USSD信箱(USSD Box) (7)2.11 测试按钮(test) (7)附录A 技术/销售支持 (8)版权申明本文档版权属杭州三汇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所有。
杭州三汇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保留对此文件进行修改而不另行通知之权利。
杭州三汇信息有限公司承诺所提供的信息为正确且可靠,但并不保证本文件绝无错误。
请在使用本产品前,自行确定所使用的相关技术文件及规格为最新有效之版本。
若因贵公司使用本公司之文件或产品,而需要第三方之产品、专利或者著作权等与其配合时,则应由贵公司负责取得第三方同意及授权。
上述关于同意及授权,非属本公司应为保证之责任。
第1章概述SMSDemo通过发送POST请求实现网关设备信息查询、短信发送、发送结果查询、短信接收等功能。
例如:获取网关设备信息的代码:......//设置urlstd::string strUrl = "";sprintf(szUrl,"http://%s/API/QueryInfo", g_smgip);std::wstring wtmp = MBytesToWString(szUrl);strUrl = WStringToUTF8(wtmp.c_str());//设置事件类型std::string strPost = "";sprintf(szSendData,"\{\"event\":\"getportinfo\"\}");wtmp = MBytesToWString(szSendData);strPost = WStringToUTF8(wtmp.c_str());//调用post发送,请求的信息会在strResponse返回std::string strResponse;nRtn=httpClient.PostWithJson(strUrl,strPost,strResponse);......第2章界面说明2.1 主界面如上图所示,主界面包含system、sendsms、sendussd、Deletesms、Deleteussd、test、SMS Send Result、SMS Receiving Details、SMS Sending Details、USSD Result以及Ports Info等部分,下面将分别说明。
433mhz的简单发射的电路
433MHz简单发射电路的设计与原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433MHz无线模块在遥控、遥测、无线数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433MHz发射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433MHz的简单发射电路。
一、电路原理1. 433MHz无线模块433MHz无线模块是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模块,常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
它可以通过信号接收和发射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2. 发射电路原理433MHz的简单发射电路主要由射频发射器、晶体振荡器、配套电路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晶体振荡器产生稳定的载波信号,经过射频发射器进行调制并发射出去,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二、电路设计1. 元器件选择在设计433MHz的简单发射电路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包括射频发射器、晶体振荡器、天线等。
其中,射频发射器要求工作频率为433MHz,具有稳定的调制和发射能力;晶体振荡器需要选择合适的频率,并具有较好稳定性和频率准确度;天线要具有较好的频率匹配特性,以提高发射效果。
2. 电路连接与布局在电路连接方面,需要根据射频发射器的控制引脚来实现数据调制,将晶体振荡器输出的载波信号通过射频发射器进行调制并输出。
布局上要注意射频传输路径的阻抗匹配,尽量减小电路中的干扰和损耗。
三、电路实现1. 选取合适的芯片和模块要实现433MHz的简单发射电路,可以选取一些市场上常见、成熟的芯片和模块,比如CC1101射频发射器芯片、433MHz射频发射模块等,它们已经具有完善的调制、发射功能,只需进行简单的连接和编程即可实现。
2. 连接调试在连接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射频传输路径的匹配和阻抗,尽量减小信号损耗和反射,确保信号的完整传输。
通过示波器等测试仪器观察信号的调制效果和发射效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3. 程序设计对于一些集成了微控制器的射频发射模块,可以通过程序设计来实现数据的编码和发送控制。
实验3_无线局域网CSMACA算法模拟程序
实验三:无线局域网CSMA/CA算法模拟程序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模拟无线网络帧发送和接收的过程。
2、了解无线网络数据发送流程,即CSMA/CA工作流程。
3、掌握使用模拟程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模拟无线局域网中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具体要求如下:
1)编写3个线程。
其中线程1负责模拟主机A发送数据帧的过程;线程2负责模拟主机B接收数据帧的过程;线程3负责模拟其他主机制造无线信道冲突。
2)主机A向主机B发送10个数据帧;主机B在收到主机A的数据帧后发送ACK帧。
3)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都必须按照CSMA/CA的工作流程。
三、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实验内容的实验步骤如下:
1)利用参考代码在VS2008开发工具编中写一个控制台程序
2)经过编译、链接生成可执行程序,运行程序,结果显示为:
四、实验结果分析
(1)首先检测信道是否有使用,如果检测出信道空闲,则等待一段时间后,才送出数据。
(2)接收端如果正确收到此帧,则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向发送端发送确认帧ACK。
(3)发送端收到ACK帧,确定数据正确传输,在经历一段时间间隔后,会出现一段空闲时间。
五、实验心得体会
(自己完成)
六、思考题:。
433 单片机 发码 程序 -回复
433 单片机发码程序-回复基于单片机的发码程序的实现步骤。
[433 单片机发码程序]是一个涉及到无线通信的问题,涉及到单片机的编程和通信原理等知识。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个主题,一步一步解释相关的步骤和原理。
第一步:了解433MHz无线通信的原理在进行单片机发码程序的编写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433MHz无线通信的原理。
433MHz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频率,常用于远程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应用。
了解其通信原理,对于编写程序非常重要。
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进行信息的传输。
发射端将要传输的信息转换成无线电波,接收端接收到无线电波后将其解码还原成原始的信息。
在433MHz无线通信中,发射端需要将信息编码成特定的编码格式,接收端根据这个编码格式进行解码。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单片机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是进行发码程序编写的基础。
对于433MHz通信,常用的单片机有Arduino、Raspberry Pi等。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编程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单片机平台。
第三步:学习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通信协议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通信协议是进行发码程序编写的基础。
对于Arduino 和Raspberry Pi等单片机平台,常用的编程语言有C/C++和Python等。
同时,了解相关的433MHz通信协议,如OOK、ASK等,对于程序编写也非常重要。
第四步:编写发码程序在了解了单片机的编程语言、通信协议和433MHz无线通信原理之后,我们可以开始编写发码程序了。
这个程序的目的是将要传输的信息编码成特定的格式,并通过433MHz无线通信发射出去。
首先,我们需要初始化单片机的相关设置,如通信端口、波特率等。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编写相关的编码函数。
这些函数的目的是将要传输的信息转换成特定的编码格式,以便于接收端的解码。
接下来,我们可以编写发射函数,将经过编码的信息通过433MHz无线通信发射出去。
gunradio软件无线电发送接收字符程序
GNU RADIO软件无线电benchmark程序发送接收文件测试笔记在GNU RADIO软件无线电程序中,benchmark程序能够发射900MHZ,接收900MHZ的无线电信号。
具体做法是,把两台装有Basic子板的USRP1母板别离连上两台电脑的USB端口上,接通电源,在ubuntu操作系统下,在其中一台电脑的终端提示符下键入:“ cd /usr/local/share/gnuradio/example/digital/"进入benchmark程序的目录, 再键入:“./ -f 900M"这时候,和这台电脑USB端口连接的USRP母板上的LFTX子板通过电线就会发送一个900MHZ的无线电信号,电脑显示器显示:".................."表示正在发射无线电信号。
这时,在另外的一台电脑上的终端提示符下键入:“ cd /usr/locaul/share/gnuradio/example/digital/"进入benchmark程序的目录, 再键入:“./ -f 900M"这时候,和这台电脑USB端口连接的USRP母板上的LFTX子板通过电线就会收到一个900MHZ的无线电信号,电脑显示器显示:ok=True pktno=1202 n_rcvd=1 n_right=0表明接收信号正常。
现在的问题是要从这个电脑发送一个文件到另外一个电脑,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benchmark具有发送文件的功能,但是开源程序里没有这项功能,需要用户依照自己的需要修改程序来达到发送接收文件的功能。
我通过研究发觉,修改程序后,能够把这台电脑的文件的“hello“字符发送到另外一台电脑的文件中。
具体做法是,在发送端电脑的"/usr/local/share/gnuradio/example/digital"目录下新建,两个文本文件,在中输入"hello"并保留,然后在终端下输入:“vi "在vi编辑器下打开程序,在第124行" () # start flow graph",后输入“f=open("/usr/local/share/gnuradio/examples/digital/","r")”“lines=()”两行新程序,第一行程序是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第二行程序的作用是以每行阅读的方式读出中的文本内容,然后再赋值给"lines"数组,接着把第140行程序"payload = ('!H', pktno & 0xffff) + data "改为" payload = str ) + str(lines) "这步的作用是,去掉了打包发送pkno函数的功能,而加入发送lines函数和函数的功能。
sdruno 使用手册
SDRUno 是一款开源的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应用程序,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
以下是SDRUno 的使用手册:下载和安装SDRUno:你可以从SDRUno 的官方网站上下载适合你操作系统的版本。
安装程序通常会引导你完成安装过程。
连接SDR 设备:将你的SDR 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
SDRUno 支持各种SDR 硬件,如RTL-SDR、Airspy 等。
确保你已经正确安装了SDR 设备的驱动程序。
启动SDRUno:运行SDRUno 应用程序。
在首次启动时,你可能需要选择你的SDR 设备。
选择频率:在SDRUno 界面上,你可以使用频率调节按钮或直接输入频率来选择你想要接收或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频率。
调整增益和带宽:根据你的需求,调整增益和带宽来优化接收效果。
增益控制接收信号的强度,而带宽决定了你能够接收的信号频率范围。
接收信号:在接收模式下,你可以开始接收无线电信号。
SDRUno 会显示接收到的信号的频谱图和瀑布图,你可以通过调整频率、增益和带宽来优化接收效果。
发送信号(仅适用于支持发送的SDR 设备):如果你的SDR 设备支持发送信号,你可以在发送模式下发送无线电信号。
选择你想要发送的频率,并设置适当的功率和调制方式。
保存和录制:SDRUno 可以保存接收到的信号为音频文件或IQ 数据文件。
你还可以使用录音功能录制一段时间内的接收信号。
配置选项:在SDRUno 的设置菜单中,你可以调整各种选项,如音频输出、频谱显示、滤波器等,以满足你的需求。
了解更多功能:SDRUno 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功能,如AM/FM 解调、CW 解码、频谱分析等。
你可以探索这些功能来进一步扩展SDR 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发送完整程序:1头文件2程序1typedef unsigned char uchar;typedef unsigned char uint;//****************************************SPI-IO端口***************************************sbit CE = P1^0;//3sbit SCK = P1^1;//5sbit MISO = P1^2;//7sbit CSN = P1^5;//4sbit MOSI = P1^6;//6sbit IRQ = P1^7;//8//*****************************************地址、数据长度*************************************#define TX_ADR_WIDTH 5 // 5 uints TX address width#define RX_ADR_WIDTH 5 // 5 uints RX address width#define TX_PLOAD_WIDTH 4 // 20 uints TX payload#define RX_PLOAD_WIDTH 4 // 20 uints TX payload//***************************************NRF24L01寄存器指令*******************************************************#define READ_REG 0x00 // 读寄存器指令#define WRITE_REG 0x20 // 写寄存器指令#define RD_RX_PLOAD 0x61 // 读取接收数据指令#define WR_TX_PLOAD 0xA0 // 写待发数据指令#define FLUSH_TX 0xE1 // 冲洗发送FIFO指令#define FLUSH_RX 0xE2 // 冲洗接收FIFO指令#define REUSE_TX_PL 0xE3 // 定义重复装载数据指令#define NOP 0xFF // 保留//*************************************SPI(nRF24L01)寄存器地址****************************************************#define CONFIG 0x00 // 配置收发状态,CRC校验模式以及收发状态响应方式#define EN_AA 0x01 // 自动应答功能设置P0自动应答允许#define EN_RXADDR 0x02 // 可用信道设置接收通道1允许#define SETUP_AW 0x03 // 收发地址宽度设置#define SETUP_RETR 0x04 // 自动重发功能设置#define RF_CH 0x05 // 工作频率设置#define RF_SETUP 0x06 // 发射速率、功耗功能设置#define STATUS 0x07 // 状态寄存器#define OBSERVE_TX 0x08 // 发送监测功能#define CD 0x09 // 地址检测#define RX_ADDR_P0 0x0A // 频道0接收数据地址#define RX_ADDR_P1 0x0B // 频道1接收数据地址#define RX_ADDR_P2 0x0C // 频道2接收数据地址#define RX_ADDR_P3 0x0D // 频道3接收数据地址#define RX_ADDR_P4 0x0E // 频道4接收数据地址#define RX_ADDR_P5 0x0F // 频道5接收数据地址#define TX_ADDR 0x10 // 发送地址寄存器#define RX_PW_P0 0x11 // 接收频道0接收数据长度#define RX_PW_P1 0x12 // 接收频道0接收数据长度#define RX_PW_P2 0x13 // 接收频道0接收数据长度#define RX_PW_P3 0x14 // 接收频道0接收数据长度#define RX_PW_P4 0x15 // 接收频道0接收数据长度#define RX_PW_P5 0x16 // 接收频道0接收数据长度#define FIFO_STATUS 0x17 // FIFO栈入栈出状态寄存器设置2#include<reg52.h>#include "nrf24l01.h"unsigned char x,y,z;sbit DQ=P2^1;//定义DS18b20的管脚sbit w4=P2^7;//定义控制数码管的管脚sbit w3=P2^6;sbit w2=P2^5;sbit w1=P2^4;sbit beep=P2^0;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unsigned char code table1[]={0xbf,0x86,0xdb, //有小数点的编码表0xcf,0xe6,0xed,0xfd,0x87,0xff,0xef};void us(int i){while(i--);}void ms(int m){uint i,j;for(i=m;i>0;i--)for(j=110;j>0;j--);}/*****延时子程序*****/void Delay_DS18B20(int num){while(num--) ;}void display(unsigned int m)//显示函数{unsigned int x,y,z,w;x=m/100;y=m%100/10;z=m%10;for(w=100;w>0;w--){P0=table[x];w2=0;ms(5);w2=1;P0=table1[y];w3=0;ms(5);w3=1;P0=table[z];w4=0;ms(5);w4=1;}}/*****初始化DS18B20*****/void Init_DS18B20(void){unsigned char x=0;DQ = 1; //DQ复位Delay_DS18B20(8); //稍做延时DQ = 0; //单片机将DQ拉低Delay_DS18B20(80); //精确延时,大于480usDQ = 1; //拉高总线Delay_DS18B20(14);x = DQ; //稍做延时后,如果x=0则初始化成功,x=1则初始化失败Delay_DS18B20(20);}/*****读一个字节*****/unsigned char ReadOneChar(void){unsigned char i=0;unsigned char dat = 0;for (i=8;i>0;i--){DQ = 0; // 给脉冲信号dat>>=1;DQ = 1; // 给脉冲信号if(DQ)dat|=0x80;Delay_DS18B20(4);}return(dat);}/*****写一个字节*****/void WriteOneChar(unsigned char dat){unsigned char i=0;for (i=8; i>0; i--){DQ = 0;DQ = dat&0x01;Delay_DS18B20(5);DQ = 1;dat>>=1;}}/*****读取温度*****/unsigned int ReadTemperature(void){unsigned char a=0;unsigned char b=0;unsigned int t=0;float tt=0;Init_DS18B20();WriteOneChar(0xCC); //跳过读序号列号的操作WriteOneChar(0x44); //启动温度转换Init_DS18B20();WriteOneChar(0xCC); //跳过读序号列号的操作WriteOneChar(0xBE); //读取温度寄存器a=ReadOneChar(); //读低8位b=ReadOneChar(); //读高8位t=b;t<<=8;t=t|a;tt=t*0.0625;t= tt*10+0.5; //放大10倍输出并四舍五入return(t);}unsigned int bdata sta; //状态标志sbit RX_DR =sta^6;sbit TX_DS =sta^5;sbit MAX_RT =sta^4;uint const TX_ADDRESS[TX_ADR_WIDTH]= {0x34,0x43,0x10,0x10,0x01}; //本地地址uint const RX_ADDRESS[RX_ADR_WIDTH]= {0x34,0x43,0x10,0x10,0x01}; //接收地址uint SPI_RW(uint onechar)//写一字节并返回MISO状态{uint bit_ctr;for(bit_ctr=0;bit_ctr<8;bit_ctr++) // output 8-bit{MOSI = (onechar & 0x80); // output 'uchar', MSB to MOSIonechar = (onechar << 1); // shift next bit into MSB..SCK = 1; // Set SCK high..onechar |= MISO; // capture current MISO bitSCK = 0; // ..then set SCK low again}return(onechar); // return read uchar}uint SPI_RW_Reg(uchar reg, uchar value){uint status;CSN = 0; // CSN low, init SPI transactionstatus = SPI_RW(reg); // select registerSPI_RW(value); // ..and write value to it..CSN = 1; // CSN high againreturn(status); // return nRF24L01 status uchar}//函数:uint SPI_Write_Buf(uchar reg, uchar *pBuf, uchar uchars)//功能: 用于写数据:为寄存器地址,pBuf:为待写入数据地址,uchars:写入数据的个数uint SPI_Write_Buf(uchar reg, uchar *pBuf, uchar num){uint status;uchar ctr;CSN = 0; //SPI使能status = SPI_RW(reg);for(ctr=0;ctr<num; ctr++) //SPI_RW(*pBuf++);CSN = 1; //关闭SPIreturn(status); //}//函数:void nRF24L01_TxPacket(unsigned char * tx_buf)//功能:发送tx_buf中数据void nRF24L01_TxPacket(unsigned char * tx_buf){CE=0; //StandBy I模式SPI_Write_Buf(WRITE_REG + RX_ADDR_P0, TX_ADDRESS, TX_ADR_WIDTH); // 装载接收端地址SPI_Write_Buf(WR_TX_PLOAD, tx_buf, TX_PLOAD_WIDTH); // 装载数据CE=1; //置高CE,激发数据发送us(10);}//-------------------------发送主函数------------------------------void init_NRF24L01(void)//NRF24L01初始化{us(100);CE=0; // chip enableCSN=1; // Spi disableSCK=0; // Spi clock line init highSPI_Write_Buf(WRITE_REG + TX_ADDR, TX_ADDRESS, TX_ADR_WIDTH); //写本地地址SPI_Write_Buf(WRITE_REG + RX_ADDR_P0, RX_ADDRESS, RX_ADR_WIDTH); // 写接收端地址SPI_RW_Reg(WRITE_REG + EN_AA, 0x01); // 频道0自动ACK应答允许SPI_RW_Reg(WRITE_REG + EN_RXADDR, 0x01); // 允许接收地址只有频道0,如果需要多频道可以参考Page21SPI_RW_Reg(WRITE_REG + RF_CH, 0); // 设置信道工作为2.4GHZ,收发必须一致SPI_RW_Reg(WRITE_REG + RX_PW_P0, RX_PLOAD_WIDTH); //设置接收数据长度,本次设置为32字节SPI_RW_Reg(WRITE_REG + RF_SETUP, 0x07); //设置发射速率为1MHZ,发射功率为最大值0dBSPI_RW_Reg(WRITE_REG + CONFIG, 0x0E); // IRQ收发完成中断响应,16位CRC ,主接收}void main(){unsigned int t;uchar j[4];init_NRF24L01() ;ms(6000);while(1){t=ReadTemperature();display(t);ms(200);j[0]=t/100;j[1]=t/10%10;j[2]=t%10;if(beep==0)j[3]=5;elsej[3]=0;ms(200);nRF24L01_TxPacket(j); // Transmit Tx buffer datams(200);SPI_RW_Reg(WRITE_REG+STATUS,0X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