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年级物理上册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合集下载

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学习新课一、眼睛【播放ppt图片,同步讲解】1. 眼球的主要结构及各部分作用主要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与照相机对比进行教学】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视网膜相当于胶片;③睫状体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改变焦距);④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

2. 眼睛的视物原理数码相机眼球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观看物体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经晶状体和角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将倒立图像处理后翻转过来,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播放视频】——《眼睛的奥秘》3. 眼睛的调节【提问】我们知道,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是通过调节像距(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来得到清晰的像。

人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距离不能变,人眼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1)正常眼睛的调节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来看清楚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远点、近点和明视距离①远点: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当睫状体完全松驰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此时晶状体最扁,能够看清的最远的极限点叫做远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②近点:当睫状体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此时能看清的最近的极限点叫做近点。

正常眼睛的近点在大约10cm处。

③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例题1】眼睛是一部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眼睛的讨论,错误的是(B)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为25 cm【解析】眼睛中角膜与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像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为25 cm。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3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3

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能力(2)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2)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眼睛成像的机理难点:认识近(远)视眼教学器材:多媒体系统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的一个节目,请大家保持安静,注意听他说的话(播放视频)。

好了,这位歌唱者叫杨海晨,是一个盲人,大家听到他最后说的什么吗?生:他说他最想看到他的爸爸和妈妈师:嗯,他在倾诉他对光明的渴望,所以像我们这些能看见的人就该好好珍惜爱护我们的眼睛,那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物体呢?新课教学1.眼睛的构造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眼睛的构造(幻灯片:眼球剖面图),大家看,A是什么生:睫状体师:后面呢,依次是……生: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师:那我们的眼睛究竟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呢?2.眼睛成像的机理生: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成像在了视网膜上师:哎,这是不是和我们前面刚学过的凸透镜成像很像啊。

我们来看一下,在凸透镜成像中,远处的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的对于我们眼睛,远处的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样我们就看见了清晰的物体,所以晶状体和视网膜就分别相当于什么生: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师:那它们是不是完全一样呢?是不是没有区别呢?生:不是师:那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看一下(播放凸透镜成像规律动画),在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发生变化时,像距怎样生:也在变化师:但对于我们眼睛大家注意,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像成在了视网膜上,这样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就是像距,而又因为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对于眼睛当物距发生变化时,像距是不变的,那我们眼睛是怎样做到这个的呢?我们看一下下面的情况,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于S’,如果我们将物距减小,这时像距就应该生:增大,因为物近像远师:如果物距增大,像距就该生:减小,因为物远像近S’生:思考S’生:折射程度更大师:嗯,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个相对于A凸透镜更怎样的凸透镜生:更厚的B凸透镜师:哎,很好,因为我们前面讲过凸透镜越厚,其聚光能力越强,焦距越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眼睛和眼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看不清远处或近处物体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眼睛和眼镜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眼睛的构造及视物原理:我们了解了眼睛的基本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以及眼睛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我们分析了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眼球轴长、角膜曲率等,以及它们对视力的影响。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眼睛和眼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给予学生具体的拓展学习指导,让他们在课外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1.板书标题:《眼睛和眼镜》
2.板书内容:
-眼睛构造: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
-视物原理:
-光线折射
-晶状体调节
-成像
-近视和远视:
-成因
-矫正方法
-近视:凹透镜
-远视:凸透镜
-眼睛保护:
-用眼卫生
-眼保健操
3.板书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时,注意字迹工整、描述清晰。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同理心。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相互交流、分享心得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他们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同理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和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器官吗?它有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眼睛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它让我们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今天我们将学习眼睛的构造、视物原理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
3.通过这个导入环节,教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身边同学的眼镜使用情况,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b.介绍眼镜的度数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眼镜度数与视力之间的关系。
c.展示不同类型的眼镜,讲解其性能及适用范围。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眼睛的构造有哪些部分?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
b.为什么近视眼和远视眼需要佩戴不同类型的眼镜?
c.如何正确使用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
(二)讲授新知
1.眼睛的构造与视物原理
a.教师通过PPT展示眼睛的构造图,讲解各个部分的功能。
b.结合眼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在视物过程中的作用。
c.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视物特点。
2.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a.教师讲解近视、远视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掌握矫正方法。
4.增强学生的自主保护意识,使其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眼睛部位进行研究,共同探讨其功能和作用。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如制作眼睛模型、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爱眼睛、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探究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升。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展示眼睛模型、播放眼睛工作原理动画以及创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情景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眼睛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与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与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4.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本节课不仅关注学生对眼睛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通过学习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视力保健意识。同时,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缺陷,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眼睛,以及如何保护视力。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眼睛的构造,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位,并讲解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结合实例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共同探讨眼睛的奥秘,从而达到提高物理素养和人文关怀的目的。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梳理眼睛的构造、视觉形成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等关键知识点。
2.强调眼睛的保护和正确使用,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
3.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各组的探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些与眼睛相关的作业,如绘制眼睛的解剖图、编写关于眼睛保护的宣传册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
2.分享一个关于眼睛的趣味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问:“你们对眼睛和眼镜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
4.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
(二)讲授新知
3.小组合作的实践环节:教师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小组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自我。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本节课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Βιβλιοθήκη (一)情景创设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真实的病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眼睛和眼镜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知识。
2.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视觉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有关眼睛和眼镜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眼睛的敬畏之心,增强爱眼、护眼的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2.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眼睛和眼镜的问题,如眼镜的度数、透镜的种类等。

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5.4眼睛和眼镜》这一课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课堂的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眼镜的作用和种类,从而提高他们对眼睛保护的意识。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掌握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以及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眼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设为让孩子们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眼球模型、眼镜模型等教具和学具。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PPT和眼球模型向孩子们介绍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让他们了解眼睛是如何看世界的。

接着,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孩子们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眼睛。

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眼睛保护的方法和经验。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预计孩子们对于眼睛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会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情况,对我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眼睛的保护,并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直观的示例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我计划通过展示眼球模型和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眼睛的内部结构和光线的传播过程。

然后,我会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亲手操作,体验光线通过透镜成像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视觉缺陷的类型和原因。

3.知晓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

4.了解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5.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

3. 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难点: 1. 近视、远视和散光视觉缺陷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 学生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或其他教具。

–教学板书: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缺陷的类型和原因、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等。

–学生实验手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视力问题?你知道视力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PPT或教具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对不同类型的视觉缺陷进行解释,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并引导学生思考视觉缺陷的原因。

3.介绍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包括生活中的常见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

4.介绍眼镜的原理和种类,了解不同类型的眼镜适用于不同的视觉缺陷。

步骤三:实践探究(20分钟)1.根据学生实验手册的指导,开展实验活动。

实验内容为: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的变化,进一步认识近视和远视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心得。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加深对近视和远视原理的理解。

步骤四:巩固提高(15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视觉缺陷,进行相关研究和调查。

要求学生调查该视觉缺陷的发病率、常见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并汇报给全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镜和眼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镜和眼镜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解释眼镜的原理、选购合适的眼镜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眼镜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眼镜的构造及功能。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眼镜的使用心得,培养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简答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眼镜矫正视力的原理,以及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的成因。
-应用题:设计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根据度数选择合适的眼镜,眼镜的保养与维护方法等。
2.观察与思考:
-观察家人或同学佩戴的眼镜,了解眼镜的类型、度数及佩戴原因。
-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撰写一篇关于眼镜使用心得的文章。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不同度数的眼镜,让学生根据度数选择合适的眼镜。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眼镜度数,并了解眼镜的矫正作用。
3.教师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眼镜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镜的构造、功能、矫正原理等知识点。
在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类型,引导学生思考眼镜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步骤讲解眼镜相关知识
(1)介绍眼镜的起源、发展及种类,让学生了解眼镜的历史和现状。
(2)详细讲解眼镜的构造、功能及矫正视力的原理,突破教学难点。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眼镜度数的表示方法,区分不同类型的视力问题。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实践活动,共同了解眼镜的相关知识。
-家长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关注眼睛健康。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4《眼睛和眼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4《眼睛和眼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4《眼睛和课题名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和远视是怎样形成的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对眼镜保护的健康意识,关注他人与自己的视力问题教学重点1眼镜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教学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教学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感知近视与远视的形成。

2.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蜡烛凸透镜火柴光屏凹透镜课件学生准备:课本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的主要作用2照相机成像有什么特点3眼球的主要结构【学生回顾思考,有利于使学生更快进入今天的课堂】4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简单复习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画面,同学配戴眼镜和老人配戴眼镜画面【利用生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讲解提问:在我们身边,很多同学患有近视,那么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学生从用眼卫生,生活习惯,读书写字等角度回答】[设计意图]用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引入新课题,提升学生兴趣。

教师讲解:不良习惯会患上近视眼,戴眼镜可以矫正,但无法从跟本上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从养成良好习惯,保护好眼睛的角度来学习---眼睛和眼镜二传授新知探究点一眼睛的视物原理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图片展示】【设问题,让学生思考】1眼球的主要结构【利用眼球结构图片,让学生清楚眼球的结构,个自的功能】2眼睛的视物原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学会看图,分析图片】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眼睛与照相机成像有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分析相似之处,重点比较分析晶状体和视网膜作用】抽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眼睛相当于照相机,晶状体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倒立,缩小,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4眼睛和眼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4眼睛和眼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4眼睛和眼镜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光的传播规律以及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掌握眼睛对光的成像原理,并能够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

3.了解眼镜的原理和分类,并能够解释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

4.学会正确佩戴和保护眼镜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规律2.眼睛的构造和功能3.眼睛对光的成像原理4.近视和远视的原因5.眼镜的原理和分类6.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7.眼镜的佩戴和保护方法三、教学重点1.理解眼睛对光的成像原理和近视、远视的原因。

2.掌握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和分类。

四、教学难点1.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

2.理解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和原理。

五、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3.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光源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引入问题或小知识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眼睛和眼镜的好奇心。

2. 课堂讲授(30分钟)2.1 光的传播规律•讲解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等规律。

2.2 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引导学生查阅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3 眼睛对光的成像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讲解眼睛对光的成像原理。

2.4 近视和远视的原因•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并通过案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2.5 眼镜的原理和分类•讲解眼镜的原理和分类,并与近视和远视联系起来进行讲解。

2.6 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讲解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和原理。

2.7 眼镜的佩戴和保护方法•介绍正确佩戴和保护眼镜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眼镜。

3. 实验操作(30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巩固对眼睛和眼镜的理解。

教师根据实验情况给予指导和解答。

4.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确保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思考,拓展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教案5.4眼睛与眼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教案5.4眼睛与眼镜-教案

5.4眼睛与眼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简单结构和视物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模拟,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2)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及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二、重点:知道如何矫正视力以及用实验解决问题难点:对近视眼、远视眼进行矫正的探究过程三、教具:1. 演示教具:气球眼睛结构图三块蒙眼布2. 学生实验:眼睛模型①:直径为7cm的烧瓶(相当于眼睛的玻璃体)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焦距为5cm)白纸(相当于视网膜)眼睛模型②:直径为7cm的烧瓶(相当于眼睛的玻璃体)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焦距为10cm)白纸(相当于视网膜)一个凸透镜(焦距为30cm)一个凹透镜蜡烛火柴四、学习方法:实验模拟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理念: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眼睛与眼镜》实验报告一、探究目的:如何矫正近视眼、远视眼二、实验器材:眼睛模型A(烧瓶直径7cm,凸透镜焦距10cm)、眼睛模型B(烧瓶直径7cm,凸透镜焦距5cm )、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蜡烛、火柴三、观察实验器材并判断:1、当蜡烛距离凸透镜(晶状体)很远时,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围?2、烧瓶A中的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离凸透镜很远时,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围?而烧瓶的直径是7cm,此时像成在白纸(晶状体)的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因此烧瓶A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模型。

3、烧瓶B中的凸透镜焦距是5cm,当蜡烛距离凸透镜很远时,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围?而烧瓶的直径是7cm,此时像成在白纸(晶状体)的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因此烧瓶B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模型。

四、实验探究:1 选择___(填“凸”或“凹”)透镜,能使远视眼所成的像更清晰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3)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眼科医院或眼镜店,了解眼睛保健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2)邀请眼科医生或眼镜配制师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眼睛和眼镜的专业知识。
(3)鼓励学生开展课后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究眼睛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了解了眼睛的构造、视物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五、课后作业
1.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关于眼睛保护的海报。
2.调查身边的同学、家人、朋友是否患有近视或远视,了解他们的矫正方法,撰写调查报告。
六、板书设计
1.眼睛的构造与视物原理
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3.眼镜的构造、度数含义及适用人群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眼睛和眼镜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够意识到眼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于眼睛的构造、视物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学生在学习本章节时,可能会对以下内容产生兴趣:眼睛的调节机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c.运用眼镜度数计算方法,计算并解释给定度数眼镜的适用人群。
2.设计一份关于眼睛保护的海报,内容包括正确用眼习惯、预防近视和远视的方法等,要求图文并茂,具有宣传和警示作用。
3.家庭实验:观察家人的眼睛,了解他们的视力状况,尝试分析可能的视力问题及成因,并讨论如何改善视力。
4.撰写一篇关于眼睛和眼镜的科学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500字。可以选择以下话题: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202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和讨论。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片、多媒体播放设备、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教育网站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7. 学习任务单: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评价结果的应用
1. 分析评价结果:通过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制定改进措施:针对评价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增加讲解时间、加强实验操作指导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反馈给学生: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眼睛和眼镜的基本原理。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解答: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短,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形成远视眼。矫正远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式。
4. 例题四:眼睛的卫生与保健
题目: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
解答: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正确的读书姿势、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正视力问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避免眼睛受到外伤或感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四)总结归纳
1.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等关键知识点。
3.强调眼睛健康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引导学生认识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4.学会使用光学仪器进行简单的眼睛检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实验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直观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健康,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问题导向激发思考:教师围绕眼睛成像原理和视力矫正方法设置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4.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么,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眼睛和眼镜》这一课。”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在课堂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及时、客观、具体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光学是一个重要且实用的模块。本案例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节“眼睛和眼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眼睛的视物原理,认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理解眼镜的作用和矫正视力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健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在本案例中,教师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眼球结构模型、近视远视演示仪等,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眼镜的选购和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用眼场景为切入点,如看书、看手机、看电视等,让学生思考眼睛在其中的作用,从而引出眼球结构和视物原理的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1.结合课堂学习,制作一份关于眼睛构造和眼镜种类的小报,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体现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视力的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加强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巩固。
3.设计一项关于眼睛保护的活动方案,如“爱护眼睛,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眼保健操比赛等,提高同学们对眼睛健康的关注。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收集关于眼睛和眼镜的科普知识,进行课堂分享,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组织学生参观眼镜店或邀请眼镜行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眼镜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在眼镜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人体哪个重要的器官吗?它有什么作用?”
b.选择题: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近视?(选项:A.长时间看书;B.长时间看电脑屏幕;C.经常进行户外活动;D.保持良好的阅读姿势。答案:A、B)
c.填空题:眼镜的度数表示______。(答案:晶状体的屈光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眼睛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谁能来总结一下?”
2.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眼睛是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来改变焦距,从而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3.讲解近视、远视、散光等眼睛问题的成因和纠正方法,提醒学生注意预防眼睛疾病。
4.介绍眼镜的种类和功能,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散光眼镜、太阳镜等,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镜片和镜架。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2.新课导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人需要戴眼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3.新课讲解:
a.利用动画和图示,形象地讲解眼睛的视物原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b.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c.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矫正方法。
2.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透镜在矫正视力中的作用。
3.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戴眼镜矫正的原理。让学生认识到眼镜度数与眼睛视力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b.为什么戴眼镜可以矫正视力?
c.眼镜的度数表示方法及其含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a.判断以下情况属于近视眼还是远视眼,并说明原因。
b.根据透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眼睛和眼镜现象。
c.结合眼镜度数,分析矫正视力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视物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眼睛的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眼睛的构造和视物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透镜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2)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2)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2、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培养。

●课前准备课件、眼球的结构挂图、眼保健操乐曲磁带。

●教学过程(一)预学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到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戴。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一个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戴。

(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眼睛1、眼睛的构造2、眼睛的工作原理结合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填写下表【提示】与照相机对比进行说明(补全表格)眼睛照相机瞳孔光圈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凸透镜视网膜底片(感光底片备注:瞳孔起到了照相机中光圈的作用,当光强时,瞳孔自动缩小;光弱时,瞳孔自动放大。

当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时,视神经就把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

【问题】①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的距离和2cm 比较有什么特点?②由于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③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

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重点强化】①物距一般都大于。

②成、的实像。

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到我们的大脑中,人们与生俱来就适应这种感觉,因此人们的感觉好像成了一个正立等大的像。

③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就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达到改变眼睛“焦距”的目的。

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焦距”变大,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焦距”变小,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

因此无论是远处物体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就像一架可以变焦距的高级照相机。

【学点训练】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教学点2 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成因:图3.4-3所示晶状体,折光能力,或由于眼球前后方向,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

2、矫正:在近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知识链接:凹透镜——让光线发散【学点训练】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晶状体太厚,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可以利用镜能使光线的特点来矫正。

教学点3 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成因:图3.4-3所示晶状体,折光能力,或由于眼球前后方向,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

2、矫正:在近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知识链接:凹透镜——让光线发散【学点训练】3、远视眼是由于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到一点就到达了。

我们可以利用镜能使光线的特点来矫正。

教学点4 眼睛的保护近视眼的问题在我们中学生中越来越普遍,也引起了社会更多的关注。

因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6日定为全国爱眼日。

即使有更先进的技术,制造出质量更好的眼镜,也不如我们自己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睛睛的保护工作。

请介绍一些保护眼睛的常识。

教学点5 眼镜的度数调查自己或周围某同学的眼镜的度数,算一算对应的焦距是多少。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学点训练】4、+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一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看书,会使眼睛的晶状体受挤压变厚,焦距变,如不断能得到缓解,可能形成眼,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于视网膜(填“前”或“后”),这时可以戴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②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③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A、晶状体弯曲度过大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C、眼球前后方向过短D、可用凹透镜纠正④下列关于眼睛和眼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的眼睛相当于凸透镜B、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太强C、近视眼看近处的物体看不清D、近视眼镜境片就是凹透镜⑤有一副眼镜,如何能知道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知道是凸透镜,又如何能估测出它的焦距?●教学反思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7.1 力一、力的概念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五、力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