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初探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是因为太 阳光通过棱镜后 , 分解成各 种颜 色的光 , 在 白屏
法: “ 没有 演示 实 验 的 课 , 不 算 是 一 堂 成 功 的课 ” 。 实 验 教 学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在 学 习 者 和 新 的 实 验 之 间 创
设情景 , 丰 富、 有趣 、 新颖 、 别 致 的教 学 实 验 内容 能 使 学 生 产生 新 鲜 感 , 引 出好 奇 心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和 愿 望 , 只要
要: 物 理 实 验 生 动 有趣 , 富有悬念 , 物 理 实 验 教 学能 激 发 学 生 强 烈 的好 奇 心 , 有 利 于 产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和 旺 盛 的求 知
欲 。本 文 结 合 实 验 教学 的特 点 , 探 索 了” 情 景 式 教 学” 、 ” 启 发 式 教学 ” 、 ” 讨 论 式 教学 ” 在 实 验 教学 中 的应 用 。
如: 颜色之谜 、 光 的色散 , 在很长 的时间里 , 人 们 一 直 认 为 白 色是 最 单 纯 的颜 色 , 白光是最单纯 的光 , 是 不 是 这 样的呢? 同 学们 带 着 疑 问 。 那 么 我们 来 做 一 个 实验 , 请 同 学 们 动 手参 与到 实 验 中 去 。让 一 束 太 阳 光 通过 棱 镜 射 到 白屏 上, 在 自屏 上 看 到什 么 ?啊 , 同学 们 都 说 看到 了五 颜 六 色 真 奇 妙 !到 底 是 什 么 原 因 呢?学 生 迫 不 及 待 的 想去 了解 。这
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
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论,用于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同样需要遵循科学方法的规范和流程。
本文将介绍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与实验、假设与预测、模型与理论以及验证与重复。
观察与实验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首先要进行观察与实验。
观察是指直接观察自然界现象,通过感知器官获得相关信息。
实验则是在控制条件下对特定现象进行系统的操作和观测。
通过观察和实验,物理学家可以收集数据,探索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假设与预测基于观察和实验的结果,物理学家往往会提出假设。
假设是对现象和规律的初步解释,通常包括因果关系的假设和相互联系的假设。
物理学家还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和现象进行预测,即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来推断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模型与理论为了更好地解释现象和规律,物理学家常常使用模型和理论。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可以用数学公式、图表等形式表示。
模型可以帮助物理学家理解现象背后的机制和关系。
理论是对现象和规律的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解释,是通过推理和逻辑推导得出的科学结论。
验证与重复科学方法要求科学家对已有的模型和理论进行验证。
验证可以通过实验、观测和对比分析等方式进行。
如果实验和观察结果与预测和模型符合,那么模型和理论就得到了验证。
验证结果可以进一步加强模型和理论的可靠性。
科学方法还要求科学家进行重复实验和观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的应用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以力学为例,科学方法可以帮助解释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作用原理以及复杂物体的结构和运动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物理学家可以收集数据,并提出假设和预测,再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和理论进行验证和重复实验,从而深入理解力学规律和现象。
总结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是一种有序和系统的方法论,帮助物理学家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与实验、假设与预测、模型与理论以及验证与重复。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初探作者:刘兰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19期新课标下,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益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物理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有许多的实验、概念、公式等,学生如何掌握操作,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动力来自学生本身,动力的核心乃在兴趣和好奇。
这是行为发生变化的前提,由此才会产生求知欲。
1.情境引入好奇“思维来自惊奇和疑问”。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造和设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创造性与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为教学谱写优美的前奏,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欲罢不能的境地,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知识,从而奠定良好的物理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物理发展史、物理家故事、趣味物理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物理的动机、参与热情和参与意识。
2.兴趣激发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学。
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想方设法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好,就是由于他们对物理缺乏兴趣所致。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物理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
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1.让学生多读书实践告诉我们,阅读能力影响着学习效益。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近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教材中有些记忆性的、概念性比较强的内容,针对这些类似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自身的作用,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领会。
初探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关键 词
初 中物理
探究教学
科学方法
A P r e l i mi n a r y Ap p r o a c h t o t h e Ed u c a i t o n I n il f t r a i t n g
S c i e n if t i c Me t h o ds i n o t J u n i o r Hi g h S c h o o l Ph y s i c s I n—
摘 要 初 中物理作 为初 中阶段的重要课程 ,对学生和教 师都有很 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初 中物理教 学质量和水平是 值得每个教 师思考 的 问题。 目前很 多学校在初 中物理教学 过程 中开展 了探 究教学 ,但是在探 究教学方 法中不断渗透 科学方 法才 能高效地进行初 中物理 教学。那 么本 文就针对 初 中物理探 究教 学 中渗透 科 学 方法 的教 育进 行 阐述 和说
初探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潘 桂 珍
( 广 东省深 圳 市盐 田区 田 东 中学 广 东 ・ 深 圳 5 1 8 0 8 1 )
中图分类号 : G6 3 3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 2 4 — 0 1 5 3 — 0 2 掌握 和领悟 。比如说初 中物理教材 中的一些物理模 型, 在教 学 过程 中仅仅是把复杂事物进行简 化后表达 出一定 的物理 知识让学生们去 学习 ,所 以说初 中物理 教学 中的很多都是 经过处 理的知识 和知识点 。久而久 之导致学生对初 中物 理 知识 的科 学方法了解 的 比较少 ,教 师也是通过过滤 以后 才 逐渐地渗透 给学 生 , 即使是学 习相 关的科学方法 , 也是 比较 简单 的。比如控制变量法和定义法等 , 都是教材 中比较常见 的方 法 。所 以在 今后 的 教 学 过 程 中教 师 应 该 积 极 主动 地 把 与物理相关 的科学 方法渗 透给学生 ,这并不 代表学生要被 动地接受教 师的教学 ,而是要通过 比较灵 活的学 习方法让 学生 自己发 现和主动学习 ,比如说就可 以通过初 中物理探 究教学法给学生渗透相关 的科学方法 。 所 以在实际 的初 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 中可以把科学方 法 的教学过程分 为三种 ,首先要让学生 自己感受到科学方 法在物理学 习中的重要 意义 , 要有个 大致的 了解 , 并不是要 熟记每个方法 的名称 和相关 内容 。其次是要 让学生 了解不 同科学方法 的研究过程 和理解方法 。最后学 生要能在教师 的指导下 ,具体地使用相关 的科学方法解决 一些 实际 的物 理 问题 。这三个过程是在初 中物理探究教学 中渗透科学方 法教育 的核心 ,所 以在今 后的教学过程 中要 严格利用这三 个过程进行科 学方法 的渗透 。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
分利 用复述课 文 , 能有 效促 进教 学效果 。 关键 词 : 英语 教 学; 用 ; 运 复述课 文
三、 加强实验 教学
和“ 渗透 ”而 不可 能把 方法 当做知识 向学 生灌输 。 如理 想化 模型 。 的方法 、 限 的思 想 、 效 的方 法 、 制变 量 的方 法 , 极 等 控 应让 学 生逐
步积 累 , 步体会 。 逐
上述方 法是我 的浅见 , 却是 我教学 过程 中感受颇 深 的。当然 , 天外 有 天 . 外有 人 , 的教 学 方 法还 有 。 人 好 我将 不 断地 吸取 、 不断
● 陆江 宁
摘 要: 英语课 程标 准要求培 养学 生的 基 础 和现 行 的 初 中教 材 来看 都 是 可 行 的 。
W h a d m an, y a o: n ol a bo nd adon ey k W h : e e e ta eln r m hei atTh y w r r v l g fO t r i vl iaget h own l o te t Th nk y i ryi e do e sca r ng
【 声】 l 学 新 I 心 教法 法 探
- __
I_ _-
C=,
同
中物 理教 学方法初 探
●梁 建 华
一
作 为老 师我 们都 知道 , 习要 讲究 方法 , 法得 当 , 学 方 将事 半功 倍。 否则 将事倍 功半 . 习物理也 一样 , 学 要取 得好成 绩 , 必须 要采取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与评价初探
思想 , 对教 学有 着较好 的导 向作 用 。
教师 : 明使接触 面分离 能 减小摩 擦 。 说 学 生 活 动 : 人 一 组 , 物 理 书 , 笔 盒 组 成 两 用 铅
学生 : 加上润 滑 油 , 者加进 铅笔末 , 可 以 或 都 使 接触 面光 滑 , 擦力 就小 了。 摩
( 研 究 增 大 和 减 小 摩 擦 的 方 法 时 , 师 采 在 教
教师 : 出一个 难题 , 同学. 8 No 3 8 12 . 8
( ) 8 2 0 . 2 S . O1 3
探
讨
第 2 8卷 总 第 3 8期 8 21 O 0年 第 8期 ( 半 月) 上
A. 体和绝 缘体 导
B 固体 和液体 .
学生 : 轮子粗 糙 可 以增 大 摩 擦 力 , 以防 止 可
打滑 。
本 节为科 学探 究类 型 课 , 师针对本 节 课 的 教 特 点 , 合学 生 的认 知 基础 , 结 循序 渐进 , 引导 学生
学生 : 车轴 内有 滚 珠 很光 滑 , 子 转 动 可 以 轮 减 少摩擦 力 。
方 法 是 人 们 认 识 客 规 律 和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标 , 么作为 初 中阶段最 重要 的学业考试 ( 那 中 考 ) 理应 对科学 方法 做 出评 价 , , 只有 这样 才能 对
的手段 。 物理 学 中的科学 思维方 法就 是学 习 者将
物
物 理 知 识 的 学 习 转 化 为 物 理 学 习 能 力 的 一 座 桥
类所 依据 的物理 性 质是 : 里 的锁不 好用 了 , 同学 们想 一个办 法使它 好 用 请
起来 。
膜 , 动部件 只在 油膜上 滑动 , 运 减小 了摩擦 。
物理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物理教学模式初探摘要:教学模式发展到今天,已变化多端,无论怎样的变化,教学模式都应服务于课堂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为此,教师就必须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培养和提高其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我运用“留下空白,给学生以看、想、说、练的机会”的教学模式,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教学模式看想说练精力与智慧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还要反应求知者本身的素质和知识获得过程的性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就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培养和提高其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在一个新的教学课程面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探索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建立理论。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我设计了一种“留下空白,给学生以看、想、说、练的机会”的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去探求、去发现、去提高。
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之成为21世纪的人才。
一、给学生以看的机会,引导学生领会知识“看”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每教一个新的教学课题,我都要指导学生自己看书,通过“看”理解概念、理论,通过“看”掌握例题,通过“看”发现问题。
这一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好这一教学课题的基础。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只有看懂了,或者看到困难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或努力探求。
而要很好地引导学生“看”,教师必须要驾驭好教材,要能够准确地毫不含糊地把握抽象思维的规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等活动。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摘要:现行中学物理教材中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实践过程。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埋头于实验操作,而忽视了研究问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
为了同一个实验目的,可选择不同的实验原理,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而创造出不同的实验情景和操作方法,并善于归纳。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花大力气进行中、小学实验仪器、电教设备、图书室等方面的配套建设。
重点中学的仪器设备已经相当完善,一些普通中学的仪器设备也得到了较大的充实,这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素质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中写道:“所谓课上的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是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自主、自愿并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应重视八年级第一堂物理绪论课:《有趣的物理》,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有趣新奇的力、热、光、电等物理现象,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神秘的、有趣的物理世界,让学生从有趣、好奇逐渐演变为对物理课的好感和喜爱,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志趣,在上新课时,我亦常常从实验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物理中的教学方法(具体)
物理中的教学方法(具体)物理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是人类的天性。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
通过提出研究问题、观察和测量、建立假设、检验和讨论等步骤来进行研究活动。
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式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
实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等。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理论式教学: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解、推导、分析等。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掌握物理规律和公式。
4.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策略。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5.合作学习式教学: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改进物理教学方法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以下是改进物理教学方法的一些建议:1.重视实验操作: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和成长。
2.重视思维训练: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思维训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思维导图、逆向思维等。
3.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初探
方 面要制止其他同学的讥笑行为 , 努力创 造一种勤学 苦
练、 和谐 宽松 的气氛 ; 一方 面教师要 毫不吝啬 地对学 另 生积极动脑思考给予热情 的肯定赞扬 , 让所 有学生都能 愉快地学习 , 使他们对未来都充满希望 。
3 做 好 知 识 的 总 结 、 纳 、 固 工 作 . 归 巩
设 问, 人人都 会 , 要 问得新 奇 、 但 问得有 趣 、 问得 巧
妙、 问得 难 而 有 度 、 得 引 人 人 胜 、 到 点 子 上 、 到 要 问 问 问
内容 , 也要有一定 难度 的内容 。对学生在 练习 中出现 的 错误 , 属个别 的, 当即 给予辅 导 , 属共 性 的, 随即启 发讲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 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 从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
、
时, 必须采用传授式教学 , 实验器材 的使用必 须讲透 , 选 择仪器后 , 很多学生不知怎样使用 , 出现故 障后 , 而 问题
出在 哪 里 , 窍 不 通 。 学 生 不 知 灯 座 和 灯 丝 的 结 构 , 一 所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电 七 电 电 七
择的 。如平 面镜成像 的实验 中为什 么使用 玻璃板 而不 是平面镜 , 玻 璃板 要 有颜 色 , 不能 是 完全 透 明 的。 且 而 在做电流做功 与哪些 因素有关 的实验 中, 为什 么用 电热 丝, 为什 么用煤油 , 而不用水和酒精 呢?等等 。 2 处理好 实验探 究教学 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 事实上 , 实验探究教学是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 。这
电 七 女 七 七 电 七 女 七 七 电 女 七 电
难以学好 , 老师必须准备一些 挂图 , 电教 资料 , 实验仪 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摘要: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巩固验证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有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巩固验证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掌握实验教学的方法,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 课堂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为配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表演示范的实验。
它的目的是将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思考、总结归纳新知识。
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和安排演示实验,是学生进行观察和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源泉。
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设计实验和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设计实验要科学性强、目的明确在课堂教学中,考虑要不要演示实验,选择什么样的演示实验都要以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为目标。
比如有关大气压内容教学的演示实验比较多,有的实验用于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实验用于说明大气压强比较大,有的实验用来说明大气压的数值。
这就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选择、认真设计,使讲授内容与演示操作恰当配合。
如果是要引入新课,演示大气压存在可以通过演示让小试管沿着大试管上升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用一根较细的试管放在一根粗细适当的装满水的试管内,将试管翻转过来,口向下。
学生意外发现:水向下流,小试管不是落下而是上升了。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 学的有机延伸 , 也是阅读能 力训练必不可少 的组成部 分。有效的课外 阅读 可以拓 宽学生 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素质 ,是学生 写作的不竭源泉 。 但 是,目前农村初 中生 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窄、阅读水平低, 缺乏阅读兴趣,总体情况堪忧 。究其原 因:一是书源偏少,好书难觅。一方面 农村中学地处偏僻 ,书难 买;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里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资源 也不够丰富。二是 兴趣不浓 ,主动性差 。很多学生更愿意接近网络和动漫 ,能 静下心来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 的文学作品的学生越来越少。三是观念落后, 分身乏术。有些 学生认 为课外 阅读对学 习帮助不大 ,长期忽视课外阅读,特 别 是在应试教育体制 下,学生受制 于沉重 的课业 ,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正常的学 习,读书 自然不多。四是缺乏指导 ,习惯不 良。学生 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 方法,又缺乏 良 好 的阅读 习惯 ,即使是认真的阅读过几本书,也带有很大 的盲 目性,往往是囫囵吞枣 ,收效甚微。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
内蒙古 固阳二 中 周 霞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当学生对知识产 生兴趣后 , 强调统一性 , 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 , 难 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 的 就会主动学 习了。物理学是一 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 物理概念的建立 需求 ,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教师在教学中 , 应该始终体现 “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 与物理规律的发现 , 都以实验事 实为依据 。 教学中多做实验 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 特别是让学生 自己动手 , 不但可以提 高学 习兴趣 , 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 更牢固 。 主体 ”这一观念 , 坚持这一观念 , 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 “ 个体差异”。重视对学 实验室不仅可 以开设教材上 的学生分组实验 , 还可 以提供器材 , 让学生在老师 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 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着眼于学生的 的指导下就他们感兴趣的实验进行探究 , 对实验设备做到充分利用 , 最大限度 发展 , 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 现象 , 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 ,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地发挥实验室的价值 , 让学生真正体会实验 的意义和乐趣。 注重课 堂语言 的艺术性。讲物理首先要注 意语言的科学性 和逻辑性 , 语 注 重理论联系实 际 . 在物理 教材与教学 中 , 来 自我们 生活、学习 中的物 我们很容易就可 以使学生耳濡 目染地运用他们所学的物 理知识 言表达 要准确 规范 , 切忌语法混乱、言不及意 。同时教师 的语言要饱含激情 , 理问题有很多 甚至还 能有效地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以达到学 饱含对 学生真诚 的期待、对物理 教学的热 爱和对知识 的精辟见解 , 这样才能激 去考虑问题与分析问题 , 起学 生情感 上的共 鸣 , 激发他们 的求知欲 。其 次 , 教师语言语速的快慢、声音 以致用的效果。例 如 ,学生通过探究温度计的功效、原理、结构等 ,就可以 自 还 能够将其有效运用到日常测温 , 并且测量的数据 还很准确 。 的高低要恰 到好处。语速 太快 , 学生反应 不过来 : 语速太慢 , 学生又提不起精 己设计出温度计 , 神。声音太 高 ,精神容易疲劳 : 声音太低 ,学生注意力难 以保持 。因此 , 课堂 在课堂教学 中 , 我们 要积极指导学生灵活运 用 已有的物理 知识 , 对 日常 教学中语言应 快慢适中、高低 适宜。当然 , 教 学艺术 、教学风格的形成 , 依赖 生 活 、 学 习 中 遇 到 的 问 题积 极 进 行 思考 与 探 讨 。这 是 物 理 知 识 的 再 深 化 与 提 升 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 , 也依赖 于教师雄厚 的知识底 的实 践 过 程 ,能 够 进 步 巩 固 学 生 现 有知 识 ,加 深 他 们 掌 握 的知 识 。例 如 ,在 做 动 滑 轮 实 验 时 ,我 们 通 过课 本 上 的理 论 知 道 它 可 以省 ~ 一 半 的力 ,但 实 验 的 数 蕴和个人性格情操 的魅力等等 。 我们要指 出 , 这种结果并不能说明这 掌控课堂秩序 , 以防学生思想抛锚 。学 生的注意力在集 中一段时间后 容 值和理论的数据却有很大的偏差。这 时 , 易 “ 走神 ”, 而生硬 的批评 未必奏效 , 且易激起抵触情绪。老师不妨适时使用 是个不科学的实验 , 两种数据不一致是因为存在摩擦力 的缘故 , 为了 使动滑轮 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 , 我们应该多想办法 , 尽量减 少摩擦力 的影 响 , 力求两个 些调侃语 言 制造 一些幽默 ,以此来唤回学生的注意力 。 巧妙设疑 , 培 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能力。设疑是调动 学生的主体 、发挥 主 数据接近一致。 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 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 出来 ,学 在提 问时 , 如果我们提 的问题是学生所熟识的、生活和 学习中的 问题时 , 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 , 所 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 , 将 学 生就会感到很亲切 , 感到其实初中物理跟他们 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 对物理 这些 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 , 给学生造疑 , 促使学生存疑、质疑 ,是学生产生浓 学习产 生兴趣 , 进而调动起 自身的求知欲与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究 问题 。 我每次要做使用天平 的试验 时 , 都要 问学 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 : 讲到运动 图像时 ,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 目 : 一人 例如 ,学完托盘天平 的使用方法后 , 并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天平。 学生会一边回答一边操作 , 从 甲地沿直线匀速 出发 , 到 乙地后停下休息 , 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 甲地 , 试 生使用天平 的注意事项 , 一 定要水平 ) , 然后才 能进 行有效调平 , 在调平 的过 画 出该人 的 S t时间图像 , 有 的同学画 出了图像 , 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 由他 先把天平放在实验 台上 ( 轻轻地转动平衡螺母 , 使
初探“探究式教学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胆猜想 , 积极思维 , 更加主动地 思考, 这也 是培养学生科学 思维方法的有效 证明, 在教学中重视猜想能力的培养 , 必能调动 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 性 , 发
手 段 。例 如 , 讲 授 “ 体 浮沉 条 件 ” , 于 学 生 受 生 活 经 验 的 干 扰 。 于 展创造性思维 , 在 物 时 由 对 提高创新能力。
在水中下沉 , 而木块浮在水 面? 学生可能认 为 , 铁块 比木块重 ; 2) ( 同样重 励 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 , 多动手 , 多体 会。“ 究式教学法 ” 以培养学 生 探 可
的 铁 块和 木 块 同 时 放于 水 中又 会 如 何 ? 学 生 又 会 认 为 , 块 的 密 度 比 木 块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和实践 操作 能力 , 而使 学生体 验 自己驾驭 知识 的 自豪 铁 从 的 密 度大 ;3) 钢 铁 制 造 的 轮 船 为 何 会 浮 在 水 面 上 ? 这 肘 学 生 就 会 对 前 感 , 励 他 们 不 断 创 造 。 ( 用 鼓
发 现 和提 出 这 样 一 个 问 题 : 平 面 镜 成 像 有 什 么 特 点? 成 像 的 原 理 是 什 “
四 、 出结 论 。 验 成 功 得 体
学 生在结束实验后 , 各组都会争先恐后地汇报结 果。我 通常让学 生汇
选 么? 这 是 一 个 很 抽 象 的 问题 , 果 采 用 传 统 的 一 言 堂 的 教 学 方 法 , 教 师 报 的顺 序 是 : 用 的 器 材 及 其 在 实 验 中 的 用 途— — 实 验 方 案 — — 实 验 合 作 ” 如 由 包 办代 替 的提 出问 题 , 析 讲 解 问 题 , 生 由 于 没 有 进 入 角 色 与 教 师 共 同 情况、 分 学 观察到 的现 象 以及测 量到 的数据——所得 结 果与 先前 设想 是否 一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初探
评 价 的 目的 是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教 师 重 视 他 们 的 创 作 , 既 施加 压 力也给予动力 : 价的主要标准是 : 创意创新 、 过程实施 、 评 重 重 重 与 生 活 和 自然 的 联 系 ; 评 价 中要 注 重 对 每 一个 实 验 都 进 行 评
教 学过 程 中 , 重 要 的 是 设法 点燃 这 火 把 。通 过 实验 角 活 动 , 最 我
的 中心 议 题 之 一 。
一
教育 、 学素养的提高 、 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严重的阻碍。 科 培 而 课 程 标 准 中有 关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的 内容 及 方 法 已发 生 了较 大 变 化 。 学 探 究 能力 、 学 精 神 和 科 学 方 法 的培 养 成 为 物 理 实 科 科 验 教 学 的核 心 。实 验 探 究 进 行 科 学 方 法 教 育 的 目标 主 要 体 现 在 过 程 与 方 法 目标 上 ,要 求 学 生 理 解 实 验 方 法 的主 要特 征 和 基 本 程序 , 独立运用实验方法设计并完成一般的实验课题 ; 能 了解 物 理 学 的 研 究 方 法 在 物 理 学 发 展 过 程 中 的作 用 ;要 求 学 生 能 在 实 际 的 思 维 活 动 中 自觉 地 运 用 分 析 与 综 合 、 纳 与 演 绎 等 方 法 ; 归 通 过 典 型 课 题 的 教 学 , 学 生 领 会 物 理 方 法 的 实 质 , 能运 用 到 学 使 并 习 中来 。 《 准 》 调 了 实 验 教 学 是 让 学 生 动 脑 动 手 , 论 联 系 标 强 理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初探
◎ 龙海 第二 中学 曾文锋
随
维 教 学 目标 中 的一 维 ,进 一 步 显 示 了科 学 方 法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科 学 方 法 是 人 们 在 科 学 研 究 中 所 遵 循 的 途 径 和 所 运 用 的 各 种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初探物理作为中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学好物理这门课程也是物理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本人在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潜心研究,初步总结出中学物理“导学教学法”。
一、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生受用的最基本能力。
因为它是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机能自我参与的一种综合性的认识能力,而这种认识活动任何人是无法取代的。
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走上社会就业的需要,在不同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适应升学的需要。
因此学生要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者、探求者和发挥者,没有自主学习能力这个基本的素质是不现实的。
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心理规律,以及有关的学习手段(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资料、教学挂图、实物模型、实验、咨询、答辩、练习等),根据已形成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生活体验,运用各种感知系统,独立思考问题,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开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进而帮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对客观事物进行逻辑推理的思考问题方法。
学生具备了这种本领在,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才会促进智力的发展。
开导学生思维的途径和方法是复杂多样的,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体征,我们主要是运用思路教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思路教学一般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法进行。
教师逆向讲析某种问题应沿着怎样的思路程式去考虑。
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一铁块重7牛顿,当它没在水中时,受到多大浮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程序为:求铁块受的浮力f浮。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g·v排就可将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形象化、类比化;提问时学生不仅要写出答案,还要求答出分析的全过程。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初探
关键词 : 教学
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初探体验问题
比较
理 解 , 其 在 复 习课 上 运 用 , 使 知 识融 会 贯 通 , 拓 学 生 的思 维 , 尤 能 开 并 培 养 学 生 的 知 识 迁移 能力 。 在 物理 教 学 中运 用 比较 法 常 有 以 下几 种
“ 物理 难 学 ” ,这 是 发 自大 多数 高 中 学 生 的 内心 之 声 。追 究 其 原 情 况。 因, 主要是高中物理 知识 内容要求难度 比较高 , 理论上的分析 、 导、 推 首 先, 是用 “ 比较 ” 引入新概念。例如 :动量” l “ 和l 动能 ” 这两个概 定量研究问题 多,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的能 力要求高 , 教学进 念 , 它们都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 的物理 量, 都是与物体质量和物体运 度 快, 再加 上 课 堂容 量 大 , 习题 类 型 繁 多 , 变 化复 杂 , 上 学 生 理麓 动速度有关的物理量。这些是它们的共同点。然而 , 且 加 在本质上 它们又
的方法将 电势能引入 : 讲解了弹性势能后 , 将分子势 能引入。这样讲 案 例 1 我 曾经 在 教 高 中 学 生 关于 运 动 的合 成 分 解 关 《 船 解 可达 到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 、 小 度河》 问题 除 利 用 “ 何 画 板 ” 序 中 的 动 画 、 动 、 段 函数 等 功 能 几 程 移 分 其 次, 比较” 以深化概念。 上新课时 , 用“ 可 在 知识往往 比较分散 , 制作“ 船过河” 小 的课 件 系 列 外 , 学 生 去 模 拟 生 活 中 真 实 的小 船 过 复习课上教 师要帮助学生通过 比较,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串联 让 河 运动 , 实现 了情境 学习中互动技能的训练。 小船 过河 ” “ 系列课件包 起 来 , 深 化概 念 。 如 在 讲 解 了“ 量 , 量 ” “ 和 能 ” , 向学 以 例 动 冲 和 功 后 可 括( 其中课件 5 6 7留待学生课后探究) 、、 以下几部分。 生 提 问 : 二 章 中讲 述 了两 组 物 理 量 , 量 和动 能 、 第 动 冲量 和 功 。 一 组 前 【 课件 1 系列 】小船 合 运 动 与 分运 动 ( 相 对 于 水 的 运 动和 船 随 都 是 描 写 物体 “ 动量 ” 大 小 , 质 量及 速 度 有 关 , 状 态量 。 后 一 船 运 的 与 是 水 的运 动) 有 同时 关 系 , 移 与 速度 合 成 遵 从 平 行 四 边形 定 则 。 具 位 组 冲 量 是描 写 力对 时 间 的 积 累效 应 的过 程 量 ,功 是 描 写 力对 位 移 积 【 课件 2 系列 】小 船 分 运动 具 有独 立 性 ,特 别 是 小 船 船 头正 对河 累 效 应 的过 程 量 。 岸 时 , 河 时 间与 水 流 速度 无 关 , 学 生体 会 运 动 的独 立 性 。 过 让 再次, “ 用 比较 ” 区分 概 念 。 些 相 反性 质 的物理 概 念 也 可 用 比较 有 f 列课 件 3 系 】关 于 小船 过 河 时 间 最短 的 条件 的 探 究 。 法讲解 , 着重 区分两个概念 的相异 之处, 抓住事物个性加 以区别 , 从 【 课件 4 系列 】关 于 小 船 过 河 位 移 最 短 的 条 件 的探 究 ( V船 >V 而 分清 概 念 。 用 左 手还 是用 右 手 判 定 , 键 不在 于 求 哪 个量 的 方 向, 关 水) 。 而在 于 条 件 。 导线 中 电流 与 导线 运 动 方 向 的 因果 关 系 , 是 由 于导 即 若 【 课件 5 关于 小船过 河位移 最短 的条件 的探究 ( 船 <V水 ) 系列 】 、 , 。 线 中有 了 电流 在磁 场 中 受力 运 动 , 么 不 论是 求磁 场 方 向 , 那 电流 方 向 【 课件 6 关于小 船沿着 一定 方 向过 河对 速度大小 要 求的探究 。 还 是 导 线 受 力 运动 方 向 , 应 用 左 手 定 则 。 是 由于 导 线 切 割磁 感 线 系列 】 都 若 【 课件 7 系列 】关于 小 船船 头 正 对 河 岸 由静 止 匀加 速 过 河 时 小 船 运动而产生 电流 , 则不论求磁 场方 向, 电流方向还 是导线运动方向, 轨迹 的探 究。 都 应 用 右 手 定 则 。差 异 就 在 于 因果 关 系。 抓住 关键 就 能 正确 运 用 。 总之 ,通过一系列课件展示使学生从 实验情景中找到真实的规 另 外 比 较 实验 也 可 以加 强直 观教 学 , 有助 于 学 生建 立概 念 , 解 理 律, 从而使感受和理论得到了完 美的结合。 规律 , 突破 难点, 例如 , 在研 究单摆振动的周期时 ,要想在一个课时 , 2 问 题式 物 理 教 学 内完成。而且效果要好则可运用 下列三对“ 同时比较 ” 的对 比实验问 问题 教 学 法 是 一种 发 展 性 的 教 学 法。 教 师在 教学 过 程 中创 设 问 题 就 迎 刃 而解 了。 题情境, 以问题 的发现、 探索、 解决及知识的应用为主线 , 目的在于 其 ①取 两个摆长相 同、 摆球相 同的单 摆, 同时在不 同的偏角下( 偏 形成 学生认识的独立性及其稳定的学 习动机 ,发展学生对掌握知识 角小于 5 摆 动 , o) 可看 到两个单摆是同步进行的。② 取两 个摆 长相 的研 究探讨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 、 量 不 等 的单 摆 , 时在 相 同 的偏 角 下 ( 角 小 于 5 ) 动 , 看 质 同 偏 o摆 可 物理 问题 教学 是 一 种 立足 于 未 来 发 展 的教 育 行 为 ,其 目标 是 培 到两单摆是 同步进行的 , 取两个摆长不同的单摆。同时开始摆动 , ③ 养学 生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 从而让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可 以看 到 摆 长短 的单 摆 摆 动 快 而 且周 期 小 。 通过 改进 无 需做 6次 实
物理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 1张建 伟, 陈琦 . 从认 知主 义 到建构 主义 []北 京师 范大 学 学报 : 科版 , 964 J. 社 19 ()
[] 2彭贤智. 以学生为主 : 当代教育改革的新思潮 [] 济南 : M. 山东教育 出版社,0 1 2 0
( 者 单位 :河 北省 唐 山市 第6 中学 ) 作 2
组 织 形式 , 代 社 会 的许 多创 新 成 果 都 是 集 体 智 慧 的 结 现
晶, 疑难 问题 的解 决 常常 需要 多个 个 体 的协 作 。通 过小 组
综 上所 述 ,自主 、 作 、 究 的学习方 式对 物理教 师 的 合 探 “ ”和学 生 的 “ ” 教 学 具有一 定 的启示意 义 , 师应根 据 自 教
师 要 引导 学 生借 助 丰 富 的信 息 资源 , 让学 生 发 现 问题 、
较 有 效 的学 习 方 法 是 小 组 在
分 析 问题 、收集 资 料 ,根 据 自身 行 动 的反 馈 信 息来 形 成 合作 学 习, 予 学生合 作 动 手 操 作 的权 利 , 学生 充分 发 给 让 对 客观 事 物 的认 识 和 解 决实 际 问题 的方 案 , 以培养 学 生 表 自己的意 见 。 久而 久之 , 生体 会 到合 作 的成 功喜 悦 , 学
和 能力 。那么 在课 堂 教 学 中如 何有 效 落 实 自主 、合 作 、探 究 学 习方 式 呢 ?笔 者将 从 让学 生 自主 学 习 、合 作 学 习和探 究学 习的 角度 阐述 ,使学 生 达到 对 知识 的理解 和 掌 握 ,形 成 自己的知 识 结构 ,让 学 生乐 学 、愿 学 、会 学 ,培 养 学 生 学 习能力 ,从 而实 现在 课 堂教 学 中有 效 地落 实 自主 、合 作 、探究 学 习的 学 习方式 。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初探
一
常 因发 生 以 下 错 误 而 导 致 实验 的 失 败 ① 使 用 前 没 有 注 意电表量程的大小 , 电表 量 程 选 择 错 误 。 ② 变 阻 器 联 入 电路 时 ( 关 闭合 前 ) 片没 有 移 到 阻值 最 大 的 位 置 ; 开 滑 ③
●
钱 学 森 说 :我 们 不 能 人 云 亦 云 ,这 不 是 科 学 精 神 , “ 科 学 精 神 最 重 要 的 就 是 创 新 。” 为一 名 初 中物 理 教 师 , 作 我 们 应 进 一 步 学 习现 代 教 育 思 想 , 索 适 应 新 世 纪 教 育 探 要求 的新 路 子 , 养 实 用 创 新 型 的人 才 。 培
这 个 道 理 谁 都 懂 , 新 也 是 快 乐 的 , 创 新 并 不 一 定 每 创 但 次都成功 , 创新 性越 强 , 险 就 越 大 。我 们 如 何 处 理 好 成 风
功 与 失 败 的关 系 。比如 : 究 用 滑 动 变 阻 器 改 变电 流 时 . 探
中 , 仅 能 使 学 生证 明 和 接 受 已 有 的 知 识 和 理 论 . 且 不 而 还 会 发 现 新 的 现 象和 新 的 问 题 。 没 有 创 新 的 实践 , 不 就
、
什么是创新人才
创 新 人 才 应 具 备 两 个 要 素 : 是 创 新 精 神 , 是 创 一 二
新 能 力 。 这 包 括 很 多 内 容 , 如 基 于 发 散 性 思 维 和 批 判 比
动 还 得 到 了教 育 主 管 部 门的 表 扬 , 全 校 掀 起 了“ 在 学有 所有 , 人服务社会” 创新热潮。 人 的
物理教学的创新策略初探
物理教学的创新策略初探摘要:《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倡导科学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塑造学生,为社会培养“人格上自尊,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心理上自强”的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此,《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化。
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完整认识过程。
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训练基本技能,更需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其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其勤于动脑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其探索问题的兴趣与热情。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努力进取,锐意创新,做好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
一、提高认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贯彻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积极探究,勇于实践。
因此,物理教师只有理解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并融入教学实践,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及时作好调整。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四个因素的整合。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教程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初探湖北省应城市开发区学校熊桂华摘要: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体会这些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科学探究能力,掌握一些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科学探究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通过物理学知道“再发现”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掌握科学学习的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要想使物理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我们必须重视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把它们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体会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掌握一些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
一、猜想法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猜想这一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也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猜想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猜想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猜想要有一定经验和知识作为基础。
在进行科学猜想能力方面的教学时,可先针对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大胆地说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逐一进行分析,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支持它,它和已有知识是否一致,排除那些与经验和知识相矛盾的想法,留下的就可能是科学的猜想了,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猜想恐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所以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胡猜乱想,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事实依据是很有效的避免课堂混乱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之一。
另外,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要注意把握好方向性。
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可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器材以及学生的知识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将学生讲的、说的一一进行探究,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让探究过程顺利完成。
例如在猜想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学生猜想到的因素可能有质量、速度、重力、斜面坡度、高度等,特别应该注意要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和依据,要能举出相关的实例来证明。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其中类似的因素归为一类,即质量和重力可以归为质量这个因素,斜面坡度、高度、速度都可以归为速度这个因素。
这样就把动能大小归纳猜想为与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有关。
同时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习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可以知道要控制物体到达斜面上的速度相同,必须控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高度相同。
然后通过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这个探究实验就不难完成了。
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补充做一个实验,即把质量和速度分别增大一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中到底哪一个因素对动能的影响更大,这样为到高中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然,学生的猜想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时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由于影响物理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人为的制造一些条件,便于问题的研究。
例如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有关时,我们一般是分别研究这个物理量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这样就必须在研究物理量同其中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将另外几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或规律的探索过程,都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例如,在八年级刚接触物理时,有一个探究实验是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
让一个学生在桌子一端敲击桌面,另一个学生在另一端听声音,一次贴在桌面上听,一次只是贴近桌面。
发现两次都可以听到声音,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次声音分别是通过桌子和空气传来的,从而说明声音要靠介质传播。
同时让学生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大小,从而认识到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即固体的传声能力强。
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强调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就是听声音的距离和敲击桌面的力度要相同,使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的思想,为以后的探究实验作好方法上的准备。
初中物理还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有:影响声音的音调、响度等的因素有哪些?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电热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研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研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动能或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物体吸引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研究出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之间的定性或定量关系,从而能得出普遍的规律。
三、等效替代法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
他运用的就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他是用石头替代了大象,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重力。
当然,这里还用到了“化整为零”的思想。
很多伟人也经常会用等效法来使研究问题简化,例如,爱迪生用围成一圈的平面镜的反射光等效多个太阳造成了无影灯,他的助手阿普顿在苦苦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却告诉他只需要把灯泡装满水,测量水的体积即为灯泡的容积。
还有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鉴别王冠真假的方法,从而也导致了一个重要的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
这样看来,当测量器材无法直接测量某个物理量时,就要设法用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取代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这就是“等效替代法”。
采用此方法时,唯一要注意的是直接测量的与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找到这种内在的联系,也就完成了实验的设计。
可以说“等效替代”的思想是物理实验成功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思路,物理学中的相关定律、定理、公式、原理都是以替代思维成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的。
例如,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就是利用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体积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等的原理,将用替代。
在有量筒或量杯时,可采用“排液补差法”或叫“等量空间占据法”测量。
没有量筒或量杯时,可用弹簧秤和水,通过测量浮力大小,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全部浸没),也可以用天平测排水的质量(全部浸没),再利用密度知识来计算。
当无法直接测物体的质量时,就可以用漂浮的方法利用的原理,测出也就知道了,物体的质量也就可求了。
这种质量或体积的替代测量方法一般多见于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中。
还有许多物理量的测量都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还可以用在一些器材的等效上,如果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这样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有了这些科学方法的启发,学生在以后遇到有关问题时就可能运用自如了。
比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在缺少电压表或电流表,但另给一个定值电阻的情况下,要求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应该怎么办?学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来进行设计了,即让电流表与定值电阻串联来与电压表等效,或者让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来与电流表等效,每当学生自我解决了一个问题后,他们绝对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对物理的兴趣也自然而然的增加了不少。
四、转换法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哪个电阻放热多。
进而再问该实验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它方式来观察电阻通电后的发热情况?这样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设计实验的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也隐含了一个间接测量原则。
即用可直接量度的量去间接表现那些不便直接观察不便直接测量的量。
在这里,弹簧的长度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直接测量的,而力的大小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力的大小却和弹簧长度的变化有关系,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弹簧的伸长量来量度力的大小。
不仅测力计是这样的,温度计、压强计、气压表(高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时钟速度表都是如此,看见的是长度、角度的变化,反映的是温度、液体压强、大气压强(高度)、电流、电压、时间、速度的变化。
初中物理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转换法的原理。
研究物体升温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通过观察放入其中的相同电热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吸热多少。
利用扩散现象来研究分子的运动及分子运动的快慢。
研究动能或势能大小时通过观察运动的小球推动纸盒移动距离的大小或是木桩被打入地下的深度,来推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
研究力、电流、磁场时,由于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力所产生的效果、电流产生的各种效应、磁场的基本性质来研究它们。
比如可以通过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来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用灯光的亮度来感知电流的大小、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其磁性强弱。
将光在透明空气中的传播转换为在烟或水雾中的传播来观察光的传播方向。
再如,把发声体的微小振动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来进行放大,把物体热胀冷缩的微小变化用细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来放大,把物体受力后的微小形变用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偏转角度来进行放大等等都是利用了转换法。
转换法可以通过转换研究对象、空间角度、物理规律、物理模型、思维角度、物理过程、物理状态、时间角度等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间接地解决问题。
这对于学生的想象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五、理想化方法纵观物理学发展史,许多重大的发现与结论,都是由于科学家们经过大胆的猜想构思,创建出科学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通过实验检验或实践验证,在模型与事实基础很好吻合的前堤下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