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儒家散文《大学》作品原文及注释
【导语】⼤学全⽂⽂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下⾯是⽆忧考分享的儒家散⽂《⼤学》作品原⽂及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1.儒家散⽂《⼤学》作品原⽂及注释 ⼤学(《礼记·⼤学》古本) ⼤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于⾄善4。
知⽌⽽后有定5,定⽽后能静6,静⽽后能安7,安⽽后能虑8,虑⽽后能得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0。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11。
欲修其⾝者,先正其⼼。
欲正其⼼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12。
致知在格物13。
物格⽽后知⾄,知⾄⽽后意诚,意诚⽽后⼼正,⼼正⽽后⾝修,⾝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
⾃天⼦以⾄于庶⼈14,⼀是皆以修⾝为本15。
其本乱⽽末治者否矣16。
其所厚者薄17,⽽其所薄者厚18,未之有也19。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也。
所谓诚其意者20,⽏⾃欺也21。
如恶恶臭22,如好好⾊23,此之谓⾃谦24。
故君⼦必慎其独也25。
⼩⼈闲居为不善26,⽆所不⾄,见君⼦⽽后厌然27,掩其不善⽽著其善28。
⼈之视⼰,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29。
此谓诚于中30,形于外31,故君⼦必慎其独也。
曾⼦⽈:“⼗⽬所视,⼗⼿所指,其严乎32!”富润屋33,德润⾝34,⼼⼴体胖35,故君⼦必诚其意。
《诗》云36:“瞻彼淇澳37,菉⽵猗猗38。
有斐君⼦39,如切如磋40,如琢如磨41。
瑟兮僴兮42,赫兮喧兮43。
有斐君⼦,终不可喧兮44。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45。
“如琢如磨”者,⾃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傈也46。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47云:“於戏48,前王不忘49!”君⼦贤其贤⽽亲其亲50,⼩⼈乐其乐⽽利其利51,此以没世不忘也52。
什么是大学
什么是大学
大学,通常被定义为提供高等教育、研究、学术和创新的机构。
它是一个培养人才、传承知识、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
以下是关于大学的一些主要特点和发展:
1.提供高等教育:大学是提供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它通过各种学科的课程
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胜任工作。
2.研究与学术:大学是进行研究、学术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
教授们带领
学生从事各种领域的研究,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人文艺术到工程技
术。
这些研究不仅增加了人类的知识库,而且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3.服务社会:大学通过培养人才、进行科研、创新技术、传播知识等多种方
式,为社会提供服务。
它不仅为各行各业输送人才,还通过科研成果的应
用,推动社会进步。
4.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
它通过保存和传播人类
文化遗产,培养公民意识,弘扬人文精神,推动文化创新。
5.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
重要。
大学通过与全球各地的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学术研
究、资源共享、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大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通过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也在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大学》原文及注释
《大学》原文及注释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心中,不与物斗,其心不中,虽不斗而争。
其身正,光明其德;其身不正,其光明其德虽云有之。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观其志也。
所以观其所引导也。
所以观其所成也。
所以观其所败也。
所以观其所得也。
防其所不足也。
人之所欲,不可均也,其所争者不可啬也,所不欲,如缄如咸,哗如市。
人之争一者,其未得善者也。
茍得善,则不争;茍其不善,则多争。
善则不争天下之善者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注释:大学原文是《大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大学之道的核心要义。
大学之道的首要目标是在于实现明明德,即明辨善恶,坚守道德之道。
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够达到大学之道的目标。
在实现大学之道的过程中,个人的身心修养非常重要。
个人应当正直善良,行为规范,才能够践行道德。
如果个人的道德品质出现问题,即使形式上有指令,也无法真正被人们所遵循。
同时,个人的内心也要保持清净平和,不与外物争斗。
只有身心俱正,才能够展现出美好的品德。
大学之道的本质是追求至善。
个人需要懂得适时止步,追求定力与静心,从而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冷静。
只有安宁和冷静的内心,才能够深思熟虑,明智地做出决策。
因此,个人需要明确事物的先后次序,从而更加贴近道的精髓。
古代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有志于在天下彰显美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而想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让自己的家庭和睦;欲使家庭和睦,首先要修身养性,修身以正心;欲使心正,首先要诚实待人,保持真诚的意愿;欲求真诚的意愿,首先要求致力于求知,修养自己的知识。
《大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知识点总结一、大学的概念和发展1. 大学的概念大学是指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进行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教育机构。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培养各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各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大学的发展历史大学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学园和学院,经过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校,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制度。
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中世纪的宗教教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教育、启蒙时期的现代教育和近代的大学改革,形成了现代大学的基本模式和体系。
3. 大学的类型和特点大学根据办学目标和学科分布可以分为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农林类大学、医药类大学、师范类大学和艺术类大学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大学具有不同的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有着不同的贡献。
二、大学的组织和管理1. 大学的组织结构大学的组织结构包括校务委员会、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科研处、后勤处、资产管理处等多个部门和机构,负责大学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
2. 大学的管理体制大学的管理体制包括党委制度、校长负责制和行政领导班子制度,是大学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制度保障,保证了大学的科学管理和良好运转。
3. 大学的质量保障大学的质量保障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包括教育部门的教育督导、学校内部的质量管理和社会各界的评估监督等多种方式和途径。
三、大学的教育和教学1. 大学的教育目标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的长远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2. 大学的课程设置大学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等多个方面,是培养学生各类能力和素质的基本工具和手段。
3. 大学教学模式大学教学模式包括讲授式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和实习实训等多种方式和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大学》 原文
《大学》原文《大学》是一篇关于道德和教育的文章,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对于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大学》的原文及中文翻译。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言必信,行必果,硕果仅存,而不敢以玩百姓。
义之与恶也,其於同端,始觉者其妙,既悟者又昏。
言出必行,行成于思,思则有以不得已而成者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故拔木必从其根,割麻必当其根。
矫其不从,朽其不勤,唯恐其不及,昔之人皆以为然,曾不知夫蒿人之心,如其缘木求鱼,茫然不解者数世矣。
夫惟无知者无畏,而知者必有惧。
呜呼!胡为其然也?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为其然也?必有坚志毅力,方能忍之,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是故,小人闲居而不治,身体散而不正,其所亲爱,身体先焉,而後工夫焉。
或修身而不中其人,乃至於至人而无功。
此小人之所以然也。
君子尚其诚而去其华,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而力不足,跨马持鞭,人之初也,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之阴骘於陈,针也;白圭之玷於濮,墨也;上大夫之杀於国,申生也。
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国政,必反其身。
知桓公之好之而不与国政,必以其财。
是故,贤士务知道而不务作,劳其筋骨而不事名。
爱其国家,而恶其门户。
芝兰生於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富而改节。
既替余以诚,寤寐无所不有,则位非其位,名非其名,而天下之均也。
物未必美,美不必善。
善不必长,长不必久。
治国必先齐其家,齐家必先治其心,治其心必先诚其意,诚其意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原文及译文注释
《大学》原文及译文注释《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是德,是亲民,是止于至善。
知止然后有一个决定,然后他可以安静,然后他可以安静,然后他可以安全,然后他可以考虑它,然后他可以得到它。
事有始有终,物有所终。
如果你知道顺序,你会找到一条捷径。
古欲明显优于世者,先治其国;如果你想治理你的国家,你应该首先把你的家人聚在一起;要想家人团聚,先修身体;欲修身,先正心;要想正确,先真诚;如果你想真诚,先让他知道。
知识存在于事物之中。
事在人知,人知而诚,诚而正,正而修身,修身而修身,修身而修身,修身而治国,治国而平天下。
从田字到庶人,一个是基于自我修养。
它的起源是混乱的,但最后一个不是。
厚的就是薄的,薄的就是厚的,什么都没有了。
译文大学的目的是弘扬光明磊落的品德,使人革故鼎新,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学》翻译及原文
《大学》翻译及原文《大学》翻译及原文《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以下是《大学》翻译及原文,欢迎阅览!《大学》翻译及原文篇1【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大学》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大学名词解释
大学名词解释
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大学是由多个学院或学部组成的,每个学院通常都有自己特定的学科领域和课程设置,如文学院、科学学院、工程学院等。
大学教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
大学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学术自由:大学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上享有自由。
教师和学生有权自由探讨和表达他们的观点,并从事独立的研究工作。
2. 研究导向:大学通常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学术活动。
一些大学还设有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以支持学术研究。
3. 学科多样性:大学提供广泛的学科领域,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学科进行学习。
4. 教学与学术资质:大学聘请有丰富教学和研究经验的教师,他们可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
大学通常也要求教师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资质,如博士学位。
5. 学位授予:大学可以授予学生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通过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和研究项目,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
6. 教育与培养:大学旨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
除了专业课程外,大学还会提供一些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社会服务和责任:大学承担社会责任,为社区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
大学还可能与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总之,大学是提供高等教育和研究机会的学术机构,具有学术自由、研究导向、学科多样性和学位授予等特点。
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全文
《大学》全文《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四书》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基石之一。
全书共有20章,片言只意,言简意赅,语言精练。
全书旨在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们能够达到道德上的高度,进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一部深受人民喜爱、具有普世价值的经典著作。
《大学》最早见于《礼记》中,是一篇较短的文字,后汉代儒学家裴松之将其编纂成为《礼记》中的一篇,而唐代儒学家孔颖达则将其单独成书,改为现在的格式,即为《大学》。
全书包含的20章也是后人所添加,是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儒家思想。
全书第一章讲述的是修身之道,即总揽全局、心存敬畏、精勤自律,达到修身之境。
第二章讲述的是立言之道,即言论必须得当、明确,不得冒妄、不得狂妄。
第三章讲述的是治家之道,即要有德、有才、有能,要以德治家、以礼治国。
第四章讲述的是治国之道,即君子如同太阳,普照大地,要以仁爱来统治百姓,使百姓能够过着安乐的生活。
第五章讲述的是平天下之道,即用道德的力量去平息战乱,使天下安定。
第六章讲述的是定乱之道,即在天下大乱之时,找到药方、施行宽政,最终使得乱局结束。
第七章讲述的是修身所需的素养,包括审时度势、知道廉耻、精于学问等等。
第八章讲述的是学习之法,包括立志、修德、求学、慎思、明辨、笃行、止邪。
第九章讲述的是中庸之道,即保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客观公正。
第十章讲述的是修身之道的基本方法,即与人为善、治学有方、日新月异、勤俭持家。
第十一章讲述的是无为而治,即通过无为而治,使民众自然而然地向善进步。
第十二章讲述的是执中守正,即要坚守中庸之道,预防走向偏极。
第十三章讲述的是能知行节,即要知行合一,践行道德。
第十四章讲述的是能攸往否思,即要审慎自省,寻找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第十五章讲述的是达理明辨,即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力,以正确的判断事物。
第十六章讲述的是言必信,行必果,即要诚实守信,信守承诺。
第十七章讲述的是奋发有为,即要敢于拼搏、勇往直前,才能取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成功。
大学是什么3篇
大学是什么第一篇:大学的定义大学是一所以高等教育为主要职能的学府,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研究、普及文化知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
大学的名称源于拉丁语“universitas”,意为“全体”,象征着一所大学应该是一个全体教育和研究的团体。
大学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术研究资源,包括各种学科领域的教授、研究员和学者。
大学的学科门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和文学等各个领域,不仅满足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为社会的各个领域提供了许多人才和创新成果。
大学除了具备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功能,还有引领社会文化和科技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大学的科研成果能够推动人类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探索,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大学也应该为社会服务,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人才的培养、社会和企业的合作等方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既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科学创新的基地和社会服务的平台。
在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求知欲望,锻炼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自身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第二篇:大学的价值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高等教育机构,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也为社会提供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动。
因此,大学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第一,大学是全面人才培养的场所。
大学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大学倡导的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文化积淀和社交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不仅拥有专业知识,也懂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出来的社会人才才能担任各个领域的工作。
第二,大学是科学研究的基地。
大学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能够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大学的科研成果不仅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也能够满足人类知识的不断升级和拓展。
第三,大学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大学作为一个传承和弘扬文化知识的场所,不仅有着丰富的书籍文献和优秀的校友,更有着独特的校园文化和艺术氛围。
大学的名词解释
大学的名词解释大学,是指拥有较高教育、研究和学术自主权的高等教育机构。
它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在大学中,学生可以接受系统、专业和深入的学科知识教育,同时也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
一、大学的历史与演变大学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时的学府是承载哲学、科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在中世纪欧洲,大学开始发展成为集合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由修道院和教堂运营。
大学在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教士和服务宗教。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逐渐演变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在19世纪,大学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宗教教育,逐渐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这个时期,大学开始注重研究和学术自由,成为独立的学术机构。
二、大学的特点1. 学科多样性:大学内设有各个学科专业,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等众多领域。
这使得学生能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天赋的专业,并在专业领域深耕。
2. 教授与学生的互动:大学注重师生互动,教授与学生之间形成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启发。
这种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
3. 科学研究: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通过科学研究,大学能够推动学科的发展和革新,同时也为社会解决问题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4. 学术自由:大学是学术自由的重要保障者。
学者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并进行学术研究。
这种自由能够激发创新和进步。
5. 超越课堂:大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也包括社会实践和实习等环节。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社会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三、大学教育的意义1. 个人发展:大学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过大学教育,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不仅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还能够提升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
2. 社会进步: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毕业生能够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
他们能够应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
《大学》的全文及译文
《大学》的全文及译文《大学》的全文及译文《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下面小编收集了《大学》的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翻译】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翻译】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康诰》曰:“克明德。
《大学》的原文及翻译
《大学》的原文及翻译《大学》的原文及翻译《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这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前来查阅。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大学》全文及翻译《大学》一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全文及翻译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第一章【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大学》全文3篇
《大学》全文《大学》全文第一篇:《大学》导言《大学》是儒家思想中的经典之一,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五经”。
它的全称是《大学衍》。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礼记》中的一篇。
《大学》旨在指导人们如何达到哲学、道德、政治方面的完美水平,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关于大学之道的起源和意义的阐述;第二部分为“中庸之道在中正之道”,是关于中庸之道的阐述;第三部分为“致知格物”,是关于如何致知和格物的阐述。
本篇文章将分别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解读。
第二篇:《大学》内容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道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要培养人才首先必须注重人的道德素质,即明明德。
明明德是指用良好的品德去行事,志向坚定,克己奉公。
只有明明德的人才能够做出合格的事业。
而学问和能力也必不可少。
学问不仅限于诸子百家,而是要掌握实践技能。
所以,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实践知识,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2.中庸之道在中正之道:中庸是一种行为准则,即处事的时候不偏不倚,既不过于刚愎自用,也不过于软弱可欺。
这就是中正之道。
要坚持中正之道,需要在道德意识方面有所体悟。
学生们在校园中应当形成平等互助之风,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3.致知格物:致知指的是明确自己的志向,找到合适的方向。
格物指的是发扬科学精神,自觉地用科学方法去理解世界。
学习科学和发扬科学精神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科学精神包括批判的精神、实验的精神、创新的精神等。
只有在真正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第三篇:《大学》的意义《大学》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中,《大学》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学》主张先修道德,然后去学习与实践。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然后才能够继续提升我们的知识和才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改变。
但是,《大学》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论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以下为大家呈现《大学》的原文及相对通俗易懂的译文。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大学》的原文及翻译
《大学》的原文及翻译《大学》的原文及翻译《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这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前来查阅。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大学简介《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 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 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 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 是儒学的人门读物。
所以,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 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 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其中“经”一章, 是孔子的原话, 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 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 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 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原文:⑴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 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 “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其严乎!”富润屋, 德润身, 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 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僩兮, 赫兮喧兮;有斐君子, 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 道学也;如琢如磨者, 自修也;瑟兮僩兮者, 恂栗也;赫兮喧兮者, 威仪也;有斐君子, 终不可諠兮者, 道盛德至善, 民之不能忘也。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大学》全文解释及译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全文解释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大学之道Q),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解释】(1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 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对晏才宏现象的议论:
☆观点2:
晏才宏老师虽然是中国大学里‚教学最好‛ 的老师,但他没有科研成果,不够做副教授、 教授的资格!
◎问题2:
什么是合格大学老师?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
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
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 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 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 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二)大学教师是什么?
简单地说——大学具有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大
学教师是实现大学三大职能的主体。 与大学三大职能相应,大学教师具有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
三大职责。
就是说——大学教师必须同时完成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 大任务,并要将三大任务辩证地统一起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 人才。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二)大学教师是什么?
今日,我国有悖大学教师是学者的做法普遍存在。 2009年3月18日《中国教育报》以《沈阳师范大学打破“重科研、轻 教学”评聘规则,一线好教师可破格晋升教授》为题报道:在2008年 职称评审中,副教授王新尽管其他方面的“硬件”不够,但因其教学 成绩突出,仍被破格评为教授。 200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以《江西理工大学设“教学型教授”岗 位》为题报道:在今年的职称评定过程中,将设立“教学型教授”、 “教学型副教授”岗位,鼓励更多优秀教师潜心于一线教学,从根本 上改变“讲课高手至死只能做讲师”的尴尬。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来看——
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来看——
你想成为合格的大学教师 ——就必须主动发展。 大学教师要主动发展
——就必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来看——
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教育改革和教师队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四)大学教师的生存方式是什么? 大学教师不应仅仅以‚教书‛为营生,而应以‚治
学‛为安身立命之本。
大学教师如果没有科学研究及学术生命作支撑,就 不能很好地行使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职责。 从事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本体性生存方式,是其保 持可持续发展、追求职业价值和生命意义最大化的根 本动力。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二)大学教师是什么?
美国学者马丁·芬克尔斯把学术性职业理解为“拥有专业知
识背景的、易受新知识生产影响的、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波动
的、遵循共同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的自主性职业”。 大学教师学术性职业的基础性要求为:既要具备学者的资格, 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毫无疑义,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教 师”,他必须具有知识传播与科学探索的双重职业素质。
“学者”二者统一于一身,追求真知与真理获取广博的知识教育学
生,并以自己的美德影响社会。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四)大学教师的生存方式是什么?
大学教师的生存方式——刘海峰 大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往往是一种教学相长关系。 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回报和学术上 的收获; 在科研中不断发现新知,克服职业倦怠;通过发表论 著和获得奖励,得到社会的承认,获得学术声望,从而 在学术生涯中获得较高层次的成就感。 大学教师要想取得杰出的成就,就应努力追求以学问 为乐趣的境界,以学术为志业,以做学问为生存方式。
我们想象一下 一位不做科研 与教学教师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 生涯是否可以规划?
大学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 就是‚临终前计划‛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 规划有理论、工具与方法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可以规划吗?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步骤
确定你到底想要什么、能要什么?
清楚地知道你现在的行为模式能否得到它?
找出更有效的行为模式去实现它!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一)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什么?”一直是人们探讨大学内在逻辑、理想追求的认 识问题。
大学从“教士的村庄”到“知识人的城镇”,最终向“多元化巨
型知识都市”发展,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大学是什么?”的思索。 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伴随大学发展而发展。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一)大学是什么?
近千年世纪变更中,大学不仅仅是知识保护人与传承者,曾经改变了它 所在的社会,而且成为变革社会的巨大力量。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二)大学教师是什么?
作为实施大学知识传播与探索的大学教师,不断以其在大学发展中
所发挥的功用而成为大学的核心。 无论是“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中国式大 学理念,还是“大学教师就是大学本身”的西方式大学理念,无不 强调了大学教师对大学的意义。 “一流教师成就一流大学”的理念,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理念的基本 要义。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三)大学教师的职业修养是什么?
以上谈了大学教师是什么,以下探讨大学教师的职业修养。 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需要坚守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就是,探索真知 与真理,并负责任地把探索成果向学生传授与向社会公布。 综观今日大学,一些教师轻视学术追求,热衷于物质追求,越来 越关注功利目的,坠入了一种急功近利满足功利需求的平庸情趣中。 呼吁:大学教师必须把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与知识探索者的
大学青年教师
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刘 尧 浙江师范大学 2012-2-11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就是说, 一所大学的发展依赖于教 师的发展。
从一个典型案例谈起——
从一个典型案例谈起——
上海交大晏才宏老师,57岁,一直兢兢 业业,从事大学的教学工作;他课讲的 很好,学生很爱听,而且不断追求最新 的行业内的发展进展,每次都会给学生 加入一些新的知识;包括外系的很多学 生都来听他的课。但他得癌症去世时, 还是一名讲师。 大家都知道,从职称的角度讲,大学教 师职业成长的阶梯:助教、讲师、副教 授、教授。要评上副教授、教授,除了 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必须要有一定的科 研成果。 晏才宏这样一个被学生称赞的好老师, 因为没有发表过任何一篇学术论文,所 以到57岁去世也没有评上副教授。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一)大学是什么?
从发展史讲,大学从纽曼的传授学问、提供博雅教育;到洪堡的发展知
识,以自由地从事创造性学问为首要任务;再到弗莱克斯纳的培育人才
与创造知识并重。 大学始终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社会机构,保持了其辉煌而持久的地位。
正如密歇根大学原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在《21世纪的大学》所说:在
伍建设的客观要求,
也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教师体现自己生命 意义、实现生命价值和主动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如果教师职业生涯不能很好规划,不仅会影响教师 自身发展,还会影响学校发展。
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来看——
一所大学发展依赖于教师发展,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促
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和价值、理解 规划概念和理论、掌握规划要领, 并结合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教师和学校共 同发展的需要。
合格的大学教师应该是学者,要同时完成教学、科研与 社会服务三大任务。 这是为什么呢?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二)大学教师是什么?
1711年,德国哈勒大学冈得宁教授在演讲中说,‚大学教师不能
像以往那样,仅充当传递权威真理的角色,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育 和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按照康德的大学是‚学者共同体,即学者共和国‛,以探求真理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二)大学教师是什么?
不仅这两所大学,我国许多大学包括一流大学都 有类似的‚只要教学好,科研不够,也可以破格作 教授‛的做法。 我们无法统计究竟有多少大学教师仅靠‚教师‛ 角色为生,但从以上做法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师不在 少数。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二)大学教师是什么?
不出杰出人才。‛
社会对才宏老师不仅是在教学上,在电路方面也 有他的研究。只是他没有把研究成果通过学术论 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口头表达出来。
◎问题3:
如何做合格的大学老师?
著名教育家叶澜的话语:
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
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 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大学青年教师生命周期曲线理论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理论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决策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为己任的观点,大学教师显然就是学者。 在洪堡看来,大学是一个学者社团。学者组成了大学或者说大学 由学者组成,这是大学的公理,不需要论证与说明。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二)大学教师是什么?
费希特在任柏林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说:‚这所大学是以国家 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以人类进步和人的发展,以自由探索真理为 办学主旨。‛ 自由探索真理是大学的使命,也是大学教师的使命。 要实现这个使命,仅靠“教师”角色是不能完成的,必须要有 “学者”身份的人来完成。毫无疑义,大学教师就应该是学者。
从本质上讲,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提升人类精神、守护人类尊 严的地方,它的核心价值就是追求真知和真理。
具体说,大学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知和真理为目的,
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并从道德精神上规范社会行为之使命,对人 类素质改善和提高、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之重大公
共影响力、推动力的学术组织与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