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中 历 史 活 动 课 教 学 案 例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实施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实施策略第一篇范文在深入剖析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实施策略之前,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实施策略的具体内容。
1. 教学目标明确首先,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过程与方法层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视和平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 教学内容精选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详细解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和观念。
同时,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问题。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通过讲故事、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组织实地考察、历史讲座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4. 教学评价科学合理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在过程性评价中,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思维品质、合作精神等方面;在终结性评价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5.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也应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我看初一历史教与学
175 条件。
在“让学”设计时,教师不妨增加一些选做内容,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学力选择学习内容,真正践行因材施教原则。
2.投放“引思”教学问题。
投放悬疑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法,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对教学问题展开多重推敲,以提升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科学性。
面对悬疑问题,学生的思维快速启动,课堂教学衔接自然流畅。
为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让学生设计悬疑问题,这样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促使其将知识顺利内化。
教师在课堂上投放悬疑问题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以提升问题的匹配度。
三、智慧理答,创优教学互动氛围1.启动“让学”互动机制。
课堂互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都离不开问题的调度。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课堂辩论、阅读反思、文本对话,教师和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收集学习反馈,都属于课堂互动。
教师要有智慧理答的意识,就课堂互动问题给出更科学的解读,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灵触动和启迪,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敏锐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教学互动形式丰富多彩,教师要有筛选意识,为“让学”的顺利启动创造条件。
2.精选“引思”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教学执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学生需要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成效进行总结、反馈。
特别是教师的教学反思,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对学生调度情况进行反思,对教学效果展开反思,都可以为调整教学设计提供重要参数。
对于学生而言,在读写结合、读思结合的过程中引入反思机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会有力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师生间的关系更贴近了,教学动力十足,学生思维到位。
四、更新训练,促生认知内化动力1.筛选“让学”训练内容。
设计课堂训练时,教师要注意筛选适宜的训练内容,真正落实“让学”理念。
让历史课在“图文并茂”中活起来———以部编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为例
课程篇自2016年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投入使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这对于我们初中一线历史教师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观念冲击和教学挑战。
去年,我任教初三年级,当时并没有机会对初一新教材进行很多研究,但是有幸参与了对初中历史青年教师使用新教材的认识调查后,我发现很多历史教师提到的一个共同的着眼点就是:新教材设有大量的插图,它们提出了对于插图增多的不同态度,褒贬不一。
于是,我开始在每次的教学中认真思考,如何将这些图片分类、不同类型的历史图片如何设计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做到契合学生的需要,达到历史课堂的真实高效呢?一、激发历史探究兴趣,创造有历史感的课堂以往的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历史时只看到了书上的“大字”,对于“小字”和图片往往下意识忽略,认为考试用不到。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则与我们相反,他们最先关注的一定是书上为数不多的图片和小体字里的历史故事,因为图片让他们感觉更加直观,故事让他们感到更加有趣。
所以,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历史图片不是历史学习的重点”这样的错误观点是完全要被抛弃的。
部编历史新教材就是从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欲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图片中感受真实的历史,在图片中体会历史的情境,创造有历史感的课堂。
在以往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阐述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学会什么技术时,自己总是感觉很空洞,甚至都会有点心虚,因为书上资料不够丰富,此时的历史也没有史书的考证,更多时候是在书上画下来再让学生背,然后再列表比较加深记忆。
可是考试时这课的一个难度系数并不算大的辨析选择题总是错误率很高,我们就会把它归咎为学生背得不清楚、不牢固。
但是,在使用新教材上这课时,我把课本上和我补充的一些历史文物图用“我是小小考古员”的活动呈现出来,明显感觉学生当堂就“记住了”。
二、配合课文内容叙述,相互印证跃然纸上很多历史教师尤其是女历史教师在讲战争史时,由于自身的偏重经常会使用的惯用模式是:请同学们读这段内容,找出战争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并总结战争的特点与影响,似乎这就是战争展示的套路,可是学生真的对这段战争理解了吗?新教材中新增的大量历史地图给了我讲解战争史的不同思路。
初中历史课堂实践探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实践探索第一篇范文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围绕初中历史课堂实践探索的主题,从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习活动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案例,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纪录片、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课程设计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此外,还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学习活动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习活动的管理,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评价体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我们应该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此外,还应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实践探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习活动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其对国家、民族和世界的认识。
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案例,解读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经验和启示。
案例背景本次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记忆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经过;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感悟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分析1. 教学导入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朝为什么会灭亡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入对新知识的讲解。
2.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环节,教师应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详细介绍抗战爆发的原因、抗战过程的重要战役以及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国共两党的抗战态度和策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
3. 教学互动在教学互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解放战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通过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既关注其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其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例如,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道综合性的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原因和启示。
初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处理(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处理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处理摘要:生活化处理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处理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历史教学生活化处理是指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生活化处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历史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1.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如家乡的历史、重大历史事件等。
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解重大历史事件时,可以播放相关影视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3.联系现实生活教师应注重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例如,在讲解古代经济制度时,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制度的演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处理1.生活化导入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导入方式,如讲述与课题相关的历史故事、谚语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生活化讲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和事例,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具体形象。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生活化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实践,如调查、访问、参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此外,还可以开展历史角色扮演、历史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处理1.过程性评价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以《七子之歌》为例谈教师自主设计的历史活动课
历 史活 动课 是 基 于新 课 程理 念 的课 堂教 学 方 式 ,它 为历 史教 学 主设 计 活动 课有 利 于教 师 最大 限度 地 发挥 所 长 ,优化课 堂 。而 《 七 注入 了全 新 的活 力 ,也 是历 史课 程 改 革 的一 大亮 点 。教师 自主设 计 子之 歌 》也 体现 了教 师 对于 现代 诗歌 的爱 好 与 了解 。
历史 活 动课 与 常规 历 史课 的关 系 密 切 。首先 ,在 内容 方 面 ,活 动 所涉 及 的 内容往 往 可 以补 充 书本 知识 的不 足 扩 大学 生 的知识 面 。
其 次 ,在 形式 方 面 ,活 动课 更加 强 调 主动 参 与 、积极 思考 、合作 交 和探 究 。具 体 到 《 子 之歌 》这 节课 ,澳 门 、香港 、 湾 的历 史知 七 流 ,可 以在 常规课 的基 础上 进一 步激 发 学生 的想象 力 、创 造力 ,培 识 课 本有 所 涉及 ,关 于 威海 卫 、广州 湾 、九龙 、旅顺 、大 连 的历 史 养 团结 协 作 的精 神 。第 ,历史 活 动课 也 可 以成 为迁 移 、运 用在 常 背景 没 有提 到 ,但 与前 者又 有 密切 的关 系 ,可 以作 为学 生 探究 的一
课 外 闺读 教学 教育 探讨
以 《 子 之 歌》 为例 谈 教 师 自主设 计 的历 史活 动 课 七
耿 宏 瑶
( 天津市第五 中学 ,天 津 303 ) 0 12
[ 要 ] 历 史活 动 课是 在新 课程 改革 实验 中 出现 的一 种 全新 的课 堂教 学形 式 。教 师 自主设 计 的历 史活 动课 是 教 师依据 教 学 内容 的要 摘 求 ,综合 学 生特 点 、地 区特 点和 教 师 自身特 点等 因素 自主设 计的 活动课 体 现 了历 史活动课 的 多样性 和教 师 的主观 能 动性 。本 文作 者结 合 教 学 实践 ,从历 史活 动课 的 含 义 、教 师 自主设 计 历 史活 动课 的必要 性 与 可能 性 、以及 教 师 自主设 计历 史活 动课 需要 注 意 的问题 等 几个 方面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日历中的规律”为例
2220213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日历中的规律”为例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510000)伍晓焰摘要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文章以“日历中的规律”为例,探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关键词活动课;日历;数学思维最近,笔者参加了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的“日历中的规律”的课例研讨活动,活动中两位授课教师教学风格迥异,设计思路也大相径庭,由此引发了笔者关于初中数学活动课的一些思考.1明晰开设数学活动课的意义数学活动属于课程标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人教版教材每一册书均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数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相应内容的认识,使学生切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确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意义.根据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要求,数学活动课需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充分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强调研究的过程性和展示结果的立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以体现活动的全面性;强调“综合”就是既要注重数学内部知识间的联系,也要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体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在教学中不能把“数学活动”等同于“解题活动”.2重视教学目标分析在笔者听的两节课中,A教师教学中让学生寻找月历中各种情形的规律,注重得到种种规律的结论;B教师关注寻找规律的过程,及时归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课后也引发了老师们的讨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关注的是活动过程还是结论?事实上,准确的教学定位离不开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整式的加减”章末的数学活动3.《课标》对整式的加减的要求是:(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3)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利用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来探求月历中的简单数量关系,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学习的结果有三个:一是利用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来探求月历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二是模型思想,三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一个结果属于规则,学生已在本章学习过方法,这节课将在月历中处理问题.后两个结果是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陌生的、抽象的,虽然在前面有理数、整式的加减等内容学习中有所接触,但远没达到理解和掌握.一个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需要在不同的数学内容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需要更多的例子、经历更多的时间、需要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本课用字母表示数探求月历中的规律,由于在日历中选取的方案不同可能导致规律不同,但在获得这些规律时用到了蕴含其中的共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学生能学习体会这些思想方法,那么既可以用它们解决更多的相关规律性的问题,又可以为后续学习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因此本节课获得结论固然重要,但学生在获得规律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创造、思考、交流,感悟体会模型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比规律本身更重要.基于以上的分析与认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表述为:1⃝能利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整式加减运算探求月历中某些数的规律,并能用这些方法设计和解决月历中其他数2021323的规律;2⃝经历探索月历中的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从特殊到一般、模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如何用代数式来表示、寻找月历中的数学规律.教学难点:如何选取适当位置的数来设取未知数,使得寻找规律更简便.3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A教师在上课起始设置了如下复习环节:填空:1⃝三个连续自然数中,若第一个数为n,则后两个数可表示为:、;2⃝三个连续偶数中,若中间数为2n,则前后两个数可表示为:、;3⃝初一(1)班男生为n人,女生是男生的2倍少8人,则女生的人数是人;4⃝三个连续奇数中,若最后一个数为2n−1,则前面两个数可表示为:、.A教师设置此环节的意图是:该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学习“字母表示数”时对“小1怎么办、大1怎么办”的字母表示存在困难,用字母说明“月历中的规律问题”就更难了,大多数学生能想,但在“能说、能写”上显得力不从心.鉴于学生的知识起点,教师利用题组帮助学生复习基础,为寻求月历中的规律时运用字母表示数扫清障碍.B教师则没有这个环节,直接寻找规律,但由于学生对于根据具体情境写代数式基础欠缺,即使能设计方案,也无法列式,导致后来学生无法深入开展探究活动.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原有知识不仅决定学习难易,而且常常决定学习的成败.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是原有知识,是很有道理的.建议在活动课的教学中,要注意摸清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等状况,有的放矢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达成.4活动课的教学策略4.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中数学课堂有一种普遍现象,上数学课之前,学生齐声诵读数学定理、概念等.教师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尽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且熟背概念、法则.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要吸引学生的注意,不如思考创设怎样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心,要比枯燥地诵读好得多,学生也在兴趣盎然中爱上数学,数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只是为了记住知识的死记硬背,反而学生误以为数学背诵就可以了,数学课等于解题课,并不知道它的应用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丧失兴趣.活动课往往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参与机会多,是非常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能力的载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的环节,可以根据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数学文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入,带领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日历中的数学”这节课中,B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作为引入:数学家的眼光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呢?同样一片落叶,佛家看到轮回,作家看到伤感、浪漫,物理学家看到万有引力、空气阻力,数学家看到……我们今天用数学家的眼光看待月历中的数学问题.想学会用数学家的眼光看问题吗?看看哪一位同学能成为这一节课最出色的数学家.在这节课快要结束时,B老师与开始环节呼应,数学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呢?结束语:留心处处皆数学(利用PPT展示数码相机、数字电影、动画、火箭之速、粒子之微,卫星、自然界中的分形图),善用数学家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万物皆数”.在上课开始从数学家的眼光、不同角度看待落叶所得到的启发,吸引了所有学生,教师从人类史上经典知识的产生到数学家如何看待数学,既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又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是大家所熟知的例子,同时给学生以鼓励,以一个数学家的眼光审视生活中常见的月历,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其中的规律,起点低,生活化,学生易接受.这种情境既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力,又直接指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到月历中寻找规律.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多样,活动课更加有很多选择性,比如以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本节课有一位老师这样处理:展示一张月历,请同学们随意框住横排上的三个相邻的数,并算出三个数的和,只有你说出这个和,老师就可以说出这三个数是多少.学生与老师开始进行游戏,学生惊奇地发现无论怎么出题,老师都能快速准确给出答案?到底这背后有什么规律呢?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要学习寻找规律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而且影响学生学习的方法.由于对知识的兴趣而激发的内在2420213学习动机,将影响学生追求学习的质量,而不是表面成绩.出于外因所诱发的外部动机,学生可能追求表面的成绩而不求甚解.如果在情境的创设上多下一点功夫,那么学生就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真正想要学,当内驱力形成,学生自我学习思考的效率将得到提高.4.2教师指导,有效活动活动课一般有学生的活动环节,但在设置活动的时机和如何组织有效地开展活动值得认真研究,学生活动应在必要时开展,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何时设置活动比较好呢?笔者认为,如果问题呈现多样性,学生有足够的发散、探究空间,并且活动内容不会脱离学生能力要求,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这些情形下设置学生活动,效果较好.如何有效组织活动呢?教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但必须拿捏好指导的“度”.教师干预性太强,学生会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教师放任不管,学生可能在活动中浑水摸鱼,没有真正参与讨论,聊自己的东西;也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指引,还没有形成研究的方法,不知从哪里下手;有的学生基础较弱,没有发言权,小组活动沦为强者的活动,弱势群体则边缘化.因此,教师在活动课的设计、组织学生活动时,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紧紧围绕主题、有序地开展活动.下面看看A、B两位教师在活动指导时的做法:A教师:观察下面的月历,请同学们想想它有什么规律?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并把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分享(小组讨论)思考:这种小组活动,讨论范围太大,指向性不明确,因为在提出这个活动之前,老师没有任何范例或提示,学生根本不知道朝哪个方向找规律,还有的学生即便找到规律,可能并不是老师所需要的.这种活动开展效率不高,目标不明确.B教师:问题1,月历中连续三个数有什么规律?问题2,从数学的角度,你能从月历中发现被“九宫格”框住的9个数,其中的数字规律或提出一个问题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你的发现吗?问题3、你能根据图中的“十”字形(或“H”字形)发现一个结论吗?能用字母表示并验证你的发现吗?问题4、你能够尝试设计一个图形框框,研究框住的数字有什么运算规律,并尝试证明吗?B教师以4个问题为线索展开活动,从四个问题串的设计看到,提问由浅入深,活动由指定性到开放性,首先有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从横、竖、斜三种方式找寻规律,目的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用字母表示数”寻找规律的这种方法,然后再出现问题2,问题2的表述清晰准确,清楚指明了活动的目标与方法,使得学生在教师有示范的前提下开展“九宫格”框住的9个数的规律的探究活动,学生已经懂得寻找规律的方法,但缺乏用字母表示数字规律的经验,问题2重点解决如何设取未知数使得运算简便.问题3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学会更深入地提出问题(不仅仅是解答课本的习题),运用学过的整式的知识解决问题.问题4让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探究,分组开始尝试自己设计图形,并用所设计图形在月历上进行探究数字一般规律,尝试证明规律,这样的活动设置增强学生参与课堂能力,还回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体会数学乐趣并获得成功.这个活动由于铺垫充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课堂上学生视角不一的设计精彩纷呈.教师提问,学生设计图形,自行探索所得图形框住的数学规律,最后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结论.活动中,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释自行设计的任何一种图形,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索更高层次图形中的更一般规律.由此可见,活动的设置需要适时,引导要恰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4.3归纳提炼,反思优化活动课不能仅是活动,除了表面上的热闹,还要带领学生思考活动背后的内涵,因此在小组活动之后要进行阶段性小结,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对问题再进行反思,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思路基石.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规律,得到数学结论.在课结束之时也要进行归纳提炼,寻找月历中的规律收获到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用字母表示数,如: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中相邻两个数间的关系,可以小结如下的规律:(1)横行相邻数的大小关系:右加1(2)竖列相邻数的大小关系:下加7(3)上升对角线相邻数的大小关系:右上减6(4)下降对角线相邻数的大小关系:右下加8(下转封底)追”: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有没变化、对称轴有没有变化、顶点坐标有没有变化、增减性有没有变化、有没有过某个定点、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有没有变化等,从中挖掘其中的隐含信息,寻找不变量,把握图像的变化规律,并注意积累解题经验.实际上,对于含参的二次函数y=ax2+bx+c,如果a、b、c之比为定值时,与x轴的交于定点;如果a、b的比为定值时,对称轴或顶点横坐标一定不变;解析式如果能够因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式的乘积,就意味着对称轴以及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可研究,观察解析式,看有没有哪组值代入,刚好令相关参数全部消除,这就说明图像过某个定点.参考文献[1]张青云.从课本到胡不归—–2017年广州中考第24题思路突破与感悟[J].中学数学,2017(8):86-89.(上接第24页)整节课的小结:4.4关注过程,多元评价活动课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学习,B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将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的学生回答问题,小组内发言人的调控,发言的独创性等都可以展开评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让学生不再局限于分数,给了学生更多样的表达想法的空间,也顾及到更个性化的学生需求.综上,初中数学活动课应该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起点的基础上明晰活动课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情境,合理设计学生活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真切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与魅力.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5[3]伍晓焰,曾辛金.数学可以这样玩—–广州市初中“玩转数学”获奖作品集[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9.。
初中历史兴趣小组——课外趣味学习活动方案(推荐文档)
初中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方案(2017——2018学年度)一、历史兴趣小组成立的重要性历史学科现在在初中中考政史科目中所占的比重特别重要。
所以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也尤其重要,作为初中历史任课教师,我们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对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提高成绩,顺利参加中考都是有所帮助的。
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历史课的学习效果。
因此,各年级历史学科教师都很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问题。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希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兴趣课外活动,置身于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中,让学生在创设的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使历史知识的抽象学习成为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
为了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学生会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活动所需的历史材料,这样就极大在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历史的兴趣会十分高涨。
二、动目的:1、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2、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兴趣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造历史学习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三、指导教师:支娅梅刘亚玲四、组员:八、九年级学生自愿报名,教师平衡各班人数,确定兴趣小组成员: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五、活动计划:1、安排要紧扣现行历史教材,为历史课的学习服务开展历史课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活动的安排不能脱离现行历史教材。
我对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教材中适合开展活动的内容,精心制定活动计划和时间安排。
初中历史教学课时安排(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时安排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课时安排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提高历史素养,培养思辨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课时安排进行探讨。
二、课程设置1.课时总量:根据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初中历史教学课时总量约为120课时。
2.课时分配:将120课时按照初中三个年级平均分配,每个年级约为40课时。
3.课程结构:初中历史教学应包括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两部分,其中中国历史占比较大。
具体课时分配可参考以下建议:–中国古代史:约30课时–中国近现代史:约30课时–外国历史:约20课时三、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主要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2.中国近现代史: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外国历史:主要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二战、冷战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增强历史观念。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历史小论文等,占总评的40%。
2.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 history 学习成果,占总评的30%。
初中历史教学课时安排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记录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记录(五篇)记录一:今天下午第五节课某某老师在C232班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
初中历史组的全体老师都认真参与了听课和议课活动。
本节课流程清晰,亮点突出,师生互动频繁,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
姜老师首先用自己在参观新开的省博所拍的照片来进行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了。
这也体现了姜老师特别善于收集和利用生活资源。
接着姜老师又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练习,待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后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紧接着又让几个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话剧表演,让学生从表演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是非常轻松愉悦的。
课上的小组讨论也是非常激烈,同学们在讨论中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的火花。
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特别高。
课后历史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每个老师都发表了观点。
并对一些值得商讨的问题进行激烈讨论。
记录二:第一节是北孟一中周某某老师的课。
周老师一上课就用有感染力的动作和语言带领学生走进了中世纪的欧洲。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分析问题,并且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期间融入学生群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讲到最后中世纪的大学时,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孩子好好珍惜前辈们为我们奋斗而来的学习环境,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落脚到实处。
最后在优美又结构严密,条理清晰的板书总结中结束了本节历史课。
第二节课是石埠初中的某某老师,潘老师干脆利索的性格一进课堂就带动了全体学生。
利用各种音频资料和清晰的语言讲述将学生带到了动荡的春秋时期,学生兴趣高涨。
观课过程中,老师们正在聚精会神的听课记录。
本次教研活动,中间安排了教学常规展示。
在课间操时间,我们区域历史团队成员们在听完两位老师的课后,马不停蹄赶往红旗讲堂进行自己的教学业务展示,包括备课,学生学案和作业。
互相借鉴,互谈优缺点,并且提出改进意见。
峻青初中历史团队老师们的备课,特别是教学案的设计,给入会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纷纷向这些同行取经,为了加强教学资源的学习和互补,教研中心的梁光荣老师因势利导,组建了“昌邑市初中历史研讨1群”,便于日常教学的互通、互助。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
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学生分析】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
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
3.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
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教学流程】一、导入设计教师活动:出示课件: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1)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
(2)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尔集团、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历史课程的大单元教学,主题为“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该教学任务旨在通过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的深入学习,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具体包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探究,以及对历史背景、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认识不足。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针对这一教学对象,教师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及历史现象,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2)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能够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运用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历史文献等资料,提高历史史料解读能力。
(4)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力。
(4)组织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他们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教研活动记录历史初中(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历史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组织了一次以“历史初中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探讨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历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针对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主题班会,教师们共同商讨了班会主题、活动形式和内容安排。
接着,针对下周的历史课程,教师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教研活动安排了课堂观摩环节。
观摩课由我校优秀青年教师张老师主讲,课题为《辛亥革命》。
张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观摩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3. 专题讲座讲座环节由我校历史教研组长李老师主讲,主题为“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李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不活跃等。
针对这些问题,李老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围绕“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各小组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5. 总结发言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指出,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范例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范例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咱们常常听到一些历史事件,听起来有点儿复杂,感觉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可其实历史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有热血,有冲突,还有感人的时刻。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历史故事变得活灵活现,课堂上不仅仅是坐在那儿听老师讲,而是变成一场生动的表演,那得多酷啊!这就涉及到大单元教学设计了,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就是把课程组织得更有趣,更有连贯性,让学生们学得开心,记得牢。
咱们得明确主题,这就像拍戏前得有个剧本。
比如说,咱们可以选择“古代文明的起源”,这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各个文明的诞生,还能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文明对今天的影响。
想象一下,学生们分组讨论古埃及的金字塔,或者古希腊的哲学,那种热烈的气氛真让人想笑。
大家可以围坐一圈,像在说笑话一样,讲述他们的发现,互相启发,这感觉就像是历史大party,大家都参与其中。
咱们得设计活动,不能光听讲,那样会打瞌睡。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想象一下,一个学生变成了拿破仑,另一个是华盛顿,他们在“争论”谁更伟大。
这样的活动不光能让学生们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想象那一幕,哈哈,那个气氛简直太欢乐了。
咱们可以带学生们去参观博物馆,亲眼见到那些古老的文物,像是打开了一扇时光之门,历史就在他们眼前展开,生动得让人心潮澎湃。
再来就是资料的准备,别小看这一点,资料就像是演员的台词,得准备得当。
有的同学可能对某些历史事件感到好奇,咱们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视频。
选一些有趣的、幽默的材料,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吸收知识,像吃零食一样,既满足又不觉得负担。
比如说,讲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可以用生动的比喻,把郑和描述成一个海上探险家,带着他的“舰队”去寻宝,冒险的故事总是让人心跳加速。
课堂上也得有互动,不能让学生们光听而不说。
鼓励他们提问、讨论,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比如说,咱们可以设定一个“历史辩论赛”,讨论“哪个朝代最强”。
初中历史教研实录范文(3篇)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历史教研组于2022年9月30日开展了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形式,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活动时间:2022年9月26日(2)活动地点:历史教研组办公室(3)活动内容:针对即将开设的《抗日战争》一课,全体历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4)活动过程:①主讲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等。
②全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③针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攻关。
2. 课堂观摩(1)活动时间:2022年9月30日(2)活动地点:历史教室(3)活动内容:由主讲教师进行《抗日战争》一课的课堂展示。
(4)活动过程:①主讲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全体教师认真观摩。
②课堂展示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
3. 教学反思(1)活动时间:2022年10月8日(2)活动地点:历史教研组办公室(3)活动内容: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全体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4)活动过程:①主讲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
②全体教师针对主讲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③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三、教研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形式,教师们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
2. 优化了课堂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教师们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形成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本次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四、教研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形式有待创新。
本次活动以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为主,形式较为单一,今后可尝试引入更多创新形式,提高教研活动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精彩课例
初中历史教学精彩课例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一、学好重要性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和现象的学科,它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历史主要涵盖了从中国古代史到现代史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以及世界历史的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和文化,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三、学习注意事项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理清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
2.重视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3.关注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评价,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时间线索法: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时间线索图,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帮助记忆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2.联想记忆法:学生可以通过联想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形成记忆链,提高记忆效果。
3.深度阅读法: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历史著作或文章进行深度阅读,了解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观点,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中考历史考纲,了解考试要求和重点内容。
2.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复习和练习。
3.做题要有针对性,通过做题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真实感。
2.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和探究历史问题,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进行历史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学习的深入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精彩课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但又具有鲜明的“过去性”,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而且年代久远,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为了让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利用历史知识本身的吸引力,把不能重现的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
一、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中学历史教学重在基础知识的传授,讲述历史事件如果照本宣科,必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讲述,再加上抑扬顿挫的声调来渲染,这便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
如:《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描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三夜,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城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象发生了日食一样。
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
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
”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又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控诉。
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怎能不感染学生呢?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加深感性认识初中学生由于社会体验少,对事件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有限,想让学生把过去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充分闪现在脑海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教学,再加上逻辑性的分析,比单纯的讲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文时,首先让学生看二战战争示意图,并把战争的方向。
路线在图上表示出来,然后我打乱课本内容,让学生边看图我边讲,从而使学生能直观。
形象的感受到二战的激烈与残酷,也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了英法美三国纵容侵略,自食其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案例
——从无处着手到意犹未尽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接触社会,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看待身边历史,感悟历史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在八年级历史课教学中开展了一次“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的社会调查。
一.背景:
这次社会调查是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中国现代史内容以后,清晰地知晓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
又接触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知识。
从书本上领会了中国进步道路上的艰辛和曲折,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
学生在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清晰看到祖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自己的家乡是否在随祖国的变化而变化?家乡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怎么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和家乡越来越好?这些是要通过社会调查的出的结论。
于是我决定在二年二班进行研究性学习。
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尝试。
二年二班的学生喜欢跟历史接近,他们跟科任老师关系很融洽,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学,班风优良,团结进取,学习刻苦,班级整体风气好。
知学善问蔚然成风。
全班同学住宿学生占四分之一,农村家的孩子占二分之一,朴实无华整体家庭状况一般。
班主任工作耐心细仔,工作认真负责,富有热情,与科任协调工作十分顺畅。
在这样的班级里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方面能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各方面能力,农村孩子到城市里来以后的胆怯感,增强自信心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同学们对这次社会调查十分感兴趣。
二.问题:
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社会调查,如何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的方法及对象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同学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组成六个小组。
分别是:房屋建筑的变
化,交通的变化,教育的变化,旅游的变化,街巷的变化,广播电视的变化。
并把事先印制好的社会调查表发了下去,让每个同学按要求填好交到各组组长处.转送老师,而且订立了组长每天汇报制,(每天上午的第二节课间操时间到老师办公室汇报调查情况,有问题随时联系)。
教师跟踪指导制,并记好调查日志。
开展社会调查后第一天,组长汇报时还很热情,我就向他们布置了一些任务,也看了广播电视一组的调查问卷的设计。
然而,第二天组长们来时就不象第一天那样高兴了,反映了很多问题。
(1)同学们从来没做过社会调查,尽管老师讲了有关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但是实际调查起来还是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2)应该调查那些具体事项不清楚。
(3)没有时间进行调查。
(4)有些人不愿意接受采访。
(5)找不到相关的网站。
(6)感到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应该具体调查哪些方面内容。
(7)希望老师在使用电脑时给予帮助,能够有在学校上网查资料的机会。
(8)个别同学怕耽误学习时间。
尽管我在布置任务之前做了周密安排,也想到很多问题,但是还是在实施中遇到了困难,
看着各个小组长一脸的困惑难耐的表情,好象大有告吹此次活动的趋势,这是史料未及的。
三.原因:
得知情况后,我做了认真分析,首先觉得现在临近期末复习阶段,学生注重考试成绩实属正常心理。
同时,恰遇桦甸市十一届艺术节,许多同学午间要参加鼓乐队、舞蹈队、合唱队的练习;周六和周日政府机关等部门休息;通校学生晚自习回家后已经很晚了,学生感到没有时也是正常现象;现在的人们法制意识都很强,都害怕自己所说的和所做的某件事或某句话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况且,还存在着商业竞争;学生在微机课上所学的知识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制作课件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对于头一次接触社会调查以前又不知道何谓社会调查的学生来讲,搞这样一次活动着实有些困难。
在过去的教学中,同学们习惯于在
课堂上感悟历史,或者是教师讲解,或者是教材资料,亦或是多媒体网络资源,而实际去接触社会,感悟身边的历史还不知如何是好,这也在暴露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拘泥于课堂与书本,导致学生对社会调查有一种心理畏惧感。
四.解决办法:
得知同学们存在的困难和疑虑后,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我针对有关问题进行解决。
首,调整部分调查主题:删除可查资料较少的旅游方面和调查问卷分析有误的广播电视两组,把组员分配到其他组里;把街巷的变化改为桦甸城市面貌的变化做总结。
其次,与班主任沟通,午休时间可以请假去进行社会调查,历史课也可以去调查,但是,事先要拟定好调查的内容和对象等。
再次,提供相关的调查对象。
例如:交通变化可以到交通局和客运站火车站,还可以采访出租车司机。
房屋变化可以去城建局和档案馆。
食品类可以去综合市场,超市等地。
教育的变化可以去教育局普教科,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学校采访。
城市面貌可以到市政府相关部门。
帮助他们解决调查从几方面着手的问题。
然后协调相关教师,同班主任协调,将班会作为进行社会调查的动员会和交流经验会;需要学校录象的老师帮助同学拍摄他们需要的资料;找到信息技术老师利用微机课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并对同学们收集来的资料和图片进行信息技术处理以及汇报内容制作课件的指导。
有的组在调查中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需要写感谢信,教育组的同学对学生花费进行调后要对全校同学提出倡议,要写一封"我们在行动"的倡议书,这些都需要语文老师的指点;调查统计的数据分析以及图示法需要请教数学老师;在调查中怎样才能不触及到法律不允许的范围(哪些东西不可以拍摄,哪些问题需要回避)这需要政治课上的法律知识,个别细节应由政治老师做点拨。
在这种各学科教师配合合作下开始了深入调查。
学生很快收集到了自己想要的资料。
文字、数据、图片、音像、访谈记录等等。
可谓是收获颇多。
接着同学们开始对资料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整理。
按照集体协商的办法制作汇报成果课件。
20天的时间过去了,"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社会调查成果基本上形成了,到了同学们一展风采的时候了.那一天,我们请来了校领导和同学科的专家们一同欣赏他们的成果。
在那块小小的讲台上,主持人侃侃而谈,幽默风趣;各组汇
报形式多样,内容具体,资料详实,分析原因透彻,展示未来充满信心和豪情壮志;各个同学脸上洋溢出欣喜的神情,我们听课的人也被这样一群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所折服,掌声不断响起。
五.评论:
在这20天里,我重新认识了每一位同学,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变化在每个同学的身上发生着,有的同学变得成熟了、长大了,有的同学变得开朗大方了,学习变得主动了。
同学们从不知道怎样去做到后来的乐此不疲。
在谈体会时,有位同学真诚的说:“谢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还有的同学说“暑假我们还想调查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等等。
他们在调查中锻炼了自己的胆识,增长了阅历,培养了自己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怎样去面对困难,如何解决问题,懂得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有多么重要,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很多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他们从心灵深处去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内化了知识,升华了的情感。
这次社会调查结束后,学生兴趣依然,觉得还有许多历史可以挖掘,他们认识到老人们是一本活的历史教材,他们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的风风雨雨,目睹祖国和家乡变化的点点滴滴。
在这个变化中,也有他们的贡献,.因此,同学们决定暑假还要进行社会调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相关主题,取得重要的口碑资料。
一堂普通的社会调查课,在同学们中间掀起如此大的风波,引起这样的的反响,是我始料未及的。
因此,我们真正地坐下来想一想,同学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