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知数“多样化”-填未知数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教学反思

《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教学反思

《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教学反思《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例1和例2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中涉及到两个未知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

因此,我在引入新课前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练习:“学校科技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是女同学的4倍,男同学有()人,男女同学一共有()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人。

”为上新的内容做好准备。

我通过出示一个地球仪来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构成,把学习的积极性投入到课堂中来。

稍复杂的方程是本单元的重难点,是为进入初中学习代数知识作好铺垫的。

我在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从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尝试,交流互动,掌握了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而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中,以地球的表面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的关系来引导学生。

教学例3时,我先让学生分析好题目的意思以及题目中所涉及到的重点词句,让他们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我再通过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一倍量”,从而根据一倍量设未知数。

接着让学生根据所设好的两个未知数独立列出方程并和同桌交流,并展示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尝试,
交流互动,掌握了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到设哪一个量为x,再到另一个未知量的求法,最后到检验的方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在此基础上的交流,使学生丰富了数学思维,完成了知识的自我构建,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填未知数这一内容,是在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一节的,在这一节里,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是重点,而填未知加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为学生已初步建立10以内数的数感,对10以内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填未知加数这一内容,从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说,与10以内的减法一样,属于同等难度的;但是,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这一内容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又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课前我先安排了猜一猜的环节。

猜一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识。

填未知加数是所在章节的难点知识,因此,我设计由抽象到具体,由对口令到数的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从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圆珠笔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大胆尝试。

教学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动口、动脑,形成多向信息交换与评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又通过语言表达,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7+= 10”中的括号里该填几;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

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渐进原则。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

如圆珠笔图和小旗子图就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

对这一内容的编排,教材上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用实物图的方式,二是用算式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表现为“A+( )=B”的呈现形式,这容易使学生得到不完全的认识。

填未知数是几观课反思

填未知数是几观课反思

[填未知数是几观课反思]授课教师:马英观课教师:李萍授课班级:民族小学一校区一年级一班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日第二节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教科书第70页,其实也可以将其视为是对《填未知加数是几》的教学,对《填未知加数是几》的教学应达到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加数的意义、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三项目标,填未知数是几观课反思。

马老师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马老师在新授知识前对数的组成知识做了重点复习,这是本节课填未知加数的依据,马老师这样处理遵循了从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为下面要进行的新课做好了准备。

教学过程中得练习设计能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开放性强。

对马老师的这节课中“铅笔图”的教学环节我有以些意见想在此提出,和马老师进行探讨:在教学铅笔图时马老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盒子放满,可以放几支笔?(10枝笔);我建议能否采用这样的方法: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数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能会回答:1、盒子里原来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几枝?2、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是几枝笔?3.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就是10枝笔吗?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培养自编文字题的能力,教学反思《填未知数是几观课反思》。

接下来的教学中马老师归纳说: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题里告诉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

“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

对小括号的学生是初次接触,教师不妨让学生进行书空帮助识记。

同时这是引出课题的最佳时机,可以进行强调什么叫“未知数”。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教学反思《解方程》教学反思1最近课堂上学习了《解方程》,是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来解决的。

过去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依据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用算数的思路求未知数,但学生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形式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学习解方程。

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起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

新课程数学教学这样安排体现了“瞻前顾后”的道理,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联系,使得小学的知识要与初中的知识更加的接轨。

教材中分为5个例题,分别是不同类型:x±a=b;ax=b;a-x=b;ax+b=c;a(x±b)=c,这几个类型层次依次递进,难度由简到难。

其中例1不仅是教授x±a=b类型的解方程,还要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两个概念。

刚开始时学生不易区分,但随着后面例题的讲解,并且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慢慢理解并内化能区分开这两个概念。

通过几天对解方程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对解方程的目的以及检验的方法和步骤都有了较好的掌握,也能分清该利用哪个等式性质来解方程。

但是在课堂练习和改作业时,发现部分学生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一、用方程来表示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出现困难,是通过我的帮助列出方程,应及时让学生巩固方法。

二、对于例3形式的解方程,学生还容易出错,如32-x=45,6÷x=3这样的方程,x前面是“-和÷”,学生不好理解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x”或同时“×x”,我又借助天平讲解:如果两边同时减32或同时除以6,依然算不出x,如果同时加x或同时×x,然后就能变成x+a=b或ax=b的形式,再利用所学方法进行解方程就可以了。

这个类型还需要加强训练,让学生能快速区分开来是加数还是要加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三、解方程时学生丢步骤,如:2x+6=18这样的方程,学生都知道第一步要等式两边同时减去6,得到“2x=12”,但这一步有部分学生会直接写成“x=12”,说明还需强调2x是一个整体,第一步解完后并不是最后的解,还需让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才能得出。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3.3填未知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3.3填未知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3.3填未知数教学设计一、前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数形结合、数的认识、简单加减法等基础知识。

其中,对于数字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填未知数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和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通过猜数字、填未知数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2.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与加减法”第五章第三节中的“5.3.3 填未知数”部分。

2. 教学方法2.1 猜数字游戏为了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首先,将50个数字卡片(包括561)放在课桌上。

然后,随机抽出一个数字卡片,让学1和10生猜这个数字是多少。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大小和位置关系,进行推测和猜测。

最后,学生猜中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2.2 填未知数讲解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填未知数的方法。

可以选择让学生用纸笔前往黑板进行举例演示。

首先,老师可以写出一个简单的算式例如 6+__=10,然后向学生询问空白处应该填什么数。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数的认识,通过借助数形结合、手指计数等方法解出未知数。

3. 教学步骤3.1 游戏环节1.认真观察,熟悉数字卡片;2.猜数字游戏,激发学生猜测与推理能力。

3.2 填未知数环节1.向学生介绍填未知数的方法和意义;2.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填未知数过程;3.让学生练习填未知数的操作;4.实验验证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猜数字游戏和填未知数讲解两种教学方法。

其中,通过猜数字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填未知数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求未知数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求未知数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求未知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解决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运算问题;2.让学生能够利用文字叙述和图形表示解决问题;3.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求未知数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求未知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较为复杂的加减法混合运算问题,如何提炼题意求解。

三、教学内容和环节: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个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2. 提出问题老师在板书上写下一道题:“5 + a = 9,那么a等于多少?”请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 求未知量的方法1.正反相消法:将同一等式两侧的值进行相减或相加,使得其中一侧的未知数消失,从而得到未知数的值。

2.数学衡量法:将未知数两侧的值按照某种关系式衡量,并适当变换,从而得到未知数的值。

4. 例题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应用求未知数的方法进行解题。

例如:8 - a = 5,那么a等于多少?解答过程如下:8 - a = 5(原式)8 - 5 = a(正反相消法,将等式两侧同减5)3 = a(化简后得到a的值)5. 练习与巩固各种类型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求未知数的方法。

例如:1.4 + b = 8,那么b等于多少?2.a - 5 = 3,那么a等于多少?3.7 - c = 2,那么c等于多少?6. 结语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求未知数的方法,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好的学习状态,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对求未知数的方法也体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加深他们对数学和求未知数的理解,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

填未知数反思

填未知数反思

第十四课时填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整节课课有故事情节贯穿,而且学生之前对数的组成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效果较
好,但学生比较激动,组织纪律还需加强。

填未知加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我设计啦好几套方案,有观察图的,有动手摆学具的,感觉都不理想,这些方法都只能让学生在出现的数比较小时知道未知数时几,有的是数图中的缺少部分,有的时猜出的结果,这些方法都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顺利进行知识的迁移。

我利用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比如7+()=10我让学生说说应该填几大部分学生知道填3我想是因为数小,可以凑出来,我问学生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说是因为10可以分成7和3所以填3,我给他们充分肯定,我就引导学生观察,那个数十总数,那个是部分数,要求的时什么数,在学生的描述中,我把问号搭在括号里,学生一看就知道是求总数还是求部分数,所以用10-7来计算,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嫩管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题目,这样不仅体现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啦不同的发展,,孩子们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现实生活情境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了课堂气氛。

1、本节课第一个例题是增长率问题,有一定难度,我在讲解时设置问题细化,从多方位多角度帮助学生解析这道题,这样的问题引导,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降低了解题难度。

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去交流、探索、思考,能够体现新课标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思想。

在例1讲完之后,我随即设置了两个练习加以巩固。

2、在课堂上将更多教学时间留给学习小组,这样小组中,个人的`成功会带来团体的成功,进而导致团体内其他成员的成功,因而学生感到成功机会增加,从而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3、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

4、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到见解及思维误区,以便指导今后教学。

总之,通过各种启发、激励,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态度,课堂收效大。

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同时我的分组以位置为准,前后交流,这样层次不大合理,有待于课前做好思考与准备。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2问题: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

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

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一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

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函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代数中的未知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代数中的未知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代数中的未知数课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代数中的未知数导语: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认识代数中的未知数,让他们理解并掌握在数学中使用代数符号表示未知数的方法和应用。

一、引言在日常生活和数学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未知数。

当我们遇到这些未知数时,如何用符号表示它们呢?这就是代数中的未知数。

二、认识未知数1. 什么是未知数未知数是代数中用字母或符号表示的数,通常用来表示我们不知道具体数值的数。

2. 未知数的表示法在代数中,我们通常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常见的表示法有 x、y、z 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1.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实际问题中的未知数可以通过数学建模进行解决。

通过将问题抽象为数学表达式,将未知数用符号表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 代数表达式的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后,我们可以利用代数运算的规律,进行方程式的推导和求解,从而得到未知数的解答。

四、练习与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和应用,让学生加深对未知数的理解和应用。

1. 实例演练将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抽象,让学生自己用代数符号表示未知数,并进行解答。

例如:班级里有 x 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 2 人,班级共有多少名学生?解答:设班级总人数为 y,则女生人数为 y-2,男生人数为 y-2+x。

由于班级总人数等于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之和,所以可以得到方程式:y = (y-2) + (y-2+x)2.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问题,自行使用代数符号表示未知数,并求解出未知数的值。

例如:某超市一批产品售出了 x 个,剩余产品数量是售出数量的3/4,求最初的产品总数量。

解答:设产品最初总数量为 y,则剩余产品数量为 (3/4)x。

由于总数量减去剩余数量等于售出数量,所以可以得到方程式:y - (3/4)x = x五、总结与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未知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并掌握了代数表达式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求解未知数的教案反思

提高学生求解未知数的教案反思

提高学生求解未知数的教案反思在教学生关于求解未知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包括讲授基础知识、练习题目和互动讨论等。

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求解未知数的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这让我们开始思考提高学生求解未知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学生求解未知数的常见困难1. 不理解等式的概念在学生学习求解未知数之前,需要先了解等式的概念。

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等式的概念并不理解,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也不知道等式左右两边的意义。

因此,这就导致他们在求解未知数的问题上遇到困难。

2. 运算符的使用错误许多学生在求解未知数的时候,会出现操作符的使用错误,如添加、删除或者更改操作符等,这就导致了计算结果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操作符,加强对操作符的理解。

3. 缺乏细致认真的思维有些学生会出现零散的错误,这是由于他们缺乏细致认真的思维。

例如,他们会在计算中出现简单的计算错误,或在检查计算结果时忽略一个符号等。

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加强细致认真的思考习惯。

二、提高学生求解未知数的教学方法1. 强调基本概念在教学求解未知数前,教师应该着重强调等式的概念和程序的操作符。

学生需要准确区分变量和常量,以及正确使用等式的左右两边,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求解未知数。

2. 加强练习在教学求解未知数中,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求解未知数的方法和技巧。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解题的过程,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3. 互动讨论互动讨论是提高学生求解未知数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技巧。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求解未知数的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我的教学体验在我教学求解未知数的过程中,我发现加强对基本概念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求解能力。

初中数学未知数的数值教案

初中数学未知数的数值教案

初中数学未知数的数值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未知数的概念,掌握未知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未知数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进行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未知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运用未知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未知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未知数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未知数的概念。

2. 讲解未知数的表示方法,如用字母x、y表示未知数。

二、未知数的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未知数表示未知数。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未知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巩固对未知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

2. 布置实际问题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未知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未知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专为小学二年级生定制的数学教案:如何更好地理解未知数

专为小学二年级生定制的数学教案:如何更好地理解未知数

专为小学二年级生定制的数学教案:如何更好地理解未知数。

一、为什么要学习未知数在数学中,未知数是指在一个方程中未知的量或变量,它在数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学习未知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未知数,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掌握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扩展视野,为学生打开新世界:在学习未知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扩大并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3.增强自信心:学生通过学习未知数,能够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因此,学习未知数是小学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未知数的基本概念在数学中,未知数有着基本概念。

这些基本概念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未知数。

1.未知数的定义:在数学中,未知数是指在一个方程中未知的变量或量。

2.未知数的代表原理:未知数的数量在计算过程中不变,不管想要将方程中的未知数变成什么数,都需要两边同时乘或除相同的数。

3.未知数的代数性质:未知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化未知数的基本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未知数,未知数有什么用,怎样使用未知数来处理问题。

2.按教材章节分组,让学生理解章节的内容:在未知数的学习程中,我们需要按照教材中不同章节进行分组,分别学习内容。

例如,在学习数量的概念时,要通过实际例子来让学生了解数量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未知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例如,用图形和实际问题来解释未知数,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告诉学生未知数的具体表达方式,并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在教学未知数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教学策略:1.通过故事,找寻未知数之间的关系:数学教学需要与生活相结合。

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慢慢理解未知数之间的关系。

2.定期检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定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3~7)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3~7)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提示】 理解暗
含的信息是 关键,即把 “35 人 ” 转 化 成 “35 根 跳 绳”。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进行逆向思考的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完成后通过适时
追问,让学生弄清 8 条、40 条和一共钓的条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逆向思考
的能力。
2.完成教科书 P50“练习十一”第 6 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法的计算方法,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习题讲解,加深理解
1.完成教科书 P49“练习十一”第 5 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清楚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学情预设】这类问题上册已经学过,这里数据变大了,列式计算不难,关 键是部分学生容易看到“吃”就用减法。 师:小猫吃了 8 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 8 呢? 【学情预设】求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应该用吃了的条数加上剩下的条数,所 以要加上 8。
指导。 【设计意图】以填写未知数的形式,复习数的组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
的减法,初步渗透方程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练习课,注重让学生解题意,注重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解决问题方面,重视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同时在 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 作业设计
练习课
汪村中心小学 钱少华 ▶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49~50“练习十一”相关内容。 ▶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 教学难点 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教学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1.5 练一练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1.5 练一练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5 练一练【课题名称】第5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2—43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6~9的认识,掌握数的顺序,理解6~9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掌握6~9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6~9的认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数字卡片。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6~9的认识教师:关于6~9几个数,大家都学会了什么?预设1: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数量是8的事物用“8”表示,数量是9的事物用“9”表示。

预设2:9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是:0、1、2、3、4、5、6、7、 8、9。

教师:仔细数一数图中的物品有几个?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教师:智慧火车开来了,说一说火车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把缺的数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读一读。

2.比大小、第几教师:你会比较数的大小吗?师生小结:我们可以利用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方法: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也可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教师:在数学中“几”表示事物的数量是多少,“第几”表示事物所在的顺序和位置。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填一填。

(第6-7页课件展示)3.6~9的组成教师:你们还记得6~9的组成吗?一起说一说。

预设:可以用口令形式问答进行回顾。

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题。

提示:连点不连数,要求用尺子连线。

2. 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2题。

提示:先找出排列顺序,再接着画,每个横线只画一个,然后数一数、比一比。

3. 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仿照题目中的问题相互提问题并解答。

数学教学 《求加法里的未知数》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 《求加法里的未知数》教学反思

《求加法里的未知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一个课时的内容。

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10以内数的数感,对10以内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填未知加数这一内容,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在计算时的思考方法与以前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这一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能够联系具体的情境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能够说出算式的意义。

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探索求未知数方法的过程。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

本节课我通过猜数字的游戏进行导入。

通过这一环节,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10以内的加法,还可以通过这个“猜”字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已达到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目的,同时“另一张是几”,为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能够明显的意识到和以前的方法不一样,是一个逆向思维,其实也渗透了我们的代数思想,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复的感受情境图,从图中抽象出8 ()=10的算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运用旧知的迁移来学习新知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新授内容结束之后,我立刻安排了练习的环节,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尽量多让孩子说说图意,根据图意列出什么样的算式,列出的算式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及时巩固新知的目的。

全文为WORD文档,水印部分下载后即可清除:【插入】->【水印】->【删除文档中的水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未知数“多样化”-填未知数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填未知数(人教版教材)<BR> 师:盒子里能放10支铅笔,已经放了7支,还要放几支盒子里就满了?<BR> 出示:7+()=10<BR> 师:括号里应该填几,怎样得到的答案呢?在小组里交流你们各自的想法。

<BR> 学生讨论<BR> 师:请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

<BR> 生1:看盒中有三个空格,就可以放3枝圆珠笔,就知道在括号里应该填3。

<BR> 生2:列减法算式“10-7=3,在括号里填上3。

<BR> 生3:通过想10的组成“7和3组成10”,在括号里应填上得数3。

生4:7以后再数三个数是10,所以括号里填3。

<BR> (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一边协助解释,一边板书,并让其他学生评价。

)<BR> 师:请你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同学听。

<BR> 生1:我喜欢第(1)种方法,这样算得快。

<BR> 生2:我喜欢第(2)种方法,算起来方便……<BR>师:小朋友们学得很好,请你用自己喜欢得方法做题。

<BR> ……<BR>【反思】 <BR> 在填这个未知数时,学生思考了多种理解,但最后都能得出相同的答案。

他们的算法虽各不相同,但其多样化的算法正反应了新《课标》中提到的“算法多样化”。

在新《课标》中提倡并鼓励学生多样化计算,这样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并矫正过去算法的“一统化”。

算法的多样化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BR> 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他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

教学7+()=10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中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生2善于从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出发,构造一个算法解决问题,表现出把事物放入系统中去研究的倾向,会利用背景和相关知识。

而其他学生则善于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和内部关系出发构造一个算法解决问题,表现出根据问题的内在关系和特点进行研究的倾向,会分析利用对象自身的特征。

这些不同的算法,展现出学生的不同认知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不同的发展可能性。

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争论。

教师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氛宽松活跃。

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BR> 二、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BR> 不同的算法有时也展示了学生思维的不同发展水平。

毋容置疑,学生的认知发展在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常常反映到不同的算法上来,如前例中7+()=10的计算,接着数(生4)这种算法表明学生的思维处在利用数序运算的水平上,还不能把第二个加数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看待,需要把它分拆成3个一,思维的概括性还很差。

如果学生只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对进一步的学习将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并不是说要允许学生的思维一直停留在这种较低的发展水平上。

相反,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使我们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这类儿童的思维发展。

其他学生展示的不同算法,为这类儿童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虽然是做对了,但自己的算法不如其他同学科学,这样比老师教他做更有利于他的发展。

<BR> 三、可以释放学生的创新思维 <BR> 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

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没有提前透露自己的观点,只是组织学生们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尽量满足每只举着的小手,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敢于争论,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

<BR> 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这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用学生那颗智慧的火花去点燃其他学生,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
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BR> 四、需进一步注意的问题 <BR> 在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释放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但同时,我又担心个别学生会不会因多样化的算法而成了“雾里看花”,从而导致计算正确率的下降。

因此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归纳、比较,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也就是说,让个别学生评选其中一些优秀的算法。

并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多种方式达到熟练,使学生对计算从构建事实逐步过渡到提取事实。

(获浏阳市2005年度教学论文二等奖)<B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