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与法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与法律同行”,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遵守法律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与法律同行”,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_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导入: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开启与法律同行的旅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与法律同行(板书)。

同学们: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法律素质才能成为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配备轻松的音乐,给学生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

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主动提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觉。

)教师引导:说到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几个方面,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新16字方针?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四副漫画(见课件)教师引导: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请同学们结合漫画的内容,想一想;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设计意图:结合课本“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漫画形式,呈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将时政和课本的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媒体展示:小结(设计意图:对学习的内容及时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

)教师引导:但是,法律的保障功能不可能自动实现,它需要人们从态度上要尊敬、推崇,行为上要遵守。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首先要学会依法办事。

多媒体展示:学会依法办事教师引导:什么是依法办事呢?就是在做事之前,要想一想,法律赋予我哪些权利,法律要求我必须履行哪些义务,我可以做什么,我不可以做什么,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然后再行事。

(设计意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依法办事的含义,为后面知识点的学习做铺垫。

)教师引导:那么,怎样依法办事呢?让我们先从小宇的苦恼说起。

环节二:多媒体展示:探究与分享:小宇的苦恼教师引导: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宇的烦恼。

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学生阅读:(略)教师引导:针对小宇的烦恼,我们课前布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任务,请看屏幕。

初中道德与法治_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自觉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2、能力:提高对法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3、知识:通过阅读报刊或网络学习等途径,了解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了解学法、守法的基本要求。

【学习重、难点】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用法我也行,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讲述学法、守法、用法。

三个层次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密不可分的,学法是前提,守法和用法是关键和落脚点。

只有认真学法,才能知法、懂法,知法懂法才能自觉的守法、用法。

【学法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教法:情景教学、讨论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教学【学情分析】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大都已进入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加成熟,思维也更加活跃,但在法律素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有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一定偏差,只看到了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一面,而看不到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

少数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抵制不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因此学习本课能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于法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认识,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关于法律的公益广告》课件展示部分广告内容:当你意识到法律其实就在身边,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法律才有了意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板书课题:知法于心守法于行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一起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老师特意请来了神秘嘉宾,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小明。

接到任务后小明非常重视,特意为大家精心设计了几个环节:环节一:法律知识大求真:(要求:请你辨别真伪,并简要阐明你的理由)案例一:我的好朋友李华因为贪玩,成绩总是不理想,本着不打不成器的想法,爸爸经常殴打李华。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4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4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与法律同行”,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他们对于法律的认识相对较为模糊,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

3.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呈现教学内容和案例。

3.准备教案,明确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案例分析时,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讨论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法律对他们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_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自觉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2、能力:提高对法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3、知识:通过阅读报刊或网络学习等途径,了解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了解学法、守法的基本要求。

【学习重、难点】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用法我也行,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讲述学法、守法、用法。

三个层次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密不可分的,学法是前提,守法和用法是关键和落脚点。

只有认真学法,才能知法、懂法,知法懂法才能自觉的守法、用法。

【学法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教法:情景教学、讨论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教学【学情分析】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大都已进入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加成熟,思维也更加活跃,但在法律素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有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一定偏差,只看到了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一面,而看不到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

少数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抵制不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因此学习本课能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于法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认识,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关于法律的公益广告》课件展示部分广告内容:当你意识到法律其实就在身边,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法律才有了意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板书课题:知法于心守法于行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一起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老师特意请来了神秘嘉宾,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小明。

接到任务后小明非常重视,特意为大家精心设计了几个环节:环节一:法律知识大求真:(要求:请你辨别真伪,并简要阐明你的理由)案例一:我的好朋友李华因为贪玩,成绩总是不理想,本着不打不成器的想法,爸爸经常殴打李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_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一、教学目标1.知道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和要求,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知道自觉树立法律信仰。

2.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2.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3.通过用法律知识的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十九大新闻联播截取的《依法治国》视频。

并向同学们阐述十九大报告55次提及“法治”,释放依法治国最强音。

(55)次提及“法治”,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升级的嘹亮号角;55次提及“法治”,绘制亿万人民向往公平正义的幸福指南。

十九大的一个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国家。

可见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师:作为现代公民,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怎样依法办事、怎样树立法律信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2.【出示并学习学习目标】同上,3.【本节课的主人公介绍】小宇观看了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视频直播以后,特别是针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深入展开了社会调查、资料搜集、随机拍摄等一系列活动,目的是探讨青少年如何走依法治国之路。

本节课我们将以小宇的调查、研究为线索进行探讨,看看我们怎样才能更好为十九大献礼与法律同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

4. 【挖掘教材探究新知】模块一、学会依法办事活动一:情境再现——法律的保障功能出示小宇拍摄的图片,不能守法,民无法不立。

解决问题一,为什么要依法办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我们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法律的认识相对较浅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自觉遵守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培养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院、警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接着讲解法律的作用,如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也可以自己寻找实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自身权益的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可能理解不深。

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自身权益的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

4.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合同签订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盗窃、欺凌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法律的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从而提高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和实例。

2.制作PPT,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景模拟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法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法,阐述理由。

小组成员共同归纳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法律的作用、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依法办事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 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 卫者。
环节三:树立信仰 活动:谈古论今—孝公之问活动:谈古论今—漫画 解析 提示:漫画反映了一些人法律至上意识明显不足, 遇事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是 缺乏法律信仰的现象。 结论:法律信仰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对法律的一种情 感。这种情感包括认同、信服、尊崇、敬畏等因素,它 是对法律意识的升华。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 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环节四:崇尚道德 活动:法治在线 结论:法律规定,12 岁以下公民不享有路权,如 果他们破解密码骑车上路出了问题,家长和共享单车公 司都负有一定责任。 单车公司应加强监督管理。小学生通过非法手段破 解密码骑走,无论是否遗失,都是违法行为。公安部门 应责成家长加强监护,如造成单车遗失破损的,更应追 究监护人的经济责任。对儿童来说,这种投机取巧会影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学法、
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
体的合法权益。知识目标: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
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世界观和
五、板书设计
通过授课、议课,教学相长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教 学中语言除了要求语言简练、严密、精确、理想化和通 用性外,还要力求生动幽默,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 课例研究综 熟悉,使语言本身具有形象美和艺术感染力。另外,教 述 师要有亲和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对话方式会越来越丰 富,课堂才会越来越精彩。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种 “互动、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平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保护作用,以及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一些法律问题,但未必能明确认识到这些问题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保护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境模拟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法律的作用,增强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警察、法庭、律师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问:“案例中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法律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既是法律的受益者,也是法律的执行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法律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法律知识问答道具,用于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案例内容可以是:某学生因为违反校规校纪,被学校给予处分。

让学生思考:这个处分是否合法?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法律?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既是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是约束自己的规则。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法律知识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以及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2.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3.学生如何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法律实际运用;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堂讲解:结合案例和情景,进行课堂讲解,阐述法律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情景剧本;2.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题目;3.准备好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3.操练(10分钟)设置一个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法律实际运用。

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模拟中的体会和收获,进一步巩固法律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让学生举例说明。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并且能够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在生活学习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但是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对每个人的约束力。

2.如何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作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模拟法律实践,提高他们的法律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法律实践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白法律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

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法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知识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法律的问题,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同时,教师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反思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们初步构建起法律常识,明确依法办事的要求,认识到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树立法律信仰。

总的来说,本节课能够按照设计的思路顺利完成。

学生比较活跃,积极参与。

不足的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参与其中。

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有自己的主见,所以要改变他们的想法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的,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努力!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

初中道德与法治_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知法于心守法于行《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3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自觉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2、能力:提高对法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

3、知识:通过阅读报刊或网络学习等途径,了解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了解学法、守法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难点:用法我也行四、教学用具:法律文本、自制教具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六、教学流程:(一)视频导入新课:播放教育部《中小学要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的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教育部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展法律常识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开展法律常识教育的意义,教师加以简单总结,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怎样做到知法于心守法于行呢?这就是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话题,导入新课。

过渡:小黄所在的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召开了一系列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首先让我们进入博学广知以明法——学习法律启航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黄的故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视频。

(二)环节一:博学广知以明法——学习法律启航篇1.播放《打架过头极易犯罪》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小黄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知道学法的重要性。

)过渡:小黄所在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你认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2.出谋划策小黄所在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你认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各自的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找出学习法律知识的方法或途径。

)教师总结得出结论一: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宣传法律知法于心学习完第一篇章寄语学生:学法知法帮助你过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黄的违法之路就是违反纪律、违反规则开始的,所以增强法律意识就让我们从遵规守纪开始做起。

人教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X,学会依法办事能力目标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了解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X的原因,了解作为青年少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推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X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年少应怎样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X。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废弛则国乱民怨。

〞想一想: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总结:法律保证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证功能的完成依靠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标准自己的行为。

怎样依法办事、怎样树立法律X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学会依法办事活动一:遵守法规情景一: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1公里〞的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图为小学生骑行共享单车。

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一行为?提示:这是不平安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结论:因为没有遵守法律,得不到幸福的保证,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相关法律:(X道路交通平安法实施条例)第72条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情景二:近来,针对共享单车的破坏、私占、诈骗等各种不端行为频出。

思考: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结论:受到道德的责备,法律的惩处等。

问题:这两则案例给我们哪些共同的启发?教师总结:共享单车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使用者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反思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反思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
镇海中学陈志海
本节内容多、理论性强,问题都比较抽象、难懂,很多法律用语是学生第一次见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列举材料、案例分析等形式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时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交流,在探究发现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本节课教学内容多,知识点杂、设计的活动多,可能与的课堂有限时间冲突,这就要求老师合理地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避免前松后紧。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素材积累】
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法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至第90页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守法、护法。

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养成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的习惯。

自觉树立监督观念。

培养国家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做合格的公民,怎么样做到与法同行。

确定依据: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公民树立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民主监督意识,需要公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努力和贡献,因此如何做法治社会中合格的公民,怎么样做到与法同行是本课时重点。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

确定依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的限制,容易把权利、义务割裂开来,而在如何行使监督权的问题上,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所以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两个方面,各有针对,同为教学服务。

(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把握课程体系和基础知识。

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典型案例等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教师指导下,课前搜集有关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法等有关资料、信息,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要求】:以周一学校升国旗主题引入,创设学生日常遇到的几种生活情境:上学、就业、结婚登记、驾驶车辆、彩票中奖、继承遗产,让学生说出所涉及的法律。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要与法同行,从而导入新课《与法同行》。

教师在引出课题后好,还要有语言过度,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依法治国,从国家的角度学习国家如何依法治国,那么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想成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这样在导课过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知识架构,又自然而然带着问题转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二、质疑激趣,引入新课环节一:一分钱的“较真”让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为“为一分钱较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思考:1分钱微不足道,有人却为它较真。

对此,你怎么看?学生在思考后,学习小组内先交流,再在班内展示交流。

在这里教师提前要有所准备,因为在学生的回答中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答案,一是为一分钱较真值得,二是为一分钱较真不值得。

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同答案教师要做好引导总结,使学生在对问题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师:对于第一种答案可做如下总结:第一、公平是市场交换的最基本的原则,1分钱虽微不足道,但它体现了一种公平;第二、 1分钱虽微不足道,但从性质上看,它属于我们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有权利依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依法收回自己的合法财产;第三、为了1分钱敢于较真,向有关部门申诉的做法是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体现,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第二种答案可做如下总结:一分钱微不足道,可能我们爱面子而放弃,但我们放弃不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分钱,而是放弃我们的权利,放弃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那么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社会人们都不尊重法律,没有公平、公正,社会会变得怎样?”从而导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二:七嘴八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假如我们的社会人们都不尊重法律,没有公平、公正,社会会变得怎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此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进一步明确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应该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要想成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的第一个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一、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随后,教师要及时设问引导:“同学们,一元钱较真,维护了我们的权利。

而权利与义务是相伴而生的。

它们二者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这就自然过渡到了第二层次的学习。

环节三:法治在线:以案说法【活动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方成、方莹系兄妹。

在方成14岁、方莹11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

父亲经常打骂他们,不给饭吃,不让回家。

兄妹俩不堪父亲的虐待,无奈离家出走,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

现在方成兄妹长大成人,他们靠劳动致富,不仅盖上了新房,而且买来了高档家电和家具,日子过得很富裕。

方成父亲见子女日子过得挺红火,就要求方成兄妹俩每月付给30元赡养费,并说如果不给,就到法院告他们虐待老人。

然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法院会支持方成父亲的要求吗,为什么?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让部分学生发言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反馈引导。

顺势引导学生看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婚姻法》第15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抚助的义务。

”只讲权利而不尽义务或只尽义务而不讲权利都是不正确的,方成的父亲在子女年幼,需要抚养教育,而自己又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没有依法履行抚养义务。

在子女成年后又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

这种要求不符合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也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

因而法院是不会支持他的请求的。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及时引导梳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然后顺势引导学生以我们刚才的分析来分析下面的两个案例,进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四:情景再现:我来说法【活动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日常生活经常出现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强说“我想上学就上,不想上学就不上。

”案例二:小明对同学说:“我们现在就是应该享受父母的爱,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必做。

”阅读后让学生探讨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分析小强和小明的说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内展示交流。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引导,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②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④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并补充:有些权利和义务是直接统一的。

如: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顺势总结出: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的第二个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二、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师在总结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后,要进一步引深出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现实意义。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

我们只有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们才能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的贡献,并且享有社会发展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第二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通过三个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

教师在总结完之后,做好下层次的过渡,“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正确行使那些权利呢?”环节五:观看视频:云南新闻联播,大姚县“舆情在线网”让群众有了监督权【活动要求】让学生看完视频后思考:视频中的群众在行使自己的什么权利?在学生回答出:监督权后,顺势设计两个问题:什么是监督权?监督权包括那些?让学生自己或同学互助在教材中找出。

在学生准确找出后,教师接着问:我国通过那些制度来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实现呢?(课件展示: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有哪些?)环节六:观看视频:云南新闻联播,大姚县“舆情在线网”让群众有了监督权【活动要求】让学生看完视频后思考:在接到群众举报后,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处理吗?对此你怎么看?教师:在学生交流回答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国家的角度总结出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从公民个人角度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

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

【设计意图】精心选取云南新闻联播,大姚县“舆情在线网”让群众有了监督权,并按照讲课的需要把它剪辑成两部分,分别在环节五、环节六呈现。

目的通过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比较直观了解监督权,理解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社会现实意义。

环节七: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活动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某中学附近有一家小造纸厂,每天从工厂流出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臭气,来往行人掩鼻而过。

此事长期无人过问。

该校初三的同学采取下列方式向有关单位反映问题,行使自己的权利。

通过阅读让学生议一议:他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向有关单位反映问题,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学生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参与监督权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因为学生可以通过看教材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一下点拨引导。

在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有了监督权是否就可以想怎么行使就怎么形式呢?进入下一环节。

环节八:分析上述材料和漫画,请回答:看看上面哪些反映问题的途径可行的,哪些是不妥当的,为什么?【活动要求】让学生根据漫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漫画中哪些反映问题的途径可行的,哪些是不妥当的,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讨论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行使监督权应注意的问题: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③不得采用张贴大字报或聚众闹事;④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在总结出行使监督权应注意的问题后,教师可以稍加点拨一下,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在利用QQ、微信、微博等信息手段时应注意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环节七材料的进一步引申运用,教材虽然未涉及,但现实社会中一些公民肆意行使监督权,特别是在互联网上散布一些负面信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通过学生对行使监督权应注意的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应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传播社会正能量。

教师在总结完后及时进行语言过渡,所以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的第三个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三、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

环节九:情景再现:走进生活情景一: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其它路口没有车辆和行人,你该--------- 情景二:去超市买东西,付款时收银员说,你是单位还是个人,不报销要不要发票没用,你应该--------【活动要求】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以上生活情境如何去正确处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司空常见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懂得做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不但要在理论上知道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更应该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去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