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会计概述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概述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0b7fcf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b.png)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一、会计的概念和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核算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准确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如实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提供有用经济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在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时提供共同尺度。
(2)准确完整性、连续系统性。
①准确完整性是指会计需要准确、完整反映各项经济业务。
②连续系统性是指企业的经济活动或业务活动是一个连续而系统的过程,这决定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连续系统的过程。
二、会计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活动及其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分为基本职能和拓展职能。
其中,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基本职能1.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可以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部分,三者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其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使之达到预期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目标的功能。
真实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会计核算是否如实反映经济交易或事项的真实状况;完整性审查,是指检查会计核算的范围和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等不完整的情况;合法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经济交易或事项及其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经纪律及各项方针政策;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及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第一章会计的概述
![第一章会计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186a69fd0d233d4b14e692c.png)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所 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 动进行的控制和指导。会计监督的核心 在于通过干预经济活动,使之符合国家 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并对经 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检 查和控制。
企业开始营业时候的的经济活动:企业需要
购买或者租赁地皮,建造办公楼、车间和仓 库;需要购买机器、货运汽车及办公用品; 需要采购原材料、包装用品;需要雇佣员工, 给他们支付工资、费用等。
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
产、销售三个经营过程,这些过程发生的经 济活动见下图:
工业企业的经营资金运动过程如图
(三)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关 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十分密切,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核算时监督的基础,没 有核算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 监督才有可靠的依据。而监督是核算的延续 和深化,如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不能发 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只有严格的进行监督, 核算所提供的数据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
三、会计对象
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与会计工作相关,但
是相关的内容并都是会计工作的内容。通常, 凡是特定对象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都是会计对象,它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是一种人们的主观活动,是 人们有意识的客观经济过程做出的反 映。因此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是以货币为计量为主基本形 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 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第1讲_第一章 会计概述
![第1讲_第一章 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4b92a02a26925c52cc5bf83.png)
第一节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一、会计职能(一)会计基本职能(P1)核算、监督(二)拓展职能(P2)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基本假设(P2~P3)二、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P3~P5)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P5~P9)二、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P9~P10)(一)历史成本(二)重置成本(三)可变现净值(四)现值(五)公允价值三、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第四节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一、会计科目和账户(P12~P13)(一)会计科目(二)账户二、借贷记账法(P14~P22)(一)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四)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第五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一、会计凭证二、会计账簿(二)会计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要求(P35)2.以下情况可以使用红墨水记账:(1)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2)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3)在三栏式账户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4)根据国家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除上述情况外,不得使用红色墨水登记账簿。
4.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P38)(1)方向相同(2)期间一致(3)金额相等(五)错账更正(P39)1.划线更正法2.红字更正法3.补充登记法三、账务处理程序(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第六节财产清查一、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种类(P43)1.全面清查(1)~(6)2.按照清查的时间分类二、财产清查的方法与处理(P44)(2)银行存款的清查未达账项第七节财务报告(略)。
1第一章会计概述
![1第一章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b6c67001ed9ad51f01df2c4.png)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 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 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
计入发 挥效益 的某一 会计期 间的费 用
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
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计入发 挥效益 的多个 会计期 间的费 用
1、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 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如实 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 素及其它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可靠、内容完整。
真实可靠性 与内容完整
性
信息 要如 实表 达, 不得 造假
真实性
可靠性
完整性
信息 完整 无遗 漏
信息应经得住复核和验证 信息应不偏不倚,不得歪曲
所有权(法律形式)不属于承租方,也不能按 其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原值、折旧)。
出租 方 所有权
融资租赁
10万元,两年付清 分期支付租金(设备款)
使用权 所有权
承租 方
租入设备(租期两年)
租赁期满,不再归还设备, 其所有权属于承租方
出租 方 所有权
但如果租赁期未满,设备款尚未付清,该设备的所 有权(法律形式)属于谁?能否将其确认为承租方的资产 (经济实质),按其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原值、折旧)?
预收款时不确 认为收入,而 确认为负债
实际提供产品时,确认 为提供产品期间(4、5、 6三个月)的收入
图2 权责发生制对不属于当期收入但已 收到款项的收入的确认
权责发生制对费用的确认:
①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 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当 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见图3);
基础会计 第一章 会计概述
![基础会计 第一章 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15e6ce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d.png)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财务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典例研习· 1-1】(单项选择题)甲公司2×14年12月20日与乙公司签订商品销售合同。
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 2×15年2月20日前将合同上的商品运抵乙公司并经验收,在商品运到乙公司前丢失、毁损、价值变动等风险由甲公司承担。
甲公司该项合同中所售商品为A商品,2×14年12 月30日,甲公司根据合同向乙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于当日确认了商品销售收入。
A商品于2×15年2月10日发出,并于2月15日运到乙公司验收合格。
对于甲公司 2×14年A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判断,除考虑与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的符合性以外,还应考虑可能违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三、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采用权责发生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
【典例研习· 1-2】(2022年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关于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B.财务报告主要是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C.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有助于外部投资者作出经济决策,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D.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基础会计讲义第一章概述(精品)
![基础会计讲义第一章概述(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6e7b8b9700abb68a882fb2e.png)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会计讲义第一章概述(精品)第一章第一章概述概述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一、会计一、会计的概念的概念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项管理活动。
会计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会计的特点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监督职能也称会计控制职能,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工作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
核算和监督两者存在密切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为监督提供依据,监督是核算的延续和深化,如果只进行核算而不进行监督,就不能发挥会计的作用,只有严格地进行监督,核算所提供1 / 8的数据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会计的特点三、会计的特点(一)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会计核算和监督各企业、机关和事业等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需要运用实物量度(千克、米、件、台等)、劳动量度(劳动日、工时等)和货币量度(元、角、分等)三项计量尺度,但应以货币量度为主。
只有借助于统一的货币量度,才能取得经营管理上所必需的连续、系统而综合的会计资料。
(二)会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三)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方法四、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四、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一)企业的经济活动资金进入企业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资金退出企业(二)企业的经济业务经济业务是指通过会计来核算和监督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事项。
01第一章总论(会计概述)
![01第一章总论(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b2a576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b.png)
01第⼀章总论(会计概述)第⼀章总论第⼀节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和起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种经济管理⼯作。
⼆、会计的作⽤会计通过⼀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以及其他各个⽅⾯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流量的重要信息,是有关个⽅⾯以进⾏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
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针和既定的经营⽬标持续经营下去。
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3、会计分期:根据持续经营前提,企业的⽣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所谓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划分称若⼲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费⽤、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份”并采取公历⽇期。
4、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统⼀的计量单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以⼈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般原则(共计13个原则-重要-单选)⼀、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般原则(6个)1、客观性原则:⼜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验成果。
2、可⽐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法进⾏,会计指标应该⼝径⼀致,互相可⽐。
3、⼀贯性原则:⼜称⼀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法前后各期应当⼀致,不得随意变更。
4、相关性原则:⼜称有⽤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满⾜投资者等有关各⽅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5、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
6、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
⼆、确认和计量的⼀般原则(4个)7、权责发⽣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和已经发⽣或应当负担的费⽤,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前的收⼊和费⽤;凡是不属于当前的收⼊和费⽤,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前的收⼊和费⽤。
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d29a1164a7302768e9939fc.png)
第五节 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三、会计法规
会计法规是指调整社会经济生活关系中有关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按照制定或批准的机关不同,会计法规可分为会计行政法规和地方性会 计法规。 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2000年6月21日 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等。
四、会计规章
会计规章,是指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就会计工 作中某些方面内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 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 —— 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 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职务
1. 会计专业职务 2.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三)会计人员工作权限 (四)可供选择的会计岗位
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 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五节 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一、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第五节 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将会 按既定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基础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 断的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假设就是对会计主体时间范围具体划分的假定,是持续经 营假设的补充。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其起讫日期均按公历制日期确定。会计 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是最主要的会计期间。中期是指短于 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第一章 会计概述
![第一章 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f2e5aa96529647d2728524c.png)
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方法的组成
会计方法是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 的手段,是随着会计的职能、作用、任务的发展而发 展的。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会计方法经历 了一个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从不系统到比较系统的 发展过程。今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计算技术的 进步,会计的方法必将继续发展和改进。
本章讨论题
1.什么是会计?它有哪些特点? 2.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有那些? 3.什么是会计对象? 4.什么是会计的方法?试说明 会计方法体系的构成内容。 5.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 试说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2.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动
3.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
预算资金 的取得
循环
预算资金 的使用
会计的对象
以上都是通过价值形式表现的有关社会再生 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 济活动。这些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就是会计 要核算监督的经济内容,即会计对象。
第四节 会计方法
(二)会计从业资格
•现行制度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公司、事业单 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 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 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的年检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一章 会计概述
葛军、王蓉
第一节 会计的意义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产生同社会 生产密切相关。 会计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 (2)近代会计 (3)现代会计
基础会计第一章
![基础会计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2e976e3856a561252d36fdc.png)
1-2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 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1)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 币。(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 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 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3)在境 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 ,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1、权责发生制(以发生日期为准)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 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 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 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2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关系:四项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 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 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 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 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 代会计。 【判断题】会计主体假设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 续经营假设与会计分期假设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 ,而货币计量假设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
1-1会计概述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 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 利或亏损。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 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1-2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 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 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 币计量。
初级会计 第1讲_会计概述
![初级会计 第1讲_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60208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e.png)
基本理论知识第一章会计概述【知识点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1.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
2.会计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4.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例题·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答案】×【解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货币是主要计量单位,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而且人民币不是唯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知识点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
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即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
我们以工业为例说明资金运用的过程:1.资金的投入2.资金的循环与周转(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3.资金的退出:是指资金离开本单位,退出本单位的循环与周转。
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依法纳税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结论:上述资金运动的三阶段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更不会有资金的退出。
没有资金的退出就没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
第一章 会计概述
![第一章 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58a3d6690c69ec3d5bb759e.png)
第一章会计概述1、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
2、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3、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5、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7、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8、负债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9、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10、损益类科目:反映费用的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反映收入的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11、试算平衡: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期初/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期初/期末余额)合计。
12、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如领料单、产品入库单、借款单等;外来原始凭证:如职工出差报销的飞机票、火车票等。
13、专用凭证,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折旧计算表等。
14、一次凭证(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且仅一次有效):如收据、收料单、发货票、银行结算凭证等。
15、累计凭证(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如限额领料单。
16、汇总凭证:如发料凭证汇总表。
17、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18、原始凭证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加盖单位印章。
19、每年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在年度终了时可暂由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管理。
20、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21、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
22、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汇总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记账后发现科目无错误,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23、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科目无错,但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24、库存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银行存款:与开户行核对账目。
第一章 会计概述
![第一章 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0b6b402763231126edb1187.png)
第一张诸论(一)会计常识1、会计机构(1)通常叫做财务部/科/处/组,现代企业中由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分离,也可直接叫做会计科/处/股/组(2)其设置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和会计工作的繁简程度,视需求而定。
至少有一名会计人员(管“帐”)和一名出纳人员(管“钱”)2、会计人员(1)权限: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经济、经营管理会议;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物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2)资格: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试科目分为:A技能考试即“初级会计电算化”,各区财务局和会计锦绣学院报考。
B专业知识考试即“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市级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证明两年有效。
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者毕业两年内免试A+B的后者。
(3)专业资格:a初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b中级会计师: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c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开卷笔答))与评审结合的评价制度前两者全国统一,最后者由各省规定执行。
(4)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3、会计信息(1)使用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经济单位的内部管理着、职工,社会公众etc(2)具体表达形式:会计报表:A对外:财务会计报告(可对内)=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etc。
B对内:内部会计报告=各类成本报表+责任中心责任报告+其他管理报表etc4、会计工作:整理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5、会计制度:《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et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6、会计学科: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会计与审计、审计实务、统计实务(二)企业常识1、企业的概念:集合了一定的生产资料金和劳动力,从事产品的生产、流通或者服务的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为会计核算确定了会计期间 D.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答案: A
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
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 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
的合理设定。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的 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 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 定是法人。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例3
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 )。
【提示】权责发生制【判】
(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 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
(2)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 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 入和费用。
例6
甲公司租用办公楼1月份发生租金费用10万元,
但是由于资金紧张,仅支付了3万元,其余7万
项目
定义 适用范围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 是指收入、费用 的确认应当以 收 入和费用的实际 发生作为确认的 标准。
企业应当以 权责发 生制为基 础进行确认、计 量和报告。
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 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 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 实行权责发生制。
第一章 会计概述
2019年初级会计实务培训
第一节 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
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 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 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 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
例题1
下列各项中,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
元约定2月份支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甲公司1月份分别确认费用( )。
A.3万,10万
B.7万,10万
C.10万,7万
D.10万,3万
答案:D
解析: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 标准,甲公司租用办公楼的租金费用10万元都为1月份发生的费用;收付实现制,是 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3万元为一月份实际支付的费用,因此 选择D选项。
例7
下列各项中,是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的不同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
折旧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
( )。
A.货币计量
B.会计年度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答案:D
解析:选项A,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 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选项B,不属于会计基本假设;选项C,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 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 削减业务。
例2
会计目标要求会计信息应能充分反映( )
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作 出经济决策。
A.上级部门
B.企业管理层
C.企业财务人员
D.企业各部门
答案:B
解析:反映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 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
A.核算和分析
B.计算和监督
C.核算和监督 D.记录和考核
答案:C
解析: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职能。
三、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 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的 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 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 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比如甲企业购入一台汽车,应按照10年计提折旧,在此前提下, 才能够按照10年计提折旧;若是甲企业不能持续经营,那么该 汽车就不能按照10年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 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 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例4
会计分期是建立在(
例5
衡量不同单位经营业绩,最直接、最有效的 方法是选取( )进行计量。
A.货币
B.实物
C.时间
D.劳动
答案:A 解析: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货币计量 便于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 生产经营情况。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 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A . 会计主体 B . 持续经营 C . 会计核算 D . 货币计量
答案:B
)基础之上的。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 经营活动。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 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 段等特点。选择货币这一共同尺度进行计量,能够全面、 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