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化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70301专业名称:化学(Chemistry)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扎根兵团,立足新疆,面向全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高尚师德,热爱中学化学教育事业,系统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中学教育教学理论,具备良好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一定实践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之成为在中学、社会教育机构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化学及相关基础教育领域教学、管理及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毕业五年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高尚师德与教育情怀自觉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需求,身心健康,认同教师职业,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

目标2:学科素养系统掌握化学和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熟练掌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教学方法和策略。

目标3:教学和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及语言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基于课程标准指导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目标4:综合育人能力具有全程育人意识,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针对性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教学工作中能够贯彻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具备综合育人的能力。

目标5:反思和合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善于反思、合作、实践,能够主动投身基础教育改革并独立地进行教学研究,实现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通过校内外教研活动开展专业交流。

及时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毕业要求1.遵守师德规范。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应用化学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应用化学专业啊,就是要把大家培养成化学界的“全能小能手”。

目标呢,就是让同学们既懂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把这些知识像变魔术一样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不管是在化工企业里搞研发,还是在检测机构做分析,咱都能行。

毕业后,那就是能在化学相关领域里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而且还得有点创新思维,能给这个行业带来点新东西。

二、课程设置。

1. 通识课程。

这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一样,是大家全面发展的基础。

包括语文、英语这些语言类课程,为啥要有呢?因为你得能看懂国外的先进化学研究成果呀,还得能把自己的成果给别人分享清楚不是?还有思想道德修养啥的,咱们学化学的也得有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乱搞化学实验危害社会嘛。

数学也在这儿呢,化学里很多计算可离不开它,就像你想算出化学物质的配比,没数学咋行呢?2. 基础化学课程。

这是咱专业的核心根基。

像无机化学,那就是告诉我们各种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脾气秉性,谁和谁能搭伙,谁和谁见面就掐架。

有机化学呢,那些复杂的碳链结构就像化学世界里的迷宫,我们得一点点摸清它们的门道,知道怎么合成出有用的有机化合物。

分析化学就像化学界的侦探,通过各种手段来检测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物理化学就有点高大上了,把物理和化学结合起来,从分子层面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就像给化学反应装上了透视镜。

3. 专业核心课程。

这里面就更有针对性啦。

应用化学导论,就像给大家打开了应用化学这个大宝藏的大门,让大家先瞅瞅里面都有啥好东西。

化工原理这门课呢,让我们明白那些化工生产设备是怎么运作的,就像搞清楚汽车发动机的原理一样,这样才能让化学物质在各种设备里顺利转化成我们想要的产品。

还有仪器分析,现在的化学检测可离不开那些高科技仪器,这门课就是教我们怎么摆弄那些精密仪器,让它们乖乖听话,告诉我们物质的秘密。

4. 专业选修课程。

这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小吃一条街”,各种各样的课程任你选。

比如说高分子化学,现在到处都是高分子材料,从塑料到橡胶,学了这个你就知道它们是咋做出来的。

化学类培养方案

化学类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2.能够运用合成化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物质的设计、合成、加工、结构分析与性能表征;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的政策及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5.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7.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8.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三、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至8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表五、主干学科化学。

六、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工程基础、化学信息学、应用物理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化学合成与制备实验。

七、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1.军训:第一学期2周。

学生进校后在军队教官指导下进行2周的军事训练。

2.认识实习:第二学期0.5周。

通过到工厂参观见习,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设备、化工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有初步认识。

3.电工电子实习:第四学期1周。

初步了解电工和电子工具的使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4.综合实验:第五学期1周,第六学期2周。

第五学期:通过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学期:通过化合物的合成、组成分析、性质表征及大型仪器使用等环节的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达到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培养。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现代化学的知识体系、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与技能,掌握现代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的有关基础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外语和各种媒体技术获取科学研究信息,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在本专业领域继续深造,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化学化工、制药、生物技术、材料、环保等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化学与化工、生物技术的渗透与交融,体现化学在认识世界和作为现代物质基础中心学科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系统、创新、应用的思想,强化基础和综合素质,注重创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全面培养。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1.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最长6年)。

2.对完成并符号本科培养要求的化学专业学生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结构化学,基础化学实验。

六、学分要求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一)通知教育平台(86.5学分)1.全校通识教育课程46.5学分●“两课”:必修6门11.5学分思想道德修养 1.5学分毛泽东思想概论2学分法律基础2学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5学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5学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1.5学分形势与政策 3.5学分●军事理论与体育课:必修2门共6学分军事理论2学分共40课时,其中24课时与军事训练同步进行。

体育4学分第1学期体育(I)为必修;体育(2)~体育(4)为特长班限选。

●外语课:必修1门(16学分)按照外语教学改革方案,实行分级教学,四学期共16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限选3门,6学分;任选4门,7学分,共13学分。

化学(一本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一本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一本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制定人: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化学(一本师范),1132。

审核人: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基础扎实、知识面 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 “会教学、能探究、善管理”的现代新型中学化学(科学)教育工作 者,以及能在化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三、培养标准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 35 条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 1.1 公共基础知识 1.1.1 具备较丰富的哲学、历史、环境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1.1.2 具有体育、美术等的基本艺术素养,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身体和心理健康。

1.1.3 具有军事、卫生以及公共安全的基本知识。

了解知识产权与相关的法律与法规。

1.1.4 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

1.1.5 具有计算机和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2 学科基础知识 1.2.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物理(含力学、光学、电子与电路等)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 基本技能与方法。

1.2.2 掌握一定的工程科学如化工、材料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1.2.3 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其它相关化学分 支的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1.2.4 掌握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工艺实验的基本方法和 技能; 1.2.5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1.3 专业知识 1.3.1 教师教育层次。

1.3.1.1 掌握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学化学教学法、初中科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中学化学 实验研究、化学学习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1.3.1.2 掌握生物、环境以及地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学科以及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实践与研究的能力,乐教、懂教和善教的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化学教师。

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所需的通识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3.学习和掌握化学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熟悉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应用前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4.学习教育创新理论,掌握“以生为本”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能力;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励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二、主要课程普通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化学信息学及上述课程的实验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等课程。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项目周数学分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事训练 3 3 3 0 0 0 0 0 0 0 学年论文0 0 0 0 0 0 0 0 0 0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8 8 0 0 0 0 0 0 8 0 见习 4 4 0 1 1 1 1 0 0 0 毕业论文(设计)16 16 0 0 0 0 0 0 8 8 复习考试12 0 2 1.5 2 1.5 2 1.5 1 0.5 入学及毕业教育 2 0 0.5 0 0 0 0 0 0 1.5 学年总结 1.5 0 0 0.5 0 0.5 0 0.5 0 0 机动 4.5 0 0.5 0 1 0 1 1 1 0 课程教学113 157 15 17 17 17 17 17 3 10 小计164 188 21 20 21 20 21 20 21 20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类别学期课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计百分比%学时通识教育必修课213 201 136 153 0 0 0 0 703 24 专业类必修课188 356 442 225 272 118 0 0 1601 54.6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0 136 359 655 102 187 1439学生应修0 0 0 34 85 238 0 68 425 14.5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51 51 51 0 51 204 7 小计401 557 578 463 408 407 0 119 2933 10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13 11 8 11 0 0 0 0 43 27.4 专业类必修课10.5 17.5 21.5 11 13 4 0 0 77.5 49.4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0 8 20 37 6 11 82学生应修0 0 0 2 5 13.5 0 4 24.5 15.6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3 3 3 0 3 12 7.6小计23.5 28.5 29.5 27 21 20.5 0 7 157 100 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通识教育课必修课31001001 计算机基础 1 3 51 0 34 4 1 理31004001 高等语文 1 3 51 0 0 4 1 文33001100 大学体育1 1 1 30 0 0 2 1 体3400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48 0 0 3 1 文3500001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 1 2 42 0 0 3 1 文3500001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 1 2 15 0 15 1 1 文31001003 高级程序语言设计 2 3 51 0 24 3 1 理33002100 大学体育2 2 1 34 0 0 2 33001100 1 体340000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24 0 10 3 1 文3500002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2 2 2 51 0 0 3 35000011 1 文3500002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 2 2 17 0 17 1 35000012 1 文33003100 大学体育3 3 1 34 0 0 2 33002100 1 体340000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34 0 17 2 1 文3500003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 3 2 51 0 0 3 35000021 1 文3500003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3 3 2 17 0 17 1 35000022 1 文33004100 大学体育4 4 1 34 0 0 2 33003100 1 体340000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 6 51 0 51 3 1 文3500004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4 4 2 51 0 0 3 35000031 1 文3500004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4 4 2 17 0 17 1 35000032 1 文选修课学生至少修取12个学分,其中:线性代数B(第二学期开设)2学分、概率统计B(第三学期开设)2个学分、文科类的课程4个学分、艺体类课程2个学分、其余2个学分由学生自主决定选择。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01)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01)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01 )化学类(大类代码:07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应用和研究型人才。

二、培养特色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质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具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团队合作意识,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卓越人才或拔尖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化学五、学制、学位、毕业最低学分四年,理学学士,165学分六、核心课程无机化学(Ⅰ、Ⅱ)、分析化学(Ⅰ、Ⅱ)、有机化学(Ⅰ、Ⅱ)、物理化学(Ⅰ、Ⅱ)、仪器分析、结构化学、波谱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基础、有机合成、基础化学实验(Ⅰ、Ⅱ)、综合化学实验、化学工程基础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创新实验、毕业论文、军事训练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Ⅰ)、基础化学实验(Ⅱ)、综合化学实验、探究性化学实验、化学工程基础实验、有机合成实验等。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Chemistry学科门类:专业代码:一、专业培养目标化学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现并解决化学化工生产及课题研究中的科学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研发管理及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一)化学专业培养要求如下:知识要求:1.1通识教育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信息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1.2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为进行化学科学研究提供计算和推演的知识和理论基础;1.3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的化学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利用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释化工生产项目或化学科学课题研究中的发生的现象和表现的规律,并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制定和优化生产工艺或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方法;1.4实践与创业知识:包括化学实验知识、化学工程实验知识、工程训练知识、企业实习实践知识、科研实践知识、创新创业实践及社会实践知识等。

技能要求:2.1业务能力(1)具备运用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并具有对化学物质或材料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般原理、方法和仪器及相关仪器使用程序,具备检测、分析和表征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4)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5)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6)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2实践与应用能力(1)了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软件程序的运行原理,能够顺利检索、安装、更新和使用相关软件,能够顺利检索和阅读相关课题的科技文献资料,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研究背景、现状和前沿,能够利用英语进行学习、表达、书写和交流能力;(2)初步掌握化工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工艺流程,为化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应用提供专业基础和实践认识,具备科研成果转化和实际课题研发的能力。

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化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教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中进行创造性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理论知识学生应掌握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原则,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

2.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理解并操作相关的化学实验技术,进行各类化学实验或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分析。

3.创新意识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开展独立研究和创新的潜力。

4.文化素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理解化学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具备良好的跨学科交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无机化学基础: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离子晶体结构、配位化学等内容。

(2)有机化学基础: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化学反应等内容。

(3)物理化学基础: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热力学、量子力学、动力学等内容。

(4)分析化学基础: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等内容。

(5)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需要进行一定数量的基础化学实验和项目实践,并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可以选择以下选修课程:(1)有机合成化学: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合成反应的机理和合成方案的设计。

(2)催化化学:介绍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内容。

(3)环境化学:介绍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和治理等内容。

(4)生物化学: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化学原理
20440352
无机化学实验A(1)
20440582
无机化学
20440362
无机化学实验A(2)
20440492
分析化学
20440462
分析化学实验
20440104
有机化学A(1)
20440142
有机化学实验A(1)
20440113
有机化学A(2)
20440242
有机化学实验A(2)
20440524
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 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 取得 6 学分。
2.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和一般文化 素质教育课,除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新生研讨课外,其它所有课程划分为八个课组:①哲学与伦理、 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人生与 发展、⑧数学与自然科学。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 13 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 1-2 学分;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 5 门或 8 学分,建议其中 1 门为新生研 讨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语(2) 体育(2) 微积分B(2) 大学物理B(1) 有机化学A(1) 无机化学实验A(2) 无机化学 合计:
学分 3 2 1 4 4 4 2 2
周学时 2 2 2 4 4 4 4 2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微积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方案编号:20091901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中、初等学校教师,以及从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日后成为中、初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基本规格及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

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研究信息的方法。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化学教育理论,了解化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有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师范类)
七、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单位:周)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一)通识教育平台
注:*“形势与政策”课程参照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4](3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 学科基础课平台
十、有关说明
1、对毕业学生的外语应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学科教学技能、普通话技能和规范字书写技能进行专门考核,考核合格者,可取得相应的证书。

学生修读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且取得外语应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学科教学技能、普通话技能和规范字技能证书,可申请教师资格证书。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及《规范字书写》课程凡考核通过者可以免修,未通过者应参加该门课程的修读。

2、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课程应选修本专业(学科)之外的课程。

每位学生至少选修2类、非本专业6学分的课程。

理工科学生须选修至少2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

3、专业方向课程由限选课和任选课组成。

限选课中模块(一)、模块(二)学生至少选择一个模块,该模块一经选定即作为必修专业课程。

专业任选课每生至少应修读6学分;选定模块之外的模块课程可作为专业任选课程选修。

4、教师专业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包括教育学科课程和教师技能课程两个层次。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在教师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中至少修读6学分,可在同一模块选修,也可在不同模块选修。

教师专业教育选修课程由教务处组织安排。

5、教育见习活动安排在第4、5学期进行,时间为3周(计2学分)。

6、社会实践活动2周,利用假期进行,不占学期教学活动时间。

7、教育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下半段,实习时间为10周(包括校内试讲2周,实习总结1周)。

第6学期开设的课程应在第9周前结束考核工作。

8、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第7学期第3周前完成,开题在第7学期完成,实验、撰写、答辩等环节集中在第8学期完成。

9、学生参加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与本专业相关的,可免修《化学设计研究实验》课程。

10、《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课程的学分,可按规定累积学分。

对于学生在第二课堂取得的创新成果,根据学院的规定赋予相应的奖励学分。

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3学分方可毕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