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共课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4课今天刮什么风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观测风;2.会用风向标测量风,会观测风力的大小;3.感受到研究天气、关心天气的乐趣,进而主动地去研究身边自然事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图:打乱的《风力等级歌》图片,让学生看图抢答,说出与图片对应的《风力等级歌》。
(师生共同补充评价)2、谈话: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那我们记住了《风力等级歌》有什么用呢?3、学生回答4、谈话:我们最好到教室外亲自去感受一下,不能光纸上谈兵呀?!我们得到外面去观测风,看看今天刮什么风?今天风级是几级?继续当好一个小小气象员!(板书)二、学生提出观测的问题1、谈话:你们外出观测风力风向,觉得自己还有那些问题要解决的?你们又有哪些观测计划和观测方法?哪些还需要老师帮助的?小组讨论一下。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学生汇报问题。
三、师生讨论问题及解决方法1:方位的认识。
在教室里学会辨别方位(八方位);介绍学校操场的方位走向。
2:风向的认识。
教师帮助讲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实例讲述。
3:风向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
四、室外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做好测量的工具准备:风向标、风力计的检查、纸带系在竹竿上;方位凳8张。
2、讨论外出测量的注意点:(1)在操场较空旷的地方测量;(2)不能挡住其他组测量;(3)观测要细致,要多测几次,才能记录;(4)动作要快,注意安全和保护校园环境。
五、学生外出测量,教师分组巡视指导1、选择地点测量。
2、及时记录。
3、教师也用自制的风力计、风向标测量,以便对照学生的测量值。
第5课气候与季节教学目的:1、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
2、能够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
3、能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够比较出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以引起学生对气候与季节的兴趣。
二、探索和调查1.小组讨论汇报: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样的?认识秋季的气候特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四、教学反思:1.2了解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研究植物和环境的关系。分别选择了沙漠里、水生和石头上植物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植物的形态各异和它生长环境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植物的形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通过学习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为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生命》中对植物适应季节变化。
本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环境特点。
2.借助资料,分析观察,了解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的密切关漠中植物的形态特征。
4.初步了解沙漠植物的特征是为适应沙漠环境而服务的。
5.知道卷柏的生理特征——耐寒能力超强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科学探究设计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教学具
准备
PPT、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1、不同环境里的植物1
2、沙漠中的植物2
3、水里的植物1
4、石头上的植物1
5、单元复习1
总课时6
2.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植物的形态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植物的形态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措施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中生长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中生长的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掌握水生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3. 学会观察和描述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内容1. 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水生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3. 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掌握水生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四、教学准备1. 教科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2. PowerPoint或其他教具展示工具。
3. 水生植物标本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5分钟)- 通过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水中生长的植物的思考,激发兴趣。
2. 呈现 (15分钟)- 使用PPT展示水中生长的植物的图片,介绍其特点和适应环境。
3. 实践探究 (20分钟)- 分发小组实验任务,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 学生利用提供的水生植物标本或图片,用实验记录表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归纳 (10分钟)- 学生交流实验观察结果,老师引导总结归纳水中生长的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5. 小结 (5分钟)- 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导入 (5分钟)- 复上节课的内容,出示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2. 呈现 (15分钟)- 使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和分类。
3. 实践探究 (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水生植物的分类实践活动,根据自己观察的植物特征进行分类。
4. 总结归纳 (10分钟)- 学生交流分类实践活动结果,老师引导总结归纳不同种类水生植物的特点。
5. 拓展延伸 (10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水中生长的植物,如睡莲、荷花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6. 小结 (5分钟)- 老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化知识记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分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和描述水中生长的植物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全单元】》精品优质ppt课件
研究水生植物生存本领
画一画:叶柄和茎被横向切开后
57
58
谈收获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59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60
谢谢观赏!
61
再见!
62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植物与环境
54
研究水生植物生存本领
实验方法
压入水中后 用手挤 松手
掰开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它体
浮起来 松软
里面有 大量孔洞
内有大量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
55
研究水生植物生存本领
观察金鱼藻的特点
实验方法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搅动பைடு நூலகம்槽里的水
往水槽里加水后
茎随水流扭动
整体漂浮
它能漂浮,茎柔软,适合在水里生活
注意:先少放一些水,留出余量。
不落叶,靠表面蜡质 减少水分蒸发
落叶
与它相似的植物
香樟树、桂花 ……
桑树、梧桐 ……
25
课后作业:
1.冬青树、香樟树、桂花树中选择一种 进行观察和研究,有发现及时记录, 并将观察、发现、记录拍照上传到班 级QQ群“研究常绿植物是否掉叶” 相册夹中。
2.留心生活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下次 上课分享给同学。
土层薄,气温低,积雪多。
21
把植物和它适宜生长的环境连一连
22
观察、比较冬青树叶和杨树叶
冬青树叶
杨树叶
23
比较冬青树叶和杨树的叶子
比较项目
叶的形状 叶的表面 叶的厚度
怎样适应寒冷环境 与它相似的植物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沙漠中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沙漠中的植物》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沙漠中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聚焦沙漠环境,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分三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观察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
教材出示了一组较为典型的沙漠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强化对沙漠植物的认识;下面列出的芦荟和石莲花是两种不典型的沙漠植物,是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第二部分,以沙漠植物中学生较容易见到的仙人掌和芦荟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这一部分以动手探究为主,分三个活动递进式展开。
活动一,找仙人掌的茎和叶,引导学生发现它的形态特征:茎绿色、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
活动二,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结构特征:内部含有大量水分。
活动三,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仙人掌(或芦荟)储水的秘密。
第三部分,以骆驼刺和梭梭为例,介绍这类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与第二部分的内容一起,为学生总结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上一课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课聚焦沙漠这一环境,但学生对沙漠植物知之甚少,因此,先介绍一些沙漠植物,为后续的研究做铺垫,然后借助比较常见、形态特征比较明显的仙人掌和芦荟,通过观察、挤水、和模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更易理解沙漠植物与其环境的联系。
三、研究目标科学常识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一些戈壁中的植物。
2.认识仙人掌的形态结构。
3.知道仙人掌和芦荟能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仙人掌,找出它的茎和叶,并画下来。
2.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1减少水份蒸发和储水来顺应戈壁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骆驼刺和梭梭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2小小科学家课
小小科学家课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教案2,它是一节重要的科学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让他们了解自己周围事物的组成和运作原理,开拓视野,增加知识面。
本节课中,老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科学家这个职业,告诉他们科学家是通过实验与观察来研究发现事物本质的人。
接着老师又带着孩子们来到实验室,交给他们一些实验器材,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
首先是让孩子们用砖块搭建一个小房子,然后观察看这个小房子是否能够整齐地搭建起来,这一步是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和手工操纵能力的重要过程。
接着,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制作火柴枪并测试其威力,让孩子们自己体验“实验假设”的过程,即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孩子们在成组的情况下,动手操作自由探究,创造自己的科学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老师也适时地为他们提供了解释和引导,让他们逐渐掌握了科学思维的方法,并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对自己的实验成果感到非常满意。
通过这节课,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是科学家,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自由探究和创造,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将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它会伴随着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出现,例如烹饪、保健等。
通过这节课的启发,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探究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和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现象,并为将来更深入的知识积累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小科学家课是一节充满乐趣,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体系,更重要地是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科学和创新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课程设计的初衷和目的。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在科学知识方面,对应课标8.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对于本学段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在科学探究方面,涉及到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等探究环节。
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了兴趣驱动、实事求是等态度方面的培养。
本节课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植物,植物的生长地点固定,短时间内变化较小,便于学生观察、研究。
在本单元中,本课处于总领位置,为本单元后续几课的具体研究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各种各样的环境。
植物长什么样?它们为什么会长在这里?如果长在别的地方,会怎么样?这些都是学生渴望得到回应或解答的问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或多或少观察过植物,也了解一些常见环境中生存的典型植物,这些都是本节课的教学基础。
植物本身的形态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学生与教师一起经过观察、比较、推理、分析,之后做出解释的。
三、学习目标1、观察几种植物的形态特征,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探索活动,观察比较大叶黄杨和杨树树叶的形态特点,联系其生长的具体环境,分析植物如何适应寒冷环境。
3、通过分析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感受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爱科学的情感。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难点:探索植物如何适应寒冷环境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不同的树叶、课件、记录单学生材料:杨树和冬青叶子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白荷花和仙人掌的图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植物的形态何种各样。
平静的池塘中盛开着白荷花。
荒芜的沙漠中挺立着仙人掌。
……它们是有什么本领吗?竟能在这样的地方安家!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_《不同环境里的植物》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课不同环境里的植物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节《不同环境里的植物》。
本单元采取“总—分”的形式介绍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先整体介绍植物具有多样性且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再详细介绍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植物。
本节课教材通过三部分来实施。
第一部分通过观察图片,分析不同植物的形态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第一部分图片植物的生长环境,讨论、猜想植物形态特征和植物生活环境的关系;第三部分,认识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分析比较它们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树立植物形态适应生活环境这一科学概念。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探究积极性高。
学生通过以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已经初步树立了植物的多样性这一概念。
但对于植物的形态及其生活环境的关系并未多加思考。
本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讨论,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图片,再对应出现这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猜测出植物形态与环境是有关系的。
最后,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观察它们冬天的样子,来判断叶子的形态和生活的环境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在观察和交流中,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
三、学习重点:1.在观察和交流中,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
四、学习难点:1.在观察和交流中,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每组实验材料包(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实验记录单1、2。
六、学习过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教案
课题:果实与种子第1课时
组内讨论形成教案:
个人修改
教学
目标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1)谈话:植物的根和茎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它们对植物来说有些什么作用吗?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
(3)指导学生看书19的图示,或根据实际情况观察盆栽植物的根。
(4)汇报得出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同时又有吸收水分和营养的作用。
(5)教师出示用红水浸泡过的富贵竹、芹菜茎等,演示横切和纵切,观察茎内部的变化。
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的,说明植物具有()性。
四、拓展提升
1.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五、总结全课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了什么?
教后思考:
本节课先复习了本单位所学习的内容,再出示一株完整的绿色植物,让学生指出相应的部位,并了解哪些是繁殖器官,哪些是营养器官,再提问学生我们的食物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学生通过辨别食物的外观判断出了属于植物的那一器官,但在土豆和红薯又不一样的看法,又进行了讨论,区别了这两种食物。最后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以及动物还有生活环境的贡献,引导学生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检测导结
1.果实具有什么特征,种子的构造包括那几个部分?
2.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3.种子的传播有哪几种方式?
四、拓展提升
怎样培育一株植物,直至它们产生自己的种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
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
本课首先介绍种子的多样性;然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时间关系,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观察一周后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引起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兴趣。
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很多人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必备条件。
由此可见,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会有前概念的模糊,学生的判断容易出错,需要继续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
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引言:科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科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是三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的第二个单元,内容涵盖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从而增强他们对植物世界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掌握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和花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营养器官繁殖和无性繁殖。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探索精神。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注;-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植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细致性。
二、教学内容:1. 生长和发育:-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观察实验:通过对种子的发芽过程进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的主要部分及其功能:- 掌握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和花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性;- 了解茎的支撑植物、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了解叶的光合作用和气呼吸的功能;- 了解花的繁殖和吸引传粉媒介的作用。
3. 植物的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了解种子繁殖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营养器官繁殖:了解植物营养器官繁殖的方法,如根繁殖和茎繁殖;- 无性繁殖:了解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如枝条扦插、叶片扦插和分株繁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通过显示图片或盆栽植物,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需要什么环境和条件?2. 学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30分钟)- 通过课堂讲解和图示,给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和记录种子从发芽到生长的变化。
202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教案
202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与环境》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植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植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实验材料,如植物、土壤、水等;3.布置教室,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植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实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水中的植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是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如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植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方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与环境问题,如校园绿化、家庭养花等,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根和茎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老师
教学时间
第四周
教学目标
●知道植物的根一般分为直根和须根,茎一般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等多类;
●知道在自然界中,植物的根和茎都有一些变态;
●了解植物的根具有支持作用和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了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持作用和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阻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说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收进来供植物生长。。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植物的根和茎有了哪些了解?
限时作业
教师发放限时作业,按时完成并评价。
6、学生交流汇报。
7、小结:科学上把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植物的根叫做直根;而没有明显主根,每一条根都想胡须一样粗细的根叫做须根。
8、小组活动: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9、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本节课通过比较、分类活动认识根的多样性,认识直根和须根。认识根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力求让学生通过茎和叶脉逐渐变红,体会茎的作用。
板书设计
1.认识直根和须根以及根的作用。
2.茎的运输功能。
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两种根,让学生观察、比较,再请小组成员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区分。
所选择的植株最好是直根系的,便于观察,对胡萝卜这种植物可做一些解释。
为了让学生看清红墨水沿着导管由下向上慢慢移动,最好选择容易操作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和我们》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和我们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2.能够运用调查、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了解人类吃植物的哪个部分。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观察家庭用品,了解植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带一些由植物加工成的食品、饮料、药品等到课堂。
2.学生关注自己近日所吃的植物,并把植物带到课堂上,如前一天所吃的蔬菜、水果等。
3.收集资料,制作有关植物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的电子幻灯片。
4.教师提前制作介绍一株会开花的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幻灯片,一株完整的西红柿的植株,切开的、可以观察到种子的半个西红柿和完整的西红柿。
三、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投影出示大自然风光的图片:同学们,大自然中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你所熟悉的植物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处?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揭示课题。
(二)讨论: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1.谈话: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夸张,都不过分。
2.小组活动:观察我们教室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物品来自植物,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3.交流汇报。
4.你的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植物?5.交流统计6.小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可以这么说吧,没有植物,我们也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了。
(三)探索: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1.各小组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近日所吃的植物,认一认。
2.组内交流:你所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3.交流汇报。
4.分一分:按照以种子.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形式提供食物的类型,将这些植物分类。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果实和种子 省赛
《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授课人:毕博单位:东北育才丁香湖小学【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果实和种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果实,了解果实的特征,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2认识种子,知道种子是果实的一部分。
3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意识到植物的繁衍要靠种子来繁衍。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种子进行细心解剖、观察,发现种子内部构造的相似之处,并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掌握方法,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交流的习惯。
2激发学生敢于提出科学问题,坚持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果实的特征和分类。
2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对植物果实进行解剖、观察,并描述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苦瓜、梨、香蕉若干。
学生小组:自备水果、蔬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一走进教室啊,我们发现桌子上的蔬果五颜六色,非常漂亮;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闭起双眼,深吸一口气,教室里也同样果蔬飘香,沁人心脾。
今天,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踏上“果实和种子”的奇妙之旅,去发现蕴含其中的知识“宝藏”吧!二.分辨果实,了解果实与种子的关系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把一些自己认为是果实的水果或蔬菜带来,现在请各小组同学将带来的果实集中在一起,我们来举办一个果蔬展览会。
(PPT:果蔬展览会) 2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名称。
3过渡:要想知道哪些是果实,我们就必须知道果实具备哪些特征。
显然我们从果实的外部是找不到果实的共同特征的,需要我们将水果或蔬菜切开来观察。
老师为大家已经准备了部分切开的水果或蔬菜,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率先找到开启“果实之门”的钥匙。
(PPT:果实有哪些共同特征)4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进行针对性指导。
5提问:你发现了果实有哪些共同特征6学生小组汇报,教师适当引导,查缺补漏。
三年级科学下册 根和茎 2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根和茎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四、教学过程(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出示大蒜和菠菜。
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
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学生回答。
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
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四)认识茎的作用。
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学生交流。
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备课教师吴必辉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2)班单元第二单元备课时间2014年3月9日课题B3.2.1果实和种子含2课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用解剖的方法,利用放大镜对种子进行观察比较。
能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找出种子的相似之处。
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和传播方式知道种子萌芽的条件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应该珍惜生命,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材分析重点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具镊子、小刀、放大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上节课老师请你们把种子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谁愿意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种子。
教师小结:很多植物会开花结果,种子藏在果实的里面。
果实就是种子的家,它们保护着种子不会受到伤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果实和种子。
板书课题。
二、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朗诵儿歌《蒲公英》蒲公英,开黄花,花儿落了把伞打。
小白伞,长长把,风儿一吹上天啦。
落到哪儿,哪儿安家,明年春天又开花。
要求:边听边思考,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种子的传播方式?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归类。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的传播方式。
三、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谈话:同学们,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你们二次备课想知道吗?根据你们的经验,大家猜一猜:种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猜想,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拨开来呢?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拨开,观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学生观察。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
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
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个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像什么?……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可将部分学生画的图贴在黑板上。
提问:其他种子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拨开其他一些种子看看,里面有什么?学生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四、小结:花生、大豆、葵花子的种子和蚕豆种子的结构是很相似的。
其他种子里面基本也是这样的。
开展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谈话: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种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如果把这些种子放在泥土里,是不是都能长成植物呢?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学生分组讨论,把自己的猜想记在活动记录上。
汇报交流。
各组选择自己认为种子萌芽必须具备的条件,设计实验。
汇报交流,教师适当指明实验汇总必须注意的地方。
各组完善实验方案,课后继续进行实验。
第二课时一、交流实验结果谈话:上节课我们猜测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同学们回去根据自己的猜想都做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吧。
学生汇报交流。
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继续交流。
教师小结。
二、思维拓展谈话: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已经知道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你们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我们能研究的问题吗?学生分组提问,把提的问题记录记录下来。
汇报交流,删除目前无法研究的问题。
各组选择自己想研究的一个问题,设计实验。
汇报实验方案,大家一起完善。
教师介绍观察种子萌发的方法之一。
三、课后延伸以小组为单位,亲手种植一株植物,并精心培育,直到它们产生自己的种子,并记好观察日记。
教学后记备课教师吴必辉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2)班单元第二单元备课时间2014年3月20日课题B3.2.2根和茎含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教材分析重点认识根和茎的形态与作用。
难点区分直根和须根。
教具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揭题板书课题二、探究1、植物的根相同吗?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
2、有哪些不同?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
全班交流、比较。
3、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想二次备课区分直根和须根。
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一想听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4、植物的茎相同吗?引导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茎。
5、茎有什么作用?学生猜测、设计实验三、回顾与总结1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做实验)2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
教学后记授课备课教师吴必辉学科数学三年级(2)班班级单元第二单元备课时间2014年3月27日课题B3.2.3叶和花含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比较叶子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
2.能对“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失的”、“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知道花的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4.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5.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教材分析重点认识叶和花的构造与功能。
难点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
教具各种形态的叶子、两株相同的植物、花(油菜花)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导入板书课题二、探究观察一片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用?引导观察更多的树叶,比较她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用之处。
引导学生将带来的树叶分分类。
探究叶子在植物生长的作用。
a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b组织学生谈论应该如何比较。
c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做?需要注意有哪些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哪些条件不同?二次备课认识叶的不同形态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做更多的对比实验。
你仔细看过花吗?说说将你们带来的花画下来。
集体交流所观察到的花8、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介绍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出示一朵百合花,问学生:你能在这多花上面把它的各个部分找出来吗?指名认花的各部分。
组织学生认一认所带来的花的各个部分。
10 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
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组织学生说。
三、回顾与总结1、这一个单元,我们研究了植物各个部分的构造和作用,谁来说一说?2、安排全班进行种植交流。
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认识花的构造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教学后记备课教师吴必辉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2)班单元第二单元备课时间2014年3月27日课题B3.2.4植物和我们共1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自己的种植经历总结植物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和生命周期的长短,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名称。
2.能够通过调查,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3.愿意为保护花草树木尽自己的力量。
教材分析重点在“种植物”经历的基础上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识别我们食用的是哪些部分。
教具教学过程一、总结学生的种植活动和植物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1.谈话:大家的种植活动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也有了收获,先请在各小组交流种植的收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对长期坚持种植观察的同学要给与积极的表扬。
4.教师出示番茄的整株植物图片,学生指认各部分并总结各部分的形态和功能。
5.教师总结植物的生命周期。
二、认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谈话: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大家说说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方面离不开植物。
2.就“吃”方面展开重点讨论,各小组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近日所吃的植物,认一认吃的是植物的那二次备课一个部分、哪些植物的哪些部分被我们食用了。
3.小组活动并大组汇报。
4.谈话:除了“提供食物”以外,植物对人类还有哪些方面的贡献?5.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查找的资料,然后大组交流。
6.教师适当总结。
三、总结1.谈话:这个单元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2.总结: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懂得爱护植物,保护我们的大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