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投资的演变_现状及问题_王开印

合集下载

中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GMEP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系列研究报告2010年9月14日 N0.2010-015我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黄梅波范修礼(黄梅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范修礼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告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GMEP)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GMEP是长策智库的研究项目之一。

GMEP的宗旨是:立足中国的国家利益,依据中国的国际战略,及时深入的分析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问题和地区国别,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服务。

GMEP的其他系列报告包括:《全球宏观经济快讯》、《GMEP工作论文系列》等。

本报告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长策智库及作者所在单位的观点。

未经GMEP授权,请勿发表、引用和传播。

1黄梅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范修礼: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研究生。

作者感谢长策智库支持,文责自负。

我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黄梅波范修礼(黄梅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范修礼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生)摘要:对非洲投资已经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方式。

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化和发展,可以预计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非洲。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投资非洲还是处于逐步探索的阶段,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政府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为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投资非洲,完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战略,政府应当制定政策积极引导。

关键词:投资非洲;中小企业;政府引导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非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

2008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068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温家宝总理2006年在中非第二次论坛(FOCAC)上做出的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的承诺。

贸易和投资作为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在2006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下,中国对非洲投资也出现了迅速增长。

中国FDI历程

中国FDI历程

[转帖]中国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及战略调整思路中国, 外资, 负面, 效应, 思路求职招聘在线投稿经管百科三人行网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作者:魏后凯刘长全】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引起诸多负面效应。

本文首先分析了外资大量流入对民间投资、国际收支平衡、行业垄断与民族产业发展、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外资战略的重新定位问题,即降低外资的资金补充功能,通过设立技术标准、产业标准以及资源消耗和环境标准,全面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并通过实行差别化的引资政策,充分发挥外资在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魏后凯刘长全中国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商投资一直被看成是解决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通过实施众多的优惠政策,包括低价供地、减免税收等达到这一目的。

从实施效果看,中国利用外资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

截至2005年,中国共实际利用外资8091.3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224.3亿美元。

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达638.1亿美元(未包括对外借款),是1985年的28.2倍,1995年1.7倍。

外资大量进入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976.7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6%;实现进出口总额8317.2亿美元,占全国的58.5%;其中出口额4442.1亿美元,占全国的58.3%,与1999年相比提高了12.8个百分点,比1991年则高出了31.5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否定的。

它填补了过去国内存在的巨大资金缺口,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加快了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本的积累,国内资金短缺状况已得到缓解,目前出现了庞大的银行存贷差额,闲置资金不断增加,外汇储备逐年攀升,过去资本与外汇的双缺口已被双剩余所取代,此时外资作为资金补充的功能越来越小。

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历史愈加悠久。

外商投资可以为中国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同时也可以为外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一、外商投资的历史1960年代初期,中国的外商投资政策主要是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技术引进和军事进口。

中美关系的恢复使政策发生变化。

1978年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扩大对外贸易,是中国外商投资发展的起点。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来自五十多个国家,涉及多种行业和领域。

但是,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外资的限制和审批措施阻碍了外商投资的发展。

此时,中国吸引外资的重点是加工制造业。

1980年代中期,中国实行了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外商投资扩展到了高科技领域和生产性服务领域。

1990年代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使得外商投资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增长。

外资进入的领域也渐渐转移到了金融、零售、物流等服务行业;科技、知识产权等高新技术领域。

对外资的限制也缓解了,国内市场对外资的态度和对外资的管理方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外商投资的现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商投资目的地之一,也是最大的出口国。

2019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了1375亿美元,中国外商投资协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0年上半年,外商投资实际使用金额达到了79亿美元,同比增长的幅度高达8.4%。

外商投资主要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分布最广的是亚洲国家。

此外,国内市场对外商投资持开放的态度。

为更好地引导外商投资,中国提出实施“负清单”管理,即对外商投资领域在国家确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外实行“国民待遇”。

2019年版的负清单确立了外商投资进入金融业、汽车、重点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具体限制。

这也表明了外国投资者获得合理的和一定的保护,并且在国内市场上享有与中国企业同等待遇的政策。

三、外商投资带来的影响外商投资可以为中国带来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与前瞻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与前瞻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与前瞻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也日益受到关注。

资本项目开放是指一个国家允许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进行资本交易和资本流动的程度,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等。

资本项目开放不仅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国际金融秩序和全球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政策一直处于谨慎和逐步放开的阶段。

1982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引进外商投资并开始逐步放开对外资的限制。

1997年,中国加入了WTO,并承诺在特定领域对外国资本的开放。

2002年,中国央行发布《对外直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开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

在外汇管理方面,中国也逐步放开了对外汇交易的限制。

2005年,中国取消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双边挂钩,并开始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

2016年,人民银行正式将人民币纳入了SDR货币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也是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重要一步。

目前,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主要集中在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方面。

中国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来获取技术和市场,同时也吸引外国投资者来中国投资。

在证券投资方面,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也正在逐步开放给外国投资者,例如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机制,外国投资者可以直接在中国A股市场交易中国股票。

中国在金融衍生品交易等领域的开放程度依然相对较低。

金融衍生品交易是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和投资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开放程度相对有限,这也是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一个短板。

在未来,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将继续深化和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国对外资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产品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摘要:自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连续21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令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分别从外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最后对各阶段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做了一个概括和总结。

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FDI;发展历程;特征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紧接着,1979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里程碑。

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外资的规模从小到大、进而蓬勃发展。

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所使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外资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产业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 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1]。

我国利用外资30 年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利用外资东道国的前列。

自1993年,我国利用外资流量长期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世界第二的位置,在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利用外资的世界奇迹。

2010 年,我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7406 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057.35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16% ,占世界的 4.4%。

中印相互投资现状的简单分析

中印相互投资现状的简单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天津市西青区300387摘要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也都是新兴市场,两国间的贸易日益重要,目前已成长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由于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相似性,两个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常被认为是一种零和博弈,当然,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是一种正和博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以下仅以中印相互投资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1.中国和印度相互投资的现状1.1 中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较快发展,但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还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从中国商务部公布的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来看,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额除2008年突破1亿美元外,其他年份都是在 5000万美元以下,而金融风暴过后的2009年,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急剧下降,投资净流量为负2488亿美元,且中国在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达688.1亿美元,其中对印度直接投资额仅为0.48亿美元,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呈现出的特点是投资数额少且不稳定、投资领域窄。

1.2 印度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首先,从份额上看,印度对中国的实际投资额只占中国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很小一部分,根据公开数据来看,2010年中国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为1057亿美元,其中仅有0.49亿美元来自印度;其次,从投资额变动情况看。

印度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同时波动较大,其中印度在2008年对中国的实际投资达到8805万美元,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印度对中国的投资额急剧下降为5520万美元;再者,从投资领域看,印度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范围很窄,到目前为止,印度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技术行业。

1.3 中印两国间的相互投资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从上述内容不难得出中印两国间的相互投资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的结论;且中印两国在这个阶段的相互投资表现出如下特点:互相投资数额少、不稳定且领域较窄,另外印度对中国的投资占对外总投资的比重大于中国对印度投资的相应比重。

中国税务图书网图书目录4

中国税务图书网图书目录4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繁荣、危机和全球化
2003.10
24.00
2002.1
22.00
2002.1 2002.1 2003.12 2005.11
29.00 11.60 76.00 20.00
1999.8 1999.8 1999.8 1999.8 1999.8 1999.8 2003.10 2003.1 2003.1 2003.1 2004.12 2005.5 2005.8 2005.9 2003.7 2004.11 2003.11 2004.6 2005.5
2002.2
14.00
2004.11 2004.12 2004.11 2004.12 2004.12 2004.9
18.00 17.00 13.60 17.00 17.00 13.50
2002.3 2001.7 2001.1 2003.2
14.00 16.00 16.00 28.00
2004.7 2004.8 2004.9 2005.3 2005.11 2005.8 2006.2 2006.1 2006.3 2006.3 2005.2 2006 2006 2006 2006 2005.8
20.00 21.00 12.00 18.00 28.00 15.00 20.00 22.00 30.00(估) 16.00
15.00(估) 2005.3 2005.3 2005.1 16.00 15.00 16.00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毕业论文)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doc

(毕业论文)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doc

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自1978年改革开放,此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经历了由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艰难发展过程。

然而,我国对外投资取得的成就在于近十年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投资比例变化进行探讨,进而对我国近十年投资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投资产业;变化0前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太长历史,新中国建国以来与外界联系并不紧密,只有到1978年以后,中国的对外投资冰真正意义上开始。

其中,对外投资理论出现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为背景研究的,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莱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以及円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宄。

2001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中国GDP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入世更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在加入WT0后,中国对外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加入WT0 为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秩序接轨创造了高效、透明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将“边际”产业对外转移,将“上游”产业引入国内,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然而,长时间的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中国的对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

1998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 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2000年10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最终明确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1]。

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我国对外投资在2003年前相对有些放缓,所以我们分析时从2003年开始:(图1)年份以上是对各大洲的投资存景对比分析,下面对流景数据分析 (图2):600500400300200100图2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图18001600140()1200100080()60040()200北美洲2003 2004 2005 20062007 20082009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年份1.中国对外投资概况1.1投资数额从图1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对外投资中亚洲占据主要地位。

非正式创业投资市场的发展及启示

非正式创业投资市场的发展及启示
者 自身完成 。 非正 式创业 资本 是美 欧创 业 企业早期
阶段最主要的融资来源。非正式创业资本与正式创 业 资本在高 技术 企 业成 长过程 中,扮 演着不 同 的角
色 ,并且前 后 相 互 衔 接。 在 刨业 企 业 的 早 期 阶段 , 非 正式创 业资本 蹦较小 的投 资额灵 活地 投资 于 创业
【 收稿日期 ] 20 — 1 1 02 0 — 2 [ 作者简介 ] 王宏峰 (9 5 ,男,北京人,国家经济贸 易委员会经济研究 中心宏观处 助理研 究 16 一)
员。
维普资讯
经济 理论 与经 济管理
20 02年第 4期




投资资本和其他投 资资本。主要创业者 股权资本,
是 指在 创业 企业 中拥 有最 大股权 份额 和 主要财 务决 策权 威 的创业 者所 投 资 的 资 本 额 ;天使 投资 资 本 , 是 指富 有人 士通过 股 权合 同—— 通常是 普 通股 , 向 创业早期 的 企业提 供 直接 金融援 助 的投 资资本 ;其 他投资 资本 ,包括 创业 团队成员 股权投 资、家庭 成
非正式创业资本在创业企业 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1 创业企业不同阶段融 资来源 盼梅成。我们 . 可以用小企业资金增长典型周期图来显示刨业企业 的 一般发展 模式 和不 同阶段 融资来 源 的构成 ,见图 1 。小规模的、初始的、具有较多不确定性 的企业 在图的左边,表示必须依靠初始 内部融资、天使资 本和 贸易信 用贷 款进 行 融 资 。随 着企 业发 展 壮 大 , 它就可以得到股权和债务方面的中介融资,如创业 资本、银行或金融公司的借款等。最后,如果企业 能够 继续 生存下 来并 继 续发展 ,它就 可 能得到 股票 市场和债券市场 的直接融资。 关于企业演化的融资周期循环模型,是一个在 各种研究中已经建立的描述性模型。这些模式其是 个典型模式,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会遵循这

中国吸收FDI:现状、特征及对策_0

中国吸收FDI:现状、特征及对策_0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吸收FDI:现状、特征及对策中国吸收FDI:现状、特征及对策内容提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FDI 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它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FDI 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收 FDI 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为此,通过大量的数据来分析研究我国吸收 FDI 的现状特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我国采取更加合理的对策有效引导FDI,从而推动我国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关瞒键词 FDI 现状特征招 20 世纪 80 年代以乙来,由于外国直接投资牛(FDI)在全球范围糖内迅猛发展,它已经成冯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旧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飘。

改革开放后,我国利周用 FDI 规模不断扩大泪,FDI 对中国经济发秽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鲍入 WTO 后,高速增长锑的经济和日益开放的投秉资环境使中国作为引资惩东道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柿步改善,FDI 大量涌石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疚世界上吸收 FDI 最多浪的国家之一,对我国的婿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袖的影响。

有鉴于此,分息析研究我国吸收 FDI 冲的现状特征,找出其1 / 9存造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我瓮国采取更加合理的对策凉有效引导 FDI,从而弧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柑发展。

一、我国吸收 F 依 DI 的现状改革开爷放以来,无论国际经济畜环境如何变化,全球 F 楞DI 总流量发生怎样的庇波动,FDI 在我国的克流入量一直稳步增长。

君根据 FDI 流入量在我途国的变化趋势可以大体将上将FDI划分为四个力阶段: 1983- 瞩 1991 年的缓慢逐步怜增长阶段:1986 年情 10 月,国务院颁布了啊《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天规定》(即二十二条飞)。

WTO背景下中国政府如何推进依法行政

WTO背景下中国政府如何推进依法行政

WTO背景下中国政府如何推进依法行政
王开琼
【期刊名称】《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0)006
【摘要】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企业而是政府.文章从中国需要加入WTO、并在WTO规则要求的背景下揭示了中国政府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实现依法行政的基础等方面,探讨了中国政府应对加入WTO后推进依法行政的对策.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王开琼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列部,贵州,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61
【相关文献】
1.WTO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 [J], 宋才发
2.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背景下建设地方法治政府问题的研究 [J], 曹平;霍军旗
3.WTO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探讨 [J], 杨爱明
4.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法制建设 [J], 叶新火;李伶
5.WTO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改革 [J], 彭国甫 ;余敏江 ;唐茉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非盈利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doc

我国非盈利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doc

我国非盈利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一、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20年间,特别是90年代以来,伴随着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等知名公益事业的发展,中国非营利组织也获得了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在:非营利组织渐趋活跃,数量也日益增多,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迅速增多,组织实力也不断增强。

总体来看,中国非营利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获得社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们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既满足了社会成员个人成长的需要,促进了社会成员的自我实现;又丰富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内涵,加速了社区建设的步伐;同时,还解决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推动了我国向公民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非营利组织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蓬勃地发展着,其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认识到,与我国社会的转型需求不相协调的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不足:1,大量非营利组织“官办化”特点突出“政府化”倾向明显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官办化”、“政府化”色彩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政府在处理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时仍然固守计划体制时的思维方式,认为非营利组织从属于政府。

大量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事实上仍由政府委派,人员编制由政府核定,部分人员流动由政府管理,资金的来源也出自政府财政,俨然成了政府下属的一个部门。

目前,有近2/3的非营利组织的干部或者直接来源于业务主管部门的派遣和任命,或者由组织提名再通过业务主管部门批准。

这样做的结果是非营利组织丧失了对本组织人事的任免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社团的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种人员任命方式导致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利益和工作程序的“政府化”,完全不具有“民间性”,远离社会和公众。

我国非银金融市场的发展史

我国非银金融市场的发展史

我国非银金融市场的发展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

在初期,该市场主要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其中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则以国债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非银金融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以下简要介绍我国非银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

1. 起步阶段(1986-2000年):这一时期,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主要以货币市场为主。

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国债的发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同时,一些金融机构开始涉足金融市场业务,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2. 探索阶段(2001-2010年):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逐渐提高。

一些外资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促进了市场的竞争和多元化。

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开始崭露头角,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非银金融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金融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同时,监管政策也逐渐完善,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国非银金融市场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例如,2005年,中国银行间市场实现了全国联网,促进了市场的统一和规范化;2013年,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2015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成立,为基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监管和自律机制。

此外,我国非银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

例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率,如移动支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总之,我国非银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非银金融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对非投资研究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对非投资研究
洲化 ” ,满足 非洲市场的需求。
规 避 贸 易壁 垒
国对 非 洲基础 设施 、卫 生 医疗 、种 植等 领域 进行 了大 量
投 资,帮助非 洲国家发 展生 产 ,改善 落后 面貌 。9 0年代
经济全球 化过程 中贸易保护主义 有所 抬头,各种 贸易
中 国提 倡在 平等 互利基 础 上用 对非 投资 取代 了对 非经济
中国对非投资动因分析
在可 持 续发 展背 景 下 ,中国 的对 非投 资不 仅可 以帮 助 非洲提 升 发展 能力 ,而 且对 于 中国的产 业 改革 和产业
中国对非投资特征
占中 国对 外 投 资 比重 较 小
中国对 非投 资数 量迅 速上 升。2 0 0 8年 对非 投资首 次 超过 5 0亿 美元 ,比 2 0 0 7年增 长 2 88 %。但是 对非投 4 .6
开拓 市 场 空间
铁 有色 投 资与合 作 国际高 峰论 坛” 上 中非达 成 的合 作项 目8 % 以上都跟矿产 资源 投资有 关。从 行业构成情 况看 , 0
截至 2 0 0 7年底 中国企业 对 非洲投资 采矿业 约 占 3 .%, 52
随着中国市 场的对外开放 ,企 业竞争 日益激 烈,国内
任公 司、股份 有限公司 、私营企 业。为了在更大 、更广的
中国产业正在 由初级产 业向制造业 、服务 业转化 ,由
劳 动 密集 型 产业 向技术 密集 型 产 业转 化。 家 电 、纺 织 、
04 1 8 _w.nff 8 0 年月 wwh e Io 2 c a. ib n
G o a u i e sI lb I sn s 环球视野 B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对非投资研究
吴绪永 徐建培/ 文

中国企业跨境经营的一些参考文献

中国企业跨境经营的一些参考文献

1. 个人、团队或组织跨境经营的影响因素与战略选择- 作者:周鸿祎、李开复- 出版时间:2015年- 出版社: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系统总结了个人、团队或组织跨境经营的影响因素与战略选择,通过分析跨境经营的背景、必需条件以及成功要素,揭示了个人、团队或组织跨境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与发展路径。

本书内容丰富,案例详实,是一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专业书籍。

2. 我国企业走出去策略与管理- 作者:张维迎、王玉华- 出版时间:2018年- 出版社:我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该书对我国企业跨境经营的战略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全面分析了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挑战与机遇,深入探讨了企业国际扩张战略、组织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并以具体案例加以论证。

该书内容权威、实用性强,对于了解和研究我国企业跨境经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跨国公司管理- 作者:Peter J. Buckley、Mark C. Casson- 出版时间:2012年-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该书系统阐述了跨国公司管理的理论、实践与案例,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战略管理、国际投资与国际生产、跨国公司创新与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对跨国公司管理模式、机制与实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是一本研究和参考价值很高的专业书籍。

4.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创新- 作者:谢小平、黄炽红- 出版时间:2016年-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该书专门研究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创新问题,以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困境为背景,分析了国际化战略创新的新路径与新理念,提出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与思考,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该书对企业如何在国际化中进行战略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通过以上参考文献的研究与阅读,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我国企业跨境经营的理论与实践,还可以深入研究跨境经营的战略选择、国际化管理、战略创新等重要问题,为我国企业跨境经营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商务部:上半年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商务部:上半年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商务部:上半年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7(0)31
【摘要】7月31日,国新办举行上半年我国对外经贸运行情况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上半年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他特别提到,企业更加重视实体投资,对境外制造业投资降幅要小于对房地产、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投资。

【总页数】1页(P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r谈2018年上半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J],
2.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谈2018年上半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J], 无
3."十三五"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侵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9万余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J], 《中国防伪报道》编辑部
4.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J], 梅云秋;庞无忌
5.商务部:上半年我国跨国并购占对外投资1/3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费胜章
【期刊名称】《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0)001
【摘要】文中对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费胜章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经济系,青海,西宁,8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593
【相关文献】
1.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及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分析 [J], 王世伶
2.我国风险投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J], 肖菲;龚建文
3.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问题与对策探析 [J], 潘颖
4.风险投资在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J], 朱亚杰
5.我国风险投资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J], 刘梦鹤;魏鹏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政策和展望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政策和展望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政策和展望
王永钧
【期刊名称】《国际贸易》
【年(卷),期】1990()6
【摘要】一、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情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发展形势喜人。

——外商直接投资初具规模。

从1979年到1989年底,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1776个,(其中合资经营企业12201个,合作经营企业7991个,外商独资企业1525个,合作开发项目59个),协议外商投资金额337亿美元,实际外商投入金额155亿美元。

【总页数】4页(P12-15)
【关键词】中国;外商;投资;外资利用;政策
【作者】王永钧
【作者单位】对外经贸部外资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5.4
【相关文献】
1.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和政策分析 [J], 左韬
2.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情况及有关政策 [J], 胡景岩
3.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概况和有关政策 [J], 孙振宇
4.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回顾与展望 [J], 刘治本
5.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回顾与展望 [J], 桑百川;张薇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非投资的演变、现状及问题
王开印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中国对非投资始于建国初期,以直接投资为主。

近些年来,非洲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逐渐凸显的经济发展潜力,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新热点。

特别是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后,中国更是加大对非投资力度。

本文主要从中国对非投资演变、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对非投资 演变过程 问题分析
一、中国对非投资的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70年代末。

这一时期中国对非投资主要是为了政治目的,以无偿援助为主。

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是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截止到70年代末,中非贸易额已从最初的1200万美元上升到8.17亿美元。

虽然这一时期中非贸易额有所增长,但贸易方式比较单一,贸易结构不够稳定。

第二阶段;80年代至20世纪末。

这一时期是对非投资的起步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非投资从单一的政治目的转变为政治与经济目的并存。

中国在非洲开始了包括兴办合资、 独资企业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这一时期的投资一方面巩固了以往的经济援助成果,另一方面也带动中国原材料等的出口。

9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资源丰富的非洲成为中国实施此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对非投资取得长足进展。

这一时期,中国对非投资国家增多,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由以贸易类企业为主转变为以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为主,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诸多领域。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更是为中非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峰会之后我国加大对非投资力度,至2012年中非贸易额已达到198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创历史新高。

二、现阶段中国对非投资的特点
1.中国对非投资发展迅速。

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称,2009至2012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由93.3亿美元增至21
2.3亿美元,增长1.3倍。

从投资流量来看,在这4年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由14.4亿美元增至25.2亿美元,年均增长20.5%。

另外,中国对非投资覆盖面也比较高,在非洲的59个国家之中中国企业投资覆盖的国家达到50个,投资覆盖率达到85%。

2.投资领域多元化,并向新的领域迈进。

最初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工农行业。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在继续保持对非投资领域的同时,还在开拓新的领域,包括制造业、医药、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旅游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减少,而非洲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非洲大陆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地区,这些疾病不仅威胁人的健康,而且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对非洲医疗业的投资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发展。

此外对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旅游等的投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投资回报较高。

之前,许多专家学者并不看好在非洲的投资,认为非洲大陆经济管理极差,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事实上,多个数据显示非洲投资回报率要高于其他地区。

究其原因有二:第一,中非友好的关系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在非洲很受欢迎,大多数在非投资的企业都能取得较高的收益。

第二,非洲意义深远的经济改革抑制了通货膨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近年来, 非洲的经济增长已经复苏, 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
4.5%。

三、中国对非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配套政策没有及时出台。

1.1政府在审批对非投资的项目时环节太多,缺乏效率。

按照程序,对于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对外投资项目,企业必须先向市发改委报项目可行性报告,然后由市发改委向省和国家发改委逐级上报。

即使经批准立项后仍然有大量手续要办,这一过程要耗费许多时间。

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外企业可能捷足先登抢占非洲市场,使国内企业错失投资良机。

1.2融资难是困扰我国企业在非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自1999年开始商务部、财政部就设立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境外展会、认证、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等活动,但资金量很小,资助对象为出口额不超过15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且申请程序也比较复杂。

1.3行业组织发育不够,难以对企业海外投资活动给予实质性支持。

商会在引导企业行为和维护企业利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在非洲,由华人组成的商会比较少。

2.企业自身的问题。

2.1缺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意识,投资缺乏全面明确的计划。

许多在非投资企业没有明确的全局战略意识,只是为了开拓市场,并没有利用好自身的竞争力,缺乏对区位经济和规模经济等的综合考虑。

2.2外派人员素质不高,增加企业失败风险。

中国在非投资企业一般是采取本土化战略,一方面需要国内企业外派经理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这种战略本身要求进行地区调试以适应当地需求。

而中国缺乏具有跨文化识别能力的人才,这就对企业在非洲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3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在非投资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总体不高,国际化经验不足,在风险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如投资事前准备不充分、政策资源利用不足、没有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风险防范和对冲机制等。

四、促进对非投资的政策建议
1.从政府角度来说。

1.1中国政府应继续加大与非洲众多国家的深度交往,为国内企业在非投资创建更好的环境。

目前,中国已与2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这对中国企业在非投资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今后,中国应在此方面继续发展,更好保证中国在非企业利益。

1.2政府应该改善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和人员管理制度。

复杂的审批程序和人员管理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战略的实施,甚至有时还会使原本可以获利的商业活动变得无利可图。

因此,简化对外投资管理程序迫在眉睫。

1.3政府应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对外投资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专门设立金融机构,而在这一方面,中国做的还远远不够。

据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

因此,政府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外汇储备为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专项资金。

2.从企业角度来说。

2.1对非投资企业应该树立大局意识,从全局出发布置自己的战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变阶段,海外企业也应该考虑未来的发展,改善自己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2改善外派人员结构,提高外派人员素质。

尽管培养一名外派人员代价很高,但这却对海外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做好外派人员的选拔、培训等工作,多向非洲输入一些具有跨文化识别能力的人才,使企业更好的融入当地社会中去。

2.3企业应该树立风险意识,通过积极的手段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进行投资之前,企业要对要东道国进行详细的调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将要投资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此外,商会在对外投资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在商会方面,中国做的远没有欧美国家好。

中国国内的商会应该组成一个强有力地联盟,一方面可以增加谈判能力,提高投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中国企业免遭别国企业之害。

非洲是新一轮的投资热土,其投资回报潜力巨大。

随着中非战略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在非投资能够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蕾:中国企业投资非洲进入黄金期[J].中国投资, 2006, 12.
[2]刘乃亚:中国对非洲投资格局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2008,2.
[3]查尔斯·W·L·希尔 :《国际商务》,2012.
[4]李文锋.中国跨国公司现状、问题及对策[J].改革,2010.
经 济 论 丛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