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静载试验
6.基桩静载试验
18
2)根据桩顶下沉随时间发展的规律确定 ) (2)确定摩擦 端承桩的极限承载力 )确定摩擦—端承桩的极限承载力 1)根据曲线出现显著转折来确定 )
0
C B A
P
s
图6-13 P-s曲线上的几个特征点 曲线上的几个特征点
19
2)根据曲线下沉增量与荷载增量的比值确定 ) 3)根据桩顶总下沉量确定 ) 太沙基( 太沙基 ( Terzaghi) 指出 : “ 除非桩的下沉量至少等于 ) 指出: 除非桩的下沉量至少等于10%的 的 桩径,否则达不到破坏荷载” 此后, 桩径 , 否则达不到破坏荷载 ” 。 此后 , 不少国家的规范和研究者等 都规定或建议以桩顶下沉量等于10%桩径时的对应的桩顶荷载为极 桩径时的对应的桩顶荷载为极 都规定或建议以桩顶下沉量等于 限荷载。 限荷载。 沈保汉建议对直径为0.3~0.5m的钻孔灌注桩 , 也可采用桩顶下 的钻孔灌注桩, 沈保汉建议对直径为 的钻孔灌注桩 沉量等于10%桩径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对于钻孔扩底灌注桩取桩 桩径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沉量等于 桩径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顶下沉量等于扩大头直径7%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顶下沉量等于扩大头直径 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柯尼西、 柯尼西 、 魏西克建议对于打入桩和灌注桩分别采用桩顶下沉量 等于10%和25%桩径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和 桩径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等于 桩径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4)外推法 )
14
2.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 . 轴向受力桩的土抗力分为两种, 轴向受力桩的土抗力分为两种 , 即作用于桩侧壁的摩阻力和作 用于桩底端的端阻力。 用于桩底端的端阻力 。 摩阻和端阻都是通过桩土间的界面传递到桩 上的,所以桩土间界面的状态对于桩的承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上的,所以桩土间界面的状态对于桩的承载力是至关重要的。 桩所受到的荷载向土层中的传递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桩所受到的荷载向土层中的传递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 桩身受荷 载的作用产生向下的位移, 载的作用产生向下的位移 , 同时通过桩土间的摩擦力带动桩周的环 形土体向下运动,这种运动通过土体间的剪应力和剪应变一环一环 形土体向下运动 , 地向外扩散( 地向外扩散(图6-9),直到离桩心比较远的位置时才收敛为零。另 ) 直到离桩心比较远的位置时才收敛为零。 当桩向下运动而使桩端土层产生压缩时, 外 , 当桩向下运动而使桩端土层产生压缩时 , 桩端土也会产生相应 的抗力。这两种抗力合称为轴力桩的土阻抗。一般而言, 的抗力 。 这两种抗力合称为轴力桩的土阻抗 。 一般而言 , 桩的土阻 抗由桩身位移而产生,随其发展而增长,一直到达其极限。 抗由桩身位移而产生 , 随其发展而增长 , 一直到达其极限 。 如果外 荷载继续增加,桩土体系便进入破坏状态。 荷载继续增加,桩土体系便进入破坏状态。
常用灌注桩检测的方法
常用灌注桩检测的方法常用的灌注桩检测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载试验、桥座和支座位移测量、应变测量、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和声波检测等。
1.静载试验:通过加载一定的垂直载荷到灌注桩上,并通过测量灌注桩的变形以评估其承载性能。
这种试验主要用于测量灌注桩的荷载-变形关系,以确定其承载能力、变形特性和沉降性能。
2.动载试验:在灌注桩上加载动态载荷,通过测量振动信号进行分析,评估和验证灌注桩的动态特性。
这种试验可用于评估灌注桩的动态刚度、阻尼和自振频率等参数。
3.桥座和支座位移测量:在桥梁结构中采用的灌注桩可通过监测桥座和支座的位移来评估其性能和安全性。
这些位移监测数据可用于判断灌注桩与土壤或岩石的相对位移,并提供关于结构稳定性和变形的信息。
4.应变测量:通过在灌注桩的不同位置安装应变计,并测量桩体的应变分布,可以评估灌注桩的应力状态和刚度特性。
这种方法可用于检测灌注桩的变形和应力,以评估其承载能力和结构性能。
5.超声波检测:通过在灌注桩中传播超声波,利用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评估灌注桩的质量、完整性和接触区域。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检测灌注桩的缺陷、空洞和钢筋质量等方面。
6.X射线检测:利用X射线透射技术,对灌注桩内部的结构、缺陷和钢筋等进行检测和评估。
这种方法可用于检测和定位灌注桩内的缺陷、异物和有无质量问题等。
7.声波检测:通过在灌注桩中引入声波信号,并测量传播时间和衰减特性,评估灌注桩的完整性和质量。
这种方法可用于检测灌注桩的空心、裂缝和腐蚀等问题。
综上所述,灌注桩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载试验、桥座和支座位移测量、应变测量、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和声波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评估灌注桩的质量、承载能力、结构性能和安全性,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和决策依据。
桩基工程 桩的静载试验
桩基工程桩的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获得桩的竖向抗压、抗拔以及水平承载力的最基本而可靠的桩基检测方法。
通过现场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
桩的静载试验,是模拟实际荷载情况,通过静载加压,得出一系列关系曲线,综合评定确定其容许承载力,它能较好地反映单桩的实际承载力。
荷载试验有多种类型,通常采用的是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 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应少于表1规定的时间。
不同土类型的休止时间表1土的类型 砂土 粉土黏性土非饱和 25注: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
休止时间(d )710 15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 当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法(1)基本规定1)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①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②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③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2)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①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②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③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④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
(2)试验设备仪器及安装1)试验加载装置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应采用同型号、同规格的千斤顶,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千斤顶的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采取下述四种方法之一:①锚桩横梁反力装置锚桩横梁反力装置由四根锚桩、主梁、次梁、油压千斤顶以及测量仪表等组成。
锚桩、反力梁装置能提供的反力应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应对主次梁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静载试验资料
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实验方法,用于评估结构在受静态荷载作用时的性
能和稳定性。
在静载试验中,结构件或构件受到静载作用,通过监测应变、位移等参数来分析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
试验目的
静载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结构在具体静载下的性能,以确定其承载能力、刚
度和变形特性。
通过试验可以验证理论计算和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并为结构的实际使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试验方案
1. 试验准备
在进行静载试验之前,需要准备试验材料、试验设备和仪器。
确保试验设备和
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 试验过程
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静态荷载到结构上,并记录结构的应变、位移等参数。
在整
个试验过程中需及时监测和记录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3. 数据分析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特性等参数。
结合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进行比较,评估结构的实际性能。
试验应用
静载试验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地基基础等工程领域,用于评估和验证
结构的设计方案。
通过静载试验可以准确评估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静载试验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于评估结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试验方案和数据分析,可以准确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支持。
静载试验方法
静载试验方法
(1 )加荷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2 )加荷采用分级等量进行,每级加载增量为桩基承载力极限值的1/10,首级可加1/5 ; (3)测读桩顶沉降量的间隔时间: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____ |
(4)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5)加荷终止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荷:
a.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b.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
相对稳定标准;
C.加载量已达承载力极限值;
d.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e.Q〜s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mn〜80mm
(6)卸荷:每级卸载量为加载量的2倍,每级卸荷后隔15、15、30min各测读一次残余
沉降,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完后隔3〜4h再测读一次,然后终止试验。
以此方法算下来:(每级稳定前提下)加荷约18小时,卸荷7〜8小时,合计约25〜26小时).。
静载试验规范要求
静载试验规范要求静载试验是一种用来测定材料或结构的静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目的是评估材料或结构在静力负载下的性能和安全性。
静载试验规范是对进行静载试验的要求和步骤进行规范化的文件,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静载试验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试验对象的选择:规范要求明确试验对象的类型、尺寸和数量,并指导如何选择代表性的试验对象,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 试验设备的要求:规范要求明确试验设备的类型、性能和精度,以确保试验装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同时,规范还要求对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记录校准和维护的结果。
3. 试验环境的要求:规范要求明确试验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振动等条件,以确保试验对象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试验,并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4. 试验步骤的规定:规范要求明确试验步骤的顺序和操作要点,以确保试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规范还要求在试验过程中记录和监测相关数据,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方法。
5. 试验参数的要求:规范要求明确试验参数的选择和控制方法,以确保试验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准确性和可控性。
同时,规范还要求对试验参数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记录参数的变化和影响。
6. 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规范要求明确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同时,规范还要求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7. 试验安全的保障:规范要求明确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以确保试验人员的安全和试验设备的完整性。
同时,规范还要求在试验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并记录和报告试验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问题。
总之,静载试验规范要求是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试验过程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通过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可以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为工程和科研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同时,规范要求还可以保证试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促进试验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6静载试验
第六章
18
(二)位移观测 (1)对于粱、单向板、桁架等受弯构件,若宽度不超过0.6m, 挠度仪表沿跨度方向单排布置; 若宽度超过0. 6m,挠度仪表沿跨度方向在构件两侧双排 对称布置,以两侧仪表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观测位移值。 具有边肋的单向板,沿跨度方向布置三排观测仪表,量测 边肋和板宽中心线的最大挠度。 跨度不超过6m的构件,沿跨度方向布置三个观测仪表;跨 度大于6m的构件,沿跨度方向相应增加挠度观测仪表。
6
2.测试场地的选定和布置。 3.试件的安装和就位,其中包括就位的形式(正位、卧位或 反位)、支承装置,保证试件侧向稳定的措施和安装就位的方 法及机具等。 4.加载方法,包括加载设备及装置,荷载数量及种类,加载 图式,加载程序等。 5.测量方法,也称观测设计,主要说明观测项目、测点布置 和量测仪表的选择、仪表标定方法、仪表布置及编号、仪表安 装方法、量测顺序规定和补偿仪表的设置等。 6.辅助试验。结构试验往往要做一些辅助试验,如材料物理力 学性能的试验和某些探索性小试件或小模型、节点试验等。本 项应列出试验内容,阐明试验目的、要求、试验种类、试验个 数、试件尺寸、制作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19
(2)屋架、桁架结构的上、下弦杆受力状态不同。为了测出 上、下弦杆的挠度曲线,应分别布置测定上、下弦杆挠度的仪 表。 (3)对于高跨比较大的桁架(或其他构件),为了保证结构的 正常工作,除布置测定挠度的仪表外,还应布置测定水平位移 和出平面的侧向位移的仪表。 (4)对于双向板、空间薄壳结构等双向受力结构,挠度测点 应沿两个跨度方向或主曲率方向的跨中或挠度最大的部位布置。 (5)对于柱、框架、杆塔或足房屋屋结构等,为了测定整体 位移及变形曲线,一般沿与主要轴向力成正交的两个方向布置 位移量测仪表。 (6)对于高层楼房或其他高耸结构,为了测定在风荷载作用 下的顶部位移,可以使用激光经纬仪。
静载试验规范内容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C.0.1条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2。
C.0.2条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
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
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
C.0.3条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
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C.0.4条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C.0.5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2.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3.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4.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C.0.6条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3.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0.25-0.50m2,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C.0.7条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D.0.1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D.0.2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采用直径为0.8m的刚性板,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应不少于80cm。
D.0.3条加荷等级可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1/15分级施加。
静载试验_精品文档
静载试验1. 引言静载试验是一种常见的结构试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以及承载能力。
本文将介绍静载试验的目的、试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2. 目的静载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结构或材料在静态加载条件下的承载能力和力学性能。
通过施加静态载荷,在不同的载荷水平下测量结构或材料的变形和应力。
静载试验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结构的安全性,优化设计,并为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 试验步骤静载试验的一般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和加载系统,并根据试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载荷和试样尺寸。
2.试样准备:根据试验需求制备试样,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
3.安装试样:将试样安装在试验设备上,并确保试样的固定和对齐。
4.加载:根据试验方案施加静载。
可以使用液压机、拉力机或其他加载系统进行试验。
5.数据采集:使用合适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采集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应力和位移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卸载:在试验完成后,逐步卸除载荷,并记录相应的变形和应力数据。
7.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绘制应力-应变曲线,计算结构或材料的承载能力,并进行结果的解释和比较。
4. 数据处理方法在静载试验中,处理和分析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应力-应变曲线: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绘制出应力-应变曲线,以评估结构或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使用合适的软件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
•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通过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和极限应力点来计算结构或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
•承载能力:根据载荷和变形数据,计算结构或材料的承载能力,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5. 结果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处理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可以比较不同试样的承载能力和力学性能,评估结构的安全性,优化设计,并提出改进建议。
6. 结论静载试验是一种常见的结构试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
通过采集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和计算结构的承载能力,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优化设计,并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工程结构静载试验方案模板
工程结构静载试验方案模板1. 试验背景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特定工程结构在受到静载作用时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和评估,以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试验中,将通过施加一定的静载作用,测定结构的变形和应力,以评估结构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 试验对象本次试验的对象是一座混凝土桥梁结构,其设计承载能力为XXXX。
桥梁结构的主要构件包括桥面、桥墩和桥梁墩。
3. 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验证桥梁结构设计的承载能力和安全系数,评估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2)掌握桥梁结构在受到静载作用时的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为后续的结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4. 试验方案(1)试验准备在进行试验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对象和步骤,确定试验的施载方式和参数。
- 编制试验仪器设备清单,包括静载测试设备、变形测量仪器、应力测量仪器等。
- 确定试验的试验周期、试验地点、试验人员和安全措施。
- 对试验对象进行检测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和特性。
- 检验和校准试验仪器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制定试验方案和流程,包括试验的施载方式、载荷值、试验时序等。
(2)试验步骤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安装试验仪器设备,包括静载测试设备、变形测量仪器和应力测量仪器等。
- 对桥梁结构进行基准测量,包括结构的尺寸、变形以及应力分布情况的测定。
- 施加静载作用,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方案,对桥梁结构施加逐渐增加的静载,记录载荷值和试验数据。
- 实时监测和记录桥梁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包括桥面的垂直变形、横向变形、桥墩的沉降变形、应力分布等。
- 达到设计要求的静载值后,保持一定时间,观察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化情况。
(3)试验数据处理通过试验获得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静载下的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的数据处理。
-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前,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静载试验施工流程
静载试验是一种测试建筑物、结构或材料在静荷载作用下的性能的试验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静载试验是确保建筑物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静载试验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试验准备:在进行静载试验之前,需要对试验对象进行检查,确保其具备进行试验的条件。
此外,还需要准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和工具,如千斤顶、压力表、传感器等。
2. 试验方案设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制定静载试验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步骤、加载方式、加载速率、卸载方式等。
3. 试验现场布置:根据试验方案,在试验现场布置相应的试验设备和工具。
布置时需注意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试验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4. 试验加载:在试验过程中,按照预定的加载方式和加载速率对试验对象施加荷载。
在加载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试验对象的变形和裂缝开展情况,并记录
相关数据。
5. 试验数据处理:在试验结束后,对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结论,对建筑物的性能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或改进措施。
6. 试验报告编制:根据试验数据处理结果,编制静载试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案、试验过程、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试验结论等。
总之,静载试验施工流程包括试验准备、试验方案设计、试验现场布置、试验加载、试验数据处理和试验报告编制等环节。
通过静载试验,可以有效评估建筑物的性能,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静载试验的原理
静载试验的原理
静载试验是一种用于测试材料或构件在静止负荷下的性能和耐久性的实验方法。
该试验方法通过对材料或构件施加施加静力负荷,然后测量其应力和变形,以评估其性能。
静载试验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加静力负荷:试验中需要施加一定大小的静力负荷于待测试的材料或构件上。
静力负荷可以通过重力、液压或机械方式施加。
在施加负荷之前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准确测量,并确保施加在试样上的力是均匀的。
2. 测量应力和变形:通过应力和变形的测量,可以了解材料或构件在负荷下所发生的变化。
应力指材料或构件在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通常通过应变仪器来测量。
变形是指材料或构件由于受力而发生的形状或尺寸的改变,可以通过应变计、位移传感器等设备来进行测量。
3. 分析结果:通过应力和变形的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得出一系列的性能指标,如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静载试验的具体原理和操作方法会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试验要求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静载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静载试验原理
静载试验原理
静载试验是指在不改变外部载荷大小的情况下,通过观测结构变形和应力应变状态,来研究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特性的一种试验方法。
静载试验原理主要包括加载方式、试验过程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首先,加载方式是静载试验的基本方式之一。
在静载试验中,加载方式主要有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两种。
集中荷载是指将荷载集中施加在结构的一个或多个特定位置上,而分布荷载则是将荷载均匀分布在整个结构上。
通过不同的加载方式,可以研究结构在不同加载情况下的应力应变状态和变形特性。
其次,试验过程是静载试验的关键环节。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控制荷载的大小和加载速度,观测结构的变形情况,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通过试验过程的观测和记录,可以分析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和力学性能。
最后,数据处理是静载试验的重要步骤。
在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构的应力应变状态和变形特性。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为结构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静载试验原理包括加载方式、试验过程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深入研究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特性,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混凝土静载试验方法
混凝土静载试验方法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和稳定性是建筑结构的重要保障。
而混凝土静载试验是评估混凝土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用于检测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静载试验的方法。
二、试验基本原理混凝土静载试验是通过在混凝土试样上施加静载荷载,测量荷载和变形之间的关系,以评估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
试验时需要考虑试样的大小和形状、荷载的施加方式和荷载的大小等因素。
三、试验设备和材料1. 试验机:试验机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提供稳定的荷载和变形测量结果。
2. 试样模具:试样模具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制备出符合要求的试样。
3. 试样:试样应符合国家标准,大小和形状应符合试验要求。
4. 记录器:记录器用于记录荷载和变形的测量结果,应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
四、试验过程1. 制备试样:按照国家标准制备试样,并记录试样尺寸和质量。
2.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并调整试验机的夹紧装置,确保试样能够受到均匀的荷载。
3. 施加荷载:按照试验要求施加荷载,记录荷载和应力的变化情况。
4. 测量变形:在荷载作用下,测量试样的变形,并记录变形数据。
5. 卸载:在达到规定荷载或变形时,停止荷载,并记录试样的最大荷载和最大应力。
6. 分析数据:根据荷载和变形的数据,计算试样的强度和变形性能。
五、试验数据处理1. 计算强度: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样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参数。
2. 绘制荷载-应变曲线: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荷载-应变曲线,分析试样的变形特性和强度性能。
3. 计算应力-应变曲线: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试样的变形特性和强度性能。
4. 分析试验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和曲线分析试样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六、试验注意事项1. 试样制备应符合国家标准,严格控制试样质量和尺寸。
2. 试样应放置在试验机的中央,避免试样变形不均。
3. 荷载施加应平稳有序,避免荷载突增或突降。
bA土木工程测试课件6 结构静载试验
分析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强度表现,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稳定性评估
评估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确保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 失稳。
05
试验结论与建议
Chapter
试验结论
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经过静载试验,结构在加载过程中未出现断裂、屈曲或其 他形式的失效,且卸载后无明显残余变形,表明其强度满 足设计要求。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曲线等方式呈现数据,便于观察和比较。
结构响应分析
变形分析
分析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包括整体变 形和局部变形。
应变分析
研究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应变分布,了解结构受 力状态。
应力分析
通过应力分布情况,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 性。
结构性能评估
刚度评估
根据变形和应力数据,评估结构的刚度性能。
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考虑施工可行性
02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避免因施工难度大而导致
结构性能的降低。
加强薄弱部位
03
对结构中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强设计,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久
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早失效。
对施工工艺的建议
1 2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确保各部位的材料、尺寸和焊接质量等符合标准 。
结构刚度表现良好
在静载试验过程中,结构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形量均较 小,说明其刚度表现良好,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连接部位可靠性高
试验过程中,结构各连接部位未出现明显的松动、滑移或 断裂等现象,连接可靠,能够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对结构设计的建议
优化细节设计
静载试验工种操作规程
静载试验工种操作规程1. 引言静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力学试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或结构的静态强度和稳定性。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静载试验工种的操作流程,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2. 试验设备及材料2.1 试验设备•承重机:用于施加静载的机械设备。
•传感器:用于测量试验过程中的力和位移。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承重机施加静载的力,并记录试验数据。
2.2 试验材料•被试样: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按照标准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进行加工制备。
3. 试验前准备3.1 设备检查•检查承重机、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确保传感器的校准和标定工作已经完成,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 样品准备•按照试验要求,制备符合规定尺寸和形状的被试样。
•清洁被试样,确保表面无杂质和污染物。
3.3 安全措施•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鞋、手套、护目镜等。
•确保试验现场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4. 试验操作步骤4.1 设置试验参数•根据试验要求,确定施加的静载力大小和试验持续时间。
•在控制系统中设置试验参数。
4.2 安装被试样•将被试样正确安装在承重机上,并确保其稳固可靠。
4.3 开始试验•启动控制系统,让承重机施加静载力。
•实时记录和监测传感器采集到的力和位移数据。
4.4 试验结束•在指定的试验持续时间结束后,停止施加静载力。
•关闭控制系统。
4.5 数据处理•导出试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试验要求,计算被试样的静态强度和稳定性指标。
5. 试验结果评估与报告5.1 试验结果评估•根据试验结果,评估被试样的强度和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分析试验数据,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改进方向。
5.2 编写试验报告•撰写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报告中应包含详细的试验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
6. 安全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在进行试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试验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静载试验规范内容
5)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A.0.10 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0.3条 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C.0.4条 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C.0.5条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C.0.1条 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2。
C.0.2条 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
4.1.4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4.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4.2.1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4.2.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0.2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3)对于弯矩和轴力共同作用的构件,应在最大弯
矩作用截面处沿平行于杆轴方向的两个侧面布置两个
或四个应变片。
(4)对于开孔薄腹梁或薄壁容器,可沿孔边切线方 向布置应变片。 (5)对于超静定梁或框架,可在估计反弯点位置的 两旁布置两个应变片,测出应变后按比例求应变为零 (即反弯点)的位置。
20
21
(三)应变观测 主应力方向已知的情况 主应力方向未知的情况
22
1.主应力方向已知的情况 (1)对于轴向受力构件,为了消除荷载偏心影响,可在构件 两相对侧面内沿平行于杆轴方向布置两个应变片,取两应变片 的平均应变作为实测应变。 (2)对于受弯构件,如果测定最大应力,可在最大弯矩作用 截面的上、下边缘布置应变片;如果测定中和轴位置或验证平 截面假定,应沿侧面高度方向布置一定数量的应变测点,测点 数不宜少于5个,如图所示(图中“△”表示应变测点位置,“-” 表示应变片)。
12
2.正式加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测) (1)加载级距取不大于20%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荷载检测 值。(至少5级)对于检测抗裂度的试件,当荷载达到计算抗裂 荷载的90%后,应取不大于5%计算抗裂荷载值的级距加载至结 构开裂,以便确定实测开裂荷载值。
13
柱子加载,一般按计算荷载的1∕15—1∕10,接近开裂或破坏 荷载时,应减至原来的1∕3—1∕2施加。 砌体抗压试验,对不需要测变形的,按预期破坏荷载的10 %分级,每级1—1.5分钟内加完,恒载1—2分钟。加至预期破坏 荷载的80%后,不分级直接加至破坏。 为使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达到基本 的稳定,每级荷载加完后应有一定的级间间歇时间,钢结构一般 不少于10分钟,钢筋混凝土和木结构应不少于15分钟,但以观 测仪表的指示情况为准。当观测仪表指示稳定时,表明结构变形 基本停止,此时可以测取各项读数,再加下一级荷载。 应该注意,当试验结构同时还需施加水平荷载时,为保证 每级荷载下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比例不变,试验开始时首先应 施加与试件自重成比例的水平荷载,然后再按规定的比例同步施 加竖向和水平荷载。
19
(2)屋架、桁架结构的上、下弦杆受力状态不同。为了测出 上、下弦杆的挠度曲线,应分别布置测定上、下弦杆挠度的仪 表。 (3)对于高跨比较大的桁架(或其他构件),为了保证结构的 正常工作,除布置测定挠度的仪表外,还应布置测定水平位移 和出平面的侧向位移的仪表。 (4)对于双向板、空间薄壳结构等双向受力结构,挠度测点 应沿两个跨度方向或主曲率方向的跨中或挠度最大的部位布置。 (5)对于柱、框架、杆塔或足房屋屋结构等,为了测定整体 位移及变形曲线,一般沿与主要轴向力成正交的两个方向布置 位移量测仪表。 (6)对于高层楼房或其他高耸结构,为了测定在风荷载作用 下的顶部位移,可以使用激光经纬仪。
第六章
静载检测
静载检测:指结构或构件在静力荷载作用下,通过专 门仪器设备测得结构或构件的各种变形、内力变化及承 载能力。在大量的结构检测中大多数为静载检测。 例如: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旧有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 的评定及改建、扩建、加固、补强处理等。另外,对批 量生产的预制构件进行质量鉴定,抽样检测及对新型结 构或工艺提供试验佐证等也属于静载检测范围。因此, 静载检测也是结构检测工作中一项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 工作。
2
静载检测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计划与准备阶段; 2、静载与测试阶段; 3、分析与评定阶段。
3
6.1 检测的计划与准备
在检测的计划与准备阶段,应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考 察对象,研究有关的文字和资料,熟悉设计的意图,进行必要 的核算、理论分析和测试过程的设计计算;选定测试对象。进 行必要的材料性质和部件测试。拟订周密合理的测试方案,做 检测前的各项具体准备工作。 比如:对于成批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按同一工艺正常 生产的不超过1000件且不超过3个月的同类型产品为一批.当连 续检测10批且每批的结构性能均符合检测指标要求时,对同一 工艺正常生产的构件,可改为不超过2000件且不超过3个月的同 类型产品为一批。在每批中随机抽取一个构件作为试件进行检 测。
14
(2)满载时间。加载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荷载检测值后, 恒载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对于钢结构不应少于30分钟,钢筋 混凝土结构不应少于12小时,木结构不应少于24小时,拱或砌 体为72小时。要使结构有充分变形的时间,因为此时结构的变 形值即为结构的刚度。在观测仪表指示稳定的情况下,测取结 构应变、变形和裂缝宽度等项数据,结束恒载。 (3)恒载后的卸载级距,可取20%一50%的正常使用短期荷 载检测值,级间间歇时间为10分钟。
式中 G、 Q:分别为永久荷载(1.2)和可 Q G GK Q QK 变荷载(1.4)的分项系数。 因测试条件所限而采用等效荷载图式时,原则上应使控制
截面的内力值相等,测试加载内力图形与理论计算时的内力图 形相近。采用等效荷载加载,还要考虑到是否会因最大内力区 域的某些变化影响结构的承载性能。
8
二、加载图式和加载程序
加载图式:是指检测荷载在试件上的布置形式,包括荷载类型
(如重力加载或液压加载)和荷载分布情况(如均布加载或集 中加载)。 (一).荷载类型:检测时的荷载应该使结构处于某种实际可能出现 的最不利的工作情况。 1、对于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板类受弯构件,若仅有一种可变荷 载,则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荷载检测值按下式确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级间间歇时间 取10分钟,但 以结构变形稳 定为主。
17
三、观测方法 (一)对观测点的基本要求:选择观测点时,应满足下述基本要 求: (1)测点位置具有代表性,以便测取最关键的数据,便于对试 验结果分析和计算; (2)在满足试验目的的前提下,测点数量宜少不宜多,以简化 试验内容,节约经费开支,使测试工作的重点突出; (3)为保证量测数据的可靠性,有一定数量的校核性测点。在 试验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会有部分仪器或仪表工作不正常或 发生故障,影响量测数据的可靠性,因此不仅在需要量测的部 位设置测点,也应在已知参数的位置上布置校核性测点,以便 判别量测数据的可靠程度; (4)使测读安全、方便,所选用的各类量测仪器的量程应大于 最大测值的l.25倍。
4
一、检测方案 检测方案是进行检测的纲领性文件,通常包括必下几方面的 内容(10方面): 1.检测目的及技术依据 准备工作首先要把握信息,这就要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充分了解本项试验的任务和要求,明确目的,使规划试验时心 中有数,以便确定试验的性质和规模,试验的形式、数量和种 类,正确地进行试验设计。
10
(二)加载程序:是指对检测进行的加载级距、加载卸载循环 次数、级间间歇时间等的有序安排,下图表示一般静载检测的过 程。 分步加载的目的: 1)控制加载速度; 2)便于观察变形、 裂缝; 3)统一试验加载 步骤。
11
1.预载 预载的目的在于: ①密实节点或结合部位的间隙, 使结构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②检查测试装置是否可靠,观测仪表是否正常; ③检查组织工作和人员工作情况,起演习的作用。 总之,通过预载试验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并将之解 决在正式试验之前,对保证试验工作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意义。 预载加载的级距取20%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荷载检测 值,共加三级,级间间歇时间为10分钟。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预载值不宜超过开裂荷载计算值的 70%。
6
2.测试场地的选定和布置。 3.试件的安装和就位,其中包括就位的形式(正位、卧位或 反位)、支承装置,保证试件侧向稳定的措施和安装就位的方 法及机具等。 4.加载方法,包括加载设备及装置,荷载数量及种类,加载 图式,加载程序等。 5.测量方法,也称观测设计,主要说明观测项目、测点布置 和量测仪表的选择、仪表标定方法、仪表布置及编号、仪表安 装方法、量测顺序规定和补偿仪表的设置等。 6.辅助试验。结构试验往往要做一些辅助试验,如材料物理力 学性能的试验和某些探索性小试件或小模型、节点试验等。本 项应列出试验内容,阐明试验目的、要求、试验种类、试验个 数、试件尺寸、制作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15
(4)卸载后的空载时间,即受载结构卸载后到下一次重新开始受
载之间的间歇时间。以便观测结构在卸载后的残余变形和变形的 恢复情况,受载后的残余变形和变形的恢复情况均可说明结构的 工作性能。
16
3.承载力极限状态检测 先取不大干20%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荷载检测值的级距 如载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荷载检测值, 然后取不大于10%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荷载检测值的级 距继续加载,当荷载达到承载力荷载检测值的90%后,以不大 于5%的承载力荷载检测值的级距加载至结构出现承载力极限状 态的检测标志,以便确定承载力检测荷载实测值。
18
(二)位移观测 (1)对于粱、单向板、桁架等受弯构件,若宽度不超过0.6m, 挠度仪表沿跨度方向单排布置; 若宽度超过0. 6m,挠度仪表沿跨度方向在构件两侧双排 对称布置,以两侧仪表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观测位移值。 具有边肋的单向板,沿跨度方向布置三排观测仪表,量测 边肋和板宽中心线的最大挠度。 跨度不超过6m的构件,沿跨度方向布置三个观测仪表;跨 度大于6m的构件,沿跨度方向相应增加挠度观测仪表。
5
①.对于鉴定性检测,调查研究主要是向有关设计、施工和使用 单位或人员收集资料。设计方面包括设计图纸、计算书和设计 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如工程地质资料、气象资料和生产工艺资 料等);施工方面包括施工日志、材料性能试验报告、施工记 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使用方面主要是使用过程、超载情 况或事故经过等。 ②.对于研究性检测,调查主要向有关科研单位和情报检索部门 必要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收集与本试验有关的历史(如国内外 有无做过类似的试验,采用的方法及结果等)、现状(如已有 哪些理论、假设和设计、施工技术水平及材料、技术状况等) 和将来发展的要求(如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要 求等)
7
7.测试安全措施,包括人员、仪器、试件侧向稳定等的保护技 术措施。 8.进度计划,记录表格制作。 9.试验组织管理,一个试验,特别是大型试验,参加试验人数 多,牵涉面广,必须严密组织,加强管理。包括技术档案资 料、原始记录管理、人员组织和分工、任务落实、工作检查、 指挥调度以及必要的交底和培训工作。 10.附录,包括所需器材、仪表、设备及经费清单、观测记录 表格、量测仪表的率定结果报告和其他必要文件、规定等。 总之,整个检测方案的准备必须充分,规划必须细致、全面。 每项工作及每个步骤必须十分明确。防止盲目追求试验次数 多,仪表数量多,观测内容多和不切实际的提高测量精度等, 以免给试验带来混乱和造成浪费,甚至使试验失效或发生安 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