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 推进产业化
应急通信技术支撑体系将更加健全
波终端 、卫星通 信终端 的体 积越来 越
小 ,甚 至卫星通 信终 端 的体 积 已接近 普 通手机 的大小 ,为使 用者 带来 了极
信 息通信 技术正 处 于高速发 展时 期, 新技 术 、 新业 务 层 出不穷 , 其应 用
21. 2 世界电 Op rt n运营 02 —/ 1 信l eai o
组 网快 速 、 灾能力 强等优势 , 2 0 抗 在 08 年汶 川地震 等特 大 自然 灾害救 援 中发 挥 了突 出作 用 。但 是考虑 到卫 星通 信
系 统 的建设 成 本 和运 营 成本 很 高 , 我 国一 直 以来 发 展 较 为 缓 慢 ,应 急 通 信
置 ,保 证 突发 事件发 生后 卫 星通信 能 够迅速 、 全方位地 发挥通信保 障作 用 。
共 同努 力下 ,应急 通信 技术取 得 了显 著 进步 ,呈现 一 派欣 欣 向荣 的发 展
景 象。 卫 星 通 信 技 术 在 应 急 通 信 中的 地
位 日益 凸显
展能 力更强 的专用 卫星通 信 系统 。通 信运 营企业 在 网络 建设 中增加 了卫 星
伐, 国内 自主技术也会 逐步跟 。
不 中断成 为一种可 能。 随着 电话 的快 速普 及 ,一 旦发 生
灾害 ,网络 的瞬 间话 务量 暴增 常常 导
致拥 塞 ,指挥 调度人 员也 无法 获得优
先 话 路 权 ,严 重 影 响 了 指 挥 调 度 。 为 此, 美国 G T 以 E S和 WP 技 术 为 参 考 , S
急便携 基站 ,该基 站可 配合 自带卫 星 传 输实 现现 场移动 通信信 号 的快速 覆
盖 , 而 将 3 技 术 带 来 的技 术 革 新 引 从 G 入 应急通信 。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要素
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空中骨干节点航线和任务区域规划、空域申请及指挥调度;调派地面骨干节点;组织构建救援现场地面应急通信网络,优化空地通信链路;组织执行灾情侦察、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队内指挥通信能力
利用集群通信、自组网、LTE专网等技术手段,实现救援队伍内部高效快捷的指挥通信保障
单兵通信保障能力
指挥部保障能力
保障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国家现场指挥部指挥调度、会商研判:统筹指导指挥通信体系构建;开展通信值守联络、信息化系统保障等工作:调度相关保障力量做好领导遂行保障等工作
现场处置通信保障能力
现场通信规划能力
统筹指导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应急指挥通信体系构建;开展灾害事故救援现场通信仿真推演、频率规划、干扰协调、无人智能装备用频管理等任务
单兵通信保障能力
利用集群通信、自组网、卫星、室内定位、物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救援人员复杂场景下音视频通信以及位置、生命体征等信息回传
装备调派能力
调派集群对讲、卫星电话等各类储备装备,配发给有关救援力量,支撑统一指挥协同
情报获取通信保障能力
前突侦察情报获取能力
能够调度联络前突侦察队伍、灾害信息员、志愿消防速报员,第一时间掌握灾害事故救援现场情况,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撑
指挥部保障能力
保障区域中心后方指挥中心及现场指挥部指挥调度、会商研判;统筹指导指挥通信体系构建:开展通信值守联络、信息化系统保障等工作;调度相关保障力量做好领导遂行保障等工作
现场处置通信保障能力
现场通信规划能力
统筹指导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应急指挥通信体系构建;开展灾害事故救援现场通信仿真推演、频率规划、干扰协调、无人智能装备用频管理任务
情报获取通信保障能力
前突侦察情报获取能力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农办议〔2024〕7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74号楼向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
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三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以“全农码”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农户、承包地块、宅基地宗地等对象赋码。
建设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绘制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可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使用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
目前,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197号(资源环境类240号)提案答复的函
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197号(资源环境类24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1.07.16•【文号】中气提字〔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7.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197号(资源环境类240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气提字〔2021〕13号严彬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贵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支持的提案》(第2197号)收悉。
经商应急管理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贵州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应急管理部注重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织牢灾害风险管理网格,努力实现灾害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一是开发上线灾害风险信息报送系统,指导、推动各地通过系统报送工程险情、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风险隐患信息,积极发挥“人防+技防”的灾害风险监测模式的作用。
二是加强灾害风险监测“技防”手段,强化航空遥感、卫星遥感技术运用,针对地震灾害等高风险区域,绘制重点区域灾前遥感影像图,涵盖人口、房屋、桥梁、学校、医院、水库、道路以及其他重要基础设施分布信息,在灾后第一时间制作实况报告,提供决策支撑。
气象部门高度重视贵州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全省建成了由2套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13部天气雷达、3086个气象站组成的天地空立体观测站网,覆盖100%的乡镇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
其中“十三五”期间,中国气象局投资对遵义市天气雷达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务川、习水新建了天气雷达,遵义市拥有3部天气雷达(为贵州市州之最)和528个气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部分县气象局还将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信息接入气象业务平台,实现各地天气实况的实时监测。
与此同时,气象部门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服务理念,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着力创新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机制体制,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强化部门联防联动,为贵州省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支撑,为有效应对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1.29•【文号】国发〔2016〕67号•【施行日期】2016.11.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11月2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1.11.16•【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解读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包括4大部分、26条发展重点、近3万字,描绘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蓝图,是未来五年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指导性文件。
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本次《规划》一方面进一步凸显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功能和定位:是构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
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方面的有关要求:一是《规划》全面对接国家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和相关规划体系,提出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设定6大类20个量化发展目标;二是《规划》确定了五个方面26项发展重点和21项重点工程,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强跨地域跨行业统筹协调的重点任务,并通过增加工程数量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地实施的重点和抓手。
《规划》适应信息通信行业内涵扩大和结构变迁的新情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内容上呈现以下亮点:一是《规划》内涵范围与“十三五”相比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基础设施已从以信息传输为核心的传统电信网络设施,拓展为融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包括“双千兆”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数据和算力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在内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网络和信息服务也从电信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物联网服务、卫星通信服务、云计算及大数据等面向政企和公众用户开展的各类服务,向工业云服务、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治理服务新业态扩展。
二是《规划》系统总结了行业发展取得的瞩目成绩,同时也梳理了现阶段仍存在的几点不足。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加快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成绩:100分,考试合格!单选题1.5G网络作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通信传输载体之一,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B) 正确A.对B.错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是()。
(D) 正确A.信息基础设施B.融合基础设施C.创新基础设施D.智能基础设施3.我国组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其中最近的第8批试点支持在行政村建设5G基站,共部署了超过()个5G基站的建设任务。
(D) 正确A.500B.800C.900D.10004.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实现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的跨越式发展。
(A) 正确A.引领B.创新C.模仿D.碾压5.与“十三五”相比,《“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结合行业发展阶段特点,将指标类别重新梳理为()大类,进一步强调和呼应了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
(B) 正确A.五B.六C.七D.八6.新型行业管理体系以管主体、管资源、管行为三条主线为重点,其中()就是要提升监测溯源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
(B) 正确A.管主体B.管资源C.管行为D.管人员7.在信息通信业“十四五”发展目标中设置了“绿色节能”类发展指标,其中要求到2025年底,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下降幅度达到()。
(C) 正确A.10%B.12%C.15%D.20%多选题1.“十四五”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
(ABCDE) 正确A.夯基础B.护数据C.深融合D.促产业E.强技术、强治理2.“十四五”期间,将从()方面推进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ACE) 正确A.提升绿色效能B.增加绿色指标C.减少重复建设D.增加绿色激励E.赋能经济社会3.我国“十三五”期间网络安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设形成安全态势感知能力,构建网络安全风险“()”的事前防护能力。
(ABCD) 正确A.预防B.预测C.预警D.预处置E.预保留。
中国电信应急卫星通信能力及应用
中国电信应急卫星通信能力及应用文|侯继江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图1 HTS 通信系统应用图2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林业应用系统三、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应用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也是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天通一号卫星,可向中国及周边区域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是地面移动和固定通信网络的延伸和补充。
天通一号关口站建在西安,地面业务由中国电信负责运营。
天通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为应急管理工作日常业务开展和应急处理提供支撑,解决对国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依赖问题,提高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为应急通信保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天通一号在应急减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资费与距离无关、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能够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区无缝覆盖,满足不同类别应急行业用户业务应用需求。
图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林业应用系统。
图3 Ka 背包式卫星4G 基站解决方案图4 不同卫星通信网络融合示意图五、不同卫星通信网络融合应用整合不同应急卫星通信网络,实现应急卫星资源、通信装备及保障物资的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管应急通信网络:利用C、Ku 频段传统通信卫星,实现应急指挥中心与灾害事故现场之间的话音、数据、视频等信息的远程传输。
卫星通信网络:发挥宽带卫星覆盖广、终端小、成本低、建设快强等优势,构建业务种类应急网络。
天通应急卫星移动通信网络:短信和低速数据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与公网无缝衔接等特点,可实现灾害事故现场第一时间的情况上报。
图4为不同卫星通信网络融合示意图。
图5 天地一体化自组网示意图七、结语中国电信应急通信具备统筹使用应急指挥体系所需卫星资源,提升卫星应急通信服务保障能力与集约化水平,形成天地一体、互联互通的公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以高通量通信卫星为核心,构建宽带应急卫星通信网,推动卫星通信与地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增强网络功能,扩大网络规模,提升卫星通信网络及宽带业务应用服务能力;实现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网络的全面融合,形成天地一体化的泛在应急卫星通信网络架构。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概述卫星应急通信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应急通信的系统。
它主要由卫星通信设备、卫星地面站和应急终端组成,可以在灾害发生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快速部署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国家安全、救援行动等领域。
功能特点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覆盖范围广: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无论在任何地点,只要有卫星信号覆盖,就能进行通信。
2.高度可靠:卫星通信具有信号传输稳定的特点,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通信服务。
3.高度灵活: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快速部署和调整,灵活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4.抗干扰能力强:卫星通信设备具备高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对抗天气、电磁干扰等因素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5.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卫星应急通信系统不仅可以提供语音通信,还支持数据传输、视频传输等多种通信方式,满足不同应急情况下的通信需求。
组成结构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包括以下组成结构:1.卫星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是卫星应急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包括卫星天线、收发器等设备。
它们通过卫星信道与卫星地面站和应急终端进行通信。
2.卫星地面站:卫星地面站是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卫星通信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卫星地面站与卫星通信设备之间通过地面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3.应急终端:应急终端是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包括手持终端、车载终端等。
它们与卫星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传输。
应用场景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1.自然灾害: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导致基础通信设施瘫痪,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可以快速部署,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协助救援行动和人员组织。
2.国家安全: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场合的通信保障,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
3.救援行动:在人员被困、交通中断等紧急救援行动中,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通信支持,促进救援行动的高效进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印发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印发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7.11.16•【文号】发改高技[2007]3057号•【施行日期】2007.11.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国防科技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印发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07]3057号) 科技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广电总局、林业局、中科院、气象局、海洋局、测绘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办),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提升卫星应用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制定了《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附件:《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十六日附件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
应用卫星研制生产已形成系列化,正在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卫星应用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贯彻落实《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加速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建立完整的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及信息综合服务产业链,促使卫星应用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特提出以下意见。
卫星通信在“三网融合”中的地位与作用
信息鸿沟 是信 息社会 的特定现象 , 在数 字化时代 ,它又表现进 一步为数字
展 ,形成 新的经济增 长点。
基 于 数 字 和 网络 技 术 的信 息 、 内
电信服务市场 中仍 占有4 %的份额 。
在 全球化 、个人 化 、宽带化 、多媒 鸿 沟。经济发展 不平衡 、 受教 育程度相 面无线和卫 星通信之 间既有相互 竞争的 现 象发 生的主要原 因 ,它对和谐 社会建
第六 是管制融合 。技 术 、网络 、终 实现 了和 互联 网的充 分融合 。近 年来 ,
和应 用模 式 ,卫 星同时具备双 向通信和
端 、业务 、产 业的融合必 然要求管制 的 广 电网也在加 速与互联 网的融合 。由于 单 向广播 、固定通信 和移动通信 等多种 融合 ,唯有 管制融合才能保 证技术 、网 电信 网和广 电网用户规 模多 、经济规 模 功能 ,它在通信行 业中 ,特别是 在我国 络 、终端 、业务的不 断创 新以及产 业的 大 、影 响面广 ,特别 是光纤在有线传 输 这样 一个 幅员辽 阔国度 中的支撑 地位将 不断扩大和升 级。 由于三 网融合 已成 为 中 占有 明显 优势 ,因此 ,三 网融合 的重 长期存在 ,在三 网融合 中的作用应该 得 大势所趋 ,自上世纪 9 年代起 ,全球许 点领域是在 电信宽带 网络和有线 电视 网 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 0 多国家的政府 和管制部 门都 在做着不 同 之间。 的尝试 ,通过政 策 、制度 以及管制框架
的重大举措 。
动漫游 、卫 星通信 的大 容量广播投 递等 发挥卫 星通信在信 息传 播等方 面的天然 优势 。
三 网融合是指 网络 功能和业务 应用 23 卫 星 通 信 对 于 文 化 宣 传 、文 化 繁 荣 . 推 进三网融合 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有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办法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方案2007-3-1613:56:54 阅读531次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应急处置的指挥效率,公安、军队、市政、电力、地震、气象、电信、疾病控制、防火等诸多领域急需建设应急通信系统,将突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至指挥中心,为其获取灾情信息,进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技术保障.由于通信线路的限制,通常采用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的主用线路,卫星通信灵活多样,机动性好,但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因此系统平时应可用于一般的民用通信租赁,为商业用户提供高速率的话音、图像和数据传输,以降低运营成本;在遇突发事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成满足实际需要的应急通信网,迅速转变为应急战备状态,保证各种通信指挥系统的畅通无阻.应急通信网络应具备以下特点:1、平战结合,注重实用性网络建设要考虑平时应用,尽量简化中心站和远端站的配置,提高利用率,在日常的工作中,整个系统资源可以用来处理民用通信:如电视会议、数据输出、视频传输等工作;当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指挥中心和整个系统资源将全部用来应付紧急公共安全事件,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资源调配和指挥,达到“一点感知,处处可知;闻警而动,处处协同;有备而战,临危不乱”的状态.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系统建设着眼于应急联动实际使用现状,以满足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需求为前提,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不搞“高、大、全”式的形象工程.注重网管建设,合理调配转发器资源.通过引进规范、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建立科学的运行保障体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把硬件建设放在以需求驱动的基础上.3、支持高速率数据通信在以往的卫星通信应用中,单链路用户数据速率达3M-20Mbps的高速率通信需求不是十分普遍,随着视频应用的日益普及,通信和互联网的各类应用速率不断提高,基于卫星通信的单链路宽带数据通信需求正越来越多.因此系统应能够支持多种类和大流量业务,可提供不低于5Mbps速率的数据通信,并具备支持大型网络的能力,适应网络覆盖全国、辐射省市、地区的日益扩大的规模要求.4、系统安全可靠,易操作,简化接口类型和协议,避免繁复的设备组合在多媒体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统一、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力求保持通信网络体系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为网络管理带来便利.5、能够动态按需分配带宽资源,节省转发器带宽业务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因此其对带宽的要求也是动态的,随着业务数据的变化而改变.设计的通信系统必须满足这一要求,在很短的响应时间内,对带宽需求分配资源,而在通信完成后及时释放带宽,网络中的小站在网管的控制下,动态、高效地共享宝贵的转发器资源.6、系统具备扩展和升级能力系统的设计理念上应具备可扩展能力,可通过简单的软硬件升级添加扩展系统的容量和通信能力.应急通信网构成网络中通常由卫星车载站、卫星便携站和卫星固定站组成,根据不同的需求组成点对点、星状网、网状网和混合网结构.天网公司近年来为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开发,做了不少探索和实践,为诸多用户解决应急事件中通信段的问题.下面介绍天网应急通信指挥车的方案:通信指挥车采用动力性强,道路通过性能好的大型车辆.实现基于卫星系统的图像、数据、语音通信及图像采集、无线组网、移动办公等功能.系统采用当前先进、成熟的方案与技术,可靠性高的电子通信设备、辅助保障设备,以及工控计算机硬件、软件工具,集成一个技术先进的、功能齐全的“静中通”通信指挥车.主要设备描述:卫星通信设备:车载天线系统,采用1.8M2.4MKuC波段的进口天线,可通过车载天线控制器、跟踪接收机、GPS、磁通量罗盘实现全自动对星功能. 功率放大系统,采用80W100W进口固态高功率放大器.可根据需要做1:1热备份配置.调制解调器,采用进口高速率IP接口调制解调器最高可达10Mbps,内置8PSKQPSK调制模块、TPC编码模块,并可根据需要选配IP路由、TCP加速器、帧头和负载压缩、QoS服务等功能模块.可实现1:1热备份功能.卫星电视接收机话音设备:综合接入设备IAD,采用国产高质量设备,可提供4路-32路IP话音端口FXS.全球星亚星卫星电话,提供1路应急通信话音.无线对讲设备,提供本地调度.数据设备:无线接入设备AP,采用国产高功率、高速率设备,通过车外天线覆盖方圆1公里的范围内的无线设备PDA、移动电脑等.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国产高品质16端口设备,为车内设备提供数据接入.视频设备:电视会议终端,提供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电视会议.视频编码器,采用MPEG4编码器,提供DVD品质图像.无线视频采集设备,采用国内先进的非视距微波传输设备,传输距离2—5公里.北京天网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供稿历史永远铭记的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日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危急关头,困难绝地,中华儿女,血肉相连.当闻知四川发生8.0级大地震以后,卫通启动集团级别的应急预案,启动所有的应急措施,于地震发生后的当天晚上,调动充电、充值、准备好卫星电话随时准备应战.在震后的几天里,中国卫通创造了很多记录:第一个进入灾区的电信运营商总裁是中国卫通的芮晓武,首先到达灾区的通信设备是中国卫通的350部卫星电话,从重灾区到映秀镇打出的第一电话使用的中国卫通的卫星电话,中国移动快速抢通地面通信的背后功臣也有中国卫通,在国际上也很少有如此大量高密度地使用卫星电话……卫星移动天线系统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09:56编者按:移动通信系统根据通信基站的位置可分为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是在地球的地面上,典型的代表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手机电话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是在卫星上,由于卫星的不同,又分为固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固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选择在同步静止轨道高轨道即相对固定的卫星上,典型代表是海事卫星电话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基站选择在中、低轨位即相对是移动的卫星上,典型代表是GPS系统和前些年建成的铱星卫星电话系统建成后,因成本过高无人使用而移作它用.当然这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关口站还是建立在地面上的.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卫星移动天线系统是特种天线,是由军事转为商业用途的高科技的天线,是由一整套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组成的系统.卫星移动天线系统是运动中接收卫星信号或发射、接收双向通信的天线.卫星移动天线系统采用激光制导、遥测天控技术、GPS卫星定位等技术,能自动捕获目标卫星;采用先进的自跟踪技术,能在载体运动的情况下,对卫星进行高精度的自动跟踪.根据接收方式不同,分为:在固定地点、自动寻星的卫星移动天线系统——静中通;运动中自动寻星、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系统——动中通.根据通信方式不同,分为:单向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天线系统——单向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可进行双向移动通信的天线系统——双向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系统.单向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可以接收卫星电视、卫星广播、图文资料等多媒体信息,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轮船、气垫船、海上石油平台、物探船、军舰.双向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系统可进行移动通信.通过卫星在移动过程中直接通信,不间断地双向传输图象、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电视直播、电视转播、语音通讯、视频会议、远程调度管理,应用于电视直播、卫星通信、转播车、电视台、银行、军队、军舰、气垫船、水陆两用坦克、公安、以及大型调度管理系统.卫星移动天线系统还可以利用基本的原理,在功能上进行扩展,将移动载体的通信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充分应用.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电视台、电视直播、电视转播、长途客运、野外地质、勘探、测绘、公安巡逻、指挥、铁道列车、内河船舶、海洋客货渔轮、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及后勤船舶、海军战舰及后勤给养运输站、油轮、银行、金融系统、公交、交通管理、救援和坦克、装甲摩托化战车、以及其他大型调试管理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多项尖端科技的结晶.1962年,美国利用微波中继通信技术成功地发射了“电星一号”能动型通信卫星,开始了卫星通信的历史.当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之后,卫星通信专家、军事通信专家和军事战略家就瞄准了卫星移动通信的巨大、广泛的潜力和深远的军事意义.现代战争是信息的战争.卫星是信息战中的重要信息平台和信息支援.卫星、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关系到信息战的胜负.卫星通信与信息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运动中传输图像、语音、数据是各国卫星通信的难题.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面临极大的挑战.一般天线、通信站编者注:即用户终端都是固定或定点的,或是移动式通信将车辆开到固定地点,然后进行卫星通信作业.但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的要求.卫星通信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缺点就是不能像无线通信一样可以移动通信.所以不论商业通信、军事通信等总受到限制.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要解决传输速率、通信质量和保证运动中进行通信的难题.传输速率要高于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的传输速率,并可捷变;传输图像、语音、数据等高速信号,而信号质量要与静止通信一样;载体在路面、海面等不稳定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下,要保证通信的速率和质量;载体和天线在随机行进的情况下,受到电波干扰、电子干扰;高楼、桥洞、森林、山体遮挡;雨衰、大浪强风、磁场等干扰,要尽快恢复通信中断.由于技术和时代的限制,卫星移动通信技术没有多大进步.进入九十年代,数字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陀螺技术、激光陀螺制导控制技术、遥测天控技术、全球GPS定位技术等高科技的诞生和发展,卫星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卫星宽带移动通信系统SMCSSmoothMobileCommunicationSystem——动中通,成为各国研制开发的重要目标,并研发出多种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中通最早装备美军.为使快速前进的部队与指拭军官及其它军种、司令部之间保持连续通信,而装备在美国陆军的车辆、装甲车、坦克通信车上;而在海军的各类军舰、航空母舰上增添了一个个绿色、黑色、白色、乳白色和迷彩色的半球型、半圆头柱体型的动中通.动中通以轻便、快速为主要特点,部队中途停下来架设天线的作战方式,已成为过去,已不适应当今的作战速度.美国的“凤凰计划”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研制保密、移动、抗干扰、可靠的、简单和大容量通信战术终端SMART-T,作为单向透明战略的重要、必要的技术和设备.美国的MOCAICATD计划是将美国DARPA资助的GLOMO、SUOSAS、CAN空中通信节点项目技术与陆军通信及电子司令部CECOM研究发展中心RDEC的几项研究技术结合在一起,进行移动通信演示.通过验证和筛选,把商用产品和国防部的研究成果集成在一起,目标是满足未来战斗系统FCS和目标部队OBJECTIVEFORCE的通信需求以及战场指挥系统基础结构的可移动性,形成一个战场所需的无缝隙通信体系结构.MOSAIC是多功能的动中通、抗毁、抗扰、自适应综合通信系统.美国已开发出用于“悍马”车使用的新型更小更轻便的动中通.位于麻省的沃尔瑟姆雷声公司制造的安装在“悍马”车上的动中通——SMART-T,同时还适用于高级极高频飞机. SMART-T首次应用于伊拉克战争.美国动用了GPSIIR-8和国防卫星通信系统IIIA-3卫星在内的数十颗军用卫星和部分商用卫星,卫星总数多达100多颗.10多颗侦察卫星以及伊诺克斯-2等商用遥感卫星对伊方的军事进行严密监视;KH-12光学成像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等俯视整个伊拉克战场;“大酒瓶”等电子侦察卫星监测伊拉克无线电信号.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国借助于卫星,信息化战场变得高度透明.美英联军能迅速获取各类静态和动态的作战信息,并实时地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获取达到了精确化、实时化.美英的动中通利用信息打击、瓦解、欺骗伊军,伊军迅速土崩瓦解.动中通的功能、威力引起各国军方的注意.2004年10月,位于美国西盐湖城的L-3通信公司设计开发出为多功能卫星移动通信终端,也属于“凤凰”计划的一部分.该设备十分小巧,首期装备美国陆军,并将装备海军陆战队、空军、预备役部分和国民警卫队.加州阿纳海姆的波音作战管理C3分部和麻省马尔伯勒的雷声网络中心系统机构负责研究生产卫星移动通信以及各军种间地对地,地对空卫星通信的更新一代的通用终端.英国的THALES公司参与了美军JTRS计划和英国的BOWMAN计划,开发出系列增强型数字卫星移动终端支持战时的信息传输;法德两国联合研制的多模式多用途高级演示模型MMR-ADM提出了未来战术通信系统.美国SEATEL公司专门研发海上移动通信,为军舰、潜艇、航空母舰、大型商船、货轮、油轮提供海上无间断的通信和电视服务.空中移动通信,最典型的是美国应用于无人机全球鹰——GLOBALHAWK,全球鹰的卫星移动通信,凭借卫星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将侦查的图像、照片实时回传司令部.卫星、卫星通信已经越来越成为各种武器的“神经”.数字化部分、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等都离不开卫星、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在军事领域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民用.俄罗斯、印度、中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卫星移动通信展开深入研制.全球领先的卫星移动天线和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RAYSATTM,IMC.推出了全球最小的卫星电视车辆天线TELERAYTM.TELERAY天线是为日本国内汽车市场而开发的.TELERAY厚度为2.5CM,直径为40CM,是一种小尺寸车顶天线,行驶车辆中的乘客能够观看现场直播的日本BS/CS卫星电视广播.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技术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通过任何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或空中平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点对点、对点多点卫星移动多媒体通信,能迅速将移动载体中的多媒体数据瞬时传到世界各地和接收世界各地的多媒体信息.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要克服电波在运动中传输时的各种致使的影响.1陆地卫星移动通信: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的电波在运动传输时,会遇到各种物体,经反射、散射、绕射、到达接收天线时,已成为通过各个路径到达的合成波.各传输路径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造成合成信号起伏很大,形成多径衰减.电波经建筑物、树木等阻抗被衰减,对车载等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造成极大威胁.2海上卫星移动通信:海上卫星移动通信的传输,有来自近处的正常反射波镜面反射,也有来自前方较广范围的非正常反射波杂射波.3航空卫星移动通信:航空卫星移动通信由于速度的关系,有来自更多、广泛的非正常反射波杂射波.当飞机移向卫星时,频率变高,远离卫星时,频率变低,而且由于飞机的速度十分快,就会产生“多普勒效应”.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空多普勒·克里斯琴·约翰DOPPLERCHRISTIANJOHANN在文章“ONTHECOLOREDLIGHTOFDOUBLESTARS”首先提出了“多普勒效应”DOPPLEREFFECT这一理论.多普勒频移,也称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多普勒而命名的.多普勒发现声波频率在声源移向观察者时变高,而在声源远离观察者时变低.把声波视为有规律间隔发射的脉冲,可以想象为你每走一步,便发射了一个脉冲,在你之前的每一个脉冲都比你站立不动时更接近你自己;而你在后面的声源则比原来不动时远了一步.或者说,在你之前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高,而在你之后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低了.多普勒效应不仅仅适用于声波,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形,包括光波.科学家EDWINHUBBLE使用多普勒效应得出宇宙正在膨胀的结论.他发现远处银河系的光线频率在变高,即移向光谱的红端.这就是红色多普勒频移,或称红移.若银河系正移向他,光线就称为蓝移.在卫星移动通信中,当飞机移动卫星时,频率变高,远离卫星时,频率变低,而且由于飞机的速度十分快,就会产生“多普勒效应”.非静止卫星本身也具有很高的速度,两个高速移动的物体进行通信,难度很大,所以航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由静止卫星提供,尽量消除“多普勒效应”.2、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与区域网和地域网实现有线或无线接入,组成天地合一的无缝通讯网,使信息得到广度和深度的传播与利用,是众多顶尖高科技综合运用综合研发的方向.3、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用了激光陀螺制导控制系统、遥测天控技术、全球GPS定位技术等高科技.惯性导航制导系统简称惯导系统:最早应用惯性制导武器系统的是二战时期德国的V-2火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惯性制导系统的应用被扩展到海陆空各大军事民用领域,已经成为高科技武器装备不可缺少的子系统,广泛运用在海、陆、空各种运载工具,在国防科技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各军事强国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之一.惯导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陀螺、加速计和计算机.陀螺是关键部件.陀螺主要分为机电陀螺和光学陀螺,光学陀螺分为激光陀螺与光纤陀螺.光学陀螺是对机电陀螺的重大突破,激光陀螺已逐步替代了机电陀螺.激光陀螺的原理是利用光程差来测量旋转角速度SAGNAC效应.激光在闭合光路中,由同一光源发出的沿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传输的两束光和光干涉,利用检测相位差或干涉条纹的变化,就可以测出闭合光路旋转角速度.激光陀螺仪的基本元件是环形激光器,环形激光器由三角形或正方形的石英制成的闭合光路组成,内有一个或几个装有混合气体氦氖气体的管子,两个不透明的反射镜和一个半透明镜.用高频电源或直流电源激发混合气体,产生单色激光.为维持回路谐振,回路的周长应为光波波长的整数倍.用半透明镜将激光导出回路,经反射镜使两束相反传输的激光干涉,通过光电探测器和电路输入与输出角度成比例的数字信号.光纤陀螺三轴惯测仪是由三个光纤陀螺仪和三个石英挠性摆式加速度计组成,可以实时输出载体的角速度、线加速度、线速度等数据,具有对准、导航和航向姿态参考基准等多种工作方式,用于移动载体的组合导航和定位,同时为随机运动的天线的机械控制装置提供准确的数据.主要性能:加表精度110-4g;光纤陀螺精度漂移稳定性≤1°/h;标度固形线性度≤510-4.激光陀螺除导航功能外,还可为舰艇上的武器控制和作战管理系统提供精确的姿态和航向数据.由激光陀螺、线加速计和控制线路等组成的系统称为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简称激光制导系统、激光惯导系统或激光陀螺惯导系统.激光惯导系统能实时解算出车辆、舰船、飞机、导弹、火箭等载体的航向姿态、速度和位置变化并输送到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自主导航、精确制导,是理想的导航平台、发射平台、通信平台和测量平台.我国某航天军工公司的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技术指标.激光陀螺、激光陀螺惯性制导系统作为精确制导和精确定位的关键技术,已得到大量装置和使用.1982年,美国开始在“战斧”式空对航巡航导系统作为精确制导和精确定位的关键技术,已得到大量装备和使用.1986年,激光陀螺系统在“阿里亚娜”运载火箭上试飞成功.激光陀螺迅速应用到几乎所有型号的导弹惯导系统中.1997年,以激光陀螺为核心的第二代标准惯导系统.在美国已被大量应用到各类军用飞机上,如F-117A隐形战斗机.采用激光陀螺/GPS导航的飞机的导航精度平均达到了5.2米.近年来,美国和北约海军军舰近年来用激光陀螺惯导系统取代用于潜艇和各种水面船只的抗性陀螺仪.美国陆军对炮兵多管火箭系统进行增程,射程从32公里提高到45公里,随着射程的提高,投放误差也将增加,采取了激光陀螺制导系统,不但提高射程还提高了火箭命中率.美军已大量装备了激光陀螺惯性制导系统,复杂山路上运动中的地面通信车、海面上运动中的舰艇、各种战机和导弹能在运动中时刻精确对准军用卫星,进行无障碍通信.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的优越功能决定了首要的应用领域是在军事上,同时也迅速应用与民用方面,用途甚广.1980年,激光陀螺被美国波音公司选中,最早用于新研制的波音757客机、767客机的导航系统中.1981年,欧洲的空中客车A310也采用了该系统.激光陀螺惯导系统不但在导航精度上大大提高,同时它比常规的惯导系统的可靠性提高5倍以上.激光陀螺惯导系统在“动中通”上的应用,能为商船、火车、汽车提供运动中卫星通信、导航以及在运动中接收卫星电视信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的通知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5月26日附件: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为抢抓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深圳信息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发达和市场主体活跃的优势,立足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卫星系列以及通信卫星系列,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卫星+”创新生态,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创新高地,特制订以下措施。
一、打造特色应用场景(一)鼓励卫星与各行各业融合应用。
支持卫星在交通物流、海洋经济、自然资源、城市安全、环境保护等行业创新应用,开展“卫星+”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航运、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城市,以及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天际灾害监测与预警等应用探索。
每年评选若干个带动作用明显、市场前景广阔、创新效应显著的特色应用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资助,最高3000万元。
(二)提升卫星参与城市公共服务深度。
坚持“能用尽用”推广原则,鼓励政府各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根据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需求,优先使用卫星技术,优先采购卫星相关数据及产品;发挥市属国有企业公益服务职能,鼓励建立面向各行业部门,提供多场景支持的卫星数据综合服务平台。
积极推动利用卫星技术解决业务需求,推进“天空地海”一体化动态遥感体系建设,加强在国土规划、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城市安全、防灾救灾、水务监测、气象服务、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卫星应用,在政府采购、重大工程设计及招标等领域优先向卫星及应用产业倾斜。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加快卫星及应用产业链重要环节突破。
围绕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综合应用、一体化集成应用及卫星研制的核心领域和重要环节,布局一批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制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给予资助,最高3亿元。
全国北斗产业相关政策汇总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
全国北斗产业相关政策汇总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
显示,北斗系统自1994年启动建设,从北斗一号、二号到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历时27年,中国北斗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层面北斗产业政策
近年来,为进一步北斗产业发展,政府积极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推动行业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如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
2016-2022年国家层面北斗产业相关政策汇总
地方层面政策
为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北斗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促进基于北斗的智能化服务信息消费市场增长。
浅析应急通信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16Internet Communication互联网+通信一、引言我国作为全球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风险交织叠加、不断加剧,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
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及恶劣天气一旦发生,可能造成受灾地域公网瘫痪、道路受阻和电力中断,这不仅会影响灾区民众的通信,更会影响到灾害救援行动的开展。
因此,加快推进应急通信技术研究,提高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对灾难发生时保障灾区能够与外界保持通信联络至关重要。
二、应急通信概述应急通信,一般是指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突发性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各种信息通信手段,为有效应对自然灾难、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大型集会和重大活动等提供通信业务和服务支撑,是一种具有临时性、快速响应的特殊通信机制。
应急通信除了需要满足时间突发性、地点不确定性、业务紧急性和信息多样性等要求外,还须具备部署快速、易于安装、健壮性好、扩展性强、成本合理等特点,并提供可靠的信息传输服务[1]。
通过分析应急通信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消防、公安、应急等应急救援队伍的关键通信需求,对通信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高,即专用通信;二是人民群众的普通通信需求,即公众通信。
因此,应浅析应急通信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的越来越多,军事化竞争愈发严重,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加速发展,人们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对于应急通信的需求不断攀升。
面对突发性紧急情况,如何综合利用各类通信资源、融合各种通信手段提供服务支撑,有效发挥保障作用,笔者结合我国应急通信技术发展实际,对常见应急通信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应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应急通信;通信技术;特点分析;发展趋势急通信的根本任务是必须同时满足应急救援队伍和受灾百姓通信“双畅通”;应急通信的重点是运营商保“面”重“修复”、应急队伍保“点”重“重构”,即电信运营商以大面积恢复保民生、保人群密集区域的公众通信为目标;应急救援队伍以抵达重灾区时立即自主构建区域内应急通信能力为目标。
多元化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络体系的构建-精品
多元化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络体系的构建我国是个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泥石流、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相对应的应急通信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急通信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通信技术,说其重要是因为其主要以保障通信安全为主要目标,并不是单纯以沟通为H的。
应急通信的适用场合一般在开展重大活动,执行重要任务,发生重大灾害等情况下。
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5.12”汉川大地震、“8.03”云南鲁甸地震等救援和应急通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比各通信方式的优劣,总结并提出了三维多元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并研究了它的组网架构和组网模型。
0前言所谓的三维多元应急网络体系,是在现有应急通信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架构。
在灾害发生时.,各种通信设备损毁严重,灾害严重地区可能会立即中断所有通信,有例可循的是08 年坟川大地震,在这次巨大的地震当中,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对外通信完全中断,震后30个多小时内,依然没有办法和震中进行有效通信。
据地震灾后统计,在地震中损坏有线交换局616个,无线基站16507个,对通信系统的破坏力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尤其是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时,通信很可能会立即中断,如果仅仅依靠任何单一通信方式都无法快速有效和外界建立联系。
这就引出了我们下面要提出的应急通信网络构建方式。
从目前来说,全球极端气象灾害和恶劣地质灾害已经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而且所造成的影响也己经超出了国与国的界限。
应急通信和应急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应急通信和管理的建设上尤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科研,这也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应急机动指挥通信能力完善、稳健。
近几年恐怖袭击、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发展应急通信的极端重要性,只有构建了有效的应急机动指挥通信系统,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保障政府、救援机构、个人、企业之间的通信畅通,及时组织救援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多元化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络的提出三维即:有线通信,短波、超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等三位一体,多元则是各种通信手段如短波通信、电台、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等多元结构集体发挥作用。
2023年中国应急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023年我国应急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应急产业在国家安全战略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年,我国政府在促进应急产业发展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提升国家应急保障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2023年我国应急产业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领域的最新动态。
一、应急产业政策概述1.1 国家层面政策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3年我国应急产业政策将着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资源储备,推动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国家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全民防灾减灾工作。
1.2 地方层面政策各地方政府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应急产业政策,加强地方层面的应急资源调配与协同,保障地方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救能力的提升。
将强化应急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地方应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急产业政策解读2.1 强化应急救援能力2023年我国应急产业政策将加大对救援力量的投入,提升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加强对抗台风、洪涝、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救援力量,提高救援效率和有效抢救生命的能力。
2.2 推进应急资源储备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应急资源储备规模,完善资源储备体系,确保救援物资充足和设备完好。
将加强对重大应急事件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3 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政府将加大对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投入,推动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预警、救援指挥和信息共享方面的应用,提高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2.4 加强国家安全生产能力建设政府将加大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品运输等高风险行业的监管力度,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2.5 全面推进全民防灾减灾工作政府将推动全民防灾减灾教育,提升公众应对紧急情况的自救自护意识和技能,增强公众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全社会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22).doc
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22).doc附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2018年12月一、编制背景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仍然偏大。
面对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形势,国家应急管理提和能力仍然相对落后,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大国应急管理能力相适应的中国现代应急管理体系。
(一)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抓住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紧抓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自然灾害防止体系建设、国家大数据战略系列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
(二)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构建中国特色打过应急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
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
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先导工程,是确保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一体规划、同步推进的重要基础。
只有做好规划,才能逐步实现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公众自救互救和舆情引导等应急管理能力的快速提升,最终实现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三)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实现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首要任务。
应急管理部刚刚组建,信息化基础薄弱,无法满足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应急管理事业的殷切期盼和部党组对应急管理信息化的高度重视,给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03•【字号】湘政办发〔2021〕69号•【施行日期】2021.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6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3日湖南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录第一章形势分析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三章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第四章健全应急管理法治体系第五章健全应急管理预案体系第六章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第七章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第八章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第九章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第十章筑牢人民防线第十一章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建设社会平安的现代化新湖南,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形势分析(一)取得的进展“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推进产业化
( 2009/10/30 10:23 )
一、前言
卫星通信虽然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存在的不足:没有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缺乏固定通信卫星储备、没有自主的卫星宽带通信系统、卫星网络系统未形成规模化的全国网、卫星通信地面设施配套不足、卫星通信地面设备的国产化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正有待通信行业的所有同仁们共同探索和解决。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面对国家和人民对于应急通信的迫切需求,我们深感使命光荣并且责任重大。
以下是我们对于构建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和推进国产卫星通信产业化所做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并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建立国家应急通信网的必要性
(一)从我国历次应急事件处置工作经验来看,畅通的通信手段与方式是通报灾情、疏散群众、请求支援的关键环节,没有一个健全可靠的通信信息系统作为保障,应急救援工作是无法顺利展开的。
(二)与传统的地面通信相比,卫星通信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势条件限制,非常适合在重大应急事件(如自然灾害)发生、地面网络瘫痪后保证通信的畅通,使上级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并及时开展应急救助工作,从而极大地减少灾害与应急事件造成的损失。
(三)应急卫星通信现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国家级应急卫星通信平台
目前我国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仍以地面通信作为主要通信手段;现有的卫星通信系统大多为行业专网,通信体制各异,且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或企业;通信终端配置情况参差不齐,网-网之间相互封闭,且多采用固定站进行卫星通信,缺少卫星移动通信站;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调度机制,导致在出现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各系统、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困难,系统响应速度慢,卫星信道资源利用率低,难以充分调配各行业已有通信资源为应急所用。
(2)缺少通信卫星资源的战略储备
虽然目前我国境内的卫星运营企业拥有中卫1号、鑫诺1号、鑫诺3号、中星6B和中星9号等在轨运营卫星,但由于这些卫星资源都实行企业市场化运作,国家应急储备的快速响应机制尚未形成,遇到紧急状况的时候,只能主要依靠卫星运营企业的临时调拨,无法满足应急通信的需求。
因此,亟待加强通信卫星资源的战略储备,以及与卫星运营服务企业间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3)缺少国产化的VSAT关键设备
由于缺少国产化的关键设备和系统层面的关键技术,VSAT系统搭建只能依托进口设备,无法根据应急减灾的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卫星通信平台;同时由于大量采用进口设备,相应地,在技术支持、技术保障与响应时间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应急响应工作需求。
(4)缺少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我国还没有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应急救援人员只能使用如海事卫星电话等国外卫星移动通信设备,这种状况,不但难以保障抢险救灾对应急通信的需求,而且使得我国在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发展中没有主动权,也难以获得完备的通信安全机制。
鉴于此,有必要从国家应急通信的大局出发,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将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直接广播业务等相关业务网系、设备整合形成为统一指挥调度服务的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为国家应急平台做好通信支持。
三、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体系结构构想
(1)构思背景
国务院2006年6月15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第四节“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中明确要求: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应急平台;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8月5日颁发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八大建设工程,其中第二项为“国家四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工程”,指出“结合各种通信和网络技术,完善应急通信和信息保障能力,为国务院应急平台提供数据支持” 。
(2)主要业务功能
平时: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备份和补充,并为没有地面网覆盖的偏远地区建立通信链路;
灾害发生后:迅速建立相应的指挥救助通信系统,替代受损瘫痪的地面网络,全天时、全天候地提供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保证各种恶劣环境下的通信畅通。
(3)体系结构
通信、广播卫星;国家应急指挥中心;省级应急指挥中心;地(市)、县级应急指挥中心。
(4)运行模式
平时:为地面网络未覆盖的偏远地区提供通信链路支持;应急:启动应急卫星通信体系,替代和协助恢复受损的地面网络。
(5)组成与功能
(1)综合网络管理平台
协调管理卫星通信和广播业务;与地面通信业务的无缝交互;保证各类终端的正常运行;对全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
卫星资源管理:对网络内各类地面站和终端使用的卫星信道、频率、带宽等资源进行协调、分配。
故障管理:对网络内任何环节出现的故障、异常情况进行提示和报警。
安全管理:对网络发生的安全隐患和外部攻击进行报警。
性能管理:对全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
(2)卫星固定通信业务
指挥中心的命令下达和现场灾情上报;快速代替地面受损网络从而恢复通信能力。
应急指挥与调度功能:上级指挥信息下达、现场灾情信息上报。
地面用户站:国家级中心站、省级VSAT分中心站、市级VSAT分中心站、县级VSAT分中心站、VSAT车载站、VSAT便携站。
业务类型:视频、图像、数据、话音。
地面网络支援功能:替代受损地面网络、重构应急通信网络。
地面用户站:VSAT车载站、VSAT便携站。
业务类型:视频、图像、数据、话音。
(3)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各级指挥分中心的救助策略下达和灾情信息采集;与地面移动通信网和地面固定通信网互通。
应急指挥与信息采集功能:现场救助命令下达、灾情信息采集汇报。
地面用户站:车载卫星电话、便携卫星电话、手持卫星电话。
业务类型:话音、数据。
地面网络接入功能:接入地面移动通信网、和地面固定通信网。
地面用户站:车载卫星电话、便携卫星电话、手持卫星电话。
业务类型:话音、数据。
(4)卫星直接广播业务
向下级和灾区分发天气实况、预警信息等灾情信息;向灾区广大群众发送自救、安抚等宣传节目。
灾情信息发布功能:天气和预警信息的实时发布。
地面用户站:固定接收站、移动接收站。
业务类型:视频、图像、数据、话音。
宣传节目播放功能:向群众实时播送救灾实况和自救安抚节目。
地面用户站:固定接收站、移动接收站、手持接收机。
业务类型:频、图像、数据、话音。
四、发展建议
(1)成立专家论证小组,开展可行性论证研究
建议在国家层面专门设立针对应急卫星通信体系建设的专家论证小组;小组由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如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领导,国内卫星通信技术及产品的骨干研制单位牵头组织。
提出能够满足国务院应急平台需要、符合国家四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要求的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建设方案 讨论并制定相关建设标准及应用规范。
(2)充分利用天地资源,分步建立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
目前我国的卫星通信空间段和地面段资源已经初步具备组建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的基本能力,并且正在着力建设集中主导、安全可靠、用途多样的卫星空间段资源体系,未来5年内将发射7颗通信卫星;
第一阶段:以大系统论证、现有系统资源整合和演示验证为建设要点,2012年内基于现有国内外卫星资源初步建成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
第二阶段:以体系扩展、业务对接、系统设备国产化、业务化运行为建设要点,2015年内建成以国内卫星资源为主导的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
(3)加速发展国产化移动通信/广播卫星系统
加速发展S波段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L波段广播卫星系统;S波段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将覆盖我国国土和周边海域,可提供多种媒体信息、位置报告等服务,支持数十万台手持和非手持终端。
在大灾发生时,该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实现快速响应,确保通信畅通;L波段卫星广播的特点是没有严格的方向性限制,在覆盖区内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任意地点都可以很清楚地收听节目,其接收系统也比一般通信卫星接收系统简单、小巧、价廉,可手持接收,将有效满足重大灾情事件的实时、大范围广播需求。
(4)国家政策扶持,做好通信卫星资源的战略储备
卫星通信行业具有投入大、产量小、科技含量高等特殊的行业特点,离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保证技术、业务创新及其发展;国家用于战略储备的卫星通信资源不能完全靠市场化来解决,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卫星通信资源的战略储备,对卫星通信广播进行政策扶持和经济投入。
(5)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推动国产设备产业化
建议在系统化论证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的同时,同步开展卫星通信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和推广,同时在国家层面制定保护我国自主产品的政策;建议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必须采用国产系统,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政府采购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对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国内卫星通信企业产品应当优先采购等。
(本文根据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503所)李忠宝在2009城市应急联动通信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