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 推进产业化
河南省出台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全面融入“星”时代
河南省出台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全面融入“星”时代作者:行海燕来源:《资源导刊》2024年第04期日前,《2024年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优势企业引培、产业园区提质等抓手,持续推进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到今年年底,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打造3家省级创新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10个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完成4颗卫星发射,培育一批卫星应用场景,选树15个以上典型应用案例,省卫星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产教融合、产用协同的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生态初步形成。
《方案》提出,河南省将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五个方面,大力推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创新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持续推进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智慧中原地理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天基测运控平台研发,支撑低轨卫星集群高可靠光组网建设。
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天基全光中继网络系统研究及地面验证应用”等在研重大专项实现突破,开展量子遥感卫星、轻量化遥感载荷和微纳遥感卫星研发,研发卫星动量轮125~300牛米/秒大型控制力矩陀螺高速转子、航天级连接器等关键配套产品。
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推进全省应急卫星通信网和应急管理数字底座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南分中心、河南省北斗卫星服务豫北分中心,推动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向北斗三代升级改造。
建设河南省北斗时空位置云服务平台。
依托“北斗+遥感+GIS”等多源导航数据,在地质领域打造覆盖全河南省通导遥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分中心体系建设,支持气象、地质以及地市等现有分中心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场景应用。
推进河南省地质遥感云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完善河南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支持安阳市建设时空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关于加快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卫星应用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前景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卫星应用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卫星应用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进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快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路,希望对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引言:随着卫星技术的日益发展,中国的卫星应用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刻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防安全、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重点建议(一)卫星通信应用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作为信息传输的中继站,进行全球覆盖、无时差、多用户的信息传输和通信的一种技术。
卫星通信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传输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航空航天、海洋监测、紧急救援等领域。
针对我国卫星通信应用产业的发展,首先,相关部门应注重,要增加卫星通信系统数量。
卫星通信系统数量的增加将有利于提高卫星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容量,从而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
其次,要提高卫星通信技术水平。
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是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应该加强卫星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要推进卫星通信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
卫星通信技术与各个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将有利于提高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二)卫星导航应用卫星导航是利用卫星系统提供的信号,通过接收、处理、计算等技术手段,确定地球上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从而为各种导航应用提供定位、导航、测量等服务。
卫星导航具有定位精度高、覆盖范围广、工作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资源勘探、气象预报等领域。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7.14•【字号】深府〔2020〕42号•【施行日期】2020.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有数字驱动、技术迭代、产业赋能等特点,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类。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支撑,现就加快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我市重大产业发展需求和应用新场景,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为载体,构筑数字时代的关键基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投资、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数字要素市场,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消费发展,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二)基本原则。
科技引领。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前沿,在战略必争的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超前谋划、主动布局,不断提升核心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端引领发展。
应急通信技术支撑体系将更加健全
波终端 、卫星通 信终端 的体 积越来 越
小 ,甚 至卫星通 信终 端 的体 积 已接近 普 通手机 的大小 ,为使 用者 带来 了极
信 息通信 技术正 处 于高速发 展时 期, 新技 术 、 新业 务 层 出不穷 , 其应 用
21. 2 世界电 Op rt n运营 02 —/ 1 信l eai o
组 网快 速 、 灾能力 强等优势 , 2 0 抗 在 08 年汶 川地震 等特 大 自然 灾害救 援 中发 挥 了突 出作 用 。但 是考虑 到卫 星通 信
系 统 的建设 成 本 和运 营 成本 很 高 , 我 国一 直 以来 发 展 较 为 缓 慢 ,应 急 通 信
置 ,保 证 突发 事件发 生后 卫 星通信 能 够迅速 、 全方位地 发挥通信保 障作 用 。
共 同努 力下 ,应急 通信 技术取 得 了显 著 进步 ,呈现 一 派欣 欣 向荣 的发 展
景 象。 卫 星 通 信 技 术 在 应 急 通 信 中的 地
位 日益 凸显
展能 力更强 的专用 卫星通 信 系统 。通 信运 营企业 在 网络 建设 中增加 了卫 星
伐, 国内 自主技术也会 逐步跟 。
不 中断成 为一种可 能。 随着 电话 的快 速普 及 ,一 旦发 生
灾害 ,网络 的瞬 间话 务量 暴增 常常 导
致拥 塞 ,指挥 调度人 员也 无法 获得优
先 话 路 权 ,严 重 影 响 了 指 挥 调 度 。 为 此, 美国 G T 以 E S和 WP 技 术 为 参 考 , S
急便携 基站 ,该基 站可 配合 自带卫 星 传 输实 现现 场移动 通信信 号 的快速 覆
盖 , 而 将 3 技 术 带 来 的技 术 革 新 引 从 G 入 应急通信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2.26•【字号】渝府办发〔2024〕22号•【施行日期】2024.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渝府办发〔2024〕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2月26日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23〕7号),为提升未来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立足我市卫星互联网先发优势,坚持强基固本、创新驱动、产业集聚,以通导遥融合应用为引擎,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建设应用、北斗规模应用、遥感融合应用,推动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发展。
到2027年,在全国率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建成北斗和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先行区,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开发一批战略性核心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核心产值500亿元规模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空天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主阵地、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集聚地、应用服务新高地。
二、主要任务构建“4231”总体架构,围绕卫星互联网产业筑基、北斗规模应用强基以及构建商业遥感星座、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4个方面提升基础能力,强化空天信息核心制造业强链补链、空天信息运营服务融合2条产业主线,着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社会民生、西部陆海新通道3个重点领域的空天信息应用,打造1个空天信息产业园,聚力实施10项行动。
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思路和建议
持续发展的道 路 。 ( )继 续 做 好 国 内 卫 星 公 用 通 信 网 3 为地 面通 信 网的补充 、延伸和 应急备 份作用 : ●利 用和 改造 原 有 大 型 地 球 站 逐 渐过渡到 以V A 设备 为主体 宽带业 ST 务为主业 : ・继续发 展农村 村村 通 电话 “卫 星 通 信 网 延 伸 和 扩 大 公 网 服 务 区 域 ● 网服 务 对 象 逐 步 扩 大 到 直 接 面 全 向企 事业 单位 ,以及集 体和个体 用 户。 ( ) 做 好用于 国际通信 业务 的卫 星 4 公 用通信 网适 应性 改造和调整 工作 : ・对用于国际通信的公用通信网地球 站做 好适 应性 改造和 调整 ,以适 应国 际通信 新业务、新技术 发展 需要 。 () 5 管好和用好现有各种 卫星 通信系 统 积极 开发新业务 新市 场 : ・维持和适 度发展现 有c u 和K 频段静 止卫星 资源 ,以满足 国 内地 区和亚太 地区用户需要 j ・ 继续做好利 用通信卫星的 广播 电视 节 目传 输任 务 ,并做 到抗干扰 安全播
维普资讯
专 家论 坛
一lI :I = 一 I
:
关于发展我 国卫星通信 产业的思路和建议
文/ 闵士权
卫星 通 信 是 航 天 技 术 应 用 的重 要 领域 它以其覆盖 面积大 通 信距 离 远 、传 输容量大 、通信质量高 、组网 灵 活快 速以及费 用与通信距离 无关等 优 点已成 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不可缺 少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并 在 信 息 时 代 的 通信 中具有地 面通信不可替代 的重要 作 用。
高;
首相 田中角荣先后访华 .我 国首次 使 用 地球 站 通过 国 际通 信 卫 星 ”进 行 卫星 通 信 以 来 ,我 国 臼 卫 星通 信 勺 业务 .经过3 多年努力已取得显著成 O 绩。 我 国已经建成一个卫星资源较充 足的卫星固定通信业 务用的空间段 . 它正在为我 国和 亚太地区用户 良好地 服 务 :我 国 已 经 建 成 一 定 规 模 的 基 本 满足各种业务需要 的卫星通信 网,它 较 好 地 起 到 地 面 通 信 网 的补 充 、延 伸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1.11.16•【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解读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包括4大部分、26条发展重点、近3万字,描绘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蓝图,是未来五年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指导性文件。
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本次《规划》一方面进一步凸显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功能和定位:是构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
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方面的有关要求:一是《规划》全面对接国家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和相关规划体系,提出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设定6大类20个量化发展目标;二是《规划》确定了五个方面26项发展重点和21项重点工程,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强跨地域跨行业统筹协调的重点任务,并通过增加工程数量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地实施的重点和抓手。
《规划》适应信息通信行业内涵扩大和结构变迁的新情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内容上呈现以下亮点:一是《规划》内涵范围与“十三五”相比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基础设施已从以信息传输为核心的传统电信网络设施,拓展为融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包括“双千兆”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数据和算力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在内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网络和信息服务也从电信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物联网服务、卫星通信服务、云计算及大数据等面向政企和公众用户开展的各类服务,向工业云服务、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治理服务新业态扩展。
二是《规划》系统总结了行业发展取得的瞩目成绩,同时也梳理了现阶段仍存在的几点不足。
中国电信应急卫星通信能力及应用
中国电信应急卫星通信能力及应用文|侯继江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图1 HTS 通信系统应用图2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林业应用系统三、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应用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也是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天通一号卫星,可向中国及周边区域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是地面移动和固定通信网络的延伸和补充。
天通一号关口站建在西安,地面业务由中国电信负责运营。
天通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为应急管理工作日常业务开展和应急处理提供支撑,解决对国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依赖问题,提高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为应急通信保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天通一号在应急减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资费与距离无关、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能够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区无缝覆盖,满足不同类别应急行业用户业务应用需求。
图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林业应用系统。
图3 Ka 背包式卫星4G 基站解决方案图4 不同卫星通信网络融合示意图五、不同卫星通信网络融合应用整合不同应急卫星通信网络,实现应急卫星资源、通信装备及保障物资的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管应急通信网络:利用C、Ku 频段传统通信卫星,实现应急指挥中心与灾害事故现场之间的话音、数据、视频等信息的远程传输。
卫星通信网络:发挥宽带卫星覆盖广、终端小、成本低、建设快强等优势,构建业务种类应急网络。
天通应急卫星移动通信网络:短信和低速数据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与公网无缝衔接等特点,可实现灾害事故现场第一时间的情况上报。
图4为不同卫星通信网络融合示意图。
图5 天地一体化自组网示意图七、结语中国电信应急通信具备统筹使用应急指挥体系所需卫星资源,提升卫星应急通信服务保障能力与集约化水平,形成天地一体、互联互通的公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以高通量通信卫星为核心,构建宽带应急卫星通信网,推动卫星通信与地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增强网络功能,扩大网络规模,提升卫星通信网络及宽带业务应用服务能力;实现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网络的全面融合,形成天地一体化的泛在应急卫星通信网络架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印发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印发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7.11.16•【文号】发改高技[2007]3057号•【施行日期】2007.11.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国防科技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印发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07]3057号) 科技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广电总局、林业局、中科院、气象局、海洋局、测绘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办),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提升卫星应用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制定了《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附件:《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十六日附件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
应用卫星研制生产已形成系列化,正在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卫星应用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贯彻落实《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加速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建立完整的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及信息综合服务产业链,促使卫星应用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特提出以下意见。
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关键阶段——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召开
北斗规模应用进入
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关键阶段—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召开
2021年9月16—17日,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湖南长沙召开,这是北斗系统进入产业化发展新时代后,聚焦规模应用方面举办的首次国际峰会。
峰会以“北斗服务世界,应用赋能未来”为主题,吸引来自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及代表,两院院士,卫星导航领域领导、专家,部分国际组织、国外政府部门、企业等代表800余人参会,通过开幕式、主论坛、专题论坛、成果展览、配套活动等多个板块,充分展示北斗规模应用的最新成果,全面搭建北斗发展政策发布平台、应用成果展示平台、创新实践交流平台、国际推广合作平台,服务北斗系统新时期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大局。
立足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趋势,峰会汇集国内外北斗应用领域专家,共绘北斗规模应用发展的蓝图。
为全面展示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让与会嘉宾、社会公众感受“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峰会同期于9月15—18日特别举办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果展,全面展示了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在近
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创新发展成果,通过一系列北斗应用解决案例,全面凸显北斗系统作为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为各行各业及国内主要区域发展贡献的科技力量。
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阶段形成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向峰会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
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服务以。
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
附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2018年12月一、编制背景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仍然偏大。
面对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形势,国家应急管理提和能力仍然相对落后,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大国应急管理能力相适应的中国现代应急管理体系。
(一)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抓住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紧抓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自然灾害防止体系建设、国家大数据战略系列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
(二)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构建中国特色打过应急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
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
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先导工程,是确保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一体规划、同步推进的重要基础。
只有做好规划,才能逐步实现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公众自救互救和舆情引导等应急管理能力的快速提升,最终实现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三)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实现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首要任务。
应急管理部刚刚组建,信息化基础薄弱,无法满足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应急管理事业的殷切期盼和部党组对应急管理信息化的高度重视,给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发布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发布佚名【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6页(P61-66)【正文语种】中文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摘编)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是指利用空间资源,主要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由功能配套、持续稳定运行的空间系统、地面系统及其关联系统组成。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既是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社会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也是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手段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加快建设自主开放、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全面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空间资源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相关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全球空间基础设施加速升级换代目前,全球空间基础设施已进入体系化发展和全球化服务的新阶段。
卫星遥感向地球整体观测和多星组网观测发展,逐步形成立体、多维、高中低分辨率结合的全球综合观测能力;卫星通信广播各类业务趋于融合并向宽带多媒体方向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星座正在加紧部署;卫星导航从美国主导的单一GPS(全球定位系统)时代迈向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四大全球系统和日本、印度两大区域系统竞相发展的新时代。
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年均增长率保持10%以上。
发展和完善自主的空间基础设施,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追求空间领域领先、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发展新兴产业、维护安全利益的战略选择。
(二)我国空间基础设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发展已基本建成完整配套的航天工业体系,卫星研制与发射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资源、海洋、气象、环境减灾等遥感卫星已具备一定的业务化服务能力,固定通信广播等卫星通信基本保障体系已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提供区域服务,卫星应用成为国家创新管理、保护资源环境、提升减灾能力、提供普遍信息服务以及培育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手段。
全国北斗产业相关政策汇总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
全国北斗产业相关政策汇总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
显示,北斗系统自1994年启动建设,从北斗一号、二号到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历时27年,中国北斗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层面北斗产业政策
近年来,为进一步北斗产业发展,政府积极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推动行业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如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
2016-2022年国家层面北斗产业相关政策汇总
地方层面政策
为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北斗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促进基于北斗的智能化服务信息消费市场增长。
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雅安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
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雅安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雅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24•【字号】•【施行日期】2022.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雅安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雅安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已经五届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雅安市人民政府2022年4月24日目录第一章主要成效第一节应急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第二节安全生产防线进一步筑牢第三节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第四节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第五节应急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第六节应急文化宣教进一步加强第二章机遇与挑战第一节发展机遇1.新发展理念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新发展格局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3.新发展战略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二节面临挑战1.防灾减灾抗灾救灾面临严峻挑战2.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亟待提高3.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4.人民对安全保障的期待日益强烈第三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合力2.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3.坚持预防为主,源头管控4.坚持资源整合,共建共治5.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理第三节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2.分类目标第四章主要任务第一节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2.完善应急响应指挥体系3.构建社会协同防范体系4.强化应急管理法治体系第二节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1.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推动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治理3.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网络4.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5.提升森林防灭火能力6.推进防震减灾能力提升7.建立灾害事故统计评估机制第三节织密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络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3.健全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4.提升安全监管执法能力5.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第四节不断建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1.强化综合应急救援力量2.优化布局专业救援力量3.完善应急专家队伍建设4.引导培育社会救援力量第五节持续提高应急综合保障能力1.完善救灾物资保障体系2.强化应急救援装备保障3.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4.加强其他应急要素保障第六节做好灾害事件应急防范准备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2.做好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3.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4.做好灾后救助与重建准备第七节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1.加强应急数据资源管理2.加强风险监测感知网络建设3.加强应急业务应用体系建设4.提升信息平台运维保障能力第八节推动应急管理共建共治共享1.广泛开展应急管理文化宣传2.开展群众自救互救能力训练3.实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4.积极开展各类示范社区创建第五章重点工程第一节安全生产领域重点工程1.重点企业安全改造升级工程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程3.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智能感知系统建设工程4.道路安全防护保障工程第二节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1.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地震灾害观测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3.山洪沟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4.青衣江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5.泥石流治理工程第三节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1.四川省区域应急救援雅安基地建设工程2.雅安市荥经救援中心建设项目3.芦山县综合减灾培训基地建设项目4.雅安市水上交通安全监测巡航救助一体化项目5.城乡消防站、队建设工程6.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7.石棉县多灾害风险管理基地项目第四节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工程1.应急物资储备库升级改造工程2.乡、村级救灾物资储备点提升工程第五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1.雅安市网信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程2.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3.应急指挥基础地图数据服务工程4.市、县(区)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工程5.无线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建设工程6.警用350兆数字集群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工程第六节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工程1.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编制2.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工程3.基层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工程4.村(社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建设工程5.家庭自救能力建设工程第六章实施保障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明确工作职责第三节强化资金保障第四节强化贯彻落实雅安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十三五”国家将推进卫星全面应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十三五”国家将推进卫星全面应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佚名【期刊名称】《卫星应用》【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5页(P51-55)【正文语种】中文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做大做强卫星及应用产业”列入规划。
本刊将规划中与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相关内容摘编如下。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规划指出了现状与形式如下:“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
基因组学及其关联技术迅猛发展,精准医学、生物合成、工业化育种等新模式加快演进推广,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
浅析应急通信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16Internet Communication互联网+通信一、引言我国作为全球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风险交织叠加、不断加剧,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
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及恶劣天气一旦发生,可能造成受灾地域公网瘫痪、道路受阻和电力中断,这不仅会影响灾区民众的通信,更会影响到灾害救援行动的开展。
因此,加快推进应急通信技术研究,提高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对灾难发生时保障灾区能够与外界保持通信联络至关重要。
二、应急通信概述应急通信,一般是指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突发性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各种信息通信手段,为有效应对自然灾难、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大型集会和重大活动等提供通信业务和服务支撑,是一种具有临时性、快速响应的特殊通信机制。
应急通信除了需要满足时间突发性、地点不确定性、业务紧急性和信息多样性等要求外,还须具备部署快速、易于安装、健壮性好、扩展性强、成本合理等特点,并提供可靠的信息传输服务[1]。
通过分析应急通信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消防、公安、应急等应急救援队伍的关键通信需求,对通信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高,即专用通信;二是人民群众的普通通信需求,即公众通信。
因此,应浅析应急通信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的越来越多,军事化竞争愈发严重,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加速发展,人们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对于应急通信的需求不断攀升。
面对突发性紧急情况,如何综合利用各类通信资源、融合各种通信手段提供服务支撑,有效发挥保障作用,笔者结合我国应急通信技术发展实际,对常见应急通信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应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应急通信;通信技术;特点分析;发展趋势急通信的根本任务是必须同时满足应急救援队伍和受灾百姓通信“双畅通”;应急通信的重点是运营商保“面”重“修复”、应急队伍保“点”重“重构”,即电信运营商以大面积恢复保民生、保人群密集区域的公众通信为目标;应急救援队伍以抵达重灾区时立即自主构建区域内应急通信能力为目标。
多元化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络体系的构建-精品
多元化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络体系的构建我国是个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泥石流、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相对应的应急通信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急通信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通信技术,说其重要是因为其主要以保障通信安全为主要目标,并不是单纯以沟通为H的。
应急通信的适用场合一般在开展重大活动,执行重要任务,发生重大灾害等情况下。
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5.12”汉川大地震、“8.03”云南鲁甸地震等救援和应急通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比各通信方式的优劣,总结并提出了三维多元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并研究了它的组网架构和组网模型。
0前言所谓的三维多元应急网络体系,是在现有应急通信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架构。
在灾害发生时.,各种通信设备损毁严重,灾害严重地区可能会立即中断所有通信,有例可循的是08 年坟川大地震,在这次巨大的地震当中,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对外通信完全中断,震后30个多小时内,依然没有办法和震中进行有效通信。
据地震灾后统计,在地震中损坏有线交换局616个,无线基站16507个,对通信系统的破坏力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尤其是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时,通信很可能会立即中断,如果仅仅依靠任何单一通信方式都无法快速有效和外界建立联系。
这就引出了我们下面要提出的应急通信网络构建方式。
从目前来说,全球极端气象灾害和恶劣地质灾害已经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而且所造成的影响也己经超出了国与国的界限。
应急通信和应急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应急通信和管理的建设上尤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科研,这也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应急机动指挥通信能力完善、稳健。
近几年恐怖袭击、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发展应急通信的极端重要性,只有构建了有效的应急机动指挥通信系统,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保障政府、救援机构、个人、企业之间的通信畅通,及时组织救援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多元化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络的提出三维即:有线通信,短波、超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等三位一体,多元则是各种通信手段如短波通信、电台、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等多元结构集体发挥作用。
通信工程师:卫星通信考点(强化练习)
通信工程师:卫星通信考点(强化练习)1、单选从大气吸收损耗方面考虑,卫星通信工作频段选在()。
A.<10GHzB.10GHz-20GHzC.20GHz-30GHzD.>50GHz正确答案:A2、单选多址分配制度是(江南博哥)卫星通信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来,主要有予分配方式和().A.固定分配方式B.按时分配方式C.申请分配方式D.按需分配方式正确答案:D3、单选关于通信卫星遥测指令分系统,下面途述错误的是()A.遥测部分是对卫星上各种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及指令证实信息的收集,然后发向地球B.遥控指令部分是对卫星上各部件及设备进行“动作”控制,其指令由控制分系统执行C.为跟踪卫星,还需信标信号,此信号全由卫星产生正确答案:C4、名词解释散射通信正确答案:散射通信是一种超视距的通信手段,它利用空中介质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在两地间进行通信。
对流层、电离层、流星余迹、人造散射物体等都具有散射电磁波的性质。
如果发射机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到这些地方,就会向各个方向散乱地辐射出去,其中朝斜前方向射去的电磁波能达很远的地方。
远出的接收机,如果有足够高的灵敏度,就能将散射来的微弱电磁波接收下来,从而实现通信。
由于散射通信中电磁波传输损耗很大,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很微弱,为了实现可靠的通信,一般要采用大功率发射机,高灵敏度接收机和高增益、窄波束的天线。
5、单选BGANTT探险家500型海事卫星电话EIRP为().A.15.1DBW±1DBB.15.1DBm±1DBC.37.5DBm±1DBD.20DBW±1DB正确答案:A6、单选国家应急宽带VSAT系统的网络组织结构采用()结构为主、()结构为辅的混合网络结构。
A.树状星状B.树状网状C.网状树状D.星状树状正确答案:B7、单选宽带VSAT系统中前向信令采用()广播方式。
A.TDMB.FDMC.SCPCD.SCDMA正确答案:A8、单选跟踪接收机的特点是()。
我国应急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应急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李政【摘要】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应急通信技术发展中的几个热点技术,如超级基站、高空基站、自组织应急通信网络等,并对这些技术在应急通信保障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这些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现代电信科技》【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应急通信;超级基站;空中基站;卫星移动通信;自组织网络【作者】李政【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我国的应急通信技术曾一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大部分应急通信装备还是依靠进口。
随着我国突发事件形势日渐严峻和国家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应急通信的重要性愈加突显。
特别是汶川地震发生后,8个县城的对外通信完全中断,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通信这条救援生命线再次受到了严峻考验。
通信行业出动大量人员、设备进行保障,却因道路中断等原因难以快速发挥效力,不得不依靠空投设备和人员的方式打通灾区对外通信。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应急通信,同时逐步加大应急通信技术研究。
近年来,应急通信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国家应急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当前我国主要的几项应急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
1 抗灾超级基站抗灾超级基站是由中国移动研究并部署的。
该基站不同于普通基站之处在于选址更加合理、支撑更加坚固、自带油机电源和卫星传输设备,在灾害发生造成有线传输或电源中断时,可自动倒换使用卫星传输和自身电源进行工作,确保该区域的移动通信覆盖不中断。
超级基站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站选择高增益天线和低功耗设备,并可通过远程配置关闭载频。
基站无线设备支持光传输系统与卫星传输系统自动切换功能。
(2)基站通信线路以光通信为主用,卫星通信为备用的传输方式。
卫星通信系统仅在灾害发生导致光传输中断的情况下启用,基站通过卫星通信系统接入中心站,然后再经中心站至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地面传输电路接入归属BS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推进产业化
构建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推进产业化
( 2009/10/30 10:23 )
一、前言
卫星通信虽然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存在的不足:没有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缺乏固定通信卫星储备、没有自主的卫星宽带通信系统、卫星网络系统未形成规模化的全国网、卫星通信地面设施配套不足、卫星通信地面设备的国产化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正有待通信行业的所有同仁们共同探索和解决。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面对国家和人民对于应急通信的迫切需求,我们深感使命光荣并且责任重大。
以下是我们对于构建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和推进国产卫星通信产业化所做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并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建立国家应急通信网的必要性
(一)从我国历次应急事件处置工作经验来看,畅通的通信手段与方式是通报灾情、疏散群众、请求支援的关键环节,没有一个健全可靠的通信信息系统作为保障,应急救援工作是无法顺利展开的。
(二)与传统的地面通信相比,卫星通信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势条件限制,非常适合在重大应急事件(如自然灾害)发生、地面网络瘫痪后保证通信的畅通,使上级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并及时开展应急救助工作,从而极大地减少灾害与应急事件造成的损失。
(三)应急卫星通信现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国家级应急卫星通信平台
目前我国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仍以地面通信作为主要通信手段;现有的卫星通信系统大多为行业专网,通信体制各异,且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或企业;通信终端配置情况参差不齐,网-网之间相互封闭,且多采用固定站进行卫星通信,缺少卫星移动通信站;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调度机制,导致在出现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各系统、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困难,系统响应速度慢,卫星信道资源利用率低,难以充分调配各行业已有通信资源为应急所用。
(2)缺少通信卫星资源的战略储备
虽然目前我国境内的卫星运营企业拥有中卫1号、鑫诺1号、鑫诺3号、中星6B和中星9号等在轨运营卫星,但由于这些卫星资源都实行企业市场化运作,国家应急储备的快速响应机制尚未形成,遇到紧急状况的时候,只能主要依靠卫星运营企业的临时调拨,无法满足应急通信的需求。
因此,亟待加强通信卫星资源的战略储备,以及与卫星运营服务企业间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3)缺少国产化的VSAT关键设备
由于缺少国产化的关键设备和系统层面的关键技术,VSAT系统搭建只能依托进口设备,无法根据应急减灾的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卫星通信平台;同时由于大量采用进口设备,相应地,在技术支持、技术保障与响应时间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应急响应工作需求。
(4)缺少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我国还没有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应急救援人员只能使用如海事卫星电话等国外卫星移动通信设备,这种状况,不但难以保障抢险救灾对应急通信的需求,而且使得我国在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发展中没有主动权,也难以获得完备的通信安全机制。
鉴于此,有必要从国家应急通信的大局出发,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将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直接广播业务等相关业务网系、设备整合形成为统一指挥调度服务的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为国家应急平台做好通信支持。
三、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体系结构构想
建议在系统化论证国家应急卫星通信网的同时,同步开展卫星通信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和推广,同时在国家层面制定保护我国自主产品的政策;建议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必须采用国产系统,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政府采购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对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国内卫星通信企业产品应当优先采购等。
(本文根据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503所)李忠宝在2009城市应急联动通信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