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全概念汇总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对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论积累。

它旨在揭示和理解市场经济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经济的增长、分配和资源配置等重要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存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进行解释和说明。

1.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中生产、投资、分配和定价等决策主要由市场而非政府来完成。

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市场的竞争机制推动着资源的优化配置。

2.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因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而得到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逐渐减少的原理说明了为何人们在消费中更愿意选择价值较高的商品。

3.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与需求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提供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需求则与价格、收入、消费习惯等因素相关。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4. 弹性(Elasticity)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

弹性分析可帮助理解市场的反应和调整机制。

5.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对非交易参与者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负面的(负外部性)或混合的。

外部性需要政府等相关方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的失灵。

6.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会导致购买力下降,对个人和经济产生影响。

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7.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稳定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旨在通过稳定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来实现经济的目标。

8. 物价指数(Price Index)物价指数是衡量一定篮子或一定种类商品价格变动的指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决策行为的社会科学。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种经济学派别,沿袭了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深受世界各国的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和接受。

本文将解释一些西方经济学中常见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可用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供求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的附加效用。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当消费者增加其消费量时,每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这意味着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附加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理论对解释消费者行为和价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弹性弹性是指市场供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度衡量了需求或供应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度高意味着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更为敏感,供应弹性度高则意味着生产者对价格变动更为敏感。

弹性的理解有助于企业确定价格策略和政府制定税收和补贴政策。

四、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的概念将经济决策与效益比较联系在一起。

在制定决策时,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选择。

五、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公共物品或产权问题引起。

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的副产品或影响会给其他人带来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一旦提供给一个人,就会利益所有人。

产权问题是指资源或财产所有权不能得到明确确认,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

六、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实际产出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力、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供给: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3、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5、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6、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1、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13、恩格尔定律:随收入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减小14、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15、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17、LM曲线: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18、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大一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

大一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

大一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西方经济学是指以西方国家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下面是大一西方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供求理论:供给和需求是经济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供给代表着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代表着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2.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边际效用决策,尽可能使边际效用最大化。

3.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时,称为弹性需求;当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时,称为非弹性需求。

4.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由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组成。

劳动力市场涉及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资本市场涉及资本家和投资者之间的资金融通关系。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6.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法律和监管等手段来干预经济,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政府的干预通常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纠正外部性、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投资和创新等手段实现。

8.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媒介,它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服务。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增加时,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9.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全球化是指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加强,包括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的兴起等。

10.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的一系列波动。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这些知识点只是大一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学习材料,建议参考相关经济学教材或课程。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全汇总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全汇总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全汇总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的一门社会科学,主要探究资源的配置、生产和消费、货币等经济现象。

西方学界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下,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全面汇总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包括GDP (国内生产总值)、GNI(国民总收入)、GNP(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量和增长率。

同时,还有CPI(消费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等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价水平、货币发行量等。

2.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学家们发现的经济波动现象的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在短期内会经历增长、高峰、下降和低谷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成因和周期长度、波动程度都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货币政策通常包括紧缩政策和宽松政策两种,紧缩政策主要用于抑制通货膨胀,宽松政策主要用于刺激经济增长。

4.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整个经济体的政策。

通常来说,财政政策可以采用扩张性或紧缩性的措施。

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用于刺激经济增长,例如加大政府投资和减少税收等;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用于控制通货膨胀,例如提高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等。

5.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主要包括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贸易不仅可以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资源的配置和技术的传播。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和市场运行的学科,知识点如下:1. 弹性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某个变量(例如价格、需求、供给等)随着另一个变量(例如收入、市场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化率。

西方经济学重要概念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重要概念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重要概念知识点以下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1.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中资源的分配和价格的形成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而不是由政府计划或指导。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的形成和市场的均衡。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在市场供求关系下,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是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

4.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每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指出,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5.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机会成本是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6.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每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总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理指出,随着生产或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逐渐增加。

7. 弹性:弹性是指市场上价格或收入变化对需求或供给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是衡量市场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

8.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除买方和卖方之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并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9.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的物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提供,因为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

10.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是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引起的。

这些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和经济决策的原理。

西方经济学所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所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所学知识点总结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等)及其行为的经济学分支。

在微观经济学中,人们通常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比如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市场结构、效用理论等等。

下面,我们将对其中一些概念和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1. 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表明了在一定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

从需求曲线上可以看到,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

需求理论还涉及到一些相关概念,比如替代品、互补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等等。

2. 供给理论供给理论则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

供给曲线上可以看到,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上升,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下降。

供给理论也涉及到了一些相关概念,比如生产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等。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某一特定行业中的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情况。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等等。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价格、产量、市场利润等因素都会有不同的表现。

4. 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者服务的偏好程度。

效用理论强调了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考虑到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其核心概念包括边际效用、偏好曲线等等。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人们可以对经济体系中的个体行为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方面的学科。

在宏观经济学中,人们常常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比如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等。

下面,我们将对其中一些概念和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西方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一)供求理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四)成本理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体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西方经济学名词及其解释:1.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和需求是指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2.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它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追求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3.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是指在自由市场机制下,由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等原因,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解决社会问题。

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进行矫正。

4.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5. 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外汇市场是国际货币的交易市场,用于买卖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金融市场之一,对于国际贸易和投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需求的增加引起,影响经济增长和个人消费能力。

7.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旨在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国内货币的目的。

8.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性变化。

它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不同阶段,对经济政策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作为一门广受关注的学科,西方经济学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关键知识点,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一、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供求关系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需求增加时,供应商会提高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当需求下降时,供应商则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这种供求的调节机制被称为市场机制,它基于自由竞争和按需定价的原则。

二、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边际效益指的是一种行为或决策对个体或企业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例如,一个人在购买商品时,边际效益可能是指额外的满足感。

另一方面,边际成本则是指为追求额外的收益而付出的额外成本。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平衡是个体或企业做出决策的基础。

三、机会成本与效益机会成本是指一个选择所失去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在经济学中,每个决策都意味着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

例如,当一个企业决定投资于某个项目时,它可能会失去其他投资项目的机会。

因此,机会成本需要在决策过程中加以考虑,以确保做出最佳选择。

四、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经济活动的波动。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索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供政策建议以应对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和增长。

与经济周期相对应的是经济增长,它强调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等因素。

五、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垄断力量或公共物品的存在等原因。

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可能需要干预以纠正这种情况,并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此外,外部性也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它指当一方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负面或正面的影响时,市场无法有效衡量和内部化这些外部效应。

综上所述,这些知识点代表了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概念。

西方经济学概念

西方经济学概念

西方经济学概念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广泛的学科,涵盖了许多经济学原理和思想,旨在解释和预测人类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中的行为。

它主要的是如何最大化资源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率和自由市场经济的运行。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如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概念包括需求定律、供给定律、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等。

这些概念旨在解释价格、数量、质量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如何在市场中做出决策。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概念包括国民收入、消费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利率等。

这些概念旨在解释整体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政府应该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

三、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它包括供需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等。

这些原理提供了对经济现象的基本理解,并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经济趋势。

例如,供需原理说明了价格是如何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决定的,比较优势原理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机会成本原理则说明了选择一个机会就会放弃其他机会。

四、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经济学原理和思想,西方经济学还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改善经济运行。

例如,自由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建议政府应该减少干预,让市场自我调节。

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深入理解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对价格、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政策干预的深入理解。

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预测未来趋势,并制定出更好的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名词概念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绝对优势。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1、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者称为产品转换曲线)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被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线。

其特点一是它向右下方倾斜;二是它由原点向外凸出。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第一个特点表明,在生产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会导致另一种产品产出量下降。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第二个特征需要借助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的概念加以解释。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也简称为产品转换率或边际转换率,它表示在社会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商品1必须放弃的商品2的产量。

即产品的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第二个特点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生产数量的增加,多生产一单位该商品需要减少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

2、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

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在西方经济学,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规律。

4、影响需求量的因素消费者的偏好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

偏好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

偏好在消费者的市场行为中表现出来,它决定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

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偏好越强烈,需求量就越大;反之,需求量就越小。

即,消费者的偏好于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其次,消费者的收入对需求量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也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量。

如果两种商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相同的需要,同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为替代品。

对于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而言,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会转向需求另一种商品,从而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原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导致替代品需求量减少。

即在两种商品有替代关系时,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

西方经济学(微观)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微观)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4、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相互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7、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8、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表述,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余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9、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10、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西方经济学概述概念整理

西方经济学概述概念整理

除了要考虑将已存在的经济资源配置利用好,还要考虑 如何不断开发和增加利用新资源,(如何把生产可能性曲线 向外、右上方移动)。 ①微观经济学以研究资源配置为目标时假定资源利用不成问 题。 ②宏观经济学以研究资源利用为目标时假定资源配置不成问 题。 ③微宏观都有的名称:价格、产出、消费、投资、供给、需 求。
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 学的体系出现了干预与反干预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矛盾与不 调和之处。为了避免矛盾,以塞缪尔森为首的西方经济学者 逐渐建立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
①他们把第一次和第三次修改和补充的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当 做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以充分就业为分析的前提。 ②把构成第二次修改和补充内容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称为考察 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的 情况。
该学派把现代资本主义说成“混合经济”,由私营和公 营两部分组成,私营的不足之处可以由公营加以弥补。私营 的作用系由微观经济学分析,公营的必要性则由宏观经济学 论证。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自二战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但 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所改变。 ①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出现了滞胀,失业与通货膨胀并 存。而按照新古典经济学中宏观部分的理论,当经济活动处 于充分就业状态时,通货膨胀率应该为0。失业和通货膨胀 是不可能同时共存的。该学派无法解释滞胀的问题,而且还 提不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四、理性人假定和经济原理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人。尽管他们在经济活动中 的作用不同,各具特点,但作为经济主体,都是理智的,既 不会感情用事,也不肯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 基本动力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者说目标最优化。 经济理论分析做出这样的假设,目的是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 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因素,在此前提下可得 出一些重要的公认的经济原理:

西方经济学概念大全

西方经济学概念大全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1. 价值观念(Value Theory)
价值观念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它是指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实现其价值追求时,通过消费来表达出所认为最适合自己的需求货币价值,以及人们可以达到的价值水平。

它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实践经济活动的基础。

2. 供求量(Supply and Demand)
供求量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微观经济学原理之一,它通过描述价格与生产商品数量的关系来确定一个市场中价格的稳定水平。

通常情况下,当生产商品数量较多时,价格比较低,而生产商品的数量较少时,价格会比较高。

3. 价格系统(Price System)
价格系统是反映市场经济的“支点”,它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源于人们决定是否会出售而产生的价格变化,从而影响市场的供求状况。

价格系统定义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它根据市场上的市场竞争状态,将资源分配给最有价值的用途,维持了市场的正常运作。

4. 产品市场(Product Market)
产品市场一般指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它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市场,其中消费者可以购买其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者可以出售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它是一个多方交易
的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5.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政策,旨在控制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健康发展。

它主要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流动性政策等方式影响经济,以达到政府政策目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的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

这种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同时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的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曲线。

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相对高的商品。

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称为边际成本。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结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全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全版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货币在实现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偿还欠款,上缴税款,发放工资,捐款,赠与等)当商品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世界货币:作为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作为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

作为国际间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如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等。

黄金准备制度:是一国稳定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标志之一。

由中央银行或财务部门掌握。

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格雷欣法则:双本位制下,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劣币”,国家法定价值高于市场价值的货币。

纸币本位制(优点)1,货币供给数量不再受贵金属的束缚,国家可以根据经济的实际需要调整货币供应量。

2,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可随时调整汇率,减少了国际经济变化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便于携带,同时减少了社会财富的浪费。

(缺点)1,发行不受贵金属准备的限制,而且失去自发调整功能,非常容易产生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

2,人为地调整汇率,会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更为不利。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如果要加强外汇管理,就很容易造成对外汇率偏高,出口减少,增大逆差。

只有降低汇率,增加出口,才能平衡收支。

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外汇率常有下降趋势。

3,纸币本位制增加了各国政府对货币管理的责任。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政府必须将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相配合,采取各种政策工具和管理方式来调控供给量,以稳定币值,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

信用以商品经济各发展阶段划分,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

商业信用:厂商在进行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方式所提供的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

商业信用,由于其是和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业资本的运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和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繁荣阶段商业信用会随着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及产业资本的扩大而扩张。

(优点)它是直接为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服务的,它可以加速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最大限度地利用产业资本和节约商业资本。

(缺点)1,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2,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受到信用能力的限制(相互不了解信用能力的厂商间不易发生商业信用关系)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

其可能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

(经济衰退,产业资本不能生产而转为借贷资本,繁荣时期,商业信用需求与银行信用需求都增加,危机时期,商业信用需求减少)。

(优点)1,可以有效的聚集社会上的各种游资——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固定资产折旧,产品销售与购买再生产所需材料及工资支付等在时间上不一致形成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尚未积累到一定数量还不足以作为新的投资加以运用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形成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2,个人所拥有的货币资本(储蓄存款)。

政府信用:1,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

3,调剂经济。

(问题)1,防止造成收入再分配不公平。

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国债面值很大,就剥夺了广大中小投资者获得收入再分配的机会,从而造成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

2,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

所谓“赤字货币化”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如果向中央银行推销国债,而中央银行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承购,此时,中央银行就有可能通过发行货币来承购国债,从而导致货币投放过度,便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3,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汇票:可全国使用,面额随交易额设定,其转让须背书、签名。

本票:我国仅限于银行签发,限于同城使用,面额固定,为不记名票据,见票即付。

支票: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债券:公债券(偿还期1年以上)国库券(偿还期1年以下)公司债券(由非金融类企业发行的债务工具,利率高于政府债券,手续币发行股票简单,如果采取私募方式,甚至不用报主管机关审核,但费用高,推销时间太长,企业发行债券一般需要经过信用评级)金融债券(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属于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内容,可列入银行2级资本是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的资本额并有权取得股息的书面凭证,是资本市场借以实现长期投资的工具。

普通股:1,股息随着公司利润变动而变动2,拥有经营参与权(股东大会上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发言权,表决权)3,优先认股权(公司增发普通股票,可优先购买新发行的股票,以维持其在该企业的持股比例,认股权可出售,也可以不认股)优先股:股息确定,不能参与公司管理经营及优先认股,但优先于普通股的分红和资产求偿权。

直接信用:资金供给制和资金需求者直接进行的资金融通。

(一个过程)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实现的资金融通。

(两个过程)注:是否有金融机构参与不能作为两种信用的区分标准。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西方国家一般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我国是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实际利率(r)=(1+名义利率i)/(1+通货膨胀率p)—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1,平均利润率,利率通常在0到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

2,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当借贷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水平会下降。

3,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提高时,贷款利率也上升。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就会降低再贴现率或其他基准利率,从而引起借贷资金市场利率跟着作相应调整,进而影响整个市场利率水平。

5,社会再生产状况,危机阶段:商品滞销,物价暴跌,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支付手段匮乏,对借贷资本需求增加,而借贷资本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到最高程度。

萧条阶段:危机刚过,物价低到最低点,产业资本不在收缩,借贷资本大量闲置,但由于企业信心不足而不愿增加生产投资,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工人工资所需货币减少,物价虽低,但交易量减少,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利率降到最低。

复苏阶段:投资逐渐增大,交易逐渐增加,工厂开始复工,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增加。

由于这个阶段信用周转灵活,支付环节畅通,借贷资本充足,因此,,借贷资本的需求是在低利率情况下得到满足的,借贷资本的供大于求需求没有导致利率上升。

繁荣阶段:起初,生产迅速发展,物价上涨,利润增加,对借贷资本需求增大,这时由于信用周转灵活,资本回流加快,商业信用扩大,利息率还是维持在较低水平上。

随着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对借贷资本的需求继续增加,尤其是信用投机的出现,使借贷资本需求大增,此时利率虽已提高到平均利率水平,仍然迅速上升。

6,国际收支,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逆差时,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需要利用资本项目大量引进外资。

此时,金融监管当局就会提高利率。

其他影响因素:汇率(本币贬值时,导致国内利率上升),国际利率等金融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商业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金融体系两种模式:市场主导型(英、美)银行主导型(德、日、法)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效益,资金有政府提供或有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及其他机构共同提供,有些也发行债券,一般不办理存款业务。

(开发性银行、农业性银行、进出口银行)我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开发银行: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资金的银行,具有投资多,见效慢,周期长,获利少的业务特点。

主要业务:向企业提供长期低利贷款,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建立和重点产业的发展,并支持社会基础建设和支柱产业的发展。

投资银行(美)证券公司(中)商人银行(英)实业银行(法)有限制牌照银行(香港)货币市场公司(澳大利亚):专门从事发行长期融资证券和企业资产重组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来形成资金来源,主要受益来自于发行证券的佣金和咨询服务费收入等。

业务范围(证券承销、自营买卖证券、投资顾问)。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在业务经营中应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证自己安全和稳健经营)、流动性(在资产负债不受损失的条件下,可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必要贷款需要)、盈利性(利用其运营资金为其获利)银行资金来源:自有资本(资产业务)、存款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负债业务)。

自有资本:1,股本,即筹建银行时所发行股票面值的合计金额。

2,资本盈余,它是银行发行股票时发行价超过其面值的部分。

3,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向股东支付股息和红利后剩余的营业收益,它仍属于股东所有。

4,公积金,它是商业银行按法定比例提留的那部分营业收益,是追加新资本的重要渠道。

5,风险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意外而从收益中提留的资金。

其他负债业务: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同业拆借(银行同业拆借、抵押贷款、转贴现贷款、回购协议)、发行资本债券、国际金融市场借款等。

再贴现:商业银行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如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等,再转卖给中央银行的行为。

再贷款:商业银行用自己持有的合格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政府公债等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向中央银行取得贷款的行为。

同业拆借: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短期借贷行为,一般期限较短,利率以日计算。

抵押借款:银行将其所有票据、债券等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品,向其他银行借入资金,期限较同业拆借长。

资产业务:现金资产(库存现金、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在途物资)、贷款业务、投资业务、贴现业务。

同业存款:是商业银行存放在其他银行用于同业间结算收付及开展代理业务的存款。

在途资金:指在结算过程中,银行收到以其他银行为付款人的票据,已向票据交换所提出清算或已向其他银行提出收账,但尚未正式存放在同业存款或存放在账户中的款项。

中间业务: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不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现,银行业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汇票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信托租赁、信用证、代客买卖外汇)。

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稳定货币,发展经济为目标,在一国金融体系居于中心地位。

以经济手段(货币供给、利率)分层次(通过影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而影响到各个经济部门)宏观调控。

是国家的唯一货币发行机构,业务对象为金融机构而不是企业及个人,一般代理国库和发行国券,为国家管理各种国际储备,监管各个金融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