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案编制格式
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公管方向)专业教学计划
管理与经济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说明书一、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竞争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从事管理工作。
二、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主干学科:公共经济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群):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社区管理、公共关系、社会学、社会工作、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三、业务范围及专业特色业务范围: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技术知识背景,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从事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各类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管理、社会保障、环境分析、写作与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既懂得技术及一般管理知识,又有系统的公共事业管理方面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学制四年五、毕业合格标准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8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49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1学分。
3.获取军训、体育等学分。
六、授予学位本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各类附表表1:教学计划进程表2: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安排表3:学科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选修课主要起草人:吴祈宗邓新吉齐延信表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纵向结构学时学分百分比横向结构学时学分百分比基础教育10566234.4%必修课1489362.42%学科基础教育704424.4%选修课9605637.58%实践课3117.2%专业教育684323.89%合计24818010.0%合计24814910.0%学分学时及比例统计纵向结构学时学分百分比横向结构学时学分百分比基础教育10566234.44%必修课14889362.42%学科基础教育7044424.44%选修课9605637.58%实践课3117.22%专业教育6884323.89%合计2448180100.00%合计2448149100.00%表2 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序号项 目内 容场所学期周数学分1入学教育校内110.5 2军训军训校内23 1.5 3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调研校内外442 4人文社科讲座学术报告校内2~72 5公益劳动劳动校内1~710.5 6文献检索科技文献查阅方法及实践校内711 7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就业形势、就业指导校内1~81 8学年论文学期所学内容专题校内3~633 9专业调查课程认识实习校内外4 3.5 3.5 10统计工具软件应用SPSS应用校内533 11毕业实习了解社会组织结构、管理过程校内外7~863 12毕业设计(论文)专题研究校内外8101031合计表3学科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选修课序号课程名称考核方式学期总学时实验学时学分序号课程名称考核方式学期总学时实验学时学分1社会学考查23221国际金融考查54832公共关系学考查23222专业外语考查53223人力资源管理考查23223管理沟通与公文写作考查54834社会心理学考查23224 应用统计考查53225保险学考查43225物流管理考查54836宏观经济学考查43226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考查64837金融学考查43227组织行为学考查64838经营管理学考查53228公共经济学考查64839公司概论考查53229领导科学考查632210供应链管理考查532210税收理论考查632211社会研究方法考查632211中国国情研究考查748312资产评估考查632212预算会计考查732213审计学考查732214电子商务考查732215电子政务系统考查732216商务谈判考查732217公务礼仪考查716118社会工作考查716119论文写作考查716120企业管理决策模拟考查5~73223842470444基础教育选修课专业教育选修课合计合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基本能力,使学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课程概论- 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与私营事业管理的区别- 梳理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2. 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理论和关键概念-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范畴和功能- 公共事业管理的政策与法规3. 公共事业管理的组织与运作- 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及权责分配- 公共事业管理的运作流程与决策机制4. 公共事业管理的政策制定与实施- 公共事业管理的政策形成与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评估与调整5. 公共事业管理的效能评估与质量监控- 公共事业管理的效能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监控体系与实践- 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分析与研究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思考和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和问题。
-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案例、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和考核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与考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小组研究和案例分析,积极完成作业。
2.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个人或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项目,包括论文撰写、调研报告等,考核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实践能力的掌握。
4.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四、教学资源- 教材:《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主编XXX,出版社XXX,年份XXX。
- 阅读资料: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供相关阅读资料和研究文献。
公用事业管理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公用事业管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公用事业管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掌握公用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3)熟悉公用事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4)了解国内外公用事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分析公用事业管理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解决公用事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公用事业管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用事业管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公用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3)公用事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2. 教学难点:(1)公用事业管理问题的分析;(2)公用事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公用事业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2)简要介绍公用事业管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讲授新课(1)公用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2)公用事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3)国内外公用事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公用事业管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公用事业管理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公用事业管理》2. 教学课件3. 案例资料4. 互联网资源注:以上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范类)教学计划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范类)教学计划(2008级适用)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在教育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管理工作和从事学校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高度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一般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和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胜任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质: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备适应办公自动化、运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3.具备进行管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4.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制度,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与道德品质;5.具备较强的社会调查、市场调研、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和写作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7. 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8.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具有文、史、哲、艺基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好的哲学修养、审美能力和热爱科学、献身事业的精神。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习计划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入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和特点;2.熟悉政府职能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原理,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3.具备系统分析和解决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能力;4.熟悉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形成独立的研究能力;5.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具备在行政部门或公共组织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公共管理原理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了解政府或公共组织中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熟悉公共管理的发展状况。
2.公共政策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了解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城市管理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城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城市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管理的国内外实践经验。
4.公共财政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公共财政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了解财政收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财政预算和会计的相关知识。
5.社会组织管理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组织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掌握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解公共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掌握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习计划1.学习基础课程,夯实基础知识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通过公共管理原理、公共政策、城市管理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2.学习专业课程,培养专业能力在大三、大四学习期间,通过公共财政、社会组织管理、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熟悉政府职能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原理,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具备系统分析和解决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3.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运用所学知识,锻炼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学习教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学习教案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公共事业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领域,其涉及的范围广泛而复杂。
公共事业管理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挑战。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背景和意义;2. 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3.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能;4. 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案例,提高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5. 培养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兴趣和责任心,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1. 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 公共事业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2. 公共事业管理原理-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政策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 经济学原理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3. 公共事业管理方法- 计划与决策管理-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与预算管理- 绩效评估与监督管理4.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社会福利与保障管理-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 教育与文化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知识框架;2.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问题;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合作学习;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各种角色,体验实际管理情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 桌面推演:通过模拟实际管理情境,让学生进行桌面推演,培养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的程度;2. 作业和项目报告:学生完成的作业和项目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3. 考试成绩:学生在考试中对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作业和考试中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公用事业管理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公用事业管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公用事业管理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掌握公用事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公用事业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公用事业管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公用事业管理的概念和原则2. 公用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3. 公用事业管理的实践应用教学难点:1. 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 公用事业管理中各种问题的解决策略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案例分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公用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公用事业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对公用事业管理的初步认识。
二、讲授新课1. 公用事业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公用事业管理的定义- 公用事业管理的原则(如: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等)2. 公用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用事业项目规划与管理- 公用事业投资与融资- 公用事业运营与维护- 公用事业市场与竞争- 公用事业监管与评价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公用事业管理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管理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公用事业管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讲授新课1. 公用事业管理的实践应用- 公用事业项目规划与管理的实践案例- 公用事业投资与融资的实践案例- 公用事业运营与维护的实践案例- 公用事业市场与竞争的实践案例- 公用事业监管与评价的实践案例2. 公用事业管理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强调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一个公用事业管理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种公共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和研究、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专业要求:毕业生应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基本知识,把握公共部门管理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工作方法、价值伦理和法律规范。
要求具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具有较好的口才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学制和修业年限学制4年。
修业年限为3-6年。
三、总学分额定总学分为155学分。
具体分配如下:(一)课堂教学学分:140学分,2613学时每个标准学期为20周,其中课堂教学18周,考试2周。
(二)实践教学学分:15学分1. 军训2周1学分;2. 社会实践4周2学分;3.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2周1学分;4. 学年论文第2学年1学分;5. 专业实习10周4学分;6. 毕业论文4周6学分。
四、课程设置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需要,本专业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和专业课构成,通识课和专业课均分别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
通识必修课35学分。
专业必修课由17门课程组成,47学分。
专业选修课限选至少28学分,通识选修课限选至少24学分。
其中,人文素质类4学分,哲学社会科学类12学分(其中,哲学概论、经济学概论、历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逻辑学概论、人类学、金融学等7门课限选6学分),自然科学类2学分,法学类6学分。
任选至少6学分。
任选学分可以选修专业选修课,也可以选修通识选修课。
五、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共4周,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专业实习共10周,安排在第七学期。
六、科研为培养学生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须撰写调查报告、第二学年须撰写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应提交实习报告。
课堂教学学分修满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本科)教学计划.doc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教育管理基础,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教育行政机关、中小学校从事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教育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规格,即: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及实践能力,能在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成人教育部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或胜任中小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的相关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或管理人员。
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即:通过学习现代管理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训练,具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能力,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般规律、初步具备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所必备的职业素质。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能够系统掌握教育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具有运用教育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能力,具有教育管理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教育管理素养,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身心素质方面,身心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课程。
必修课、限选课和集中实践课程必须进入实施教学计划。
A类选修课程学分不低于6学分。
必修课:英语Ⅱ(1)、英语Ⅱ(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现代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公共管理学、管理思想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组织行为学(教育)、教育评价、现代教育管理专题。
限选课:哲学引论、艺术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选修课A类为专业课程,列有:法学概论、社会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创新教学、班级管理、管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比较教育、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分制本科教学计划(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分制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律知识,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并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和物业、非营利组织营销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在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研究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管理以及公共事业部门内部管理的规律与方法,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型专业。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现代管理科学、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公共事业或公用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工作。
三、主干学科经济学和管理学四、学制与学位1、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2、学位授予:管理学士学位五、主要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分析、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务礼仪、公共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公共管理学、城市管理学、社区管理、物业管理。
六、教学实践环节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两个方面。
课内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可随堂进行。
七、毕业规定1、毕业标准学生修满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准予毕业。
2、学位标准符合学校学位授予相关规定。
八、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修业期满需达170学分,其中必修课110学分,占总学分的65%,选修课60学分,占总学分的35%。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5037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15行政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一门系统阐述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及规律的课程,涵盖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从而把握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
选择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的发展和创新的模式。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养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正确方向等内容。
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公共事业建立、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分析研究解决公共事业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借助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掌握公共事业的基本特性,掌握我国公共组织的四种基本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书所研究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双重内容。
2024年辅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2024年辅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一、引言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涵盖公共管理、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也日益重要。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我计划在2024年辅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以下是我对这门专业的教学计划。
二、专业课程设置1. 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该课程将针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该课程将介绍公共组织的结构和职能,以及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重点教授招聘、培训和激励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在公共部门中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
3.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该课程将介绍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基本技能。
4. 公共服务管理该课程将介绍公共服务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公共服务领域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公共决策分析该课程将介绍决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决策分析的技巧,培养学生在公共决策方面的能力。
6. 公共管理伦理与职业道德该课程将介绍公共管理的伦理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遵循职业道德,保持公正和廉洁的行为。
三、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计划设置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在政府部门或相关的公共机构进行实习,亲身体验公共事业管理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实践项目,通过调研、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互动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案教学目标:本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 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工具分析和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问题。
4. 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1.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和范围- 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2.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公共事业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世界各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经验第二部分: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和价值观:- 公正、效率、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原则- 公共服务的道德和伦理要求2. 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组织与管理- 决策与计划- 监督与评估第三部分: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1.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的选取和分析:- 国内外典型的公共事业管理案例- 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案例讨论和解决方案:- 对选定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和建议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公共事业管理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2. 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选取实际的公共事业管理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多媒体教学与互动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互动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评价与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与他人讨论的能力等。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案1.引言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对公共服务领域的组织、规划和管理。
本课程旨在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实践,培养学生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该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案例,并分析其中的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解决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3.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3.1 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与私营企业管理的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3.2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组织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 领导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 决策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 控制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
3.3 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分析- 分析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的成功案例;- 分析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3.4 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与应用- 学生团队参与公共事业项目管理实践;- 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现实问题的研究。
4.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4.2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公共事业管理案例进行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问题。
4.3 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参与公共事业管理项目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4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呈现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教案N
公共事业管理教案N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导论1.1 课程目标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2 教学内容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与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与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1.4 教学资源教材:公共事业管理导论案例材料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与回答问题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章:公共事业组织与管理2.1 课程目标了解公共事业组织的类型与特点掌握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理解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公共事业组织的类型与特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公共事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趋势2.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分享2.4 教学资源教材:公共事业组织与管理案例材料与相关文献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案例分析报告与小组分享第三章:公共事业政策分析与制定3.1 课程目标了解公共事业政策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公共事业政策分析与制定的方法和步骤理解公共事业政策的影响与评估3.2 教学内容公共事业政策的定义与特征公共事业政策分析与制定的方法和步骤公共事业政策的影响与评估公共事业政策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组讨论与分享3.4 教学资源教材:公共事业政策分析与制定案例材料与相关文献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案例分析报告与小组分享第四章:公共事业项目管理4.1 课程目标了解公共事业项目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的方法与工具理解公共事业项目的影响与评估4.2 教学内容公共事业项目的定义与特征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公共事业项目的影响与评估公共事业项目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组讨论与分享4.4 教学资源教材: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案例材料与相关文献4.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案例分析报告与小组分享第五章:公共事业财务管理5.1 课程目标了解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掌握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理解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趋势5.2 教学内容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趋势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组讨论与分享5.4 教学资源教材:公共事业财务管理案例材料与相关文献5.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案例分析报告与小组分享第六章: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6.1 课程目标理解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学习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6.2 教学内容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与趋势6.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组讨论与角色扮演6.4 教学资源教材: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材料与相关文献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案例分析报告与角色扮演第七章:公共事业伦理与法规7.1 课程目标理解公共事业伦理的重要性掌握公共事业法规的基本内容学习公共事业伦理与法规的最佳实践7.2 教学内容公共事业伦理的概念与原则公共事业法规的基本内容公共事业伦理与法规的最佳实践公共事业伦理与法规的挑战与趋势7.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组讨论与角色扮演7.4 教学资源教材:公共事业伦理与法规案例材料与相关文献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案例分析报告与角色扮演第八章:公共事业服务质量管理8.1 课程目标理解公共事业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公共事业服务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学习公共事业服务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8.2 教学内容公共事业服务质量管理的概念与特征公共事业服务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公共事业服务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公共事业服务质量管理的挑战与趋势8.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组讨论与分享8.4 教学资源教材:公共事业服务质量管理案例材料与相关文献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案例分析报告与小组分享第九章:公共事业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9.1 课程目标理解公共事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公共事业风险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学习公共事业应急响应的策略与流程9.2 教学内容公共事业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特征公共事业风险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公共事业应急响应的策略与流程公共事业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的挑战与趋势9.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组讨论与角色扮演9.4 教学资源教材:公共事业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案例材料与相关文献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案例分析报告与角色扮演第十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前沿问题与未来趋势10.1 课程目标了解公共事业管理当前面临的前沿问题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探索公共事业管理创新的途径10.2 教学内容公共事业管理的前沿问题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探讨公共事业管理创新的战略与实践未来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3 教学方法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学术研究报告与分享10.4 教学资源教材:公共事业管理的前沿问题与未来趋势学术文献与相关研究报告10.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专题讨论学术研究报告与分享质量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公共事业管理导论: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授课教案(福建农林大学)
教案2007 ~ 2008 学年第1学期学院、系室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系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年级、班级 2006级公共管理类主讲教师许文兴、吴 鑫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编号:1课时安排:6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 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本章节的内容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体系的基础和精髓。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公共物品的两大特性出发把物品具体分成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以及准公共物品;以及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强调狭义社会公共事务,而公共事业正是针对着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做为客体的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
要求学生能够在了解内涵的基础上做到熟练掌握。
1、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内涵;公共物品特性2、熟悉:公共事业管理和其他相关管理区别3、了解:公共事业管理学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难点?疑点):一、*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并能够辨别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一)判定公共物品的两大特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个人消费某一物品时并不排斥其他人消费该物品非竞争性指个人消费某一物品时并不影响其他人消费该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例子) 国防,马路,海上灯塔等,利益完全分割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分享(二)准公共物品是在公共物品的基础上新引入的研究本课程的概念,主要是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表现的不充分,或者只体现二者其中一个特性的某些特殊物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是一门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理解,为其未来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2. 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3.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技能,如组织、规划、决策等;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模块一:公共事业管理概述1. 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和特点2.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3.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模块二:公共组织管理1. 组织理论与管理2. 公共组织的结构和职能3. 组织行为与公共事业管理模块三:公共政策与决策1.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政策分析与评估3. 公共决策的理论与实践模块四:公共财政与预算1. 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2. 公共预算的编制与执行3. 资源配置与绩效评估模块五:公共人力资源管理1.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原理2. 招聘、培训与绩效评估3. 公共人力资源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和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公共事业组织、与相关从业人员座谈等,增强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实际操作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 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提问等。
2. 个人作业:包括对案例的分析、论文写作等。
学校公共事务教学教案范本
学校公共事务教学教案范本是教师备课教学的必备辅助工具之一,一份好的教学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教案的结构、编写步骤、教案编写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评估教学教案的质量等方面介绍学校公共事务教学教案范本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教案的结构一份完整的教学教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部分主要是教师在授课之前进行备课,制定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等,并选用适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教学实施部分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按照教学设计中的步骤和策略进行教学;教学评价部分则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教案的编写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学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教学步骤要清晰、详细,每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学教案要充分考虑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编写教学教案的步骤1、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教学目标和重点是教学教案编写的基础,教师需要先明确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以及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
教学目标和重点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既要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要求,也要考虑实际情况。
2、制定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是教学教案编写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来制定适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推进。
教学步骤要详细、清晰,每一步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教学策略则可采用板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以强调重点和提高教学效果。
3、使用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是教学教案编写不可忽视的要素,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来选用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包括课件、视频、实物模型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评估教学效果教学教案编写不仅仅只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安排,更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案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代码:1211xk01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总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门类各专业均需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理论课,它以对各项专门管理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为研究对象,以一般管理过程的各项主要职能为框架,系统介绍学习管理专业和从事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管理,管理者,管理科学等形成系统认识,掌握决策与计划,组织及变革,领导与激励,控制与创新等管理职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学习好后续专业课奠定理论知识基础。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人类活动是有组织的活动,这种组织活动具有如下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决定了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管理的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三、管理的职能法约尔(1916):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孔茨(1955):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90年代以来: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基本框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角色,管理者技能。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查理•巴贝奇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汤尼的收益分享制度;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二、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
三、管理科学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四、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五、权变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形成。
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与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六、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生、思想、内容、特点及其中国的实践。
七、20世纪90年代管理理论新发展学习型组织;业务流程再造。
本章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理论的流派。
难点:管理的定义,管理者角色和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一、四种道德观功利观、权力观、公正观、公平观。
二、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以社会利益为重;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视人为目的;超越法律;自律;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这些阶段,而不能跨越,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第4阶段上二、个人特征自我强度,控制中心。
三、结构变量规章、职务说明书、绩效标准等。
四、组织文化强组织文化、弱组织文化、亚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损害量大小、好坏判断、损害的可能性、损害的滞后时间、损害或影响的集中程度、受害或受益者与你的心理或社会距离。
第三节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二、确立准则三、设定工作目标四、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五、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六、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四节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一、社会责任承担法律、经济和社会的义务。
二、两种社会责任观古典观、社会经济观。
三、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古典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社会经济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本章重点:四种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两种社会责任。
难点: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第一节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一、国际化经营的内涵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二、特征跨国界经营、多元化经营、资源共享、全球战略与一体化管理。
三、动机利用优势能力、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抵御与分散风险、反击竞争对手。
第二节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一、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与技术环境、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二、国际化经营环境的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冷热分析法、等级尺度法、多因素评价法。
本章重点: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难点: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定义信息,数据。
二、信息评估收益与成本比较、有形成本、无形成本。
三、有用信息的特征第二节信息管理工作一、信息的采集二、信息的加工三、信息的存储四、信息的传播五、信息的利用六、信息的反馈第三节信息化管理一、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收集、处理、维持和分配信息的系统方法。
二、信息系统的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RPⅡ);20世纪98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RP)。
本章重点:信息管理工作。
难点:信息系统及其要素。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一、决策的定义决策及其目标。
二、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最优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信息。
四、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规范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
第二节决策过程一、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决策的步骤:识别机会、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
第三节决策的影响因素一、环境因素环境的稳定性程度、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的地位。
二、组织自身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三、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四、决策主体日的因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第四节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1.集体决策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等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导矩阵分析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本章重点:决策的内涵与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
难点:定量决策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第一节计划的概念一、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名词和动词概念。
二、计划的性质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的基础;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一、按时间长短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二、按职能空间分类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三、按综合性程度分类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
四、按明确性程度分类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五、按程序化程度分类程序化计划、非程序化计划。
本章重点:计划的性质。
难点:战略性计划,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第一节愿景和使命陈述一、愿景和使命愿景的内涵,使命的内涵。
二、愿景陈述愿景陈述的要素。
三、使命陈述使命陈述的要素。
第二节战略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研究(PEST模型)Political Factors:政治因素;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Ecological Factors :生态因素;Social-cultural Factors:社会文化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技术因素。
二、行业结构研究产业分析的目的,五力模型(Five Forces Model):入侵者研究、替代品生产商研究、买方研究、供应商研究、现有竞争者研究。
三、竞争对手研究四、自己分析价值链模型。
五、顾客研究顾客价值评价;顾客选择。
第三节战略选择一、企业基本战略姿态成本领先,特色优势,目标集聚。
二、企业成长战略成长战略I:核心能力企业内扩张;成长战略II:核心能力企业外扩张。
三、企业防御战略收缩战略,剥离战略,清算战略。
四、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
五、多元化战略同心多元化,混合多元化。
六、加强型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
七、成长战略II:即核心能力企业外扩张战略联盟,虚拟运作,出售核心产品。
第四节计划实施一、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含义、原理和特征。
二、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的基本思想、特点。
三、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和种类。
本章重点: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类型,目标管理。
难点:愿景和使命陈述,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八章组织设计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一、组织与组织设计的内涵组织和组织设计的内涵。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三、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战略因素、技术因素、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因素。
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精简高效的原则。
二、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职能部门化;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地区(区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
三、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
第三节组织的层级化一、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决定有效管理幅度的因素。
二、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的含义及其关系,授权的含义、过程和原则。
本章重点:组织的部门划分,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管理幅度。
难点:集权与分权,授权。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一、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人力资源计划的目标和任务。
二、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
第二节员工的招聘与解聘一、员工招聘的标准员工招聘概念和情形,主管人员的招聘要求。
二、员工招聘的来源与方法员工招聘的两种来源,招聘的方法。
三、员工解聘解聘及其类型。
第三节员工培训一、员工培训的目的培训的目的。
二、员工培训的方法员工培训的方法:导入培训,在职培训,离职培训。
三、主管人员培训的方法主管人员培训的方法:工作轮换,设置助理职务,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
第四节绩效评估一、绩效评估的作用绩效评估概念及其作用。
二、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绩效评估程序和方法。
本章重点: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难点:员工招聘的来源。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一、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