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革命文物工作新探——以广州农讲所纪念馆为例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观看广州农讲所,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深入了解了农村妇女运动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于广州农讲所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广州农讲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农讲所起初是为了宣传农村妇女权益而设立的教育机构,为农村妇女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而今,广州农讲所已经成为了一座具有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文化遗产。
参观广州农讲所,我首先被它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农讲所的建筑充分展示了传统的南方建筑特色,围合式的建筑结构,配以精美的木雕和砖雕,古朴而典雅。
整个建筑群坐落在一片宁静的绿意中,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进入农讲所,我踏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世界。
展览陈列着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广州农讲所的发展历程和农村妇女运动的兴起。
我看到了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被这些展板深深地吸引。
它们记录了农村妇女们为了争取权益,为了改变传统封建观念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在那个年代,农村妇女没有独立发言的权利,她们受到男性社会的压迫和歧视。
然而,广州农讲所的建立为她们提供了一个斗争的平台。
妇女们通过参与农讲所的教育和培训,学会了读书写字,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她们内心中的力量。
农村妇女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广州农讲所成为了妇女运动的源头之一,为后来的妇女组织和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红军将士、工农兵学员都曾在农讲所学习过,农村妇女运动的思想觉悟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广州农讲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广州农讲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开展了许多文化活动和展览,向公众展示了农村妇女运动的历史和成就。
这些举措有助于激发社会对于妇女权益的关注,为广州农讲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支持。
在广州农讲所的观后感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妇女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
农讲所的存在和发展,使妇女们有了平等发展的机会,也为中国传统观念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在广州旅游的路上,我有幸参观了广州农讲所。
这是一座承载着农民伟大智慧和丰富历史的建筑,让我对农民运动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农讲所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让我对广州乃至整个中国的农民运动有了新的认识。
农讲所的建筑设计与其他庙宇相似,但它在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上与众不同。
走进农讲所,我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墙上的壁画和文字记录了许多关于中国农民运动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农民领袖陈胜和吴广的故事。
他们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们的故事被广大农民奉为教材。
就在这里,他们威力无穷的口号激励着一代代为社会进步奋斗的农民。
在参观期间,我了解到农讲所曾经是广州地区的一个重要农民组织机构。
它为广大农民提供教育、培训和组织交流的平台。
在这里,农民学习农业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组织了一系列农民运动,让农民能够集结起来,共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农讲所起初只是一个简单的建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一个农民的聚集地。
农民们不仅仅在农讲所学习农业知识,还分享了自己在农事上的经验。
这种互相交流的氛围使得参与者们能够相互帮助,一起应对困难和挑战。
他们心怀同仁之心,互相支持,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社群。
此外,农讲所也是广州农民运动的重要发起地。
农民运动的目标是为了解放农民,让他们摆脱贫困和压迫。
农民们在农讲所组织起来,以集体的力量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们通过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向社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力图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
农讲所成为了他们战斗的指挥中心和安全的庇护所。
通过参观广州农讲所,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农民运动的浩然正气和伟大精神。
农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自己和他人争取福利。
他们虽身处农村,但他们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忠诚和贡献不亚于其他阶层。
广州农讲所的参观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从一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中国农民运动的历史和发展。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过桥便是九行并排的花岗石板铺成的通道,直通宽敞的大成门。
过大成门之后,是一个草木葱郁的大院,院内木棉、菩提、龙眼、九里香等古树挺拔而立。
站在这大院当中,能强烈的感受到树木发出的阵阵芳香。
大成殿屹立在由花岗石砌成的台基上,它看上去是那么宏伟壮观。
沿着大成殿两侧的通道向前走去,即达崇圣殿,有东西两廊。
看完这个宏伟的建筑后让我了解了很多全国的、广东省和广州市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并对他们产生更多的敬仰。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共三大会址,通过会址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的介绍并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这么一个简陋的环境下召开的。
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惟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在馆里看到的资料图片、听讲解、观看电视文献专题片,再一次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
半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简单的解决了午餐,又继续参观了孙中山大元帅府。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因孙中山1917-1925年间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而得名。
当我们到达纪念馆后,由讲解员为我们介绍大元帅府的总体情况,指引参观路线和介绍历史背景。
看到了复原后的各个房间以及大元帅府内留下的各种书迹、壁画、办公设备、武器、日用品等等,期间目睹栩栩如生的高分子硅胶像更是让我们拍手称奇,大开眼界!增加了不少知识和见识。
这次参观活动,满足了我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起居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对民-国时期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爱国热情。
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
对于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最重要,我们要深深领会这次参观学习的寓意,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看、去感受、去思考。
广州农讲所纪念馆观后感
广州农讲所纪念馆观后感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是我最近刚刚参观的一个历史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位于广州市中心,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设计独特,极具艺术价值。
参观过程中,我对广州农讲所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进入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我首先被它的外观所吸引。
纪念馆的建筑设计独特,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有着檐下雕、琉璃瓦等元素,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纪念馆内部的展览空间非常宽敞明亮,展览品的摆放十分精心,使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广州农讲所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
它的建设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兴起于明末清初农民起义运动的大潮下。
在农讲所中,农民们学习农业知识、了解国家政策,并积极组织起来,共同探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问题。
这是中国农民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农村现代化,这一段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纪念馆的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张张农民手抄的宣传传单和一本本农民写的读书笔记。
这些传单和读书笔记记录了农民们对农村改革的热情和努力。
他们通过自学和组织的形式,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也为整个农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些文物见证了广州农讲所的历史意义,也让我深感农民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参观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我对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农讲所的建立和发展,为改善农村的教育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也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起点,为后来的农村改革事业奠定了基础。
这让我对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佩服那些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总的来说,参观广州农讲所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欣赏它的建筑设计和展览品的陈列方式,也对农村改革的历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个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也是一个让人思考和反思的地方。
希望广州农讲所纪念馆能继续保护好这份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农村改革的重要性。
红色日记讲广州农讲所的作文800字
红色日记讲广州农讲所的作文800字我们小组组织参观了广州农讲所,一个上午的游览,我们亲身体会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更深刻地领会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献身精神,更真实地感受到了共产党的艰辛历程。
广农讲所是一组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的建筑群,从南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组成,两边有庑廊等宏大建筑,进了大门是前院的泮池,泮池中间架有一座石拱桥,过桥便是九行并排的花岗石板铺成的通道,直通宽敞的大成门,过大成门,是一个草木葱郁的大院,院内木棉、菩提、龙眼、九里香等古树挺拔葱郁,宏伟壮观的大成殿屹立在由花岗石砌成的台基上,沿着大成殿两侧的通道向前走去,即达崇圣殿,有东西两廊。
然后参观农讲所中展馆的图片和历史文物,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革命气氛与革命情景。
一个个当时的学员用过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以及一个个曾经起草过的文件,还有动画演示毛主席在为学员们上课的情景,我们看着这些东西,仿佛亲临其境,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情景和他们的高度的革命情怀,乃至于后来他们为追求理想、革命而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于牺牲自已的生命。
“没有土地革命,就不可能胜利”,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而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随着共产国际对解决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指导,使毛泽东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对土地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理论,同时分析了阶级问题,而且还孕育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要推翻地主的团防局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我更加了解了我国农民,农业,农民运动问题在中国丰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使我深刻理解了当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党的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立志在先驱们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遗志,怀着对党和国家建设的热情,将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立志成才,从身边做起,脚踏实地,为献身祖国而做充分的准备!。
广州农讲所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广州农讲所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广州农说所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摘要】4月12日,我们中文系党支部组织了一次意义深刻的红色之旅——到广州烈士陵园。
我们在革命先驱的墓碑下庄严的发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未中国人民事业奉献终身,而在这清明节之际,我们也献上自己手中的鲜花为这些为中国事业而献身的革命英雄表达我们的悲痛之情和敬佩之意。
【关键词】红色之旅,烈士陵园,扫墓4月12日,我们广东外语外贸南国商学院中文系党支部怀着兴奋仰慕的心情,经过一具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位于越秀区的广州烈士陵园,缅怀先驱、发誓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个伟大而先进的党。
一、初入烈士陵园庄严而气氛沉重的烈士陵园,没有太多的修饰,惟独柔情的绿水、坚硬擢升的青松在旁,这些就像是烈士们的情感普通,对待我们中国的亲人柔情似水,对待敌人坚毅别屈。
我们徐徐而进,大伙儿的足步轻而迟缓,因为怕打搅到这个地方安息的英魂,因为感染到了这个地方沉重的气息。
历史举起如椽的大笔,在这块热土上谱写出抗敌御侮、气壮山河的光辉篇章;书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这块英雄的土地,凝结着虎门军民别屈别挠的高风亮节和爱国情怀。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日子在和平、民主、安逸的社会主义环境中,在党的“三个代表”的正确思想领导下,我们没有理由别去捍卫千千万万英雄节兵们用鲜血拼下的国土;我们没有理由别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尽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更没有理由不记得我们伟大的建国先驱。
拾级而上,我们感觉到我们离英雄越来越近,广州起义烈士永垂别巧,几个大字,深刻而刺眼的映入眼帘里,石碑上的一连串的图像,经真实的那一幕幕大概就展如今我们面前,而这份历史痕迹尽管保持沉默别语,却别能别刺痛我们的心。
我们手持鲜花,在碑前默哀三分钟,之后献上我们的花,表达了我们心中的哀思之情和崇敬之意。
之后我们在这个地方发誓,也许收到了这个地方的气息的感染,我们的精神饱满而充实,我们的誓词读得掷地有声,我们的发誓是那么的坚决而勇往直前。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广州农讲所位于广州市中心,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建筑。
它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当时正值中国革命的高潮期。
农讲所建成后,成为广东农民运动的旗帜性建筑,吸引了大批农民前来学习农业知识和探讨解放农民的道路。
我前不久在广州农讲所进行了参观,深受启发和感动。
进入农讲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雕“农讲所”三个大字。
这座石雕独具特色,字体刚劲有力,凸显了农讲所教育农民、倡导农业发展的宗旨。
走进大厅,一幅巨型壁画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
壁画描绘了农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场景。
农民们手持锄头和镰刀,围绕着一幅巨大的农田画面,在劳动中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壁画颜色明亮艳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在农讲所的展厅里,我看到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农讲所的辉煌历史。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批手工制作的农具模型。
这些农具模型栩栩如生,根据真实的物件精心制作而成。
有锄头、镰刀、犁等各种常见的农具,还有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特殊农具。
通过观看这些农具模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农民的辛勤劳作和智慧。
农讲所的另一个亮点是展示了一批农民运动的照片和文件。
这些照片和文件记录了农民们在农讲所的学习和组织活动。
我看到了一张大合照,上百名农民身着朴素的衣物,面带笑容站在一起。
他们眼中透露出的坚定和自信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
文件展示了当年的农民宣言和宣传材料,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农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决心。
参观完展厅后,我来到了农讲所的讲堂。
这座讲堂保存完好,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讲堂内部摆放着当年常见的长桌和长椅,灯光昏暗,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坐在讲堂里,我仿佛能够听到当年农民们探讨问题、学习知识的声音。
广州农讲所是一座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他们是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他们的奋斗和付出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农讲所也是一个教育农民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知识、改造思想的机会。
红色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以“广州红色文化讲习所”为例
二、“深度+广度”,多角度讲述城市故事
广州红色文化讲习所既增强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 也拓展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通过让群众走进红色文化 遗址,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讲述红色人物故事的方式 增强了讲习所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走进红色文化遗址,近距离接触历史现场。广东 省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开展 的重要根据地,其自身拥有强大的红色基因。广州开展的 “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宣讲活动,吸引了大批个人和 团体预约参观学习,带领他们“穿越时空”,重返革命现 场。通过科学利用文化旧址,实现对文化街区的永续保 护,让古老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红色史迹再度成为城市焦 点。宣讲活动面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市民群众,举办地点 分别为中共三大会址、广州农讲所旧址、广州全国劳动大 会旧址、广州起义纪念馆、冼星海纪念馆以及中共广东区 委旧址等。讲习所让人们在瞻仰革命历史遗迹、感受历史 熏陶的同时,深刻学习党的建设、廉洁政府建设等内容, 重拾初心,不忘使命。例如,1925年年初,在中共广东区 委旧址上,就曾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个地方纪律监 察机构——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它开创了我国纪检工作 的先河。直到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上,党章中专门修订 设立了“监察委员会”这一章节,中央监察委员会正式成 立。因此,广东区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可谓为中央纪律监察 机构的成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广州地区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的探索与实践
26《党史博采》│2019第04期红色基因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产生,是党奋斗历史的浓缩和积淀,蕴含着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
在建党98年的峥嵘岁月中,红色基因一直是党发展壮大、永葆生机的遗传密码。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博物馆作为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教育机构,是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将“传承红色基因”写入报告中。
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革命文物是红色基因最直接的载体。
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注重革命文物的维修保护,注重保护修复馆藏革命文物。
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
201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
2018年1月,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对实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提出“九大行动”。
2018年6月11日,广东省财政厅等8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关于建立红色革命遗址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为更好地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2018年9月6日,广州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革命遗迹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制定了《广州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统筹推进红色革命遗址博物馆建设,延伸红色文化的内涵,增强观众体验和参与感,提高展示水平。
广州农讲所红色故事
广州农讲所红色故事
广州农讲所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展农村革命斗争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中国革
命历史上,广州农讲所孕育了许多红色故事,成为了革命先驱的摇篮。
在上个世纪初,农民在中国社会中受到剥削和压迫,他们的苦难动摇了中国共
产党的创始人,也激发了他们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广州农讲所于1920年成立,其
目标是为农民提供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使他们觉醒并发起革命。
红色故事之一是关于广州农讲所创始人谭平山的传奇。
谭平山是一个充满激情
和毅力的革命者,他在农讲所组织起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努力唤醒广大农民。
他无私奉献、无畏牺牲,最终被敌人所杀。
他的英勇行动和坚定信念激励着许多人投身革命事业。
另一个红色故事是关于施琅的革命经历。
施琅原本是农学家,他深知农民的困
境并积极参与农讲所的活动。
他在农讲所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施琅将所学的理论付诸实践,积极发动农民阶级,推动他们加入革命队伍。
他在贫苦农村中获得了巨大的支持,成为广州农讲所的杰出代表。
广州农讲所的红色故事还有很多,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农民阶级的觉醒。
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时刻保持对革命精神的铭记,并为我们今天的努力和奋斗提供了动力。
红色故事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它们提醒我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广州农讲所红色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正义事业奋斗,并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繁荣的社会做出贡献。
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些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
努力奋斗!。
广州的红色景点和背后的故事作文
广州的红色景点和背后的故事作文《广州起义纪念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广州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叫做广州起义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能看到很多以前用过的东西,像枪呀、衣服呀。
每一样东西都好像在给我们讲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有一位叫游曦的姐姐,她带领着女兵班和敌人拼命战斗,壮烈牺牲了。
她可勇敢啦,一点都不害怕敌人。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这些勇敢的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祖国做贡献!
《农讲所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广州的农讲所。
农讲所就在繁华的中山四路,那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地方。
在很久以前,很多农民伯伯生活得很辛苦,没地种,没饭吃。
为了帮助农民伯伯,毛主席就在这里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
来这里学习的叔叔阿姨们,都非常努力。
他们白天学习知识,晚上就讨论怎么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有一位叫韦拔群的叔叔,他从农讲所毕业后,回到家乡,带领农民和地主恶霸作斗争,让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土地。
农讲所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了那段为了农民能过上好生活而努力的时光。
我们现在能吃得饱、穿得暖,可不能忘了当年这些为了大家努力的人呀。
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广州市红色教育示范案例
广州市红色教育示范案例在广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大都市,有一个地方就像一颗红色的明珠,闪耀着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光辉,那就是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简称农讲所)。
一走进农讲所,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就仿佛带着你穿越回了热血沸腾的革命年代。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着故事。
讲解员就像是一个个历史的讲述者,用生动的语言把当年的场景描绘出来。
你看,那简陋的教室,可别小看它。
当时的学员们就在这里,听着毛主席等革命先辈讲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如何去发动群众,如何去改变中国农村的命运。
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对革命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农讲所开展红色教育的时候,可不会是那种干巴巴的讲课。
他们会有角色扮演,让大家穿上当年的服装,扮演农讲所的学员或者教员。
你能想象吗?一群现代人瞬间就变成了那个时代为理想而奋斗的热血青年。
有个小伙子穿上衣服后,挺直了腰板,大声说:“咱今天也要好好学习革命知识,回去好发动‘咱村的群众’呢!”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当年的使命感。
而且,这里还会举办红色故事大赛。
参与者来自各个学校、社区。
大家都把自己知道的广州本地的红色故事搬上舞台。
有个小朋友讲了广州起义中一个小英雄的故事,虽然奶声奶气的,但那认真的表情和充满感情的讲述,让在场的人都不禁鼓起掌来。
这不仅是故事的分享,更是红色基因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传递。
在农讲所周围,还有一些有趣的红色教育拓展活动。
比如说红色寻宝游戏。
组织者会把一些和农讲所历史、广州红色历史相关的小物件或者小线索藏在附近的街区。
参与者分成小组,像侦探一样去寻找这些宝贝。
在寻找的过程中,大家会走进那些充满老广州味道的小巷子,发现原来这些看似普通的地方,都和红色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个小组在一个老房子的墙缝里找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农讲所学员的一句名言,那种发现的喜悦和对历史的亲近感油然而生。
农讲所的红色教育示范,就像是一把火,点燃了广州市民对本土红色文化的热爱,让红色精神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里,而是真正融入到大家的生活和心中。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在繁华的广州城里,有一处宁静而庄严的地方,那就是广州农讲所。
当我踏入那扇朱红色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进门,古色古香的建筑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青瓦红墙,飞檐斗拱,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
庭院里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我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漫步,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肃穆。
农讲所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有泛黄的书籍,有破旧的农具,还有一张张黑白照片。
这些物件仿佛都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停留在一幅照片前,照片上是一群农民学员,他们目光坚定,神情严肃。
我不禁想象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这里,学习革命的理论和知识,然后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农民运动中去。
其中有一个展区详细介绍了农讲所的课程设置。
当时的课程不仅有政治理论,还有军事训练和农业知识。
我看到了一本手写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老师讲课的内容,字迹虽然有些潦草,但却充满了认真和执着。
可以想象,那些学员们在学习时是多么的刻苦和用心,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点知识都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力量。
在另一个角落,展示着一些当年学员们使用过的生活用品。
有简陋的床铺,有破旧的衣服,还有补了又补的鞋子。
这些东西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苦。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心怀信念,为了理想而奋斗。
我走到一个模拟的课堂场景前,里面摆放着一张张木质的桌椅。
我轻轻地坐下,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当年老师激昂的授课声,能看到学员们积极讨论的热烈场面。
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有一位学员,在毕业后回到家乡,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面对地主的威胁和迫害,他毫不退缩,最终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还有一位女学员,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毅然投身到革命中。
她走村串户,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妇女参加斗争,成为了当地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
广州农讲所观后感在繁华喧嚣的广州城里,有一处宁静而庄重的所在——广州农讲所。
当我踏入那扇朱红色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一进门,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就让我眼前一亮。
青瓦红墙,木梁石柱,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厚重。
院子里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就像历史的记忆在眼前闪烁。
我慢慢地踱步其中,一间间展室里陈列着的老照片、旧物件,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那些泛黄的纸张、斑驳的农具,仿佛带着我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其中有一个展室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里面摆放着当年农讲所学员们用过的书本和笔记。
那一本本略显粗糙的书籍,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有的工整,有的潦草,但无一不透露着学员们的认真和执着。
我凑近仔细看,仿佛能看到在昏黄的油灯下,他们埋头苦读,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努力汲取知识的场景。
还有那些老旧的农具,犁、耙、锄头……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却能让人想象到当年的农民们是如何用它们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播撒希望的种子。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了一下那把锄头,粗糙的质感让我心头一震。
这把锄头,曾经在多少双勤劳的手中被紧握,又在多少亩土地上留下过痕迹啊!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农讲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像星星之火一般,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熊熊烈火。
他们深入农村,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农民协会,带领广大农民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了实现农民的翻身解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看到了一组照片,是一位农讲所学员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场景。
照片中的他,穿着朴素的衣衫,脚蹬草鞋,与农民们并肩站在田埂上。
他的脸上洋溢着热情和坚定,正拿着一本小册子,向周围的农民们讲解着什么。
农民们围在他身边,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农讲所学员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小院。
院里有一口老井,井沿上已经布满了深深的绳索印痕。
红色文化传承与革命历史纪念馆文物展示创新探讨
红色文化传承与革命历史纪念馆文物展示创新探讨
何荷
【期刊名称】《沈阳文旅》
【年(卷),期】2024()3
【摘要】革命历史纪念馆文物展示创新工作对于红色文化传承非常重要,能够充分调动观众对于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
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上述问题的重要性,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何荷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革命文物工作新探——以广州农讲所纪念馆为例
2.革命文
物的保护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以麻城市革命文物与红色文化为例3.地域文化在地方革命纪念馆展陈内容设计中的运用--以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福建”展为例4.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热土——天水地区革命历史文化展”
为例5.浅析红色文化纪念馆对历史文化传承和宣传教育的作用——以沈南第一个
党支部纪念馆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红色文化路径慢行提升及特色示范研究-以“农讲所-团一大广场”红色文化路径慢行提升为例
广州红色文化路径慢行提升及特色示范研究-以“农讲所-团一大广场”红色文化路径慢行提升为例摘要:在广州慢行交通回归的背景下,结合《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笔者对广州红色文化路径进行了详细的调研,选取了从农讲所到团一大广场的道路作为红色文化路径慢行提升的示范路径。
通过优化沿线道路的慢行空间,增强慢行指引,加强红色文化元素导入,将红色景点串点成线,提升慢行慢游品质,打造慢行特色示范区。
关键词:慢行红色文化路径提升示范区一、红色文化路径现状调研与示范路径选取1)上位规划广州市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全市有关红色文化的不可移动文物共1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
2021年广州市编制了《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六片四廊”红色文化发展格局,到2025年“十四五”期末,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全面建成。
图1广州市红色文化发展布局图来源:《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图2广州市红色史迹(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图来源:《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提出打造8条广州“红色之旅”精品路线,分别为“广州起义”红色之旅、毛泽东足迹之旅、周恩来足迹之旅、工人运动之旅、农民运动之旅、“国共合作”红色之旅、东江纵队抗战之旅和改革开放窗口之旅,意图突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红色文化地标和特色片区。
《规划》从宏观层面界定了红色文化的总体路径,为本项目的路径选取提供了政策依据。
2)现状调研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本次项目对历史城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建筑分为三类(红色文化点、古代历史文化点和近代历史文化点)并对其位置进行调研(图3)。
图中分别按照不同颜色标记出三类历史文化建筑位置,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点的位置有着明显的分布规律,代表近代文化的蓝色点主要位于老城区西侧,代表历史文化的绿色点主要位于老城区中部,而代表红色文化的红色点主要位于老城区东部。
基于感知价值的红色资源数字化旅游产品满意度研究——以广州市农讲所纪念馆为例
基于感知价值的红色资源数字化旅游产品满意度研究——以
广州市农讲所纪念馆为例
吴水田;刘卷
【期刊名称】《科技传播》
【年(卷),期】2024(16)7
【摘要】以广州市农讲所纪念馆为案例,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探讨红色资源数字化开发感知价值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广州市农讲所纪念馆数字化旅游产品的功能价值、体验价值、认知价值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其中游客对体验价值的满意度值最低。
提出了使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红色资源的保护与监测、丰富产品的质量,注重功能价值的提升、注重游客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等对策。
【总页数】6页(P30-34)
【作者】吴水田;刘卷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管理学院;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基于产品创新视角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2.基于感知价值的红色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嘉兴南湖景区为例
3.基于游客感知的红色旅游产品质量网评数据研究——以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为例
4.基于网络文本
分析和修正的IPA城镇旅游民宿旅游感知价值与满意度研究——以武汉市旅游民宿为例5.基于IPA法的红色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以上海红色纪念馆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农讲所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广州农讲所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广州农讲所厦门粉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4月12日,我们广东外语外贸南国商学院中文系党支部怀着激动敬仰的心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直达,来到了位于越秀区的广州纪念地,缅怀先驱、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民盟这个伟大而先进的党。
一、初入烈士陵园奉持而气氛沉重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有柔情的绿水、坚硬提拔的宝林在旁,这些就好比情感烈士们的情感一般,韩国对待我们中国的亲人柔情似水,对待敌人不屈不挠。
我们缓缓而进,大家的停步轻而迟缓,因为怕打扰到这里安息的英魂,因为此病感染到了这里沉重的气息。
历史举起如椽的大笔,在这块热土出更上时谱写出抗敌御侮、气壮山河的光辉篇章;书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这块英雄的土地,凝聚着虎门军民不屈不挠的风骨高风亮节和爱国情怀。
二十一世纪的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民主、安逸的社会主义环境中,在党的“三个代表”的正确思想领导下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捍卫千千万万英雄的用鲜血拼下节兵们国土;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尽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更没有理由忘记我们伟大的建国先驱。
拾级而上,我们感受到我们离英雄越来越近,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巧,几个大字,深刻而刺眼的映入眼帘里,墓碑上的一连串的图像,经真实的那一幕幕似乎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一份历史痕迹虽然保持沉默不语,却不能不刺痛我们的童心。
我们手持鲜花,在碑前才默哀三分钟,之后献上我们的花,表达了我们心中的哀思之情和崇敬尊敬之意。
之后我们在这里训示,也许收到了这里的气息的感染,我们的精神饱满而充实,我们的誓辞读得掷地有声,我们的宣誓是那么的坚定而勇往直前。
随后,我们还瞻仰了烈士墓、血祭轩辕亭、中苏亭、中朝亭。
二、印象最深的两个地方在中朝亭中,我了解了那段壮烈的历史:依旧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广州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在参加起义的革命士兵中,有朝鲜青年一百五十余人,他们与中国战友高举黄泽,并肩作战,最后在沙河之战坚守阵地,大部分英勇牺牲,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慨!黄剑英提的“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古长青!”让我们感受到了,要发展,就要建立友好邦国,守望相助,共发展,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文化传承奠定根基
协会农 民训练所第一期证章等文物藏 品
资源 的重要组成获得 革 命 文物 200余件 /套 、复制 “文革 ”时期 版 画
传承红 色文化 的重要 载体 ,是革命 纪念 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丰 富馆藏展 品、保 等 藏 品 30余 件 /套 。保 证 了革 命 文物
重要 纪念意义 、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 的近代 重要 史迹 、实物 、代表性建筑 ,蕴 含着 中华 民族 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 值 与优 良传统 ]。革命文物是 我国文物
段 ,进行 复制 或仿制 。
一 、 文 物 征 集 方 面 :主 动
近年 来 ,共 获得 文 物征 集 线索 近
出击 ,多渠道征集革命文物 ,为 300条 ,成 功征 集 1926年广 东 省农 民
的瓶颈 问题 ,如革命文物统筹 规划有待 于时间的长河里 ,保护好 中华 民族的精 受 。同时随着社会 的发展 ,越来越多 的
加强 ,革命文物资源价值挖掘 、宣传 阐 神瑰宝 ,我们要及时开展抢救性文物征 人认识和重视到文物珍 品的价值 ,更倾
释有待深入 ,革命文物社会教育作用有 集 工 作 ,制定 有 针 对性 、科 学性 的文 向留于 自身珍藏 。愿意主动捐献文物 的
的宣扬和传承 ,是革命纪念馆探索 自身 念 馆的特点和定位 ,提前制订未来三年 念 ,不能一味被动地等待私人或 团体 的
长远发展 的新 的突破 口。毛泽东 同志主 的文物征集计划。通过微博 、微信 、官 捐赠 ,而要主动 出击 ,深入社会开展调
办农民运动讲 习所 旧址纪念馆 (以下简 方网站等渠道 向社会公开发布文物征集 查 ,深入群众寻找适合本馆发展 的文物
理 论
LiLun
求知 导 刊
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 uide
文 章 编 号 :2095—624X(2018)17-001 1一O2
2018年 6月
Jun.2O1 8
红 色文化传承视 角下革命 文物工作新探
— — 以广州农讲所纪念馆为例 刘锐 宁
待提升等 。在新 时代背景下 ,如何拓宽 物征 集计 划 。 以广州 农讲 所 纪 念馆 为 热心人士越来越少 ,所征集来 的文物藏
革命文物工作新思路 ,使其饱含 的丰富 例 ,为进一步提高文物征集 的科学性和 品远远不能满足革命纪念馆发展和提升
的精神 内涵与红色基 因 ,能够得 到更好 计 划性 ,加强预见性 ,根据 自身革命纪 的需要 。所 以我 们 不得 不转 变 思想 观
文章试从文 物征集 、保管 、利用 三方面探 索加强革命 文物工作的新方 向。
关键词 :革命 文物;红色文化 ;渠 道
中 图 分 类 号 :G268.1
文献 标 识 码 :A
收 稿 日期 :2018—04—28
作者简 介 :刘锐 宁 (1987一 ),女 ,广东 阳春人 ,助理馆 员,本 科 ,毛泽东 同志主办农 民运 动讲 习所 旧址纪念馆 文物保 护保
作方针 ,把加强革命文物工作作 为推进 兼 顾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功能 ,还征集 内容 、推进陈列研究工作 ,广州农讲所
爱 国主义教育 、传承红色文化 的有效载 与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历史相关 的近现 纪念馆制订 了农讲所学员后代 的采访 和
体和重要抓手 ,积极探索革命文物 工作 代 文物等。此外 ,复制也作为文物征集 文物调查计划 。拟定数条调查线路 ,奔
称广州农讲所纪念馆 )历来重视革命文 公 告 ,向社会征集与农讲所历史 、中共 藏 品 j。
物工作 ,多年来始终坚持 “保护为 主、 三大历史相关的或与毛泽东 、周恩来等
为进 一 步摸 清第 一 至第 六 届广 州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加强管理 ”的工 著名党史人物相关的革命文物 ;同时为 农讲所办学情况和学员情况 、丰 富展 陈
命文物作为见证 红色文化 的最直接最真 文物征集计划
2.注重 社 会调 查 。拓 宽革 命 文物
实形象 ,是保护 、传 承 、弘扬 红色文化
对 革 命 纪念 馆 来说 ,革 命 文 物是 征集 渠道
的主要媒介 和渠道 。
其存在最基本 的条件之一 。然而 随着时
革命 纪 念馆 的 文物 征集 途 径一 般
馆开展各项业务 活动的基础。而红色文 护文化遗产 的重要手段 ,也是做好红色 征集工作 的系统性 和持续性 ,提高 了文
化 ,源于革命文化而又高 于革命文化 ,是 文化传承工作 的前提和基础 。
物征集 的针对性 ,丰富了基本陈列展览
我 国社会 主义文 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革
1.制定 既具 系统性 又 具针 对 性 的 内容 ,满足 了年度 临时展览 的需求 。
近 年 来 , 在 全 社 会 的 关 心 支 持 间的流逝 ,曾经参与过革命活动 的老 同 包括收购 、接受捐赠 、调拨与交换 、接
下 ,革命文物保护 、利用 和管 理工作得 志越来越少了 ,革命文物征集来源 的选 受移交等 】。在一定程 度上 ,开展文物
到有效加强 ,但仍然存在一些 亟待解决 择更是少之又少。为使革命文物不流失 征集工作过程 中我们更 习惯于被动地接
管部工作人 员,研 究方向 :中国近 现代 史。
革命文物是指各类与革命运动 、重 体系 中发挥应有作用 。笔者将结合工作 后 ,确保 藏品安全 的基础上 ,通过 以上
大历史 事件 或者与英烈人物有关的具有 实际 ,就上述 问题谈一些粗浅 的认识 。 方式无法获得 的藏 品 ,借助现代科技手
(毛 泽 东 同 志 主 办农 民运 动讲 > -7所 旧址 纪 念 馆 ,广 东 广 州 510055)
摘 要 :革命文物作 为红色文化传播 的物化载体 ,与红色文化有 着休 戚相关 的联 系。在新 时代 背景 下,拓宽革命 文物 工作 新
思路 ,使其饱含 的丰富的精神 内涵与红 色基 因能够得 到更好的宣扬和传 承 ,是革命纪念馆探索 自身长远发展 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