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部分名词解释[1]
社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化:文化或者文明,指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所掌握和所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
2、社会互动: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3、社会分层: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成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4、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以及其活动区域,社区要占有一定的地域、社区的存在也离不开一定的人群、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5、社会控制: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性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以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对着会越轨者施加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6、社会建设: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实现社会和谐与永续发展。
论述题:1.费孝通生平简介,学术贡献,书《江村经济》费孝通:汉族,江苏吴江人。
生于1910.11.2 逝世时间2005.4.24 享年95岁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工业化新模式、小城镇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圈(带) 模式。
他写的《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是欧洲一些学院的学生的必读参考书。
他还提出了差序格局。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良心运动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共同体。
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社会化:狭义理解为,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广义理解为,社会化不仅是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社会组织:广义上指任何一群人,只要相互有比较经常固定的交往,如家庭、社会、国家,就可称为组织。
或者说,所有的群体都可以说是组织。
包括初级和次级群体。
狭义:专指那些为了完成某种事务而设的群体,例如:军队、学校、医院、教堂等,主要指的是次级群体。
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有密切联系,因此,一般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社会制度:是指通过长期的社会互动,人们为调整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而基于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所创设形成、并为此特定领域中大多数人所共同遵循的一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
社区:是指有一群人长期在一起生活,为了他们共同的需求和利益,他们需要频繁的社会交往互动,渐渐形成了自然的情感维系和心理认同,成为一个人群共同体。
城市化:就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聚体,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学》名词解释(1)
是融洽,还是对立)、利益关系(是平等,还是不平等;权力分配的格局如何)、地位关系(是一致,还
是冲突,以及冲突的程度如何)等。
13. 频度 :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它会影响人际关系的深浅和好坏。
14. 合作 :是指社会互动中, 人与人、 群体与群体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
3. 先赋角色 :又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4. 自致角色 :又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主要指通过个人的活动和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5. 自觉角色 :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周围的人
均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周围的观
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它所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
律。
3. 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一词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
H・海曼在 1942 提出。“参照群体”是指个
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通常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
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
4. 拟剧论 :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 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2. 初始社会化 :发生于幼年和童年时期,是文化学习的集中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学习了语言和基本的
行为模式,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社会化机构是家庭。
3. 预期社会化 :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要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
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预期社会化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会化是按照社会的规范标准来培养社会成员的重要手段。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涉及社会机构、社会政治运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革等概念,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社会学名词解释
1)会机构:社会机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指社会组织和集体行动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实体,如宗教、商业、政府和教育结构。
2)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情景的重要特征,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可以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文化价值观、关系网络、社会规范等等。
3)会政治运动:社会政治运动是指社会可以在有权威结构的支持下对社会规范进行改变。
它可以用于改变社会中某些社会机构或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求,促进社会变革,改变社会中不公或不均等的现象。
4)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社会现象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家庭、宗教、学校、政治组织、工会、慈善机构、文化组织等。
社会组织构成了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它们也构成了社会形态。
5)会变革: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系统本身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可以是一种文化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制度变革、社会规范变革等。
它的变化可以是量变、也可以是质变。
以上是对社会学名词的解释。
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它通过研究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旨在分析和探究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脉络,以期依据科学的观点和原则来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社会学研究中,可以采用实证研究和全球视角的方法对现象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不同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变迁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参照群体:个体在心理上所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2.次级群体:又称为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学校军营工厂等)3.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交流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4.角色集: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形成了角色集(一个人承当的多种相互具有相互联系的角色集合(119页))5.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
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22)6.社会保障:s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资。
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省里的残疾、年老体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着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7.社区: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8.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显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9.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10.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移动。
11.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射虎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12.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动或集群行为。
它是一种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人数多,无组织性,行为者相互依赖)13.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家庭、邻里、朋友亲属等)14.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面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帮助,是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体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作为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一是地理环境、人口、交通、住房等物质性的社会事实;二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等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另一个特性是它们对个体施加某种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不能被直接观察。
所以必须通过分析它们的效果,或者考虑它们的表达方式,诸如法律、宗教文本或书面的行为准则等,看其中蕴含的努力,才能间接地揭示社会事实的特性2.社会学想象力:认识到个人活动与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心智素质――区别“局部环境中的个人困挠”与“社会结构中的公众问题”——看待问题的视角一般人不具有一种基本的心智素质以掌握个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掌握事件和历史的相互作用以及自我和世界的相互作用……这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可以被称为社会学的想象力3.社会性别:指男性和女性之间在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性别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概念的社会建构相关。
它并不一定是一个人生物性别的直接产物我们通常所说的性别就是社会性别,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生理性别指的是男性和女性身体之间的生物性差异4.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无助的婴儿逐渐按变成一个有自我意识、有认知能力的人,并熟悉掌握她或他生于其中的文化的习俗。
(吉登斯)社会化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化成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狭义社会化——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广义社会化——个人学习社会角色、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人格的整个一生。
5.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一级社会化):指儿童在进入成人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交际语言、社会规范、内化文化与角色、形成个性人格和完美的自我等。
6.再社会化:使个人改变以前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建立起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与行为的过程――主动与被动7.社会互动: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进行沟通、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1
45. 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
46. 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是(罗马俱乐部)
47. 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第可以分为(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48. 从家庭结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
8. 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
9.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0.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11.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37. 我国面临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两个方面
38.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3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合作医疗)、扶贫
40. 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21. 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正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胁)的社会成员
22. 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23. 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
24. 社区一词由德国学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使用用的。
二、填空题:
1.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是从(孔德 )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 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社会学部分名词解释[1]
社会学名词解释社会学sociology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演变,不仅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独特的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为一门包含众多分支、具有独立知识结构的社会科学。
发展概况社会学一词由拉丁文Socius(集群)与希腊文Logos(知识)组合而成。
由法国哲学家A.孔德于1838年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中最先提出并就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做了大致的构想,孔德因此而被视作社会学的创始人。
其后,英国哲学家H.斯宾塞于1874年在其《社会学原理》一书中将社会学的知识做了系统整理。
这样,社会学就从一般的社会哲学演变为具体的社会科学。
而将社会学发展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则是E.迪尔凯姆的历史贡献。
从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的确立到M.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传统的产生,标志着社会学学科多元化发展的开始。
20世纪社会学已经发展成一门拥有自己系统而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的社会科学,其研究领域广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此衍生出诸如农村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军事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等众多的分支学科以及诸如社区研究、阶级阶层研究、社会控制研究、社会保障研究、生态环境研究、贫困问题研究等专项研究课题。
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方式众说不一,通行的有分块式和平列式两说,其下的具体划分更是多种多样。
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大致包括社会、社会中的个人、群体、组织、阶级和阶层、社区、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秩序等。
社会学的方法包括:①方法论。
是社会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主要有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方法论。
②研究法。
是社会学研究中搜集和处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等。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法的取舍由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论来决定。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2、社会群体:广义的社会群体是指一切通过某种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狭义的社会群体是指由持续的直接交往而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和情感的人群。
3、初级社会群体:也叫基本群体、直接群体、或首属群体。
是指群体成员间直接并且有亲密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主要包括家庭、邻里、伙伴、朋友等。
初级社会群体通常有密切的互动关系,成员对于群体有较强的认同感,初级社会群体也是内群体。
4、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5、社区:生活在一定地域内靠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来维系的人们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
6、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由于取得社会资源的机会、条件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7、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上的位移,即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
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动,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变化。
8、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社会规范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思想以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9、社会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专指各种社会病态现象;广义的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在社会学里,社会问题是指那些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影响到社会多数成员公共生活的社会现象。
10、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主要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是在社会分化的基础上,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
《社会学》考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部分(1)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1)“迟发展效果” 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
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
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 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 就形成了他们特殊的发展过
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主要体现方面:
⒈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⒉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这一过程会带来许多特殊效应:
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角色冲突会妨碍或破坏社会运行中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应该
尽力避免。它会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2)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种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
这个角色应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这往往体现在社会运行发展的急剧变迁过程
中,因为新的角色、 新的职业出现, 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权利义务要求,角色承担者不知如 何是好,影响社会角色行为。这体现出社会运行对角色失调的影响。
社会流动 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广义的讲,指一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讲,指个人职业地位的改变。
亚文化 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又分为民 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和越轨亚文化。
反文化指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家庭的功能 家庭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的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
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1)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社会化的开端。对于个体早期社会终来说,家庭环境因素对个 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浴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2)对儿童进行感情和爱的培养。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家 庭环境。 (3)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感情交流,
社会学名词解释
1.社会学:社会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社会是由有一定联系,互相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系。
3.社会实在论(社会唯实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
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各人有强制性,社会是在说认为社会不是简单的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4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所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你信仰和价值等。
5.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从经过有秩序、有条规的整合后形成的整体。
6.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认为本民族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7.文化相对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价值观采取的行为方式即为文化。
8.主文化:指在一定族群中在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称主流文化。
9.亚文化: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11.整合:整体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和状态。
12.继续社会化:指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13.在社会化:由于原来社会化的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14.个性:也称人格,是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5.雷同性格:同一群体不同成员的个性、性格高度相似的现象。
是社会个性所反映的群体成员个性中的共同部分大大超过不同部分所处于支配的地位和现象。
16,.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社会学名词解释(全)
社会的含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社会结构的含义: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文化的含义: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文化的特点: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文化的类型: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艺术、宗教思想、价值观等;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
2.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指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在一定社会中占次要地位的,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来划分,文化也可以区分为主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并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则是指在社会上占次要地位的文化,对现存社会秩序有着背离和否定作用。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文化相对主义: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文化滞后”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社会学概论1.社会:在社会学中,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2.社会唯实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而且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社会唯实论认定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客观实体,社会独立于并且决定着个人的动机、意识及行动。
3.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
社会唯名论坚持个人存在的真实性,而社会不具真实性、实在性,因此社会学研究应从了解个人的动机、目的、意识及行动入手。
4.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东西。
5.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艺术、宗教思想、价值观等;二是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
6.文化特质: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能独立地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7.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被称为文化丛,这种文化丛在时空中可以作为一个单位存在并发挥作用。
8.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9.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也称主流文化,它是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价值观、采取的行为方式。
10.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是少数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及所采取的行为方式。
11.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某一族群的成员因为过分认同本族群文化而对其他族群的文化表示不理解、批评以致否定,这种现象称为我族中心主义。
12.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族群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族群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族群的文化。
13.文化冲突:是两种文化接触时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互相反对的情况。
它常表现为某种文化的拥有者排斥、抵触另一种文化,当一个族群刻意要抵制另一种文化时,他们或者采取封闭的策略,或者对异文化进行否定性的批判。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 社会学(Sociology)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科学。
它关注人类个体如何在社会中相互作用、互动,以及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分类、社会变迁、社会不平等、族群关系、社会控制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2.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指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的总体模式。
它包括了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角色等元素。
社会结构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社会中的社会层级和组织方式,以及其对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3. 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内化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接触和参与社会化代理人(如家庭、学校、媒体等)来研究社会角色、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期望。
社会化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成员,促使个体与社会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
4. 社会交往(Social Interaction)社会交往是人们在社会中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包括了人们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合作、互动以及信息传递。
社会交往能够塑造个人的身份认同、社会角色和群体归属感,同时也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维持的重要因素。
5.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于个体和群体行为的规范、调控和制约。
它通过社会规范、法律制度、道德价值观等手段来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防止和惩罚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促使人们遵守社会共同约定的行为规则。
6. 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在资源、权力、机会和地位方面的差异或不公平现象。
社会不平等可以表现为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等。
社会学关注社会不平等的起因、影响和解决方法,致力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1. 社会学 (Sociology)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方面。
2. 社会结构 (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织、机构、角色和关系的总体组成。
它包括家庭、社区、组织和社会层级等多个层面。
3. 社会关系 (Social Relations)社会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互动。
这些关系可以是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友谊关系,也可以是在工作、学校、社区等场所中建立的关系。
4. 社会行为 (Social Behavior)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动和互动方式。
它包括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角色扮演、社会化过程等方面。
5. 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社会组织是指按照特定目标和职责进行组织化的社会实体。
它可以是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教育机构等。
6. 社会变迁 (Social Change)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体系或社会文化发生的持久性变动。
这些变动可以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经济转型等引起的。
7. 血缘关系 (Kinship)血缘关系是指通过血缘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亲属关系。
它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与孙子孙女等关系。
8. 婚姻关系 (Marriage)婚姻关系是指通过法律或俗承认的两个人之间的合法伴侣关系。
它涉及婚姻制度、婚姻俗和夫妻角色等方面。
9. 友谊关系 (Friendship)友谊关系是指基于亲密感情和相互信任而建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包含情感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兴趣爱好等元素。
10. 社会规范 (Social Norms)社会规范是社会共同行为准则的规定和期望。
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社会俗,用于规范个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11. 社会角色 (Social Roles)社会角色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特定职责和行为。
它包括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社交角色等方面。
社会学名词解释
第1-2章一、名词解释1.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社会交往的形式。
2.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以及互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而联结在一起的软肋生活的共同体3. :社会学是以经验的实证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4.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
二、填空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是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
2.孔德关于人类智慧(精神)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实证的。
3.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
4.《自杀论》的作者是涂尔干。
5.德国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韦伯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6.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感情,社会结构,社会行动。
7.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人类社会活动相关的现象8.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基本),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
9.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观点、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科学性、应用性、建设性和批判性。
10.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11.社会的构成三要素:人(社会行动者)、社会关系(社会行动者的联系方式)、社会行动。
12.人的两重属性是指: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13.文化的特性包括: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和学到的、文化是群体共享的、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14.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以及应用社会学。
三、简答1.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启蒙运动工业革命(2)思想条件:近代西方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3)学术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启发社会思想家对社会的认识:可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2.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的功能(4)传续功能3.文化的多样性。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2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3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4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5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16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17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而产生出来而必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18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名词解释社会学sociology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演变,不仅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独特的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为一门包含众多分支、具有独立知识结构的社会科学。
发展概况社会学一词由拉丁文Socius(集群)与希腊文Logos(知识)组合而成。
由法国哲学家A.孔德于1838年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中最先提出并就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做了大致的构想,孔德因此而被视作社会学的创始人。
其后,英国哲学家H.斯宾塞于1874年在其《社会学原理》一书中将社会学的知识做了系统整理。
这样,社会学就从一般的社会哲学演变为具体的社会科学。
而将社会学发展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则是E.迪尔凯姆的历史贡献。
从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的确立到M.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传统的产生,标志着社会学学科多元化发展的开始。
20世纪社会学已经发展成一门拥有自己系统而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的社会科学,其研究领域广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此衍生出诸如农村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军事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等众多的分支学科以及诸如社区研究、阶级阶层研究、社会控制研究、社会保障研究、生态环境研究、贫困问题研究等专项研究课题。
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方式众说不一,通行的有分块式和平列式两说,其下的具体划分更是多种多样。
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大致包括社会、社会中的个人、群体、组织、阶级和阶层、社区、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秩序等。
社会学的方法包括:①方法论。
是社会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主要有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方法论。
②研究法。
是社会学研究中搜集和处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等。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法的取舍由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论来决定。
③技术手段。
是指在搜集和处理资料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及其操作技术。
工具包括语言工具和非语言工具;非语言工具又可分为文书性工具如问卷、统计表等,以及器具性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计算机等。
特性①科学性。
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取得对人类社会的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
科学性的保证,在于社会学者充分地实现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宏观探索与微观探索、动态考察与静态考察的有机结合。
②系统性。
在探讨社会的结构和发展过程时,首先是把社会看作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的整体,因而要广泛地研究各个子系统之间各种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以达到对整体社会结构和过程的把握。
③综合性。
人类社会是一个包含有许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的有机整体,所以,在研究这些子系统中的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时,都需参照其他专以该种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具体社会学科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在联系包括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乃至自然因素的前提下,对之做综合的考察。
④现实性。
以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课题绝大部分也来源于现实社会。
因而社会学的研究既是一种学术探索,同时又是一种服务于社会运转和人们生活的政策咨询和知识传授。
功能①描述。
运用自己科学而独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法,客观而忠实地搜集、整理和记录各种社会现象的定量化或定性化的信息,人们可以借助这些真实可靠的社会信息获得对某一或某些社会现象乃至整体社会的感性认识。
②解释。
在一般性的描述之后,可借助社会学的概念范畴,对所获取的经验材料进行理论抽象,探讨社会现象形成、变化及发展的前因后果,达到对制约社会现象的主客观因素的理性认识。
③预测。
在描述和解释的前提下对已获取的社会信息的再处理。
描述和解释工作的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志着各相关社会现象间相关程度的确定。
若能对发展相对更具规律性的社会现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做出尽可能精确的测量,则与之相关的而且是人们意欲了解的社会现象的未来发展就可以相应得到大致的确定。
当然,由于社会现象之间极少有如自然现象之间那样的函数关系,所以,对社会现象的预测难以达到自然科学所做预测的那种水平。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或者说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的一切现象与产品。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符号、语言、价值、规范,它们是构成文化的框架。
文化有五个方面的特性:1、从文化的形成看-集体创造性;2、从文化的获得看-非生理遗传性;3、从文化的内容、形式看-文化的多样性;4、从文化的意义看-文化的象征性;5、从文化的发展看-动态性的特性。
(大规模的文化变迁一般受三种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变化、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发明与发现。
文化的功能:识别、教化、整合、知识。
文化的结构:文化特质、文化结丛、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有五种来源:社会遗产、发明、采借、变更、涵化。
)文化的类型:1、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2、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3、共同(普遍)文化与差异(特殊)文化。
文化共同性的来源有四个因素:1、生物上的相似;2、生活必需的相似;3、受人类环境的限制与影响;4、文化接触与传播的影响。
文化的差异来源有三个因素:1、满足基本需要时所用的途径和方法不同;2、被孤立的程度;3、各民族的自我导向不同。
文化态度:1、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优于他民族的倾向,并且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
这是一个团体认定自己的文化才是最优势、惟一正确的一种观念或习惯,是一种具有浓厚的主观价值的态度。
它的正功能是:1、增进我群体的概念和团结,引起成员的忠诚和士气;2、减少团体内的冲突;3、促进文化的稳定和一致,维持社会秩序;4、避免产生失范和无根的感觉。
它的负功能是:1、容易产生偏见;2、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3、引起团体间的冲突;4、维持某些阶级的即得现状;5、造成社会孤立的情境。
2、崇外主义-当某些群体发现自己的文化低级时,就表现出对某种高级文化的崇拜。
3、文化相对主义-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时当地环境的文化。
4、文化震惊-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憾。
5、边际文化-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文化的规范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行为标准;2、规范人的成长;3、保护社会秩序;4、控制越轨行为。
文化规范的类型习俗:特性-1、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广泛性;2、在空间和地理上具有地域性;3、在时间上表现出稳定性。
功能:1、鼓励人们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2、反映人们的心理意愿;3、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强大的约束力;4、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具有整合的功能。
宗教:宗教与迷信的区别-1、有系统的世界观和理论体系;2、有完整的教义、经典、组织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迷信是无组织无教义的地方性的小团体的活动;3、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社会有正负功能,迷信则主要是负面功能。
宗教的特性:1、虚幻是其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的基本特征;2、信仰和崇拜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揭示它的特殊的内容和对象;3、信仰和崇拜力量的产生来源于把世俗力量超人间化而产生的神秘化和神圣化力量;4、力量超人间化是想要支配人们的日常生活。
功能:1、社会团结;2、赋予意义;3、社会控制;4、社会变革;5、心理支持。
道德道德广泛地调节人们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为:1、道德作用的社会性;2、道德价值的社会性;3、道德规定的社会性。
道德评价有两种形式:自我评价和公共评价。
道德舆论的形成有两种方法:1、人们遵循过去的经验与传统的道德规范自发地形成的道德舆论,即口头评价;2、自上而下有意识地发动起来的,往往是报纸、电视、广播、刊物等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的。
道德舆论的特点是:1、参加者众;2、心理压力大;3、多义性。
法规法规包含两类社会内容:1、规定行为模式;2、规定行为后果。
功能:1、对危害人民利益的各种反社会行为具有抑制和预防功能;2、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具有程序化的作用;3、对于总结社会运行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作用;4、支持其它规范体系。
社会化从个人来说是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内化并形成独特的个性的过程;从社会来说,是将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教化、培养为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人的过程。
研究社会化的两个视角:1、个人的角度,一个人通过社会化的途径,接受社会文化,掌握社会生活技能,适应社会生活方式,才能在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家庭制度等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
2、社会角度,社会化是人类社会的文明不断传递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个人学习和掌握社会化。
社会文化的内化对社会来说关系到文化继承、传递和延续。
社会化从个人与社会结合的角度定义,就是社会将个体的自然人教化成为社会的一分子的过程。
社会化的主要类型从个体发展阶段分为:1、预期社会化-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能在社会中担当最基本的角色过程,它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基础阶段;2、继续社会化-继续学习和掌握原有的社会知识,不断学习新产生的知识。
3、再社会化-个体在社会情境或社会角色发生很大变化时,为适应新情况而在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和进行重新学习的过程;或者是社会化失败或反社会化中断以后而进行的社会化过程。
再社会化的基本特点是:改变社会化对象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再社会化的形式有两种:1、自愿的;2、被迫的。
英格尔斯认为现代就具备14个方面的特征:1、效能和自信心,不相信命运;2、乐于接受生活变迁;3、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4、乐观的生活态度;5、时间感;6、重视技术技能;7、待人平等;8、计划性;9、尊重他人;10、对陌生的环境不抱戒心,具有信任感;11、期待子女受教育和获得现代职业;12、具有独立见解,能容纳不同意见;13、兴趣广泛,接受信息能力强;14、对生活中的问题具有理解力。
社会化的内容1、形成个性与自我。
个性又称人格,指个人具有的综合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
它的基本构成包括两个方面:1)、个性倾向-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征;2)、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心理特点的某些独特的结合。
个性的核心标志是自我。
自我又称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它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况的觉察,是自己对属于自己的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其中包括自我批评、自我感觉、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自卑感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
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就是要把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一致,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