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21 化石吟_教学设计_教案_6
七年级语文上册21《化石吟》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达尔文以大量的化石 为依据,提出了生物
进化论,否定了上帝 创造万物的观点。
第4节: 裹藏生命信息 通过对化石里包含的DNA的 分析,得知当年古生物的情况, 将其外形复原。
怎样理解第4节“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明确: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 早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 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 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
张锋,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
“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代表作是小
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
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
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P118“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词语
重现chóng xiàn:再次出现。 苏醒sū xǐng:从昏迷或沉睡中醒过来。 奇幻qíhuàn:奇异而虚幻。奇异变幻。奇异得让 人不敢相信。 思绪sī xù:思路的线索、头绪。 骸骨háigǔ:尸骨。尸骸之骨。又指身体。旧称 一身为上尽事,故辞官称乞骸骨。 乌有wūyǒu:虚幻;不存在。 潜行qiánxíng∶在水下行走。秘密行走。 档案:分类保存的文件和材料。 太古tài gǔ:远古,上古。还可以指一种寂静或 荒凉的原始氛围。
诗歌的语言。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1.动物的尸体沉入海底, 慢慢被沉积物覆埋
2.较低层的沉积岩变成化石,动物遗 体也硬化成化石
3.岩石受到侵蚀
4.化石暴露出地表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 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 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 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 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 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 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吟”在这里是 赞颂的意思。“化石吟”就是赞颂化石。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2.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3.中招考点识记课文生字词,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4.学情分析这首诗便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
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
教学中适合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还要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世界那奇幻的景象。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朗读课文,能写出重点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诗歌内容,描述赞颂之情。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学生查阅资料,掌握生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文章,必须把握准文章大意,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指导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化石中保存了古生物生命的信息,让我们窥见了一万年前神话般的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阅读张锋的《化石吟》,认识这些神奇的石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二)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张锋,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
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
其诗作被评为“第三代诗歌”。
(三)新课讲解(四)当堂训练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描述一个小动物的化石。
(用时3分钟)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或一处关键词。
(五)课堂总结用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表现科学内容,节奏明快;用第二人称、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可说话的人来写,显得自然亲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示有关化石的知识;最后一节回应开头,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课为诗歌,适合朗读。
计划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探究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于化石及探索自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热爱自然、探索自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课生字词语;学会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赏析诗歌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于未知世界无限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关键性语句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句,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加深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如果有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果不用多媒体,可出示恐龙的图片,然后设疑:“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恐龙”“我们在小学自然中学过恐龙在7000千万已经灭绝,那我们今天又怎么知道你看到的就是恐龙,而恐龙确实是长得这样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化石’。
“那么什么是化石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那化石有什么用呢?”学生纷纷讨论。
总结: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课化石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颂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自然界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化石,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李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篇诗歌呢?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
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
(注意字词教学)屏幕展示读音易错易混的词语,做适当点拨。
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由学生作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自主阅读的结果存在差异,此环节教师只须把握学生对诗歌了解的程度,不要求学生讲得很细、很全。
2、同学们从诗歌中了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识。
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集体诵读1、2节诗歌问:这两节有什么突出的修辞方法?(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两小节标点符号的特点)设问问:通过设问得到了怎样的答案?苏醒神话奇幻苏醒:化石从亿万年前的岩石中被人类发掘出来;化石打开了人类认知地球生物进化史的大门。
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是一个个奇幻的神话。
那么它奇幻的表现是什么?3至6小节就是最好的回答。
二、研读(合作探究):1、研读对象:3至6节2、合作探究的目标:A、找出核心句;B、概括要点,举例。
3、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研讨3至6节。
4、研讨要点:①第3节:要点: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学例:西方,上帝造人;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学目的:1.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培养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在课本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大意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1.(一二节):引发读者的想象。
2.(三至六节):抒写遐思的内容。
3.(七节):回应一二节的内容。
㈡本诗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二、探究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写作重点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本诗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明确: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
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三、反复朗读总结固趣: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2.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在化石中,我国最著名的恐怕要数恐龙化石了。
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1938年,杨钟健、卞美年、王存义等在云南省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早期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禄丰龙成为国内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
四川红色盆地、云南禄丰盆地是恐龙最活跃之所。
先后发现20余个种属,分布于四川40余个县。
其间,在自贡大山铺2800平方米的范围内采掘出的蜥脚类、翼龙类、蛇颈龙类、肉食类、鸟脚类、剑龙类等恐龙化石,且保存完好,是我国珍贵的恐龙化石宝库。
为此,自贡建立了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自贡恐龙博物馆。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这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这一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张锋的《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这首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1、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感受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始终“化石也能唱歌”的理解。
一课时朗读法: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
非诵读不能体会其美。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联想想像法:亿万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记录,科学家据此复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根据诗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绘出想象中的远古世界,并以优美的语言,有条理的思维描画一翻,这对于锻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化石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积累诗中的常用词语。
②了解化石的一般常识,丰富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①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感情美、节奏美、韵律美。
②感知诗歌大意,把握作者情感,理清诗歌结构。
③激活创新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忱。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②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激活联想想像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首先,我们看看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
(屏幕显示学习目标,指明学生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屏幕显示字词,指明学生注音;师生评议;全班读两遍)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奇 huàn() guǒ()藏 cōng lóng()zhuó yuè()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二)初读课文1、听读课文师:下面先请同学们标清诗节的序号,然后听朗读录音,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练读课文师:(朗读指导)既然是诗,就一定会有节奏和韵律。
节拍是诗歌的生命力的表现之一,而韵脚是诗歌具有音乐美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在朗读这首诗歌时要做到节拍鲜明,韵脚要突出,这样才能读出诗的味道。
下面老师以第一节为例,划分一下节奏,这一小节是5拍、5拍、6拍、5拍;押韵的字是“巴”、“牙”、“花”,我们读时要把韵脚读出来,要突出韵脚,这样才能使诗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
下面,请同学们用序号标明小节,并把诗行的节拍和韵脚划出来,注意,韵脚用空心的圈画。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自读课文。
生:作者借赞美化石,赞美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奇。
师:为什么这样讲?
生:因为化石中“裹藏”的信息是科学家研究了,人们才知道的。
三 走进课文,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竞争回答)
(第一段排比反问句、逝去万载的世界、奇幻的神话、平凡的真理、珍贵的密码、生命的档案、海枯石烂、日转星移、葱茏幽雅、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神往、惊讶……)
21 化石吟
课 题
21、《化石吟》
课时
1课时
课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授型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枯石烂”“日转星移”“骸骨”等词语。
2了解化石在探索地球进化过程的作用。
3认识化石所展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怎样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
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科学而又优美的语言。
2、通过体会语言,理解作者如何赞美化石?
(文中语句是“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威力是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4“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答案可灵活,根据课文知识,生物知识回答。)
五 拓展延伸
文中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准备
1几块常见的石头。2多媒体课件
教 (导)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学生活动及建议
一 检查预习情况:1选读课文,竟读(比赛着读)课文。
2解决字词,课本77页读一读,写一写,学生可以补充。
第21课《化石吟》的教案
第21课《化石吟》的教案第21课《化石吟》的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
”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
整体感知: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探究研讨: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你是怎样理解的?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1化石吟》word教案 (6)
《化石吟》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中的78—81页。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学习现代诗歌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感情,把握诗歌内容。
2.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诗歌意象的再现,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节奏、韵律、语言之美。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节奏、韵律、语言之美。
◆教学突破1.联系学生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等知识),让学生先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3.学习诗歌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
2.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3.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结合生物课知识、搜集资料了解生物的进化。
3.拜访教师或专家,了解化石。
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根据情景,进入新课。
2.检查预习,生字词教学。
2.做练习,巩固生字词。
3.整体感知诗歌。
3.整体感知诗歌。
4.研读赏析。
4.研读赏析诗歌。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约分钟)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约分钟)三、整体感知诗歌(约分钟)四、研读赏析(约分钟)本课总结《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板书设计16化石吟一、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化石吟》的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比喻)
④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比喻、拟人)
课后作业方案
(一)类文阅读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我是燧石,
我棱角分明,
我没有金刚石和祖母绿的雍容华贵,
也不如汉白玉或者翡翠典雅,
我是燧石,
我只有一个要求,请拾起我——敲打
敲打吧,敲打会证明我
即使一万年沉睡在沼泽,山洼也绝不是一粒废渣。
而是一点凝固的火,
一颗沉默的星,
一朵坚硬的花,
人类正是找到了我,
才能在荒芜中创新了文化,
从楔形文字到金字塔,
从彩陶,大乘佛教到徐悲鸿画马,
我是燧石,
请记住我的体会吧,
智慧之火不是天外飞来,
本来就埋在自己的脚下。
1、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A )
A、拟人手法
B、比喻手法
C、象征手法
D、托物言志
2、结合诗的一、二节,说说“燧石”有什么样的个性。
性格坚强朴实平凡
3、诗中反复运用“敲打”一词,既扣信“燧石”,又揭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一人生哲理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不断地磨炼和奉献自己。
4、作者为什么说“智慧之火不是无外飞来/本来就埋在自己的心里下”?强调人类智慧生命的创造性。
5、本课的思路是由燧石想到火的发昕,又联想到人类诸多文明形式文字建筑陶器宗教绘画
变换角度,以化石的口吻,写一篇自我介绍,做到科学性和文学性。
(略)
,最后突出劳动实践的重要。
(二)片断作文训练龚万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课件 新人教版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 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 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 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 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 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 地层的年代。
读准字音
奇幻(huà)n 裹( 葱茏(cōng ló)ng 卓越( zhuó y)uè 骸( há)i 骨 潜( 躯壳( ké) 档( 猛犸(mǎ) 悄(
第5节:
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 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 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 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 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 化。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 Nhomakorabea何感想?
第6节:
叹服大自然 的高妙和神奇— —高明的魔法师, 卓越的雕刻家。
第7节: 回应第2节。
第1-2节 通过问句的形式,
引发读者对亿万年前 的世界的无限遐思。
第3节:
科学家通过对 化石的研究,得出 了生物进化的科学 观点。
这是鸭嘴龙和鸭嘴兽。
这是鸵鸟龙和鸵鸟,它们的脚很相 像,也有三个脚趾头,都善于走路。
们这 的是 嘴鹦 型鹉 十嘴 分龙 地和 相鹦 似鹉 。,
它
第4节:
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 绝,但化石保存了它们的 生命信息,为历史留下一 本珍贵的密码,科学家的 伟大就是要破译这些密码。
)g藏uǒ
)q行ián )dà案ng )q然iǎo
最早的鱼儿——
最早的鸟儿——
最早登陆的鱼儿及其孑遗—— 拉蒂曼鱼的标本
无颌鱼类
两 栖 类 的 祖 先—矛尾鱼
被
子
植
物
古 果
— —
始鸟 祖类 鸟的
祖
《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安排的五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都与科学密切相关,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知未知世界的兴趣。
新教材淡化问题要求,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和研究能力为主,教学时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开展科学活动。
【教学设计】第16课化石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律美;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品味诗句中的含义;3、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方面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象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内容(一)师:《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
学生思考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二)学生听后可以再自由诵读,在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人教版初一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化石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标: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⑵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2、联想想像法: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
教师巧妙设疑,弓I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诵读感知诗歌大意。
设疑研讨,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要点和结构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一一《化石吟》。
二、解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初中语文】化石吟教案6 人教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案邻水县鼎屏镇中:熊建容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过程和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情感和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2、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学习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
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
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
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带。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怎么会唱歌呢?”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这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
(向学生展示几张化石图片)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者遗迹)。
化石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物特征,例如结构大小、形状、纹饰等等,他们必须能够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还必须保存于岩层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展开联想和想像,品味诗歌语言。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展开联想和想像,品味诗歌语言。
难点: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一首歌唱这样唱“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奇huàn(幻)guǒ(裹)藏 cōng lóng(葱茏)zhuó yuè(卓
越)骸(hái)骨潜(qián)行躯壳(ké)档(dàng)
案猛犸(mǎ)
2.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造物主)
(2)尸骨。
(骸骨)
(3)远古的时代。
(太古)
(4)在水面以下行动。
(潜行)
(5)幽静而雅致。
(幽雅)
(6)称赞而且佩服。
(叹服)
(7)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海枯石烂)
(8)虚幻;不存在。
(乌有)
3.作者简介
张锋,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
张锋在生物研究上有很高的地位,对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课文题解(欣赏化石图片)
吟,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名称。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化石是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数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有机体自身完好保存,或在沉积岩中的印模,或生存时留下的痕迹(称为遗迹化石)。
化石,通常是动、植物死亡后被含水沉淀物迅速掩埋,产生化学反应,然后矿物质加入或有机体被排出。
如果这一程序没有发生,有机体会暂时被保留下来,但不会成为化石。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采取各种朗读形式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节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诗人通过这一内容表达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赞颂大自然的神奇、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诗共7节,可分3层。
第一层(第1、2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出化石,讲述奇妙故事。
第二层(第3—6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展现化石的生命档案。
第三层(第7节):呼应前文,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
3.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
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这样有放有收,使全诗结构完整。
(二)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交流点拨】造物主即是上帝,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就是否定上帝的存在,也就是说否定世间万物是由上帝所造的观点。
平凡的真理指的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说的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低等向高等进化而来的观点。
2.“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3.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一句?
【交流点拨】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交流点拨】从远古时代开始,无论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经过多少时间,都阻挡不了生命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
(三)感悟反思
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交流点拨】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求知世界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恐龙的种类?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
【交流点拨】1.雷龙:性情温和,以热带森林中的植物为食。
2.剑龙:食草性恐龙,行动缓慢。
3.霸王龙:肉食性恐龙中最大也是最残暴的,霸王龙的身高达十四公尺,体重大约十公吨。
4.甲龙:全身披着骨板的甲龙好像刀枪不入的坦克车,连霸王龙对它也无可奈何。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