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开展组织参加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合集下载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立项指南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立项指南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立项指南一、“挑战杯”竞赛简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其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发掘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并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使比赛的成果真正为广大大学生接受和享用。

自1989年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全国所有重点高校在内1000多所内地高校,以及港澳台、新加坡的20多所高校,先后共有200多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此项赛事。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赛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并日渐成为我国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展示主办高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

从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始,邀请全世界的青年大学生共襄盛会,使“挑战杯”走向世界。

“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一项综合性、全国性的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和师生的科研水平,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和理念,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主战略的深入实施,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口号,“挑战杯”赛事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日益突显出来,成为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挑战杯”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参考模板)

“挑战杯”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参考模板)

序号:编码:模板,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第xx届“挑战杯”xx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天然气泄露云台探测器(例子)学院名称: zz学院申报者姓名(集体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A 类□科技发明制作 B 类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工作者)B3.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天然气化学性质属于易燃易爆的气体,且沸点低和气体相对密度比空气小。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等有机化合物构成。

因此,对天然气泄漏检测根据原理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对甲烷气体检测。

第二类对天然气管道检测。

目前,国内外检测甲烷的方法主要有光纤吸收法、光干涉法。

天然气管道检测方法主要有声波检测方法等、管内智能检测方法等等。

1.光干涉法光干涉法传感器是根据等厚涉法的测量原理制备而成。

1930年,当时的日本科学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检测仪器,其中的原理是光通过气体介质的折射率改变和气体密度紧密相连,空气室和甲烷室都充满等量新鲜空气产生不同条纹,根据这个标准,一旦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空气中的甲烷含量上升,空气密度的改变进而影响折射率的变化,最终的结果是条纹发生变化,这一切可以通过目镜发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检测仪器通过传感器传入道信号处理模块,可以实现目标,取代较落后的检测方式。

该检测方法优势主要包括使用寿命长,检测精度高,缺点主要操作复杂,适用面较窄,根据现场环境容易对测量结果造成误差。

2.光纤吸收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光纤吸收法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较为落后。

在这些检测方法中,光纤吸收法甲烷检测仪是应用最多、也是最普遍的检测仪器。

这个仪器的利用Beer-Lambert原理对甲烷进行精确的检测。

1979年,同本的H.Inaba等提出用长距离光纤进行大气污染监测的光纤系统,对甲烷进行在线检测,可检测到的甲烷体积分数下限为甲烷爆炸下限的25%。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评审规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评审规则

附件2竞赛章程(经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3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 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 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 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 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

000关于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参赛作品网上报备的通知

000关于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参赛作品网上报备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参赛作品网上报备的通知各校区团委,各学院团委:根据“挑战杯”山东省赛组委会要求,现组织校赛参赛作品进行网上报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备范围“挑战杯”山东科技大学第八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见附件1)。

二、报备时间4月11日24:00前三、报备方式参赛作品登陆“挑战杯”官方网站:/,按照《“挑战杯”山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指导手册》上的要求,按步骤进行注册、报备。

四、报备注意事项1.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团队中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类。

参赛作品填写申报人及团队成员相关信息时,务必如实填写。

系统将根据团队成员信息自动分类。

如后期审核过程中发现造假或谎报学历(如硕士生冒充本科生参赛),则直接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

2.每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集体作品团队成员不超过8人。

每件作品有且必须有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或教研组)推荐。

3.系统中“上传论文文档”一栏,需上传pdf、doc两种格式,统一打包压缩后以一个压缩文件(rar、zip)的形式上传。

4.系统中“上传附加材料”一栏,可上传作品的相关支撑材料,包括获奖证明、专利证明、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情况等。

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已发表论文等可上传扫描件,奖杯、牌匾等可拍照上传照片。

上传文件上限为100MB,各种材料请统一打包上传(rar、zip)。

5.“项目图片”、“项目视频”可上传与参赛项目相关的介绍图片、演示视频等,作为辅助材料,非必填,若有相关材料,尽量上传。

6.“备注”一栏为必填项,如无特别需要说明的信息,则填“无”。

7. 所有信息填报结束之后,请务必再次确认,信息无误后选择“点击制作”形成申报书,系统将自动导出作品申报书(需要一段时间,请耐心等待),确认信息无误后,入围省赛项目即可打印纸质版申报书。

五、相关要求1.网上报备是“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工作的重要环节,希望各单位高度重视,组织所有参赛作品做好网上报备工作。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附件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三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红河学院参加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情况

红河学院参加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情况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
红河学院参加第九届“挑战杯” 红河学院参加第九届“挑战杯”全 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情 况
• 全国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 全国第九届“挑战杯”
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2005年11月 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2005年11月 19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大赛共有来自 19日在复旦大学举行 日在复旦大学举行, 全国200余所高校的 余所高校的1031份作品参赛 份作品参赛, 全国200余所高校的1031份作品参赛,由 我校理学院化学系易中周老师指导的梁春 花同学的论文《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 的论文《 体的研究》入围终审决赛,并获三等奖。 体的研究》入围终审决赛,并获三等奖。
2.3 pH值对浆料粘度的影响 浆料的粘度与流动性有 关,影响流动性最重要的 因素是pH值。图4显示的 是浆料粘度与pH值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pH值 为6.87时,浆料的粘度最 低,浆料处于稳定分散状 态,另外,在pH值大于7.3 时浆料的粘度随pH值的减 小而减小,表明在碱性条 件下也存在较好的稳定性。
2.2 铝盐的用量对胶体形成的影响
通过研究铝盐的用量对胶体的影 响,测出了不同浓度下浆料的粘度 (图3所示),粘度随溶液浓度的 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随铝盐含量 的增加,固相颗粒间形成的孔隙增 加,浆料中孔隙水和结合水的量相 应增加,由于自由水的减少对浆料 的流动性影响较大。因此,浆料粘 度增大,另一方面,溶液浓度增加, 颗粒表面所能吸附的有机分散剂的 量相对减少,有机分散剂位阻稳定 作用减弱,分散效果变差,而且随 铝盐浓度的增加,浆料中颗粒间的 距离缩小,范德华力作用加强,导 致粘度上升。实验证明,铝盐的最 佳用量为0.133mol,PVP含量为0.6% 的浆料能够满足纳米氧化铝粉体的 要求。

“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往届命题参考选题及获奖作品

“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往届命题参考选题及获奖作品

附件三“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往届命题参考选题第八届全国“挑战杯”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的参考题目考一、哲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路线典型调查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二、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研究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查研究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研究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农村税费改革调研假日经济发展调查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经营发展研究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三、法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调查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新型犯罪的研究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四、社会学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农村社会的权威及其变迁研究社会公益捐赠行为调查分析新移民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研究五、教育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伟大实践现代科技发展与教育发展和改革研究高等教育执行经济、科技、教育三结合方针的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研究新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模式与经验调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后勤社会化调查分析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六、管理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WTO之后纺织品公司战略调整调查分析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典型调查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非营利组织的法制化、规范化研究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选题为引导参赛作品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这份参考题总目。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本办法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

一、评选方式省级优秀组织奖由主办单位评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

评选采取计分制,主办单位根据各项评分指标,计算最后总得分,按排名先后确定获奖单位。

评选基础分为100分,总分不限。

二、评选名额每届竞赛设10个左右省级优秀组织奖。

三、评分标准1.重视程度(1)成立相应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并及时上报全国组委会加30分。

(2)举办与全国竞赛接轨的届次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加50分。

(3)党政领导对活动高度重视,省部级以上领导出席本省活动每位加20分,省级团委书记、科协主席、教育厅长等出席每人加5分。

(4)符合竞赛宗旨,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竞赛规章、制度等指导本地活动加20分。

(5)主办单位组织召开会议,要求参会人员涉及省级团委分管领导或学校部负责同志时,按要求出席会议加30分,因故无法出席但委派其他同志参加会议加20分,缺席会议扣10分。

主办单位组织培训班或其它活动,要求保证参加人员时,按照要求完成加10分,每缺一人扣10分。

2.推进情况(1)按要求及时上报参赛作品加20分,延迟报送每天扣10分。

(2)在上报到全国组委会的作品中审查出不符合要求的每件扣20分。

(3)终审决赛期间,按要求制作展板,按时布展、及时撤展加20分,延迟布展或撤展每天扣10分。

(4)按要求上报有关材料加10分,延迟报送每天扣5分。

3.作品质量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获得特等奖每件加4分,一等奖每件加3分,二等奖每件加2分,三等奖每件加1分。

4.成果转化组织省级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展览、转让活动加10分。

符合竞赛宗旨,探索工作新载体,创新活动方式,效果明显加10分。

5.新闻宣传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对“挑战杯”竞赛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营造氛围。

其中,中央级媒体对活动有关情况进行报道,每篇加10分;省级媒体对活动有关情况进行报到,每篇加5分。

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活动流程表

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活动流程表

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活动流程表一、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流程1、学校下发竞赛文件。

5-6月2、各学院宣传动员,动员优秀学生和指导老师积极参加3、立项研究阶段。

6-12月。

各学院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论证、评审、立项、指导等工作,并上报本学院参赛作品汇总表4、中期检查阶段。

11月。

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学院上报的材料,对各学生科研项目的进展及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5、作品初步申报阶段。

次年元月。

按照竞赛章程的有关规定,提交参赛作品,各学院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整理、修改、完善,组织对作品进行初审,按作品的质量顺序填写汇总表,推荐优秀作品。

6、作品初步评审阶段。

1月上中旬。

组织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初步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向各学院反馈专家意见;7、作品修改、完善阶段。

1月中旬—3月中旬。

各学院根据办公室反馈意见,指导学生正确填写申报书,组织指导老师对学生作品提供指导性意见,学生对作品进行最后的整理、修改、完善。

参赛作品申报书、作品最后定稿一式3份、交到各学院,由各学院汇总后和汇总表上交到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8、作品评审阶段。

3月下旬—4月上旬。

办公室提请评审委员会对各参赛作品进行最终评审,并对优秀作品提出详尽的进一步修改意见;9、优秀作品进一步调研、修改阶段。

4月—6月。

办公室根据评审委员会意见,组织专家对优秀作品进一步指导,学生对作品再次加工完善;10、选拔参赛阶段:4月中旬—6月中下旬。

学校挑选优秀作品参加河南省“挑战杯”竞赛和全国“挑战杯”竞赛;11、总结表彰阶段:2007年11月。

学校根据专家意见和我校作品参加全省、全国“挑战杯”奖赛成绩,对表现突出的个人、集体进行表彰。

二、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流程1、学校下发竞赛文件5-6月2、各学院传达、宣传、发动,举行培训讲座,组织参赛团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创业计划项目,拟定创业计划书提纲;6-9月3、提交作品登记表及计划书提纲;10月4、指导老师参与创作、完善创业计划书10-11月中旬5、提交创业计划书(以学院为单位,报送书面版二份及汇总表一份(加盖学院印章),同时报电子版至**************.cn)11月下旬6、校内评审、答辩,选拔优秀作品。

四、(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赛制手册

四、(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赛制手册

第一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赛制手册第一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组委会一、赛事简介“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及地方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创业类竞赛,先后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举办8届。

竞赛开展至今,形成了全国、省、高校三级赛制,覆盖1000余所高校和全部省份。

面向高校全体在校学生,参赛学生通过申报商业计划书参赛,由竞赛主办单位邀请投资、金融、企业等领域人士组成评审委员会,采取书面评审、现场答辩等方式评出奖项。

(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将作为“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一项子赛事继续开展和完善,作为共青团引导和组织广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展现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窗口,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人才成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赛事组织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三、赛事面向对象1.参赛资格认定:(1)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参赛。

(2)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原则上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

(3)参赛作品分为已创业和未创业两类。

(4)对于跨校组队参赛的作品,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作品的申报单位,报送院校以团队注册时填写为准。

2.参赛团队指标分配:报送作品的数额不得超过作品数额分配表中规定的数额。

每校作品不得超过3件(其中至少包括1件已创业作品),每人(每个团队)限报1件作品。

附:(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数额分配表四、赛事组别设置分为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生物医药,化工技术、环境科学,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材料,机械能源,文化创意和服务咨询等七组。

实行分类、分组申报。

五、参赛项目要求参赛项目分为已创业(甲类)与未创业(乙类)两类,实行分类、分组申报。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策划书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策划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策划书主办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团委学工部承办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会2010年9月14日目录一、活动总概1.活动简介 (3)2.活动背景 (3)3.活动意义 (4)二、活动主题、宗旨、口号 (5)三、活动地点、参赛对象和时间 (5)四、作品需知 (6)五、参赛需知 (7)六、活动流程 (8)七、活动预算 (13)一.活动总概1.活动简介:为响应新一代大学生需求,由院团委、学工部主办,嘉庚学院学生会科创部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将在嘉庚学院拉开帷幕。

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意在打造大学生创业、创新平台,努力培养新一代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在学校学术氛围日渐浓厚的情况下,“挑战杯”大赛将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活动,科创部将竭尽全力为嘉庚学子打造一个展现自我的,提高自我的舞台!2.活动背景:学术引领百家争鸣,科技挑战当代青年,青年主宰未来科技。

当代大学生正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知识和才能去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学术是家跟个校园永远高扬的旗帜,创新是嘉庚学子始终秉承的信念。

时光如河,其流汤汤。

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发展历经寒暑,现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回首走过的征程,我们骄傲而自豪。

时至今日,2011 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赛在即,无数学子怀着梦想,又将在学术、科技创新之路上不断求索,收获更大的成绩。

为此,本次竞赛组委会特编写此参赛策划,以使广大师生更多的了解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积极参与到竞赛中来。

迎接挑战,完善自我。

3.活动意义: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推动我校大学生学术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广大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推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在校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下,我院即将面向全校同学举办首届“挑战杯”创业大赛。

校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标准

校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标准

校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标准自然科技类学术论文作品:
①科学性(占50%):
科学意义(15%)
研究方法合理性(15%)
结论重要性(20%)
②先进性(占30%):
先进程度(10%)
创新程度(10%)
难度(10%)
③现实意义(占20%):
应用价值(10%)
影响范围(10%)
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类作品:
①科学性(占30%):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0%)
论据的严密性与论据可靠性(10%)
论据的正确性(10%)
②先进性(占35%):
创新程度(15%)
难易程度(10%)
学术水平(10%)
③现实意义(占35%):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
影响范围(15%)
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
①科学性(占25%):
技术意义(10%)
可行性(15%)
②先进性(占30%):
先进程度(10%)
创新程度(10%)
复杂程度(10%)
③现实意义(占45%):
经济效益(20%)
推广价值(15%)
成熟程度(10%)。

近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一览

近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一览
纳米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高效隔热复合材料
中国人民大学
小额贷款公司制度研究--以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中国人民大学
城市化进程中,农转非居民“上楼致贫”现象探析--基于重庆市四典型社区的实证
河南工业大学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研究--基于粮食核心生产区(河南)的调查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荔枝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基于16家荔枝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
中南民族大学
《“推拉理论”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的制约因素及突破思路--基于河南省许昌县的调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新型采油化学助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乙烯基吡咯烷酮与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评价》
中原工学院
《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社会救助调查与思考》
河南大学
《社会分化与城市底层群体的生存空间——基于对开封市人力三轮车夫生存现状的调查》
长春工业大学
《高强度冲焊桥壳钢板应用技术开发》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MIF在心肌慢性缺氧适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
《RF MEMS滤波器的集成化设计与制造》
北京大学
《功能化有机一维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应用》
福建农林大学
《病源微生物稻瘟菌激发子几丁质酶与受体甘露糖凝集素互作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
《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响应稗草胁迫的机理分析》
东北大学
辽宁省高等教育顾客(学生)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及调查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倾转动力系统的可自由起降验证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民币指数期货期权定价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告别徊徨: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件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件
第 四 章 迎接挑战……………………………………………………………… 60
迎接挑战一伟资德(WISDOM)IE有限责任公司…………………………… 60
第三部分 附录——历届挑战杯竞赛获奖作品总览与相关材料……………63
附录 1-1 石河子大学历届挑战杯获奖作品总览表之一(分届陈列表)………64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学院现有师生1515人,其中教工89人,硕士生导师21人,教授11人,副教授28人,博士9人,硕士60人,省部级教学名师1人,校“263”骨干教师18人。在校本科生1375人,研究生53人。
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培养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目的,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教改、人才培养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获科研项目95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部级16项,自治区及兵团项目20项,校级项目近5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励多项。此外,学院还不断优化办学资源,以学院实验中心为平台,拓展区域型高水平工科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先后与国内外高校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目前学院正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依据大学“新跨越发展计划”的要求,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力争建成一个特色鲜明、西北一流、学科特色鲜明的区域型高水平工科学院。
回眸历史七 SMS—1500秸秆粉碎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38

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手册

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手册

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手册华中师范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手册二〇一一年二月目录序言一、赛事简介(一)基本情况(二)华中师范大学历届“挑战杯”获奖情况二、组织机构三、参赛须知(一)参赛者身份要求(二)参赛作品基本原则(三)赛事时间安排四、作品要求(一)作品分类(二)内容规范(三)论文文稿格式建议(四)提交作品的要求(五)法律申明(六)展览、交流、转让五、评审标准六、奖励机制(一)校赛奖励机制(二)省赛及全国赛奖励机制附件:附一:挑战杯章程附二:选题基本原则附三:选题范围附四:申报表格样表序言大学,一个集中了聪慧与才智,欢笑与泪水的地方,青春在这里彰显出时代的光辉,谱写出一曲曲辉煌的乐章。

大学绝不是一个个封闭的象牙塔,在这里,我们满怀希望走进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为自己编织一个个新的梦想。

我们在时代的感召下,用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挑战青春、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为蓄势待发的青春中国,唱响了一曲深情的赞歌。

“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从1989 年到2010 年,已逐步发展成为包括1000 多所内地高校,以及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等国20 多所知名高校参加的科技盛会。

“挑战杯”是未来科技精英交流的舞台,它让一代代才俊从这个绚烂的舞台上脱颖而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更远大的抱负。

据不完全统计,自该项赛事创办以来,先后有300 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此项赛事,每次有1500 多个项目参与竞赛,历届大赛期间科技成果转让金额均为数千万元。

一直以来,我校积极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且多次在该项赛事中取得佳绩,我校学生在“挑战杯”竞赛中的积极参与以及优异表现,为我校赢得声声赞誉。

这是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这是一场知识的较量,专业实力的比拼,同时这也是一个考验能力和意志力的竞技场。

在这里,我们能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学术水平,并与同领域的优秀学子们同场竞技。

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作品

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作品

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作品集体作品:专业市场主导下的地方产业集群研究——浙江省余姚塑料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竞争优势探析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管理类学校:北京大学作者学历:本科本文首先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理论、中国产业集群理论尤其是以“专业市场+家庭工场”为典型定义的浙江模式、专业市场理论等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波特教授的“钻石”理论做了基于浙江经验的修正,搭建起“柔性化”地方政府、文化环境因素的强大外在驱动和四大内部驱动因素在地理上的集中产生竞争优势,以及由专业市场主导地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这两大分析分析框架。

之后,文章以修正后的波特“钻石”理论的逻辑框架分析中国塑料城,这一主导余姚塑料产业集群的原料专业市场的发展路径及竞争优势,提出在地方“柔性化”政府和文化、环境的外在强大驱动以及需求条件、企业间的交流协作竞争、企业战略、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支撑这四大内在驱动因素在中国塑料城这一地理上的集中促成了中国塑料城这一专业市场竞争优势的形成。

在上述论证基础上,笔者深入挖掘专业市场对余姚整个塑料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和竞争优势形成的主导作用,包括对“三城联动”这一强大引擎机制、对十余个乡镇涉塑块状经济这一集群支撑基础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地理上的集中而带来的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知识外溢、交易成本下降和规模经济效应等,从而提出专业市场主导下的产业集群是地方竞争优势产业形成的有效路径这一结论,总结出“专业市场集群主导下的地方产业集群——余姚塑料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和竞争优势框架图”。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余姚塑料产业集群尤其是专业市场集群面临的挑战以及原因分析、应对措施以及发展方向,希望能对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集体作品: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教育类学校:中国人民大学作者学历:硕士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耐用的消费品,更是人力资本投资最重要的方式。

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docx

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docx

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作品编码: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学校全称:申报者姓名(集体名称):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ﻬ说明.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后按要求填写。

.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或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或表。

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表。

申报书内项目一律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

此申报书可复制..本届竞赛作品相关材料将通过网络上传.学术论文、社会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为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同时上报打印作品申报书一式份,每件作品的申报书装一个文件袋,要在文件袋封面标注学校名称和第一作者姓名。

书面材料请寄送至相关竞赛办公室。

作品编码由学校填写,以申报作品在竞赛官方网站获取的作品编码为准.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说明:。

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个人且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以上的工作者);.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说明:。

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申报作品情况(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和学术论文)说明:.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说明:。

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

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

.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说明:.由推荐者本人填写;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

推荐者填写此部分,即视为同意推荐;。

共青团工作计划推进表-模板

共青团工作计划推进表-模板
体育部
李万云
第四周
启动“元旦文艺汇演”相关工作
文艺部
罗超
筹备"一二·九"演讲相关工作
学科部
杨朔
十二月
第一周
第三次大例会
主席团
罗超
第三十五期党校学习
办公室、组织部
李万云
寝室文化节
生活部
熊海亮
第二周
"一二·九"演讲晚会
学科部
杨朔
出版第一期院团委学生会杂志
办公室、宣传部
吴天明
第四期商贸学子讲坛
学科部
杨朔
第三周
中旬
青年志愿者活动之二
曾颖、青协
中旬
书画摄影作品展
谢莎莎、书画协会、摄影协会
下旬
精品团会展示之二团支书演讲比赛
席金京、王圆军、组织部
5月
上旬
数学竞赛
朱源理、数模协会
上旬
五四表彰
席金京、王圆军、组织部
上旬
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
潘恒冬、心理协会
中旬
第二届“工程杯”羽毛球比赛
王清峰、羽毛球协会
中旬
社团会员风采大赛
(请按此模板写)范本一:XX学院二〇一二年共青团工作计划表
时间
工作内容
负责部门
责任人
九月
第二周
各部门工作计划审核
主席团
毛磊刚
建立健全院团委学生会工作制度
主席团
李万云
第三周
第十一届院团委学生会招新
主席团
毛磊刚
第四周
十月
第二周
第一次大例会
主席团
毛磊刚
团支书培训大会
组织部
袁正林
制定第十届院团委学生会通讯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青字【2013】01号关于组织申报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的通知各学部团总支、学生会:2012年两院组队参加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获一金三银五铜的好成绩,学院获优胜杯,综合成绩位居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前列。

2013年5月至10月,将举行湖北省第九届、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了做好准备工作,推动两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展示两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果,按照学院工作部署,两院“挑战杯”竞赛参赛作品申报及评审工作开始启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由学院分管领导担任主任,院团委牵头,各学部、教务部等相关单位组成学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

组委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担任评审委员,负责评奖,各团总支负责作品的培养、申报和推荐工作,院团委负责竞赛评审组织及作品报送等工作。

二、申报对象2013年9月30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

三、作品类别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

作品审查、参考详情见附件1和附件2。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本专科生均可。

3、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四、作品要求1、申报作品需要有创新和特色,具有国内同类作品的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重点体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已经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或媒体报道,有政府、企业支持的项目为重点申报对象。

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权威机构的鉴定材料。

2、论文类作品需在2013年4月前两年内公开发表,第一作者必须为申报学生,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为重点申报对象。

3、已经申请和获得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科技发明制作为重点申报对象,第一申请人必须为申报学生。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即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五、工作流程1、启动阶段(2012年2月下旬)学院团委下发通知,各参赛学部成立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启动学部的竞赛活动。

2、申报阶段(2013年3月上旬—2013年3月下旬)2013年3月10日之前,申报人须仔细阅读附件,按文件要求认真填写《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申报书》,申报人的参赛作品须由两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填写推荐意见,并由学部领导签署意见后,加盖公章。

3、评审、参赛、评奖阶段(2013年3月下旬—2013年4月上旬)2013年3月上旬,各学部组织对申报作品进行预审,确定上报的课题与项目,上报数量不限。

申报书一式三份,统一用A4纸张打印,由学部团总支汇总交至院团委办公室A110处。

2013年4月上旬,学院组织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学部申报作品进行预审,根据评审成绩确定学院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并确定重点课题与项目,报送参加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竞赛选拔。

2013年5月,报送代表学院参赛作品参加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选特、一、二、三等奖。

六、奖励办法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大学生学生单项奖学金管理办法》和《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校外竞赛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文件规定。

每件作品的获奖学生(团队)在全国“挑战杯”竞赛活动中获特、一、二、三等奖分别相应奖励30000元、10000元、5000元、3000元;获省级特、一、二、三等奖分别相应奖励20000元、5000元、3000元、1000元。

指导“挑战杯”竞赛获全国特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专业导师分别奖励人民币5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

指导学生获全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专业导师分别奖励人民币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同时,按照级别计入教学工作量。

七、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要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两院“综合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部要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各学院要为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全面发动,精心准备。

各学部要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好本学部的竞赛选拔工作。

要强化“挑战杯”的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进一步扩大竞赛的参与面。

3、立足长效,建章立制。

鼓励各学部制定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积极制定配套政策,把“挑战杯”竞赛成果的转化和对学生的激励制度化,逐步实现长效机制;各学部可制定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附件: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2、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3、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参赛作品申报书共青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委员会共青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委员会2013年3月4日主题词:申报“挑战杯”参赛作品通知报送:院党委、行政、教务部、各学部行政共青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委员会2013年3月4日印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本实施细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制定。

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和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时须参照本细则执行。

资格评判委员会依据本细则判定被质疑和投诉作品的资格是否有效。

一、关于资格审查1.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含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4.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5.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6.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7.每个学校选送参加全国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其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总数的1/2件,研究生作品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1件,集体项目按学历最高者划分;8.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二、关于形式审查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

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2.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签章确认。

3.作品申报书中B1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据实填写;B3表(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

此栏如填写有误,将影响作品的最终成绩。

4.作品申报中的B3表(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5.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三、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归竞赛主办单位。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