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路径研究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与策略分析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与策略分析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一直是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医疗环境和伦理挑战。
本文将从方法与策略两个方面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方法分析1. 课程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基础是课程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医学伦理、医患关系、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等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医学类专业也应该加强学科的伦理道德教育,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难题,培养他们的伦理判断能力。
2. 临床实践训练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模拟临床实践、临床技能培训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医护工作的责任与使命,培养他们对患者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实践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道德观念。
3. 师生互动培养师生互动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讲座、座谈会、经验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使他们认识到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策略分析1. 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包括制定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加强临床实践训练、组织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道德培养。
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全面评估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面实施。
2. 加强实践教学教育实践教学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逐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临床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学校还可以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实践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初探
培养 目 应确立为“ 标 以患者为 中心 ”培 养具 有高 尚职业道德、 ,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型医学人才。 按照这一 新的培养 目 ,医学 生必须具备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 标
质、 职业道德素质和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生要把患者 的生命安 危放在首位 , 固树立同情患者 、 患者 、 牢 尊重 救死扶伤 、 全心全 意为患者服务 的宗 旨, 树立对技术精益求精 、 不断创新 , 对工作 认真负责 , 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 的理念 。 可见 , 目 的确立必 新 标 然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指明方 向。
好坏直 接关 系到患者 的生命安危 , 系到整个社会 的和谐稳 关
定, 因此 , 国家 、 社会和人民群众都对 医务人员及其后 备力 量的
职业道德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并寄予厚望。 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 的冲击下 , 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出现 了严重滑坡 现象。如何
尽快扭转这一趋势 , 并从根本上确保医学生的职业道 德素质不
望。然而,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医学生的职业道德 出现 了滑坡现象。尽快扭转这一趋势 , 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 培
养 已成为一项 紧迫的课题。现 紧密联 系我 国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 实际 , 国外一些成功的做 法, 4个方 面论述我 国 借鉴 从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有效途径、 关键途径、 必要途径, 概括阐述了方向问 基础问题、 题、 保障问题, 对医学院校
搞好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 医学生; 职业道德 ;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1 6 0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 1 14 (0 8 0 - 1 20 17 — 2 6 20 】2 0 4 — 2 -
论医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
论医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摘要】医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是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医学,医学生能够认识到医师的神圣使命,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对患者的医疗服务意识,注重患者的需求和安全,提升医学生的服务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也至关重要,医学生需要懂得与同行合作,以提高医疗水平。
有效途径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师生互动以及社会实践,这些环节能够全面提升医学生的职业意识。
医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述有效途径,可以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未来成为合格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重要性、有效途径、学习医学、责任感、使命感、患者、医疗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师生互动、社会实践、总结、强调1. 引言1.1 介绍论医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医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是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未来的医生,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
医学生职业意识包括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对医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认知态度。
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是提升整个医疗队伍素质的关键。
通过医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的人文本质和社会价值,使他们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医疗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
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让他们在面对各种医疗挑战时坚守初心,不忘医者仁心。
加强对患者的医疗服务意识可以促使医学生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高服务的人性化程度。
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医学生必备的能力,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医疗工作,实现良好的医疗效果。
医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为社会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学习医学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学习医学是一项神圙宗教联合会(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和国际医学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定义,医学是一门科学,专门研究人类生命的健康、生理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
医学生职业道德自律意识培养路径探析
医学生职业道德自律意识培养路径探析作者:梁顺平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2年第09期摘要:医学生是祖国医学事业的接班人,其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自律培养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医学生;道德自律;路径医学生是国家医学事业的接班人,其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医疗行业乃至社会的道德建设,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大力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其职业自律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职业行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一、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自律意识培养的意义1.医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医学生的思想道德。
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自律教育,既是医学生道德教育的需要,也是医学生自身立足社会、成长成才的需要。
2.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近年,我国医疗领域医患关系紧张,治疗行为不规范,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等现象禁而不绝,医务人员的责任感、神圣感下降,医生和病人的情感交流淡化,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医学生是医疗卫生行业未来的生力军,在学校阶段大力加强其职业道德自律意识培养,对于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凸现了我国当前医德危机的严重性,也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医务工作者的人文修养、伦理道德、职业操守,正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
因此,大力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自律意识教育,不仅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教育学生认识其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使其自觉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这是医学生职业道德自律意识培养的关键所在。
新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对策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对策研究背景医疗行业是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支撑,但近些年,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在医疗行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培育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助力医疗行业的发展就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问题传统医疗行业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尊重、信任、责任的良好关系,而新医疗改革的推进,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公问题,引入了竞争机制。
这种竞争机制导致患者资源向大医院集中,导致一些小医院的经济状况严重下滑,医生的工资压力加大。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一些医生开始压缩自己的工作量,甚至到有些不良行为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育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1.制定激励政策针对医生在工资收入、职称评聘、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医生敬业精神、尽职尽责。
2.重构医生形象在医生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
此外,同时鼓励医生积极宣传医学知识,树立良好的形象,使社会对医生有更高的评价。
3.建立医生评价体系建立医生评价体系,增加职业道德和患者体验这两个维度。
提升医生职业操守和医疗服务质量,让医生自身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医疗机构的发展联系起来。
4.提高患者管理能力引导医生处理与患者的关系,把患者看作是自己的朋友,为患者提供最专业、最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鼓励医生与患者沟通,解决患者的痛点和需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结论在新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比以往更加重要。
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出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措施,让医生感受到相应的激励和支持,才能推进医疗行业的全面发展。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的思考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的思考医学生阶段的职业道德培养对规范医生行为和塑造高尚医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山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基础,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及见习实习三个方面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从学生角度做出思考,从而对高校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5年我国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国家卫计委编制《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需要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势必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精神提出更高要求,医学职业精神与人文修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面对这一现状,通过调查大量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想法,我们从学生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的思考,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园文化,再进一步扩展到社会实践这三个大方面,重点放在从我们医学生自身的角度去研究培养与塑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方面的路径,加强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
从而为医学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课堂教学通过医学生自我体验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更为可贵的是,还能够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改善医学生的心身症状,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其中以“体验式教学法”最为喜闻乐见。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在人文课堂上,围绕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对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性活动,通过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来实现价值认同的教学方式。
这个方向的具体做法为:老师围绕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比如爱岗敬业,交由学生,让其针对此课题,进行相关实践活动。
针对此课题,尽量动员所有同学,进行大量的文献搜索,查阅资料,通过团队合作,找出合适的实践方式,再经过重复排练,达到身临其境之感,然后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
最后有老师进行点评,给予学生意见。
我们在校经过了两年四个学期“形式与政策”的学习,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为起点,围绕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核心,经过了连续3轮的“体验式教学法”,每轮参与者都包括了大一大二的学生,已有上万人参与其中,同学一致认同这种模式的课堂。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2010级临床医学五班二组陈方超学号:201050232摘要: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逐步实施,高等医学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现存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基地建设、实践教育、校园文化等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新医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乃是一切幸福的基础。
尽可能地生活在“健康王国”里,预防疾病这个敌人的偷袭,打退这个敌人的攻击,对个人而言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之一,对全社会来说则是一个突出的政治性议题。
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有效的、公益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为了适应医改的新目标新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继续进行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为此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
意见第三项特别指出,医学教育要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严守医德做综合型人才,现今社会部分医师医德缺失,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显著,医患关系矛盾突出。
这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和工作积极性,也为诊断治疗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障碍。
《意见》强调,要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
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医学生在埋头书本、苦学专业课程的同时,更应重视养成良好的医德风尚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高尚的医德情操是医务人员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求真理,发展科学的积极促进力量。
它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病病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新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对策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对策研究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也影响着医疗服务的整体形象和信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培育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从而建立起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秉持职业道德,遵循医疗伦理,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权。
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培育的基础。
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呢?首先,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培训,强化对职业责任的认识。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习交流等形式,引导医务人员时刻牢记医疗服务宗旨,言行举止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制定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将职业道德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
最后,要引导医务人员做好职业自律工作。
医务人员要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自觉履行职业责任,自觉维护职业形象和信誉。
通过严格遵守职业守则,树立良好职业形象,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改善医患关系在医疗服务中,医生、护士、检验师、药剂师等医务人员需要密切合作,协作完成患者的整体治疗任务。
因此,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是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培育的另一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医疗团队建设。
医院管理层可以通过组建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并设置严格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团队协作的顺畅和高效运转。
其次,要改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破裂和对立是医院工作中的难题,需要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和建立信任,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
医务人员要注意在与患者沟通中的语言和行为规范,树立讲究患者利益、尊重患者权利的工作态度,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真诚的服务态度。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疗服务涉及到众多科学技术和医学知识,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初探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初探论文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论文摘要:医学生是医务人员的后备力量,是医务界的未来和希望,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我国医疗机构的前途命运、人民的生命安危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都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并寄予更大的希望。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出现了滑坡现象。
尽快扭转这一趋势,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
现紧密联系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际,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做法,从4个方面论述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有效途径、关键途径、必要途径,概括阐述了方向问题、基础问题、保障问题,对医学院校搞好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医学职业也不例外。
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身心痛苦不堪的患者,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都对医务人员及其后备力量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寄予厚望。
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出现了严重滑坡现象。
如何尽快扭转这一趋势,并从根本上确保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已成为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巫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拟从多角度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1重新确立培养目标,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指明方向我国传统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以疾病为中心培养诊断一治疗型医学人才.因而出现重医学专业轻人文科学、重医疗诊治轻预防保健、重技术轻职业道德培养的倾向,这也是造成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滑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进人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医学教育也面临着重大转变。
这一转变首先表现在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上。
根据新形势,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确立为“以患者为中心”,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预防一诊断一治疗,康复型医学人才。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路径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路径医学生作为医疗行业的未来从业者,其职业道德的培育十分重要。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保障医学生在日后的医疗实践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对于建设健康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路径。
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基础是正确的价值观。
进入医学院之前,学生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审视,明确自己为什么选择医学这个专业。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认识到医学是一项光荣的事业,需要用医术来造福人类。
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使其深悉医学职业的神圣和责任。
二、强调师德示范师德的力量对于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榜样。
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医学知识和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指正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道德失范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以及勤勉敬业的态度。
通过师德示范,医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获得很好的引导。
三、开展情感教育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也需要通过情感教育来培育。
情感教育是强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真诚待人的教育内容。
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同理心和情感传达能力,学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模拟患者情景演练、参与真实医疗实践等方式来进行。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使其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关心病人的情绪和病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四、注重实践训练实践训练是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对于培育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到医疗实践中,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并适应医疗环境。
通过实践,医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医学职业的责任和荣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患者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五、持续学习和自我反思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需要持续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过程。
医德之林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多元途径
医德之林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多元途径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对于他们未来成为优秀医生至关重要。
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需要多元化的途径,以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医德素养。
本文将探讨几种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
一、示范榜样与师德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首先需要建立正面的示范榜样。
学校可以邀请有良好医德的医生担任教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激励学生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同时,师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二、德育教育的融入德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贯穿于医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学校可以组织参观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医疗机构,亲身感受医生的工作环境和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德育培训课程,邀请专业人士向学生传授医学伦理、患者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以丰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践与实习,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与痛苦。
在实习中,学生需要与患者建立信任与尊重,同时观察医生的言行举止,学习他们与患者的交流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
四、道德情境的讨论与案例分析学校可以组织道德情境的讨论,让学生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道德困境,并分析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职业道德所涉及的各种情况与复杂性。
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学习到现实生活中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思考和决策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建立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对于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
同时,学校应当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指导与改进。
通过评价与反馈,学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需要多元化的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示范榜样与师德教育,德育教育的融入,临床实习的重要性,道德情境的讨论与案例分析,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方式来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
医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探析
91 2018.06
瞭望 Liaowang
德形成客观且全面的认知,以使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 之中。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展开行之有 效的评价,要将评价的结果纳入到毕业考核当中。
(四)加强学生医德情感的培养 医德情感将社会责任视为基础。因此,在培养学 生医德情感之时,要先对学生的道德基础有一定的了 解,可展开一些富含情感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 加深对关爱、分享、抚慰、给予等社会行为的认知, 继而促进学生内在情感得到提高,并能够将这些情感 展现出来,从而使得学生形成道德情感并具备较强的 医德情感。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医患 之间的相处之道,能够感受到医德的实际价值,促使 学生能够真诚对待病人,能够展开有效的人际交往, 提升医德素质。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社会的 认知度,能够形成服务的观念,并能将这种观念表现 在服务之中,最终使得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切实的提 升。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时,必须要让学生能够提升 思想意识,能够对医护工作的职业道德形成基本的认 知,并了解其对于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将培养的 目标予以确立,要将道德理论的教学予以有效的落 实,将课堂教学的效能展现出来,使得职业道德能够 得以有效的展开,使得学生能够对职业道德的相关理 论有一定的了解,并将其内化到自身的观念之中。另 外,还要在常态化的教学中,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其 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对学生展开浸染,从而 使得学生能够将内在的意识转化为外显的行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必须要得到社会的鼎力支持,同时,相关的教育工作 者要提升自我素养,通过高效的教育教学行为来启发 学生的智慧,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 质,并对学生的行为予以纠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树 立起服务的意识,能够对职业的社会效能有一定的了 解,最终能够为社会输送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浅谈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途径
浅谈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途径医者仁术,贵在医德。
职业道德是每个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高等医药院校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医生的职业崇高而神圣,在当今医疗体制商业化、市场化倾向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需不断完善和健全适合我国特点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
在此,谈谈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标签: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医学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医学专业的性质、任务及医疗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医疗工作者提出的医学职业标准和医疗行为规范;是医务人员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医疗管理、医学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医务工作者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掌握和应用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技巧、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对医学生施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医学更强调对生命的关怀。
这个职业由医德和医术两个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教育,德育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
医学生作为我国医学卫生战线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其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卫生行业整体道德水平。
重视和加强医学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
1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德价值出现了多元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各种观念的撞击与交替,给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新情况。
如何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感
如何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感医学生作为医疗领域的未来从业者,其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医学教育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以确保他们能够成为优秀的医生。
本文将从教育、培训和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感。
一、教育1. 强化职业伦理教育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将职业伦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注重对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进行讲解。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道德决策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思考职业伦理问题,提升他们的道德敏感性和道德判断能力。
2. 示范榜样的塑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教师和医生可以扮演示范榜样的角色,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对医学职业的认同和热情,同时培养他们模仿优秀医生的行为和态度。
二、培训1. 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与实际患者接触的机会,通过实践经验,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并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临床实习的指导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责任感。
2. 阶段性评估与反馈在医学生的培训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评估与反馈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三、实践1. 参与社区服务医学生可以参与到社区医疗服务中,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发现自己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同时,社区服务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2. 培养医疗团队意识医学生需要明确自己在医疗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协作,提供协助和支持。
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团队的重要性,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培养体系构建途径的探索
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培养体系构建途径的探索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医药卫生类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从事的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事业,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更应是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
有效构建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技术、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医药卫生技能型人才是医药卫生类学校的首要任务。
在教育体系的搭建中,教务处充分发挥岗位优势,引导教师以德育课程为主渠道,以专业教学为大平台,以社会实践为延伸点,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各环节,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道德,德育,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
作为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毕业生所从事的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事业,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更应是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
只有把职业道德的培养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构建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技术、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医药卫生技能型人才。
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就是培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责任,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强化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中,教务处充分发挥岗位优势,在教育体系的搭建中引导教师以德育课程为主渠道,以专业教学为大平台,以社会实践为延伸点,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以德育课程为主渠道,注重发挥正面教育功能1.1落实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务处将德育课程列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并按教育部文件要求,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严格落实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探讨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作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措施。
很多医学院校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来进行职业道德培养,但仍存在与第一课堂脱节、活动零散效果差、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等问题。
本文根据近十年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实践,探讨第二课堂中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从培养阶段、培养目标、主要途径和培养效果四方面进行框架搭建,详细介绍每个阶段活动开展情况,以此为更多医学院校开展第二课堂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生;第二课堂;职业道德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一直广受关注。
2009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进入新时代,随着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作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
因此,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应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根本,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结合专业特色、学生实际,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不断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实效。
1第二课堂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作用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很好的延伸与补充,开展丰富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实践活动,能与第一课堂的教学有机结合、相互印证,课堂中的教学只是占到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一小部分,更多教学内容是需放在医学课堂之外来完成。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路径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路径1. 课程设置方面医学院校应当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在“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当中。
在教学中,应当强调医学生必须在保证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秉持无私奉献、严谨治学、以患者为中心等职业道德要求,营造良好的医患氛围,保证患者的权益。
此外,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设计中,应当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医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学到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在实践教学当中,应当创设真实的医疗场景,让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到自己职业责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压力管理方面医学生在接受课程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承受巨大的人生压力和工作压力。
医学院校应当在压力管理方面给予医学生充分的关注,在课程设计和校园生活管理当中,注重调整医学生的身心状态,减轻其精神和心理负担,保持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职业潜力。
此外,医学院校还可以引入职业培训机构、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为医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职业培训和心理支持。
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医学生克服人生瓶颈和职业困惑,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地投身于医疗行业,为患者做出更好的贡献。
3. 生活伦理方面医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活伦理的培育。
在校园生活当中,医学院校应当注重培育医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饮食起居、健康娱乐等方面入手,帮助医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生活态度,更好地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
此外,在生活伦理方面,医学院校还应当加强对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培养其与患者同步的心态和认知,让医学生始终践行职业道德,为患者付出更大的努力。
综上所述,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路径需要从课程设置、压力管理、生活伦理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医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培训和生活引导,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探析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探析1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1.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途径根据医学生的实际情况,撰写出适合医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讲义,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讲座。
现代医德观要求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培养人文关怀,注重注重医患合作的人文化。
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观念。
因此,只要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就需要继续倡导中华传统的救死扶伤、济世、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明确传统文化教育与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息息相关,才能真正实现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
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确立为“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以病人为本”的医疗观念,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1.2重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偏少,并且也属于医学院校的边缘学科,以致我国的医学生文化底蕴相对较差,有知识没文化的医学生频出的现象,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适当增设医学人文课程可改变这种情况,如医学礼仪、人际沟通课程等,对医学生举止行为规范,对医学生的服务意识进行强化,在医疗实践中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医疗的要求,也是医德的要求。
医务人员如缺乏细致、耐心的交流与沟通,就会难以真正给病人解决问题。
1.3加深专业课的思想教育渗透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途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它不应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通过医学伦不明就里课讲授,而应体现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医学院校要发挥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拓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空间。
1.4强化实践教育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加以深化。
一是在课外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素养。
比如,鼓励学生走进医院,走进社区,为患者提供义务服务;通过“义诊”“三下乡”、社会调查、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人民的劳苦与艰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第4期2017年11月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15 No. 4Nov. , 2017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路径研究包英杰(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都勻558000)【摘要】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出发点,该理论强调存在于生活世界的自我非孤独个体,而是主体间性 的产物,正是基于主体间性的自我,自在世界的构造被赋予主体性意义。
培养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有利于消费时代医学 人文价值重构,有助于医德课堂教学载体的激活,是和谐医患关系的诉求。
通过拓展渠道、创新载体和优化环境来培养医学生主 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关键词】主体间性;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R 1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068(2017)04 - 0020 - 03一、何谓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出发 点。
该理论强调存在于生活世界的自我非孤独个 体,而是主体间性的产物,正是基于主体间性的自 我,自在世界的构造被赋予主体性意义。
胡塞尔指 出:“无论如何,在我之内,在我的先验还原了的 纯粹的意识生活领域之内,我所经验到的世界连同 他人之内,按照经验的意义,可以说,并不是我个 人综合的产物,而只是一个外在于我的世界,一个 交互主体性的世界,是为每个人在此存在着的世 界,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其客观对象的世界。
” [2]因 此,主体性职业道德教育以“主体——中介(客体)——主体”为模式,是主体之间达到平等状态 的模式。
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是医学生的自我职 业认同,要求医学生对现实需要有合理性追求,对 社会身份有清晰定位,对职业的意义有切身体认, 对自身价值的实现有确证性。
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是医学生的自我职 业教育,是医学生确定主体地位之后,逐渐淡化自 己是被教育对象的意识,逐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 管理和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目标。
医学生主体性职 业道德意识是医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
人的自我价当前,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看 病难、看病贵成为制约“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瓶 颈之一,医患矛盾每一次爆发都刺痛人民群众的敏 感神经,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建立科学 合理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
为解决存在的 问题和难题,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新医改背 景下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路径研究出台 了 {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 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两份文 件就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提出明确目标, 突出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临床能力与人文沟通、 专业素质与医德素养相互结合培养模式,教育部党 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强调:“医教协同深化临 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要求将医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 养全过程,着力加强职业道德、医学伦理、社会 学、法律等职业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精神和人 际沟通能力培养,使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 操和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 良好职业素养。
” [1]哈贝马斯认为自我的主体意识存 在于交往的主体际间,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职业道德 意识也必须在主体间的交往过程,因此,重视大学 生的主体性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收稿日期】2017-05-27【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贵州省卫生厅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技联合基金项目《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途径研究》(编号:gzwkj2013-2-0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包英杰,女,1983年生,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法学硕士。
值实现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自由自觉过程,马克思主 义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 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 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3]所以,强调医学生的自我 价值实现,其意义在于引导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 职业精神动力、塑造健康个体人格、调控职业道德 行为。
总之,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基础的医学生主体性 职业道德意识是在以“平等”为前提,以“对话” 为方法,以培养主体性人格为宗旨的发生在现实生 活世界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
二、培养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的意义1. 消费时代医学人文价值重构。
消费时代伴随市场经济而生,它不同于计划经济等经济手段。
对 医学来讲,市场经济的介人,刺激了医学技术的商 品化,医疗产品的竞争让利于患者,供求关系的变 化促使买方市场的形成,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如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结构臃肿、医疗服务自主 选择权如何保障、卫生保健服务中政府职能如何实 现;舆论监督伦理性难题如何解决以及医疗行业面 对市场冲击如何自律等。
法律所规定的医患权利不 能认定和理解,难题在于权利的保护和道德自律, 消费时代医学人文价值的重构,应以实践为旨归, 关注世俗生活,敢于直面现实危机,服务于各项管 理制度的优化,从而为患者带来贴近理想的医疗服 务需求。
同时,医学人文价值的重构,要贯穿于院 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过程。
“今天的 医患危机与医学人文的缺席就始于对话,熟视无睹 却又十分严酷的现实是患者叙述权与解释权的剥 夺,……本质上是病人世界与医生世界的深刻差异 以及技术与人性的冲撞”,故强调主体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此。
[4]2. 和谐医患关系的诉求。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 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发生于医疗实践过程中。
从 广义角度看,是医方与患方的关系,医方包括医 生、护士、医技人员等,患方包括患者、家属、单 位组织等;从狭义角度看,主要指医生与患者的关 系。
医患关系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受 法律保护,医患关系是一种信托关系,不过从相反 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社会的医患关系单纯依靠法律 来调节,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是何等堪忧;二 是它的冲突性,这种冲突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尽 管双方目标相对一致,但由于角色模糊、管理体 制、理解差异等因素的存在,双方的冲突也是存在不可制约的潜在性。
如何降低或者避免冲突发生的 可能性?医患双方的密切沟通和交流是解决冲突的 关键之匙,还要正确对待医患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之 间的博弈,另外,医患双方更要加强道德自律。
3.医德课堂教学载体的激活。
课堂教学是医德 教育的活动的主要载体,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课 堂中度过,课堂教学的目的、方式、方法、内容、 质量等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在这个 意义上,任何一种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推动课堂教学 载体变革,没有改善学生的存在方式和生存状态, 没有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其发展的动力十分有 限。
当前医德教育的课堂载体呈现静态化和程序 化,激活课堂教学刻不容缓,关注学生的存在和发 展方式,建构有利于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的道德学 习共同体,在先进的共同体里“个体的活动总是 ‘和’而不‘同’,个体性的发挥总是既有益于大局 而又不拘一格。
因此,这就总是一个既有秩序而又 充满创造性和生机的共体,是一个既有总体特色又 有充分显示着个体特性的共体,是有多少个个体就 有多少创造性头脑的共体。
” [5]三、培养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路径研究1. 拓展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的渠道。
渠道泛指所要达到目标的管道和路径,任何一 种教育,无论多么先进、科学和合理,都需要采取 某种渠道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因此,只要教育活 动存在,就必然存在拓展渠道问题。
一是拓展理论 教育渠道。
理论教育以理论知识建构为主,是一种 坚持和维护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教育活动,它具有 系统性、全面性、集中性和稳定性,通过理论教育 整合感性认识,提升理论抽象能力。
二是拓展实践 教育渠道。
实践教育是以社会实践和各种活动为主要载体,给学生以直接经验感受为主要内容,拓展实践教育渠道,要注重参与者的体验功能,同时, 要加强实践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践教育内容 的协调性。
三是拓展隐性教育渠道。
隐性教育与显 性教育并存,它弥漫于整个校园文化生活环境中, 一花一草、一动一静皆有教育功能。
隐性教育在陶 冶情操、规范行为、养成习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 作用,因此,在隐性教育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应注 重整体构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
2. 创新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的载 体。
载体创新是加强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 养的一个迫切课题。
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载 体,是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承载和传导的知识内容,并对医学生产生影响,对主体性职业道 德意识培养的内容进行信息反馈的一种方式和外显 形态。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以及信息 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生 活态度发生了深刻变化,职业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 挑战和机遇。
不断更新的职业教育信息以及教育客 体获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便捷化,使得传统的教 育载体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 识培养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载体,如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人际关系载体、传媒载体和网 络载体等,认真研究这些新载体的内容、形式、作 用、规律,是创新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载体的重要内容。
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通 过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来实现价值,是时代 的特征。
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无病地活着,医学 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防病治病。
医学的价值也应该 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追随时代发展,紧跟人类的 进步,从医学基本价值走向提升人的文化、思想和 精神的医学人文价值。
”[6]3.优化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的环 境。
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环境是指医学 生职业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以及主体性职业道德教 育开展的具有内在逻辑依据和合理性联系的一切外 部因素的总和。
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环 境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分类,如以范围为标 准可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以性质划分,可分为硬 环境和软环境;以形态划分可分为现实和虚拟。
无 论划分依据是什么,必须承认环境对医学生主体性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现实生 活中必须优化培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 能。
加强基础性和保障性的硬环境建设,探索和挖 掘潜隐性的软环境,而对于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而 言,则需要形成网上网下联动、自律他律结合、专 兼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引导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的话语权,使学生理性看待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清楚表达问题、合理解决问题。
主体性道德意识是精神上的修养和自律。
随着 改革进人深水区,各种矛盾、价值观念、道德观念 激烈碰撞,呈现多元化发展,主体性道德危机频 现,道德规范、道德义务和道德行为不同程度呈现 出缺失状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也面临此种难题,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 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