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

合集下载

Mvylwm河南省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中学版)《教育学》知识精要

Mvylwm河南省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中学版)《教育学》知识精要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河南省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中学版)《教育学》知识精要—24小时快速学习(内部资料)河南省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中学版)《教育学》知识精要——24小时快速学习说明:本精要根据《教育学》大纲编写,作为同学们复习的主要知识线索,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中学版)《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中学版)《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中学版)《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说明:本精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大纲编写,作为同学们复习的主要知识线索,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河南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河南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河南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河南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

在河南省考研教育学的复习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科目。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其主要研究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其中,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这些阶段分别对应着学生认知能力的逐步提升和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效果。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受到外界刺激和反馈的影响而产生的。

而认知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则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结构,并提出了“适应性认知”和“主动探索”的概念,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评价的目标、方法和效果。

在教育评价理论中,著名的评价学家斯克特提出了评价的四个层次,包括描述性评价、解释性评价、预测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这些层次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从而指导教学实践。

四、人格与社会发展理论人格与社会发展理论是研究学生人格、社会交往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心理学理论。

在这个领域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和积极社会行为是重要的教育目标。

著名的社会发展理论家佛洛依德提出了人格结构模型,分别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一模型揭示了人格的构成和发展,对教师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教育动机理论教育动机理论涉及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有一个层次结构,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串讲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和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需求,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指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具备的认知能力的变化过程。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发展是指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学生的情感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赞美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是指学生在社会交往和社会角色认同方面的发展。

学生的社会发展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另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需求。

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而特殊教育需求是指一些学生因为身体、智力或情感上的特殊原因而需要特殊的教育支持。

教师应该了解常见的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需求,并学会运用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教具来帮助这些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料来辅助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习,或者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来帮助特殊需求学生的进步。

最后,教师还应该了解评价和测量的基本原理。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测量的过程。

了解评价和测量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

(3)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

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三)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1)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同时对比。

(2)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继时对比。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做感觉后效。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1)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

(2)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梳理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供广大教师备考教师资格证参考。

一、发展心理学1.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社会情感发展阶段等。

2. 青少年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如身份认同、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等。

3. 成人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点,如早期成年期、中年期、晚年期等。

二、认知心理学1.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等。

2. 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派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派的信息加工理论等。

3. 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策略,如积极主动学习、深层加工学习等。

4. 记忆与遗忘记忆的过程、遗忘的原因和遗忘的规律,以及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与人格心理学1. 情感的类型与特点包括基本情绪、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等。

2. 自我概念与自尊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自尊的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有效沟通的技巧等。

四、行为心理学1. 行为控制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理论。

2. 行为问题与干预如行为问题的类型、干预策略和行为管理等。

3. 动机与动机理论动机的概念、类型和激励方法等。

五、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等。

2. 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如测试的可靠性和效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运用等。

六、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设计与目标设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科特点等,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014年河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一

2014年河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一

2014年河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一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河南省招教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河南省招教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1.教学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教学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柏拉图主张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谋求身心的均衡发展,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先行者。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第一次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的研究,形成了心理学的完整体系。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系统论述了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和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其研究成果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他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6.1908年,由方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作品——《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7.70年代,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论述和加涅的学习系统分类,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8.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价值: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有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教育问题;2有利于教师实行科学教学;3有利于教师有效的引导和教导学生;4有利于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个案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其他方法。

11.少年期是指11、12岁至14、15岁的阶段。

12.青少年时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的阶段。

1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的影响。

14.家庭是儿童最接近的环境因素,发挥着对于个体教育的启蒙作用,并且是贯穿个体教育一生的因素。

15.认知过程中有三种机能,即同化、顺化和平衡化。

16.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两岁的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二、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思维的重要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岁到11岁的认知发展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去自我中心主义的社会性发展标志,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培训和考试中必备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外在的刺激与反应,强调学习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所决定。

2.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二、发展心理学1.儿童认知发展: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描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2.青少年发展: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如身体发育、性别认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3.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转变和发展特点,如中年危机、退休问题等。

三、个性与智力1.个性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等为主,研究个体的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

2.智力理论:主要有分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关注个体的智力类型和智力发展。

四、教学评价与诊断1.教学评价:研究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如标准化测验、作业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等。

2.学科评价:关注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数学能力评价、英语能力评价等。

3.教学诊断: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等手段,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干预。

五、教育管理与辅导1.学校管理与领导:关注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涉及学校组织结构、领导技能和管理策略等方面。

2.教育辅导:研究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关系和沟通技巧,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六、特殊教育和学习困难1.特殊教育:关注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问题,如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

2.学习困难: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帮助。

七、家庭教育与学业发展1.家庭教育:关注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环境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概念:是一门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1、教育学过程的“五要素”(1)、学生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

个体差异:b、教师其关键作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c、教学内容表现: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d\教学媒体形式: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动画等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1)教与学的三过程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三、内容体系(略)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对教育现象提供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从研究方法上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造的持续的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括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后有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大纲》(二)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50年代末)内容丰富,但未形成学科体系(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理论体系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布鲁纳四方面的研究: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括(一)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捷列夫:俄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隆斯基:儿童个性的统一性鲁宾斯坦:心理和活动相统一的观点2、奋力前进时期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3、完善时期注重和发展心理学结合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两大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的心理学观点(二)产生和初步发展房东岳: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译著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成: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略)。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了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重点梳理和总结。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1.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

1.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二、学习与教学2.1 学习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体验和思考来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认知机制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

2.2 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动机和情感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结构、教学组织和教学材料等方面。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个体与群体心理3.1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和社会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3.2 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过程,包括领导力、组织文化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3.3 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群体决策、群体合作和群体动力等。

四、教育与发展4.1 教育概念与功能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其功能包括知识传授、德育和能力培养等。

4.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估工具等方面。

4.3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的演变和变化,包括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等。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来指导教育实践。

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比如,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此外,还要熟悉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考试中也会有所涉及。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学习与记忆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加工模型、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和记忆策略,如归纳法、联想法和多次重复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和引导的方面。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生命周期内的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比如,在幼儿发展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身体、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在青少年发展方面,我们需要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和认知的变化,以及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发展难题。

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进行有效和个性化的教学。

四、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便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评价和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标准化测验、教学评估和成绩评定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评价和测量的常见问题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与记忆、发展心理学以及教育评价与测量等方面的内容。

河南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河南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河南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的交叉学科,旨在揭示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在河南省考研教育学的课程中,教育心理学是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总结。

一、发展心理学1. 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的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

其中,著名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伯纳黛特的生态系统理论。

2. 青少年发展特点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转变的关键时期,身体、心理和社会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青少年期的发展特点包括身体快速成长、认知能力提升、自我意识增强和自我认同形成。

3. 成人发展阶段成人发展理论主要关注成人从事业起步到退休的发展变化。

其中,培养型、探索型、稳定型和滞后型是成人发展的四个阶段。

二、学习与记忆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个体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2. 记忆过程记忆是获取、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感知信息、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在教育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和记忆策略的培养是重要的任务。

三、教学与评价1. 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不同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和问题解决法。

2. 评价方法与技巧评价方法和技巧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方式和方式。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测验、观察和实地考察。

四、情感与人格1. 情绪与情感调节情绪和情感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和情感的认知、表达和调控。

情绪和情感的合理调节对于学习和教学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2. 人格理论人格是指个体的稳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

著名的人格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个体心理学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五、教育与社会1.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和社会发展相互影响,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重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重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的学科,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是一个重点考点。

本文将以教育心理学的四个主要领域为切入点,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不同的学习理论描述了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需要理解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2.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过程,了解人的发展规律与特点。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与青少年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二、学习心理学1. 记忆和遗忘记忆是学习的基础,遗忘是记忆的反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记忆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因素,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记忆能力发展。

2. 智力与智力测量智力是个体学习和适应环境的核心能力,智力测试可以客观地反映个体的智力水平。

教师需要了解智力的结构和影响因素,以及智力测试的原理和运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发展心理学1. 社会认知与道德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道德发展是个体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社会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和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社会认知和道德素养。

2. 学业成就动机与自我概念学业成就动机是个体对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教师需要了解学业成就动机和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自我概念。

四、教育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原理与方法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达成程度的测量和判断,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中学教育心理学)-优质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中学教育心理学)-优质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中学教育心理学)【优质】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中学教育心理学)【优质】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1.3重点题库详解一、选择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1879)年。

2、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野食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3、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室(教学内容)。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室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1903)年。

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9、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而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0、学习的主体因素,指(学生)。

1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

1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1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1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大致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填空题1、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2、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3、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敢于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5、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可以应用(智力测验)、(阅读测验)或者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

6、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语教师心理)三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中学版)《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24小时快速学习说明:本精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大纲编写,作为同学们复习的主要知识线索,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着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动态)?(二)关键期?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于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3、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1、定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二)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4、差异表现:?(见书P27)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P27?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差异表现?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