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难点突破技巧第一课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探究

合集下载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声波的传播特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条件。

2.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理解声波传播的特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条件,声波传播的特性。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麦克风、橡皮膜、尺子、音叉、细线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2. 知识讲解:1) 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观察音响、麦克风等设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条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传播速度:介绍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空气、水、固体等。

4) 声波传播的特性:讲解声波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声音传播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有关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2. 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4. 声波传播特性:直线传播、反射、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声音产生的原因。

2) 简述声音的传播条件及传播速度。

3) 分析声波的传播特性。

2. 答案:1) 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如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

3) 声波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质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质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产生与传播》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第九章《声学》第一节中探索声音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定义、声音产生原理、声音传播条件和介质、声音度量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声音产生过程,理解声音传播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声音度量单位,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声学现象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差异,声音产生原理。

2.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过程,声音传播条件,声音度量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锣、音叉、橡皮筋、尺子、秒表、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敲击鼓面,让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球跳动,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

2. 讲解:介绍声音产生原理,解释声音传播条件和介质。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4. 例题讲解:讲解声音传播速度计算方法,并进行例题演示。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声音产生和传播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振动2. 声音传播条件:有介质、振动传递3. 声音传播速度:固体 > 液体 > 气体4. 声音度量单位:分贝(dB)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产生原理。

(2)解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差异。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100m时间。

b. 声音在水中传播100m时间(已知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497m/s)。

2. 答案:(1)声音产生原理:振动。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差异:固体 > 液体 > 气体。

(3)a. 0.29s;b. 0.067s。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和讲解,让学生解声音产生与传播,但部分学生对声音传播速度计算仍存在困难,需在课后加强辅导。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才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活动中增强积极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2.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如下课铃声、钢琴声、丛林中的鸟语声、夏日的蝉声、小溪流水声等。

这些声音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声音的产生[阅读课本]P27“声音的产生〞[考虑]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提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所有的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考虑]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吗?假如在振动,你如何证明?[提示]方法1:用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如下图)。

方法2: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如下图)。

探究点2声音的传播[阅读课本]P28“声音的传播〞[考虑]一位同学轻敲课桌一端,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可以听到桌面传播过来的声音(注意平安),这说明了什么?[提示]固体能传播声音。

[考虑]正在钓鱼的人为什么讨厌周围有人走来走去或大声说话?[提示]液体能传播声音。

[归纳提升]大量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实验]在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能听到铃声;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再听铃声有什么变化?[分析]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时,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本节课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过程以及声音的特性。

具体内容包括: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源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过程,了解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感知,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声音的传播过程,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声音特性的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细线、气球、泡沫球、硬纸板。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测量工具、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声音的产生:1. 讲解振动与声源的关系,通过实验展示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三、声音的传播:1. 讲解介质与声速的关系,通过实验展示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声音的特性:1. 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特性声音的特点。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辨别和描述不同特性的声音。

五、随堂练习: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六、作业设计:1. 请描述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请解释声音的传播过程,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请举例说明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源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掌握了声音的特性。

人教版2011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点难点突破

人教版2011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点难点突破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难点突破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素,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直接提出问题,接着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动手体验思考,意在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找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在学生通过讨论获得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声音产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一些物体发声的活动,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教材的“想想做做”实验,将物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实验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材对于唱片、磁带是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记录、保存、重现声音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价值及学习物理的意义。

声音的传播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动,在进行探究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探究活动,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难点:做好真空罩实验。

二、重难点突破1.声音的产生突破建议: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习过声音的初步知识,本节则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拓宽与加深。

由于声现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许多现象和实验都非常生动有趣,在教学中同样要多多联系实际,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声现象的有关知识。

声现象的大部分实验都可以利用日常器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应注意加强观察与实验活动。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法,即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概括,总结得出物理规律和物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对于声音的产生,应注意先从不同方面给出物体发声的例子,让学生猜测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主要涉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定义、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速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定义,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速的概念,并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速的概念及计算、声音传播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速的概念及计算、声音传播的条件的识记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动的弦、声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现象,如敲击物体、唱歌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的产生原理,讲解声源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的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声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解释为什么在水中说话声音会变大等。

5. 知识拓展: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的应用,如声呐的原理、隔音材料的制作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速的概念及计算、声音传播的条件。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2)声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声音传播的条件有哪些?请列举实例说明。

2. 作业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其计算方法为:声速=路程÷时间。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第一章声现象一、复习要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及第二节《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北师大初二上)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及第二节《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北师大初二上)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及第二节《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北师大初二上)第一节声音的产生第二节探究声音是如何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课的重点
明白得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声波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预备:
学生探究器材预备:
教师演示器材预备:
教学设计图示: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与意向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用尺、纸、笔帽发出声音;朗
读时触摸喉头的振动弹动橡皮筋、击鼓、敲音叉发声.观看发声体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土电话、放在水中的八音盒、
音叉和点燃的蜡烛真空铃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声音的传播条件.
3声波及人耳听声的过程利用媒体课件,对比水波讲述
声波
4声音的反射及回声利用媒体课件,展现声学在建
筑、测距等方面的应用
5声速教师讲述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创设情形,提出咨询题.
分组探究小实验用周围的物体发声.
教师演示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猜想声音是如何样传播的
用生活实例或分组实验验证猜想,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概括声音的传播条件.
利用媒体课件学习声波、回声、声速等知识及其应用.
课堂检测
布置作业
教学点评:
学生参与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深切,爱好浓厚.并通过交流讨论,总结概括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观看能力并初步把握了研究物理咨询题的方法.
学习声学在建筑、测距等方面的应用,学生更深的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声现象一、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该章节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特性以及声音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特性,明白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特性。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声音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扬声器、尺子、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图片,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接着,讲解声音的传播特性,包括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衰减等。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传播。

实验包括:扬声器发声实验、尺子振动发声实验、气球振动发声实验等。

4. 随堂练习: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是什么?声音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如何?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与声音产生与传播相关的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振动,求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关系。

6. 课堂小结:7.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的产生原理是什么?(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3)声音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如何?2. 答案:(1)声音的产生原理是物体的振动。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声音的强度与距离成反比关系。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2、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的定义
2、机械能的转化、守恒条件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章:




第一节:杠杆
1、杠杆的定义及五要素
2、杠杆的种类及应用
3、杠杆力与力臂的作图
杠杆的作图
第二节:滑轮
1、滑轮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2、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3、滑轮组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计算
对影响液体压强因素中深度的理解
第三节: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测量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特点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及应用


章:


第一节:浮力
1、浮力的产生原因及方向
2、示数法测量浮力大小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1、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2、阿基米德公式的应用
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及省力特点
第三节:机械效率
1、三种功的定义
2、机械效率的计算
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种个物理量的相互转换求法
九年级全册



章: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组成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分子运动与颗粒物运动的区别
第二节:内能
1、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2、热值的概念、单位
3、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第三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2、能量守恒定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及传播条件。

2. 学会运用公式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3. 能够分析生活中与声音传播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条件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绳子、气球、尺子、秒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敲击鼓面,使鼓面上的气球弹起,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产生声音,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例题讲解: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 随堂练习:分析生活中与声音传播相关的现象,如回声、声波传播等。

5. 小组讨论:探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产生声音2. 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介质传播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4.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答案: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原理。

答案: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检测等,利用声音的反射、折射等现象进行定位或检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声音传播中的能量损失及影响因素。

2. 声音在建筑声学、噪声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3. 声波与电磁波的传播区别与联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原理。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重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2、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难点: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第二节:运动的描述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三节:运动的快慢重点1、速度的计算2、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难点: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重点: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难点:骨传声、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第二节:声音的特性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声的利用重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难点:回声的计算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重点:1、噪声的定义及等级2、控制噪声的方法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重点:1、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2、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难点: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第二节:熔化和凝固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第三节:汽化和液化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能量变化2、汽化的分类、液化的两种方式第四节:升华和凝华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能量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重点:1、光源的认识和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直线传播的例子、光速第二节:光的反射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作图)2、光的反射与漫反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实虚像的辨别3、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作图的结合考查第四节:光的折射重点:1、光的折射条件2、光的折射定律及应用(作图)3、常见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难点:有关光的折射的各种作图第五节:光的色散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及颜色排列顺序2、色光三原色及颜料三原色难点: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重点: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2、名词:焦点、光心、主光轴、焦距3、对光的作用:凸(会聚)凹(发散)4、典型光路:三条典型光路绘图难点:三条典型光路绘图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重点: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及应用第四节:眼睛和眼镜重点:1、眼睛原理:可调焦照相机2、近、远视眼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重点:1、显微镜目镜:放大镜;物镜:投影仪2、望远镜目镜:放大镜;物镜:照相机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一节:质量重点:1、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2、质量的性质及测量难点:天平的使用方法第二节:密度重点:1、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2、密度公式的应用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重点:1、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难点: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重点1、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关系2、密度与物质的鉴别第七章:力第一节:力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重难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重难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重难点(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 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