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937b38f8bd63186bdebbc38.png)
➢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 “选美中国”活动中,评选出了“中国最 美的三大丹霞地貌”。
➢最瑰丽的岩石雅丹:乌尔禾 (新疆) ➢最神秘的雅丹:白龙堆 (新疆),又称龙城 ➢最壮观的雅丹:三垄沙 (新疆)。
雅丹地貌景观
★小常识:喀斯特地貌景观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 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 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 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连 州 地 下 河
(三)气候风景资源
➢北方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夏 季,许多地方气候凉快,是南方人避暑胜 地。
➢南方的冬季气候温和、花草树木繁茂、是 北方人避寒的到地方。
➢四大避暑胜地:河北北戴河、河南鸡公山 、浙江莫干山、江西庐山
哈尔滨雾松
青海湖的春天
海南岛阳光
Hale Waihona Puke 泰山日出云山雾海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
极 光
极光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四)动植物资源
➢动植物资源,既可单独作为旅游资源,也 可与特定的地貌、环境结合起来作为旅游 资源。
➢ 中国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 泽湖、巢湖
➢ 美国和加拿大边境上的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 、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其中 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
➢ 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 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汇 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世界上作为旅游胜地的海滩有西班牙的希 洪海滨浴场、美国的夏威夷岛、意大利的 斯培西亚海滨、法国的尼斯海滨、南斯拉 夫的斯布利特海滨、泰国的宋卡海滩、新 西兰的奥克兰湾等等。
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cc4b8b58f5f61fb7366676.png)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原则
1.客观科学性原则 2.全面系统性原则 3.效益估算性原则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旅游密度
旅游密度是用来量度旅游资源的特质、规模和 旅游接待状况等社会经济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也 是旅游地开发建设的科学依据。包括以下四类:
1.旅游资源密度 2.旅游空间密度 3.旅游人口密度 4.旅游经济密度
(二)旅游容量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或旅游饱和度。指一 定地域范围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具体而言,旅游 容量就是指在满足游人最低的游览要求(心理感应 气氛)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时风景区所 能容纳的游客量。包括以下五类:
1.旅游资源容量
(五)按旅游资源的来源分类
1.反映本民族传统特色的旅游资源。
2.历史上从国外传入、而经过本民族融化、 改造兼容并蓄的旅游资源。
3.发生于一定区域范围、富有地方特色的 旅游资源。
4.由国外引
1.综合性的旅游资源。 2.以观光为主要功能的旅游资源。 3.以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资源。 4.以疗养为主要功能的旅游资源。 5.以避暑为主要功能的旅游资源 6.以宗教朝觐为内容的旅游资源。 7.以体育内容为主体的旅游资源。 8.以科学考察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源。 9.以文化内容为主体的旅游资源。 10.以娱乐设施为主体的旅游资源。
2.旅游生态环境容量
3.旅游经济容量
4.旅游社会容量
5.旅游感应氛围容量
(三)旅游节律性:
又称季节性,是指旅游地由于自然条件(如气候) 和旅游资源在一定时间(通常是一年)内所发生的有 节奏的变化,所导致的旅游活动而产生的同样周期性 的变动现象。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dda515aba76e58fafbb00317.png)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搜索资料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基本分值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
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 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2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30- 22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f83377f581b6bd97f19eae5.png)
2、四川地处亚热带,气候温 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素 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旅游资源 极为丰富。
AAA:山丘型旅游地
蜀山之王——贡嘎山
AAC沙砾石地型旅游地
腾格里沙漠
撒哈拉沙漠
AAE奇异自然现象
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6、术语和定义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
3、旅游资源调查实际上是针对基本类型 单体的调查,包括准备、实地调查与资料 验证、资料整理与成果编制等3个步骤 。
4、标准应用“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 价体系”对调查所获得的旅游资源单体 价值和程度进行评价。依据旅游资源单 体得分,从高到低将其分为五级、四级、 三级、二级、一级旅游资源。
5、本标准的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 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 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 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
BFA冰川观光地
黑龙江五大连池
海螺沟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DBB避暑气候地
峨眉山佛光
避暑胜地—青城山
EBE交通遗迹
茶马古道
古蜀道
古蜀道地图四川段
二、旅游资源调查
1 基本要求 2 旅游资源详查 3 旅游资源概查
三、旅游资源评价
第四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10f00f97c1cfad6195fa7f2.png)
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收
入、人口与居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
构与消费水平、物价指数与物价水平、就
业率与劳动力价格范畴等。
(3)社会文化环境:
主要了解调查区学校、邮电通讯、医疗环卫、 安全保卫、民族分布、职业构成、受教育程
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比较、开发计划等等。
1、交通调查 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交通状况,
旅游汽车、出租车、景点缆车、高架索道、
观光游船等设施,车站、码头、港口的数
量和质量,交通工具与景区的距离、行程
时间、路面质量、运输承受能力等。
包括饭店、旅馆、汽车旅馆、供膳寄宿旅
馆、别墅、农舍式小屋、度假村、野营帐
单体景观特征分析——山地
(1) 高度 山地以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大为特征。当山体 受到强烈切割,相对高度超过一定高度时会给人以 巍峨感。 山按高度划分:丘陵:500M以下;5001000M为低山;1000-3500M为中山;35005000M为高山;5000以山为极高山。 (昆仑和 泰山的比较) 哪一类山的旅游价值高呢?为什么?
需求,筛选出那些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即对游
客产生游前的吸引度,游中的兴奋度。
3、调查应重点突出 结合某一区域当前开发的需要和经济
实力、技术力量决定调查内容的多少、调
查规模的大小和重点调查区域。
4、树立综合调查的观念
一方面要尽量吸收各学科已有的成果和积累的资料,
取得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要对调查
游机构的设置变动,以及资源法、旅游法、
环境保护法、旅游管理条例和旅游管理措施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21704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2.png)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具有吸引力、能够满足人们旅游活动需求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经济景观等。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对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景区的开发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为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提供保障,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体验。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自然景观资源自然景观包括瀑布、湖泊、山峰、海滩等自然风光,以及江河、湖泊、海洋等水资源。
2.文化景观资源文化景观包括历史古迹、宗教文化遗址、文化村落等与人类文化相关的景观。
3.人文景观资源人文景观是指由人类创造、构筑的景观,如古建筑、园林、城市风貌等。
4.经济景观资源经济景观资源包括工业遗址、商业街、旅游度假村、商业区等与经济相关的景观。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1.可达性景区的可达性是指游客到达该景区的交通便利程度。
交通便利度越高,景区的吸引力就越大。
2.资源多样性景区的资源多样性是指包括自然、文化、人文和经济各方面的资源是否丰富。
景区的多样性可以提供不同的旅游选择,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
3.景区环境保护景区环境保护是指地方政府要对景区内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进行保护,确保景区资源能被长期维持和保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保持生态平衡、文化独特性和社会和谐性等因素。
4.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指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包括导游服务、旅游服务中心服务、景区管理和维护服务等。
保证游客的旅游安全、旅途愉快、安心和满意,提高旅游服务业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让游客倍感惊喜。
5.价格合理景区的价格合理是指景区的门票价格是否过高,以及食宿价格是否符合当地市场价格。
合理的价格是重要的,它可以让更多群体可以参与旅游活动。
6.社会影响、经济效益景区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是评估景区贡献的重要标准。
景区的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吸引其他投资和企业,使区域更加繁荣。
第四章旅游资源分解
![第四章旅游资源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ccf8ac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d.png)
(2)水文景观 海面景型、非峡谷风景河流景型、湖泊/水库景型、河口潮汐景型、瀑布景型、泉井景型、现代冰川景型 (3)气候生物 天文/气象景观景型、日照景型、空气景型、冰雪景型、雾/雾凇景型、气候景型、原始植物群落景型、风景林景型、风景草原/草甸景型、观赏花草景型、野生动物栖息地景型、游憩性渔猎地景型、构景地表土壤景型 (4)其他 上述未包括的自然景观景型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
长江三峡
(2)水体类 湖泊風光、瀑布風光、名泉风光、风景河段、漂流河段、冰川風景、浪潮景观、游览海域。
九寨沟
九寨沟
(3)生物类 森林风光、草原风光、古树名木、珍稀植物群落、特殊物候景观、野生动物栖息居地、典型的自然生态景观。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
如果寒冷季节长,则作为滑雪运动的评价高;如果是温暖的季节长,则作为疗养的评价高
联系:指与附近各种旅游资源之间、与一些出名的事物或出名的人物的联系
1)旅游者对各种旅游活动的总体需求情况; 2)旅游者来源及数量。
(二)国家旅游局2001年新拟的按照旅游资源基本属性的分类系统 1、自然景系 (1)地文景观 地质现象景型、景观山岳、探险山地景型、火山景型、丹霞景型、地表岩溶景型、峡谷景型、土林/沙林景型、黃土景型、雅丹景型、沙地景型、海岸景型、岛屿景型、洞穴景型、探险/徒步旅游地景型、自然灾变遗迹景型
数量
密度
布局
1
2
3
数量:旅游区内可供观赏的景观的数量多少 密度:景观资源的集中度(单位面积内的景观数量) 布局:景观资源的分布和组合特征
3、旅游资源的承载力
经济容量
承载力(旅游饱和度)
环境容量
社会地域 容量
容人量:单位面积能容纳游人的数量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dfff3cfec3a87c24128c438.png)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含义
❖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基本上,对旅游资源的 类型、规模、质量、等级、开发前景、开发条件等 进行科学分析和进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资源的开 发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又称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指在一定 地域内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这种资源密 度是衡量一个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规模、丰 富程度和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对 旅游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基本科学依据。
❖2.旅游资源的容量
❖又称旅游资源的承载力,或称旅游饱和度 ,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 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
(三)旅游资源国家分类标准评价法
评价组织者
专家
❖ 案例分析4-2
Thank You
❖一般以容人量(人\平方米)和容时量(小 时\景点)来度量。
❖3.旅游资源的特质
❖又称旅游资源的个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特 色。特色是衡量一个地区对旅客吸引力大 小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区域旅游开发的生 命线,也是区域资源效应的内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绝”构成 了一个地区独创性的吸引源。
❖4.旅游资源的功能和价值
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有坚实的
经济基础做后盾。
5.建设施工条件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具有一定的设施场地
。
6.旅游开发序位 ❖在对旅游资源系列要素和开发利用条件的
评价完成后,最后应做一个总的开发序位 排列,决定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后顺序。
第四章旅游资源
![第四章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7e3341681a37f111f0855b35.png)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 进入性
所谓可进人性(accessibility)是指旅游 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特别是同主要客源市 场地区)的交通联系及其内部交通条件的 通畅和便利程度。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1)一般公用事业设施。
(2)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 设施或条件。
4.以主题公 园为代表,富有 特色并具备一定 规模的现代人造 游乐场所或其他 消遣娱乐型的现 代人造旅游景点。
(三)其他旅游资源
泛指除上述两类旅游资源之外其他 属性的旅游资源。通常包括那些能够反 映或表现目的地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 技术发展成就或特色,从而能对外来旅 游者产生吸引作用的各种事物。
(二)措施: 1、必要的技术措施 2、加强旅游规划 3、架设隔离装 4、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思考与练习题:
1、名词解释:旅游资源、现实旅游资 源、潜在旅游资源、可进入性、旅游基 础实施、旅游上层实施、旅游点的生命 周期
2、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分类,并指出 其分类标准或依据。
3、试析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l、经济建设成就。这类旅游资源不仅可 吸引消遣型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同时 也是吸引商务旅游者前来考察的重要吸 引因素。从带有普遍性的意义上讲,目 的地的经济成就集中体现于该地的城市 建设上。知名度高的大城市往往成为旅 游发达的中心地,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 来观光。
2、科技发展成就。例如美国国家宇 航中心以及我国的卫星发射基都是外来 游客感兴趣的事物。
1.气候条件。如风和日暖、光照充 足、空气清新、干爽宜人,等等。
2.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如辽阔的 草原绿地、幽雅秀丽或气势宏伟的山川 湖泊、温暖而无鲨的海滨与沙滩、罕见 的地质结构、壮观的瀑布、火山区以及 奇特的洞穴,等等。
旅游学第四章
![旅游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90e98988680203d8ce2f240a.png)
一.填空题1.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
2.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可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3.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人文旅游资源分为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四主类。
4.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天象与气候景观等四主类。
5.在旅游研究中按照有关旅游资源可否人工再生的情况,将其划分为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6.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35处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13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7.由于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影响旅游活动的季节变化,形成明显的“旺季”、“淡季”和“平季”。
8.旅游资源多样性特点是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的,更是人们千差万别的旅游需要推动下的产物。
9.大多数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和天然旅游资源都是有地理上不可移动的特点。
10.旅游资源评价因子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市场因子、质量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和环境因子。
11.旅游资源与相邻旅游地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补充关系和替代关系。
12.上海社会科学院黄辉实从旅游资源本身和旅游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
13.景区内部的交通通常要求做到“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14.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使其成为能够为来访旅游者提供满意经历的旅游对象物,其最终目的则是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可利用资源。
15.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既对立又统一。
16.造成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17.旅游资源在修复中要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和两保持两保存原则。
18.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可区分三个区域,即核心区、过渡区、缓冲区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 A 。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01be8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6.png)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1. 引言旅游业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贡献。
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和评价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和特点。
调查和评价旅游资源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旅游者的偏好,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旅游规划和营销策略。
本文将探讨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和评价的相关内容。
2. 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和属性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2.1 自然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是指由自然形成的具有观赏和游憩价值的景观,例如湖泊、山脉、河流、森林等。
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丰富,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人文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具有观赏和游憩价值的景观,例如历史古迹、建筑群、文化遗址等。
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和历史追溯者。
2.3 休闲娱乐资源休闲娱乐资源是指供人们放松心情、享受娱乐活动的场所或设施,例如主题公园、度假村、海滩等。
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以其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和舒适宜人的环境吸引了大量旅游者。
2.4 特色风味资源特色风味资源是指特定地区特有的风味美食、手工艺品和特色节庆等,例如法国的葡萄酒、中国的瓷器、墨西哥的传统节庆等。
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味道,吸引了对于文化体验和品尝当地美食感兴趣的游客。
3. 旅游资源的调查在规划旅游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之前,旅游从业者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以了解市场需求和旅游者的偏好。
以下是旅游资源调查的一些重点内容:3.1 旅游需求调查旅游需求调查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旅游者对不同旅游资源的需求和喜好。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旅游从业者可以了解旅游者对于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需求程度和消费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规划和市场营销。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四章 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517d49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8.png)
『第四章旅游资源』1.基于对旅游活动体系构成的认识,从需求角度去认识和界定旅游资源。
(1)首先,,从逻辑上讲,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并非因旅游业而存在。
(2)其次,从实践上看,在我国,人们在谈及旅游资源时,大都将其视作能够吸引旅游者来访的客观事物,因而实际上强调的是旅游者活动的对象物。
2.在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中,作为客体的旅游资源与作为主体的旅游者是最根本的两个组成部分。
3.旅游资源的定义: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定义说明:(1)第一,这一定义所强调的是,旅游资源是招引旅游者来访的吸引力本源。
(2)第二,虽然表现这一吸引力的核心因素是该目的地的某一或某些事物,但是该事物吸引力的真正发挥,实际上与围绕该核心要素所形成的环境有关。
(3)第三,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作为旅游资源的地位未必是永恒的,若有朝一日该事物失去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便不再是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的分类:(1)基于成因或内容属性的旅游资源分类:自然自然和人造自然(2)基于是否具备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分类:我在生性之旅游资源和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3)基于存在或使用状态的旅游资源分类: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4)基于资源品味或市场影响范围的旅游资源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国家级旅游资源、省(区)级旅游资源、市(县)级旅游资源(5)《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分类:两级八大类108种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地表类水体类生物类气候与天象类 ) 人文旅游资源(历史类近现代类文化游乐体育类风情圣地类 ) (6)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修订方案)中的分类:三大景系-自然景系,人文景系和服务景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型旅游资源)5.依据有关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其表现内容的基本属性,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类:自然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6.自然旅游资源:指生成于天然,以大自然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9270d970b4daa58da0114ab7.png)
2020/10/27
•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
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20 •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
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13 •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
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 •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
• (一)南开版教材 :
•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 吸引力的各种客观 事物均可构成旅游 资源。
2020/10/27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 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 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国
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标准)
泰黄 山山 天天 下下 雄奇
华峨 山眉 天天 下下 险秀
2020/10/27
武陵天下妙
青城天下幽
2020/10/27
趣味思考:
泰山 万仙 楼北 侧盘 路之 西的 一块 摩崖 刻石
• 3、经济性原则 • 1)经济贡献。 • 2)竞争影响。 • 3)尽量利用本土
资源。
生态文明特色旅游乡村示范点 景区原住民
2020/10/27
• 对评价项目层和评价因子层,也按同一 方法计算出权重,根据权重 排序结果, 再以100 分赋予各个因素以分值,就可 得每一项目和每一因子在100分中占据多 少分值。
2020/10/27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因素权重分配表
2020/10/27
• 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因素的权重后,还 需对每一因素按一定分级给定记分标准 。例如采用模糊数学十分制记分法,记 分标准如下表。对于各个评价单元的模 糊得分,通过专家评分法来求得。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f83104465ce0508773213e8.png)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一、旅游资源分类根据相关文献,我了解到旅游资源的一些分类方法1.按旅游资源成因分类分类依据是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不同原因,即由在旅游资源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所决定的具体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1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山岳、滨海、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1.2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古人类以及、帝王陵寝、古代宫殿建筑等1.3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野生动物园等。
1.4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如迪斯尼乐园。
2.按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等级指资源的规模、级别和价值决定的在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某种旅游资源所占的位置;管理范围指某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属于何种组织结构。
2。
1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纳入《世界自然保护网》的旅游资源,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的旅游资源。
2。
2国家级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
2。
3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如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2.4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这类旅游资源等级较低,在县级以下的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源几乎均为本地居民,通常被作为本地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平时以及周末的休闲旅游场所。
3.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根据资源自身特征及游客体验的不同课分为三类3.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即市场对旅游资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市场上利用者的使用导向来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与保障资源价值的实现。
3。
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这类资源以市场为基础,对游客吸引力大,高品位的资源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
3。
3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这类资源既具备客源优势,又拥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发利用价值高,能够全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
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d02aa4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8.png)
第四章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与评价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 1、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原则 2、旅游资源的特征分类原则 3、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原则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一)按基本属性分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资自 源然
旅 游
地质地貌 类水体类
资自 或源然
生物类
旅 游
气象气候与天象类
地文景观 资 人 类水域风光 源 文
(三)从经营角度分:有限和无限旅游资源 (四)从吸引级别看:国家级、省级、市(县)级
旅游资源 (五)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分: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水光山色、奇洞异石、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气 象与气候、风景生物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历史遗迹、民族风情、城乡风光、旅游商品及风 味佳肴) (六)旅游资源国家认定标准的分类方法 2003年10月实施了首个旅游资源认定国家标准:八 个主类和37个亚类,共198个类型。 八个主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象 气候与自然景象、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 人文活动
类生物景观
旅 游
类其他自然景观
类
历史遗迹类 古建筑类 古代陵墓类 城镇类
城宗教文化 类城社会风情 类
1990年版本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 两级、八大类、108种基本类型
级别
自然 旅游 资源
人文 旅游 资源
大类 地表类 水体类 生物类 气候与天象类 历史类 近代类 文化游乐体育类 风情胜地类
基本类型
3、专项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
海滨浴场和滑雪的评估标准需要大家下去记忆。
(二)综合型定量建模评价 层次分析法
总目标层 (0)
资源定量评价 (C)
价景 资 源
资源定量评 价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0dd782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5.png)
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是指旅游者利用的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人文、历史、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等因素,人们在旅游中所观察、体验、享受和利用的客观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现代社会人们的旅行和旅游行为受到了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资源分类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渐加深。
一、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即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欣赏自然景观、体验自然环境、探索地下水和资源、游泳、冲浪、滑雪、钓鱼等活动所利用的地理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
在现代旅游业中,自然旅游资源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类型之一。
例如,青藏高原的天然草甸、雪山和湖泊、三峡大坝、黄山等都是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
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指通过旅游者参观、探访、体验和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悠久传统的旅游资源。
这包括了历史名胜、宗教遗址、文化景观、农村民俗、风景区等。
它们是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遗产,也是反映人类创造精神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重要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增加城市经济收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如故宫、长城、峨眉山等旅游目的地常常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三、休闲旅游资源休闲旅游资源包括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从事的活动和事宜,比如水上运动、戏水游泳、户外徒步旅行、自驾游、避寒旅游、享受温泉等。
休闲旅游资源的发展可能影响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位于海滨和湖泊地区的旅游景点自然优势赋予它们众多休闲娱乐活动的条件。
例如厦门、三亚等都是休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
四、城市旅游资源城市旅游资源是指城市向内向外的旅游资源,包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中心、动物园、海洋馆、游乐场、购物中心等,这些地方构成了城市旅游的主要内容。
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城市化、工业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等因素有着极大的联系。
它对城市的发展、旅游业的增长、城市的形象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如巴黎、伦敦、纽约、香港等都是城市旅游资源充足的城市。
第四章旅游资源课件(共19张PPT)《旅游概论》(劳动版)
![第四章旅游资源课件(共19张PPT)《旅游概论》(劳动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9492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9.png)
第二节 旅游资源调查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 1.按旅游资源调查需解决的问题划分 (1)旅游资源概查。(2)旅游资源普查 (3)旅游资源详查 2.按旅游资源调查的不同对象划分 (1)典型调查。(2)重点调查(3)抽样调
查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1.旅游资源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 (2)人文环境调查 (3)政策法规环境调查。 2.旅游资源存量调查 (1)类型调查。(2)特征调查 (3)成因调查。(4)规模调查 (5)组合结构调查(6)开发现状调查
3.旅游要素调查 (1)交通调查。(2)住宿调查。 (3)餐饮调查。(4)其他服务设施调查。 4.旅游客源市场调查 (1)旅游者数量调查。 (2)旅游收入调查。 (3)旅游动机调查。
三、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1.文案调查法 2.问卷调查法 3.观察调查法 4.综合考察法 5.遥感调查法 6.统计分析法 7.分类分区法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独特性原则 2.市场导向原则 3.保护性开发原则 4.游客参与原则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6.美学原则 7.成本最优化原则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1.景点或风景区的规划和建设 2.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4.完善旅游服务 5.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 6.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 7.营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2.根据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 3.根据专题旅游项目分类 4.根据旅游资源的利用限度和生成价值分类
三、旅游资源的特征
1.空间性 2.季节性 3.综合性 4.审美性 5.文化性 6.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7.不可转移性 8.可创新性
二、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1.自然因素 旅游资源由于和外部环境保持着经常性的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自然环境调查
第三节
环境调查
人文环境调查
调查区的概况 气候条件 地质地貌条件 水体环境 生物环境 历史沿革 经济状况 社会文化环境
旅游资源类型调查
资源赋存状况调查
旅游资源规模调查 旅游资源组合结构调整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凉山洲
405 8.8 7.0 3.5 6.0 2.2 8.3 1.2 3.6 1.8 6.4 3.3 56.6
A
46.7
B
C D E
26.3 16.4 10.6
标准分计算结果一览表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层次分析法
第四节
层次分析法是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 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 首先,对研究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和层次划 分,在总目标(最高层)之下划分出准则层,约束层以及 决策层等,不同层次间的因素构成多目标决策树,然后对 决策树中的总目标及子目标(准则,约束等)分别建立反 映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判断矩阵.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客观实际的原则 全面系统的原则 符合科学的原则
效益估算的原则 高度概括的原则 力求定量的原则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旅游资源本身 评价 旅游资源 环境的评价 旅游资源 开发条件评价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旅游资源特点和结构的评价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四节
价值工程法
第一步 旅 游 资 源 的 功 能 因 素
A B C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景区规模因素
D
E F G
旅游条件
旅游环境容量 物产 其他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第四节
价值工程法
第二步
取四分以上作为主要因素,其余为次要因素,对旅游资源 时针对其主要因素进行评价
因素 得分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四节
E
FMV
i i i 1
n
i
Fi =第 i 项旅游资源在全部旅游资源中的权重
Mi =第 i 项旅游资源的特质与规模指数
V i =旅游者对第 i 项旅游资源的需求指数
n =旅游者资源总项数
最后,可以应用调查结果和评价指数确定旅游资源的旅游 容量,密度,需求规律性和开发顺序
第四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The category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四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渤海大学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的调查 旅游资源的评价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的特征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资源的概念
第一节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 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 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 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二节
其他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工建筑 商业 科学考察 民俗风情和宗教
其 他 分 类 方 法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
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 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
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调查准备阶段
成立调查小组 收集整理基础性的资料 明确调查目的 旅游资源普查 旅游资源详细勘察
实地调查阶段
数据整理阶段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直接询问法 统计分析法
分类对比法
调查方法
实地测量法
渤海大学
遥感法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成果形式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第二节
按 基 本 属 性 分 类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二节
按照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分类
水光山色 奇洞异石 流泉飞瀑 阳光海滩 气象与气候 生物景观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A 19.4
B 10.9
C 6.8
D 4.4
E 3.2
F 1.7
G 0
功能评分平均数表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四节
价值工程法 第三步
功能评价系数=某类因素得分数/各类因素得分之和 各类因素的标准分=功能评价系数*100 因素 评价系数 标准分
A 0.467 46.7
B 0.263 26.3
C 0.164 16.4
层次分析法包括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景点的规 模,旅游资源的条件.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总目标层
资 源 价 值
观 赏 特 征
愉 奇完 悦 特整 性 度度
资源定量评价
评价综合层
景 点 规 模
文 化 价 值
历 史 文 化 宗 教 朝 拜 休 养 娱 乐
旅 游 条 件
环 境 容 量 交 饮 旅 导 人 通 游 游 员 通 商 服 素 讯 食 品 务 质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成果形式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区实际资料表》
《旅游资源图》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旅游资源分类的看法。
2、试说明旅游资源评价涉及的内容?
3、举例分析说明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 优缺点。 4、请试为某次旅游规划项目设计一份旅游资源调 查表。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二)旅游资源详查 1、概念(掌握) 2、适用范围:需要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旅游资源全 面情况时采用详查。 3、技术要求:对象上,区域内所有旅游资源单体进 行详尽全面调查;组织流程上,成立专门调查小组, 并作周密准备;内容上,除了深入调查景观类型、 特征、成因等,还要调查和评价所在地交通、资源 开发保护现状、环境状况等;成果形式上,填写完 整的“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第四节
特性和特色
价值和功能
数量、密度 和布局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自然环境
经济环 境
环境容量和承载力
社会环 境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区位条件
建设施工条件
客源条件
投资条件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特征
观赏性和体验性 时限性和区域性 多样性和综合性 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 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吸引力的定向性 变化和可创新性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类型
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按照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分类 按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分类 旅游资源国家标准的分类 其他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概查
详查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按照旅游资源的 调查方式和精确要求可以将旅游资源调查大致分为两类。 一)旅游资源概查 1、概念(掌握) 2、适用范围:了解掌握特定区域或专门类型旅游资源调查。 3、技术要求:对象上,只对涉及的单体调查;组织流程上, 不需成立专门调查组;内容上,资料收集可以仅限定位与调 研目的紧密相关的范围,相关性不大的可不收集;成果形式 上,可以不填写或则要填写调查表
D 0.106 10.6
主要因素功能评价系数和标准分数表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价值工程法
第四步
因素 标准分 因素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B4 B5
第四节
标准分
5.5 14.0 8.0 6.0 9.2 4.0 14.0 4.1 4.2 4.0
乐山市
2.4 10.5 5.0 5.1 8.0 3.5 10.5 3.7 1.8 3.5 10.7 8.0 72.7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旅 游 资 源 分 类、调 查 与 评 价
前言 引言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旅游资源分类 5、旅游资源调查 6、旅游资源评价 7、提交文(图)件 附录(规范性附录) A.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 B.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格式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C.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格式 渤海大学
一般体验性评价
1.定性评价方法
美感质量评价
三三六评价法
2.定量评价方法
资源及环境综合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