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复习课件
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件精品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以„„为亲,动词 这里指父母,名词。 阻塞。 关。 老而无子的人。
单单 (是)
为了
词类活用。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使老有所终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故外户而不闭。 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
《礼记》_儒__家___ 经 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 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_戴__圣__ 编 撰。戴圣,西汉官员、学者,
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字
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
人。
作品简介
著作的 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是谓大同。 讲信修睦 男有分,女有归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道;王道 ;之: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为:是
谓:叫做
睦:和睦(气氛)
分:职业 归:女子出嫁
兴:发生 作:兴起
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 选举
矜、寡、孤、独、 废疾者
矜,通“鳏” 妻的人。
老而无
古今异义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 事竭尽全力,不一定 为自己谋私利。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 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 财物和兴兵作乱,
造反 害人
兴起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
这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是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
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 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 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 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 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人们憎恶财货被抛 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 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 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 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 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复习课件
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 段意。 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 一(1)
桃花林的经过。
二(2~3)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 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 的经过。
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 果的情形。
三(4~完) 写渔人离开桃源后,
综合建模:
阅读文章,结合内容思考: 官府的人和刘子骥都去寻找“桃花源”未果,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意味?
通假字
• 略无阙处:“阙”通“缺”, 缺口
词类活用
•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 ②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 ③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重点语句翻译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 阻隔断了。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 殊句式)
四、复习文章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方法
交流探究
《桃花源记》补充: 1、课下注释: 落英、缤纷、林尽水源、才通人、豁然开 朗、阡陌、相闻
2、一词多义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①遂迷
②后遂无问津者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①忘路之远近 ②渔人甚异之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复习课(好用)PPT教学课件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桃土花地平源旷内,优屋美舍的俨自然然,环有良境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 语句: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发现桃源
访问 桃源
再寻 桃花 源
离 开 桃 源
11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
的 序言 。本文以 武陵渔人进出 桃源的行踪 为线索,按 时间 顺序,
记叙了渔人 发现桃源 、 访问桃源 、
离开桃源 、 再寻桃源 的过程,描绘了
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的理想社
会,反映了 广大人民
的美好
愿望。
12
9
翻译下列句子:
1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7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中人;桃花源中人
①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 _序 ,作者_陶渊明 ,名_潜 , 字 元亮 _,_东晋 时代著名诗人。
②本文以 渔人行踪 为线索,以 时间 为顺序,组织安排材料。在文中作 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界的意思。
34
2.找出文中写桃花源中人好客的句子:
作者通过虚构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 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 景,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 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 生活的愿望。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大同社会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人人安居乐业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
研读诗歌,理解大同特征
6.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社会和谐安宁
资料助读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 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 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 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 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 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 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 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学习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并背诵课文。(重点)
2. 抓住文中关键词梳理文章思路。(难点) 3.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 能,为社会效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子女 有终老的保障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子出嫁
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 职分,职守
女有归。 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
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 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 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 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大道之行也ppt优秀课件
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 、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 面。
课程内容与结构
课程内容
简要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如 大道的内涵、实现大道的途径等。
课程结构
列出本课的章节安排和教学流程,包 括导入、正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 互动等环节。
02
大道之行也原文解读
原文概述及作者简介
原文概述
修辞丰富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 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文章的想象与意境
想象奇特
通过对未来社会的描绘,展现出奇特 而丰富的想象力。
意境深远
通过对“大道之行也”的阐述,营造 出一种深远而宏大的意境,使读者感 受到作者对未来社会的热切向往和坚 定信念。
文章的审美价值
思想性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社 会的构想和追求,体现了 积极向上的思想倾向,具 有深刻的思想性。
大道之行也ppt优秀课件
• 引言 • 大道之行也原文解读 • 大道之行也文化内涵探讨 • 大道之行也历史地位及影响 • 大道之行也艺术特色鉴赏 • 大道之行也跨文化对比研究 • 大道之行也当代启示与意义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作 者及历史地位,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的文化内涵。
在大道之行中,儒家文化体现在对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个人道德修 养的要求。
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得大道之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倡导公平正义,强调社 会责任感。
道家思想及其体现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 而治”等理念,主张顺应自然规
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大道之行中,道家思想体现在 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以及
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xīnɡ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朗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 (2)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 (3)故外户而不闭( 所以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兴起 )
三、“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使你想到《桃花源记》中 描述的什么情景?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 绘的“世处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讲信修睦——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3、男有分,女有归——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 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 生活风貌。
4.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如 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的“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 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活动二:再读课文,探究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课件
精读细研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而选举 的标准是“贤”“能”,即品德高尚、才能出 众的人。
讲信修睦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 信,崇尚和睦。
精读细研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合作探究
文言句式 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为”表判断。
倒装句: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 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民之乐”则主要体现在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3)“国无德不兴,人无
德不立”,请从修身立德的角度谈谈对【甲】文中画线句子的认识。
拓展探究
参考答案
1.B 2.A 3.(1)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 和睦气氛。
(2)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 忧愁。 4.(1)天下为公 (2)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3)要点:结合“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扣住“树 公心(去私心,讲奉献等)”谈认识。
拓展探究
拓展阅读
(2022·山东滨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大道之行也》PPT精品课件
“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 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 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 的理想境域,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 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授。
天下为公→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选贤举能→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 的人和能干的人担负 讲信修睦→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 的关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3.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 社会作对照,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诡计、盗窃财 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 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 乱纷呈,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4.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 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 的反应,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 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 想社会的原因。
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件
13.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3分)
_古_代__时_的__理__想_社__会__就_是__要__求_所__有__人_无__私__心_杂__念__,_做__事__出_于__公__心_,__讲__求_诚__信__,_与__人__为_善__,__每_个人
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五、一词多义
①为
天下为公( 动词,是 ) 不必为己( 介词,为了 )
②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为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 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 )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
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6.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 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例《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可以看出 “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跟“大同”社 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相似,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
板书设计
天下为公
社会纲领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
基本特征
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桃花源记复习课公开课课件
桃花源记复习课公开课课件一、引言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是陶渊明。
本公开课将以复习桃花源记的内容为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作品。
二、桃花源记概述2.1 作品背景桃花源记是作者陶渊明在东晋时期写的一篇隐逸理想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图腾的桃花源。
2.2 内容概括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主人公遇到了一个离奇的地方——桃花源。
桃花源是一个山水秀美的地方,人民安居乐业,与世无争。
主人公深感羡慕,但是决定不告诉外界这个地方的位置,希望它能保持宁静。
然而,后来仍然被外部的动荡所侵扰,最终不得不离开桃花源。
三、桃花源记的主题桃花源记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人与自然的关系桃花源记以描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为特点,呼吁保护环境,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3.2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作者通过桃花源的设定暗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的不满,通过桃花源安宁祥和的景象来反思社会不公和动荡。
3.3 人类的理想境界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被描绘成一个理想境界,设想了一个不存在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式社会,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四、桃花源记的价值和影响4.1 文学价值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作品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很好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4.2 社会影响桃花源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常见主题之一,并延续至今。
五、桃花源记的阅读方法5.1 了解历史背景了解桃花源记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这也是文章中主人公愿意隐藏桃花源的原因之一。
5.2 注意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桃花源记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都非常生动,通读全文时,要仔细品味每一处细节,尽量还原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5.3 深入探讨主题桃花源记的主题十分重要,读者可以通过深入探讨主题,思考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 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课文是《礼记·礼 运》开头部分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 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天下为公( wéi )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wù )
2、朗读,感知文意
3、全班齐读,读准停顿:读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讨论: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 见解一: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
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 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 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 和追求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 富。
见解二: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 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 搞阴谋、盗窃财物、造反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 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 的和平、安定的社会,这当中折射出当时现实社会 的真实情形:社会纷乱,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 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文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文言积累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 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 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货,厌恶 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 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 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文章译读
因此
图谋之心闭塞而不 会兴起。
兴起
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乱害人
这叫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户外,从外面把门 带上。闭,用门闩插上。
文章译读
译文: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
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门都从外面带上 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昔者仲尼与于蜡(祭祀名)宾,事毕,出游于观(读guàn,宫门前两 旁的建筑物)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即子游,孔 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 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作品简介
从前,孔子曾作为来宾参与蜡祭,祭毕,孔子出来到宫门外的 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叹。孔子的感叹,当是感叹鲁君的失 礼。言堰在一旁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 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主在位的时代,我没有赶 得上,而内心深怀向往。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夜不闭户:指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 况良好。
第三章
教师寄语
人类因梦想而自强,民族因梦想而发展。 从孔子的大同梦 ,到陶渊明的桃源梦 ,到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梦,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立小康之治,追大同之远。撸 起袖子加油干,炎黄子孙一定会实现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
老而无夫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
有残疾而 不能做事
孤、 独、 废疾
同“鳏”,
幼而 老而
……的人
老而无妻
无父 无子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第一章
译文: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 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 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 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作品速知
第一章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 ,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 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 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包涵先 秦儒家的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以及 教育、政治、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 会和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自东汉郑玄 作注后,其地位日升,至唐代被尊为“ 经”,宋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文本探究
第一章
1、什么是“大道”?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
第一章 2、“大同“社会的社会总纲领(根本特征) 是什么?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 全体成员,不属
于任何个人;
社会的管理者应 由品德高尚的人 和能干的人担任;
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 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 诚信,远离欺诈,崇尚 和睦,防止争斗。
《大道之行也》ppt复习课件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天下为公的思想,人们不仅爱自己的亲人,也爱别人的亲人,像对待 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比喻和象征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天下为公”、“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形象化。
促进社会和谐
遵循“大道”原则,尊重自然、关爱他人、维护公平正义,有助于 构建和谐社会。
提升个人素养
践行“大道”精神,注重内在修养、培养道德品质、提高文化素养 ,有助于成为更好的自己。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道”观念交流融合,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与发展。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理解和感悟
《大道之行也》ppt 复习课件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探讨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拓展延伸与跨文化对比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作者生平与成就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 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创作动机
孔子通过《大道之行也》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主张,表达了对大同社 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教化世人,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品 质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文学地位与影响
文学地位
《大道之行也》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它以其深邃 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文学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高考语文复习《礼记》大道之行也课件24张
文言句式
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为”表判断。
倒装句: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 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故人不独亲其亲( 副词,仅,只是。) 独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名词,老而 )
无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动词,杜绝,闭塞。 ) 闭
故外户而不闭( 动词,用门闩插上。 )
词类活用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用 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子,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子 谋闭而不兴 动词用作名词,图谋之心。
素材精粹
运用示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表达了人民大众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中国古代哲人曾 描绘出大同社会的美好图景,最著名的是《礼记·礼运》篇的论述:“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 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没有压迫、剥削 、欺诈的大同社会,是处于阶级压迫之中的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还有一部儒 家经典《公羊传》对“太平世”的美好社会作出憧憬:“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 ,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 一。”《公羊传》描绘出天下远近小大若一、各民族之间再也没有隔阂、共同享 有幸福生活的理想境界,与大同理想互相补充。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检测三
• 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 为什么皆叹惋“?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叹惋。
• 2、从桃花源的景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 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用原文回答并 加以概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作者心 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人人和乐,社会安定,生活和谐。
政治黑暗;寄托理想;报国无门。
• 6、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与“大同社会” 有什么相似之处?
1.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 2.大同社会的“男友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 来中作”相似 。 3.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 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
5、鲜美 (古)(色彩)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6、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分,不够。
7、归
(古)女子出嫁 (今)回来
8、道
(古)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道路
(三)一词多义
1、为: 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2、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3、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4、遂:
后遂无问津者 遂迷
当作 对,向 舍弃 房子 说 正确的方法
于是,就 终于
5、寻 寻向所志
寻找
寻病终
不久
6、志 寻向所志
标记
处处志之
做标记
故人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
7、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父母
8、乱
盗窃乱贼而不作 自云先世闭秦时乱
造反 战乱
词类活用
• 1、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 2、复前行 名词作状语,向前。 • 3、欲穷其林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
•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里的人,他 们都感叹惋惜。
•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中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 人说。”
• 8、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 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 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 10、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 ),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 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 1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奸邪之谋的事情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 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 就叫做大同社会。
复习检测一
• 一、通假字 • 1、 “要”通“邀”,邀请 • 2、“与”通“举”,选拔 • 3、“矜”通“鰥”,老而无妻的
人
古今异义:
1、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指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2、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指男人的配偶。
3、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古今))不关要联说词。,“不管”之义。
• 3、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 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 4、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 想社会的向往。
• 5、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 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 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 课外阅读题的答案一定要从课内找。
• 4、故人不独亲其亲
意动用法,以……为亲;文中“子其子”中的第一个 “子” 与此相同。
• 5、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壮年人;幼童。
• 6、谋闭而不兴 动词作名词,耍奸邪之谋的行为。
复习检测二
•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感到很奇怪。又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 头。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 朝和晋朝了。
•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源人)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准备酒、杀了鸡 做饭菜(招待他)。
• 4、迁移运用:考查的是在对课内文段理解的基 础上对课外文段的迁移理解与运用。
• 方法: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 言字词一般都会全都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 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在阅读全文 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 思索,而应该继续阅读。总之,不求完全读懂, 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