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大道之行也 》
大道之行教案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方志军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二)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3、熟背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本单元教学中要求突出朗读,让学生养好诵读的良好习惯)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这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升华思想的基础)难点: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
(两篇文章相较,使得学生可以在对比学习的基础上,加深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比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主要运用点拨法、读书指导、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本文的一些开放性探讨题目,可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
三、说学法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自主学习法:。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掌握好文本。
对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有很大帮助小组合作讨论:对我们学校具体情况所设计的。
对古文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说教学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句段赏析——文章研读——拓展几个环节。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一、引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古代名篇,通篇都在强调大道的重要性和普适性。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深刻理解大道的内涵,提高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将以《大道之行也》为标题,深入解读文章的主题、结构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这篇重要的文献。
二、主题《大道之行也》的主题是“大道”。
文章以强调大道的重要性和普适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大道”的描述和诠释,展现了大道的博大精深。
这一主题在整篇文章中贯穿始终,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核心内容。
三、结构3.1 开篇点题文章开篇即点明主题,通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直接揭示了大道的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3.2 阐述大道的含义接下来,文章对大道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文章指出大道是一种“奇妙之道”,是“不可名状”的,无法用言语来准确表达。
然而,大道却存在于世间的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整个宇宙。
3.3 大道的普遍性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大道的普遍性。
大道“行於天下”,无所不在。
它不分种族、阶级、国家,超越了个人、群体的利益。
大道是公正、平等的,是所有人应当追求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3.4 大道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对宋教仁的引用,强调了大道的重要性。
大道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人们应当遵循的准则。
只有坚持大道,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5 大道的可行性文章最后指出,大道虽然深奥而难以理解,但并非遥不可及。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逐渐接近大道。
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之付出行动,就能获得大道的指引,实现自身的升华。
四、意义《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
它以大道为主题,通过对大道的阐述和诠释,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
文章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道的崇高敬仰和对人类智慧的无限追求。
通过研读《大道之行也》,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大道的普适性和重要性,指导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行动。
五、结语通过对《大道之行也》的深入解读,我们对大道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精选4篇)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精选4篇)《大道之行也》篇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文言文,那么怎么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道之行也》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二)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3、熟背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本单元教学中要求突出朗读,让学生养好诵读的良好习惯)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这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升华思想的基础)难点: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
(两篇文章相较,使得学生可以在对比学习的基础上,加深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比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主要运用点拨法、读书指导、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
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本文的一些开放性探讨题目,可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
三、说学法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自主学习法:。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掌握好文本。
对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有很大帮助小组合作讨论:对我们学校具体情况所设计的。
对古文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篇一【教学目标】1.积存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抱负的精神和才智。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妙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进展的永恒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妙社会设想。
那么,大同社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当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指导朗读。
对诵读作详细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1今日我要汇报的是八班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
下面,就请允许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五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教学预备状况。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道之行也》是八班级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是一片闻名的文章,曾经影响过众多的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孙中山先生。
这篇文章出自于《礼记》,文章的内容可以认为是孔老先生的一番谈话,主要阐述了儒家抱负中的“大同”社会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大道”虽然体现的是古代政治的'最高抱负,但已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贵财宝。
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培育同学分析文言文的力量,学习古人大胆追求抱负的精神和才智,激发同学树立远大抱负,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2、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使同学积累一些重要文言词语学问,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宏大构想,把握“大同”的基本特征。
并能背诵默写全文;力量目标,先提高同学朗读和背诵力量,再在整体感知内容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真正理解全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与《桃花源记》美妙抱负的对比中,使同学进一步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的抱负和才智,激发自己也树立远大抱负,敢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3、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之一即使同学反复朗读,基本成诵,并领悟文意;之二引导同学能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即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能联系实际思索:孔子的社会抱负实现了吗?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的问题。
二、说教法:1、诵读法:由于文言文教学,要让同学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美,观赏语言美,感悟精神美,既然是名篇,理当熟读成诵,本节课同学要读十遍左右。
2、合作探究法与点拨发相结合:对于文章的理解,利用既可质疑一些课文问题,又可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同学自主思索,争论、沟通,激发思维。
或师生互动,稍作点拨,以加深理解。
3、想象创新法:在学习了古人美妙的抱负之后,激发同学爱好,可以让同学异想天开,谈论自己美妙的愿望,又能丰富同学的想像。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等奖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等奖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道之行也》。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制度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这篇文章描绘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好社会的向往。
本文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是,对于本文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思想和复杂的句式,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社会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引导和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志向。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意。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大同”社会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将古代的理想社会与当今社会进行对比,思考其现实意义。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增强语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大道理》章节,详细内容为《大道之行也》。
文章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道”,即治理国家的理想境界,强调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大道之行也”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理解。
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语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
3. 课文讲解: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老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c.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段大意。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讨论“大道之行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道之行也》2. 板书内容:a. 作者及背景b. 文章结构c. 重点词汇和句式d.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b.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大道之行也”的理解。
c. 举例说明“大道之行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答案:1. a. 参见教材注释。
b. 示例:我认为“大道之行也”是指国家领导人以德治国,关心民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
c. 示例:我国近年来致力于扶贫工作,体现了“大道之行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22课《_礼记_二则:大道之行也》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道之行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大道之行也》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 22 课《〈礼记〉二则》中的第二则。
这篇文章是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社会的理想境界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代先贤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的“大同”社会理念,把握其基本特征。
《大道之行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大同社会理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通过重点理解这一理念,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智慧。
大同社会理念所倡导的公平、和谐、互助等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构建更加和谐、平等的社会。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理解大同社会理念及其基本特征符合课程要求。
通过确定这样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深入探究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对古代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为构建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讨“大同”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探讨两者的联系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不仅要理解大同社会的理念,还要将其与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和联系。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5篇《大道之行也》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板书文题)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3、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b08e3326-715a-11ec-a486-7cb59b590d7d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在本本单元中的大多数文本都讲述了广泛的感受和积极的情绪,这些都是编辑准备好的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它有助于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回族,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造福人类的人。
(二)教学目标:1.将文章视为一个整体,并澄清文章的上下文。
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3.背诵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本单元教学中应突出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这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基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升华思想的基础难点: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兴业的“大同”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比较这两篇文章,以便学生能够对比学习的基础上,加深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形成比较分析的良好习惯。
)主要运用学案导学、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握。
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主要采用朗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自主学习方法:。
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掌握好文本。
对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有很大帮助小组讨论: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
中国古代罐头的探讨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口语教学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课前预习→展示交流→梳理归纳→来自陶渊明的“天堂”2、朗读感知。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5篇范文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5篇范文第一篇:大道之行也说课稿大道之行也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第x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道之行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文言文,选自《礼记》,着重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既要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又要让他们树立一种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的思想。
八年级的学生勤奋好学,有一定基础,可文言文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一个难点,对于“大道”“大同”等新鲜词汇理解上存在一定偏差。
基于以上情况及新课标要求,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通过工具书独立解决文中的疑难字词,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2、在学习中树立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等积极观念。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文言词汇的掌握及对于“大道”“大同”的理解;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的观念。
依据学生情况及教学目标我将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试图运用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重难点。
我会以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直接导入课文。
我这样做的原因在于,首先大家对于孙中山先生较为熟悉,其次“天下为公”直接出自本文,为什么孙中山先生会写这四个字呢?较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
然后进行文学常识的介绍,包括《礼记》的简介和四书五经的拓展,借此来增加学生对文常的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因此我会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此来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
在读的过程中我会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分组度、齐读等方式交替进行,希望以读促悟,为后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打下基础。
一篇课文除了内容要领会外,对疑难问题的探讨更是必不可少,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大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文章是从哪几个来说明大同社会的?3、大同社会是当时的现实社会吗?如果不是,那么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怎样的呢?这三个问题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大道”“大同”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能力。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情感: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学习重点: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探究讨论,适度引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点燃激情欣赏美好生活的画面,结合《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走进古人的理想境界,学习《大道之行也》。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出示目标:知识: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情感: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及停顿。
3、指导朗读,熟悉内容(出示朗读提示)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e. “是故”承上作结一顿;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优秀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优秀说课稿一、说文本这篇文言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文章紧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因为作者是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所以对人类美好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向往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这就是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学习本文要理清:“大道”和“大同”两个概念“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注重温故知新从学过的《桃花源记》一文理解新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东晋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让人无限憧憬那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界人人渴望其实它只不过是《礼记》中“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及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可以推知“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的关爱理清文章的思路对理解“大同”含义很关键文章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本文文字不多全文只有107个字文短意丰把人们追求和奋斗千百年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交待得明白、清晰句式整齐适合朗读二、说思路⒈说目标一是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背诵并默写全文二是能力目标: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三是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⒉说重难点: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突破学生对“大同”社会的理解联系《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⒊说教法:一是朗读法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二是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⒋说学法一是指导朗读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②“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③“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④“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⑤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计划文本朗读10次二是指导运用教材和工具书处理字词即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③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④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⑥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⑦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三是指导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的层次即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四是指导理解什么是大同思想、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等问题三、说过程⒈导入新课(2分钟)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5分钟)一读课文听一听朗读节奏⑴视频朗读体会朗读停顿⑵教师范读课学生勾画生字词⑶学生自读注意文中停顿⑷学生朗读试着背诵二读课文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完成练习三读课文理一理文章层次(第一层:总领全文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第三层:总结全文)四读课文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3分钟)⒊合作探究大同思想(8分钟)五读课文本文是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分钟)六读课文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3分钟)⒋七读课文体验反思互动释疑(7分钟)“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⒌总结存储课外延伸在这个环节我选择了《怪哉》一文与课文比较阅读期望借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不过这个环节我打算留给学生课外去落实⒍课堂小结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从军事的角度我认为:战场是瞬息万变的课堂也是瞬息万变因为是战争和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学情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前提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时加以引导再好的教学案需要是实战检验才可以判定它的优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道之行也》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古代散文,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董仲舒。
课文主要阐述了仁政、王道和天下大道的重要性,以及君子应该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特别是仁政、王道和天下大道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代散文,对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儒家思想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儒家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内容,掌握仁政、王道和天下大道的理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对古代散文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仁政、王道和天下大道的理念。
2.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和相关的阅读材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散文,激发学生对《大道之行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内容解析:教师详细讲解仁政、王道和天下大道的理念,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4.实际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帮助学生将儒家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运用的短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
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一、说教材《大道之行》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其地位举足轻重。
该文选自《礼记·礼运》,主要阐述了古代儒家关于“大道之行”的治国理念,强调君主要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以道德教化百姓,实现社会和谐。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历史价值:《大道之行》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2. 文化传承:本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思想教育:本文主张以道德教化百姓,实现社会和谐,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语文素养:本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提出“大道之行”的概念,引发读者思考。
2. 正论:论述“大道之行”的具体内容,包括君主要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选拔贤能、重视教育等。
3. 结论:强调“大道之行”的重要性,指出实现“大道之行”的关键在于君主的道德修养。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语法现象。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儒家关于“大道之行”的治国理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古代儒家关于“大道之行”的治国理念。
2. 难点: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词汇和语法现象的理解与运用。
3. 拓展点:联系现实,探讨“大道之行”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前言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曾说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这个道理我们也都懂,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真正做到的事情。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如何走好自己的大道,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正文适应社会变化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如何在这变化中保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点是适应变化。
如果只是沉默地安静做一个墙角草,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所有的职业、所有的社交环境,都在不断地蜕变。
我们需要紧贴这个变化。
尝试去了解并积极面对新的事物,如此才能够跟上、把握、甚至引领这个时代。
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条件。
在成为一个好人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能力和素质,方能让自己处于一个让人尊重的地位。
比如,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方式。
同时,滥用时间却是不可取的。
因为时间是最容易被浪费掉的。
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定期检视与修正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从而让自己走得更快更远。
坚守底线,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成为一个好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坚守底线。
遵守法律,帮助弱势群体,尊重社会的规矩,这些都是必要的行为。
除此之外,在职业上、与亲友相处时,也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轻易妥协。
一个人要想有很好的人缘和人气,首先要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宽容。
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也是成为一个好人的重要方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有一些人做事很有赌气,只是做一点点,就放弃了。
因此,我们要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有个好习惯,切勿半途而废,宁可花更长的时间做到才退出,也不要贸然放弃。
维护自己的心态与身体健康在成为一个好人的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心态与身体健康也十分重要。
不少人会忽略这一点,但却是不利于健康的。
充分的睡眠、健康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心理宣泄等等,都是保持健康身体和良好心态的重要途径。
总结大道之行,人人有责。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3、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二、说方法: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
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锦集3篇)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锦集3篇)大道之行也说课稿篇1 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自学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二、过程与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自译的能力与提问、解答能力,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法选择:先学后导,用讨论、辨析、问答等方法来解决课文内容。
六、学法引导: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相结合七、课堂组织形式: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归结,以四大组进行质疑比赛,以调动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由小组长负责)二、导入: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第二段,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学常识介绍: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词。
2、学生对照大声朗读,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要求完成:1、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四、合作探究:1、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五、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不会或不易理解的问题(包括难懂的生字词、文言词语、语句、文章内容等),教师主要在于导(解决学生都不会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大道之行也的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的说课稿一、引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提出的观点。
今天,我将以这个标题为中心,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大道之行的思考和理解。
二、什么是大道之行大道之行,即使天下为公。
所谓天下为公,指的是人们应该以整个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追求共同的目标,实现共同的发展。
三、大道之行与个人发展在大道之行中,个人的发展也是重要的。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追求个人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而在大道之行中,我们不仅要追求个人的发展,还要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利益。
只有在整个社会利益的基础上,个人的目标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2. 共同的价值观在大道之行中,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共同的价值观。
只有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人们才能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这对于提高个人的发展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四、大道之行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大道之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他们学习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的地方。
在大道之行中,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以身作则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只有自己本身就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才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 传承传统美德大道之行也需要传承传统美德。
家庭应该不断传递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给孩子,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大道之行与社会发展大道之行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只有在大道之行的指导下,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地发展。
1. 公平正义大道之行要求社会要实现公平正义。
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共同发展。
2. 共同发展大道之行要求人们要追求共同的发展。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实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六、结论大道之行也意味着人们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追求共同的目标。
只有在大道之行的指导下,个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发展,家庭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子女,社会才能够实现稳定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结合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朗读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周,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在这篇文章中,陶渊明对当时社会战乱频发、赋税繁重、人民生活困苦的现状非常不满,却又无力改变,于是给我们虚构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
其实,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就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板书课题)
二、介绍《礼记》及写作背景
三、朗读----熟悉课文
1、听读,播放朗读视频,注意字音、停顿
重点生字词:与,同“举”,选举;睦,mù,和好,亲近;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分:fèn,职分,指职业;恶,wù,憎恶。
2、仿读,找两个学生读,其他同学评价
3、再次听读,注意感情。
4、找学生读,教师总结
5 、学生齐读,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关系?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大道”是手段,大同是结果
四、研读----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前后同学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师生共同学习,翻译全文
(4)齐读课文
五、细读----探究课文
1、如何实现天下大同(大同社会的指导纲领)
国家属于全体人民天下为公
选举德才兼备者治理国家选贤与能
社会和平安定讲信修睦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层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学生齐读课文第二层
3、总结全文:大同社会的美好图景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学生齐读课文第三层
六、比较----拓展课文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讨论明确:
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讲信修睦......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总结: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就是孔子早就提出的“大同”社会,都是没有战争纷扰,平等自由、安宁富足、团结和睦的理想世界。
七、讨论----对话课文
思考:今天的中国实现“大同”了吗?
八、课堂练习
1大同社会的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即文中的
2大同社会实现民主选举,即文中的
3大同社会实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即文中的
4大同社会人人安居乐业,即文中的
5大同社会里,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即文中的
九、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