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2.2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

合集下载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蚕的生长变化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蚕的生长变化

蠶的生長變化教學背景分析學生手裡的小蠶開始慢慢長大,孩子們每天認真觀察小蠶如何吃葉子,堅持給小蠶清理糞便,堅持觀察記錄小蠶的運動,外形變化(小蠶身體逐漸由黑變灰,變白,腳丫數量越來越數得清了,蠶糞便越來越有形狀了,腳丫的力量越來越強了),還發現了小蠶有眠、蛻皮現象,但是還不是很清楚這叫什麼現象,為什麼會這樣。

教師經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勵孩子深入細緻觀察,堅持記錄,鼓勵孩子思考探究小蠶的生活習性,身體各部分的功能,讓孩子對幼蠶的認識有了一定的積累。

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蠶在生長的過程中,身長、體重、食量等方面都會不斷發生變化。

蛻皮是蠶生長過程中的顯著特點,蠶每次蛻皮後身體都會發生變化。

蠶的生長情況和環境條件密切相關。

2.過程與方法學習給桑、除沙等養蠶的技能。

用測量等科學的方法觀測蠶身體的變化。

用文字和圖畫記錄及描述蠶的生長變化。

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後,再進一步去觀察。

對蠶的生長變化進行預測。

3.情感態度價值觀發現生命的生長變化,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懂得珍愛生命。

認識到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堅持不懈地觀察記錄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帶領學生交流養蠶記錄及發現,學生認識到蠶在生長過程中,身長、體重、食量各方面都在不斷發生變化。

觀察蠶的外形和行為。

教學難點關注小蠶的下一步發展變化,引導學生為蠶吐絲結繭做好準備。

教學準備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直尺,天平,透明塑膠片;學生自己飼養的蠶。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蠶的外形特徵、行為,以及蛻皮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教師為學生也準備一些蠶學生準備:養蠶記錄(要求每週記兩次就可以,或者有了新發現就記錄,所有教師可平時加強與學生共同發現交流,督促記錄)板書設計2.蠶的生長變化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思路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思路說明一.交流蠶的生長變化要求學生把蠶先放一邊1.組織各組學生準備出自己的記錄單、照片、圖畫、標本……2.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小蠶出生有自己有準備記錄單,可把照片或圖片與記錄相結合培養學生交流能力,達學習評價:課堂觀察記錄單。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的生长变化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的生长变化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使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背景《蚕的生长变化》是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以学生饲养蚕、观看蚕为途径,了解蚕的生命历程,通过观看探究、整理记录,发觉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而感知动物的生命周期。

以观看、实验、探究作为要紧的学习手段,在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差不多技能及相关方法的同时,同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实验改进方法实验原型:本单元是围绕生命周期展开的学习,学生需要通过养蚕、观看蚕来了解蚕的形状变化,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前提。

实验材料限制:由于地区条件的局限性,在我们西北专门多地区难以找到蚕,购买饲养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和时刻,也缺少养蚕的技术,同时这一单元的学习周期比较长,饲养蚕也有一定的困难。

在以往的教学中,专门多时候只能通过展现蚕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没有通过系统的观看,学生对蚕的印象也不够深刻。

创新方法:为了能让学生亲躯体验观看、饲养的过程,我查找与之生命形状变化相似,同时在各地较为常见的菜青虫(大菜粉蝶幼虫)来替代蚕,让学生去观看、体验、探究,在此基础上感受生命的变态过程,也为以后生命科学领域的观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对教材的明白得,我在以下四个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

知识目标:1.大致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明白环境对蚕的生长变化的阻碍。

2.概括出菜青虫幼虫的形状特点。

探究目标:1.把握观看生物的方法。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刻里,坚持不懈地观看记录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领会生物作为自然界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也在不断运动、不断变化着。

社会与环境目标: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关注菜青虫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三年级学生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存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然而由于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不强,因此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孵化、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热爱,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各个发育阶段之间的关系和变态发育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家蚕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3. 新知讲解:a. 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各个阶段的特点。

b. 结合显微镜观察家蚕的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育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2. 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及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b. 为什么家蚕会经历变态发育?c. 请列举三个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 答案:a.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 家蚕经历变态发育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2.蚕的生长变化》word教案(6)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2.蚕的生长变化》word教案(6)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蚕的生长变化一、教材简析: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

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二、教学背景:当蚕孵出2周多,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之后,可以开展此课教学了。

此时的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

在这几周的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

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

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科学词汇:蜕皮,眠,口器,胸足,腹足,结茧(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6.科学方法:测量,观察,画图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的一生》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基本发育过程。蚕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蚕的生长不仅是生物学的奇迹,也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实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蚕宝宝的实际生长过程,了解它们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变化。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征及其变化;
b.蚕的食物来源及桑叶对蚕生长的影响;
c.蚕丝的制作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d.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举例解释: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一生。首先,我发现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都很积极地分享自己对于蚕的观察和了解。这一点让我觉得,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使用了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蚕的发育过程。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难点时,有些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困惑。我意识到,可能需要更多的实物展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蚕的生长变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动画辅助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蚕生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蚕的食物选择、生活环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观察蚕宝宝吃桑叶的过程,了解桑叶对蚕生长的重要性。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的一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一生》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一生》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一生》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的一生》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通过蚕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蚕的生长环境、蚕的发育过程、蚕的食性、蚕的蛹化过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蚕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生命科学有较强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昆虫的生长过程较为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蚕的发育过程存在一些误解,如将蚕和蝴蝶的生长过程混淆等,教师需要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环境、发育过程、食性等特点,掌握昆虫生命周期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蚕的生长环境、发育过程、食性等特点。

2.教学难点:昆虫生命周期的理解,蚕的蛹化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进行蚕的饲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

4.讨论法:分组讨论蚕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实验材料:蚕、饲养箱、饲料等。

3.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蚕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过程。

2.呈现(10分钟)介绍蚕的发育过程、食性等特点,讲解昆虫生命周期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蚕的饲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观察蚕的食性、发育特点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蚕的生长特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 蚕各个时期的特点:受精卵的孵化、幼虫的取食、蜕皮、吐丝、结茧、蛹的羽化、成虫的交配、产卵。

三、教学重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蚕的蛹期和成虫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实物材料:蚕的各个时期的图片或标本。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物材料,进行观察、讨论。

4. 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5. 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长变化过程中的有趣现象。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视频中的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吗?它们经历了哪些时期?二、观察与记录(15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材料,了解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填写观察记录表。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讨论与交流(10分钟)1.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过程中的有趣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蚕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是如何克服的?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提出关爱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蚕的生长变化主题的绘画、手抄报等创作。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展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总结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蚕长大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3课,也是第1课的延续。

第1课学生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

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对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本课将处于4龄期左右的幼蚕拿到教室中,主要目的是观察研究蚕的幼虫的身体特征及其行为习惯,继续学习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对于蚕一生的观察研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活动,许多观察记录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

因此,实施本课教学前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蚕在这段时间内身体、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

本课教学后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进入5龄期的蚕将要吐丝结茧,教师要指导学生改造蚕宝宝的“家”,为其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学生分析】学生饲养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学生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情况和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再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多,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还发现了小蚕会睡觉、会蜕皮,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 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 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 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 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1. 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 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动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 蚕的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蚕的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2.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蚕的生长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蚕的生长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经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 学生通过PPT、实物等资源,了解蚕的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三、观察与记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蚕的生长变化规律。

四、分析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分析蚕的生长变化特点。

2. 学生总结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特点。

五、实践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其他动物的生长变化,做好记录和分析。

2. 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教育学生关爱动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观察记录和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在蚕的生长变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蚕变了新模样科学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科学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科学教案学科:科学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2. 了解蚕的生长环境和条件;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2. 蚕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教学难点:1. 蚕的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变化及相关环境和条件;2. 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视频资料;3. 蚕的幼虫、蛹和成虫标本;4. 纸张、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蚕的生长变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形态变化,并提出问题:“蚕是如何从幼虫变成蛹,再变成成虫的呢?”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和标本,介绍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分别讲解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特点;2. 讲解蚕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思考蚕生长所需的食物、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三、实验与观察(20分钟)1. 将蚕放置在透明容器中,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过程;2. 让学生自行设计简单实验,探究蚕生长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对幼虫生长的影响。

四、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蚕的生长变化及所需的生长条件,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家附近的桑树或蚕室,了解蚕的实际生长环境,并将观察结果写成小结。

板书设计: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2. 蚕的生长环境和条件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与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3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3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长变化
一、教材简析: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

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二、教学背景:
当蚕孵出2周多,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之后,可以开展此课教学了。

此时的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

在这几周的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

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

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三、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封面)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课题蚕的生长变化学习目标仔细观察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交流中归纳描述蚕的外形和行为,知道蜕皮和结茧的是蚕生长的过程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解决问题,认识到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对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学会用文字和图画记录蚕发生的变化重点学会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掌握使蚕顺利地吐丝结茧条件等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蚕的生长,在学习过程中能数一数、量一量,记一记。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这毛绒绒的小东西是什么那?它是怎样发育的?记录观察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蚁蚕什么样?说说你观察它的进食情况。

蚕图片展示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

学生讨论学生归纳分享完成课前小任务颜色是褐色,细小,且多细毛,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毫米,出壳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食量会越来越大;使通过学生熟悉的小蚕图片讨论小蚕的外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内合作交流分享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交流蚕的生长变化随着蚕的生长,它发生了哪些变化?(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交流时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学会格尺,天平的使用。

1、比一比说一说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4.5 1 1克不多伸头4.6 3 1克不多东张西望4.17 35 2克黑色爬到桑叶狂吃4.21 55 2.5克成形慢慢嚼食2、比一比,议一议4-5天后还发现了什么现象?脱皮次数日期外形变化[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蚕蜕皮过程体长毫米颜色1 4.9 10 浅灰色食欲逐渐减退头部抬高摆动身子,从头部开始往后蜕皮2 4.14 20 乳白色3 4.19 38 纯白色4 4.23 60 半透明的白什么是蜕皮?蚕一生蜕几次皮知识拓展:认识蚕龄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2.蚕的生长变化》word教案(9)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2.蚕的生长变化》word教案(9)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蚕的生长变化》
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都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深层的顺序,层层递进去研究,挖掘。

但,今天我却打破了这种正常的认知顺序,巧妙地调整后,却调出了一份好心情。

蚕其貌不扬的外表,甚至说看见它那笨拙的的样子会有一种令人生厌的感觉,可它却有一种默默无闻,一心吐丝造福人类的可贵品质。

人们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那其丑无比的笨笨虫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美化的,可爱的小生命。

今天,在进行蚕的身体结构认识的教学环节中,当我把一幅栩栩如生的蚕的图片出示在学生面前时,大部分学生都把脸转到一边,并不住地说:“真恶心。

”个别几个学生虽没有做出那么强烈的反应。

但也只是为了免遭老师的批评。

我当时确实很气愤,可转念一想,如果换成我,不了解蚕吐丝的本领,看到这样一个面目可憎的小生命,也会有恶心的感觉。

要想深刻地了解剖析一种事物,需要建立在对它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

于是,我马上想到调整教学顺序。

先从后面的内容入手,我向学生生动地讲解了蚕这么小的生命,却能吐出那么多的蚕丝,人们用这些蚕丝织成了许多精美的丝织品……学生的心理在一点点变化,由厌恶到惊叹到喜爱,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蚕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

”那么我们就带着喜欢之情再去观察这个小生命,研究一下它身体结构的特点。

学生都愉快地投入其中,其乐融融。

最初的厌恶之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教师不是书本的简单复制者,而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书本的升华再造者,活人教活书。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2.蚕的生长变化》word教案(9)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2.蚕的生长变化》word教案(9)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蚕的生长变化》
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都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深层的顺序,层层递进去研究,挖掘。

但,今天我却打破了这种正常的认知顺序,巧妙地调整后,却调出了一份好心情。

蚕其貌不扬的外表,甚至说看见它那笨拙的的样子会有一种令人生厌的感觉,可它却有一种默默无闻,一心吐丝造福人类的可贵品质。

人们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那其丑无比的笨笨虫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美化的,可爱的小生命。

今天,在进行蚕的身体结构认识的教学环节中,当我把一幅栩栩如生的蚕的图片出示在学生面前时,大部分学生都把脸转到一边,并不住地说:“真恶心。

”个别几个学生虽没有做出那么强烈的反应。

但也只是为了免遭老师的批评。

我当时确实很气愤,可转念一想,如果换成我,不了解蚕吐丝的本领,看到这样一个面目可憎的小生命,也会有恶心的感觉。

要想深刻地了解剖析一种事物,需要建立在对它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

于是,我马上想到调整教学顺序。

先从后面的内容入手,我向学生生动地讲解了蚕这么小的生命,却能吐出那么多的蚕丝,人们用这些蚕丝织成了许多精美的丝织品……学生的心理在一点点变化,由厌恶到惊叹到喜爱,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蚕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

”那么我们就带着喜欢之情再去观察这个小生命,研究一下它身体结构的特点。

学生都愉快地投入其中,其乐融融。

最初的厌恶之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教师不是书本的简单复制者,而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书本的升华再造者,活人教活书。

2022-2023学年教科版三年下科学第二单元《蚕的一生》教案

2022-2023学年教科版三年下科学第二单元《蚕的一生》教案

2022-2023学年教科版三年下科学第二单元《蚕的一生》教案法,比如观察日记中插入照片或简图,记录表中使用照片,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记录。

我们可以通过拍视频或照片、画图画、做记录表以及写观察日记等方法观察蚕的一生。

你对这样长期的观察有什么体会?探索二:蚕的一生经历哪些生长变化。

播放视频《我的养蚕日记》整理观察记录,按生长顺序将不同时期蚕的图片进行排列。

请先对上面八张图片进行编号,分别说明是蚕的什么时候或在干什么,并对这几张图片进行排序。

排列顺序:①⑧③⑦⑤②⑥④请将这八张图片的序号填入到对应的表格中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只有坚持、及时、真实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

观看视频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养蚕记录表、分享养蚕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对蚕生长变化图片进行排序和对蚕的生命周期进行统计,可以使学生对蚕的零散的认识变得系统化,从整体上对蚕的一生进行了解。

3. 交流研讨研讨一:我们可以将蚕的一生分为哪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大约经历多长时间?算一算蚕的一生是多长时间?根据养蚕经验,交流讨论。

梳理蚕的生命历程变化顺序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从卵孵化开始,到吐丝结茧,蚕的幼虫要经历四次蜕皮,大约35天。

蚕蛹变成蚕蛾的阶段大约13天。

蚕蛾不吃食物,产卵后不久便死去,这一阶段大约8天。

3.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

研讨二:推测一下,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交流讨论能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寿命。

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孵化出新的蚁蚕,新的生命周期又开始了。

研讨三:蚕适合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生长?1、气候条件(1)温度:20~30℃。

(2)湿度:60%~90%。

(3)光照:避免阳光暴晒。

2、其他条件(1)食物:新鲜的桑叶,要洗净晾干,不能带水。

(2)香味:蚕对香味特别敏感,不能用香水、蚊香、空气清新剂、香味化妆品等,禁止使用杀虫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手里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数得清了,蚕粪便越来越有形状了,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了),还发现了小蚕有睡眠、蜕皮现象,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深入细致观察,坚持记录,鼓励孩子思考探究小蚕的生活习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让孩子对幼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带领学生交流养蚕记录及发现,学生认识到蚕在生长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各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教学难点
关注小蚕的下一步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为蚕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透明塑料片;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师为学生也准备一些蚕。

学生准备:养蚕记录(要求每周记两次就可以,或者有了新发现就记录,所有教师可平时加强与学生共同发现交流,督促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学习评价:课堂观察记录单。

蚕有几只脚,分别有什么重要作用?蚕怎样吃食?
附件:
1.蚕蜕皮的观察记录表(说明不要求记四次,有2,3次观察发现就不错了,且应该在小蚕出生后不久下发,第一次蜕皮大约在出生3,4天,很难发现)
2.一张记录单(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3.蚕吐丝的观察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