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三课哈姆莱特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3课 哈姆莱特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3课 哈姆莱特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3 哈姆莱特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本剧的主题。

2.赏析人物语言,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性格。

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反复阅读,体会作品诗化的语言和人物的情感。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脚镣()冥冥()枭雄()藩属()国玺() 嗣位() 戕害() 蟊贼()昭告() 宿怨() 万恶不赦() 繁文缛节()阿谀献媚()2.解释下列词语。

孟浪:篡夺:嗣位:淆乱:宿怨:禀赋:战栗:觊觎:繁文缛节:拾人牙慧: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根据剧本出场人物提示和课前自读,说说本剧中的人物关系。

2.《哈姆莱特》一剧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这一冲突的意义是什么?3.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了他一番。

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4.“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5.该剧中,人物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是如何表现的?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脚镣(liáo)鲁莽(mǎnɡ)冥冥(mínɡ)诡计(ɡuǐ)B.枭雄(niǎo)藩属(fān)棕榈(lǘ)国玺(xǐ)C.篡改(cuàn) 嗣位(sì) 戕害(qiānɡ) 蟊贼(máo)D.淆乱(xiáo) 禀赋(bǐn)辞藻(zǎo)繁文缛节(r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睡眠深谋密虑鲁莽冥冥之中B.包裹严历命令序幕字迹清楚C.藩属彼此沟通忏悔予先注定D.印玺阿腴献媚嗣位戕害天性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时间虽然很局促,可是我已经抓住眼前这一刻。

高中语文 3 哈姆莱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3 哈姆莱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剧中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奥斯克里〔宫廷大臣〕
教学
反思
我觉得只立足节选部分,不能全方面表达《哈姆莱特》整出剧的丰富与魅力。莎翁创作丰厚,学生受制于时代、年龄、学识等诸多因素,对作品的理解绝对是有限的,而单靠生硬的分析,对学生的阅读提高无意义。再三思考后我便将这课设计为阅读课,给学生安排两个课时,让学生用最放松的状态静心阅读五幕剧,与大师对话,获取精神享受。但我仍然没有完全放开,我给学生明确了阅读方向:把握情节;自选精彩段落并诵读;感受人物。
了解《哈姆莱特》剧情。把人物放置在整部剧中学习,更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
板书
设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哈姆莱特
项目
内容
课题
哈姆莱特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一、阅读整个剧本,在了解全剧内容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二、揣摩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教学重、
难点
通过配音和排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
准备
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谁来为大家举例?教师归纳: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同学多举的是爱情悲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

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哈姆莱特》一、导入新课: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了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成双翩飞的蝴蝶,寄托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相依的恋情;相向哀鸣的鸳鸯,传递着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飞雪,昭示着窦娥那感天动地的冤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震撼世界数百年的经典悲剧——《哈姆莱特》(板书)。

二、相关介绍:1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家道衰落,中途辍学,前往伦敦谋生。

他先是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士,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创作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中历史剧有《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马克思称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英国戏剧家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2《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接到了父亲暴亡、叔叔继位、母亲改嫁的消息。

回国后,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莱特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装疯卖傻,假装对女友奥菲莉娅十分冷淡。

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

为了弄清鬼魂的话是否属实,哈姆莱特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霸嫂、篡位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为了弄清王子是否真的发疯,克劳狄斯就让王后去找哈姆莱特谈话,并派首相波洛涅斯在幕后偷听,王后企图劝说哈姆莱特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将躲在暗处的首相当成国王杀死。

高中语文1.3 哈姆莱特 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1.3 哈姆莱特 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4)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教学要求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

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也译为《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二、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哈姆莱特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唐]沈佺期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

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

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赏析】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诗人没有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

在颔联中,诗人回忆洛阳美丽的风光,想象南方崇山峻岭可怕的湿热之气,两相对比,深觉凄苦,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思国怀乡的感情。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

(1)摸索·探索同:都有“寻求”之意。

异:二者在用法和意义上是存在细微差别的。

“摸索”偏重于对个人经验而言,常用于描述寻求个人经验不足的某事物的经验等;也指对于某种途径的寻求。

如:暗中摸索、摸索门径。

“探索”则多用于描述对未知领域的规律寻求,多指大众皆无共同经验的事物;也指更深入地研究某一事物或领域。

如: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惶惑·迷惑(3)莫名其妙·莫可名状(4)篡改·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2.易错识记。

(1)一时无两:一段时间内无人能比。

容易望文生义。

(2)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注意使用对象,不能用于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

(3)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为贬义词。

注意感情色彩。

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

(1)澳门虽小但仍有改革的冲劲,横琴是澳门在大湾区的落脚点,要摸索“一国两制”的更好实践,共同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做出澳门应有的贡献。

(摸索/探索)(2)这位已六度参与总统大选的领导人在公开讲话中略显疲惫和惶惑。

3《哈姆莱特》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

3《哈姆莱特》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

《哈姆莱特》教案学习目标:1.把握戏剧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赏析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品味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赏析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导学;自读;讨论;展示;讲评。

教学条件:教材;导学案;黑板;课件;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思路;2.了解作者及作品;3.完成导学案基础部分。

二、检查预习(一)戏剧常识1、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种类:(1)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2)内容——悲剧、喜剧、正剧(3)情节——独幕剧、多幕剧(4)时代——历史剧、现代剧3、要素:舞台说明、人物台词、矛盾冲突4、戏剧语言:舞台说明(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人物台词(人物对话、独白)5、基本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语言(对话、独白、旁白)要表现人物性格;(二)作者作品1.经历: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

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2.影响: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莎士比亚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海涅把莎士比亚比作照耀英国国土的“精神上的太阳”;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他集天才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三位于一体,他的作品具有高深的哲理,能供给人们以“高贵的养汁”;3.著名作品:(1)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4

第3课哈姆莱特美与丑1.美是一种欣慰,丑是一种厌恶,两者相对,又密不可分。

漂亮的脸蛋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快感,丑陋的言行会给人一种直觉上的厌恶。

心灵美,美在人的善良性;心灵丑,丑在人的劣根性。

视觉上的美会给人带来享受,但往往靠不住。

譬如昂贵华丽的商品外包装,里面却装着低廉劣质的内容,只看表象会蒙住双眼。

视觉上的丑会让人难过,但往往靠得住。

譬如一个人的长相并不美观,言行却充满仁爱和奉献精神,只看表象会误读他人。

美并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一种特质。

当这种特质向着反方向发展时,美会变得很丑陋。

丑并不是沮丧的根本,而是一种表象。

当这种表象向着反方向发展时,丑会变得很美丽。

真善美是一朵花,人人都爱它;假恶丑是一根刺,人人都恨它。

2.朋友,能听我说句心里话吗?能让我把对你心灵的感受释放出来吗?四季轮回,芸芸众生,有了你和我,有了你的美,有了我的丑。

朋友,假如没有了丑,会有美的发现吗?正是因为我的丑,才体现出你的美。

我请求你,不要把我忘记,我会用自己的丑来衬托你的美。

我想送你蔚蓝的天空,再送你一个美的梦境,用色彩斑斓点缀你的人生。

请你还我夙愿,用我最美的诗情,送你真情,让你生活得潇洒,让你享受最美的人生。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莎士比亚(1564-1616),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后因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1616年4月23日在其52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

作品,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悲剧)等。

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喜剧)等。

悲喜剧(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历史剧:《亨利四世》等。

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等。

高中语文3哈姆莱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3哈姆莱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

《哈姆莱特》【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1.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分析文章主旨。

2.注重读台词,理清心理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2.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教学重点】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及其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阅读汉姆莱特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引导1、激情导入《雷雨》的作者曹禺先生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不朽的文化宣传大使,也是西方戏剧之父,他所创作的丰富的文学作品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文化宝藏。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感染着读者。

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悲剧《哈姆莱特》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读者们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来感受和理解着哈姆莱特内心的酸甜苦辣,所以有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之说,我们班上有62名同学,你们每个人心中也应该有一个哈姆莱特的形象,这些形象相差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莱特》的节选片断。

2、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见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先学自研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积累与课文有关的知识1、了解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公开课教案

《哈姆雷特》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Ⅰ知识与能力1、分析戏剧冲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2、鉴赏戏剧的语言Ⅱ过程与方法分析揣摩,通过分析戏剧冲突,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品味欣赏哈姆雷特身上蕴涵的人性魅力及剧本的悲剧力量,初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中流露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与形象意义教学难点戏剧的悲剧根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请学生根据注释与相关资料介绍莎士比亚。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创作的主要作品为诗剧。

著名的有《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前三本与本文为其四大悲剧。

2、请一学生介绍《哈姆雷特》剧情,老师完备板书。

人物关系图由上面可知,哈姆雷特的人物关系: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哈姆雷特和乔特鲁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是朋友,但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为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以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3、请一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另一学生补充学生概括:第一部分,回述哈姆雷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哈姆雷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4、请学生表演朗读比剑一节朗读前老师布置研讨题目:⑴比剑决斗中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⑵比剑共展开了几个回合?结果分别是什么样的?⑶分别分析雷欧提斯、国王、王后在这里的表现,谈谈他们的性格或者行动的原因。

老师评价各个学生在表演朗读时的表现。

依次研讨完成题目:⑴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了。

⑵三个回合。

第一二回合哈姆雷特占了上风,第三回合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雷特。

第三课《哈姆莱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

第三课《哈姆莱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哈姆莱特》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2、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二、问题与例题大问题一:节选部分出现了哪些矛盾冲突?小问题1:节选部分出现了哪些人物?并理清人物关系。

小问题2:节选的这场戏在情节结构上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的什么内容?小问题3:节选部分中,哈姆莱特与哪些人物发生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什么?大问题二:节选部分中刻画了哈姆莱特怎样的性格特点?小问题1、从哈姆莱特给好朋友霍拉旭讲述他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中,可以看出哈姆莱特怎样的性格特点?小问题2:哈姆莱特对待奥斯里克的态度是怎样的?小问题3:国王是如何解决这个冲突的?哈姆莱特又是如何应对的,结果如何?小问题4:对于这样的结局,哈姆莱特是否能避免?从中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三、目标检测1、下列有关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哈姆莱特是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他天真、单纯,对人类、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

B、哈姆莱特遭遇一系列变故后,不能正视现实,回避矛盾,用装疯的办法来逃避伤害,保护自己。

C、哈姆莱特对朋友坦诚,得到民众的拥戴,连他的敌人国王克劳狄斯也承认“他是为糊涂的群众所喜爱的”。

D、哈姆莱特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特征暴露了他优柔寡断、软弱、过于谨慎而不善于行动的特点。

E、哈姆莱特是一个个人主义者,脱离群众,只想孤军奋战,依靠个人的力量来改造社会;他又是一个宿命论者,直到最后还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决定人的生死胜负。

2、下列有关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挪威王子哈姆莱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

B、《哈姆莱特》中主要的戏剧冲突是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的冲突,这一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C、《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作者在哈姆莱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哈姆莱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哈姆莱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哈姆莱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哈姆莱特》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这部戏剧的关键情节、人物关系和重要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技巧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哈姆莱特》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理解主人公哈姆莱特的痛苦、挣扎和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哈姆莱特》的关键情节、人物关系和重要台词,理解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内心世界。

2.教学难点:理解哈姆莱特复仇行动的动机和思想变化过程,理解这部戏剧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哈姆莱特》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哈姆莱特》的基本内容。

2.背景介绍:介绍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背景和《哈姆莱特》的写作背景,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哈姆莱特》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哈姆莱特、奥菲利娅、克劳狄乌斯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过程。

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物。

5.台词解读:重点解读哈姆莱特的重要台词,如“生存还是毁灭”、“我真是罪该万死”等,分析其含义、特点和表演技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哈姆莱特》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姆莱特》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哈姆莱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哈姆莱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3.哈姆莱特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魄力,却在一个他既不能负担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毁灭了。

每一个责任对他都是神圣的,这个责任却是太沉重了。

要求他做的都是不可能的事,这些事的本身并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事。

他辗转反侧并折磨自己;他进退踟蹰着;总是触景生情,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最后做了一切,但他在思想中失去了他的目标,他的内心仍旧不能恢复平静。

■关于莎士比亚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 Beth)。

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

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1616年4月23日病逝,出生日期与逝世日期恰好相同。

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

被人们尊称为“莎翁”。

■关于悲剧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

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亚里士多德把它定义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用的是语言,具有各种精心雕琢的装饰,各就其位用在剧的各个部分;模仿的样式是戏剧表演,不是一昧描述;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这两种情感得到净化。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3哈姆莱特第一课时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3哈姆莱特第一课时

2017—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课题哈姆莱特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课认识莎士比亚戏剧的知识、特点及其依照:高考大纲领求,学生可以进行文学类要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着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觉形象,品尝语言,意会内涵,剖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探究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课整体掌握文章内容依照:梳理选文的情节并归纳各个情节的主难点要内容一、知识目标:原因:莎士比亚戏1、记着戏剧的有关知识、特点及莎士比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剧是戏剧经典,有2、整体掌握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着震惊人心的力二、能力目标:量,力争经过本剧1、思想能力: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经过学生品读,培育学生阅读的能力。

作品有初步的鉴目标2、运用能力:赏知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朗诵、小考《蜀道难》监察学生行为记忆背诵必备 3 分钟三分钟第一段的默写检查累积内容书写篇目1梳理情节: 1 巡视检查学生完1、各组登台展现,查收学生 4 分钟承接导戏剧的有关的文学成状况,进行实时课代表辅助老自主学习入环节知识。

评论。

师检查达成情的结果承朗诵课文选段接环节3指引归纳、复述文章练评结粗心。

合环节4总结本课知识。

讲堂总结提升环节2 增补相应知识。

况。

2、整理完美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指导学生朗诵课分角色朗诵指引学生 5 分钟文,纠正读音要点桥段朗诵感知课文领会语言特点1 说出《哈姆莱1、小组议论并说出训练学生 6 分钟特》的主要人物、答案怀疑、概归纳大概剧情。

2、小组展现。

括、剖析,2 总结。

3.其余小组增补领悟作者评论学生作答结 4.总结,完美企图的能果。

力。

1、指引学生总结1、回想、总结稳固本课本课要点。

背诵、所学,达成2、点拨文中字词2、总结、提高。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哈姆莱特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哈姆莱特

目标·重点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枭.雄( ) ②破绽.( ) ③篡.夺( ) ④戕.害( ) ⑤蟊.贼( ) ⑥禀.赋( ) ⑦山鹬.( ) ⑧阿谀..( ) ⑨繁文缛.节( ) ⑩嗜.好( ) ⑪印玺.( ) ⑫恭聆.( ) ⑬棕榈.( ) ⑭淆.乱( ) ⑮冥.冥( ) ⑯嗣.位( ) ⑰辞藻.( ) ⑱揩.干( ) ⑲战栗.( ) (2)多音字①堡⎩⎪⎨⎪⎧ 碉堡.( )三十里堡.( ) ②勾⎩⎪⎨⎪⎧ 勾.当( )勾.画( ) ③刹⎩⎪⎨⎪⎧刹.车( )刹.那( ) ④量⎩⎪⎨⎪⎧ 量.杯( )气量.( ) 2.写对字形(1)⎩⎪⎨⎪⎧ 脚liào ( )liào ( )望liáo ( )草 (2)⎩⎪⎨⎪⎧ 破zhàn ( )diàn ( )粉纱dìn ɡ( ) (3)⎩⎪⎨⎪⎧ cuàn ( )位编zuǎn ( )zuàn ( )拳 (4)⎩⎪⎨⎪⎧ shēn ( )士乾kūn ( )shēn ( )吟(5)⎩⎪⎨⎪⎧ huán ɡ( )惑彷huán ɡ( )huán ɡ( )论 (6)⎩⎪⎨⎪⎧ lún ( )常lún ( )落腈lún ( )3.近义词辨析(1)沟通·勾通 辨析:两者都有“通连”的意思。

“沟通”是使两方能通连,是中性词。

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的意思,是贬义词。

一般只用于人与人之间。

练习:①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________彼此的情感。

②达赖与外部反华势力________,不断制造反华事件。

(2)篡夺·抢夺辨析:“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3课《哈姆莱特》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3课《哈姆莱特》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3课《哈姆莱特》教案汪凯[传授目标]一、阅读脚本,明白全剧内容,理解人物性格。

二、揣摩本性化诗意语言,领会人物内心情绪。

三、激发学习兴趣,进步艺术审美能力。

[重难点]一、阅读脚本,明白全剧内容,理解人物性格。

二、揣摩本性化诗意语言,领会人物内心情绪。

[传授设想]一、课前预习,阅读全剧,明白本课在全剧中的作用。

二、重复阅读,领会诗化语言和人物内心情绪。

三、部署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标题。

——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恩格斯第一句深刻展现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指责的要领。

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干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佳作《哈姆莱特》而成为千古名句。

大家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倘佯在人间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住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

谁来为大众举例?西席概括: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大众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西席概括:《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此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二、情节先容:《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第一幕: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期忽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王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难过之中。

后来父亲的幽灵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以为他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度的标题。

他自己要负担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

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新国王克劳狄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好友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他俩被收买)等人对他展开监督和试探。

克劳狄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他思虑标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幽灵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骗局,二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守候时机复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知背景]《哈姆莱特》取材于古老的丹麦历史传说,关于哈姆莱特复仇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的《丹麦史》。

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曾被搬上舞台。

剧本写于1910年。

时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年,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都尖锐起来。

农村的圈地运动在加速进行,失地农民四处流浪,城市平民的情况不断恶化。

同时,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力量更加强大,深感专制王朝已成为他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女王把许多重要商品的专卖特权无限制地赏给亲信贵族,更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资产阶级、新贵族同王室之间的暂时联盟在开始瓦解。

1603年詹姆斯一世继位,执行更加反动的内外政策,恢复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的特权,宣扬“君权神授”,宫廷挥霍浪费,官吏贪污成风。

资产阶级、新贵族同王室之间的斗争开始公开化。

政治的腐败和繁重的剥削引起城乡广大人民的不满。

随着对现实认识的加深,莎士比亚深感到现实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理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了。

[知常识]1.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而作为历史概念的人文主义,则指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

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

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它们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略)《奥赛罗》叙述的是摩尔人贵族奥赛罗由于听信手下旗官伊阿古的谗言,被妒忌冲昏了头脑,掐死了无辜的妻子苔丝狄蒙娜,随后自己也悔恨自杀。

通过这个形象,莎士比亚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中的极端利己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批判。

《李尔王》描写了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落了个悲惨的结局。

悲剧的目的同样在于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己主义,批判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

悲剧还反映了当时英国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的现实。

《麦克白》叙述了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做客的机会,弑君自立。

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打败而死去。

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

这出悲剧深刻地揭示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作用,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

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枭.下(xiāo) (2)藩.属(fān) (3)国玺.(xǐ) (4)脚镣.(liào) (5)揩.干(kāi) (6)山鹬.(yù) (7)吮.吸(shǔn) (8)昭.告(zhāo) (9)忏.悔(chàn) (10)破绽.(zhàn) (11)阿谀.(yú) (12)戕.害(qiāng) (13)嗜.杀(shì) (14)蟊.贼(máo) (15)繁文缛.节(rù) 2.多音字(1)因词而异①露⎩⎪⎨⎪⎧ 露.出 lù 露.富 lòu ②鞘⎩⎪⎨⎪⎧ 鞭鞘. shāo 鞘.带 qiào ③冠⎩⎪⎨⎪⎧ 荣冠. guān 冠.军 guàn ④刹⎩⎪⎨⎪⎧刹.车 shā 刹.那 chà ⑤堡⎩⎪⎨⎪⎧ 城堡.bǎo 堡.子 bǔ 十里堡.pù ⑥宿⎩⎪⎨⎪⎧ 宿.愿 sù 住了一宿. xiǔ 星宿. xiù(2)一言辨异 ⑦尹大拿是抗战胜利后在自己的处.(chù)所被处.(chǔ)死的。

⑧养好牲畜.(chù)是发展畜.(xù)牧业的根本。

二、写准字形1.⎩⎪⎨⎪⎧ 编zuǎn 纂 cuàn 篡 权2.⎩⎪⎨⎪⎧xiāo 枭 雄fú 凫 水niǎo 袅 娜 3.⎩⎪⎨⎪⎧ fān 藩 篱pán 蟠 桃 4.⎩⎪⎨⎪⎧ kāi 揩 汗xiã 偕 同5.⎩⎪⎨⎪⎧ shâ 赦 免显hâ 赫6.⎩⎪⎨⎪⎧混xiáo 淆 Xiáo 崤 山 三、用准词语1.词语辨析(1)沟通·勾通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有些同学学习靠死背,而不讲究方法,老师批评他们是不自量力....。

( ) 答案:×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多指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2)开学典礼组织得很好,很多繁文缛节....都安排得天衣无缝,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 ) 答案:× “繁文缛节”指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3)赛后,中优主帅王波直言,球队的两个丢球都有些莫名其妙....。

( ) 答案:√ “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

(4)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港澳委员,又是文化世家的子弟,延续文脉,记住乡愁,我当之..无愧..、责无旁贷。

( ) 答案:× “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一点不用感到惭愧。

(5)即使白骨精真的是一个万恶不赦....的家伙,我们是不是也能给她一次从良的机会?( ) 答案:√ “万恶不赦”指极端恶毒,罪恶多端,不容赦免。

一、了解行文脉络哈姆莱特⎩⎪⎪⎨⎪⎪⎧⎭⎪⎪⎬⎪⎪⎫逃过一劫⎩⎪⎨⎪⎧⎭⎪⎬⎪⎫机警识破诡计巧妙修改国书发誓剪除蟊贼善于应变、敢于斗争落入圈套⎩⎪⎨⎪⎧⎭⎪⎬⎪⎫讥讽佞臣同意比剑疾恶如仇、幼稚草率同归于尽⎩⎪⎨⎪⎧⎭⎪⎬⎪⎫对雷欧提斯道歉双双被毒剑刺中雷欧提斯揭穿阴谋对国王致命一击勇于自责、勇于斗争悲剧英雄 二、把握文章主旨《哈姆莱特》通过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替父报仇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专制王朝的罪恶,热情歌颂了哈姆莱特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精神,反映了作家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在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答: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

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敏感、机智,后一件事情表现了他草率、冒失,而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他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2.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能否避免? 答:提示:从课文来看,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

他答应了“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

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他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

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3.下面这几个人物对待哈姆莱特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课文,简明阐释。

(1)国王克劳狄斯:(2)王后乔特鲁德:(3)雷欧提斯:提示:(1)国王克劳狄斯:阴狠歹毒,老奸巨猾,耍阴谋,迫不及待地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2)王后乔特鲁德:作为母亲,爱子心切,关键时候替儿子饮下了毒酒。

(3)雷欧提斯:一方面仇恨哈姆莱特,恨他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一方面又怀有不忍之心,不愿采用阴谋手段杀死哈姆莱特。

4.哈姆莱特的性格及心路历程是怎样的?答:提示:分析戏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戏剧中的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戏剧中的人物之间讲究戏剧冲突的复杂性、巧合性。

分析人物性格是阅读戏剧的重要一环。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要结合情节,不能架空分析这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性格。

如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机智”,就要举出相关的内容,但所举内容一定要精练,不要面面俱到。

(2)分析性格要结合语言及动作等细节描写这是从细节上来把握性格。

分析时可结合典型的细节加以概括总结。

(3)分析性格要全面不能在文章的一处概括出多个内容,而把其他内容又遗漏了。

•请完成【课下能力提升】第5题5.本文语言高度动作化,阅读全文,试完善下面的表格。

说?”雷欧提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

他对克劳狄斯说:“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这句话表明他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想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而克劳狄斯对他使用了激将法:“我怕你击不中他。

”然而雷欧提斯还是迟疑不决。

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终于,雷欧提斯冒失地刺出致哈姆莱特死命的一剑。

6.本文的语言高度个性化,请简要分析。

答:提示:(1)哈姆莱特的语言有如下特点: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2)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做出亲热和善的样子。

他的一些语言,如“来,哈姆莱特,来,让我替你们两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等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读者对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有着不同的理解。

哈姆莱特是怎样一个典型形象?我国评论界对此几乎是有定论的,即他是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的代表。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观点1:观点2:观点3:答案:(观点1)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他性格复杂,有崇高的理想;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