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历年试题解析
2002-2013年司法考试法制史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
(2013年) 56.《唐律疏议·贼盗》载“祖⽗母为⼈杀私和”疏:“若杀祖⽗母、⽗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
以其与⼦孙为仇,故令移配。
”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 A.杀害同乡⼈的祖⽗母、⽗母依律应处死刑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须移居外乡 B.该条⽂规定的移乡避仇制体现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 C.该条⽂将法律与社会⽣活相结合统⼀考虑,表现出唐律较为⾼超的⽴法技术 D.该条⽂侧⾯反映了唐律“礼律合⼀”的特点,为法律确⽴了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中“祖⽗母为⼈杀私和”的这句话意思就是如果杀害同乡⼈的祖⽗母、⽗母依律应处死刑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因其与该同乡的⼦孙结下仇怨,须移居外乡。
该条⽂规定的“移乡避仇制”⾮常鲜明地体现了唐律在依法处理的同时考虑到天理⼈情,考虑到受害⼈家属的情感需要。
这种做法既考虑到法律规范的要求,⼜考虑到实际社会⽣活,⾃然体现了唐律⾼超的⽴法技术。
在确⽴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下,颇具中国特⾊,也从侧⾯反映了唐律“礼律合⼀”的特点。
57.董仲舒解说“春秋决狱”:“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关于该解说之要旨和倡导,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A.断案必须根据事实,要追究犯罪⼈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 B.在着重考查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犯、从犯和已遂、未遂 C.如犯罪⼈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为构成社会危害,也不给予刑事处罚 D.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当时传统司法审判有积极意义,但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强调审断时应重视⾏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在着重考查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犯、从犯和已遂、未遂;实⾏“论⼼定罪”原则,如犯罪⼈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其⾏为构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一/2007年第8题)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正确答案:D解析: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几方面: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圉强兵的措施;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全面贯彻法家的“以法治国”、“明法重刑”等主张,如强调“以法治国”、“轻罪重刑”、不赦不宥、鼓励告奸、实行连坐等。
商鞅变法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这一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这次变法不仅给秦国守旧势力以沉重打击,而且为秦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秦国的封建法制也在变法过程中得以迅速发展与完善。
本题并不复杂,关键是要对商鞅变法有全面的把握。
A项“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错误之处非常明显。
商鞅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恰好颠倒了。
B项“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前半部分表述可以成立,后半部分表述存在问题,商鞅变法是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而儒家比较强调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C项“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连坐的内容不是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而是邻伍连坐、军事连坐、职务连坐、家庭连坐等,“鼓励告奸”和“实行连坐”是并行的制度,因此不是正确选项。
D项“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能够成立,商鞅认为“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法制史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C.墨、劓、刖、宫、大辟 )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A.质剂 )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A保护私有财产 )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C.《分户令》 )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C.律、令、式、课、程 )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D.《厩律》 )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B.中书省 )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D.《张杜律》 )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B.《晋律》 )1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 )1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律典是( C.《北齐律》1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C.《大律》1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D.《大业律》 )1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16.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流传至今的是(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 )1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元典章 )1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B.“奸党”罪名 )19.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C.《大明令》 )20.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C.谋大逆 )2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B.例 )2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D.枷、杖、死刑 )2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D.1911年)2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B.德国式民法 )2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A.宋教仁2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暂行新刑律》 )2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行政法 )2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D.1931年 )2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D.参议会 )3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人民法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A.刑与战争分不开 B.兵刑同制 D.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 )32.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A.赵盾制定《常法》 B.范宣子制定刑书C.晋文公称霰时作“被庐之法” E.赵鞅、荀寅“铸刑鼎”)33.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A.按年龄确定刑事责任 B.亲亲得相首匿 C.贵族官员有罪先请D.先自告除其罪 )34.太平天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A.各王 B.侯 C.丞相 D.检点 )35.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收回土地(A.契约期满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E.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六礼–-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附答案)
2002-2008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来源:(2003年)6.《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答案:D解析:《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故D不准确。
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故A是准确的。
《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
故B准确。
《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故C准确。
7.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
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答案:D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等五编,故A正确。
其中,总则、债、物权三编由松冈正义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
故B正确。
而亲属、继承两编则由修订法律馆会同保守的礼学馆起草,其制度、风格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许多封建法律的精神。
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故C正确。
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仅2个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的腐败统治随即迅速崩溃。
2002-2014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
2002-2014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2014年)56. 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以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B. 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C. 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D. 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正确答案】 ACD【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基本的治国方针。
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西周统治者把道德教化即"礼治"与刑罚处罚相结合,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以"礼"、"刑"结合为结构的宏观法制特色,使这一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政治法律理论中,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
选项B错误。
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并不推崇"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律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选项C正确。
唐朝承袭和发展了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使得法律统治"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律的结合。
选项D正确。
宋代以降,在处理德、刑关系上始有突破,宋代理学家朱熹首先对"明刑弼教"作出新阐释。
他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认为礼律二者对治国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杜甫有诗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2009—卷一—13,单)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行者构成“坐赃”正确答案:A解析:典当是中国古代法中一种特别的民事制度,它在唐代已形成,唐末开始使用“典”或“典当”一词,典当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双方之间有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宋承唐制,典当制度进一步完善成熟。
所以,A项表述正确。
西周时期,买卖契约被称为“质剂”。
所以,B项错误。
宋代的买卖契约分为3种:绝卖、活卖与赊卖,其中活卖又叫典卖,即通过让渡物的使用权收回部分利益而保留回赎权的一种交易方式,多用于土地的典当。
所以,C项错误。
《唐律》规定了6种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犯罪,即“六赃”,“坐赃”属其中之一,它是指官吏或常人非因职权之便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
所以,D项错误。
本题答案为A。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9—卷一—14,单) A.《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D.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正确答案:C解析:《宋刑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开始修订,同年7月完成,由宋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所以,A项正确。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借指使用借贷,宋代称“负债”,不用支付利息;贷指消费借贷,宋代称为“出举”,须支付利息。
所以,B项正确。
敕的本意是尊长对卑幼的一种训诫,南北朝以后成为皇帝诏令的一种。
司法考试《法制史》精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法制史》精选真题及答案解析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司法《法制史》精选真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08年)57.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
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答案】ABD【解析】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
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
所以A是正确的。
在死刑的执行上,唐代沿用了隋朝的死刑复奏制度,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先后怒杀了大理寺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因为错杀后悔不已,他认为实行三复奏用处不大,“比来决囚,虽三复奏,须臾之间,三奏便讫,都未得思,三奏何益?”遂决定改三复奏为五复奏,即处死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死刑应在复奏皇帝批准下达后执行,并且必须依法定方法执行,判决应斩而绞,或者应绞而斩,徒一年。
因此,B项说法是正确的。
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始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明英宗命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行政制度。
可见朝审制度只是对重案囚犯的一次审理,并不涉及到死刑的执行问题,所以C是错误的。
D项所述“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明显是正确的,不赘述。
59.关于法律权利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B.美国宪法修正案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公民权利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南北战争后关于废除奴隶制并承认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20世纪以来关于扩大选举权男女享受平等权利的修正案等C.《法国民法典》根据“天赋人权”理论规定了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D.1888年完成的《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被认为过于追求罗马法化而忽视民族传统,注重资本家的利益而缺乏对弱者权利的保护而受到多方批评【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核罗马法的产生、美国宪法修正案、《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2013年)16.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B.《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西周法制。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治国方针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汉代中期以后,这一思想才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
选项C错误。
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选项D错误。
西周时期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
17.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中表示:“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
(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
(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
(四)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
”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清末修律。
俞廉三的奏章,“(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体现了其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我国国情。
故其属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18.“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
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B.《晋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C.《北齐律》共12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D.《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名例律”的发展变化。
2002-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
2002-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2011年)56.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2011年卷一多选第56题)A.《幼学琼林》:“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B.《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C.《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D.《女儿经》:“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答案】ABCD【考点】中国法制上中的法律观念与司法制度【解析】选项A正确。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反映了“无讼是求”的思想。
选项B正确。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反映了轻视权利,忍让,息讼的法律思想。
选项C正确。
只有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足,才能产生礼义,否则就会滋生盗贼,这反映出法制必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选项D正确。
这里要求女子遵守三从四德,学习礼义,温良贤德,这是古代法律对女子行为品德的要求。
57.关于清末变法修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一多选第57题)A.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原则B.在立法内容上,清末修律一方面坚行君主专制体制和封建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一方面标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C.在编篡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D.在法系承袭上,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答案】ABCD【考点】清末变化修律的内容【解析】选项A正确。
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借用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内容,即成为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
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5带答案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明朝将犯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的刑罚是()。
A.发遣B.流刑C.充军D.刺配2.清末新政中设立的向国会过渡的权力机关是()。
A.资政院B.大理院C.谘议局D.修订法律馆3.清代雍正时期实行的重要赋税制度改革是()。
A.两税法B.一条鞭法C.租庸调法D.地丁合一4.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试述该指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5.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程序是()。
住在富人区的她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六礼6.明朝后期实行的新赋税制度是()。
A.青苗法B.两税法C.租庸调制D.—条鞭法7.作为一种审判监督方式,录囚制度始于()。
A.西周B.西汉C.南北朝D.五代十国8.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西周将买卖契约称为()。
A.契约B.傅别C.合同D.质剂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颁布于()。
A.晚清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1.简述中国古代婚姻解除制度中“七出”的内容。
12.五代时期后周制定的法典是()。
A.《同光刑律统类》D.《显德刑统》13.按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法的分类,《工会法》属于()。
A.行政组织法B.行政行为法中的人事类C.行政行为法中的内政类D.行政行为法中的经济类14.清朝中期以后典权制度完备的主要表现有()。
A.明确“典”的定义B.区分典与卖C.明确出典人的回赎年限D.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E.没有明确规定出典人的回赎年限15.依照《唐律疏议》,“同居相为隐”原则在适用中的例外情况有()。
A.犯谋反罪者B.犯谋叛罪者C.犯杀人罪者D.犯盗窃罪者E.犯谋大逆罪者16.折杖法17.《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1) 附答案详解
(一)单选1.(2003-1-6)《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答案】D【考点】《法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详解】本题考查《法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中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中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法经》一共有六篇,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予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二篇列为法典之首。
从体例上看,《法经》为秦汉所直接继承,成为秦汉律的主要篇目,并为以后的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
2.(2003-1-7)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
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答案】D【考点】《大清民律草案》的内容和制定过程,【详解】本题考查《大清民律草案》的内容和制定过程。
《大清民律草案》。
是在清末修律过程中,由沈家本、.伍廷芳、俞廉三等人主持的一项工作。
具体的编撰工作,自1907年起正式着手,聘请当时为法律学堂教习的日本法学家松岗正义等外国法律专家参与起草噩作。
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八月完成全部草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周礼D. 唐律疏议2. 以下哪部法律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最早的刑法典?A. 汉律B. 唐律疏议C. 宋刑统D. 明律3. “五刑”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指的是:A. 笞、杖、徒、流、死B. 笞、杖、徒、死、罚金C. 笞、杖、徒、流、罚金D. 笞、杖、徒、流、迁徙4. 清朝末年,中国法制开始现代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A. 康熙字典的编纂B. 光绪皇帝颁布《新刑律》C. 慈禧太后颁布《大清律例》D. 光绪皇帝颁布《大清会典》5.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流派?A. 儒家C. 道家D. 墨家6. 秦朝的法律体系中,哪一项是其特有的刑罚制度?A. 宫刑B. 劓刑C. 车裂D. 凌迟7. 明朝时期,哪一部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法律?A. 大明律B. 明律C. 明会典D. 大明会典8.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一原则在哪个朝代得到体现?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A. 御史台B. 刑部C. 都察院D. 礼部10. “以德治国”是哪个朝代的治国理念?A. 秦朝B. 汉朝D. 宋朝答案:1. D2. A3. A4. B5. D6. C7. A8. B9. D10. 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 阐述明清两代法律制度的异同。
3. 描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演变过程。
4. 简述中国古代司法审判的程序。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2. 分析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某朝代,一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查,根据当时的法律,他将面临哪些可能的刑罚?请结合当时的法律背景进行分析。
五、论文题(20分)请以“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论文。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2008年)8.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答案:B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
实际上“质”和“剂”是有区别的,“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
“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
所以本题B为正确选项。
9.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答案:C解析:《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具法”是放在最后一篇,故A正确。
《魏律》共18篇,《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B项正确。
《晋律》,又称《泰始律》,共20篇620条。
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而《北齐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
故C错误。
D项说法正确。
10.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不制定法律B.不规定刑罚种类C.不需要判例法D.不公布成文法答案:D解析:所谓“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
所以本题应选D.11.关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下列哪一类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根据划分的?A.公法和私法B.人法、物法和诉讼法C.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D.市民法与长官法答案:C解析:罗马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
法制史选择题真题答案解析
法制史选择题真题答案解析在学习法制史这门课程时,选择题是常见的考试形式之一。
通过选择题,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复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且可以加深对法制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下面,本文将针对一些典型的法制史选择题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1. 某国在建立法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颁布了一部宪法。
以下哪个国家的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中国正确答案:A. 美国解析:美国宪法于1789年颁布,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并成为其他国家宪法的重要借鉴。
英国虽然具有长久的法制传统,但没有成文宪法。
法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791年,比美国宪法稍晚。
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颁布,远晚于美国宪法。
2. 法律的实施与法律本身的制定和宣布相比具有以下哪种优势?A. 保障公正B. 提高执行效率C. 保护人权D. 推动社会进步正确答案:B. 提高执行效率解析:法律的实施是法律生效的关键环节,通过实施可以保障法律的真正有效,提高执行效率对于解决纠纷、增强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保障公正、保护人权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是法律的重要目标和作用,但在这个问题中并不是与法律本身制定和宣布相比的优势。
3. 法制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制度的发展。
以下哪个制度是法制史学家经常关注的?A. 经济制度B. 教育制度C. 政治制度D. 科技制度正确答案:C. 政治制度解析:法制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度的发展,其中政治制度是法制史学家经常关注的。
政治制度涉及国家组织形式、权力分配和公民参与等方面,对法制的演变和影响非常重要。
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和科技制度等可能与法制相关,但在法制史研究中并不是重点。
4. 以下哪种制度可以被视为法制化的重要标志?A. 宪法制度B. 社会福利制度C. 教育制度D. 经济制度正确答案:A. 宪法制度解析:宪法制度是法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国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解析:法制史(二)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解析:法制史(二)二、多项选择题(2003年)34.罗马法的渊源有哪些?A.民众大会等制定的法律B.裁判官等发布的告示C.五大法学家(盖尤斯等)的解答与著述D.元老院决议、皇帝敕令答案及解析:ABCD 罗马法的渊源包括①习惯法②议会制定的法律③元老院决议④长官的告示⑤皇帝敕令⑥具有法律解答权的法学家的解答著述。
35.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公布和实施《中华民国宪法》。
下列哪些是对这部宪法的正确表述?A.该法规定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制度B.该法的基本精神沿袭《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C.该法体现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立法原则D.该法确立的政权体制既不是内阁制,也不是总统制答案及解析:ABD 1947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共14章,依次是总则、人民之权利义务、国民大会、总统、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地方制度、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基本国策和宪法之施行及修改。
基本精神与《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一脉相承。
故A、B项正确。
其内容特点为①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际上的个人独裁。
即人民无权,独夫集权。
1948年颁布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使这一特点法律化。
故C错误。
②政权体制不伦不类。
既非国会制、内阁制,又非总统制。
故D正确。
36.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
下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B.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D.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答案及解析:BCD 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
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甚至租界内纯属中国人之间的诉讼也由外国领事观审并操纵判决。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题库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题库版)1、名词解释“留养承嗣”正确答案:是雍正年间制定的制度。
即死刑犯为独子,而祖父母、父母年老无人奉养,经皇帝批准,可以改判重杖一顿枷号示众三个月,使其能免除一死,侍奉祖父母、父母。
(江南博哥)2、填空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政体是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是()。
正确答案:责任内阁制3、名词解释特种刑事法庭正确答案: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一成立即颁布《特种刑事临时法庭组织条例》在各省市设立“特种临时地方法庭”,在首都设“特种刑事中央临时法庭”,分别审理反革命案件和土豪劣绅案件的第一审和上诉审。
4、单选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进而提出"慎刑"的主张,强调的是:()A.明法慎刑B.明礼慎罚C.明德慎礼D.明德慎罚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
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说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
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
周初统治者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2) 附答案详解
3.(2003-1-8)下列有关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意大利的波伦亚是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B.14世纪的评论法学派在罗马法复兴运动中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C.经过罗马法复兴运动,在中世纪后期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
D.罗马法的复兴构成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来源之一
【答案】B
【考点】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过程和意义
【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过程和意义。
公元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从此揭开了复兴罗马法的序幕。
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最先开始了对罗马法的研究。
学者采用中世纪西欧流行的注释方法研究罗马法,因而得名为“注释法学派”。
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经过罗马法复兴,以研究《国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
近代自然法学说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主要思想武器,而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根源正是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以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的地位平等原则。
4.(2004-1-1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
A.一夫一妻制
B.同姓不婚
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七出”、“三不去”
【答案】D
【考点】西周的婚姻制度的缔结与解除
【详解】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七出”、“三不去”都是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但是“七出”、“三不去”应该说是一种解除婚姻的制度,而不是婚姻缔结制度。
另外,西周实行“一妻多妾”制度,也可以说是一种“一夫一妻”制。
06-08年真题答案和解析(法制史)
2006—2008年司法分科真题(答案和解析)——法制史一、单项选择题(2008年)8.答案:B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
实际上“质”和“剂”是有区别的,“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
“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
所以本题B为正确选项。
9.答案:C解析:《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具法”是放在最后一篇,故A正确。
《魏律》共18篇,《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B项正确。
《晋律》,又称《泰始律》,共20篇620条。
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而《北齐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
故C错误。
D项说法正确。
10.答案:D解析:所谓“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
所以本题应选D.11.答案:C解析:罗马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
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
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与长官法。
按照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为内容可划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
所以本题选C是正确的。
13.答案:B解析:清廷宪政编查馆于1908年8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008年·四川)8.答案:C解析:《大清新刑律》是清廷与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但仍然保持着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可见《大清新刑律》并不是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
该刑律公布后并没有真正施行。
《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罚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
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制史历年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2003年)6.《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答案及解析:D《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故D不准确。
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故A准确。
《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
故B准确。
《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故C准确。
7.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
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答案及解析:D《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等五编,故A正确。
其中,总则、债、物权三编由松冈正义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
故B 正确。
而亲属、继承两编则由修订法律馆会同保守的礼学馆起草,其制度、风格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许多封建法律的精神。
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故C正确。
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仅2个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的腐败统治随即迅速崩溃。
因此,这部民律草案并未正式颁布与施行。
故D错误,选D。
8.下列有关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意大利的波伦亚是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发源地B.14世纪的评论法学派在罗马法复兴运动中起了开创性的作用C.经过罗马法复兴运动,在中世纪后期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D.罗马法的复兴构成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来源之一答案及解析:B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最先开始了对罗马法的研究。
故A正确。
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
故B错误,选B.经过罗马法复兴,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故C正确。
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正是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地位平等原则。
故D正确。
(2004年)1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七出"、"三不去"答案及解析:D 本题考点为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是: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本题的命制为考生设了一个陷阱,即D 项,D 项虽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内容之一,但却是婚姻的解除制度。
因此,本题既是送分题,又是绊脚石。
16.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答案及解析:C ABD均正确表达了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内容,C 项错在清末在司法机关的改革方面,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
17.衡平法是判例法的一种形式。
下列有关衡平法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衡平法是通过大法官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B.英国15世纪正式形成了衡平法院,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于普通法的衡平法体系C.衡平法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D.衡平法对普通法来说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所以当二者的规则发生冲突时,普通法优先答案及解析:D 本题考点为英美法渊源。
现代意义土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拙发展起来。
其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衡平法被称为"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与普通法相比,它只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但当二者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
所以D项表述错误。
18.下列有关德国法和法国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1220年的《加洛林纳法典》B.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但尚未形成"六法"体系C.魏玛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等D.由于德国民法具有"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基础,相对于19世纪大陆法系其他国家而言,其结构更加严谨,概念更加准确答案及解析:D 本题考点为大陆法系。
A 项,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1220 年的《萨克森法典》;B 项,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五部重要法典,再加上宪法,构成了法国"六法"体系。
C 项,1919 年,战败的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时期。
由于政体的变化和社会化思潮的影响,德国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时,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调整社会经济的法律和保障劳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国成为经济立法和劳工立法的先导,而《清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表明的是法西斯专政时期德国法的蜕变。
二、多项选择题(2003年)34.罗马法的渊源有哪些?A.民众大会等制定的法律B.最高裁判官等发布的告示C.五大法学家(盖尤斯等)的解答与著述D.元老院决议、皇帝敕令答案及解析:ABCD 罗马法的渊源包括①习惯法②议会制定的法律③元老院决议④长官的告示⑤皇帝敕令⑥具有法律解答权的法学家的解答著述。
法律教育网35.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公布和实施《中华民国宪法》。
下列哪些是对这部宪法的正确表述?A.该法规定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制度B.该法的基本精神沿袭《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C.该法体现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立法原则D.该法确立的政权体制既不是内阁制,也不是总统制答案及解析:ABD 1947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共14章,依次是总则、人民之权利义务、国民大会、总统、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地方制度、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基本国策和宪法之施行及修改。
基本精神与《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一脉相承。
故A、B项正确。
其内容特点为①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际上的个人独裁。
即人民无权,独夫集权。
1948年颁布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使这一特点法律化。
故C错误。
②政权体制不伦不类。
既非国会制、内阁制,又非总统制。
故D正确。
36.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
下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B.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D.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答案及解析:BCD 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
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甚至租界内纯属中国人之间的诉讼也由外国领事观审并操纵判决。
故选B、C、D项。
37.下列有关《德国民法典》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A.该法典主要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精神B.该法典较全面地规定了法人制度C.在立法技术上,该法典逻辑体系严密、用语精确D.该法典基本上是在日尔曼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答案及解析:AD A错误,《德国民法典》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制定的法典,也是德国资产阶级和荣克贵族相妥协的产物,B正确,《德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规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
C正确,法典在立法技术上,逻辑体系严密、概念科学、用语精确。
D错误,德国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较多固有的日尔曼法因素,但也继受了罗马法。
38.《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
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C.《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答案及解析:BC A错误,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释,继承汉晋以来,特别是晋代张斐、杜预注释律文的已有成果,历时1年,撰《律疏》30卷奏上,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称为《永徽律疏》,又称为《唐律疏议》B正确,《永徽律疏》不仅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据。
C正确,《永徽律疏》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D错误,《武德律》在先,《永徽律疏》在后。
39.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
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A."立继"B."祖继"C."嗣继"D."命继"答案及解析:AD 户绝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