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犁与石耜的形制、用途及其它
骨耜的介绍
骨耜的介绍骨耜是一种古代农具,用于耕作和翻土。
它由一个长柄和一个铁质的犁头组成。
骨耜的名称源于其形状,犁头的两侧呈弧形,像牛角一样。
它在农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农民耕种和开垦土地。
骨耜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古代,人们还没有发明犁耕机和其他现代农具,所以他们需要使用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工具来耕种土地。
骨耜就是其中之一。
它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节省人力,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骨耜的使用方法很简单。
农民将骨耜的犁头插入土地中,然后利用长柄的杠杆原理,用力向下推动骨耜。
犁头的弧形设计可以将土壤翻转和破碎,使得土地更加松软和适合种植作物。
农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骨耜的深度和角度,以适应不同的土地和作物。
骨耜还可以用来清理杂草和植物残渣,保持田地的整洁。
骨耜的优点之一是它的结构简单而坚固。
它由铁质制成,可以经受长时间的使用和重压。
即使在坚硬的土地上,骨耜也不易损坏或变形。
这使得骨耜成为耕作的首选工具之一。
骨耜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成本低廉。
与现代农具相比,骨耜的制造成本和购买价格都较低。
这对于那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骨耜的低成本使得更多的农民能够购买和使用它,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农作物产量和生活水平。
然而,骨耜也有一些局限性。
由于它是由人力推动的,所以在大面积的农田中使用效率较低。
农民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此外,骨耜在土地湿润或泥泞的情况下也不太适用,因为它容易被卡住或陷入泥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骨耜逐渐被现代农具所取代。
犁耕机和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耕作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骨耜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农具,仍然在一些农村地区使用。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了人们对过去农耕文化的记忆和传承。
总的来说,骨耜作为一种古老的农具,在农业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简单而实用的设计,使得农民能够轻松地耕种土地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虽然现代农具逐渐取代了骨耜,但它在一些地方仍然被农民所使用。
农具犁耙的用途
农具犁耙的用途犁耙,是人类早期耕地的农具。
中国人大约自商代就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
铁器发明之后,将石铧改为铁铧。
犁是中国农耕时代的产物,远在2000多年前西汉的农具图谱中,便有木犁的记载。
那时中国农民制造的木犁,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水平。
苍南县虽然没出土过商周时代的犁耙,但矾山埔坪等10多个地方,已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刀等。
犁最早由人力拉,后用畜力(如牛等)牵引。
犁下端有用于翻土的铁器“犁铧”,略呈三角形,也称“犁头”。
犁无论是入土角度,还是翻土曲线的牵引点的选择,完全符合力学原理。
耙,是在一支横的长料上,加上几支竖直的短料组合起来,短料通常称“耙齿”。
耙齿之间的距离10~20厘米不等。
《西游记》中,二师兄猪八戒所用的兵器,就是由这种农具变化而来的。
一、曲辕犁制作犁,以犁辕曲直而分为“直辕犁”和“曲辕犁”。
曲辕犁取材比较难,而直辕犁相对比较容易。
浙南地区,多为曲辕犁。
制作工具包括粗细锯子、各种大小凿子、铁锤、大小刨刀木工所需的工具。
制作曲辕犁首先是要选取有坚韧度的带弯度的杂木,角度合适,粗度大于15厘米(过粗可以用工具剔去)作为犁辕。
老农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看到有一定弯度的杂木,就会把它收藏起来,或者把树从小压弯,作为今后犁辕的取材。
犁底,是最下边的一支,把犁头套住的木料,要选用坚硬、有一定防腐功能的木材。
其他两根竖穿(严格地说与地面成65度左右的斜角)于辕犁的犁梢(扶手)和犁箭(中间的骨架),用料要按照一定的比例。
犁头(犁铲)是用比较好的生铁浇铸出来的,呈三角形。
下边留有三角形的孔,犁底木套入要求比较深,而不容易溜出来。
犁头(犁铲)上边有翻土的波浪形的犁壁。
有的地方犁壁后边,制作有木头(策额)顶着,而灵溪镇华阳的犁耙制作技艺传承人郑贤权直接把它省了,犁壁后边的两个铁叉,直接卡在中间的木头(犁箭)上,就可以了,还更加牢固。
他说这不是他的发明,而是这一带师傅都这样做。
图片华阳郑贤权师傅在制作木犁(林子周摄)所有的木料,要求光滑,没有明显的疤痕(有明显的木节的疤痕容易断裂),而且是流线型。
古代农耕工具介绍
古代农耕工具介绍古代农耕工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工具之一,它们的发明和使用对于人类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古代农耕工具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对于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犁犁是古代最常用的农耕工具之一。
它是由木材或铁制成,通常由一个长柄和一个曲折的刀铧组成。
犁主要用于开垦土地、翻土、深耕等作业。
在使用时,农民将犁插入土中,然后拉着柄子使刀铧切开土壤并将其翻转。
二、锄头锄头是一种手持式农耕工具,通常由木材或铁制成。
它有一个锋利的刀片和一个长柄,主要用于除草、松土、整地等作业。
在使用时,农民将锄头插入土中,并通过摆动柄子来控制刀片的方向和深度。
三、镰刀镰刀是一种手持式割草工具,通常由钢铁制成。
它有一个弯曲的刀片和一个握把,主要用于收割谷物、麦子等作物。
在使用时,农民将镰刀插入庄稼中,然后用手将庄稼向后倾斜,以便使用镰刀将其割下。
四、耙子耙子是一种手持式农耕工具,通常由木材或铁制成。
它有一个扁平的头部和一个长柄,主要用于平整土地、清理杂草等作业。
在使用时,农民将耙子插入土中,并通过摆动柄子来控制头部的方向和深度。
五、磨盘磨盘是一种手动磨粉机,通常由两个圆形的石头组成。
它主要用于将谷物、豆类等食物磨成粉末。
在使用时,农民将食物放在上面的石头上,并用另一个石头来回地摩擦。
以上就是古代农耕工具的介绍。
这些工具虽然简单粗陋,但对于古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认识我国古代农具
认识我国古代农具农具和农业是同步产生的。
在中国至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
我国的农具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到元代我国的农具种类已达180种以上。
这些农具对我国农业发展乃至世界农具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农具的不同作用,农具可分为整地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灌溉农具、加工农具、运输与储存农具。
1、整地农具方耙和人字耙(《农政全书》)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
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
在原始农业阶段,最早的整地农具是耒耜,先是木质耒耜,后来又发明石耒和骨耒,以后又有石铲、石锄、石䦆,铁制的耒、锸、犁铧等。
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
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
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
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
2、播种农具播种农具是为了有利播种而发明的。
原始农业阶段,大多用手直接播撒种子,无需播种农具,真正的播种农具是要等到精耕细作作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农业技术成熟以后才出现的。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耧车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农具,发明于汉武帝时期。
水稻移栽工具一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它是拔插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减轻了弯腰曲背的劳作强度。
3、中耕农具铁弯锄(北宋)中耕农具是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进行锄耘、清除杂草、疏松土壤,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确保丰收的农具。
中耕农具分为旱地除草农具和水田除草农具两类。
铁锄是最常用的早地除草农具,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
耘荡是水田除草农具,元代开始使用。
4、收获农具收获农具是作物成熟后及时收割的农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用具。
新石器时代已有石制或蚌壳制的割取谷物穗子及稿秆的铚与镰。
金属出现后,则有青铜和铁制的铚和镰。
几千年来,铚和镰的形制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王祯农书》中记载的由麦钐、麦绰等组成的芟麦器,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收获小麦的农具。
谷物收割完毕要脱粒,脱粒工具南方以稻桶为主,北方以碌碡为主,春秋时出现的脱粒工具连枷在我国南北方通用。
农业用具“犁”的作用有多大?一口气搞懂犁的发展和历史意义
农业用具“犁”的作用有多大?一口气搞懂犁的发展和历史意义中国历朝历代对农业都非常重视,从有记载的商周开始,人们就深切的明白一个道理,农业盛则国家强。
粮食在古代社会非常重要,重要到假如能有十几年风调雨顺,加上一个开明的皇帝,就能造出一个盛世来。
而一旦连着几年出现天灾,粮食没有收成的话,是有可能激起变乱的。
农业想要发展,就需要一些工具去作业。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发明出了很多用来劳作的工具,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工具。
有了犁,人们可以更容易的翻地,可以更容易的耕种。
但受到一些时代的局限性,人们并不能造出更发达的犁来耕作。
所以,犁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历史进步史,同时也是中国农业发展史。
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说一下犁的几个重要发展时代。
一、原始社会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一带有个小伙子,别人采集时他在思考,别人劳作种植时他也在思考。
别人不知道他在思考什么,事实上他也不知道。
他总觉得自己好像知道点什么,但却又什么也想不起来。
大家是很不喜欢他的,因为当时是集体原始时代,大家都吃住在一起,你这个小伙子不干活光吃饭这能行?到了要种植的季节,大家一致要求他也去劳作,他只好跟大家一起去。
到了劳作的地方,他看到大家拿着简单的石头片子在翻地,一个个弯着腰,累得汗流浃背的却还翻不动。
他拿着自己手中的石头片子翻来覆去的看,他就想着,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呢?一个人翻是很费劲的,能不能几个人利用这个工具一起翻呢?要知道人多力量大啊!可是,手中这个东西并不大,前端被磨得有些锋利,除此之外光秃秃的,如果能几个人合力共用这一个东西,就需要能协力的地方。
他试着用别的东西给手中这个像是鞋底子一样的石头钻眼。
钻通后,他试着把一根带杈的棍子穿了过去,他独自把脚放在了棍子上用力蹬,地被很容易的翻了起来。
从此,黄河流域诞生了第一支石犁!当然,以上这个故事是没有历史记载的,但也并不是黑嫂在瞎编,在距今约七千年到四千年的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石犁,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同样也有发现,这充分说明,远在原始社会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石犁,并且意识到了翻地对农业种植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犁的发展及其使用
中国古代犁的发展及其使用中国古代犁的发展及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从最早的木犁到后来的铁犁,一直到现代的机械化犁耕。
在最早的时候,人们使用原始的工具如木杆、木板等制作简易的木犁。
这些木犁主要用于耕种草地、野地等,用来翻土、除草、培土等。
虽然比较简单,但已经具备了翻土的基本功能。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在犁的制作材料上开始采用石、骨、角等硬质材料。
这些材料相对木头更加坚固耐用,进一步改善了犁的性能。
此外,还通过在犁的前端加装犁铲,提高了犁的犁进性能。
到了商代和周代,人们引入了铜制犁铲,提高了耕地的效率。
商代的犁主要采用单立式的构造,处理较为粗糙的土地;周代的犁则采用连立式的构造,适合处理较为细腻的土地。
秦汉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犁。
铁犁相较于铜犁更加坚固,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提高了耕地的效率。
铁犁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犁的设计逐渐改进。
在唐宋时期,犁逐渐采用双叉式结构,并结合牛等牲畜来驱动犁的运转,进一步提高了耕地效率。
到了明清时期,犁的设计进一步改进,采用了犁铧、犁光等附属工具,使得犁的耕作效果更加优异。
这个时期的犁除了用于犁耕外,还可以用于开垦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等,成为万能的农业工具。
到了现代,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犁的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代的机械化犁采用液压系统、马达、刀头等辅助机械,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犁耕工作。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犁的发展经历了从木犁到铜犁再到铁犁的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了现代的机械化犁。
犁在古代的使用范围广泛,从简单的翻土到复杂的耕作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立冬的传统农具了解古代农耕工具的使用
立冬的传统农具了解古代农耕工具的使用立冬的传统农具:了解古代农耕工具的使用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从气候的角度来看,立冬是进入冬季的开始,同时也是农耕活动的关键时期。
在古代,农耕工具的使用对于农民们来说至关重要,它们的设计和使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农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意义。
一、犁犁是农耕工具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它被用于翻耕土地。
古代的犁主要由木头和铁质构成,这使得它们在使用时既能斩杀深入土壤,又能保持耕地平整。
农民们通常是在秋季收获完庄稼后使用犁来准备田地,以确保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
在立冬这个节气里,使用犁可以让土地准备充足,为冬季的休耕和下一年春播做好准备。
二、耙耙是农民用来打松土壤的工具,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
耙的设计比较简单,主要是由木柄和铁齿构成。
通过挥动耙子,农民们可以有效地将土壤松散,去除杂草和杂质。
在立冬时,农民们通常会使用耙来清理庄稼留下的根系和其他残留物,以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三、镰刀镰刀是古代农民收割庄稼的主要工具之一。
它的形状类似于现代的刀,但刀刃更长,可以更有效地收割作物。
在立冬这个节气里,农民们通常会使用镰刀来收割秋季成熟的作物,如小麦、玉米和蔬菜等。
镰刀的使用需要技巧和力量,农民们通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这项技艺。
四、磨磨是古代农民用来磨面粉的工具,它对于食物和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磨的主要构造是一个石头磨盘和一个手柄,通过旋转手柄来磨碎谷物和豆类等原料。
在立冬这个节气里,农民们通常会加大磨的使用频率,因为新的农作物已经成熟,需要加工处理成食物。
磨的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农民们有一定的技巧和耐心,以确保面粉的质量和产量。
五、风车风车是古代用来引水的一种工具,它利用风的能量将水送到农田中。
古代的风车主要由木头和帆布构成,通过风力将水从地下或附近的河流引到农田中,为庄稼的生长提供水源。
在立冬这个节气里,农民们通常会检查和修复风车,以确保在冬季干旱的情况下,农田依然能够得到足够的水源供给。
古代四大“明星”农具
古代四大“明星”农具♦本刊综合中国古代的农具与农业是同步产生的,基本上经历了木石农具、青铜农具和铁制农具的发展阶段,至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
农业产生之初,人们用石铸、石斧砍伐灌木树丛,放火焚烧,劈地造田,开始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
距今七八千年以前,我国的农业进入藉耕阶段。
人们在伐木烧荒后还要翻地,于是出现了石铲、石锄、石耦等翻土工具,石刀、蚌刀、石镰等收割工具和石磨盘、木杵等粮食加工工具。
图1新石器时代的石耒吕话班平期策划夏、商、西周时期开始有了锋利、轻便 的铜斧、铜铲、铜锄等青铜农具,但仍以木、石、骨、蚌农具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铁和畜力被运用到农业 生产中,从此农具便发展到以铁犁牛耕为主要特点的阶段,即精耕细作阶段。
在此后的近两千年里,精耕细作的技术 体系不断完善,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农业生产 工具和器具,到元代时种类已超过180种。
比如,农业生产中的耕地、中耕、收获、 加工等过程,其代表性农业生产工具分别是 犁、锄、镰、磨。
农具之尊:犁犁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应用最普遍、传统农具中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当时世界上农业生产工具的最高水平。
汉唐时期传 入亚洲其他国家,十八世纪传入欧洲。
可以说,犁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世界农业生产水平。
图2汉代青铜犁犁的发展经过了原始犁、古代犁、中世犁、近代犁四个阶段。
从原始农具耒耦到新 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石犁,犁改变了间断式作业的方式,采用了由后向前连续作业的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农业生产工具发 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商代开始出现青铜犁,西周晚期至春秋 时期出现铁犁,与铁犁相配套在春秋战国时 期开始推广的牛耕使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
牛耕改善了耕地的质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是耕犁史上的重大成就。
唐代在直辕犁的基础上发明了曲辕犁,象征着耕犁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也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宋元时期的犁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 活,提高了耕地效率。
随后半个纪元都没有大的突破,直到近代出现的改良犁、坐犁、车犁和拖拉机犁等,犁耕才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
小雪节气的传统农具犁锄锄头等农耕工具的演变
小雪节气的传统农具犁锄锄头等农耕工具的演变小雪节气标志着严寒的到来,是冬天最后一个节气。
在这个季节里,传统农耕工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犁、锄、锄头等农具的演变,不仅体现了农耕文明的进步,也是农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在古代,人们开始了最早的农耕活动。
为了扩大农田的面积,提高耕作效率,他们发明了最基本的农具——犁。
古代犁主要由犁身和犁柄组成。
犁身一般由木材制成,形状类似于现代的截面呈三角形的犁身。
犁柄则由粗糙的木材制成,用来稳定和控制犁身的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们对农具的需求和设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小雪节气里,(接下来按农耕工具的演变顺序论述,具体描述了每个工具的特点、用途和演变过程。
)锄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耕工具,用于松土和除草。
最初的锄头由一根粗糙的木杆和一个较为粗糙的铁质锄头组成。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锄头的材质逐渐改用钢铁,并开始采用打铁工艺,锄头头部由一个较大而平整的锄板和一个犁刃组成,便于农民进行耕作和翻土。
在农耕过程中,农民们也意识到机械化的重要性。
于是,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动下,出现了可供拖拉机挂载的犁具。
这些犁具在形状、材料和使用方法上有着明显的改进。
翻土铧式犁、扩大扁平底犁、调整棒犁等各种犁具相继出现,能够更高效地开垦农田。
除了犁、锄和锄头,还有一些其他的农耕工具在小雪节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锄齿、扩大耙、镰刀等。
这些工具都有特定的用途和适用范围,帮助农民更好地开展农事活动。
农耕工具的演变是农民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更是对农业文明和农耕历史的见证。
在小雪节气里,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农具,它们是人类与土地和大自然联系的桥梁,也是农业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小雪节气中传统农具犁、锄、锄头等的演变,是农民的智慧和辛勤努力的结晶。
这些农耕工具的改进和发展,不仅提高了农田的耕作效率,也为农耕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力量。
在庆祝小雪节气的同时,我们应该怀念并珍惜这些传统农耕工具,它们见证了人类与土地的和谐相处。
春分传统农具与农耕技术的演进
春分传统农具与农耕技术的演进谈到农耕,就不得不提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农具。
在中国的农耕历史中,农具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分传统农具的演进与农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春分传统农具与农耕技术的演进历程。
一、犁的出现与演变犁是农耕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
最早的犁是由木材制成的简易工具,用来翻土、除草以及改善土壤质量。
然而,这种木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效率也较低。
随着农耕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使用铁质犁。
铁犁制作工艺的改进使得犁的结构更加坚固,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随着时间的推移,犁的形制也不断演变。
在古代,人们开始使用带有铁铏的曲犁,这种犁具在翻地时能更好地切断根系和草本植物。
而在近现代,随着机械化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拖拉机来完成犁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
二、耕种工具的进步除了犁外,耕种工具也在不断进步。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手工进行播种和收割。
随着农耕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各种不同的种植和收割工具。
例如,农业使用的种植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如手推种植机、自动植保机等。
在农耕技术方面的进步,还带来了相应的收割工具的改进。
最早的收割工具是手工镰刀,但效率较低。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动力收割机,这种机械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收割的效果。
三、水利设施的发展水利设施在农耕历史上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人民通过修建水渠、引水灌溉等方法,以保证农田的水资源供给。
然而,传统的水利设施存在着效率低下、水源浪费等问题。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先进的水利设施。
例如,人们开始使用水泵和水轮机来提取地下水和河水,以利用更多的水资源。
此外,喷灌和滴灌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农田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利用。
四、化肥与农药的应用在农耕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化肥与农药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农民主要依靠天然肥料来提高土壤肥力,但效果有限。
随着化学工业的兴起,人们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大大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作物产量。
红山文化时期的原始农业工具
红山文化时期的原始农业工具作者:雪莲张国强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雪莲,张国强(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生产工具的制作水平和使用状况,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耜、石锄、石刀,蚌刀,石镰,石磨盘,石墨棒等生产工具,这些石制农具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红山文化原始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火耕;耜耕农业;石耜;石锄;石磨棒;农业经济中图分类号:K8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9-006-02生产工具的制作水平和使用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的主要农具是石器。
由于石器制作水平和使用状况的不同,原始农业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火耕农业(又称“刀耕火种”)和耜耕农业(又称锄耕农业)。
“这两种耕作方式都是与农业工具分不开的。
古代农具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无论是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都说明,在种类繁多的农具中,是以整地工具最为重要的,不仅数量多而且富于变化,具有明显发展的阶段性。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耕作方式,而且耕作方式的变化,也影响着其他生产环节的变化。
所以整地农具的一定类型,标志着农业发展的一定水平,是我们识别农业发展程度的依据之一”①。
一、火耕是一种原始的耕作方法在没有有效的整地农具之前,要大面积地进行农业生产,首先遇到的就是清除土地上的树木,这一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农业生产。
为此,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从事农耕,首先需要砍掉林木,开辟草原,然后用烈火焚烧,接着用简单的工具把土地耙平,最后在灰土上面撒播种子。
作为砍伐林木工具的石斧,便成为火耕农业修整土地这第一道工序的重要工具。
在红山文化的众多遗址中都有石斧,而且在红山文化以前的遗址如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赵宝沟文化遗址中都有石斧的出土。
石斧一般质地坚硬,多呈长方形,中间较厚四边渐薄,锋刃锐利。
其典型特征是两侧的边均磨成平面。
浅析石犁与石耜的形制及用途
浅析石犁与石耜的形制及用途洪开荣【期刊名称】《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生产工具在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在真实还原史前时期的社会风貌方面,可作为相关的左证材料。
通过对中原地区彩陶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史前生产工具进行有系统地收集、分析与解释,探索它们的应用方面和范围,并进行科学地命名,并就牛耕技术的起源及发展做了初步的探讨。
%Important production tool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evolution,is the reduction of social features in prehistoric times in real terms,as related proof materials. The collection,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by production tools unearth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of prehistoric pottery culture ruins,and explore the scope of their application,and scientific name. An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attle farming technology to do a preliminary study.【总页数】2页(P61-62)【作者】洪开荣【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博物馆,广东云浮52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6.2【相关文献】1.石犁与石耜的形制、用途及其它 [J], 洪开荣2.夏商周时期铜犁、石犁与牛耕试探 [J], 杨生民3.浙江长兴县出土一批石犁和石破土器 [J], 夏星南4.论东北地区发现的石耜 [J], 白燕培5.中国古代的石耜 [J], 刘壮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姆渡文化的农耕技术与农业发展从古代农具中看农业革命的足迹
河姆渡文化的农耕技术与农业发展从古代农具中看农业革命的足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业的革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耕技术的进步与农业发展紧密相连,而古代农具则是了解和研究农耕技术与农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以河姆渡文化为例,探讨古代农具对农业革命的贡献及其在农耕技术与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农业起源与河姆渡文化人类从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农业生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在中国,河姆渡文化是久负盛名的早期农业文化,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
这里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农耕工具和农作物遗存,表明河姆渡文化人民已经进行了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
二、河姆渡古代农具的发现及其意义1. 石锄头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石锄头是古代农具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种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实现了从手工挖土到机械挖土的飞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石锄头的出现,提高了农耕劳动的效率,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开垦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并增加了农业产量。
2. 石耜石耜是古代农具中一种重要的耕作工具,也是河姆渡文化中常见的遗物之一。
石耜的出现,使凿舌和石锄头等工具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耕作效率。
通过使用石耜,农民能够更加轻松地耕作,提高了耕地的质量和农作物的产量。
石耜的出现,推动了农耕技术和农业发展的进一步改进。
3. 石犁石犁是古代农具中一种重要的耕作工具,主要用于翻耕土地。
石犁的出现标志着农耕工具的进一步革新和农业生产的提高。
通过使用石犁,人们可以更有效地翻耕土地,改善土壤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三、古代农具在农耕技术与农业发展中的作用1. 提高农耕效率古代农具的出现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更加高效。
石锄头、石耜和石犁等工具的使用,减轻了农耕劳动的负担,提高了耕作效率,使得人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其他生产活动,推动社会的分工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农具发展史
中国古代的农具发展史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和土地条件的多样性,古代农具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中,农具的改进和发展对于农民的生产力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使用石头制成的工具,如石犁和锄头来进行农耕。
石犁是一种用来翻土的农具,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石锄头则用来进行杂草除去和松土。
同时,人们还开始使用陶器制成的农具,如陶犁。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农具的材料也发生了改变。
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进步使得农具更加坚固耐用和锋利。
青铜犁成为古代农具的重要发明之一、它相比于石犁更加轻便灵活,而且可以调整犁深度。
这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和田地的耕作质量。
在战国时期,古代农具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出现了木制犁和铁犁。
木制犁使用木头制作,轻便灵活。
而铁犁则使用铁制作,更加坚固耐用。
这些新型的农具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耕作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农具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出现了翻土机、打栅机、扦插机、藤条制作机等各种农具,这些农具在改进土地利用和农作物的种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唐宋时期,农具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升。
农具开始使用钢铁材料,并且采用更复杂的机械结构。
唐代的骨轮收割机和宋代的农具收割机成为古代农具发展的里程碑。
这些收割机的出现,使收割工作从人工劳动转变为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割效率和劳动强度。
明清时期,农具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改进。
出现了多种农具,如抽水机、扬晒机、石锅盖等。
这些农具的出现和使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便利和高效。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农业生产的奇迹。
从最开始的简单石器到后来的青铜器、木犁和铁犁,再到秦汉时期的各种新型农具,唐宋时期的收割机和明清时期的多种农具,每一种农具都为古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的石耜
中国古代的石耜
刘壮已
【期刊名称】《农业考古》
【年(卷),期】1991()1
【摘要】生产工具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
要认识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就必须研究其劳动手段的遗物——生产工具的发生,发展和使用的情况。
石耜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在史前文化遗址中经常出现。
但是,长期以来考古界对它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在其定名、分类、演变和使用方式上也没有一致的意见。
在考古发掘中,由于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对石耜的称谓相当混乱,常将它与石铲、石斧、石锄、石犁等不同的器物混为一谈,造成许多研究上的困难。
【总页数】9页(P284-292)
【关键词】中国;古代;石Lu;农业生产工具;鉴别;类型;地理分布;演变;使用
【作者】刘壮已
【作者单位】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2-092
【相关文献】
1.石犁与石耜的形制、用途及其它 [J], 洪开荣
2.浅析石犁与石耜的形制及用途 [J], 洪开荣
3.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星植在红山土地上的石制农具 [J], ;
4.奇石与画石——论中国古代赏石与文人绘画之关联 [J], 麻元彬;
5.论东北地区发现的石耜 [J], 白燕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匠心传承》课件 07 耕犁 农业利器
◎工作内容:从事拖拉机智能控制的研发工作
◎王建华团队的初心: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护航国家粮食安全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当代人物
继
◎ 王 建 华 团 队 进 行 的 技 术 开 发 工 作 : 自主研发的电控系统全面应用
往
于东方红LF系列动力换挡拖拉机;完成了我国首台重型无级变速拖拉机
开
电控系统的研制开发工作;研制的最新电控系统也应用到了无人驾驶拖
工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上一页
良渚文化石犁
商代铜犁
下一页
回目录
铁犁的诞生
造
物
战国铁铧冠犁复原图
小
史
战国铁铧冠
◎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功效:比过去的木犁、石犁,铁犁的抗磨损程度显著增强,使用
寿命因此大大延长,耕翻的深度也相应增加
◎意义:畜力与铁犁的结合,提高了土地耕翻的质量与效率,扩大
了耕地面积,使农业在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当代视角
继
4.技术特点。2014年,我国首款商品化动力换挡拖拉机上市。随后,
往
国内首台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的成功研发,结束了我国350马力以上重
开
型拖拉机必须进口的历史。
来
5.智能发展。2019年1月,“超级拖拉机I号”获得“中国第一款电
动无人拖拉机”的称号,向世界全新定义了“未来拖拉机”的模样。研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直辕犁定型
造
◎时间:汉代
物
◎结构:包括犁壁、
小
犁铧、犁辕、犁衡等部分
史
使用装有犁壁的铁犁耕
地时,土块更易被破碎并翻
农耕劳动工具说明
农耕劳动工具说明犁头:简称犁,古称“耒耜(leisi)”,大型农具,以翻土为主要功能,同时具有松土、碎土作用。
由犁舌、犁套、犁面、犁嘴构成。
据甲骨文记载,犁最早出现在商朝,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出现铁犁,并开始用牛拉犁耕田。
隋唐时代,犁的构造有较大的改进,出现了曲辕犁。
除犁头扶手外,还多了犁壁、犁箭、犁评等。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其《如梦令》中咏道:“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磨耙:古称“耰(you)”,俗称“耖耙”、“磨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铁齿楱”,大型农具,主要用于碎土、平整土地。
呈长方形,上有横木扶手,下部前后两根木档上,装有两排直竖的铁齿。
铁齿手指粗细,五寸长短,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人立于横木上,驱牛在田地里反复牵拉。
打墙板:建房时用以筑墙的工具,木制框架,长方形,长2米左右,宽与墙同。
筑墙时将泥土倒入墙板内,用锤筑牢夯实。
再将墙板移于已经坚实的墙体上,如前一样操作,周而复始,直到筑成整面墙壁。
风车:农用净谷工具。
民国《云阳县志》载:风车“高四尺许,长如之,厚尺许,形如立柜,四柱构成,傅以薄板,右为圆鼓,中置风扇,下有两口相次,前大后略小,尾留风洞。
上方如盘,内为迆槽,以纳谷米,槽底余缝寸许,小板承之……机动板开,谷随缝下,鼓扇扇之……大口出净谷,凹壳碎粒出于次口,糠屑则自尾出。
”风箱:用来产生风力的设备,由一个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构成,木箱为长园型或长方型。
使用时手拉活动木箱,空气通过进气口使风箱的皮橐内充满空气,再拉动其体将其内的空气压出,空气通过输风管,可以进入炉灶中,使炉火熊熊燃烧。
以前农家灶房和铁匠铺里都有这种风箱。
扦担:农村挑具,大约分为两种,扁担和扦担。
扁担短而扁,大致1.5米。
扦担圆而长,两头尖,大致3.5-4米,一般用柏林做成。
扦担用于挑运轻抛蓬松的杂物,如秸杆、油菜杆、树枝等。
背夹:山区背运物资的工具,一般用于背柴。
简析山西石农具
简析山西石农具
王树英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5(31)22
【摘要】史前的山西地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人们于近万年前在这里开始了原始的农耕活动。
他们使用石质工具——石斧、石耜、石铲、石犁等耕地与整地的简单器械种植作物,并用石锄进行中耕除草和松土保墒作业,继而使用石刀、石镰刈割收获田间的农作物。
笔者总结描述了山西地区出土的各种石质工具,指出当时的劳作手段和方法整体而言甚为简略,显得粗糙而原始,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它是新生事物,有许多完善和成熟的机会,前景广阔;进而阐明它的意义在于有意识地干预了田野的生态秩序,彰显了人类对地表地貌的作用力。
这一阶段的先民,首先迈出了种禾获粮创食的步伐,以拓荒者的身份勇敢地去开创着原始农业的经济局面。
该种农耕方式,为后来农业的精耕细作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总页数】5页(P286-290)
【关键词】简析;山西;石器;原始;农具
【作者】王树英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9
【相关文献】
1.以大阴沟水石流为例简析辽西山区水石流 [J], 朱锦程
2.石壕老妇实乃女中丈夫——王嗣奭《石壕吏》评语简析 [J], 杨海健
3.山西省地理位置与山西经济发展关系的简析 [J], 李世俭
4.山西省地理位置与山西经济发展关系的简析 [J], 李世俭
5.先秦农器名实考辨——兼谈金属农具代替石木骨蚌农具的过程 [J], 李根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史前 时期 ; 石犁; 石耜 ; 彤制 ; 用途
[ 中图分类号] K 8 7 5 . 1
[ 文献标识码]A物 在真实还原史前时期的社会风貌方面, 可作为相关
的佐 证材 料 。尤其 是发 掘 出的史 前 时期 大 批 农业 生
谜 耀世典 藏版 [ M] . 天津: 天津人 民出版 社 , 2 0 1 5 : 4 2—
4 3 .
[ 1 6 ]《 庆祝 苏秉琦考 古五十 五年论 文集》 编辑 组. 庆 祝 苏秉 琦考古五十五年论 文集[ M] . 北京 : 文物 出版社 , 1 9 9 9 :
8 5—8 7 .
一
、
所谓 “ 石 犁” 实 为 石 耜
石犁为史前农业 的起土 、 耕作农器 , 是用石板打
产工 具 , 在研 究史前 时期 人类 的生 产力 状 况 方 面 , 可 制成的三角形犁铧 , 上面凿钻圆孔 , 可装在木把上操
以作为不可多得的实物数据 。前苏联学者约瑟夫认 作。石犁 的出现具 有划时 代 的意义 。距今 约 5 0 0 0 为决 定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的是 生 产 工 具 的 制 造 和 使 年 的江 南 吴 兴 邱 城遗 址 出 土有 呈 三 角 形 的 厂犁 , 其 用。 ¨ 足见 生产 工具 在人类 进 化史 上 的重 要 意义 , 它 形 制扁 薄 , 刃部 位 于 两 侧 , 夹 角为 4 0 。 ~4 8 。 之 间, 上 既是 人 类 征 服 与 改 造 自然 的概 量 , 更 是衡 量 生产 力 部平 直 , 未见磨光与使用摩擦 的痕迹 , 中 间 有 2~3 这些孑 L 或在 中间呈 直 向排 列 , 或 呈 三角 形 分 水平 的标 志 。有 鉴 于此 , 学 术 界 应 利 用 发 掘 出来 的 个小 孔 ,
石 犁 与 石耜 的 形 制 、 用 途 及 其 它
洪 开 荣
( 广东 省 云浮市 博物 馆 , 广 东 云浮 5 2 7 3 0 0 )
[ 摘要] 生产工具在人类进化 史上的重要意义 , 在 于其在真实还原史前时期的社会风貌及社会生产力 状况方面, 可作为相关的佐证材料。文章通过对 中原地 区彩陶文化遗址发掘 出土的史前 生产工具进行 系 统的收集、 分析与解释 , 探 索它们的应用方面和范围, 并进行科学的命名, 还就牛耕技术的起源及发展做 了
生产工具 的命名与用法进行阐述。 中原地区重点发掘的彩陶文化遗址数量多、 序 列全 , 在 众多 出土 的实 物数 据 中 , 归 类 为生 产 工 具 的 大多是打制石器 , 诸多学者将这类石器中形体较大 的命名为“ 石犁” 与“ 石 铲” , 【 作 为史前生产工具 ,
遗址 出土 过 , 即河 南 陕 州 古 城 南 庙 底 沟 文 化 出土 1
史前 生产 工具 进行 有计 划 、 有 系 统 的 收集 、 分 析 与解 布 。此类 农器 在今 江浙 地 区 出土 较 多 。图 1为 沂 南 释, 探索 它们的应用方 面和范围 , 并 进 行 科 学 的命 县河 阳村 新石 器时代 文 化遗 址 出土 的石 犁 农 具 。据 名 。为 此 , 本 文 拟 就 中 原地 区彩 陶文 化 的两 类 石 制 统计 , 被定 名 为“ 石犁 ” 的 工 具 在 中原 地 区就 有 7处
第l 8卷第 2期
2 0 1 5年 6月
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 AL O F HUB EI P OI Ⅷ I CHNI C I NS r nT U r E
N O. 2 VOL . 1 8
J UN. 2 0 1 5
[ 文 章编 号 ]l 6 7 l —8 1 7 8 ( 2 0 1 5 ) 0 2 —o o 5 7 —0 4
. 1 6米 ( 图 2— 4 ) ; 宛都 黄 山出土 1件 , 长0 . 2 9米 却鲜有人研究它们的形制与用途 。笔者认为对出土 长 0 图 2— 5 ) ; 顺 阳下 集 出土 2件 , 最长为 0 . 2米 ( 图2 的彩 陶文 化 时 期 的这 类 生 产 工 具 , 有 必 要 确 定其 形 ( 制及 用途 功 能 , 探 索史 前时期 社会 的生产 力状 况 。
[ 1 3 ]杨念 群. 中层 理论 : 东西 方 思想 会通 下 的 中 国史研 究
[ M] . 南 昌: 江西教育 出版 社, 2 0 0 1 : 1 8—2 2 . [ 1 4 ]林 向. 清江深居集 近 三十年来考 古文物 的研 究与札记 [ M] . 成都: 巴蜀书社 , 2 0 1 0 : 1 0 8—1 0 9 . [ 1 5 ]中国史研 究编辑 部. 中国古 代史研 究概 述 [ M] . 南 京:
件, 长0 . 3米 , 被称为形体较大的石 犁; 汝州市大张 庄发 现 4件 , 其中1 件长 0 . 2米 ( 图 2—1 ) ; 涅 阳赵 湾
发掘 出 3件 , 最 长达 0 . 2 3米 ( 图 2—2 ) ; 云 阳- -i l l ; 岗 出土 1件 , 长0 . 1 6米 ( 图 2— 3 ) ; 云 阳下 店 出土 1 件,
江苏古籍 出版社 , 2 0 0 7 : 4 9— 5 3 .
[ 1 7 ]朱萍. 文物鉴定 与考古 系列讲 座 [ M ] . 北京 : 中央 民族
大学 出版社 , 2 0 0 7: 1 0 5—1 0 9 .
—
6 ) 。 [ ]
[ 收稿 日期 ]2 0 1 5—0 4—2 4
[ 作者简 介]洪开荣( 1 9 8 4一 ) , 男, 广东云浮人 , 硕士 , 广东省云浮市博物馆助理馆员 , 主要研 究史前考古及文化遗产保护 。
・
57 ・
洪开 荣 : 石 犁与 石耜 的形制 、 用途 及其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