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bp算法
BP算法
基本介绍含有隐层的多层前馈网络能大大提高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但长期以来没有提出解决权值调整问题的游戏算法。
1986年Rumelhart (鲁梅尔哈特)和McCelland (麦克勒兰德)等人提出并行分布处理(PDP )的理论,同时提出了多层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简称BP 算法。
这种算法根据学习的误差大小,把学习的结果反馈到中间层次的隐单元,改变它的权系数矩阵,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解决了多层网络的学习问题。
BP 算法从实践上证明神经网络的运算能力很强,可以完成许多学习任务,解决许多具体问题。
BP 网络是迄今为止最常用、最普通的网络。
BP 算法也称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 )算法。
BP 算法实质是求均方误差函数的最小值问题,这种算法采用非线性规划中的最速下降法,按误差函数的负梯度方向修改权系数。
网络结构o 1 … o k … o lW 1○ W k ○ W l ○y 1○ y 2○ … ○ y j … ○y mV 1 V m○ ○ ○ ○ ○x 1 x 2 … x i … x n-1 x nBP 网络结构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输入向量: T n i x x x x X ),...,,...,,(21=隐层输出向量: T m j y y y y Y ),...,,...,,(21=输出层输出向量: T l k o o o o O ),...,,...,,(21=期望输出向量:T l k d d d d d ),...,,...,,(21=输入层到隐层之间的权值矩阵:),...,,...,,(21m J V V V V V =隐层到输出层之间的权值矩阵:),...,,...,,(21l k W W W W W =算法基本思想核心思想:将输出误差以某种形式通过隐层向输入层逐层反传,并将误差分摊给各层的所有单元,从而获得各层单元的误差信号。
学习过程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
BP算法
成像场景网格划分
以条带SAR为例,网格划分示意图如下:
方 位 向 测绘带宽度 网格点
距离向
将成像区域场景划分为网格状,获得网格点坐标值。 网格大小选取原则:与距离向和方位向分辨率相当或略小
获取网格点回波数据
基本思路:
根据雷达与网格点距离获得相对于参考点的时延长度,在时域回波数据中找到 对应回波数据。 难点:雷达与网格点距离所对应的回波数据与实际回波采样点的数据几乎不会 重合,无法直接从实际回波数据中获得其对应网格点的值。
从方位向起始点开始
计算当前方位向上,雷达与所有网格 点的距离并计算所有网格点相对于最 近距离参考点的延迟时间t 利用每一网格点的延迟时间t ,通 过插值计算所对应的回波值,与上 一方位向该网格点的回波值叠加
下一网格点
下一方位向
否
每个网格点是否全部遍历 是 所有方位向是否全部遍历 是 得到成像场景区域图像 否
m m m 1
m 0.5
通过插值方法获取网格点回波数据
sinc插值:插值精度高,插值精度随着插值核点数的增多而增高 sinc插值公式:
s( m m ) s( m i )sin c[( m m ) ( m i )]
i
例:8点sinc插值
m m
src ( ) A exp{ j 4 f 0 R ( ) / c}
式中,A表示幅度,f0为载频,R(η)为雷达与点目 标之间的距离,c为电磁波波速。 BP算法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执行。
BP算法主要步骤: 以条带SAR为例
以最近距离为参考点进行 距离向压缩后的回波数据
对成像场景划分网格 获得所有网格点坐标
方 位 向 测绘带宽度 方 位 向
采样点 雷达位置 R(t)
bp算法原理
bp算法原理BP算法原理。
BP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它是基于梯度下降的反向传播算法。
BP算法的原理是通过不断地调整神经网络中的权重和偏置,使得网络的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最小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BP算法的原理及其实现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其中隐藏层可以包含多层。
每个神经元都与下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每条连接都有一个权重。
神经元接收到来自上一层神经元的输入,通过加权求和后再经过激活函数得到输出。
BP算法的目标是通过训练数据,调整神经网络中的权重和偏置,使得网络的输出尽可能接近期望输出。
具体来说,BP算法包括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过程。
在前向传播过程中,输入样本通过神经网络,经过一系列的加权求和和激活函数处理后,得到网络的输出。
然后计算网络的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通常使用均方误差作为误差函数。
接下来是反向传播过程,通过误差函数对网络中的权重和偏置进行调整。
这里使用梯度下降算法,通过计算误差函数对权重和偏置的偏导数,来更新它们的取值。
具体来说,对于每个训练样本,首先计算输出层的误差,然后通过链式法则逐层向前计算隐藏层的误差,最后根据误差调整权重和偏置。
反复进行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直到网络的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达到要求的精度。
这样,神经网络就完成了训练过程,得到了合适的权重和偏置,可以用于对新的输入进行预测。
需要注意的是,BP算法的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过拟合和梯度消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正则化、dropout等技术,或者使用其他优化算法如Adam、RMSprop等。
总之,BP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通过不断地调整权重和偏置,使得网络的输出尽可能接近期望输出。
通过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过程,神经网络可以不断地优化自身,实现对复杂问题的建模和预测。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BP算法有所帮助。
bp算法公式
bp算法公式
BP算法是一种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算法。
其全称为“反向传播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链式求导法则,通过计算输出误差对每个权重的偏导数来更新网络中各层之间的连接权重,从而不断调整网络参数直到达到预定的训练目标。
BP算法的公式如下:
1. 前向传播
对于输入样本x,在神经网络中进行前向传播,计算出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值,并将这些值作为输入传递到下一层神经元中,直至输出层。
2. 计算误差项
对于输出层每个神经元j,计算其误差项δj = yj - tj,其中yj为神经元j的输出值,tj为样本对应的真实标签值。
3. 反向传播
从输出层开始,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误差项,然后根据误差项计算每个权重的偏导数,最后根据偏导数调整权重。
对于隐藏层每个神经元h,其误差项δh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δh = f"(netH) * Σ(δj * wjh)
其中f"为h的激活函数的导数,netH表示神经元h的净输入,wjh为从神经元h到神经元j的权重,Σ表示对输出层每个神经元j 求和。
对于连接h->j的权重wjh,其偏导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E/wjh = δj * ah
其中ah为连接h->j的输入值。
4. 更新权重
根据计算出来的各个权重的偏导数,利用梯度下降法更新权重。
具体地,对于权重wjh,更新方式为:
wjh = wjh - η * E/wjh
其中η为学习率,即权重的调整步长。
BP算法及BP改进算法
BP算法及BP改进算法BP算法通过不断调整网络的权重和偏置,以最小化网络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误差。
算法包含两个主要步骤: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
在前向传播阶段,输入信号通过神经网络的各个层,直至到达输出层。
每一层都对输入信号进行加权求和,并通过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映射,然后传递给下一层。
最终,网络将产生一个预测输出。
在反向传播阶段,算法计算输出误差,并根据该误差调整网络权重和偏置。
误差通过比较网络预测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异得到。
然后,误差从输出层向输入层反向传播,根据权重的贡献程度进行分配,并相应地更新权重和偏置。
尽管BP算法在训练神经网络方面非常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局部极小值问题,即算法可能在梯度下降的过程中陷入一个局部最小值,并无法找到全局最小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一些BP的改进算法。
其中一种改进算法是Momentum算法。
Momentum算法在误差梯度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动量项,该项记录了前一次权重更新所带来的动量。
它可以帮助算法跳出局部最小值,并在梯度下降的过程中加速更新。
该算法通过在权重更新中添加当前梯度和上一次更新的动量的乘积,实现对网络优化的加速。
另一种改进算法是Adaptive Learning Rate算法。
传统的BP算法在每次权重更新中使用固定的学习率。
然而,不同的权重可能具有不同的学习速度要求。
Adaptive Learning Rate算法通过根据权重梯度的大小动态地调整学习率,以使网络能够更快地收敛。
还有一种改进算法是正则化算法,其中最常用的是L1和L2正则化。
正则化通过在误差函数中添加一个惩罚项,以限制权重的大小。
这有助于防止过拟合现象的发生,并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
除了这些改进算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技术被用于改进BP算法。
例如,一些算法结合了遗传算法和BP算法,以从初始权重的随机样本中找到最佳的。
还有一些算法,如RPROP和QuickProp,通过引入自适应的权重更新规则来加速训练过程。
bp算法原理
bp算法原理BP算法原理BP算法是神经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学习算法,它的全称是“反向传播算法”,用于训练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BP算法基于误差反向传播原理,即先通过前向传播计算网络输出值,再通过反向传播来调整各个神经元的权重,使误差函数最小化。
BP算法的步骤如下:1. 初始化:随机初始化网络每个神经元的权重,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的权重。
2. 前向传播:将训练样本输送到输入层,通过乘积和运算得到每个隐藏层神经元的输出,再通过激活函数得到隐藏层神经元的实际输出值。
然后,将隐藏层的输出值输送到输出层,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输出层神经元的输出值。
3. 反向传播:通过误差函数计算输出层神经元的误差值,然后反向传播计算隐藏层神经元的误差值。
4. 权值调整:按照梯度下降法,计算误差对每个神经元的权重的偏导数,根据偏导数的大小来调整各个神经元的权重,使误差逐渐减小。
5. 重复步骤2~4,直到误差小到一定程度或者训练次数达到预定值。
其中,误差函数可以选择MSE(Mean Squared Error)函数,也可以选择交叉熵函数等其他函数,不同的函数对应不同的优化目标。
BP算法原理的理解需要理解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神经元的输入是由上一层神经元的输出和它们之间的权重乘积的和,加上神经元的偏置值(常数)。
神经元的输出是通过激活函数把输入值转化为输出值。
2. 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前向传播是按照输入层到输出层的顺序计算神经元的输出值。
反向传播是一种误差反向传播的过程,它把误差从输出层往回传递,计算出每个神经元的误差,然后调整各个神经元的权重来使误差逐渐减小。
3. 梯度下降法:梯度下降法是一种优化算法,根据误差函数的梯度方向来寻找误差最小的点。
BP算法就是基于梯度下降法来优化误差函数的值,使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逼近实际值。
综上所述,BP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它利用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的过程来调整神经元的权重,不断优化误差函数的值,从而使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更加准确。
bp算法链式法则
BP算法链式法则1. 引言BP算法(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用于调整神经网络中的权值,以使得网络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最小化。
BP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使用链式法则,将误差逐层反向传播,从而计算每个神经元的权值更新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BP算法的链式法则,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
我们将首先介绍BP算法的基本思想,然后详细讨论链式法则的推导过程,最后给出一个具体的示例来帮助理解。
2. BP算法的基本思想BP算法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其目标是通过调整神经网络的权值,使得网络的输出尽可能接近期望输出。
BP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反向传播误差信号,逐层调整权值。
BP算法的训练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
在前向传播阶段,输入样本经过网络的每一层计算,直到得到输出层的输出。
在反向传播阶段,根据输出层的误差,逐层计算每个神经元的权值更新量。
3. 链式法则的推导过程链式法则是BP算法中的关键步骤,它允许我们计算每个神经元的权值更新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推导链式法则的数学公式。
设神经网络的输出为y,期望输出为d,则输出层的误差可以表示为:E=12(y−d)2我们的目标是最小化误差E,因此需要计算误差对权值的偏导数。
根据链式法则,我们可以将误差的偏导数表示为:∂E ∂w ij =∂E∂y⋅∂y∂net j⋅∂net j∂w ij其中,w ij表示连接第i个神经元和第j个神经元的权值,net j表示第j个神经元的输入。
我们可以将上述式子展开,得到:∂E ∂w ij=(y −d )⋅f′(net j )⋅x i 其中,f′(net j )表示第j 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的导数,x i 表示连接输入层和第i 个神经元的输入。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输出层每个神经元的权值更新量。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计算隐藏层和输入层的权值更新量。
假设神经网络有L 个隐藏层,n l 表示第l 个隐藏层的神经元数目,w ij (l )表示连接第l 个隐藏层的第i 个神经元和第l +1个隐藏层的第j 个神经元的权值。
bp算法求导过程
bp算法求导过程BP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求解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参数。
它通过反向传播的方式,根据损失函数对模型参数进行迭代更新,以使得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下面将详细介绍BP算法的求导过程。
1. 前向传播在BP算法中,首先进行前向传播,即将输入样本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模型的预测结果。
在前向传播过程中,每个神经元接收上一层神经元的输出,并通过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变换。
最终输出层的神经元将得到模型的预测结果。
2. 计算损失函数在前向传播后,需要计算损失函数,用于衡量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
常用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交叉熵等。
损失函数越小,模型的预测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3. 反向传播接下来进行反向传播,即从输出层向输入层逐层计算梯度,并利用梯度对模型参数进行更新。
反向传播的目标是求解损失函数对模型参数的偏导数,以确定参数的梯度方向。
4. 输出层梯度计算首先计算输出层的梯度。
对于均方误差损失函数,输出层的梯度可以通过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来计算。
对于交叉熵损失函数,梯度计算稍微复杂一些,需要考虑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以及激活函数的导数。
5. 隐藏层梯度计算接下来计算隐藏层的梯度。
隐藏层的梯度可以通过将上一层的梯度按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来计算。
具体而言,将上一层的梯度与当前层的权重矩阵相乘,并乘以激活函数的导数。
6. 参数更新在计算完所有层的梯度后,可以根据梯度下降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更新。
梯度下降算法通过沿着梯度的反方向进行参数更新,以使得损失函数逐渐减小。
更新后的参数将用于下一轮的前向传播和梯度计算。
7. 循环迭代重复进行前向传播、损失函数计算、反向传播和参数更新的过程,直到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或损失函数收敛。
总结:BP算法通过前向传播计算模型的预测结果,然后根据损失函数计算梯度,通过反向传播逐层计算梯度并更新模型参数。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调整参数,使模型的预测结果逐渐接近真实值,从而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BP算法的基本原理
BP算法的基本原理BP算法(反向传播算法)是一种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用于更新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以使之能够适应所需任务的输入输出关系。
BP算法基于梯度下降优化方法,通过求解损失函数关于权重和偏置的偏导数来进行参数更新。
其基本原理涉及到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过程。
以下将详细介绍BP算法的基本原理。
1.前向传播:在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过程中,输入数据通过网络的各个层,通过各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最终得到网络的输出。
在前向传播过程中,每个神经元接收到上一层的信号,并通过权重和偏置进行加权求和,然后经过激活函数处理后输出。
具体而言,假设神经网络有L层,第l层的神经元为h(l),输入为x,激活函数为f(l),权重为w(l),偏置为b(l)。
其中,输入层为第1层,隐藏层和输出层分别为第2层到第L层。
对于第l层的神经元h(l),其输入信号为:z(l)=w(l)*h(l-1)+b(l)其中,h(l-1)表示第(l-1)层的神经元的输出。
然后,通过激活函数f(l)处理输入信号z(l)得到第l层的输出信号:h(l)=f(l)(z(l))。
依次类推,通过前向传播过程,神经网络可以将输入信号转化为输出信号。
2.反向传播:在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过程中,根据网络的输出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通过链式法则来计算损失函数对于各层权重和偏置的偏导数,然后根据梯度下降法则对权重和偏置进行更新。
具体而言,假设网络的输出为y,损失函数为L,权重和偏置为w和b,求解L对w和b的偏导数的过程为反向传播。
首先,计算L对于网络输出y的偏导数:δ(L)/δy = dL(y)/dy。
然后,根据链式法则,计算L对于第L层的输入信号z(L)的偏导数:δ(L)/δz(L)=δ(L)/δy*δy/δz(L)。
接着,计算L对于第(L-1)层的输入信号z(L-1)的偏导数:δ(L)/δz(L-1) = δ(L)/δz(L) * dz(L)/dz(L-1)。
依次类推,通过链式法则得到L对于各层输入信号z(l)的偏导数。
BP算法的基本原理
BP算法的基本原理BP算法,全称为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是一种用于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的常用算法。
它基于梯度下降的思想,通过不断地调整网络中的权值和偏置来最小化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
在前向传播阶段,输入数据通过网络的各个层,产生输出结果。
首先,每个输入特征通过输入层的神经元传递,并在隐藏层中进行加权求和。
在隐藏层中,每个神经元根据激活函数的结果计算输出值,然后传递给下一层的神经元。
最后,输出层的神经元根据激活函数的结果计算输出结果,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
在反向传播阶段,误差被反向传播回网络中的每个神经元,从而计算每个权值和偏置的梯度,以便调整它们的值。
首先,计算输出层误差,即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然后,将输出层误差反向传播到隐藏层和输入层,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误差。
最后,根据误差和激活函数的导数,计算每个权值和偏置的梯度。
通过计算梯度,可以根据梯度下降的思想,按照一定的学习率调整每个权值和偏置的值。
学习率决定了每次调整的幅度,通常设置为一个小的正数。
在调整过程中,权值和偏置会根据梯度的方向逐渐减小误差,直到达到最小化误差的目标。
总结起来,BP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化网络的权值和偏置。
2.前向传播:输入数据通过网络的各个层,产生输出结果。
3.计算输出层误差:根据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计算输出层的误差。
4.反向传播:将输出层误差反向传播到隐藏层和输入层,并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误差。
5.计算梯度:根据误差和激活函数的导数,计算每个权值和偏置的梯度。
6.根据梯度下降的思想,按照一定的学习率调整每个权值和偏置的值。
7.重复步骤2~6,直到达到最小化误差的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BP算法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局部极小值和过拟合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一些改进的技术,例如随机梯度下降、正则化等方法。
总之,BP算法是一种通过调整权值和偏置来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的常用算法。
标准BP算法及改进的BP算法课件
2. 计算网络的输出和误差。
动量项BP算法的流程和公式
01
3. 更新权重和偏置,同时考虑动 量项。
02
4. 重复执行步骤2和3,直到达到 预设的迭代次数或满足收敛条件 。
动量项BP算法的流程和公式
公式 1. 计算输出:`y = sigmoid(Wx + b)`
2. 计算误差:`E = d - y`
标准BP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 适用于多类问题:标准BP算法可以解决回归和分类问题。
灵活性强:可以自由设计神经网络的架构和激活函数等元素。
标准BP算法的优缺点
• 自适应能力强:能够自适应地学习和调整权重和 偏置等参数。
标准BP算法的优缺点
01 02 03 04
缺点
易陷入局部最小值:标准BP算法使用梯度下降算法优化权重和偏置 ,可能会陷入局部最小值,导致无法获得全局最优解。
神经网络的基本元素
神经元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元素,每个神经元接收输入信号,通过激 活函数进行非线性转换,并输出到其他神经元。
神经网络的结构
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每一层都包含若干个神 经元。
BP算法简介
BP算法的定义
BP算法是一种通过反向传播误差 来不断调整神经网络权重的训练
算法。
BP算法的原理
动量项BP算法的流程和公式
3. 更新权重:`W = W - α * E * x - β * ΔW`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更新偏置:`b = b - α * E - β * Δb`
其中,α和β分别是学习率和动 量项系数,ΔW和Δb是上一次更
新的权重和偏置。
动量项BP算法的实例
bp算法链式法则
bp算法链式法则BP算法(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通过计算神经网络参数的梯度来更新参数,以达到优化模型的目的。
而链式法则是BP算法的基础,用于计算目标函数对神经网络参数的导数。
本文将从BP算法的基本原理、链式法则的推导以及链式法则在BP算法中的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BP算法链式法则的原理和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BP算法的基本原理。
神经网络是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构成的多层网络结构,每个神经元都有一组可调节的权重。
BP算法通过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过程来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前向传播过程中,输入样本经过每一层神经元的权重计算后得到输出值,再经过激活函数处理得到最终输出。
而反向传播过程中,根据目标函数的误差,通过计算梯度来更新每个神经元的权重,以降低网络输出和目标之间的误差。
整个过程会不断迭代直到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
链式法则是BP算法的关键步骤之一,用来计算目标函数对神经网络参数的导数。
链式法则是微积分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利用复合函数的导数与内部函数的导数之间的关系。
在神经网络中,每层隐藏层的输出作为下一层输入的函数,因此可以利用链式法则来计算误差对参数的导数。
下面我们来推导链式法则的具体形式。
设神经元的输出为a,输入为z,损失函数为L,权重为w,偏置为b,激活函数为f,输入样本为x。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目标函数对输入样本的导数,也即损失函数对输入样本的导数。
根据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则,可以得到:∂L/∂x = (∂L/∂a) * (∂a/∂z) * (∂z/∂x)其中,∂L/∂a表示损失函数对输出的导数,∂a/∂z表示激活函数对输入的导数,∂z/∂x表示输入对输入样本的导数。
同理,我们可以继续推导损失函数对权重和偏置的导数。
对于权重w,根据链式法则有:∂L/∂w = (∂L/∂a) * (∂a/∂z) * (∂z/∂w)对于偏置b,根据链式法则有:∂L/∂b = (∂L/∂a) * (∂a/∂z) * (∂z/∂b)通过以上推导,我们可以看出链式法则在BP算法中的重要性。
03第三章___多层感知器网络
( m) 2
(3.8)
但实际上 w 是未知的,所以用小正数 δ 取代 w z
*T
( m)
,即
η=
δ + w ( m )T z ( m )
z (m)
2
(3.9)
上述算法也称松弛算法。实际上,δ 的选取也是很困难的,因此(3.8)式中的 w z
*T
(m)
干脆用 w
( m )T
z ( m ) 取代,得: 2 w ( m) z (m) z (m)
若这次输入的 z
2
(3.3)
(m)
被正确分类,则无权植修正。若 z
2
(m)
分类错误,则由上式:
w ( m +1) − w * = w ( m ) − w *
[注意 ( d
(m)
+ η 2 z ( m)
2
+ 2η (d ( m ) − y ( m ) )( w ( m ) − w * ) T z ( m ) (3.4)
n
T
矩阵为 W = wij
[ ] ∈R
n× m
,其中 wij 为输入节点 i 到输出神经元 j 的连接权。显然,由于
对不同的输出单元,其连接权是相互独立的,因而可将一个多输出两层感知器分解成多 个单输出两层感知器,即讨论单个感知器的两分类问题。
BP算法程序实现
BP算法程序实现BP算法(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即反向传播算法)是一种用于训练神经网络的常用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地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使得网络的输出接近于期望的输出。
在实现BP算法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化参数:首先,需要初始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置,通常可以使用随机的小数来初始化。
同时,需要设置好网络的学习率和最大迭代次数。
2.前向传播:通过前向传播过程,将输入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中,并计算出每个神经元的输出。
具体来说,对于第一层的神经元,它们的输出即为输入数据。
对于后续的层,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计算输出:a[i] = sigmoid(z[i])其中,a[i]表示第i层的输出,z[i]为第i层的输入加权和,sigmoid为激活函数。
3.计算误差:根据网络的输出和期望的输出,可以计算出网络的误差。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均方差作为误差的度量指标。
loss = 1/(2 * n) * Σ(y - a)^2其中,n为训练样本的数量,y为期望输出,a为网络的实际输出。
4.反向传播: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将误差从输出层向输入层逐层传播,更新权值和偏置。
具体来说,需要计算每一层神经元的误差,并使用如下公式更新权值和偏置:delta[i] = delta[i+1] * W[i+1]' * sigmoid_derivative(z[i])W[i] = W[i] + learning_rate * delta[i] * a[i-1]'b[i] = b[i] + learning_rate * delta[i]其中,delta[i]为第i层的误差,W[i]为第i层与i+1层之间的权值,b[i]为第i层的偏置,learning_rate为学习率,sigmoid_derivative为sigmoid函数的导数。
5.迭代更新:根据步骤4中的更新公式,不断迭代调整权值和偏置,直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误差小于一些阈值。
BP算法推导过程与讨论
BP算法推导过程与讨论BP算法,即反向传播算法,是一种常用于训练神经网络的算法。
它通过将误差从输出层逐层向输入层传播,并根据误差对每一层的权值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训练网络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BP算法的推导过程与讨论。
一、BP算法的推导过程1.前向传播首先,我们需要先进行前向传播,计算网络的输出结果。
设输入层的神经元数量为n,输出层的神经元数量为m,隐藏层的神经元数量为p。
首先,给定输入样本X,通过输入层的神经元的权重矩阵W1进行加权求和,并经过激活函数f,得到隐藏层的输出结果H1H1=f(W1·X)接着,利用权重矩阵W2对隐藏层的输出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并经过激活函数f,得到输出层的输出结果Y。
Y=f(W2·H1)2.反向传播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计算误差,从输出层开始,向隐藏层和输入层逐层传播,以调整网络中的权重。
首先,计算输出层的误差项E2E2=(Y-T)⊙f'(W2·H1)其中,T是目标输出,⊙表示对应元素相乘,f'表示激活函数的导数。
然后,利用输出层的误差项E2,计算隐藏层的误差项E1E1=f'(H1)⊙(W2^T·E2)其中,W2^T表示W2的转置。
最后,根据误差项E1和E2,以及学习率η,更新权重矩阵W1和W2W1=W1-η·E1·X^TW2=W2-η·E2·H1^T其中,X^T表示X的转置,H1^T表示H1的转置。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达到一定的训练次数或误差满足要求。
二、BP算法的讨论1.激活函数的选择在BP算法中,激活函数的选择非常重要。
常用的激活函数有sigmoid函数、ReLU函数等。
选择不同的激活函数会影响到网络的表达能力和训练效果。
例如,sigmoid函数具有平滑的特性,但它的导数在两端非常小,可能会导致梯度消失的问题。
ReLU函数在正区间导数为1,可以有效避免梯度消失的问题,但在负区间导数为0,可能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
BP-Neural Network
BP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第一章数据挖掘及现代神经网络1.1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是多门学科和多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989年8月,在美国底特律召开的第11 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的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知识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这个概念。
1995年,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会议提出了数据挖掘,它形象地把大型数据库看成是存放有价值信息的矿藏,通过有效的知识发现技术,从中挖掘或开采出有用的信息。
由于数据挖掘是KDD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所以常不加区分地使用知识发现KDD和数据挖掘DM这两个术语。
而所谓数据挖掘,就是对观测到的数据集(经常是很庞大的)进行分析,目的是发现未知的关系和以数据拥有者可以理解并对其有价值的新颖方式来总结数据。
数据挖掘常采用的算法及理论有粗糙集(Rough sets)、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决策树(Decision trees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等。
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来源于四个领域: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数据库。
所以,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可以粗分为: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数据库方法。
统计方法主要包括:回归分析(多元回归、自回归等)、判别分析(贝叶斯判别、费歇尔判别、非参数判别等)、聚类分析(系统聚类、动态聚类等)、探索性分析(主元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以及模糊集、粗集、支持向量机等。
模糊集方法即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模糊评判、模糊决策、模糊模式识别和模糊聚类分析。
系统的复杂性越高,模糊性越强,一般模糊集合理论是用隶属度来刻画模糊事物的亦此亦彼性的。
粗集方法建立在粗集理论上。
粗集理论是一种研究不精确、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
粗集方法有几个优点:不需要给出额外信息;简化输入信息的表达空间;算法简单,易于操作。
bp算法
其实求解过完备的稀疏表示模型等价于寻求欠定系统的最稀疏 解问题。
A Rnm (n m) 且m>n时,如何求解Ax=b即如下
a1,1 x1 a1,2 x2 a1, m xm b1 a x a x a x b n,m m n n ,1 1 n,2 2
我们已经知道在过完备字典的条件下稀疏系数是不唯一的,但 是否我们可以求出最稀疏解呢?
定理1:设D为一个相干系数是μ 的原子库,D={ g i , i=1....M}。 如果一个N维的信号s可以表示为:
S Ci gi
i 0 m
并且
C 0
1
,那么上式就是信号s在D中最稀疏的表示。
注释:定理1中的非相干原子库D指的是指相干系数μ 小于某一常 数的原子库,相关系数定义如下:
我在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基追踪算法(BP)与基追踪 去噪算法(BPDN)。这两个算法的基础是用L1范数替 代L0范数即将 min x 0 转化为 min x 1 subject to
y Dx 2
subject to
y=Dx
为什么L1范数与L0范数效果会等价?
Elad和Bruckstein在2004年对下述j
相关系数的大小与原子的相关性呈正比。若μ =1,即表明原子 库中至少有两个原子相同,当μ 比较小时,即表明原子间的相 关性不高即可称此原字库为非相干原字库。
基本问题
1.如何有效获取图像在字典中下最稀疏的分解系数?
2.如何设计与构建有效的图像稀疏表示字典? 3.如何将图像稀疏表示模型应用于具体的图像处理 反问题中?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求解稀疏系数问题。
2.贪婪法
匹配追踪(MP) ,正交匹配追踪(OMP),弱匹配追 踪等等。
bp算法链式法则
bp算法链式法则BP算法(反向传播算法)是一种用于训练神经网络的常用方法,它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对网络参数的梯度来更新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链式法则是BP算法的基础,它用于计算损失函数对网络参数的梯度。
下面是BP算法链式法则的详细推导:假设有一个神经网络,共有L层(包括输入层和输出层),第l层的输出表示为a^l,第l层的输入表示为z^l。
损失函数为J。
1. 输出层的梯度计算:输出层的激活函数为sigmoid函数,假设输出层有n个神经元,则第l层的激活函数对输入的导数为:dσ(z^l)/dz^l = σ(z^l) * (1 - σ(z^l))输出层的损失函数对第l层输入的导数为:dJ/dz^L = dJ/da^L * da^L/dz^L2. 隐藏层的梯度计算:假设第l+1层的梯度为dJ/dz^(l+1),则第l层的梯度为:dJ/dz^l = dJ/da^l * da^l/dz^l链式法则告诉我们,da^l/dz^l = da^l/dz^(l+1) *dz^(l+1)/dz^l其中,dz^(l+1)/dz^l = w^(l+1) * dσ(z^l+1)/dz^l因此,dJ/dz^l = dJ/da^l * da^l/dz^l = dJ/da^l *da^l/dz^(l+1) * dz^(l+1)/dz^l = dJ/da^l *dz^(l+1)/dz^l3. 权重和偏置的梯度计算:第l层的权重梯度为:dJ/dw^l = dJ/dz^l * dz^l/dw^l = dJ/dz^l * a^(l-1) 第l层的偏置梯度为:dJ/db^l = dJ/dz^l * dz^l/db^l = dJ/dz^l * 14. 参数更新:根据梯度下降法则,我们可以更新权重和偏置:w^l = w^l - η * dJ/dw^lb^l = b^l - η * dJ/db^l其中,η是学习率。
通过以上推导,我们可以得到BP算法链式法则的详细表达式。
BP算法推算过程
BP算法推算过程BP算法(Back Propagation,反向传播算法)是一种用于训练多层前馈神经网络(MLP)的监督学习算法。
它通过将误差从输出层向输入层进行传播来调整网络的权重,以最小化预测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异。
你所期望的1200字以上解释是无法在一个答案中完全涵盖的,因此我将会提供一个尽可能详细的解释,但依然有一些内容需要自行进一步学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一个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由输入层、若干个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
每一层都由许多神经元构成,这些神经元接受来自上一层的输入,并将它们通过一个非线性函数(如sigmoid函数)进行加权和激活。
网络中的每个连接都有一个权重,这些权重可以决定每个输入对应的重要性。
从直观上说,BP算法通过不断调整网络中的权重来使得预测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异最小化。
为了找到最优的权重,算法需要计算每一对权重的梯度值,然后使用梯度下降法来更新它们。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BP算法的具体步骤。
1.初始化权重:为网络中的每个连接随机分配一个初始权重值。
2.前向传播:从输入层开始,将输入向前传递到隐藏层和输出层,通过加权和激活函数得到每个神经元的输出。
3.计算误差:将网络的预测输出与实际输出进行比较,计算出每个输出神经元的误差。
4.反向传播:从输出层开始,将误差反向传播回隐藏层和输入层。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误差梯度来实现。
5.更新权重:使用梯度下降法来更新每个连接的权重值。
新的权重值可以通过当前权重值加上一个学习速率与对应的梯度相乘得到。
6.重复步骤2-5,直到达到停止条件(例如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或误差小于一些阈值)。
通过循环执行这些步骤,BP算法可以逐渐学习和调整网络中的权重,使得网络的预测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
最终,网络将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拟合效果,并可以用于对未知样本的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BP算法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可能会收敛到一个局部最小值而不是全局最小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δk = −
∂E ∂netk
∆w jk = ηδ ko y j
y ∆vij = ηδ j xi
δ
∂E y j =−
∂net j
n
net j =
∑
i =0
vij xi
j=1,2,…,m (3.4.4)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7
3.4.1
BP
单极性Sigmoid函数: 函数: 单极性 函数
误 差 反 传 ( BP BP ) 算 法
f ( x) =
双极性Sigmoid函数: 函数: 双极性 函数
1 1 + e− x
1−e
−x
(3.4.5)
j=0,1,2,…,m; k=1,2,…,l (3.4.9a)
i=0,1,2,…,n; j=1,2,…,m
(3.4.9b)
式中负号表示梯度下降,常数 ∈ 表示比例系数。 式中负号表示梯度下降,常数η∈(0,1)表示比例系数。 表示比例系数 在全部推导过程中,对输出层有 在全部推导过程中,对输出层有j=0,1,2,…,m; k=1,2,…,l 对隐层有 i=0,1,2,…,n; j=1,2,…,m
第三章 前馈神经网络
3.4误差反传(BP) 3.4误差反传(BP)算法 误差反传 本文章为打击扣去财富值的行 为而传的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
回顾
3.1单层感知器 3.1单层感知器 模型:单计算节点感知器实际上就是一个M-P神经元 模型 功能:解决线性可分问题 局限性:不能解决线性不可分问题 学习算法:有导师学习 3.2多层感知器 3.2多层感知器 模型:有隐层的多层前馈网络 功能:能够求解非线性问题 局限性:隐层神经元的学习规则尚无所知
(3.4.15a)
∑(d − o ) f'(net )w
k k k k =1
l
jk ] f'(net j )
=(
∑
k =1
o δ k w jk ) y j (1-y j )
(3.4.15b)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6
误 差 反 传 ( BP BP ) 算 法
将式(3.4.15)代回到式 代回到式(3.4.12),得到三层前馈网的 学 将式 代回到式 ,得到三层前馈网的BP学 习算法权值调整计算公式为: 习算法权值调整计算公式为:
f ( x) =
1 + e− x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8
3.4.2 BP
一、网络误差与权值调整
误 差 反 传 ( BP BP ) 算 法
1 输出误差E定义 定义: 输出误差 定义: E = (d − O) 2 = 1 2 2
l
∑
k =1
( d k − ok ) 2
(3.4.6)
1 E= 2
误差定义 l
δ
∂E y j =−
∂E ∂y j ∂E =− =− f ' (net j ) ∂net j ∂y j ∂net j ∂y j
3.4.13b)
(3.23)
对
层输出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4
对于输出层,利用式 对于输出层,利用式(3.4.6): :
E=
1 2
l
∑
k =1
( d k − ok ) 2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
3.3BP算法及改进- 3.3BP算法及改进-主要内容 算法及改进
引言 基于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模型 基于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模型 BP BP算法的实现 BP算法的实现 基本思想 推导过程 程序实现 BP学习算法的功能 BP学习算法的功能 BP学习算法的局限性 BP学习算法的局限性 BP学习算法的改进 BP学习算法的改进
:
2=1
l m
∑[d
k =1
k − f (netk )]
2
∑
k =1
[dk − f (
∑
j =0
wjk y j )]2
(3.4.7)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9
3.4.2 BP
一、网络误差与权值调整
误 差 反 传 ( BP BP ) 算 法
进一步展开至输入层: 进一步展开至输入层:
1 E= 2
1 = 2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1
3.4.2 BP
二、BP算法推导 算法推导
对于输出层, 对于输出层,式(3.15a)可写为 可写为
误 差 反 传 ( BP BP ) 算 法
算法
∂E ∂E ∂net k = −η ∆w jk = −η ∂w jk ∂net k ∂w jk
对隐层,式(3.15b)可写为 对隐层, 可写为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6
3.4.1
于BP 于BP
层
k=1,2,…,l (3.4.1) (3.4.2)
误 差 反 传 ( BP BP ) 算 法
对于输出层: 对于输出层:
o k = f ( net k )
m
net k =
∑w
j =0
jk y j k=1,2,…,l
对于
层: 层:
y j = f ( net j ) j=1,2,…,m (3.4.3)
m
y j = f ( net j )
n
f ( x) =
ij x i
1 1 + e− x
net k =
∑
j =0
w jk y j
l
net j =
∑v
i=0
误 差 反 传 ( ) 算 法
E=
1 2
l
∑
k =1
(d k − ok ) 2 =
m
1 2
∑
k =1
[ d k − f ( net k )]2 =
l
l m
∑
l
{d k − f [
k =1
∑
m
w jk f ( net j )]} 2
j =0
n
(3.4.8)
∑
k =1
{d k − f [
∑
j =0
w jk f (
∑
i =0
vij xi )]}2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0
BP学习算法 3.4.2 BP学习算法
误 差 反 传 ( BP BP
∂E ∆w jk = −η ∂w jk ∂E ∆ vij = −η ∂ vij
式(3.4.12) 式 可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3
对于输出层, 对于输出层, δo可展开为
误 差 反 传 ( BP BP ) 算 法
∂E ∂E ∂ok ∂E o δk = − =− =− f ' (netk ) ∂netk ∂ok ∂netk ∂ok
对于隐层, δy可展开为 对于隐层,
(3.4.13a)
o ∆w jk = ηδ k y j = η(d k − ok )ok (1 − ok ) y j
l y ∆vij = ηδ j xi = η (
(3.4.16a)
∑
k =1
o δ k w jk ) y j (1 − y j ) xi
(3.4.16b)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7
o k = f ( net k )
1986年,Rumelhart 和McCelland领导的科学家小组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一书 应用对象:多层前馈网络 具有非线性连续转移函数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4
3.4
BP 算法
ok W k○ ol
3.4.1 基于 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模型 基于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模型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3.4.14b)
15
将以上结果代入式(3.4.13),并应用式 ,并应用式(3.15): f (x) = 将以上结果代入式 :
1 1 + e−x
误 差 反 传 ( BP BP ) 算 法
得到: 得到:
o δ k = ( d k − ok )ok (1 − ok )
l y δ j =[
误 差 反 传 ( BP BP ) 算 法
可得: 可得:
∂E = − ( d k − ok ) ∂ok
1 E= 2
l
(3.4.14a)
对于
层,利用式(3.4.7): 层,利用式 :
m
∑
k=1
[dk − f (
∑
j=0
wjk y j )]2
∂E 可得: 可得: =− ∂y j
l
∑
k =1
( d k − ok ) f' ( net k ) w jk
误 差 反 传 ( BP BP ) 算 法
∆w jk = ηδ y j
o k
(3.4.12a)
综合应用式(3.13)和(3.21b),可将式 (3.17b)的权值调整 和 综合应用式 , 的权值调整 式改写为
∆vij = ηδ
可 , 权值调整 的 δo和δy
y j xi
的
3.4.12b) δo和δy,
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3
引言--BP算法的提出 引言--BP算法的提出 --BP
提高网络性能(如分类能力) 提高网络性能(如分类能力)的有效途径
包含隐层的多层前馈网络
长期以来没有提出解决权值调整问题的有效算法。
非线性连续转移函数
Proragation,BP)算法 BP (Error Back Proragation,BP)算法
(3.4.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