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
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
二、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考模式(1)适当增加人文课比例。
增加人文课比例是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应进一步整合人文教育资源,加大人文知识比重,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强化护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护理学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
(2)建立考评体系。
建立有效、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护理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
护理院校应当把人文教育考核评价纳入学籍管理指标,作为学生奖惩、毕业的重要标准。
课程教学评价考核与实际操行相结合,即与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环节的护理行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能够体现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人性化服务能力和医德修养水平等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考核可以分解为笔试、口试,也可以通过资料收集、案例分析、论文撰写、专题调查、社会实践等多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2、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1)不断加强专业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
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学术活动,扩展教师视野,要求他们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克服重专业轻人文的错误倾向,并鼓励教师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还要经常聘请知名学者任教或讲学,加强学术交流;在教师中举办各种形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如教师书画展、教师摄影展等。
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造就高品质、高素养、高品位的教育家。
对于人文课程教师,要求其多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寻求更多的医学和人文的契合点,从而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2)充分运用教师的人格力量。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敬业精神、授业水平、仪态风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
3、营造人文氛围,提升人文素质(1)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补充和拓宽课堂教学的最好途径,特点是不受学时限制,内容新,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知识集中,形式活泼,感染力强。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圜 囵
我 国基础 教育长期 受升学 指 首先 ,坚持 以人为本 。我们 要 把学生 “ 培养 ”成一个全 面发 展 的人 ,而不是 “ 制作 ”成 一个 工 具 化 的 “ 向 度 ” 的 人 ;其 单
高职教育进一 步降低 了高等职业
教 育 的 声 望 ” 。
机 遇 ,教 育 上 更 加 注 重 量 的扩
张 ,原 本 的 人 文 环 境 并 没 有 得 到
神不够等等 。
( 三)高 职生源质 量 明显偏
低
从 九十年代末 至今 ,高职教
育进 入快速发 展阶段 。这一阶段
改善 ,再加上历 史和文化 积淀的 不 足 ,用德育 与政治理论 教育涵
高职 同H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C jI 、 一 l
圃 葛雅 卒
内容摘要 :中国高 职教 育 中科 学教 学 与人 文教学 割裂 ,在课程设 置上 ,人 文学科存在严 重的边缘 化趋 向。 高职教 育 中人 文精 神严 重缺 失,高职 学 生人文 素质极 度欠缺 。笔 者认 为高 职院校 必须确 立 “ 素质 本
一
.
高职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高职教 育迅速发展 ,高职 院校的 数量增 长 1倍 多 。19 至20 年 0 9 8 07
问 ,全 国高 职 院校 “ 4 1 增 从 3所
盖 了人文教 育的全部 内容 。高职
教育出现 了人文教育 的 “ 盲点” 。
( ) 课 程 设 置 上 以 市 场 导 二
生存 ,为了生存 只能求得量 的扩
张 ,无 暇 顾 及 内 涵 建 设 ,更 谈 不
以必须够用 为度 ,以讲 清概念 强
化应用为教学 重点 。过 于注重 专 业 能力教育有 意忽 略人 文素质 培
职校人文教育的问题及措施
职校人文教育的问题及措施一、建构回归高职人文教育的应然策略如上文所述,造成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既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高职院校自身功利化的办学理念有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专门人才,就必须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人文价值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1.搭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平台,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只有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彻底摒弃功利主义价值观,才能真正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科学办学理念。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化和综合性特点,促使产业结构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因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发生了彻底改变。
所以,高职院校的办学不能继续拘泥于技术能力取向的层面,要在认真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进行科学的融合,以满足新经济形态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这就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高职院校要按照自己的办学目标,并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以及他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确立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和知识观,从而实现从单纯地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到重视学生职业技能与人文精神共同发展的转向。
其次要创新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主要看高职教育的课程是否有自身的特色。
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要以诚信、敬业、合作、责任等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基础,加强对现有课程的整合,构建合理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统一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既能掌握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科学、思维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均衡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具备符合未来岗位要求的各种综合素质,又能使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文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医学人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4年医学人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学人文教育在当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医学人文教育强调医生在与患者相处过程中要尊重人的尊严、尊重患者的个人感受和权益,注重培养医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使其成为一个更全面、更综合、更具人文关怀的医生。
然而,2024年的医学人文教育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当前医学人文教育普遍存在内容单一的问题。
过去的医学教育主要注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未来,医学人文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医生的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使其在与患者交流和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其次,医学人文教育存在时间不足的问题。
当前医学教育的学时主要用于传授医学知识和培养医学技能,导致医学人文教育的时间有限。
在未来,应该增加医学人文教育的学时分配,并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整个医学课程,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目前,医学教育的师资力量主要专注于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相对薄弱。
在未来,应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师资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有人文关怀意识和沟通技巧的医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医学人文教育。
解决医学人文教育问题的方案如下:一、优化课程设置。
医学人文教育需要广泛涉及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多角度、多领域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医疗行为背后的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
二、全面提升师资素质。
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要提高沟通技巧、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能力,通过培训、研讨会、讲座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
医学人文教育要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引导到临床实践中去,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意识。
可以建立模拟医疗场景,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了解和体会医患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强化评估和监督。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概述在当前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观念、道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特别是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往往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人文素质教育,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提升。
这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国家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现今医学人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现今医学人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医学人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医学人文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在医疗行业中,医生需要在面对疾病的同时给予患者关怀和温暖,死亡、痛苦和希望的精神力量同样重要。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已经被忽视,并且可能会导致医生对患者的态度变得冷漠和缺乏关心。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现今医学人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首先,现今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医学教育过度侧重于科学和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医学人文教育。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医学院校的教学大纲更加强调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学习。
医学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忽略了医学人文教育,让他们难以适应与患者的沟通和关心。
其次,另一个问题是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备。
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覆盖了医学基础知识和疾病治疗、手术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但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学习及其重要性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此外,很多医学院校缺乏与患者的接触机会,和实际医疗现场的实践机会。
因此,医学生会习惯于从技术层面考虑问题,而缺少了理解和关心患者的机会,这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缺陷之一。
针对现今医学人文教育问题,下面为大家提供解决方案:首先,医学院校应该重新调整教育方向。
医学教育不应该只重视专业知识,还应该重视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
要让医学生了解患者的生活、经历与需求,建立起对患者的支持和关心,重点推进人性化医疗教学。
其次,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课程。
应该将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医学课程之中,并且定期评估与更新教学计划。
应该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讨论,让医护人员掌握病人的人生经验、情感需求和价值体系等,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相信,减少冷漠现象的发生。
最后,增加实践机会。
医生是一个需要实践的职业,但是医学院校往往缺乏实际医疗经验的接触机会。
应当加强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医学教育,让医学生更加了解患者,提高他们的实际医疗能力。
综上所述,现今医学人文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在面对医疗行业的挑战和变化中,医学院校应重新调整教育方向,并且增强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和重点推进人性化医疗教学,定期更新教学计划,增强医护人员实际医疗能力。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 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胡翠 琴
摘
( 湖北财税 职业学院讲师) 要: 高职教育 的人才培养 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当前, 人文素质教育虽然引起 了高职院校 的广泛关注 , 却还存在 一些问题 。本文在对其现状
进 行简要分析后 , 从课程体系、 教师水平、 评价标准、 隐性课程等方面 , 探讨 了高职 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的改进 策略。
关键词 : 高 职 院校 ; 人文素质教育 ; 策 略
在高职 教育改革的大环境 下, 高职院校 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 开设 了 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 如《 演讲与 1 : 3 才》 、 《 美学基础 、 《 健美操》 等, 但这些 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其教育现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
学语文》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等; 二是美 学艺术类 , 如《 美学基础》 、 《 中外 音 乐 发 展 史》 等; 三是社交伦理类 , 如《 社 交 礼 仪》 、 《 伦理学基础》 等; 四 是 实 践应用类 , 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职业生涯规划》 等。 在学校对所开专 业权衡 的基础上 , 选 择四类课程 中的 2 -3门为必选课 , 其他作 为选 修课 由 学生 自主选择, 更加凸显人文性、 增强科 学性 。 ( 二) 提 升 教 师 的 人 文 素 质 水 平 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践行 者。 一个缺乏人文关 和人文情感 的教 师, 其课堂 也必定缺乏人 文气 息, 学生在 教学活动 中不可 能 获 得 人 文 思 想 的 启迪 , 因 此 教 师 的 人文 素 质水 平 是关 键 。 一、 加 强 教 师 队 伍的人文素质教育。 教师 队伍包括人文素质专职教师、 专业课教师、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 辅导员队伍 和兼职 教师。 其中 , 人文素质专职教师要注重人 文 素 质 专 业 化 和 职 业 化 的相 互 结 合 , 辅导 员要注意对学 生思想动态 、 学 习 生活的直接影响, 专业课教师和兼职 教师要注意将人文精神渗透 到专业教 学和实践过程 中, 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师要注 意坚定理想信 念、 提 高政 治素 质, 与专业教学形成合力, 强化 整体育人 意识, 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 二、 优 化 教 学 方法 。运 用 “ 灌 输式 ” 和“ 填 鸭式” 教 学 方 法 的课 堂 不 可 能 进射出人文思想 的火花 , 因此 , 教师们要 体现 人文关怀、 凸显学生 的主体地 位, 大量运用 案例教学、 情 境教 学、 讨论法 等, 还可借助视频、 网络 等多种资 源 辅助教学, 激 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 让学 生积 极参与教学真正获得 知识、 培 养思维、 内化情 感, 使学 生既掌握过硬 的科 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 又 具备较高 的人文素养和职业 品质 , 以达到全方位 的教育效果 。 ( 三) 完 善人 文 素质 教育 评 价 标 准 人文 素 质 教 育 过 程 是 一 个 动 态 、 变 化、 延续 的过程, 靠 形 式 单 一 的“一 考定成绩 ” 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人文水平 的高低显然是有失偏颇 的。 因此, 高 职 院校应当进一步完 善人文素质教 育评价标准 , 使其操作性 强、 更加科 学 完 整。 其一 , 评价标准要注意评估 内容的多角度。 除了有关人文 知识的纸质 考试 外, 还可将学生获取 资格证书 、 参 加文体活动 和竞赛 、 自主创新创业 、 参 与公益活动和社会 实践等方 面的内容作为 人文素质教育评 价的重要 指 标, 这样学生才会在活动 中转变观念 、 加强交流 、 整合资源从 而解决 问题 , 提升人文素养 。 其二 , 评价标准要关注学生 的个性化需求 。 可建立 免试制度 , 允许 学生 根 据 自己 已有 的 成 绩 形 成 自我 评 价 、 申请 课 程 免 试 , 充 分 调动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性 ,如 学 生 撰 写 的学 术 论 文 或 参 加 的 竞赛 获 省 级 以上 奖 项 等 , 可 申请考核免试 。 因此, 在 评价过 程中, 教师要注 意评价标准应遵 循的多维度 和动态性等原则 , 以提 高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为 目标 , 关注 学 生 的 生 命 体 验 , 为 高 职 院校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提 供 科 学 、 必 要 的决 策 保 障 。 ( 四) 注 重 在 隐 性 课 程 中渗 透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隐性课程 , 是相对于 显性课程而言 的, 是学校有 计划 、 有 目的、 有组织 的学科 教学活动之外 、 对 学生进 潜移 默化影 响的各 项 内容 的总和 , 它包 括校 园物 质环境、 校 园文化环境和校 内外实践活动 等, 主要对 学生的态 度 情 感、 意志 品质 、 价 值信仰 等起到渗 透作用 , 因此其 影响远远 超过 显性 课 程 。具体如下 : 一、 校园物质环境。学校 可通 过增加 富有 启迪意 义的人文景 观、 图书馆 、 宣传橱窗等方式 , 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高 品位的审美情趣 。二 、 校 园文化环境 。它包括校风 、 班风 、 学风 的营造 , 定 期开展文化节 、 艺术 节、 体育节 , 举办人文系列讲座 , 组织学生社 团活动 , 让学生们在丰富 多彩 的校 园文化活动 中开拓视野 、 加强交流、 提高素养 。 三、 校 内外实践活动 。 它包括
高职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文知识教育 , 轻视对学生独立人格 、健全心 理 、 创 新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 适应
能力 的人文精神教育 。 偏差 二 :“ 必需 、够 用” 原则 :掌握 足够 的技能 。所 谓 “ 必需 、
文素养教育 ,全面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 ,使之成为德 才兼备的和谐 职
业人 ,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研 究的课题 。
面 ,提高人文修 养;第 三,高职人文素质教 育存在 的问题 较多 ,力度
不够 ,需要多途径大力加强。 二 、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现 状的反 思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及教育 现状 不容乐观 。究其原 因 ,学校的价值
取 向和教师素质是外因 ,学生 自身基础 和思想认识是 内因。 1 .高职院校价值 取向存有偏差 ,重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
提 出相 应 对 策 。
一
够 用” ,并非仅仅是掌握某 种技能 的技 术基础 ,还包括相 关 的知识基
础和理论基 础 ,还应包括掌握这一技 能的人的综合素 质的培育 。但现 实是 ,一些高职院校在教 学计划 中大 量削减人文课 程。在三年制课 程 中仅开设 了思想政 治课 和实用语文 两门人文类课程 。可见 学生所能得 到的人文 素质 教 育 的源 头 匮乏 ,这 势必 会 影 响 到学 生 人 文 素 质 的
合 ,在评价的过 程 中始终 要本 着公 开 、真 实 、客 观 、实 事求 是 的原
则, 评价既要合乎情理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教 学质量评价 指标体 系确立之后 ,为 了便于操作 ,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各类教学质 量评价 表, 对教学活动 的大量信息进行收集 , 并 归类 、汇总与分析 。特 别注
提高 。
、
高职 院校 人文 素 质 教 育 的 现 状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doc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作者:夏剑萍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20期[摘要]文章通过对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掌握了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情况。
经过分析统计调查数据,找出了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建议[作者简介]夏剑萍(1962- ),女,江西新建人,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与思政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江西南昌 330038)[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西省教育厅省级教改课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途径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JXJG-09-50-3)[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0-0176-02一、引言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探寻人文素质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促进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我课题组于2010年1~5月间对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务系、经济贸易系、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系、机电技术系、信息科学系、基础部、教学管理部门等系部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
发出教师调查问卷100份,回收并进行分析问卷92份,占问卷总数的92%。
发出学生调查问卷350份,回收并进行分析问卷332份,占问卷总数的95%,除调查问卷外,还辅以个别访谈。
通过对回收问卷及访谈资料进行统计、讨论,从中分析其反映的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二、当前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堪忧调查表明,92%的教师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状况“一般”及“不太高”。
74%的学生认为在“自身人文知识和素养的评价”上“非常欠缺”或“比较欠缺”。
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实现途径
质 的有 机 统一 。人 格 的核 心是 人 的 内在 素 质 ,即 人 的 精 神境 界和 思想 意 识 ,而这 一 切无 不与 人 的人 文 素质 直 接相 关 。而忽 视 人文 素质 的提 高 就会 造成 学 生人 格
上 的 “ 疾 ”,带 来一 系列 严重 问题 。其 一 ,造 成 人 残
潮。
参考文献 [ 张涛. 1 J 创业管理嗍 . 清华大学 出 社, 0 版 2 7 0
竺 l 曼 ~ 兰!
教育 ,可 能会 把 我们 的学生培 养 成技 术 纯 良的 “ 具 工
人 ”或 “ 器人 ”。 机
具有不 同的内涵与作用 ,这也正是职业 院校教育特色 之所在。但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并非彼此对立, 而是 相互 制 约 、相辅 相 成 ,并统 一 于为 学生 全面 、协
.
出■与矗业
Wo k& s u yn r t a igA
◎谢 平 楼
郴 州职业 技术 学院
【 摘要 】我国高职 院校普遍 轻视 人文教 育, 导致所 受教育者文化素养较 差、 自 身的工具化、人格上的 残疾 和缺乏创 新精神。人文教育 与技 术教育并重,有助于达到人性与人 力的统一,有助于实现市场 与人的统
1 1缺 乏人 文知识 ,导致文 化素养 较 差 .
利 主义观 点 出发 ,片面 强调 实用 技术 教 育 ,忽略 人文
[张涛. 2 ] 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施Ⅱ. 】 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0,) 2 68 0 (. 『叶子飘.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Ⅱ. 育探索, 0,) 3 1 构建 】 教 2 29 0 (
【 关健词l高职 院校 ;人文教育 ;轻视 ;并重
1高职 院校 人文 教 育的现 状不容 乐观 . 近 年 来 ,我 国高职 院校普 遍存 在 这样 一种 倾 向: 职业 教育 就 是技 术教 育 ,就 是技 f )练 ,就是 实操 、  ̄il J 考 证 。学 校 普 遍 过 于 注 重 学 生职 业 技 能 培 训 ,而 轻 视人 文教 育和 人文 素 质培 养 。学 生普遍 为迎 合 暂 时的 就业 、工作 需要 , 急功近 利 ,关心 的不再 是个 人整 体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李冰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8期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医德对医生更为重要,良好的医德与其人文素质、精神密不可分。
医护人员在行医过程中,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1]。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护士、药师等医护人员,为了使他们具备人文素质和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类院校应重视人文课程的设置并在班级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研讨会,给医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人文基础。
一、当前医学生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学校对学生人文教育不够重视人文教育的基本意义不是为了传授任何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而是为具备一切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打基础。
而在当前医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认为医学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医学技能,将人文教育放置于边缘化的地位。
医学类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严重倾斜向职业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
许多医学院大量开设专业课程,而将人文教育科目设为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人文科目的学习,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精神。
未来走入社会工作,很容易对患者缺乏责任心、耐心和爱心,不能很好地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影响医疗活动进行。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然而大多医学类院校并没有开设人文社科课程,其主要原因是人文社科课程要求师资力量必须是兼具人文科学与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来看,医学院的师资力量并不能兼具两者,都是侧重于各个专业。
对两者专业教学,教师没有将医学技术与人文教育进行很好的结合。
导致学生只注重技能学习,在学习人文社科时,没有打好坚实的基础,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不利于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发展。
(三)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人文类科目所涵盖的知识面较宽泛,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并与学生进行较好的互动和沟通。
但是,我国教育目前的现状仍然是灌输式教学,老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内容,并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通过人文教育获得思考、表达自己、更好地与人沟通这些隐形的能力。
浅议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思 想 , 导 学 生 对 人 生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进 行 引 思 考 , 助 他 们 形 成 正 确 的世 界 观 、 生 帮 人 观 和 价 值 观 ; 时 有 目的 地 开 设 人 文 选 修 同
课 程 , 励 和 引 导 学 生 选 修 。但 开 设 的人 鼓
这 些 令 人 震 惊 的事 件 , 不 折 射 出 当 无
院 校 应 调 整 教 学 计 划 , 合 专 业 教 学 增 加 结
人文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必修课 , 宣传 和弘扬 中华 民族
的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绍 和 借 鉴 国 外 的 先 进 介 清 华 学 子硫 酸 泼 熊 、 加 爵铁 锤 杀 友 马
… …
涵 : 在 大 学 期 间 , 7 % 的学 生 对 人 文 方 8_ 3
面 的课程没有真 正投入精 力去学习, 以至
于 毕业后对 文 、 、 方 面的知 识知之甚 史 哲
前 教育 重“ 技 ” 人文 ”重“ 育 ” 科 轻“ 、 智 轻 “ 德育 ” 的弊端 。作 为教育者, 我们应 该重 新认识人文 教育 ,重新 定位 人文教育 , 改
变 当前 人 文 教 育 的 现状 。
、
人文 教 育 的涵 义
人 文 素质 是指 由知 识 、 力 、 念 、 能 观 情
现。 高职教育 的这种纯“ 工具意 识’ 向是 ’ 倾 值 得 我 们 深 思 的 , 已经 引 起 了高 职 院校 也 的重视 , 各高职院校正逐渐加大人文 教育
的 力度 。
来, 寓素质教育 于知识传授之中。
感、 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 的人 的内在 品质 , 表现为一个人 的人格气质修养 。人 文素质教育 就是将 人类优 秀 的文 化成 果 通过知识传授 、 环境熏陶 以及 自身 实践使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基础 理 论 研 讨
离职院被人文素质教育 困璜及劝策砷究
中国环境 管理干部 学 院 朱 美静 张 玉萍
[ 摘 要] 文素质教育 旨在教 育和启发人们做 一个真正的人 , 一个智慧的人 , 人 做 做一个有修养 的人 , 这也是教 育的终极 目 的。 高职院 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 学生的人 文精神境界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学生健全的人格是 高职 院校加强人 文素质教 育 形成 的主要途径 , 而摆正专业教 育与人文素质教 育的关系; 的开设 ; 注重在 专业教学 中渗
学生 的写作能力 、 表达能力较差 , 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 、 礼节 等人 文知识 知之甚少 , 文化 断层 的现象在新时代 大学生身上表现突出。因此 , 提高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 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 国现行的文理 分科的应试制度 , 导致理 工科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 加之教育界受实 用主义思潮的影响 , 出现了削弱甚 至取消人文教育 的倾 向。 特别是在职 业技术院校 , 由于创办之初就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 , 使得许多学生在文
学 艺 术 修 养 、 言文 字 表 达 、 字 书 写质 量 方 面 没 有达 到大 学 生 应 有 的 语 文 水平。 ( ) 二 人文知识浅薄 , 导致学生 自身 的工具化。 科学教育就是告诉我 们如何把一件事办好 ,而人文教育则告诉我们这事该不该做。我们把 “ 自然科学 ” 理解为一种纯粹 的适用知识 , 由此产生 了 自然科学 与人文 科学之间的分离 以及 自然科学精 神的失落 。从 事 自然科学研究和开发
一
、
人 文 ( 史 哲 艺 ) 识 和技 能 的 内化 , 主 要 是 指 由知 识 、 力 、 念 、 文 知 它 能 观 情 感、 意志等多种 因素综合而成 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 表现为一个人 的文 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教育 , 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由于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各种设施建设还不完全,在人文素质这方面的教育问题很多。
这其中既有学生本身理解的不正确及其不配合,又有高职院校在一些教学理念上的偏差。
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存在问题提高对策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从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近几年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缺乏的表现。
综合来看,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学生看重功利而轻视素质培养,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对于人文素养的不重视,这给了学生轻视的理由。
对于起步晚的高职院校来说,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公民意识弱化,以自我为中心。
在高职院校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打架斗殴等。
现今中国的素质教育在高中实行文理分科。
学文科的学生,对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缺乏认识,而理科学生则对于文科的文、史、哲缺少了解,知识面匮乏,书写能力弱。
再加上高职院校是最后一批报考,大多是低分,在人文素养这一方面更是存在不足。
如此使对人文素养的教育没有兴趣,这也是缺乏素养的重要原因。
在很多方面高职学生是缺乏的,例如学生的功利心越来越重,缺乏爱心,不愿帮助他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二)高职学校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识障碍。
调查发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不乏在遇到事情时容易情绪激动,行为过激,待人接物方面自命清高,且不考虑其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受到忽略时又容易过度悲伤,不能理解,脾气暴躁,过于自卑。
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这些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三)交际能力比较弱,适应能力较低。
部分高职学生表示不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的环境,一些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弱,不善于与别人交往。
学校的部分专业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加之学生之间性格、习惯的不一样使得他们很难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在心情低落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倾诉。
浅析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 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适应我 国社 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而兴起 并迅速扩大 的, 主要培养 面向生产 、 建设 、 管 理、 服务 第一线 的德 、 、 、 、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 展的实践能 力强 、 职业 道德 好、 创新精神突 出的高级应用性 技术人才。近年来 , 高职 院校为社会输 送了一大批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高职 院校得到 了迅 速的发展。 但是 , 高职院校在强调技术教育的过程 中却放松了对学生进 行人文方面的教育 , 而人文教育 的本质就是“ 做人 ” 的教育 , 人文素养的 根本在于具备做人 的涵养 , 人文精神 的失落 , 导致 人格发展的缺陷 , 会 进而会影响高职院校的长远 发展 , 如何 在新 的历 史时期 , 有效地开展人 文教育已成 为摆在高职院校教育者 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本文在分析高 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 ,结合 实际提 出了相应 的对 策。 高职 院 校 人 文 教 育 的现 状 及 其 成 因 1社 会 大 环 境 重 技 能 、 、 轻人 文 高 职院 校 大 部 分 是 中 职学 校 升 格 而 成 , 以应 用 类 专 业 为 主 。为迎 合 社会 市 场 需 要 , 职 院 校 中 不 同程 度 的存 在 着 重 专 业 、 素 质 、 教 育 、 高 轻 重 轻 德 育 , 功 近 利 , 分 重视 专业 技 能 、 急 过 职业 能力 的培 养 , 视 学 生 全 面 忽 素质的提高 , 园文化积淀不厚 , 人文教 育缺乏应有 的认识 。正是 由 校 对 于高职院校对人文教育的忽视, 高职学 生普遍人 文素质低 , 人文精神缺 乏, 信仰迷失 , 精神迷 茫 , 并于此衍生 出好多 问题 , 如个人主义 、 诸 拜金 主 义 、 费 主义 盛 行 , 的生 存 状 态 片 面 化 , 消 人 导致 高职 学 生 变 成 只是 受 过 良好 训 练 的 “ 匠 ” 已 。许 多 大学 生 在 自己 的专 业 技 术 领 域 以外 知 之 工 而 甚少 , 更谈不上有 良好的修养, 尚的品德。 高 2、 师 的人 文 素 质 教育 的 能力 不 高 教 对 于什 么 是 人 文 教 育 以 及 如何 实 施 ,大 部分 教 师 和学 校 缺 乏 正 确 的理解及系统 的教育教学计划 。 人文教育是通过文 、 、 、 史 哲 语言和艺术 学科 的教育来实现的。而这些方面的师资 , 高职院校十分薄弱。高职教 师队伍 中有相 当一部分教师是处于传统专 才教育模式下培养 的,其 自 身的知识结构不甚合理 ,缺少广泛而丰富的认 知兴趣 ,在知识素质方 面, 文理兼备 的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较 为薄弱 ; 人力 素质上部分教师的 人文思维能力 、 应变交往能力和研 究能力 尚欠缺 , 这些决定 了高职师资 无法满足当前 的人文教育需要 。 目前高职院校 的体制建构中, 在 基本上 依据学科领域形成 , 教师进行专业 教学是其最 主要 的工作 , 对学生进行 专业课程教育 , 很少涉及诸 如因各专业领域科学发展而带来 的环境 、 伦 理、 道德 、 律 等 人 文 社 会方 面知 识 的传 授 。 法 3 高职 院校 学 生 人 文 素质 状 况 整 体 不 高 、 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存在着 重技 能 、 轻人文 等现象 , 在这种教育模式 下培养出来 的高职生普遍存在技能水平尚好 ,但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 承受能力差 , 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 。主要 表现在基础知识薄弱 、 语言应 用能力不足 : 部分 即将 毕业的学生在写求职信 、 推荐 表时常词不达意 、 逻辑性差 , 个人鉴定写的也不够完 整; 人文知识匮乏 , 艺术修养较低 : 不 少高职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 特别是 对中华 民族悠久 的历史文化传统缺 乏 深 入 了解 , 的 高 职 生不 知道 什 么是 “ 书 ”不 了解 文 天 祥 、 可 法 , 有 四 , 史 学 文 的不 知 道 牛 顿 , 学理 的 不 知道 莎 士 比 亚 , 乏 在 文 化 熏 陶下 所 应 具 缺
人文学科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
、
高职 院校 加 强人 文教 育 的重 要 性 与迫 切性
1 从 国际与 国 内的视 角看 , . 加强 人 文教 育 已成 为高 等教 育人才 培 养 中的 一种 趋势 。 重 视人 文科 学和 自然科 学 的融 会贯 通历 来 是西 方科 学 发 展 的美
影 响 了 自身人 文 素养 的提 高 。二是 高 职学 习时 间的有 限性 。 目前 , 国 的高 职教 育普 遍处 在起步 阶段 , 我 对
于怎 样 办高 职 , 样提 高人 才培 养 质量 等 问题 , 怎 尚处在 探 索 中 。 目前 高职 教 育 普 遍 安 排 为三 年学 制 , 育 教 部规定 , 高等 职业 院校 要保 证在 校 生 至 少有 半 年 时 间到 企 业 等用 人 单 位顶 岗 实 习 。 许 多 高 职 院校 一 般
学仍 坚持 每 星期 召集 国 内一批一 流 学者 讨论 “ 识教 育 ” 问题 。他 们认 为 , 能否 成 为负 责任 的道 德 主 通 的 人 体 , 由基本 的人 文历 史教 育决 定 的 。 了 2 是 ¨到 0世 纪 7 O年代 , 苏联 人 造卫 星上 天 的压 力下 , 国等 西方 在 美
第3 0卷 第 1 2期
21 0 0年 1 0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Vo. 0 1 3 No 2 .1 Oc . 0l t2 0
J 0UR NAL 0F S HAOXI G UNI IS T N VE I J
人 文 学科 在 高 职 院 校 课 程 设 置 中 的现 状 及 改 进 措施
当前 , 高职 院校 学生 在人 文素 养方 面 的缺 失 问题 日趋严 重 。其 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一是 高 职 院校 学 生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 人文 教育 的 内涵
“ 人文” 泛指 人类社会 的各 种文化现象 ,…汉语 中“ 人文” 二字最 早出现在 《 易》中,“ 阴柔交错 ,天文 也;文 明以止 ,人文
也 。观 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 乎人文 ,以化成 天下 。” 这里 的人文则指人类社会 的各种文化现 象 。在西 方语言 中,与汉语“ 人 文” 意义接近的词均源 出于拉 丁文 h ma nts u n i ,其意包括人性 、文化 、教养等,其 核心是 以人 为中心 ,它追 求人 的价值和尊 a 严 ,强 调人 的个性发展和 自由等 。人文教育就 是将人类优 秀 的文化成 果通过 多渠 道 、多形 式的知识 传授和环境熏 陶,促进 受教育者通过 自身的 内化和 发展 ,逐步形成 一种稳定 的 内在品质和价 值取 向的教 育 ,其本 质是人文 精神的教育 ,终极 目标 在于“ 精神成人” 。本文所 指的高职 院校 的人文 教育就是指通 过人文精 神的教育使 受教育者 成为 既掌 握一技之长 、对社会有
职 院校人文 教育 的削弱严 重影 响了其人才 的培养质量 ,部分学生 虽然 有 良好 的专 业技能 ,却缺乏应 有 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 任感 ,使他们失去 了可持 续发展 的能力 。高职 院校作 为职 业培训 的主要 阵地 ,不仅 仅是培养 专业人才 的机 构,更是培养人 、 造就人 的园地 ,高职 院校 的真 正使命是 培养 良好 的社会公 民并促进社会 的和谐发展 。因此 ,加强 和推进高职 院校人文教育 , 已经成 为我 国现代职业 教育健康 发展的 当务之 急。
高职 院校 人文 教育 的现状 分析及 对策研 究
陈 玉琛
(. 1 福建师 范大学公共管 理学院 ,福建 福州 3 0 0 ;2莆 田湄 洲湾 职业技术学 院基础部 ,福 建 莆 田 3 1 5 ) 507 . 524
最新-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改进措施 精品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改进措施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高校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现状、成因分析及实施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情况,指出了我国高职人文教育存在内容局限性、特色不鲜明、实施过程不细化、不重视等问题,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梳理和选择、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课程学习的融合、实施中的组织分工及分步提升等措施。
关键词人文教育;现状;改进措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特点,学生普遍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协调性较差,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缺乏,自身修养差,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位。
目前高职院校均开设有人文素养课程,涵盖思想素质、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但在具体实施中普遍存在教书与育人两张皮,地位边缘化,课程空心化,师资离散化等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怎样有机融合,是当今教育界一大难题。
1国外人文教育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工科大学和专门学院应运而生,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技术教育逐渐占领了大学殿堂,技术至上成为高等教育的理念。
但高速发展的科技与相对滞后的素质形成巨大反差,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福利时也承受着文化的危机,迷惘于自身的发展。
世界大战、全球经济危机、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采……人文教育的缺失为人类生存发展带来重大危机。
英国高等教育学家埃里克阿什比教授指出,文化之路应贯穿于学生之中,而不是绕过一个人的专业……;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讲话中指出,现在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挑战,人文素质教育所起的作用,不是其经济意义所能估量的。
哥伦比亚大学在全美高校中率先推行核心课程教育计划,实施通识教育,使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社会学科增加了解,同时又使文科学生对自然科学加深了印象。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针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强化改革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人文教育;问题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中的实用理论、实用知识和实用技能,那么,人文教育就是贯穿高职教育并起着支撑作用的部分,对高职大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
1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促进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使人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高职人文教育就是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主导下、在其相对独特的教育条件和规范中,把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以人文化的教育方式使不同专业学生深刻理解特定职业的社会意义,进而培养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一种教育活动。
其实质是做人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奠定学生从事社会工作、承担社会角色特别是职业角色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高职人文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从初期强调理念、争取课时进入关注内涵定位和学科建设的层面。
许多高职院校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并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组织落实,在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然而,从我国高职人文教育来看,立足于人文内涵和高职需求的自我定位还不明确,人文教育仅停留在单向发问的架构中,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品行、内涵没有进行充分解剖;高职人文教育的本质、特色还不清晰;体制、机制、模式还没有实质性进展;高职人文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未进入高职教育的核心层面。
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1.1社会转型期人文价值系统缺失,影响人文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道德文化、价值观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优先、个人本位、注重功利的价值取向,质疑和拷问着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公平优先、社会本位、重义轻利等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徐成(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6)摘要: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医学人性的回归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石,卫生高职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存在许多困惑和挑战。
如何突破功利实用的价值取向,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文教育及评价体系,探索出有利于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医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2)23-0148-02医学是为了呵护人的健康、解除人的种种不适而产生的一门学科。
就本质而言,医学是为了人、为着人的。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
卫生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大量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重任,而医学人文教育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
当前,人文教育普遍缺失或失效的困境在卫生高职院校表现得十分突出。
1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1)从学校总体情况来看,重技能、轻人文。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卫生高职院校尤为注重技能培养,并以医学专业成绩(技能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就导致学生有意识地追求专业成绩而忽视人文知识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1]。
(2)从课程设置来看,人文课程比例设置不合理。
卫生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两年或两年半,面对众多的医学专业课程,用以安排人文类课程的时间较少。
许多学校为此采取很多措施,如整合课程、压缩课时,甚至直接删减人文类课程等。
在有限的公共人文课程中,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又占很大比例,相比而言,医学人文类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
加之人文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陈旧枯燥,教学形式沿袭传统的灌输说教模式,缺少实践和体验,忽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也严重影响了人文教育教学效果。
(3)从师资队伍来看,复合型教师缺乏。
一方面,医学专业课教师人文素养缺乏,缺少临床经验和岗位体验,对岗位和职业对从业人员人文素养的要求把握不够;另一方面,人文教师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工作实践的体验。
同时,专业课教师忽视在授课过程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而人文课教师缺乏人文知识与工作实际和专业知识结合的能力。
(4)从学生自身来看,功利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导致其对人文教育不重视。
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理念引导下,一切有利于就业的显性知识和技能成为学生的关注点,而隐性的人文精神、情商等非智力因素常被忽视。
2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途径2.1与时俱进,整合资源,大力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医学教育强调为生产力服务、为经济服务,强调职业训练,造就“医学技术人”,而忽略了培养“完善的人”。
医学人才虽然掌握了医学专业知识,但却产生了心智与情感、知识与道德、科学与艺术等的分裂,制约了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所以,医学院校应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判断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具备“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生命观,而这些也正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发展的动态过程,伴随人的一生。
因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人文关怀、尊重人性、呵护生命的良好环境。
2.2合理设置人文课程,使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确定将医学人文社会学的核心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并开设人文学科选修课(如西方哲学史、公共关系学、卫生法规等),确保人文课程比重。
大力开展以培养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有组织地举办各种人文讲座、文化艺术节、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
将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人文教育人人有责,全员参与、全过程培养的局面。
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也要承担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责任,将人文精神体现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传授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与反思自己及其所从事的职业,为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回归提供最佳契机,实现“仁术”与“仁德”的完美统一[2]。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
良好的师德,丰富的情感,优秀的人文素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将起到长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目前,许多医学高职院校中医学人文教师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医学人文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教师文史哲功底不深,人文课教师又缺乏深厚的医学基础,人文与医学不能相互贯通融合[3]。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就现实情况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加强现有从事医学人文教育教师的知识储备,弥补知识空白点;学医的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学文的要增加医学知识。
专业课教师和人文课教师可以通过自学、互相听课、参加临床调研、专业实践等方式进行体148 --验、总结和提高。
鼓励教师更多地选择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为医学研究注入更多人文因素。
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走工学交替、专兼结合的师资培养道路。
校内专任教师可以定期到临床、企业一线进行岗位实践,同时也可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或实践指导,实现“课岗融通,教、学、做一体”。
同时,教师要注重人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革新,注重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4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医学人文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里,要通过实践把医学人文知识内化为热爱人生、尊重生命、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地去体验、感悟。
只有通过实践,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含义,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产生人文情感。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社区、深入基层,通过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群众疾苦,了解基层卫生状况,唤起他们的使命感与人文情怀,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爱护患者。
人文教育只有与实践结合,源于实践、融于实践、指导实践,才会真正发挥教育功能[4]。
同时,医学人文教育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包括课程成绩、见习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工作表现等方面,形式上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鉴定、家长意见、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分。
评价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通过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较客观、全面地了解医学人文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医学人文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1]曾祥福,盛瑶环,李启华.试论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06(21):109-111.[2]袁力,刘林祥.中美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31-132.[3]张亚斌,石凯,黄义玲,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J ].社科纵横,2010,25(2):277-278.[4]郝军燕.卫生高职医学人文教学模式探新[J ].医学人文教育,2011,32(8):71-72.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非正式组织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之间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自然形成的、凭感情联系起来的一种非正式组织。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具有经历的相似性、价值观的趋同性、兴趣爱好的一致性和需要的多层次性,当正式组织———班级、学生会、团支部等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时,就会自发地形成非正式组织。
1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及特征(1)学术型。
高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促进专业发展而自建协会,举办沙龙。
这种独立于班集体之外、面向全校开放的带有浓厚学术气氛的组织就是学术型非正式组织。
该类型组织使学生在通过正式组织学习知识之余,还可以接触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各学科知识。
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曾说:“一大群学识渊博的人……通过熟悉的沟通渠道……共同调整各自钻研的学科的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磋商,互相帮助。
”[1]其中提到的“沟通渠道”就包括学术型非正式组织。
(2)信仰型。
以成员间理想、信念、志向相同为基础而建立的非正式组织。
其成员相对成熟,思想健康向上,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高的理想,一般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如“党章学习小组”、“马列学习小组”等。
这类非正式组织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渠道。
(3)情感型。
以个性相近、经历相似、心理相容、情感相通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组织。
成员之间感情色彩较浓厚,相互间较信任,讲义气,重感情[2]。
这类组织一般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地域色彩,极易演化成男女之间的恋爱或带有哥们义气的小圈子。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隐性德育功能初探徐荣,李元栋(徐州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4)摘要: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非正式组织理论运用于高校组织的管理实践,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特征,提出这种非正式组织发挥的隐性德育功能及如何应对隐性德育功能缺失的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组织;隐性德育功能中图分类号:G4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2)23-0149-02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医学院校隐性德育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开展途径的思考”(2010SJ D88011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149--。